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喝茶叶的山歌

找到约112条结果 (用时 0.011 秒)

我喝喜欢的茶就好,你不理解,我不解释

莫名的优越感,实在不可取。生活里我们也经常会遇到这样的人。喝茶的时候,亦是如此。

喝茶界有一条很奇怪的鄙视链条,我不知道它究竟是怎么来的,又有什么规则可循。

喝花茶的鄙视喝奶茶的,喝绿茶的鄙视所有喝花草茶的;喝祁门红茶、九曲红梅的鄙视喝绿茶的;喝熟普洱茶的鄙视喝红茶、乌龙茶的;喝高端龙井、碧螺春的鄙视一切喝其他茶的。甚至于喝中国茶的鄙视一切其他国家茶道的......总之,这种例子数不胜数。

一方水土一方风物,每一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特色茶。茶叶的好坏到底要用什么来衡量,是价格、是外观,还是口感,似乎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毕竟每个人的喜好都不一样。在我看来,适合自己的,自己喜欢的,就是好茶。

很多人喜欢用自己所谓的标准去评价别人,把自己的想法强加于人。喝茶的时候,我们也经常会碰到这种人,他们高声阔谈自己买的茶是何种名茶,价钱是何等高贵。接而对别人的茶嗤之以鼻,进行贬低。

有些茶友喝着相较普通的茶叶时,就不敢说自己喜欢那个茶叶,生怕拉低了自己的逼格,遭人笑话。

其实喝什么茶并不能代表一个人的品味,也没有必要为了所谓的品味去喝自己不喜欢的茶。我们总不能人云亦云地放弃自己所爱。你可以去喝不喜欢的茶,附庸风雅。但你的味蕾和身体不会欺骗你。

 

汪曾祺在《夏天》一文中写到:凡花大都是五瓣,栀子花却是六瓣。山歌云:“栀子花开六瓣头。”栀子花粗粗大大,色白,近蒂处微绿,极香,香气简直有点叫人受不了,我的家乡人说是:“碰鼻子香”。栀子花粗粗大大,又香得掸都掸不开,于是为文雅人不取,以为品格不高。栀子花说:“去你的,我就是要这样香,香得痛痛快快,你们管得着吗!

 

 

喜欢喝什么茶,是自己的事。一盏清茗,它能给你安心,让你口齿留香。并且你自己也享受那种快乐,它就是一杯好茶,哪有那么多的讲究,那么多的比较。喝茶、品茗,本就是一件很纯粹的事情,加入太多虚荣和目的,那喝的到底是茶,还是你的优越感?

 

 

喝什么茶,和什么人喝,固然很重要,但是最重要的还是自己的感觉。拿情怀、历史、文化来忽悠,相信茶友们也不会买账。何况我们的最初目的只是喝茶,喝得开心,最重要。

 

在这个纷繁的世界上,茶是最实实在在的颜色和气味,最浓淡相宜的平常心情。喝的茶多了,你就会明白什么样的气息你最迷恋,什么样的味道最适合你。爱茶人的心态应该是最平和的。

茶的价格有高低,但茶本无贵贱之分。人也如此,不过是术业有专攻,不必用自己的优势去鄙夷别人的劣势。有些比较本就无意义可言。面对不同的选择,请多一些包容,而不是嘲讽。

贵州省普安县地瓜镇屯上村的“扶贫茶园”:一片白茶富多方百姓

  “虽然‘白叶一号’还没进入丰产期,但知道我要来北京参会,家乡父老托我一定要把茶叶试采的好消息带到首都。”在今年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四川代表团全体会议上,四川省广元市青川县全国人大代表徐萍带来的一包茶叶引发了代表们的关注。

  “白叶一号”,是安吉白茶里最优质的品种,也是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黄杜村的致富“金叶子”。如今,这片叶子在湘川黔三省四县落地生根,带动老乡们脱贫致富,续写了一段“东部帮西部,先富带后富”的白茶佳话。

  缘起——

  “吃水不忘挖井人,致富不忘党的恩”

  “杨老师,您看这白茶现在长势怎么样?”

  “白叶化程度不够,要再施点叶面肥才行。”

  在青川的白茶基地里,安吉黄杜村茶农杨学其正在查看“白叶一号”茶树生长情况。

  这是杨学其第三次来到青川指导了。在安吉,他种有600多亩的白茶,更多被称为杨老板。在青川,他下乡入园,指导白茶种植和管护,被称作杨老师。“种植白茶二三十年来,自己积攒了很多经验,也算一个‘土专家’吧。”杨学其说。

  算起来,安吉人种白茶也就30年的历史。

  地处浙西北山旮旯里的安吉,曾是有名的贫困县。黄杜村党支部书记盛阿伟向记者回忆,为了致富,村干部曾带领村民种过辣椒、板栗、杨梅、菊花等,“都试过,都不行,直到开始种白茶。”

  1990年,黄杜村党员盛振乾在自家地里试种了0.1亩白茶,没想到试种成功。后来,科研部门认定,安吉的土质、气候等自然条件适宜白茶的生长,尤其是偏酸性的红壤富含铁、铝氧化物,使得这里产出的茶味道更好。时任黄杜村党支部书记盛阿林觉得,“这片叶子”有希望帮助黄杜村摘掉贫困的帽子,便动员村民规模化种植,黄杜村成了远近闻名的白茶村。

  2019年7月7日,农民在贵州省普安县地瓜镇屯上村的“扶贫茶园”里给茶苗除草新华社记者杨文斌摄

  2003年4月9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来到黄杜村调研白茶基地,看到家家户户以白茶为业、靠白茶发家,充分肯定了“一片叶子富了一方百姓”。

  在黄杜村,记者见到这句话已经被刻在大型石碑上,树立在茶山的制高点。从这里放眼望去,四周都是茶树,满山翠绿,郁郁葱葱。泡上一杯白茶,茶香四溢。截至2019年底,黄杜村茶园面积达4.8万余亩,年产值4亿多元,村民人均纯收入超过4万元。村子里,家家住别墅,户户开轿车。如今,黄杜村不仅卖茶叶,也卖风景。休闲观光、炒茶体验、影视拍摄等农旅结合的项目纷纷落地黄杜村。盛阿伟说,有了这些,黄杜村白茶的价值不是论斤卖,可以论杯卖了。

  富起来的黄杜村乡亲们想得更多:我们有今天,靠谁?我们富裕了,该做什么?

  经过一番大讨论,全村干部群众达成共识:捐赠黄杜村的“金叶子”给贫困地区,让其他地方的农民兄弟们也富起来!

  2018年4月,安吉黄杜村20名农民党员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提出捐赠1500万株安吉“白叶一号”茶苗帮助贫困地区群众脱贫。习近平总书记就此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吃水不忘挖井人,致富不忘党的恩”,这句话讲得很好。增强饮水思源、不忘党恩的意识,弘扬为党分忧、先富帮后富的精神,对于打赢脱贫攻坚战很有意义。

  2018年5月下旬到6月底,来自安吉县、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浙江省茶叶集团等单位的技术人员三进中西部地区,行程数万公里,最终选定湖南省古丈县、四川省青川县和贵州省普安县、沿河县这三省四县的34个贫困村作为受捐地。

  从“致富茶”到“扶贫茶”,安吉白茶的故事翻开了新的一页。

  帮扶——

  “选好地、栽下苗,还要确保茁壮成长”

  “茶苗送来的那天,大家都去迎接。车一停稳,乡亲们一齐上阵卸货,一刻都不耽搁。”青川县关庄镇固井村党支部书记张青勇还记得白茶苗到达时的情景。

  2018年10月,大型冷藏车从黄杜村出发,陆续将白茶苗送到了三省四县。

  在贵州普安,安吉白茶将被种在海拔近2000米的“感恩茶园基地”里,农户杜明学感慨:“天亮了,‘白叶一号’到了,我们很高兴!土地早就量好了,我家是头一个!”

  在湖南古丈,翁草村村民龙先成说:“白茶来了,我肯定要搞,要大搞,还要发动其他农户一起搞。”

  感受到贫困户们的热情和期盼,黄杜村民更感责任重大。盛阿伟说:“选好地、栽下苗,还要确保茁壮成长。”

  “种出好白茶,土壤是第一位,要透气、保水、保肥。”“种植时,先挖30厘米深的坑,茶苗入土4至5厘米,再倒肥料,最后上一层土……”白茶的“娘家人”不停叮嘱,还将自己的经验编成“管护三字经”:先培土,去乱石,施底肥,土打细……当地的农户们也认真学习,他们有着共同的目标——让安吉白茶落地生根,不能水土不服。

  2020年3月24日,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白茶正式开采。夏鹏飞摄(人民视觉)

  截至目前,安吉县已累计派出45批300余人次的干部和技术人员赴受捐地指导工作,其中10余名茶农专家在三省四县蹲点指导长达半年以上。作为其中一员的杨学其感受颇深:青川的白茶种植基地本来是荒山荒地,土壤有板结,透气度不好,前期需要人工平整,很费工夫。为了做好指导工作,杨学其在这些县一待就是好几个月。

  给白茶施肥,杨学其不建议施化肥,要施有机肥。杨学其发现,安吉的有机肥一般采用“油枯”,就是炸过菜籽之后的油菜柄,它发酵之后对土壤增强肥力很有好处,但青川没有这种条件。“青川的山地养殖场多,我就建议他们因地制宜,将牛羊粪便用作肥料。”

  土壤的问题解决了,还要操心气候。最近,安吉雨水多,茶树滋润得很,但青川天天晒日头,强烈的紫外线把人的皮肤都给晒伤,更别提植物了。杨学其说:“我只能对着天空祈祷:这也是我们安吉的白茶,给这些地方也下点雨吧!”

  到底何时才能盼到一场雨?村民们天天发愁。杨学其决定去气象局查查资料,一调查才知道,青川的年降水量确实少于安吉。这可怎么办?只能叮嘱多浇水。青川县柳河村专门建了个水泵站,将河水从山坳抽到山腰,村民们再一担担挑水浇灌。

  今年5月出发的杨学其已在青川蹲点1个多月,这次他准备待到9月底,主要是指导修剪、除草、施肥、病虫害防治等茶园管理工作。村民们问他问题,他都全心全意帮助。杨学其说:“不把它当做一个事肯定做不好。现在茶树有40厘米高了,后期管护要细心,明年春天才好采。”

  携手——

  “在劳务协作上帮、在消费扶贫上帮”

  其实,今年春天,作为“扶贫茶”的安吉白茶头茶已在各地相继开采。

  “茶叶基地在我村,唱着山歌谢党恩。翻身不忘共产党,吃水不忘挖井人。”今年3月5日,在贵州省普安县屯上村的“白叶一号”茶园基地里,彝族姑娘唱着山歌,轻快地将“白叶一号”茶叶采下。

  杨学其隔着屏幕也感受到了这份喜悦。“青川的村民们也微信问我要不要采,拍照给我看,他们舍不得采,怕采完就没有了。我给他们解释,安吉白茶是变异茶种,春季,因叶绿素缺失,在清明前萌发的嫩芽为白色,之后逐渐变绿。就是要在白化期的时候采摘,否则影响后期叶片变绿和养分吸收。”

  令人欣喜的是,“远嫁”到湘川黔的白茶质量并不差。“当时拿到杭州的茶叶科学研究所去检测,氨基酸含量达到6.8%。我看了,白度、清晰度都很好,叶子又亮又透明。”说起来,杨学其依然难掩激动。

  茶叶采下了,销售也不用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东西部扶贫协作要“在劳务协作上帮、在消费扶贫上帮”的要求,黄杜村与浙江茶叶集团提前对接,“扶贫茶”由浙江茶叶集团包销,并注册了“携茶”商标,寓意爱心联手,东西合力,共襄脱贫攻艰。

  最开心的,还是各地的村民们。

  捧着刚采摘的鲜叶,青川县沙州镇青坪村村民焦元恩乐得合不拢嘴。过去他家地里种土豆和玉米,每亩收入也就300元。流转了13.56亩土地种白茶后,光租金收入每年就有4000多元。此外,焦元恩在茶园务工,一天还可以挣80元钱,去年挣了8000多元。

  “白茶好!这个茶一种,我们不仅有土地流转收入,平时还能到茶园里做工,村里基础设施建设也搞起来了。”湖南古丈县格戎白茶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龙星美说。

  奔赴各地指导21次的盛阿伟书记,今年终于喝上了第一口“扶贫茶”。之前,他去到这些村子,看到有的地方还是木头结构的老房子,感触很深。如今,很多村路修通了,新房也建了,粉刷得很美。

  “茶苗不是捐出就完成了,而是一个长期的产业扶贫行动。黄杜村不仅帮受捐地种好白茶,也为当地带去敢想敢拼的创业精神。”盛阿伟说。

  事实上,安吉的白茶致富经已带动许多村子。在四川青川,受到鼓舞后,村民们又新规划了3500亩种植基地。在湖南古丈,围绕500多亩的茶园和苗寨风光,翁草村发展起乡村旅游业,2019年,翁草村接待游客4000余人次,村集体收入增加14万元。据国务院扶贫办预计,这一千里传情的扶贫行动将带动1862户5839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增收。

  “党的政策好嘞,送来白茶苗喂,总书记等咱们嘞,脱贫奔小康喽喂……”日子红火了,乡亲们的山歌也唱得响亮。

  本报记者叶子

  《人民日报海外版》(2020年06月25日第05版)

  来源:海外网

存储老白茶的注意事项~~


白茶是一款特殊的茶类,它不炒不揉,所以白茶的香气浓郁持久,银针多为毫香、果香、陈韵,牡丹多为毫香、醇香、陈韵,寿眉多为枣香、药香。在常温下保存,有后发酵的空间,存放时间越久,茶的颜色越深,茶汤的滋味越醇和,素有“一年茶三年药七年宝”之说,作为极具收藏价值的茶叶,老白茶的存储要求一般可以归为以下几点:

 

存储区域

 

简单地讲,老白茶存储只需要遵循最基本的存储之道即可,家庭存储老白茶只要做到密闭包装,环境无异味。若要细致起来,那也有很多讲究。南方和北方储存白茶,由于气候不同,差异很大,北方的天然存储环境是优于南方的。北方四季分明,气候相对干燥,内含物转化速度慢;而在南方地区,气候湿润,内含物转化速度快,每年的梅雨季节即3-5月份,是关键时期。因此储存福鼎白茶最好办法是在福鼎当地存上3到5年,然后放在北方长期储存。

 

按存储环境

 

储存老白茶关键点是茶叶一定要干燥,含水率要低,用锡箔纸包装茶叶可以避光,密封保存。存放老白茶的柜子一定要保证离墙面20厘米以上,离地面40~50厘米以上。下雨天切忌开茶,只在晴天才可以打开柜子,自然通风,有条件的话可以除湿,以增强存储环境的干燥性。水泥地板最好铺层木板,。

 

按存储包装

 

老白茶保存的理想温度在4℃-25℃,也就是常温保存即可,无需冷藏,且要求装茶的密封袋或容器无毒、无异味、防潮、无臭、无毒。内包装最好有2层,用塑料膜和锡箔纸包装茶叶,外用纸箱。纸箱周边用胶布封紧,且储存过程中,没有特殊情况不要轻易打开包装物,空气进入茶叶中,会加速其氧化。用袋子或者罐子密封,防止压碎密。

每日分享 白茶的民俗文化

 

福鼎民俗专家马树霞在《茶哥米弟》中这样描述:在福鼎民间广为流传“茶哥米弟”这句话。茶虽为饮料,但它有文化内涵,是精神食粮,被列为五谷之首,称为“哥”。

 

在福鼎,茶亭里全年免费喝茶,称布施茶。茶亭可喝茶、休息、聊天,有的茶亭内还有唱戏、嘭嘭鼓、对山歌、吃点心......古道茶亭是真正的劳动人民的茶文化场所。

福鼎还是个畲族聚居的地方,畲民喜欢喝白茶,家家有白茶。在畲民日常生活、劳动、会客、婚嫁、祭祀活动中,在一些休闲场所,都能看到一钵煮好的茶或者一杯杯热茶,朗朗上口的《敬茶哥》则是每个畲民都会的基本功。同时,畲族姑娘在茶山上采茶时,还会唱婉转悦耳或高亢激昂的《摘茶歌》《菜茶歌》之类的山歌。

找到约105条结果 (用时 0.005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7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