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喝早茶地方

找到约162条结果 (用时 0.004 秒)

早茶的起源

  早茶,中国社交饮食习俗。早茶习俗多见于中国南方地区,尤其是江苏扬州、泰州、盐城、里下河地区和广东。谈及广东的传统文化,早茶是其中浓墨重彩的一笔。食在广州,味在西关。

  苏式早茶

  扬州、泰州地区的早茶可以追溯到清前中期。苏式早茶,比较多的是豆制干丝和面点小食,比如馄饨,鱼汤面,干拌面,炒面等各种面条,以及蟹黄汤包,鲜肉笋包,干菜包等等。其实南方人也有很多面点,但是这些面点的做法,形制,味道,都和北方的面食区别很大。至于干丝,是由豆腐干切成的,先用刀将一块豆腐干均匀削成20片左右,再斜铺切成和火柴棒相当的细丝,然后倒进沸水里反复冲烫。当然,干丝本身是没有味道的,全得依赖调料来调和。酱油、水、糖、盐,调到浓淡适度,略带甜味和鲜味;撒上姜丝、香菜、胡萝卜丝、花生米、榨菜丁便做成清淡可口的烫干丝。


  粤式早茶

  说起广东早茶的来源,要追溯到咸丰同治年间。当时广州有一种名为“一厘馆”的馆子,门口挂着写有“茶话”二字的木牌,供应茶水糕点,设施简陋,仅以几把木桌木凳迎客,聊供路人歇脚谈话。后来出现了茶居,规模渐大,变成茶楼,此后广东人上茶楼喝早茶蔚然成风。直到今天,广东早茶中茶水已经成为配角,茶点却愈发精致多样,这种传统文化随着广东经济的迅速发展不但没有消失的迹象,反而越来越成为广东人休闲生活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还有一种叫“二厘馆”也供同样的点心,区别在于价格和设备,茶楼的茶资要三分六厘,而二厘馆的茶资只需要二厘,相差甚远,足足十六倍。老式茶楼有些分等级,楼上比楼下的贵,因楼上有空调(或电风扇)而且地方较宽敞之故。既名为“早茶”,茶水便自然是广东早茶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早茶的茶水以红茶为主,取其暖胃去腻,利于消化。常见的有发酵茶(安化黑茶、普洱茶等)、乌龙茶(铁观音、大红袍等),有的人也喜欢喝菊普茶,即在普洱茶中加入菊花,取其清凉祛火。红茶色深红,汤浓稠,味苦涩,虽在视觉和味觉上都不如绿茶,却与广东早茶中味道浓郁的茶点恰是绝佳配搭。

  广东早茶的长盛不衰,与广东自古以来贸易兴盛,经济发展迅速是分不开的。在广东,早茶时分可以倾谈生意、交换信息,也可以会朋聚友、谈天说地。生意人把茶楼当作商谈重地,普通人则在此抒解压力,换得浮生半日闲。旧时广州的“妙奇香”茶楼有一副对联:

  “为名忙,为利忙,忙里偷闲,饮杯茶去;

  劳心苦,劳力苦,苦中作乐,拿壶酒来。”

  而广州著名的茶楼“陶陶居”三楼也有一副对联写道:

  “陶潜善饮,易牙善烹,恰相逢作座中君子;

  陶侃惜飞,夏禹惜寸,最可惜是杯里光阴。”

  想来应是绝大部分广东人喝早茶时的心理写照吧。


盘点我国各地饮茶方式,喝过三种以上算你厉害

从《尔雅?释木》里最早出现茶树的文字记载,到上古神话里神农氏把茶当做医药使用,中国作为茶的发源地,对茶的发现及利用至今已超过四千多年。

中国地大物博,茶叶种类繁多,在饮茶活动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各种以茶代礼的风俗,不同地区也随之孕育出独具特色的饮茶方式。

潮汕工夫茶

工夫茶流行于广东潮汕地区、福建闽南地区,“茶三酒四游玩二”这句谚语就是对当地人热爱饮茶的真实写照。早起泡上一壶茶,倦意一扫而光,午后以茶会友,围桌闲谈近况。对他们来说,饮茶不单单是为了解渴,更是一种文化传承。

图片来源/卓淳歌曲《工夫茶》MV

安化状元茶

湖南省安化一带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竹阳坡上竹阳亭,竹阳亭里煎茶滚。赶考学子喝一碗,金榜题名跃龙门。”故事说的是清光绪年间,一位举子上京赴考途经竹阳坡时晕倒,茶亭主人取出茶叶泡给他喝,举子进京考中状元,前来致谢挥毫写下了“状元茶”三字,茶亭主人便把字贴在茶亭里,“状元茶”因此得名。如今,很多高考生考前会去竹阳坡茶亭喝茶,希望讨金榜提名的好彩头。

成都盖碗茶

盖碗茶盛行于清代,如今是成都、昆明等巴蜀地区茶文化的重要内容。茶器由茶盖、茶碗和茶船子三部分组成,将茶叶放入碗中,加入热水冲泡,盖好碗盖,以待饮用。盖碗茶雅俗共赏,无论是在人声鼎沸的茶铺,或是在别致典雅的茶室,捧一盏盖碗茶,用茶盖轻拨茶汤,闲适之感扑面而来。

图片来源/纪录片《我的城》

北京大碗茶

大碗茶流行于我国北方汉族居住地区,尤其是北京,早年间大碗茶是沿街挑担叫卖,后来变成了简易的茶摊售卖。大碗茶的做法是选用性价比高的花茶,将清水直接注入大茶桶煎熬,然后用大碗盛好,茶客多是普通百姓或者路过行人。

图片来源/电影《北京大碗茶》

广西打油茶

打油茶亦称“吃豆茶”,是广西、湖南、贵州等地侗族、瑶族人民待客的传统饮品。做法是先将茶叶炒热,再与茶油、姜、蒜翻炒,加入清水煮开,用木槌把茶叶舂碎,过滤好的茶汤搭配炸黄豆、炒花生、糍粑等佐料,就成了一碗浓香可口的打油茶。

图片来源/风味星球

广州早茶

广州早茶可追溯到清朝咸丰年间,早茶不仅仅是茶,还包括各式精美可口的点心。广州人品茶一般分为早、中、晚三次,最为讲究的当属早茶,清晨起床,拎份报纸,到茶楼点“一盅两件”,就是老羊城人惬意一天的开始。问位点茶、揭盖加水、扣指茶礼……看似随性的早茶,也有一套的专属茶桌礼节。

图片来源/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

广东擂茶

擂茶是客家人的传统美食,起源说法很多,目前公认的说法是源于广东揭西县南关城一位名叫何婆售卖的街边小吃。擂茶一般以大米、花生、芝麻、绿豆、茶叶、生姜等为原料,用擂钵捣烂成糊状,冲开水和匀饮用,茶汤浓郁,鲜香回甘。

图片来源/纪录片《风味原产地·潮汕》

无锡元宝茶

“放炮开门灶未残,喝杯元宝合家欢。”元宝茶源于江南无锡一带的农村地区,春节期间,用青橄榄泡茶招待客人,不仅表达了主人好客之心,还可以去腻消食。青橄榄两头尖,形状如元宝,故用橄榄泡的茶称为元宝茶。

看了这些地方饮茶方式,茶友们最喜欢哪一种呢?

来源:墨 茶悦世界,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奇怪的知识增加了-中国喝茶最多的地方

说到最爱喝茶的地区,你会想起哪里?

功夫茶流行的珠三角,还是茶馆遍地的川渝?

其实要论人均喝茶量,这些地方都要被西藏远远甩在后面。

说到西藏,大家脑海里马上浮现出雪域高原,洁白的哈达、圣洁的布达拉宫,还有那原始嘹亮的歌声。

其实除此之外,西藏还是一个茶史丰富,饮茶历史悠久的地方。

藏族人的饮食与茶是分不开的。

酥油茶、甜茶、清茶,藏族人一生离不开茶。

茶叶到底是何时传入西藏的?

史料记载,唐太宗李世民在公元641年,将文成公主嫁给了松赞干布,公主将茶叶带进了西藏,可以这样说,距今1300多年前,是文成公主第一位将茶将这个与以后的藏民息息相关的饮品带进了藏区!在《西藏政教签附录》有记载“茶叶自文成公主入藏地”!

据唐翰林学士李肇后著的《唐国史补》记载:“常鲁公使西蕃,烹茶帐中,赞普问曰:此为何物?鲁公曰:涤烦疗渴,所谓茶也。赞普曰:我此亦有。”逐命出之,以指曰:此寿州者,此邑湖者(今湖南岳阳)。又据《唐国史补》记载,唐代贡茶有十余品目霍山黄芽位列前六。

在西藏,茶是日常饮品之一,喝茶是藏族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藏族人民日常喝的茶有酥油茶、甜茶和清茶。

酥油茶从吐蕃时期就已经开始流传开来,最具有代表性。

藏族人都有喝早茶的习惯,有条件的家庭,早茶就是酥油茶。

所谓酥油,即牛奶或羊奶煮沸,搅拌后倒入竹筒,冷却后表面凝结的一层脂肪。

酥油茶,茶底为紧压茶,煮出茶汁后,滤出茶渣,将茶液、凝结出酥油的奶、盐、糖一起加入打茶筒搅拌至融为一体。

酥油茶喝起来咸里透香,涩中有甘,既可暖身,又因为酥油和奶的加入,增加了抗寒力。

甜茶,兴起于三四十年代,从印度传过来,在拉萨兴起。

甜茶原料是来自印度或云南的红茶,加鲜奶和糖煮成,味道甜爽滑腻。

拉萨的甜茶馆,不管是老人还是年轻人都喜欢去,边喝茶边聊天。

清茶比较平常,大多为大茶和砖茶,水煮而成。

藏族人一般到中午以后就开始喝清茶,几乎每个藏族家庭都有火钵,上面经常煨着一壶清茶,以备随取随喝。

藏族为什么爱喝茶?

根据西藏等地区成年人边销茶消费量调查分析报告显示:西藏自治区居民边销茶每日平均消费量为23.19 g,换算一下,年人均茶叶消费量就是8464 g,也就是说每个成年人差不多一年要喝掉16.9斤茶!

这个数据,要明显远远高于我国成年饮茶者的茶叶平均消费水平,就连同为边茶消费区的内蒙古都难望其项背,说西藏是中国最爱喝茶的省份,毫不为过。

西藏人为什么这么爱喝茶?

首先是历史原因,西藏从唐朝开始,就慢慢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的高原茶文化,这种茶文化已经深入到藏族人民的社会风俗、社会礼仪和生活艺术各个方面,茶成为藏族人生活中不可取代的一部分。

其次就是茶叶的功效,契合了藏族的饮食习惯。藏茶多为紧压黑茶,有消食、止渴、去腻的功用,对于缺氧、干燥和以肉食、酥油、糌粑为主食的青藏高原人来说,可以帮助消化,调节生理代谢机能。

《甘露漫录》里说:“茶之为物,西戎吐番,古今皆仰之。以其腥肉之食,非茶不消;青稞之热,非茶不解” ,也佐证了这一观点。

藏茶从哪来?

在古代,西藏不产茶,其茶叶主要靠外部供给。滇藏川三角地区的茶马古道,驼铃叮当,输送了一千多年的茶叶。

宋朝开始在四川雅安设立茶马司,开始“茶马贸易”,以茶叶换马匹。雅安所产的南路边茶在藏区极富盛名,被称为“康砖”,至今都能在西藏居民家庭餐桌上见到。

到清朝时,朝廷对马匹的需求量减少,但是高原人民对茶叶的需求有增无减,茶马互市逐渐变成“边茶贸易”,以茶换取边疆地区各种名贵药材。

建国后西藏尝试从外地引进茶种,在林芝的波密易贡农场试种成功,创制了细嫩烘青绿茶“珠峰圣茶”,但产量较少,西藏的茶叶来源主要还是靠外输。

从雪域高原到西子湖畔再到五指山下,都布满茶的身影。

茶是中国的,也是56个民族的,百花齐放,才是中国茶的最大特点。

来源:赢和茶频道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156条结果 (用时 0.003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6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