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惠州茶叶协会会长

找到约34条结果 (用时 0.013 秒)

第四届湾区茶产业会长联席会议纵论文化特色和消费趋势

11月25日下午,第四届湾区茶产业会长联席会议在广交会展馆B区8号会议室南厅召开,来自中国澳门、中国香港、广州、深圳、东莞、中山、珠海、佛山、潮州、江门、惠州、湛江、英德、福建龙岩等地的近30多位茶产业、茶文化组织的会长和秘书长出席了本次会议,本届会议的主题是:文化特色和消费趋势。

澳门茶艺协会会长曾佐威介绍,协会一直配合澳门政府积极传承着茶文化,他表示让现在的年轻人如何泡茶,如何去接受茶是任重道远,要结合近年来年轻人的想法,做一些新的网络新传播方式。  

(澳门茶艺协会会长曾佐威)

广东省茶文化促进会会长蔡金华表示,茶叶是生活用品,是文化的纽带,茶文化发展要牢牢抓住机遇,多元化的发展,不断创新茶产品的同时要在网络上发现商机,让茶业在新时代中脱颖而出。  

(广东省茶文化促进会会长蔡金华)

广东省茶业行业协会专职副会长张黎明表示,广东的市场是消费能力很强的,不同茶种的销售都反映了市场的走向,未来应该注重多元化的茶业生产,如养生茶,茶与保健食品相结合。企业应该做好发展规划,做好避危,饮茶文化要从娃娃抓起,茶包装不比华丽,让人眼前一亮,做好茶叶包装也是未来要走好的道路。  

(广东省茶业行业协会专职副会长张黎明)

广东省茶叶收藏与鉴赏协会常务副会长张智强表示,湾区茶业在世界很有影响力。作为茶人,应该生产好茶,做美好生活的服务商。  

(广东省茶叶收藏与鉴赏协会常务副会长张智强)

广州茶文化促进会会长黄波说,1999年茶文化促进会成立,当时“茶文化”是一个新词。如何找到年轻人手里这杯茶任重道远,未来的茶产业文化需要注重更多的创新人才,做好底层以及与时俱进的茶道路。  

(广州茶文化促进会会长黄波)

香港港九茶叶行商会会长助理麦羡梅,分享了多年来的茶企经验,分享以往自己能泡出让老人深入味蕾的茶味道,泡出她人儿时的味道,也是一种幸福的回忆,一饼茶可以带给老一辈人幸福回忆。茶不仅是高品质生活,更是一种回忆。  

(香港港九茶叶行商会会长助理麦羡梅)

潮州市潮州工夫茶文化研究会会长谢鸿洲说要坚持茶文化自信,坚持科普茶种文化,从零开始传播茶文化的科普,未来茶业才能越走越远。茶文化不等于茶和文化,潮州因工夫茶而闻名,能独立有一个茶的体系,是坚持文化自信的道路,坚持茶文化自信任重道远,健康的茶发展也离不开茶自信。  

(潮州市潮州工夫茶文化研究会会长谢鸿洲)

深圳市茶叶流通协会会长谢书荣说茶产业应循现代科技力量走向走向工业化,以减低人工造茶成本,以深圳的茶产业三个大特点:科技力量,创新技术和资金来谈长远的茶企之路。

(深圳市茶叶流通协会会长谢书荣)

广州市荔湾区南方茶叶商会常务副会长范上洲说,世界各茶百花齐放,以芳村为例,以前芳村的多元茶业发展到现在的芳村普洱茶一支独秀,未来普洱茶的发展欢迎其他地区茶企来交流。  

(广州市荔湾区南方茶叶商会常务副会长范上洲)

广州茶业协会常务副会长李子辉说,年轻人为何上班一杯咖啡而不是一杯茶的疑问?通过调查是年轻人不会泡茶,而未来的传承力量来自于年轻人,茶不愁销的关键是激化让中国茶年轻化是茶的传承的关键之路。

(广州茶业协会常务副会长李子辉)

英德市茶业行业协会会长官文武说,英德市现在红茶的文化和产业现状,未来应该注重于公众品牌的影响力提上去,产业才会更快的发展,同时要茶文化要与教育文化输出以及研发新产品上接轨。茶在于体验生活。  

(英德市茶业行业协会会长官文武)

佛山市茶叶流通协协会长何铭荣说,佛山的茶业深受广府文化等的影响,才造就了独特的岭南茶。未来的茶叶要受到年轻人的青睐,必须从品质方面的创新以及把握新机遇,要利用互联网线上线下结合,拓展年轻人的消费习性,表达了对未来开放共融的发展传统的、健康的茶叶的期待。  

(佛山市茶叶流通协协会长何铭荣)

惠州茶文化促进会会长丘燕伦说,宋代点茶文化传承大有可为,未来的湾区在如何促进茶消费茶消耗仍是一大值得思考的问题。  

(惠州茶文化促进会会长丘燕伦)

清远清新区石潭蒲坑茶协会会长李毅说,英德市紧紧围绕打造英德红茶百亿农业产业目标,努力做好茶叶,扩大茶产业产能,增加茶产业附加值,推动茶产业融合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茶动力”,欢迎茶友来清远喝茶。  

(清远清新区石潭蒲坑茶协会会长李毅)

国际普洱茶协会秘书长郭炎泉说,协会创立的初衷是对普洱茶的情怀,中国香港依然是茶叶进口大地,这里不制茶但是百年来的地理位置构成了香港商机和购物天堂之地,未来的茶企业发展要走向工业化和多元化。  

(国际普洱茶协会秘书长秘书郭炎泉)

福建龙岩海峡两岸茶叶交流协会会长谢细忠说,龙岩作为福建省茶叶的重要产区之一,茶文化在这里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既往以来龙岩就开始种逐渐发展成为一个茶叶交易的重要集散地。经过千百年的发展,龙岩茶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品种和制作工艺,成为了中国茶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茶在这里不愁销。  

(福建龙岩市海峡两岸茶叶交流协会会长谢细忠)

福建漳平市茶叶协会常务副会长刘建潮说,个人做茶多年经茶叶在于品质和管理,以漳平的水仙茶为例,是其优越的自然环境条件,形成了漳平水仙茶独特的品质。水仙茶香气清高幽长,具有如兰气质的天然花香,滋味醇爽细润,鲜灵活泼,它的口味是能畅销于闽西各地及广东、厦门一带,远销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的原因之外,同时也离不开对制茶的自信。

(福建漳平市茶叶协会常务副会长刘建潮)

中山市茶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张顺南说,茶作为与美好生活相关联的物品,开拓好年轻人的市场,现在年轻人的消费能力不断提高,已经成为了喝茶的专家,茶企要提高口味,扩大茶业的市场。

(中山市茶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张顺南)

湛江市茶叶协会会长代表李瑜述说了乌龙茶在湛江廉江的经典现状,表示欢迎各位茶商与廉江乌龙茶合作交流。

(湛江市茶叶协会会长代表李瑜)

江门市茶叶协协会会长梁振盛委托秘书长黎统生谈到,寻找国际化的味蕾,答案竟在喜茶“故乡”江门,喜茶的走向全世界也是江门茶业的创新更是传承,欢迎茶友来江门饮茶。

(江门市茶叶协会秘书长黎统生)

中山市茶文化促进会执行会长陈灿杰说,“茶为国饮”是孙中山提到的,让品茶走入中国文化,要有依据的传承下去。过去与现在的买茶方式由“一吨”到“一泡”的变化也体现了茶业趋势变化,茶要走进学校,走进乡村走进基层,它是生活的一部分,不是药物,茶要安全且舒服。


(中山市茶文化促进会执行会长陈灿杰)

潮州茶产业促进会秘书长谢卫歆说,作为茶商跟要高度重视高端茶等不同茶种的的路线,同时要重视招商引资。欢迎各位来潮州考察和交流,携手并进。

(潮州茶产业促进会秘书长谢卫歆)

广州市海珠区茶文化促进会会长柯泽云说,现在茶行业要做两件事:搭建互联网平台,以及要认清茶是饮料而不是药物,让更多的茶友喝到好喝且适宜的茶就够了。


(广州市海珠区茶文化促进会会长柯泽云)

东莞市茶叶协会主席卢树勋说,东莞从以前以普洱一家独大,变化到现在多元化的茶产业,有白茶等的引入,才不断完善了东莞的茶业市场,多元化的传播是茶文化作为一项重要关键之路。

(东莞市茶叶协会主席卢树勋)

来自澳门的澳门茶业商会副理事长马有殷表示参与这次活动很有意义。

(澳门茶业商会副理事长马有殷)

广州益武国际展览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李广韬最后表示,在座的大家,交流分享就是传播茶文化,都在为茶文化的传播作出贡献。这次广州茶博会有两大震撼,一是感受到前所未有的时尚感,时尚很重要,古老的茶也可以变得时尚,第二次震撼是茶博会期间感受到关心茶发展的年轻人数量占比慢慢变多,犹如看见茶业的春天。

(益武国际董事总经理李广韬)

湾区茶产业会长联席会议创办于2021年,第一届2021年11月25日广州举办,主题为“共襄湾区茶产业协同发展新格局”,第二届2022年6月10日在中山举办,主题为“茶为国饮,伟人故里话商机-湾区大市场与茶产业发展新机遇”。第三届2023年5月27日在广州举办,主题为“湾区深度融合促发展”。到本届主题“文化特色与消费趋势”,湾区茶产业会长联席会议,各地不断加深交流,不断融合,不断助推茶产业发展与茶文化交流。

来源:广州茶博会,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惠州茶叶团体标准发布暨2020惠州茶文化节举行!

12月16日,“惠州茶叶团体标准发布暨2020惠州茶文化节——第十一届斗茶活动”举行。

据悉,惠州茶文化节的斗茶从2010年开始每年举办一次,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首次以惠州茶叶团体标准开展斗茶。活动中,专业评茶员按照新近实施的惠州茶叶团体标准,从茶叶的外形、汤色、香气、滋味、叶底等“五项因子”入手进行评分,最终评选出优质茶叶。

记者了解到,惠州茶叶的等级、品质等有了衡量标准,将推动惠州优质茶叶坐上“快车”奔向更广阔的市场,进一步促进茶产业健康发展。

多方合力,推动惠州茶叶团体标准发布实施

惠州的茶艺文化历史悠久,苏东坡曾提到“岭外惟惠人喜斗茶”,足以说明惠州茶文化的历史地位。

为挖掘和弘扬惠州茶文化、振兴惠州茶产业,惠州市茶文化促进会发起了惠州茶文化节斗茶活动。10年来,在市农业部门的指导下,惠州茶促会为惠州茶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经过10年积累和沉淀,今年年中,惠州茶促会联合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广东省农业标准化协会、惠州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中心、惠州多个茶企及惠州市优茶集茶叶审评中心,共同在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申报《惠州炒青绿茶》和《惠州红茶》标准立项,起草标准文书,经过严格的初审、复审后获得通过,由广东省农业标准化协会在9月30日发布惠州炒青绿茶T/GDNB8-2020、惠州红茶T/GDNB9-2020两项团体标准,标准于11月1日起实施。

12月16日上午,惠州茶叶团体标准正式发布。在惠州市茶文化节的斗茶活动中,惠州茶叶团体标准作为参赛指标,使惠州茶叶等级、品质等有了衡量标准。

提升惠州茶叶品质标准,促进茶产业健康发展

斗茶过程中,7位具有国家职业资格的评茶员,根据新标准,有条不紊地开展评审工作。他们细致地查看参赛茶样的外形,用评审杯泡出茶汤,闻香、看汤色、尝茶汤,十分严谨认真。

记者了解到,此次斗茶共有69个产品参赛,主要来自本地茶叶合作社及种茶户,还有周边城市的茶企。评审们通过茶形、茶色、茶汤、茶香、滋味、叶底等对茶叶进行评分,选出优质茶叶。

多年来,斗茶活动提高了惠州茶叶的美誉度,提升了惠州茶叶的加工水平。采访中,多位茶农表示,通过斗茶评比,能激励自身提升技术水平。在斗茶中获得奖项,对于茶叶销售有明显帮助,以此形成良性循环。如今,惠州茶叶有了团体标准,更有利于他们做大做强惠州茶叶品牌。

“茶促会发起斗茶活动的初衷是为了提升惠州茶叶的品质。”惠州市茶文化促进会会长、惠州市优茶集茶叶审评中心主任丘燕伦告诉记者,最开始,绿茶是参照国标的基本标准来评比。然而,随着茶行业的发展,没有适合当地茶叶的标准是非常不利于茶产业发展的。为此,急需一套适合惠州茶叶特点的标准,引导茶产业向高品质标准化发展。

据介绍,惠州茶叶的两个团体标准,根据惠州区域茶叶种植的品种、加工、地域性特点,结合惠州本地茶叶可加工的条件和品质要求,参考当地市场按相关指标制定,可以扬长避短提升惠州茶叶的品质标准。

近年来,我市茶叶种植面积逐步扩大,并逐步向产业化发展。“考虑到惠州目前的茶叶种植、加工产业现状,实施惠州茶叶标准,将让惠州茶叶等级、品质等指标有明确指定,让惠州茶叶向名茶的方向发展。”丘燕伦表示,惠州茶叶标准犹如茶产业的“快车道”,将让惠州茶叶品牌快速提升,促进茶产业健康发展,让惠州茶叶更好地走出惠州。

文/图 惠州日报记者 陈春惠 实习生 王靖

原标题:我市首次以惠州茶叶团体标准开展斗茶 培育名茶叫响惠州茶叶品牌

注:内容来源惠州日报,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茶博会观察 一片茶叶串起东莞一条产业链

茶,之于东莞人而言,不仅是品饮,更有爱茶、藏茶、茶叶交易之意。4500多家茶相关商户、40万吨民间藏茶量位居全国第一、逾万家大小茶馆、50亿元茶产业交易量、老茶交易量全国第一……不产茶的东莞,凭借其中多项涉茶指标位居全国第一。

东莞把一片小小的茶树叶培育成“一条链条”,茶基因在“世界工厂”里生根发芽,让茶成为东莞的大产业,东莞的茶香弥漫到了世界各地,“爱茶之都”“藏茶之都”的美誉也因此声名鹊起。

从爱茶到藏茶

东莞藏茶量第一

东莞藏茶量全国排名第一、老茶保有量位居全国第一,但是东莞不生产一片茶叶。

上世纪80、90年代,以东莞为代表的珠三角地区承接了香港、台湾的制造业转移,敢为人先的东莞逐步形成了具有世界影响的制造业基地。港资、台资企业外溢的同时,品茶、藏茶的风气随之传入东莞,普洱茶等陈茶在东莞流行,拉开了东莞藏茶、爱茶的序幕。

乘着改革开放的政策浪潮,挣到第一桶金的东莞人,瞄准价格正在快速上涨的茶叶产业,涌入了茶叶市场。东莞本土的资深老茶人叶汉民是最早进入茶产业的一拨人。“随着港商、台商进入东莞,也带入普洱茶入莞,深受东莞人的喜爱,继而工夫茶等茶文化在东莞扎根下了根。”叶汉民对普洱茶的历史娓娓道来。

正因为老茶人对茶的“痴迷”,带动了不少东莞人进入了茶行业,如今陈健成就是其中之一。陈健成在2007年从制造业转型至茶行业,至今已经13年,“我本身爱茶,在老茶人的熏陶下爱上了茶故事、茶文化,了解到普洱茶“越陈越香”的价值,经过调研,发现东莞培育出茶的浓厚的氛围,拥有一批爱茶的东莞人群,市场前景可期,所以就进入了茶行业。”

随着爱茶、藏茶的东莞人越来越多,昌兴茶叶仓储、双普仓储等全国知名茶仓应时而生、应势而生。比如,2012年东莞市全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时机,东莞市昌兴茶叶仓储有限公司利用旧厂房改造,转型而成为综合性专业茶仓。目前,昌兴存茶的茶叶仓储量已达4000余吨,以普洱茶、藏茶等黑茶和白茶为主要仓储对象。

“我们茶人的财富和荣耀来自茶,所以一定要把茶安顿好,我对茶爱护的程度超过其他物质。”上世纪90年就涉足茶产业、东莞万江茶叶协会会长、广东鸿鑫隆茶叶董事长陈竑晖道出了爱茶之人的痴醉,也解开了东莞是藏茶之都的密码,“东莞仓储成本低,茶商可以租下一栋栋的自建房或者厂房藏茶,茶仓的条件讲究楼层、温湿度、坐向,品质好的茶仓可以保证流通价值、品饮价值、市场价值。”

2007年左右开始,东莞民间收藏茶叶的数量达到了两万吨,当时的市场均价约每吨20万元,10余年来,东莞茶叶收藏数量一直在稳步增长。当下,东莞民间收藏的各类茶叶约为40万吨,在茶叶收藏数量方面,则长期稳居全国第一。

从买茶到卖茶

茶叶交易金额年均50亿元

“茶叶收藏之都”“爱茶之都”的背后,是民间资本和热爱茶叶收藏的人士的推动。中国最大的新茶交易市场为广州芳村,而芳村三分之一的茶叶被东莞爱茶人士所购买。

随着藏茶量与日俱增,如何让东莞民间庞大藏茶量得以流通,成为这座城市能否巩固“藏茶之都”地位的关键。因此,爱买茶的东莞人自己也卖起了茶叶。经过多年的发展,东莞茶叶交易是中国重要的贸易集散地,茶叶交易金额年平均达到50亿元,老茶交易量全国第一。

经过陈竑晖的调研发现,以前广州芳村三分之一的茶叶由东莞人所购买,如今广州芳村五成以上的10年名牌老茶由东莞供应。东莞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环境,为陈茶的储藏提供了优越的环境,也打开了陈茶销售市场。业内有种说法,以云南普洱茶为例子,生产在云南,收藏在东莞,销售在东莞。这足以瞥见东莞茶产业的地位。

推动庞大的交易量的是东莞大小10多个茶叶市场、超过万家门店、数百万爱茶人士。以万江石美茶叶市场为例子,其前身是一条物流街,由于茶产业、茶文化的兴起,藏茶量的增多,几个村里的老茶人就盘算着发展茶叶市场提升藏茶的流通能力。2013年,石美茶叶市场刚成立时,由于定位精准、租金便宜,吸引大批茶商到此创业,有一批眼光独到的茶商以“白菜价”购入厂房,开始在东莞石美落地生根,慢慢发展成为如今的行业翘楚。

石美茶叶市场在发展的前10年间,云南、福建、广西、湖南、湖北等全国各地产茶区的茶企、茶商聚集于此。近年来,石美茶叶市场再度升级品质,以茶叶市场为代表的问茶文化小镇雏形初现。如今,万江石美茶叶市场坐拥商铺1000多家,年交易额达数十亿元以上,是国内仅次于广州芳村南方茶叶市场的第二大茶叶市场。

来喝茶相关负责人徐敏说,从藏茶的品类来说,东莞中长期的普洱茶最多。普洱茶越陈越香,抗通胀力强,茶人、茶商、茶企均喜欢买卖。因此,在某种程度上,普洱茶的火热,带动了东莞老茶交易的活跃。

广莞深都是茶叶消费重要市场,从当前的地域特色来看,广深莞三地都已经发展形成了各有优势的茶产业、茶文化格局。三地各有鲜明特色。比如东莞,以中国重要的茶叶交易集散地、老茶交易量全国第一、收藏市场全国第一的优势地位,这座善于藏茶的工业城市与广州、深圳两位“老大哥”建立“铁三角”的竞合关系,形成“广州流通、东莞藏茶、深圳叹茶”的格局,共同做大茶产业市场,共促产业繁荣。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进程按下了“加速键”,东莞充分发挥枢纽作用,用好城市竞合的入场券,整合城市间的资源,利用湾区资金和信息等方面的优势,与粤港澳大湾区其他城市的联系越发紧密了,不仅巩固了与广州和深圳的“铁三角”关系,而且东莞的“茶经验”受到珠海、中山、惠州等城市追捧,每年多个城市茶产业的相关代表都会来东莞学习、取经。

陈竑晖表示,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在文化渊源、风俗习惯等领域都有着同气连枝、一脉相承的关系,自古以来的喝茶养生传统让整个区域形成大规模消费普洱茶的基础,为东莞藏茶的流通消费变现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从上游到中下游

一条茶叶全产业链雏形初现

在万江茶叶市场里,今大福班章茶、中茶号级·红标普洱茶、大益冠军群峰茶产品接连在此发布新品,吸引数千名来自全国各地的茶商、茶企来此看新品发布……随着茶产业在东莞生根发芽,定价中心、交易中心、发布中心在这里随之建立,至此,东莞茶产业的中下游环节分布越发清晰。

陈竑晖告诉记者,每年很多知名茶品牌企业均在万江茶叶市场发布新品,可以说这里是茶产业的风向标,是东莞这个茶都对外的窗口。因此,万江街道以万江石美茶叶市场为主体,打造包括鸿鑫隆茶仓、莞万茶仓、鸿鑫隆茶文化馆、茶叶博物馆、名牌荟萃、万商云集的3A级茶文化小镇,进一步完善茶产业中游链条。

不仅是万江茶文化小镇,道滘华南茶叶市场正致力于深度挖掘专业市场及服务茶叶上下游产业链。“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条一方面推进整个行业的发展,让东莞的中老期茶、东莞仓、藏茶行业更加深化,通过专业市场,引进更多茶种;另一方面为消费者提供深度服务,让茶文化、茶旅游、茶艺馆向下游产业延伸,使茶产业做得更强更大。”道滘华南茶叶市场工作人员相关负责人表示。

未来城市的竞争是产业链的竞争。沿着东莞茶叶产业链条的上下游看,茶企、茶商、茶人、茶叶市场、茶仓双双“联手”,一条完整的超级产业链俨然呈现。

在产业链上游,有钱有物业、偏好收藏的东莞人纷纷进入陈茶藏茶领域,“东莞仓”名满天下,藏茶量排名全国第一;另一波东莞茶人不满足大厂生产的茶,走进茶山做茶,开起茶厂,“东莞茶”走向全国乃至世界。在产业链中下游,专业市场、茶艺馆、茶博物馆、茶小镇、茶产业园等渐成规模。

此外,对接上游,赋能下游的电商平台、交易平台也在东莞逐渐兴起。比如,在上世纪80年代涉足茶产业的罗艳芬,创立广东省东傣茶业有限公司多年后,在今年也上线了东傣茶叶经纪交易平台,通过培养一群专门做茶叶流通的经纪人调研市场、获取信息,为交易双方提供价格参考和品质鉴定的标准,从而更好地促进茶叶交易流通;又如老茶汇今年4月线上创建老茶易购平台,前端链接商家、收藏以及厂家,经过严选放入平台,供全国经营者进行选购。

可见,在不断壮大的东莞茶产业军团中,产业链中一大批优秀的茶商、茶企加快崛起,正在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

【策划】靳延明

【撰文】叶永茵

【作者】 叶永茵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注】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32条结果 (用时 0.004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2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