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贵州芽台价格

找到约38条结果 (用时 0.012 秒)

采摘机:用5年研发了一台可以替代500万个采茶工的采茶神器

当一个行业(产业)遇到瓶颈或困境时,总得有人去解决它。我们生存的社会,就在这一次次摸索变革中不断地前进。

 

中国茶产业,看似一派繁荣,其实暗藏危机。这危机并非经济不景气茶叶不好卖,而是源头劳动力问题,主要集中在采茶工短缺这个环节上。

 

随着中国人口逐渐老龄化、城镇化建设进程不断加快,大量农村劳动力不断地向城市转移,第一产业已经到了劳动力青黄不接的严峻时期。大量的农田抛荒、大量的茶园弃采现象已经不断地在全国农村蔓延,60岁左右的人群(城里人正准备退休享受天伦之乐)正成为农村劳动力的主力军。轰轰烈烈的新农村建设知识硬化了农村的道路、刷白了农村的墙壁,而那白墙之内的空心村里只是住着那群老人们。试想五年后、十年后,当我们的父辈再也干不动时中国的茶产业该怎么办?茶叶大面积减产!茶叶价格居高不下!我们所谓的名优茶,单芽、一芽一叶变得越来越少!不要以为这是天方夜谭,这一天离我们其实不远。如果不解决劳动力问题,那么目前不断扩种的新增茶园只是完成了精准扶贫的一场政治性运动,并不会对当地茶农带去多大的好处。

 

全国有20个省市产茶,每个省缺口几十万个采茶劳动力肯定是有的,而正是采茶工短缺这个因素减少了茶农茶场主的收益、制约了茶产业的发展。

 

未来,中国的农村必定是少数人种大量的良田、少数人管大量的茶园。机器换人的时代已经到来。

 

我自幼在茶乡长大,做过很多事,最终还是阴差阳错的选择了茶行业,在经历过整个产业链的每个环节后才发现自己在这个领域还算有些天赋,就一发不可收拾的爱上了它,我的愿望是在思想上和技术上对中国茶产业做一点微不足道的贡献。

 

 

2013年夏的一天,由于一个突发的灵感,放毅然弃了在西南某地的一个茶厂,潜心搞起了“名茶采摘机”,发誓一定要研发出一台有别于市面上一切无一例外的循环剪切式采茶机。

 

当初想得很简单,做一台与茶蓬同宽的机器,两个人抬着走过去就能采干净的那种,那个小县城很落后,很多材料都要赶到四百公里外的省城去买。第一代花了一个月敲敲打打出来了,120斤重,不要说好不好采,就是两个青壮年空抬着也坚持不了多久.......

 

有想法还是好的,又过半个月,第二代出来了,重量明显减轻了,49斤,依旧两个人抬着采,每当我们抬着机器去茶山演示时经常会碰到茶农问这是什么?我说抓老鼠的,他们很好奇,表示从来没有看到过这么奇怪的抓老鼠工具........

 

第二代也不行,次年,就在老家继续第三代,这次有大突破,将49斤变成19斤,将双人操作改成单人操作,但采茶方式依旧很粗鲁,采摘效果依旧很难堪。

 

转眼到了2015年,经过无数次改进,从上一个夏天搞到这一个夏天,终于将19斤改成了5斤,将采摘方式优化了数个档次,这就是第四代。

 

从2015到2017两年间,我们有了一个团队,产品通过不断地设计打手板测试、修改再打手板再测试,跑了六个产茶省,通过数百次测试,终于优化出第八代产品,一台真正让自己满意让茶农满意的采茶机。

 

2018年春,我熬了五年,全身性投入了一千五百多个日夜的“心血”终于上市。并在四川、贵州、湖北、湖南、安徽、山东、浙江等市场销售。

 

到目前为止,我们的设备只能采摘平面茶,采摘规格为一芽二三叶(其中含有百分之十五的一芽一叶)的最合适,采摘下的茶叶不带老叶老梗,不损伤芽叶,非常适宜那些加工需要揉捻加工的绿茶和红茶。采摘标准的单芽和一芽一叶技术尚在攻克之中。

三月份接受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我爱发明》栏目组(10套)邀请,于六月中旬在浙江新昌拍摄,并于八月二十三日播出《采茶无影手》节目,一时电话被打爆。

 

(由于拍摄节目的需要,产品被分为三代,并在节目里呈现刚刚成功的结果)

 

(以上是重庆南川采摘现场及效果)

(以上是山东日照采摘演示现场)

(以上是浙江临海采摘演示现场)

(湖北孝感采摘演示现场)

(福建南靖茶场主采摘梅占现场)

 

如需更多全国各地采摘视频观看请联系书卷弯刀。

 

“大茗”名茶采摘机正在如火如荼的在全国各大茶区招商之中(原则上以县级为单位招经销商,茶园种植面积较小的以市级为单位),详情请联系书卷弯刀。

 

为了让经销商们获取更大的利益,我们计划稀释了一部分股份,出让给各大经销商入股,详情请联系书卷弯刀。

 

书卷弯刀(梁宏亮),微信号:lhl721123,联系电话:13605852004

铜仁:春茶抢“鲜”开采 价格上浮茶企加工忙

人勤春来早,春茶采摘忙。近日,铜仁市各地的春茶迎来了采摘季,一垄垄茶树在阳光的照耀下焕发着绿光,广大茶农趁着晴好天气纷纷上山采收头茬春茶,收获新一年里的首桶“茶叶经济”。


走进思南县鹦鹉社区茶叶种植基地,茶园里散发着清醇独特的芳香,一股淡淡的清香随风扑鼻而来,令人心旷神怡。放眼望去,只见一垄垄整齐的茶树郁郁葱葱,一簇簇嫩绿的茶叶生长茂盛,茶农们腰挎着茶篓穿行在茶垄间,双手轻轻一捻,娴熟地将翠绿的嫩芽采摘下树。


思南县鹦鹉溪镇鹦鹉社区党支部副书记刘兴权说,“我们鹦鹉社区梨子台茶园因前期受凝冻天气的影响,比往年开采时间推迟了五到六天。今天首次采摘,采摘工人达到180多人,每个工人的采摘量是每天三四斤,采摘工人的劳务工资40元每斤茶叶,采摘工人积极性很高昂。”


思南县鹦鹉溪镇依托生态优势,构建集茶叶种植、采摘、加工、销售于一体的绿色产业链条,全力把茶产业打造成全镇乡村振兴的主导产业。全镇茶园总面积2.9万余亩,辐射15个村(社区),有较大规模茶叶生产企业9家,支付给茶农的劳务费,直接带动农户增收1万元,真正实现让茶叶逐渐成为带动群众致富的“金叶子”。


思南县鹦鹉溪镇鹦鹉社区村民王文珍开心的说,“今天已经是第2天来采茶了,今年的茶叶和去年相比,长得好一点,茶青要大颗一点,采起来更有干劲。”


随着气温逐渐回暖,印江县峨岭街道同心村300余亩茶园,经过一个寒冬休眠,茶树重新焕发生机,枝头冒出了翠绿的芽尖。400余名采茶工身挎竹篓,双手并用,熟练的将片片茶叶放入篓中。


今年2月,印江县遭受倒春寒等低温雨雪气温影响,春茶开采较往年推迟了10到15天,芽茶下树率受到一定程度影响。



印江县峨岭街道同心村茶叶种植大户田如江说,“受倒春寒的影响,我们今年的第一批春茶要减产到三分之一。为了不影响品质和下树率,今天召集了三四百人到茶山进行采摘。采摘之前对工人进行了系列的培训,培训的目的就是保证品质,坏茶头(芽)就不能采,只采有效茶头(芽)。”


头茬茶青的减产,让生产梵净山翠峰茶等名优茶的茶青原料成了抢手货。整个茶青市场一开市,头轮收购单价就从去年的70元每斤,提高到今年的75元每斤,更加激发了茶农采收春茶的积极性。


“今年我们这个茶叶受气候影响,开采要晚十多天。虽说这个产量有所减少,但是我们今年茶青价格还可以,75块一斤,每斤比往年多五元钱,茶叶采下来,茶叶公司马上就收去了。”印江县天堂镇金城村村民何立江高兴的介绍。


印江梵净山翠峰茶作为印江绿茶中的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茶中富含茶多酚、氨基酸和人体所需的硒、锌等微量元素,因此,春茶一般都能卖个好价钱。目前,该县各大茶叶加工企业,都在为快速抢占春茶市场和订单忙于茶青的收购和加工。

贵州一天一叶茶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张羽世说,“我们茶青的市场需求量大概每天在1500斤,现在我们受天气影响,只能提供300到400斤。为了提高茶农的采摘积极性,我们每斤茶青收购价提高了一到五块的收购价,同时村里面也积极推动茶农进行采摘。我们明前茶的市场批发价大概在550到600元每斤,市场还是一个供不应求的状态。”

印江县现有的26.5万亩茶园,有85%的茶园属投产茶园,随着气温的逐渐升高,印县江的春茶也将迎来采摘高峰,全县将会有上万人上春山、采春茶。


印江县茶产业发展中心生产股股长何宗海说,“我县茶园总面积26.5万亩,其中投产茶园22.7万亩。今年预计实现产量2.079万吨,产值22.8亿元。”

走进沿河县新景镇的姚溪贡茶园,阵阵茶香扑鼻而来。放眼望去,层层叠叠的茶树似波浪起伏,茶农们腰垮茶篓在茶园采摘茶青。

姚溪村独特的地理环境,造就了姚溪贡茶“清鲜、明亮、鲜醇、爽口、甘甜”的品质,更让姚溪贡茶在每个春天总是“先拔头筹”,贡茶的好和早,让茶农们尝到了“甜头”,鼓足了“腰包”。


沿河县新景镇姚溪村茶农冉晓琴说,“我家有六七亩茶园,合作社收茶青60块钱一斤,一季天气好的时候有万把块钱,把老人家和家庭都照顾到了。”

姚溪村现有茶叶种植面积1000余亩,春茶开采后,采摘茶青一直要持续到八九月份。姚溪村相较于其他产茶区,长采摘期优势将为茶农增加更多收入。生态茶产业已作为该村带动群众稳定增收的富民产业,也是该村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实现强村富民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


“我们合作社今年春茶采摘从3月12日就开始了,现在每天能够收茶青大概在200斤左右。每年收购茶青都是采取现金结账,茶农积极性非常高。去年发放茶青款60余万元,营收近200万元。通过这几年的经营,产品品质和市场口碑都十分不错,同许多商家都达成了长期合作关系,每年生产的成品茶销路都不愁。”沿河县姚溪志飞茶叶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陈豪说到。

生态茶产业作为沿河县新景镇主导产业,该镇在姚溪村、中元村、瑞石村、锦溪村等9个村共计发展2万余亩,目前都将陆续开采,4个茶叶加工厂开足马力生产,奏响生态茶产业助推“强村富民”三年行动的新乐章。


今年,为保证春茶的品质,铜仁市组织开展春茶生产企业和合作社走访服务工作,指导企业提前做好茶叶加工企业的设备安装调试、加工区域清理、加工人员调配、采摘人员组织、生产技术培训等春茶生产准备,确保在3月28日左右全面开采。同时加强对7个产茶重点县的指导和调度,开足马力生产加工春茶。组织专业人员深入田间地头、生产车间等生产一线督促指导,提高双手采茶、清洁化生产等技术的覆盖率。铜仁市现有茶叶种植面积153万亩,其中已投产茶叶面积134.8万亩,确保一季度实现春茶产量0.99万吨、春茶产值44亿元。

来源:贵州综合广播

铜仁台 柳琴红 印江融媒 田林 王东 思南融媒 苏畅莉 廖雪芳 沿河融媒 张洪全)

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贵州岑巩:茶叶采收忙 “绿叶”变“金叶”

时下,正是夏秋茶的采收时节,在贵州省岑巩县天马镇白岩坪绿茶基地,茶垄层层叠叠漾起绿涛,片片新芽翠绿欲滴,淡淡茶香萦绕山间,工人们操作着采茶机,穿梭在茶垄间,正忙着采收夏秋茶。采摘的鲜叶经过杀青、揉捻、做形、烘干等一系列工序后,变成了畅销欧盟市场的大宗茶,小小绿叶子成为了乡村振兴的“金叶子”。

岑巩县天马镇白岩坪绿茶基地,工人用采茶机采收夏秋茶。(陈昆摄)

“欧盟市场对大宗茶的需求量大,我们是有多少销多少,价格是8块钱一斤。”徐廷勇介绍,夏秋茶生长速度快,茶叶较为粗糙,市场价格较低,但产量远远高于春茶,利用机器采收夏秋茶,效率高、成本低。每天四台采茶机可采鲜茶1万余公斤,一天可加工干品5000斤左右。若不受极端天气的影响,今年4000亩投产茶园,预计产出夏秋茶干品50万公斤,毛收入800万元。

岑巩县天马镇白岩坪绿茶基地负责人(左)徐廷勇在查看夏秋茶品质。(陈昆摄)

低纬度、高海拔、多云雾、寡日照、无污染,依托天马镇得天独厚的地理气候条件,2012年以来,天马镇苗落村人徐廷勇成立宝园种植专业合作社,因地制宜先后种植了650亩绿茶。

然而曾经,由于茶产业规模小、机械化水平低、品牌力不足等原因,夏秋茶不能被有效利用,只能在树上“老死枝头”,不仅没有收益,还增加了管护成本。

夏秋茶长势旺盛,青翠碧绿。(陈昆摄)

2018年以来,徐廷勇与其他茶叶经营主体抱团取暖,联合成立了贵州黔凝香茶业有限公司,公司通过连片承包低产老茶园进行更新改造,并与科研院所、行业龙头企业开展合作,争取东西部协作资金新建现代化加工厂,吸纳资深技术员以技术、资源入股企业,推进绿色生态产品在“产、供、销”全过程各环节全链条畅通,促进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助力走向国际市场。

贵州黔凝香茶叶有限公司的一座加工车间。(陈昆摄)

“与各方的合作,实现了产前产中物资技术服务与产后产品销售服务拓展的有效衔接。”徐廷勇介绍,现在茶园是广东省农业科技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的绿色防控示范基地,有欧标认证和有机认证的茶园950亩。公司打造了“黔凝香”名牌,建有2条夏秋茶生产线和一条茗优茶生产线,年加工夏秋茶50万公斤、欧标茶30万公斤、名优茶5万公斤。

徐廷勇和技术员在加工车间查看茶叶加工情况。(陈昆摄)

通过建立春茶和夏秋茶分级定位产销模式,实行大宗和名优并重、出口与内销并举、线上和线下共进的分类精准营销策略,产品畅销湖南、安徽、东南亚和欧盟等国内外市场,年产值超1000万元。

贵州黔凝香茶叶有限公司生产的成品茶。(陈昆摄)

按照“品质立茶、品牌兴茶、政策扶茶”发展思路,通过扶持引进龙头企业、实施低产低效茶园改造、培育绿色有机品牌等,岑巩县累计建成茶园3.72万亩,其中有机茶园认证面积1270亩、开展绿色防控茶园面积0.7万亩。全县获有机证书或转换证书的生产主体2家,有6家茶叶生产经营主体注册商标7个。今年,全县预计年产干茶120万余公斤,生产总值1.2亿元。

来源:岑巩县融媒体中心,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38条结果 (用时 0.006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