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桂花冰茶做法

找到约3条结果 (用时 0.0 秒)

伤胃,毁茶?老茶人“嫌弃”的冷泡茶还能喝吗?

冷泡茶就是最配夏天的,

用冷泡茶单挑夏天,有人反对吗?

“喝茶不烫嘴不如喝凉水”,

冷泡茶伤胃,毁茶?

喝冷泡茶算对传统茶的“背叛”吗?

冷泡茶目前在我们国内还属于“非主流”,但既然存在就是有些道理的,有人说一到夏天就推广冷泡茶,一为卖茶,二为跟风,三为博流量,还有是单纯的觉得好喝。

那么,

冷泡茶有什么优劣?

如何把握泡茶时间?

想喝冷泡茶又想养生怎么做?

冷泡茶的

前世今生

冷泡法似乎是在日本和中国台湾地区流行起来,事实上,在我国的湘西、云南等地很早就有凉水泡茶的传统。

“冷水泡茶慢慢浓”,这句民谚既道出了冷泡茶的精髓,也充满着生活的哲理。

唐朝 |

最早的记载的是唐朝人喝的饮子,其实很像我们现在经常喝的凉茶,纯植物熬制,解暑降温。

考“饮子”一名,或简称“饮”,最多见于唐代孙思邈《千金方》,用果品、香料、药材熬制的“饮子”饮品,品类繁多。

宋朝 |

千年前的大宋朝,盛夏可以品尝到冷饮,丰富程度不输当今网红奶茶店的菜单。

有一种“熟水”最吸引人,是宋人把水烧开,倒进瓶子里,然后把用来泡制熟水的紫苏、豆蔻、丁香、桂花等香料投进瓶中,把瓶口密封好,放置几个小时或几天就可以喝了,听起来像不像最近流行的冷泡茶?

其实当时的朝廷有专门成立“冰井务”研制降温解暑的冷食品。“冰茶”就是宋代的一种夏季饮品,专家推测冰茶可能有两种制作方式:一种是用散茶和冰混合而制;另一种是将散茶研磨成茶粉,再加冰融合,泡制成“冰茶”。

元朝 |

进入元朝,市面上出现了一款叫做“渴水”的饮品,那时,蒙古人西征,来到了中亚,喝到一款酸酸甜甜的水果饮品,他们觉得非常解渴非常好喝,于是把这款饮品和里木树都带回了中原。

明清 |

到了明清时代,藏冰业已经很发达了,冰块也很便宜了。

果汁,是从明代开始的,他们把果蔬型饮料叫做“渴水”,在《本草纲目》、《农政全书》等明代著作中,“渴水”即为饮料名称,相当于今天的稀释类果蔬饮料——橙汁、椰奶等。

饮子发展到今天,依然流行,其“化身”之一就是当今的新茶饮和冷泡茶。

泡什么?

怎么泡?

(附冲泡法则)

如今的冷泡茶,是指用冷水将茶叶浸润,在室温下放置3~4小时后制成的饮品,也可放冰箱冷藏,简单方便。

⚪️绿茶:

茶水比:1:100-1: 150

时间:4-6h

喜欢清香爽口:安吉白,碧螺春,舒城兰花,六安瓜片等

火工香太重的炒青绿茶不推荐。

喜欢鲜醇甘甜:恩施玉露,日本煎茶,日本玉露

⚪️黄茶:

茶水比:1:100-1: 150

时间:4-6h

推荐黄芽茶,黄小茶

⚪️白茶:

茶水比:1:100-1: 150

时间:4-6h

推荐银针高等级牡丹,年份太久的白茶不推荐

⚪️乌龙茶:

茶水比:1:100-1: 150

时间:6-8h

▪️焙火太重的岩茶,冻顶乌⻰不推荐

▪️台湾高山茶,清香型闽南乌⻰茶, 凤凰单丛茶推荐。

▪️东方美人茶,蜜香红乌⻰冷泡,香气非常有特色。

⚪️红茶:

茶水比:1:100-1: 150

时间:6-8h

▪️鲜甜高香的红茶冷泡更好喝

▪️ 大吉岭,锡兰等国外高香红茶,蜜香红茶等非常推荐

⚪️黑茶:

茶水比:1:100-1: 150

时间:6-8h

▪️紧压的茶需热水舒展茶叶,口感大多一般,不推荐

▪️年份比较新的生普刺激性较强,不推荐

⚪️花茶

茶水比:1:100-1: 150

时间:3-6h

⚠️温度统一0℃-5℃,建议直接用冷藏过的水冲泡,拿出冰箱后,最好将茶叶与水分开哦。

花茶冷泡超级香,茉莉花,桂花,栀子花,柚花等窨制的茶都非常推荐。

冷泡茶到底

能不能喝?

(健康顾问:梅之凌/福建中医药大学国医堂执业中医师、《伤寒论》讲师)

/影响睡眠吗?

茶叶所含的咖啡因具有一定的提神效果,因此很多人晚上喝了茶都会失眠。而将绿茶在冷水中浸泡4-8小时,对身体有益的儿茶素能被泡出,但是咖啡因只有不到1/2,这样的做法可以降低咖啡因的释放,对睡眠的影响较低。

/冷泡茶看体质?

冷泡茶对于体质不同的人,影响是不一样的。如果是肺胃热盛的体质,喝冷泡茶是没有问题的,甚至还有些益处。但对于脾胃虚寒体质的人来说,冷泡茶就要少喝。

有些人脾胃阳气不足,但又没有到虚寒严重的程度,也是可以适量饮用的。

/怎么判断自己的体感?

主要判断标准还是自己的体感。如果喝了冷泡茶之后,胃痛,拉肚子,那就不要喝了。喝了冷泡茶,没有不舒服,是可以适量饮用的。

/几点适合喝?

一般来说,下午三点以后到晚上九点喝冷泡茶的影响比较小。

/喝冷泡茶不适怎么办?

如果喝了冷泡茶,会吐很多稀稀的口水,可以煮些生姜红枣水喝,生姜多放一些。

说了这么多冷泡茶知识,其实我们喜欢冷泡茶,除了喜欢它的冰凉爽口,也喜欢“凉水泡茶”体现的“慢活主义”。

以“凉水泡茶”蕴含的哲理对待工作和生活,是一种大智慧,更是一种大从容。我们既要有“开水泡茶”的冲劲,也要有“凉水泡茶”的心境。

来源:茶道CN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tea’stone:成都街头当代“茶铺”,喝出中国茶“背后功夫”

成都是一座“泡在茶碗里的城市”,无论是在作家巴金、李劼人的文学作品中,历史学者王笛、袁庭栋的学术研究中,还是老成都的街头巷尾中,饮茶之风一直与巴蜀文化相伴相随,难怪有民谚不无夸张地说:“茶馆是个小成都,成都是个大茶馆。”

而即便底蕴如此深厚,成都的茶文化也并非一成不变的。过去,人们聚在小茶铺里喝茶谈天,如今,不少成都人也偏爱去大商圈里的新式茶饮店打卡拍照,形式虽然改变,不变的是成都人对茶的喜爱。

来自深圳的tea’stone便是纯茶新零售品牌的代表,品牌创立4年以来在深圳、上海、武汉等城市引发了一场“纯茶的消费革新”,如今,西南首店终于落户成都万象城,为传统的饮茶之都带来了一股新风。

从空间到器物,再到喝茶方式,tea’stone全面又系统地营造出了一个“茶的道场”,不仅开创了“沉浸式体验新零售模式”,也为茶文化的当代精神找到了落脚点。

打造沉浸式、情景化空间体验,

“让中国茶年轻3000岁”

在过去的成都街头,茶馆随处可见,甚至街边搭一个棚子就能坐下谈天说地。到了现代,街头的景观和氛围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茶文化依然藏在成都人的精神世界中。

王笛在《茶馆:成都的公共生活和微观世界,1900-1950》强调了茶馆作为公共空间的重要性,将之与西方的广场、教堂、咖啡馆相比较,可以说,茶馆这个空间承载了传统成都人的精神生活。

如今的成都街头依然有这种传统茶铺,摄影:忧忧

时至今日,随着成都生活方式的变迁,成都人对茶馆也有了新的期许,除了作为重要的公共空间和社交场域之外,他们还希望在这里收获更多的生活美学体验。

tea'stone成都店的外观设计便以茶铺的“斜撑凉棚”为创作灵感,轻盈灵动的浅色方木撑,结合tea'stone空间DNA中经典的纯白无饰大招展棚面设计,形成兼具中国记忆与当代美学的标志性空间符号。

tea'stone成都店门头及室外花园,图片由tea'stone提供

走入tea'stone的内部,最引人注目的是长达16米的大型情景化冲泡吧台,从汉唐炭火煮茶,到宋代盏泡,到明清紫砂壶冲泡和盖碗泡,再到现代智能化萃茶科技依次排列,是汇集古今经典茶法的专业泡茶台,也是一座展现中国千年泡茶史的情境舞台。

tea'stone情景化冲泡吧台,图片由tea'stone提供

专业冲泡,现冲现泡,是tea'stone的一大特色。以吧台冲泡区使用的6种不同的紫砂壶为例,按照轻发酵茶、中发酵茶、重发酵茶的梯度分类,每种壶只对应冲泡一类茶,在利用紫砂材质优良的呼吸性充分萃取茶汤的同时不串味,保证每款茶口味的纯正与稳定。

在谈及设置情景化冲泡吧台的初衷时,tea'stone联合创始人、首席产品官石头解释道:“泡茶讲究的是‘温度’,这不仅指茶汤的温度,也是人与人之间的温度。无论是传自唐代的炭火煮茶,还是具有现代感的冰茶萃取,现场冲泡的感受都是不可取代的。而用不同的壶和冲泡方式做不同的茶,也是tea'stone专业度的体现。”

tea'stone情景化冲泡吧台,图片由tea'stone提供

在tea'stone,人与茶、人与人之间的距离都不会遥远,在观看完情景化冲泡后,立马就能在另一侧的零售区找到这108种来自全国18个核心产区的纯茶。

茶客们不仅可以在茶柜上阅读到每一款茶有关历史、风土、风味的专业资料,在茶山装置墙上找到茶叶对应的产区,看到茶园伴生植物的实体样本,了解到茶叶产地的气候地貌,还能在茶叶展示台细细品鉴茶的外观、色泽与气味,沉浸式地体验到中国茶丰富而多元的魅力。

精益求精,

近乎执拗的产品观

成都人爱茶,峨眉山的竹叶青、碧潭飘雪,蒙顶的黄芽,宜宾的雀舌,都是成都人在凉棚下竹椅上的心头好,泡在盖碗里一遍一遍喝透,茶香佐着花生瓜子,采耳麻将,爱茶,爱的是茶气升腾的气氛,茶味儿笼着的巴适。

或许正因为这种坐得住,容得进,放得开的气质,近年来各种新式茶饮和精品咖啡纷纷落户成都,或从成都生长出来,同时,也可能成为专业多品类茶品牌落地生长的优良土壤。

茶是tea'stone的基本。tea'stone汇集了涵盖全部六大茶类的108种茶,为消费者提供丰富而多元的风味选择。

为了在浩如烟海的数千种中国茶中臻选出108种好茶,tea'stone团队经历了2300余次考量风土和制茶工艺,累计74000公里寻茶,亲口尝过11200余种茶味。

同时,tea'stone成立了茶的智能化供应链,在深圳大鹏落地一个集茶研发、生产、观光、体验、消费为一体的「茶产业现代综合体」——数字化智能观光工厂,并与中国唯一国家级综合性茶叶科研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和国家茶产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共同成立了深圳茶产业研究院以及深圳分中心。

联合国际领先的茶科学家级别的产品研发团队,开创茶叶数据化与深度标准化先河。同时已完成了全品类茶叶生产SC资质认证,每款茶都会送往国家权威检测机构检测,通过国标安全检测后才能上市,保证每一杯茶的安全和品质。

“身体的感受胜过千言万语。”在tea'stone团队内部的表单上有约20多项严苛的评审条件,包括香气持久度、茶汤洁净度、入口回甘度等细致的要求,以确保选出来的每一款茶都是精品。

图片由tea'stone提供

有了茶叶,下一步自然是茶器,在这方面,tea'stone同样处于具有开创性和引领性的地位。从最基础的一壶一杯,到“月亮瓶”、“窈窕杯”、“欢喜杯”等创意茶器,再到成都特供的“欢心杯·滚滚熊猫”,tea'stone的茶器呈现着既传统又现代的奇妙协调感。

tea'stone的茶器归根结底是为茶服务的,在靓丽的外观下,团队最看重的还是功能性,“好用才是最重要的”。

原创茶器-欢喜杯·抱抱虎,图片由tea'stone提供

tea'stone颇具代表性的“陶渊茗的壶”,团队花一年多时间精心打造,以河北蔚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青砂器”为器型灵感,为达到流畅利落的断水效果,运用流体力学原理将壶嘴倾角定为47°;为了让这把专业的明火煮茶壶在烹茶时不串味,克服大量工艺难度进行内外双面施釉;在研发阶段摔破上千支样品之后,才达成一把兼具美学器质、东方意蕴与强大功能的专业茶器。

在喝茶方式上,tea'stone通过体验和创新来改变年轻人对纯茶的固有印象,让喝茶逐渐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很多年轻人的第一杯纯茶就是从tea'stone开始的。”原来纯茶也可以年轻化,也可以融入现代人的日常生活中。

tea'stone招牌首创冰茶t'xo系列,使用独家拼配技术,精选香醇清冽的茶叶调制而成,推出以来备受都市年轻人喜爱,成为茶饮市场现象级产品。低温下的茶香激发与萃取一直是行业难题,tea'stone通过拼配、萃取等一系列独家技术,让茶汤在保证冰爽口感的前提下拥有丰富而精彩的香气。

“这个冰茶的香气真好,低温下茉莉、兰花、桂花香的细微层次都出来了,而且融合得很不错。”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权威专家品鉴后,对t'xo小香槟赞不绝口。

即便是传统的纯茶,tea'stone也在遵循既有传承的基础上,通过器物、饮用方式等变化打破常规。

使用“陶渊茗的壶”呈现的乌龙茶“千里香”,是事茶人使用经典小壶冲泡的方式将茶叶最好的几泡茶汤保留下来,茶水分离保证不过分萃取,再用持续燃烧的蜡烛保持壶身温度,做到了“人走茶不凉”,入口都是最好的风味。

用源自宋代的高足盏呈现霸气馥郁的“花王牡丹”,用原创玻璃器“水经注&竹节杯”呈现鲜爽翠嫩的绿茶,用独具现代与异域情调的“月亮瓶&山河杯”呈现洋酒范儿的冰茶......

而对于温度,tea'stone也很有讲究。泡茶时,绿茶使用85°C水温冲泡,保证鲜爽;红茶使用95°C水温冲泡,保证甜润不涩;白茶、黑茶、乌龙则用100°C沸水冲泡,以激发高香醇厚。喝茶时,热茶用加温烛炉保持茶汤在60°C最佳适口温度,冰茶则保持在8-10°C的最佳入口温度。

不同的茶叶搭配不同的器具和品饮方式,不同的茶品对应不同的温度,使得tea'stone真正实现了“百茶百味”,每一种茶都有自己的味道。

与优质好喝的茶相配的是tea'stone自主研发的“东方新茶食”,东方食材加上西方糕点做法,入口清爽、姿态优雅。从川菜中汲取灵感的甜品“落花生”更大胆地将巧克力、花椒、海椒相融合,碰撞出了奇妙的化学反应。

走进一座爱茶的城市,

探索一种新鲜的茶生活

1935年的成都有街巷667条,茶铺总计599家,每条街巷都有茶铺。彼时的成都人口不到60万,茶铺每日接待茶客达16万,一市居民半茶客。

当代茶品牌tea'stone走出深圳之后,陆续在上海、武汉等城市开出新店,如今走入成都。在带来美好的茶空间和时尚专业的茶体验同时,也在融入并探索在地城市的茶生活可能性,但无论何时,无论在哪,不变的是一杯纯正、专业、好喝的中国茶。

tea'stone落户成都后,不少成都本地的生活方式品牌主理人都率先前去“尝鲜”,并带回了第一手的探店感想。

RUYI·OFFICIAL主理人如一用“ 深入浅出”来形容tea'stone,说其在“符合当下年轻人风格的‘年轻躯壳’ 里,竟然藏着一副扎根严究的学者灵魂。”

“对传统文化的深挖,和周到设计的表达,好让饮茶的人都体验到,了解到好茶的美妙,这在当下是很难得的事情。”

VOIMENT吾們品牌联合创始人雨蔓则为看到国内有这么用心做实体店,做茶文化的品牌感到开心,称tea'stone之旅“温暖了我的胃觉”。

事实上,近几年在传统领域推陈出新的品牌并不少,但做到如tea’stone这么全面且具有创新价值和引领作用的却不多。“在传承和专业的基础上创新”,传承、专业、创新三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

这样整体性和系统性的品牌价值,使得tea’stone无论是空间的感官体验,还是细节上潜移默化的影响,都在塑造一个新的消费与文化场景,并试图探索出茶文化的当代精神。

tea'stone对谈

成都生活方式品牌主理人

Q:可以聊聊您第一次接触到茶文化的契机吗?

如一:自幼家中就有喝茶的习惯,虽多数饮用西南地区的本地绿茶,但茶香清冽干净,滋味悠然也成了我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后来去到宇治,看了茶山种植采摘等步骤,也是成人后第一次认真思考要面对这一份打小就存在的日常媒介。《长物志》中关于茶寮的记载也成了我后来研习中华茶道和钟情于置茶席的缘由,这样的方寸之地、日用之美,和滋养人身心的饮用文化,深得我心。

雨蔓:接触到茶是在英国读书的时候,深深地被英国红茶“种草”,加奶巨好喝。学会喝咖啡之前,其实先学会的是喝英国红茶。加上百年品牌包装做的好好,各种分装和礼赠的限量版,每次回国之前也会给亲朋好友买来作为伴手礼。

Q:您认为与过去相比,成都的茶文化氛围产生了怎样的变化?

如一:我们以前把喝茶称之为“ 吃茶” ,和长辈在一起吃吃茶,晒晒太阳,是我们的慵懒惬意时间,也是小孩子与长辈之间无代沟的一种交流方式。现在喝茶,我感觉年轻这一辈更能结合其中之美,将吃茶的香,赏茶席氛围的美融合在一起了,这份美意对我来说更加顺手。

雨蔓:我心目中的茶文化没有发生什么变化,且不说家中的日常不变。小时候印象中,长辈有去公园或者文殊院喝茶的习惯,现在,我们的朋友来成都玩也会想要找地方喝茶、采耳,依旧是男女老少,一盘花生、一地瓜子壳、一杯盖碗茶。外出喝茶就像是晒被子,也晒晒自己。

Q:您认为如tea’stone这样的品牌对于传统茶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有什么积极作用吗?

如一:当然有很大的积极作用。我留意到tea’stone有很多精细又正统传承的用心,比如炭火煮茶,比如有专业事茶人将不同的茶用该茶适配的方法,期间事茶人还会为自己准备一个杯子,来评估自己的这碗茶是否泡得成功,都是令我惊叹的细节。而当人在饮用的时候,却不再需要繁琐步骤,轻松而美地饮用即可。我认为在tea'stone会有更多人愿意去尝试和体验茶的滋味,喝到正确口感的茶汤,也会纠正人们对茶因泡不好而觉得苦涩燥气的刻板错误印象。让人发现茶的甘甜可口,唇齿留香。

雨蔓:我妈妈是老茶客了,常买茶饼,但我觉得每次撬着很麻烦。tea'stone的薄片mini茶饼让我印象深刻,泡起来很方便。还有tea'stone的茶书,有科普、有温度,也有礼赠仪式感,很适合买来和朋友们分享。

这次在tea'stone的线下体验完全戳到了我这个90后,相信更多年轻人可以在tea'stone品味到不一样的茶味。

来源:一筑一事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五桂山知青茶场“五桂红”如何香“出圈”?

中山向来有饮茶文化

“得闲饮茶”

也成为很多中山人的口头禅

饮茶中“茶”自然是必不可少的

到茶楼一坐下

服务员首先就会问你喝什么茶

“希望有一天,我们茶 场生产出的‘五桂红’也可通过茶楼让更多市民品尝到。我认为,产自五桂山的茶叶非常适合做中山这座城市的伴手礼,它口味独特、易保存、易携带,文化内涵深厚,颇具中山特色。”中山知青茶场制茶总监林光明表示,“我们的目标是把五桂山茶叶打造成中山的城市新名片,让它成为具有鲜明特色、彰显文化底蕴的城市伴手礼。”

01

缘起

已形成五桂山本土风格群体茶种

近日,记者来到“五桂红”当年的核心种植区所在地五桂山茶场,该茶场现为中山市知青茶场。茶园内,茶树错落有致,满目翠绿的茶山尽收眼底,茶场内还有竹林、稻田、水塘、茶室……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田园画卷。

20世纪70年代,多批知青被分配到白石坳拓荒种茶;90年代后期,茶园逐渐荒废,现经中山市香山古道知青茶场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进行保护性开发,全力保护当年知青从著名产茶区云南与武夷山引进茶籽种植的群体生态种群,目前已复原生态茶林100多亩,并修复了原知青茶场旧址。

知青茶场占地300多亩,位于五桂山自然生态核心保护区——南桥村。南桥村地处海拔531米的五桂山主峰腹中,四面高山环绕,自然环境独特。拥有林地面积53464.9亩,由于封山育林,连年造林绿化,山林绿化覆盖率高达98%以上,多为自然常生林木。

知青茶场环境。记者易承乐摄。

“这里就是当年的茶叶种植大本营,无论是土壤、气候、空气都非常适合茶叶的生长。经过四五十年的融合,已由原来外地品种适应本地土壤气候形成五桂山本土风格的群体茶种。”林光明进一步解释道,“为什么这样定义成它的群体性呢?就像一对父母生出五个不同性格、脾气的孩子,五桂山的茶叶也融入了本土特色基因,经过五桂山的土壤、空气、水分等培育,现已经成为五桂山特有品种,茶叶具有突出的花果香。”

知青茶场研发的特色茶产品。记者易承乐摄。

中山市古琴协会会长林书舟现场泡了一壶红茶,邀请我们品茶,茶香中确实融入了白兰花和桂花的香气。“这里的茶叶非常适合通过工艺制成红茶,口感独特。宋朝乐史《太平寰宇记》和清代康熙《香山县志》卷一等史料均有记载‘五桂山,在县南八十五里……产各异花甚多,其阳,产神仙茶。’”林书舟介绍道,“这是我们根据史料记载中‘香山神仙茶’复原而成,由康乃馨和本地产小兰花一起融合,适合女性喝,平心静气,美容养颜。”

据了解,知青茶场目前已经研发出两款特色茶产品,一款红茶产品已注册为香山博爱红,另有一款暂命名为五桂山小兰花茶的定制花茶产品。

02

做法

外塑形象品牌化发展,提升知名度

20世纪80年代,五桂山茶场总面积达1100亩,总产量30吨。随着历史变迁,茶场逐渐没落荒废。林光明认为,重新振兴中山茶文化历史,并启动对已发现的原始群体种茶树的保护,通过加强研究开发,培植更优质的本土茶园,以提高红茶整体品质是非常必要的举措。秉承修旧如旧理念,知青茶场现已基本恢复原生态景观,预计年内对外开放。

“我们现在致力于打造五桂山最美茶园、最美茶艺师。我们的整个环境很多元,有山、有茶、有竹林、有稻田,打造一个喝茶人眼中的爆款茶室。争取先吸引一大批茶艺爱好者过来,后续或许可以承接关于茶艺的国际赛事。”林书舟对知青茶场的未来充满了美好畅想。

知青茶场颜值在线。记者易承乐摄。

据介绍,这里未来将打造成集本土茶叶产研学一体化、香山古韵茶文化交流研学和职业技能培训、湾区青少年户外康体劳动体验、中国古典音乐山水舞台和假期团建露营活动为一体的多元文化基地,助力中山乡村振兴和文化兴城战略实施,力争成为中山“香山古韵”乡村振兴示范带中的典范。

林光明透露,为了让茶产品实现标准化品牌化发展,提升五桂山茶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他们现已带头起草中山第一份茶叶团标和创建第一家标准化SC专业茶厂 (知青茶场 )。未来,知青茶场将继续创新发展传统名茶,并建立现代食品安全加工体系,规范生产流程,稳定茶叶品质。通过场地和技术设备升级改造,将茶产品再深加工为茶健康日用品,如茶饼干、茶酒饮、茶牙膏、茶浴露等高附加值衍生产品,从而在五桂山南桥村打造出一条以茶元素为主的绿色健康养生产品系列经济链,携手当地村民共同致富。

广东中露联房车露营地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杜国坚透露,公司已与南桥村属企业(中山市南桥实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了文旅公司——中山市南桥文旅发展有限公司,将各个景点串联起来整体发展,到时会有单车骑行、烧烤、茶饮等多元体验,未来计划将南桥村打造成一个国家3A级旅游景区,争取后续继续升级成国家4A级景区。

03

创新

已开发多款茶元素特色产品

相比于新开发的知青茶场运作模式,位于五桂山的大尖山露营公园景区,有300多亩茶叶种植基地——五桂大尖红茶园,年产茶叶10000斤左右。目前,已经形成了产学研于一体的茶文旅体验,种植园、茶文化展厅、制茶车间、茶艺体验室等,茶衍生产品也在不断推陈出新。

大尖山露营公园重视文旅创新,不仅有传统的茶叶,还有很多创新的茶产品。

近日,一款夏日限定的“围炉冰茶”火爆全网,引得网民纷纷打卡。它延续了去年冬天“围炉煮茶”的消费热度,围炉的火换成冰,冷泡茶替代煮茶,冰镇果盘取代红薯、板栗、烤橘子,再加点干冰,一桌“围炉冰茶”在仙气缭绕中透出丝丝凉意。大尖山露营公园适时推出围炉冰茶套餐项目。此外,还售卖柠檬茶、柠檬美式、生椰拿铁等饮品,深受年轻人喜爱,周末一天能售出上百份产品,备受市场欢迎。

大尖山露营公园推出的创新茶饮

“这里所用的茶底,全部来源于我们自己茶园出产的红茶和白茶。‘围炉冰茶’是当前比较时尚的玩法,干冰营造出来雾气缭绕的氛围感,能吸引年轻人来拍照打卡。我们也紧跟热度推出这个项目,希望能吸引更多游客前来体验。”该景区负责人林紫君介绍,“我们把传统的茶工艺、茶文化、茶道文化,演变为现代年轻人喜欢的创新茶系列,希望用休闲饮品带动年轻人了解五桂山茶文化。”

2019年开始,大尖山露营公园就开展了茶文化研学体验活动,有红茶种植园、茶文化展示厅、制茶车间、茶艺体验室等体验场景。近年,茶文旅研学成为该景区一个新板块。“目前,景区通过自己开发和种植茶叶的模式经营茶园,提供一站式的品茶、赏茶和购茶体验。”林紫君介绍,通过提供包括采茶、炒茶、品茶、汉服体验和拍照服务等在内的茶文旅项目,每年吸引10万人次游客前来,体验茶文化的魅力,同时还带动了上百人就业。

04

五桂山

盼“五桂红”乘文旅东风“出圈”

五桂山街道向来非常重视文旅发展,针对五桂山茶产品的品牌推介,五桂山街道教体文旅局有关负责人表示:“近期,五桂山街道留意到媒体大篇幅报道‘五桂红’,我们也特别关注‘五桂红’的后续发展情况,希望能大力推广宣传,让更多人知道‘五桂红’,进一步提升五桂山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在此,我们建议茶园要做好几方面工作:一个是品质提升,把质量放在最核心的位置,通过标准化、可追溯全过程的监管,让‘五桂红’成为绿色生态茶。二是品牌建设,加大推广‘五桂红’地域品牌,通过市场化为茶农茶企赋能,让‘五桂红’成为中山地理标志产品。同时,我们也会认真倾听企业发展诉求,积极支持茶场的各项发展。”

南桥村一景。记者易承乐摄。

经济发展好了,物质条件改善了,人们有了更高层面的需求,其中一项就是丰富多元的精神文化需求。文旅产业直接面向人们的休闲生活、文化行为。近年来,中山市领导也多次到五桂山调研文旅特色产业发展情况,对五桂山“出圈”寄予厚望,推动文旅产业做大做强,实现高质量发展。

来源:西瓜跟您聊市井事儿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3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