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红泥

找到约1,116条结果 (用时 0.01 秒)

啖茶论道茶叶团购第四十五期——骨灰级茶客挚爱:红泥炉+穿心砂铫

讲究喝工夫茶的潮汕人必有“四宝”相伴:孟臣罐(朱泥小壶)、若琛瓯(杯)、潮汕炉(红泥小炉)与玉书煨(即砂铫sha diao)。特别是其中的玉书煨与红泥炉被当地人亲切地称为“风炉薄锅仔”,两者如影相随。

作为传统红泥炉和砂铫“煮水利器”,在随着煤气炉、电热炉、电磁炉的迅速普及,在老百姓的生活中渐行渐远了

手工红泥炉,外形追求讲究敦厚、古朴、稳重,作为烧火的器具,生炉、起火一定要灵,烧水要快,实用、好用是第一要素。

手工炉与注浆炉的区别,手工炉有很多气孔 ,多气孔的优点:

①对热胀冷缩有一定缓冲性 ,可以减少烧裂。

②燃烧必需空气 ,炉体多气孔有助于炭的燃烧、 旺火。

注意事项:新炉或长时间闲置 ,先用文火烧(忌猛火)去掉炉体的湿气 ,可以减少炉体烧裂。正常使用也忌猛火,这只泥炉正常使用火力够旺,不要用吹风机,潮州工夫茶冲泡,如炉火过旺,煮出来的水泡茶效果欠佳,滋味带锐,也就是说 ,火力合适,泡茶效果最佳。

另:生炭最好选用电热生炭器生好后放入炉子内,压缩气罐喷焰生炭恐伤着炉壁。

图片描述

而砂铫中的穿心砂铫,设计精巧、轻薄透气,底部和中部都受热,配红泥炉烧水更快。(图片中的砂铫已经使用了数月,故被熏黑,但不会沾手)

潮州手工砂铫(薄锅仔)与其他煮水器皿的区别,就是有极佳的透气性。这款砂铫是手工拉坯工艺,亮点就是薄 、受火面积大 、透气性极性, 能品出炭的香气和滋味(多数人能体验出效果) 対水质优化速效明显 。用不同品种、不同品质的炭可以烧出不同的水质。

注意事项:由于薄和透气性极佳 作品不可避免的脆弱性 (忌干烧 忌骤冷骤热),北方温度低, 建议加温水 ,减少水温骤变使壶致裂 。另外加水时, 将壶移下炉, 不要将砂铫放在炉上面就直接加水 ,加水时注水点, 落在水中, 不要注在壶壁 ,总之就是避免壶体温度骤变减少致裂,在使用过程中务必避免磕碰。

新壶使用心得:先用清水浸泡几次, 再烧水倒掉几次就可以正常使用, 水质优化效果就显现出来了,新壶没养过直接使用 ,煮水喝了过后,口腔会一点点发干,所以建议先养一下再正常使用,工夫茶就是要多花时间。

红泥直炉砂铫组合,适合燃烧橄榄碳或竹炭煮水烹茶。用红泥炉配砂铫烧水能够明显改善水质,哪怕用自来水,烧开后丝毫没有氯味还带甘甜,原理如同用铁锅烧肉的味道总没有用瓦罐煨肉来得好。

枫溪民间陶瓷艺术师——黄树藩,他以手拉坯红泥风炉的精湛手艺而闻名业界。1951年生人,今年69岁,烧炉制作非遗传承人,潮州市工艺美术协会会员,从事祖传的陶艺工艺52年,博采众长,独创了现代版的“风炉薄锅仔”,配套其拿手的茶盘、茶壶,充分展示了朱泥制品活泼柔顺的美感。

图片描述

图片描述

图片描述

这套煮水利器,无论从工艺水平、器型、构造、用料都是具有代表性。由于这产量少,还有脆弱性等特性,所以这套煮水器属于骨灰级玩物,能玩的人也很少,主要还是高端爱茶人士追求水质、酝酿氛围的必备利器。

品名:红泥炉、手工拉坯穿心砂铫(有黄树藩落款)

产地:潮州

艺人:黄树藩

产品规格:红泥炉,高12cm,上口直径13cm,底部10.5cm。

穿心砂铫直径(肚身):11cm,高10cm(含穿心),手柄长6cm ,壶嘴长3cm,容量350ml,由于为手工制作,外形、容量会有稍有差异。

使用保养方法:请仔细阅读上文有关红泥炉、穿心砂铫的注意事项。

如何区分紫砂泥料中红泥、朱泥、大红袍


宜兴陶土中有一种叫做嫩泥的矿料,是接近地层表面的一种黏土岩,分布在宜兴丁蜀镇周围山区。嫩泥矿层的底部,有一种坚质矿石,开采时须用硬器掘之。


古文献说它是“未触风日之石骨也,陶之乃变朱砂色(明·周高起《阳羡茗壶系》)。这种矿石就是红泥矿,其矿物组成为高岭石、氧化铁、石英和白云母。



拍摄于中国宜兴陶瓷博物馆


因含铁量多寡不等,红泥矿烧成后的色泽或红中略带黄,或黄中略带红,或红中略带紫,可呈朱砂、朱砂紫或海棠红等基色,朱红中透着橘黄,色艳而不妖。色彩的呈现与烧制温度紧密关联,使用越久越现沉稳气息。


区别

“嫩泥红泥”和“红泥”如何区别?

前者的原矿是普通的嫩泥料,后者的原矿是红泥。

前者的收缩比是14%左右,后者的收缩比在30%以上。

前者的烧成温度是1100℃左右,后者的烧成温度是1180℃左右。

前者是红中略带一点光洁明亮的橙色,后者是红中略泛温润透明的橘光。

前者成型较易,大小壶型都可以制作;后者成型较难,大壶少见,小壶较多。

前者含砂量低,壶表颗粒不明显;后者含砂量高,壶表有较明显的颗粒。


红泥


红而不艳,红得柔美,是红泥色泽特点。色泽红得过于艳丽,多数是泥料内添加了铁红粉。窑温烧足,光洁明亮,红中略见橙色。红泥可以分为朱泥、小红泥,大红袍泥,其区别是原矿层的不同及风化程度、炼制拼制的差异。



红泥  ( 因烧制温度不同等因素颜色有所差异)



朱泥


朱泥因泥性娇,成型工艺难度亦高。由生坯至烧成,收缩率达10%-25%之间,一般成品率仅约7成。故常用来制作小件器物和作为化妆土,作为紫泥坯件表层的装饰用。


“朱泥”壶主要特性有哪些?


1、结晶度高。泥的断面接近瓷质。


2、泥色如橘。泥料未烧前为橘黄色,烧成后红色中透着橘黄,用热水冲淋朱泥壶,立展娇嫩的鲜红色,氤氲中有紫光游移。



中国陶瓷博物馆展示 赵庄朱泥


2、收缩率高。成型较难,收缩率大的高达30%,烧造过程中极易变形,生坯烧成率仅约7成,从古至今多制小品。


3、含铁量高。烧成温度稍高,就会析出铁质,出现火疵点。(提示:冬季已到,一定要温壶,防止壶惊裂)



朱泥  西施

大红袍

大红袍泥料低张力,收缩比几乎达紫泥系的三倍,制作时泥性掌握不易,古代用于增添红泥艳润调色之用,为传说中最具神秘色彩之极品朱泥之一。


大红袍烧制时易起节皱、开裂、塌陷、变型、窑温轻者偏黄易还原,重者变形起泡,成品率低。



大红袍泥料


大红袍泥料制作  福临壶


大红袍烧成后质感绵密、紧实细致,持之扎实沉重、红润艳丽,泥中极品,无以伦比;泥胚含少许原矿颗粒,冲淋热水后色变极大,呈红中带紫,养壶易现“包浆”之美。窑温约1080度,收缩比约30%。

紫砂泥料,红泥、朱泥和大红袍都有哪些区别?

紫砂壶百科全书 

  宜兴的独特材质——紫砂,造就了我们广大的能工佳匠,造就了宜兴这个陶都名片。他们创造的宝贵财富和一件件留存于世的精美工艺品,就是工艺的证明、品质的证明。所以说——紫砂是一种特质、紫砂是一门工艺、紫砂是一种品质、紫砂是一门道德!



红  泥





红泥是紫砂泥主要泥种之一。宜兴陶土中有一种叫做嫩泥的矿料,是接近地层表面的一种黏土岩,分布在宜兴丁蜀镇周围山区。嫩泥矿层的底部,有一种坚质矿石,开采时须用硬器掘之。古文献说它是“未触风日之石骨也,陶之乃变朱砂色”(明·周高起《阳羡茗壶系》)。这种矿石就是红泥矿。其矿物组成为伊利石、高岭石、氧化铁、石英和白云母。


因含铁量多寡不等,红泥矿烧成后的色泽或红中略带黄,或黄中略带红,或红中略带紫,可呈朱砂、朱砂紫或海棠红等基色,朱红中透着橘黄,色艳而不妖。色彩的呈现与烧制温度紧密关联,使用越久越现沉稳气息。



红而不艳,红得柔美,是红泥色泽特点。色泽红得过于艳丽,多数是泥料内添加了铁红粉。窑温不足,红泥呈枯黄橙色,水色不彰。窑温稍高,则收缩大、变形、塌陷、铁质熔点较易产生。窑温烧足,光洁明亮,红中略见橙色。红泥可以分为朱泥、小红泥,大红袍泥,其区别是原矿层的不同及风化程度、炼制拼制的差异。


朱  泥


原矿呈金黄色或浅黄绿色的红泥,其含氧化铁量较其他泥高,在14%-18%之间。朱泥因含砂量低、泥性娇,成型工艺难度亦高。由生坯至烧成,收缩率高达30%-40%之间,支撑度差,一般成品率仅约7成。故常用来制作小件器物和作为化妆土,作为紫泥坯件表层的装饰用。



(黄色的泥块是原矿泥料、红色的泥块是原矿泥料烧制出来的对比)


“朱泥”壶主要特性有哪些?


1.结晶度高。泥的断面接近瓷质,将壶盖从壶口提出,可闻铿镪之金属声,以指弹扣,声脆,音有共振。


2.泥色如橘。泥料未烧前为橘黄色,烧成后红色中透着橘黄,用热水冲淋朱泥壶,立展娇嫩的鲜红色,氤氲中有紫光游移。泡养包浆后红色沉稳。




3.含砂量低。和本山绿泥一样,烧制后几乎看不到颗粒


4.收缩率高。成型较难,收缩率高达30%以上,烧造过程中极易变形,生坯烧成率仅约7成。从古至今多制小品。


5.含铁量高。烧成温度稍高,就会析出铁质,出现火疵点。



大 红 袍


大红袍泥料低张力,收缩比几乎达紫泥系的三倍,制作时泥性掌握不易,古代用于增添红泥艳润调色之用,为传说中最具神秘色彩之极品朱泥之一。烧制时易起节皱、开裂、塌陷、变型、窑温轻者偏黄易还原,重者变形起泡,成品率低。烧成后质感绵密、紧实细致,持之扎实沉重、红润艳丽,泥中极品,无以伦比;泥胚含少许原矿颗粒,冲淋热水后色变极大,呈红中带紫,养壶易现“包浆”之美。窑温约1080度,收缩比约30%。




使用须先温壶,亲茶性高;泡茗浑厚醇和,柔顺富口感,颇具泥中王者之风,适合泡乌龙茶生茶(轻焙火系列) 特好、 铁观音(中焙火或重焙火系列) 特好、普洱茶各种系列特好。

找到约1,092条结果 (用时 0.004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24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