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贵州翠芽手工炒制视频

找到约3条结果 (用时 0.014 秒)

安吉白茶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安吉白茶,属中国名优绿茶,地理标志产品,选用无性系良种“白叶以号”一芽一叶初展至一芽三叶的原料按照特定的工艺加工而成,外形有“凤形”与“龙形”之分。精品凤形安吉白茶,外形芽叶挺直似凤尾形,芽壮实匀整,色泽嫩绿鲜活泛金边。汤色嫩绿鲜活明亮;香气嫩鲜清新持久;滋味鲜醇甘爽;叶底一芽一叶,芽叶成朵,叶白脉翠,匀齐鲜亮。精品龙形安吉白茶,外形扁平、光滑、挺直、尖削、匀整,形似龙井茶;色泽嫩绿显玉色。汤色嫩绿明亮;香气嫩香馥郁持久;滋味醇厚甘爽;叶底一芽一叶,芽叶成朵,叶白脉绿,色泽鲜亮。安吉白茶品质成分独特,氨基酸含量高达6%以上,比一般品种的氨基酸高出2-3倍,酚类含量较低,是普通绿茶的50%-80%,酚/氨比小。

安吉白茶是我国著名的白化茶,其早春幼嫩芽叶失绿呈玉白色,经脉翠绿,以一芽二叶为最白,春茶后期随气温升高,光照增强,叶色逐渐转化为花白相间,夏秋茶为绿色。

经过多年努力,以“白叶1号”“中黄1号”“中黄2号”等为代表的白(黄)化茶树品种在浙江省得到了快速推广,形成了一个生产效益高、竞争力强、产区规模集中的特色茶产业,成为助推浙江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

作者简介:赖建红,安吉县农业农村局茶叶站推广研究员,“杰出中华茶人”称号获得者。多年来默默耕耘,见证并参与推动安吉茶产业的发展,在安吉白茶产业规划制定、品种选育、标准化茶园建设、品牌推广、茶农培训等方面,充分发挥了学科带头人作用。主持起草了《安吉白茶》国家标准,参与制定安吉四个五年发展规划;通过良种选育、标准化生产技术应用等课题研究,通过茶园机械等一系列先进技术应用,实现了产品质量与经济效益的显著提升;引导企业品牌建设,首创“母子商标”管理体系,制定行业公约、茶园溯源制度,搭建网络服务平台,推进生产与消费的链接。

安吉是一个有着1800多年历史的江南古县,素有“中国第一竹乡”、“中国白茶之乡”的美誉,是中国美丽乡村的发源地、全国首个生态县、全国首个联合国人居奖和首批生态文明奖获得县。安吉白茶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在安吉县天荒坪镇大溪村海拔800米高山上发现单株野生白茶古树,经过40余年的繁育推广,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质”和“量”的全面突破。目前全县“白叶1号”种植面积20.06万亩,种植户17000余户,年产量2000余吨,年综合产值近50亿元,其中一产产值超30亿元,为全县36万农民人均增收8600元,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60%以上,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5%,整个产业链从业人员高达26万人,安吉白茶品牌价值评估48.45亿元。安吉白茶已从单纯的农产品逐步向茶文化休闲、精深加工产品延伸,形成了“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态势。

安吉在习近平总书记的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思想指引下,践行着 “一片叶子富了一方百姓”的期望,实现了产业链的提升、产品链的延伸和价值链的攀升。

安吉白茶的发现挖掘

安吉白茶是一种珍稀茶树良种,其早春嫩芽叶色玉白,叶脉翠绿;干茶形如凤羽,汤色鹅黄清澈明亮,滋味鲜爽甘醇,香气馥郁绵长。其内含物质丰富,水浸出物42%以上,其中:氨基酸含量高达5-10.6%,为普通绿茶的两倍以上,茶多酚含量14%左右,是普通绿茶的一半,故而安吉白茶味鲜爽无苦涩。著名茶学专家庄晚芳教授称其“集观赏、营养、经济”三大价值于一体是安吉农业的特色主导产业。

回顾安吉白茶产业发展的40年,是产业从无到有、由弱到强的40年,也是品牌创优创强、影响不断提升的40年,更是茶农致富增收、实现小康的40年。

1、发现与品种繁育:1979年在浙江省农业厅浙北茶树种质资源调查中,安吉县茶叶工作者在天荒坪镇大溪村发现了第一株野生白茶树,1980年成立了浙北茶树良种选育课题组在安吉县林科所设立浙北茶区--安吉当地茶树良种选育基地,1982年4月课题组成员从“白茶祖”上剪取嫩枝537支,经段穗扦插繁育成活288株;是年将扦插苗移栽至大田成活75丛,1989年成功种植了5.74亩安吉白茶园,直到1997年种植面积达到360亩,产量300公斤,产值60万元,从此开启了安吉白茶产业发展的雏形。

2、拓展与规模种植:基于安吉白茶特殊的品质特征和良好经济效益, 1998年安吉县政府成立了“安吉白茶开发领导小组”,相继制定出台《关于安吉县鼓励发展白茶生产的若干意见》、《安吉白茶产业发展“十五”规划》等引导安吉白茶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加速推进茶园规模化种植,引导拓展安吉白茶产业规模。1997-2010年这13年间,全县白茶种植面积、产量和产值分别增长了166.47倍、2833.3倍、1600倍。期间,成立了行业自治组织----安吉白茶协会、制定颁布实施了《安吉白茶地方标准》、《安吉白茶》国家标准、《生态茶园建设与管理技术规范》、《安吉白茶绿色原料生产操作规程》、《条形白茶自动化加工成套设备》等生产标准和操作规程,为安吉白茶绿色标准化生产奠定坚实基础;同时组织实施了《安吉白茶产业化核心示范基地》、《安吉白茶标准化技术推广》、《白化茶绿色高效栽培技术模式研究集成与示范》等先进技术试验示范应用推广,使安吉白茶生产技术、标准化应用和产品质量提升、资源再利用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和实用性,创建了全国的名优茶的安吉白茶模式。

3、创新与品牌锻造:2003年4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到安吉县调研,实地了解溪龙乡白茶基地的发展与建设,提出了“一片叶子富了一方百姓”的重要论断,坚定了安吉县立足生态保护和白茶产业发展同步的信心。2001年的1月成功注册了全国茶叶类第一个原产地证明商标,2004年又获国家质量监督总局原产地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按照“母商标树品牌、子商标强溯源”的思路,创新打造安吉白茶“母子”商标品牌;为坚持做好“原产地”这篇文章,实施了茶园身份证管理、金溯卡溯源、会员协作自律、统一包装监管等“六合一”质量追溯体系建设,实现了从种植到采收、从加工到销售、从茶园到茶杯的全方位标准化生产、品质化管理、品牌化营销,得到了生产端、销售端、市场端的一致认可和好评。先后举办两届中国·安吉白茶节、安吉白茶与《大观茶论》研讨会、“白茶仙子”评选、5届安吉白茶开采节等节庆活动溯源、宣传安吉白茶;组织茶企参加全国各大中城市的茶业盛会和名优茶斗茶赛,宣传安吉白茶,弘扬白茶文化。

安吉白茶先后获得“中国白茶之乡”、中国名牌农产品、中国驰名商标、多次“中茶杯”名优茶特等奖、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地理标志品牌、浙江省十大名茶、浙江省区域名牌、浙江省著名商标、中国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百强等荣誉。

安吉白茶的提升发展

在习总书记“两山”重要思想的指引下,安吉白茶产业走出了一条“生态种植稳业、规模加工兴业、品质品牌强业、休闲旅游活业”的“一二三”产融合发展道路。

1、强化一产硬实力,使农业园区成为一二三产融合的“大平台”。打造一批“标准化、良种化、生态化”的现代茶叶园区。一是编制安吉白茶标准化生产技术管理操作手册和生产模式图,组织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把标准化生产技术推广普及到人、到户、到园。安吉白茶成功获批“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全域绿色原料生产基地”;建成了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园1个,省级标准园6个,市县级标准园10余个;国家级无公害、绿色(有机)认证,近20家茶企通过了GAP良好农业规范认证,认证面积居全国茶叶类之首,推进标准化茶园建设。二是以“白叶1号”良种为主导,积极推进良种、良法综合运用,目前全县茶树良种化率占97.6%。三是全面推进茶园生态化建设,以生态优先原则制定《安吉白茶生态茶园建设标准》,鼓励以退茶还林、退茶还耕和茶园间作套种、种养结合的复合型茶园生态;划定安吉白茶永久保护区、核心保护区和重点保护区,实施分级保护管理。

2、提升产业价值链,使精深加工成为一二三产融合的“孵化器”。重点做大做强一批茶叶深加工企业,通过科技引领,研发安吉白茶产品系列,实现由茶叶产业向茶业产业的提升。一是通过“个转企、小升规、订单农业”,引导实施“公司+基地+农户”模式,不断提升安吉白茶企业规模和企业化高标准生产,提高安吉白茶品质,目前全县年销售额上千万元以上的企业22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2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9家。订单茶园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30%以上,打造安吉白茶企业集群。二是大力推进“机器换人”,研制推广应用符合安吉白茶生产特点的茶园机械和全自动加工装备,全县应用茶园耕作机、修剪机、采茶机7000余台,茶园运输轨道25万米,14家茶厂获省级标准化示范名茶厂称号。三是按不同生产季开发安吉红茶、安吉双白等多茶类,丰富茶品类;深度开发白叶1 号特质功能产品,成功研制生产了白茶饮料、白茶含片、白茶酒、茶糕点、茶餐饮等系列产品;提取氨基酸、茶多酚茶多糖等功能产品;利用茶园废弃物种植食用菌、配方鸡、羊、鱼的添加饲料;开发白茶花精油、白茶花面膜、洗漱用品等,使生物资源得到更为充分的应用。

3、品质保障全覆盖,使品牌营销成为一二三产融合的“主心骨”。构建安吉白茶原产地质量追溯体系,确保其原产地生态品质,融合多形式的宣传和营销,提升安吉白茶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实现了从地方名茶向国际名茶的华丽转身。一是精心构筑安吉白茶品质保障“防火墙”,对全县20万亩茶园实施从茶园证、金溯卡到电子茶园、手机APP云平台,首创“六合一”智慧管理服务系统,对390余家安吉白茶商标授权单位进行编码管理,安吉白茶产品包装实施“四标一码一监制”的溯源管理,客户可用手机扫描验证生产企业、原产地茶园位置及面积等信息,保障了原产地安吉白茶从生产到交易到茶杯的全程跟踪与溯源。二是创新提升“母子”商标品牌管理和品牌宣传,组织茶企业、合作社参加中茶杯评比、农业部国际茶叶博览会等茶事活动,采用线下展示、线上推荐、融媒体发布等方式宣传推广安吉白茶,增强茶企茶农的市场主体意识。三是建成了以“中国白茶城”为龙头,溪龙“安吉白茶街”等中小型市场为补充的布局合理、错位发展的原产地市场交易中心;大力推进“互联网+”,现有安吉白茶天猫、京东、淘宝、抖音直播等线上销售网店2000余家,线上年销售额超过4亿元;安吉白茶在33个国家和地区进行了国际注册,去年被纳入中欧地理标志互认证产品,借此契机着力开拓国际市场。

4、文化休闲多元化,使茶旅结合成为一二三产融合的“催化剂”。大力推动茶产业与乡村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着力打造集观光、体验、休闲为一体的茶旅结合新业态,让茶园变景区,茶农变导游。一是以先后建成的白茶街、白茶仙子广场、白茶主题公园、白茶生态博物馆等一批文化设施,彰显宋皇贡茗安吉白茶的历史地位和安吉昌硕文化;二是安吉白茶手工炒制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有效地提升了安吉白茶的技艺传承。三是每年安吉白茶开采节、博览会、品牌营销峰会、全民饮茶日、敬老茶会等茶文化活动,实现了茶文化、茶产业、茶科学的三茶有机融合发展。四是依托生态美丽茶园的特色资源,融合采摘体验、文体休闲、旅游观光、影视拍摄等同步开发建设,建成白茶祖、宋茗茶博园、涵田度假村、帐篷客酒店等景区,吸引了《如意》、《侠客行》等电视剧的入园拍摄;建成了一批集采茶、制茶、品茶、购茶及观茶艺、学茶道为一体、以白茶特色为主基调的休闲设施,安吉被授予全国魅力茶乡、十佳茶乡旅游精品路线及区域特美丽茶乡,进一步拓展了安吉白茶的产业价值和特色带动功能,实现了“茶园向景区”的转变。

安吉白茶的传承发展

“十四五”是我国茶产业和茶科技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调研时指出,要把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统筹起来。安吉县将以“十四五”开局之年为新起点,继续深耕安吉白茶产业,着力推动基础产业稳健发展、产业延伸拓展、品牌创优创强、农民增收致富,努力朝着百亿产业、百年品牌的“双百”的目标进军。

1、 以生态化、标准化建设茶园基地。一是推进“白叶1号”种质资源管理与保护。建立“白叶1号”繁育中心,实现全程智能化、机械化育苗;制定《“白叶1号”茶树品种》标准,规范“白叶一号”苗木市场,实行品种繁育登记管理制度,打造一个“白叶1号”繁育示范村。二是加快开展茶园生态修复。进一步落实《安吉县茶园生态修复实施方案》,积极引导进行生态修复,对退茶还林和茶园流转进行补偿;开展茶园土壤现状调研,继续做好测土配方施肥工作,加速茶园“双减”目标落实。三是提高茶园管理科技水平。实施《安吉白茶生态种植技术规范》,推进智能化示范茶园建设,建立专家咨询服务平台,提升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2、以自动化、智能化建设加工基地。一是初制加工提档升级。推动茶企开展SC、ISO、HACCP等质量管理体系认证,鼓励引导中小企业兼并重组靠大联强;加大《安吉白茶自动化加工成套设备》团体标准推广应用,提高茶叶加工技术水平。二是精制加工完善提升。建立完善茶叶拼配技术体系和产品标准体系,培育一批精制加工企业;开发白叶1号系列创新产品。三是发展壮大装备产业。整合现有茶叶机械科技、生产力量,形成产、学、研三者有效配合,进行关键技术攻关,以安吉白茶生产加工为模型,制造适合安吉白茶园、加工的自动化、智能化装备,辐射全国白叶茶生产基地和企业。四是加快推进茶资源综合利用。大力推动安吉白茶产业从一产绿色高效种植、二产初级加工向功能性成分提取、健康保健等高新技术产品精深加工转化;构建茶-食品-健康产业协同创新、茶-医药-绿色产业升级创新、茶-日化-天然产业跨界创新、茶-生态循环发展模式四大体系。

3、以政府引领、企业主导的市场格局。一是优化产业联合体。优化联合体机制,构建科学高效、职责明确的协作机制,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鼓励联合体积极向新品类产品、深加工和三产融合方向发展;探索以资金、技术、产品和农民土地使用权等要素入股的方式,建立茶产业联合体合作机制。探索链条延伸型、加工带动型、三产融合型等多种发展模式。二是培育壮大精专企业。优先培育一批大、中型龙头企业,形成10+100+N的塔型企业规模构架;支持龙头企业通过兼并、重组、收购、控股等方式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实现由茶叶的初级加工向精深加工拓展;扶持一批区域条件优越、产业特色鲜明的小微企业,使之成为安吉白茶的中坚力量。三是培育“互联网+”复合型企业。推行“互联网+”实现茶旅游、茶交易场、茶物流、茶包装等全产业链紧密结合,培育“互联网+”复合型产业园区;鼓励开展B2B、O2O等流通模式,打造电商平台。四是培植社会化服务组织。开展新型职业茶农培训,提高从业者专业技术能力;鼓励创办采茶、机耕、修剪、植保或病虫害防治、茶园机械租赁等专业性的社会化服务组织。

4、公用品牌保护提升。以长三角为市场重点发展地区,以高端消费群体为目标人群,开展安吉白茶品牌构建与营销。强化安吉白茶产业品牌战略指导下的品牌策划,重塑新时代的品牌形象,形成高端大气的安吉茶叶品牌新形象和品牌体系。一是构建品牌数字系统。打造链接产业链各个价值环节的数字服务系统平台,实现“生产端可追溯、加工端可审查、销售端可规范、流通端可管理”的四端协作模式。实行安吉白茶电子账户认证管理,强化安吉白茶标识管理,完善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审查机制;逐步把安吉建设成为全国白叶茶标准、交易和综合指数发布中心。二是树立新型营销理念和品牌管理。树立新型品牌营销观念,实现精准营销;创新茶叶营销渠道,融合线上线下渠道全面发展;有效推动中国白茶城、安吉白茶街等现有市场资源整合、改造提升工作。充分发挥协会职能严厉打击假冒伪劣产品商标侵权行为,强化安吉白茶商标管理。三是提升安吉白茶文化内涵。开展安吉白茶文化研究及文创产品研发,强化整合营销传播,以短视频、抖音、微信、微博等围绕安吉白茶文化精神进行创作传播;以协会为主体培养“安吉白茶传播使者”、设立安吉白茶茶学社,传播安吉白茶文化。

5、茶文旅康融合发展。以生态优先与可持续发展原则,突出科技引领与智慧化发展、特色与个性化发展,营销与品牌化发展、跨界融合与创新化发展,开展茶文旅康融合发展建设,争取到2025年,建设完成1个“白茶祖”景区,1个安吉白茶特色小镇,5家安吉白茶庄园,25家美丽茶园,15—25家美丽茶家和茶旅示范店,初步形成茶业、文化、旅游、康养融合发展的局面,建设成为网红茶旅打卡点、中国白茶文化之乡和世界白茶文化交流中心。

6、一片叶子再富四方百姓。“一片叶子富了一方百姓”安吉白茶为安吉山区农民增收致富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安吉茶人“喝水不忘挖井人、致富不忘党的恩”,主动捐赠2240万株茶苗,帮助湖南古丈、四川青川和贵州普安、沿河、雷山等3省5县贫困地区群众脱贫,得到习近平总书记充分肯定。安吉白茶将继续成为在东西部协作共同富裕的道路上的扶贫茶、友谊茶。

来源:《中华茶人》2022年白化茶专刊、中华茶人联谊会、北京茶世界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什么是洞庭碧螺春-卷曲形特种绿茶

特种绿茶——卷曲形茶

在摊放、杀青、做形、干燥等加工过程中

茶叶受到回旋力的揉捻

芽叶成条后卷成曲形

 

卷曲成螺、银绿隐翠、白毫显露

 

以江苏的洞庭碧螺春最为著名

还有贵州的都匀毛尖、湖南的高桥银峰、余杭的径山茶、景宁的惠明茶等

 

 

今儿我们就来学习一下:

 

洞庭(山)碧螺春

 

原产于江苏省苏州吴中县太湖洞庭东山与西山

2018年底去苏州参加学习会议

忙得没能去瞧上,心中一直惦念

先学习一下理论,得空再去瞧瞧

 

洞庭东山

一个宛如巨舟伸进太湖的半岛

历史悠久

从吴越春秋起

就称“吴郡”东部屏障和“游观采食”重地

满山花果和一望无际的万顷湖光

使整个东山成为一座天然园林

 

与之对望的是洞庭西山

是屹立在太湖中最大的岛屿

气候湿润温和、常年云雾弥漫、适宜的土壤

为碧螺春茶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

 

产地同样受国家标准《地理标志产品洞庭(山)碧螺春茶》保护

吴中县太湖洞庭东山、金庭镇(原西山镇)及吴中县其他部分地区

 

 

碧螺春茶已有1000多年历史

民间最早叫“洞庭茶


又叫“吓煞人香

相传有一尼姑上山游春

顺手摘了几片茶叶

泡茶后奇香扑鼻

脱口而道“香得吓煞人”

由此当地人便将此茶叫“吓煞人香”

 

到了清代康熙年间

康熙皇帝视察并品尝了这茶

见汤色碧绿、卷曲如螺,倍加赞赏

但觉得“吓煞人香”其名不雅

于是亲赐“碧螺春”茶名

从此有了“洞庭碧螺春

 

 

按产品质量分五个级别:

特级一等、特级二等、一级、二级、三级

 

主要品质特征:

 

外形条索纤细、色绿隐翠、茸毫披覆

卷曲似螺,具“蜜蜂腿”特征

 

内质汤色嫩绿,香气鲜雅、兰韵突出

滋味鲜醇、回味绵长,叶底柔嫩

 

 

鲜叶要求

 

在规定的产地内

选采传统茶树品种

或选育适宜的良种进行繁育、栽培的树种

 

要求采得早、采得嫩、采得净

采摘时期从春分前到谷雨为止

谷雨后采制的不能称为洞庭碧螺春

分批勤采,剔除鱼叶、老叶、嫩果等杂物

是为采清、采净

 

采摘标准:

一芽一叶初展到一芽二叶

 

高档碧螺春茶

以一芽一叶初展为主

要芽长于叶,芽叶长1.5-2厘米

百芽重3. 3-3.5克

一斤有芽头6万多个

 

中档茶

以一芽一叶为主

芽叶长2-3厘米

 

低档茶

以一芽二叶为主

芽叶长3厘米左右

 

 

传统加工技术

 

工艺流程:

鲜叶拣剔→杀青→热揉成形→搓团显毫→干燥

 

加工特点:

手不离锅,茶不离锅,

揉中带炒,炒中带揉,

连续操作,起锅即成

 

1、鲜叶拣剔

 

采后鲜叶放在室内洁净的竹匾或竹席上

置于阴凉处,边摊放边拣剔

摊放厚度一般为3-5 厘米

在3-8小时的摊放过程中完成拣剔

期间应保持室内空气通风、凉爽

 

2、杀青

 

在60 厘米的平锅中进行

每锅投叶量500-600克

锅温190-220 °C

 

锅心初见白时投叶

鲜叶下锅后,用手迅速旋转反复抛抖

抛闷结合,先抛后闷,多抛少闷

做到捞净、抖散、杀透、杀匀

 

同时,杀青锅温也要严格掌握

既要防止红梗红叶

又要防止烫焦

 

杀青时间3-4分钟

达到叶质柔软略有黏性

叶片暗绿青气消失茶香显露

失重约25% 后转入揉捻

 

3、热揉成形

 

锅温降至65-75 °C时

用双手或单手将叶沿锅壁盘旋揉转

使叶团在手掌和锅壁间滚动翻转

方向一致,不可倒转

 

开始时

揉3〜4转抖散一次

以散发叶团内水汽,防止结团

以后逐渐增加旋转次数,减少抖散次数

基本形成卷曲紧结的条索

 

热揉的操作要点

 

①保持小火加温,边揉边抖

热揉因叶质柔软、果胶质黏性大,易揉紧成条

但容易闷黄、产生闷热气

故需边揉边解块,散发叶内水分

 

②先轻后重,用力均匀

先轻揉4-5分钟

如果开始用力太重

茶汁易粘在锅壁,结成锅巴

不仅影响品质、妨碍操作

又易碎芽尖

后重揉6-8分钟

否则条索松、茸毛不显露

 

热揉全过程为10-15分钟

含水量降低到约45%

 

4、搓团显毫

 

搓团是卷曲形名优绿茶加工造型最关键的工序

 

锅温降至55〜60 °C

一锅揉坯分成几团

即将茶置于两手掌中搓团,每团搓4-5转

搓好团后放在锅内定型,再搓第二团

第二团搓好后与第一团一道解块抖散


 

如此反复操作

边搓团、边解块、边干燥

搓团方向一致,不能逆向

用力均匀,注意轻一重一轻的原则

 

锅温依次为低-高-低

搓团初期火温宜低

过高则水分散失多、干燥过快、条索易松;

中期茸毛初显时要适当提高温度

促使茸毛充分显露;

后期要降温,否则茸毛被烧、色泽泛黄。

 

搓团显毫全过程需12-15分钟

茸毛显露、条索卷曲

含水量降低到20%〜25%

即可转入文火干燥

 

5、干燥

 

锅温50〜60 °C

将搓团后的茶叶在锅中轻轻翻动

达到有触手感时,将茶叶均匀摊在洁净纸上

放锅中再烘一下,即可起锅

 

干燥历时5-6分钟

当含水量降到6%-7%时出锅

 

全程历时30-35分钟

 

 

机械加工技术

 

工艺流程:

鲜叶拣剔→杀青→揉捻→初烘→做形→提毫→足干

 

机械加工具有的优点:

生产加工量大

产品质量均衡

生产成本低等

 

1、鲜叶拣剔


要求与手工加工一致

 

2、杀青

 

选用6CS-40型至6CS-50型等小型滚筒杀青机

杀青时,先使机器运转,同时加热

在机器预热一段时间后

筒壁温度升至220-240 °C时

筒内温度140 °C左右开始投叶

 

投叶量以每小时30〜40公斤为宜

(根据筒体大小调整)

开始投叶量稍多

以防少量青叶落锅后成焦叶,产生爆点

之后均匀投叶

 

杀青适度什么样?

叶色转暗绿,手握柔软

青气消失,散发出良好的茶香

杀青叶含水量55%左右

不产生红梗红叶,无焦叶、爆点产生为适度

 

3、揉捻

 

杀青叶摊凉约30分钟后即可进行揉捻

揉捻采用6CR - 35型揉捻机

每机投叶15公斤

 

揉捻时先空压揉5分钟

接适当轻压揉8 分钟

再接空压揉2 分钟

 

以叶子初步成条

少量茶汁溢出

手捏略有粘手感为度

 

4、初烘

 

用小型碧螺春茶烘干机

对解块散热后的揉捻叶进行初烘

烘干温度控制在100-120 °C

 

或采用6CHW系列微型烘干机或电热烘箱

热风温度120 °C左右

(电热烘箱温度可稍低一些,100 °C左右即可)

 

薄摊快烘,烘时约10 分钟

 

烘至手握能成团松后自然散开

烘叶含水量40%左右时

下机冷却

回潮15-20分钟

 

5、做形

 

这是形成碧螺春茶外形特征关键工序

 

采用6CPD-80型

或 6CPD-40型碧螺春茶成形机

当锅温达到80 °C左右时即可投叶

 

投叶量及炒制成形时间:

80型每锅投叶10 kg左右

炒制时间约30 分钟;

40型每锅投叶2 kg左右

炒制时间约 25 分钟

 

锅内设有吹风装置

边做形边烘炒时,要注意透气

开启风机吹热风

以保持茶叶色泽翠绿

 

在成形提毫工序

最重要的一点是要严格掌握成形提毫时间

时间过长会导致茶叶色泽变黄、白毫脱落

时间过短则外形不够卷曲

 

做形总历时需25-30 分钟

炒至茶条卷曲

含水量10%左右时

出机摊凉

 

6、提毫

 

采用6CLH-40(D)型六角提毫辉干机

或6CLH - 40型提毫辉干机

提毫温度为50-60 °C

可使茶叶失水缓慢保持柔软状态,利于提毫

该工序耗时10-15 分钟

待茸毛显露时下机摊凉

 

7、足干

 

可在微型名优茶烘干机下进行

温度控制在60-70 °C

采用文火慢烘

烘至茶叶含水量为5%-7%时下机冷却

 

即完成碧螺春茶的炒制

(图片、视频源自网络)

 

 

这工艺部分

理论知识就是初步了解

实际上是什么样的

还是要见识过才知道


还有这东山和西山的碧螺春有什么差别?

都待日后慢慢学习了解


喝上一杯暖冬的普洱

明天继续学习

印江:茶山奏春曲 茶企制茶忙

眼下,印江自治县的明前茶生产已进入了高峰期,葱茏碧绿的茶山、手指飞扬的茶农、机声隆隆的加工车间,汇聚成了春天里茶香四溢的协奏曲。

春分时节,印江自治县新寨镇团山村,连绵起伏的茶山青葱浓郁、层层叠叠,茶树迎着春光吐露新芽,满目翠绿、生机盎然。

几十名茶农腰缠竹编小篓散布茶园,巧手如梭,采撷嫩芽。每天中午和傍晚时分,茶农们会分批下山,将采集的鲜叶进行出售。采茶工张长芬就是其中之一,“今天茶叶采了3斤多,得140元钱。”据她介绍,随着雨水和气温回升,春茶抽芽加速,她采摘量也都在与日俱增。

山上采茶忙不停,山下制茶香四溢,随着批量的茶青下树,印江各大企业为满足多元化的消费市场需要,采取机械制茶与传统手工制茶双管齐下,甩开膀子、开足马力进行梵净山翠峰、毛峰茶炒制加工。

在贵州宏源茶业有限公司名优茶生产车间,记者看到10余名制茶师,操控着26台理条机和6口手工茶电炒锅,正全力赶制明前茶。

“现在我们生产的翠峰茶青数量,每天大概在800到1000斤左右,毛峰在1200斤左右。”按照贵州宏源茶业有限公司名优茶生产车间经理韩乐松估计,再过一个礼拜,该公司茶叶生产将达到顶峰期,翠峰加工每天在6000到8000斤,毛峰在8000到10000斤左右。

而每年一到明前茶生产时节,以梵净山翠峰茶为主打品牌的名优茶让省内外客商争相抢购,各大茶商除了现场品茗观摩,还深入到各大茶叶基地溯源直播。

在团山村茶场,铜仁茶商钟钟体验完鲜叶采摘,立马开启了视频,向自己的客户做起了茶叶推介:“这次过来,看到这个地方的茶叶质量非常好,我也特别喜欢他们茶叶的香型和味道,我准备采购1000斤左右,有需求的家人们,可以行动了哟。”

据了解,明前茶因受虫害侵扰少,芽叶细嫩,色翠香幽,味醇形美,是茶中佳品。同时,由于梵净山西麓清明前气温相对较低,茶叶生长速度较慢,加上采摘要求高,产量很少,所以自古有“明前茶,贵如金”之说。

目前,印江17个乡镇(街道)的20余万亩投产茶园已经全面开采,200余家茶企火力全开,正抢抓农时赶制“头道好茶”。据印江自治县茶产业发展中心办公室主任陈萧介绍,时下印江每天有上万名采茶工采摘鲜叶,茶青下树量一天在5万斤左右,预计一季度,印江茶叶产量在2200吨左右,产值9亿元。

(印江融媒体中心记者 王东 田林)

来源:微印江,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3条结果 (用时 0.002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