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红金针茶

找到约212条结果 (用时 0.01 秒)

滇红金针茶的功效与作用

  滇红金针是滇红茶中的一个较新品种,云南茶人在大宗滇红工夫茶工艺的基础上引入理条机械及其技术,从而创制了机制滇红金针名优红茶。滇红金针的选料颇为讲究,极品滇红金针通常以一芽鲜叶为原料,较低档次的滇红金针通常也以一芽一叶为原料。那么滇红金针茶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

  滇红金针茶有什么功效

  1、提神消疲

  滇红金针茶中的咖啡碱,能够刺激大脑皮质,达到兴奋神经中枢、促成提神、思考力集中的作用。经常饮用,可以让思维反应更形敏锐,记忆力得到增强。

  滇红金针茶还能对血管系统和心脏具兴奋作用,达到强化心搏,加快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的作用。

  2、生津清热

  滇红金针茶中的多酚类、醣类、氨基酸、果胶等,容易与口涎产生反应,在夏天饮用,能止渴消暑。还能剌激唾液分泌,使口腔得到滋润,产生清凉感,从而达到调节体温,生津清热。

  3、抗氧化

  滇红金针茶中的抗氧化剂,可以彻底破坏癌细胞中化学物质的传播路径。尤其是对心脏更是有益,能清除体内多余的自由基,起到抗氧化,抵抗衰老的作用。

  4、养胃护胃

  滇红金针茶的制作经过发酵,且发酵完全,茶多酚在氧化酶的作用下,发生酶促氧化反应,经常饮用滇红茶,能消炎、保护胃黏膜,对改善胃溃疡也有一定效果。

  5、利尿功效

  滇红金针茶中的咖啡碱,和芳香物质作用下,能够增加尿量。增加尿量,有利于排除体内的乳酸、尿酸,因此具有利尿通便,促进排泄的好处。

  滇红金针有什么特点

  滇红金针是滇红茶中的一个较新品种,云南茶人在大宗滇红工夫茶工艺的基础上引入理条机械及其技术,从而创制了机制滇红金针名优红茶,滇红金针的选料颇为讲究,极品滇红金针通常以一芽鲜叶为原料,较低档次的滇红金针通常也以一芽一叶为原料。

  滇红金针芽尖茶色金黄鲜明,干茶麦芽糖香味浓郁持久,色、香、味俱佳,冲泡后汤色色泽红黄透亮,麦芽糖香味四溢,喝后口中甜滑持久,滇红金针香高味醇,滋味浓强,属滇红中的上品。


云雾雪峰 茶香洞口——洞口雪峰茶高质量发展推介会成功举办

雨后烹茗千家醉,风过雪峰带茶香。4月19日的洞口雪峰茶高质量发展推介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刘仲华等纷纷推介洞口雪峰茶,与会的专家学者、龙头茶企代表在氤氲的茶香中共谋洞口雪峰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活动现场,洞口雪峰茶签约订单金额达3600万元。

图为推介会现场。(洞口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洞口县地处北纬27度,是湖南重要的茶文化发源地,素有“雪峰茶乡”之称。该县种茶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570年。1385年,一代名将蓝玉行经洞口古楼,为雪峰茶醇厚甘美的口感所倾倒,遂将其进献朝廷,被明太祖朱元璋钦定为贡茶,并在古楼设立茶检司。洞口雪峰茶发展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是湖南十大名茶之一,曾获中茶杯潇湘杯金奖,是湘西南地区茶文化的靓丽名片。

近年来,洞口县委、政府将雪峰茶作为守牢生态底线、发挥生态效益的主导产业,作为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该县坚定不移做大茶规模、提升茶品质,用心用情服务茶企业、创新茶科技,不遗余力做强茶品牌、弘扬茶文化。截至目前,该县共有茶园面积6.62万亩,茶叶加工企业12家,年加工能力2万吨以上,茶产业实现综合产值27.26亿元,产品远销欧盟、东南亚和非洲等世界各地。

图为洞口县古楼乡连片茶园一角(洞口县融媒中心供图)

坚持战略思维,推动茶产业优先发展。该县确定了打造“洞口雪峰茶”特色产业发展战略。通过高位推动,建立了洞口县茶叶全产业链发展机制,由县长担任链长,把茶叶产业作为产业帮扶、巩固脱贫成果、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同时,强化政策保障,制定了《洞口县2023年茶叶全产业链工作清单》《洞口县茶叶全产业链后盾单位工作考核方案》等文件,大力推动茶产业生产、生活、生态三位一体,不断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拓宽供应链。

坚持科技支撑,赋能茶产业提质增效。该县着力加强基地规模化、标准化建设,着力打造特色品牌,提升茶产业核心竞争力,做大做强洞口雪峰茶品牌。建成了覆盖全过程的红、绿、白茶标准体系,17家茶企业完成了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有机茶认证、绿色食品认证,古楼茶业建成湖南省第二条数字化红茶生产线;注重新产品研发和市场推广,创新花蜜香型红金针茶制作工艺。开发了“同心”茶、“共富”茶、“红军茶”“宝庆印象”系列产品;推出了绿茶米粉、绿茶糍粑、红茶凉粉、茶全宴、茶点等新产品。同时,该县加强与全国供销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湖南农业大学、湖南省茶叶研究所等科研院所的合作,组建茶叶全产业链技术服务团队,建立科技示范基地15个,共培养茶叶技术骨干1300人,培育营销和茶艺人才120人。

坚持茶旅融合,创新茶产业发展模式。依托县内茶业资源优势和旅游资源优势,着力推进茶旅深度融合,鼓励支持茶企适度开发茶庄园、茶民宿等项目,打造生态游、体验游、研学游等精品线路,将生态资源转化为旅游经济;成功打造文旅新产品10个,创建茶文旅融合3A级景区4个,开发茶旅农家游、生态游、民俗游特色项目37个,16个村入选大湘西地区乡村旅游精品景区线路;持续提升茶旅综合效益,将贡茶文化、洞口雪峰茶、雪峰山生态资源等3张名片相结合,打造连片茶旅景区。2023年,该县茶景区、茶庄接待游客275.6万人次,茶旅收入达到4.76亿元。

图为产销签约现场(洞口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一个故事一杯茶,一种甘甜一杯茶,一份祝福一杯茶。”该县县委书记吴韬表示,近年来,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引领下,洞口县将雪峰茶作为重点主导产业,科学编制发展规划,研究出台支持政策,专门成立茶叶协会,持续推动洞口雪峰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推介会上,10家银行机构联合对该县86家茶企、种茶大户、文旅产业企业进行了集中授信,总金额达3.91亿元。

【供稿】洞口雪峰茶高质量发展推介会组委会

【作者】米桂美 薛源 卫珉

来源: 中国茶产业周刊,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舒曼:“考亭书苑”茶韵咏叹

“考亭书苑”这款茶是上海茶客舌尖上记忆里的一个闪光点,如今在上海滩拥有“考粉”无数,亦有数不清的上海茶馆、茶庄正在经销着由考亭书苑荣誉出品的“正山小种”和“红乌龙”,看着、闻着茶香如此溢满申城,在茶客杯中缓缓地吟唱,这首先还的感谢武夷山桐木关的魏华先生把闽北精品好茶——“考亭书苑”引入上海。

“考亭书苑”有系列精制茶品推出而广受青睐,细细品味,有时光荏苒,也有难以言说的情怀,但能撩动诸多喜欢“考亭书苑”茶客情感因素的却恰恰是“正山小种”的温馨心语。钟情于这款茶是因为“考亭书苑”除了在武夷风景保护区内拥有生态茶园基地外,更有叶兴渭、郑成根这两位杰出的制茶大师倾情出演,且融“烟熏”小种风雨,沏开那记忆的坳头村制茶历史。

叶兴渭,武夷山正山小种红茶研究总工程师,有研制正山小种55年历史,也是“金针梅”茶研发人之一,在小种红茶领域有其独特发言权;郑成根是第一位金骏眉茶青样本提供人,也是武夷山正山小种研究所首席制茶师,1997年独创研发“红乌龙”而茶香江湖。所以有人说,有此两位制茶大师坐镇,考亭书苑有好茶的口碑不外传也难,于是便有茶客端着茶杯洋洋自得,大有“坐拥‘正山’看外山”的感觉。

有茶友喜欢在冬日里,捧一杯热腾腾正山小种,谈古论今,朝花夕拾,可有风雨回忆,可有属于自己的人生?然而这一切,都是在考亭书苑的茶汤倾注下完成属于自己的一个个命题,于是有感而发:“既然我已钟情于考亭书苑,没有理由不含情细诉我心中对正山小种的爱意”。

说起“考亭书苑”,自然会联想到朱熹晚年在武夷山南麓建阳创办的“考亭书院”。而“考亭书苑”乃据“考亭书院”名号而来,是为纪念朱熹在似水流年的恬淡时光里嗜茶、爱茶、品茶、植茶的情结而来,是为一代大儒人生跋涉的宏儒精神而来,是为在淡然的岁月里缓缓地绽放九曲山水风光而来。

南宋绍熙三年(1192年),因四方前来求学的人众多,理学家、儒学集大成者朱熹筑室建阳兴办学堂,初把学堂称为“竹林精舍”,后改名为“沧州精舍”。因朱熹嗜茶有加,亦常在“精舍”内外与文友赋诗挥毫、品茗论道。宝庆元年(1225年)建阳县令刘克庄建祠纪念,淳祐四年(1244年)诏为书院,御书“考亭书院”匾额。于是,考亭书院随着朱熹的名号远播四海,流传千古。在考亭书院,朱熹躬耕茶事,把种茶采茶当作讲学著书之余的修身养性之举,朱熹的茶事活动亦体现了与武夷山自然风光和谐相处、融为一体的情愫。考亭书院是朱熹一生中创办的最后一座书院,为当时宋代四大书院之一。朱熹在闽北建有多座书院,其中最有影响的当数在建阳位于麻阳溪畔的考亭书院了,也正因了朱熹的考亭书院影响,建阳也因此被称为“理学之邦”。不过,史学界有人说,在当时中国就其书院规模而言,考亭书院远不及白鹿洞、岳麓、睢阳、嵩阳四大书院,但是若以其在中国教育史上的影响而论,“考亭书院”足以与中国历史上任何一座书院相提并论。

鉴于此,魏华说,让昔日考亭书院的“理学”思想就体现在“考亭书苑”茶文化“游学”韵味体验中。在武夷山脉溪流旁,围炉煮茶,待沸水激活你的心绪,素手调一曲琴箫和鸣,兑上一份闲情逸致,还有半梦清趣半幽居的心情,此时一杯茶已然超越了一切,沁入了武夷山“千载儒释道,万古山水茶”的悠悠韵味之中。

品茶,不仅讲究茶的色香味形,更讲究茶的文化内涵和品位。所以,昔日考亭书院的一杯茶,其茶品已非物质意义而言,而是与人生哲学有关联。诚如朱熹在品武夷岩茶所言:“饮罢醒心何处所,远山重叠翠成堆”(《咏武夷茶》)。在朱熹眼中,饮茶为一洗尘心,悠然地与自然相处。他在建阳曾写过一首茶诗名《咏茶》,是在参加其表兄邱子野设的茶宴会上而作:“茗饮瀹甘寒,抖擞神气增。顿觉尘虑空,豁然悦心目”。由此可见,朱熹品茶,更多的是从人生态度上考量人生的处世机缘来领悟茶道的真谛。

说起朱熹喝茶,许多人都以为他常喝武夷山茶,譬如朱熹常与友人在武夷山“茶灶石”上品饮名茶、吟诗斗茶,并留下“仙翁遗石灶,宛在水中央。饮罢方舟去,茶烟袅细香”(《茶灶》)诗句。其实不然,朱熹从不刻意挑剔茶叶,走到哪里就喝哪里茶,属“遇茶吃茶”之人。绍兴十八年,朱熹游杭州上天竺寺院与慧明(文畅)法师以茶结缘,谈兴盛浓。这杯鸠坑种的龙井茶让朱熹喝出了“沙门有文畅,啜茗漫留题”(《春日游上竺》)的绝妙诗句;淳熙六年(1179)至淳熙八年(1181),朱熹在南康军任职期间,曾多次到康王谷游历,享受当年陆羽以好水谷帘泉水泡饮庐山云雾茶时所体会到的雅兴和畅快之感,留下了“采薪爨绝品,渝茗浇穷愁”(《康王谷水帘》)的深刻印象。朱熹后来在庐山卧龙岗品茗逍遥感怀于“玉渊茗饮余,三峡空尊愁”(《卧龙之游得秋字赋诗纪事呈同游诸名胜聊发一笑》)深切体会。但凡朱熹外出纵使游山玩水,总会寻茶觅茶,是朱熹一大人生乐趣,但他在享受山水之乐中仍不忘“座对清荫只煮茶”(《积芳圃》)的清香与悠然,要的是茶烟缓缓、心不落尘的感觉。

承袭朱熹茶意深处的是考亭书苑对“琴棋书画诗曲茶”形而上追求的境界。看案上一花,赏一季嫣然;闻席间一琴,听一夜秋风;品茶中一席,得一方清趣。有人邀友畅谈忘尘之处,就会联想到“考亭书苑”茶寮中的滴水微香,那番流水洗肌骨、席间如清林的淡泊情怀恰恰是喝茶人身在茶席、心闲山野的浪漫追求。

茶无雅俗,与人共饮。以魏华之见,人这一生都是在一杯茶中相遇,无论是在寒冬还是春秋。我在泡茶,你来喝茶,我能做的,是为你冲泡一杯昔日考亭书院“理学”之茶,浅啜即可,不必深究,因为朱熹理学思想始终在这杯茶汤里与您相逢。而“考亭书苑”这杯茶韵,即使你身在远方,也能彼此牵挂。

秉持着这份念想,魏华坚持在制茶过程中,以物性为上,遵茶理,合三才,拜五行,使得茶性尽显,如武夷山的一缕风、一场雨,清馨来自天际,品一口,却能澈入心底。魏华认为,坚持武夷山“正山”品质,致力于将“正山小种”红茶发扬光大,自始至终是考亭书苑发展的终极目标。也许正是魏华的这份牵挂和用心,在2016年7月举办的上海“考亭书苑杯”茶艺职业技能竞赛上,使考亭书苑的茶香韵味大放异彩,给人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自古文人墨客对武夷山茶的描述和点赞是实实在在的,一杯隐藏在考亭书院的茶韵却从来没有离开记忆,那一幅镶嵌于心的朱熹在建阳茶事活动的画面,给人带来的绝妙诗意和无限遐想……

(舒曼茶话写于2018年8月上海浦东清茗斋)

找到约210条结果 (用时 0.008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2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