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古风红茶价格

找到约12条结果 (用时 0.004 秒)

什么是宜兴红茶

说起红茶,大家都知道祁红、滇红,再深入一些的是宜昌的宜红和小种红茶。而知道宜兴红茶还比较少。因为有宜(昌)红在先,所以宜兴的红茶就被称有些朋友为苏红,看来还是叫宜兴红茶为好,不容易产生歧异。其实宜兴红茶很早就有了,只不过人们都只注意了阳羡雪芽之类的绿茶罢

 

宜兴产红茶,也叫阳羡红茶。宜兴红茶的等级也是分的很细的,来源有野山茶和园地茶,制作有手工茶和机制茶之分。不同等级之间价格落差也很大,从几千元一斤到几元钱一斤的都有.上品宜兴红茶高香甜润,汤色明亮红黄,清澈透底,叶底纯净,一芽一叶,喝过以后不躁不热,心境平和。


知道宜兴出红茶的人不多,知道宜兴红茶是好茶的人更不多。说到喝茶,时髦话题是这茶多少钱一斤,昂贵成了衡量真理的唯一标准,要最新,最嫩,更要包装好看。一个朋友告诉我,如今的茶农都知道往茶树上喷药,这药作用神奇,能让茶树立刻长出新芽,结果吃新茶犹如喝春药,得了病,都不知道怎么回事。人往高处走,话往大处说,宜兴红茶价格便宜,便宜了反而无人问津。



听说最初喝红茶的都是些窑工。所谓窑工,就是烧紫砂壶的人,由此可见红茶本来已有民间基础。老茶客让我好好琢磨琢磨,仔细想想紫砂壶与红茶的关系。绿叶衬红花,骏马配好鞍,凡事都要考虑一个合适。


紫砂壶泡龙井碧螺春,那是暴殄天物,是老牛吃嫩草。紫砂壶天生是为红茶准备的,要用紫砂壶,就得喝红茶。要想品味好红茶,必须是紫砂壶。



这就好比生了周瑜,就应该再有个诸葛亮,否则拔剑四顾无对手,只能孤独求败了。上个世纪的80年代,紫砂壶非常风光。台湾商人一窝蜂涌向宜兴,一时间,好多人暴富,有把好手艺的趁机赚钱,闷声大发财。


紫砂壶和红茶,按说应该共生共灭,共同繁荣和发展,事实却是,紫砂壶成了白天鹅,红茶仍然还是丑小鸭。紫砂壶孤军深入,名声越来越响,价格越来越高。高不一定是好事,爬得高,摔得也重。谁都知道,现在的紫砂壶市场已经惨不忍睹。



一把紫砂壶可以卖出天价,卖了也就卖了。人们大约不会想到忽视宜兴红茶的恶果,唇亡而齿寒。

紫砂壶在台湾能够风光,显然与乌龙茶的冲泡方法有关。我不明白宜兴人为什么不隆重推出自己的红茶?江南人爱喝绿茶,这不错,爱喝并不意味着只喝。茶有许多种喝法,非明前雨前不喝,一味追求尝鲜是时尚,用紫砂壶泡红茶,同样可以赏心悦目。价廉而物美,又有古风,何乐不为。


忍不住要为宜兴红茶吆喝一声。“养在深闺人未识”,不是好事。酒香也怕巷子深,西施不是进了吴宫才成为美女的,要是不被夫差宠幸,她到死也只能是个默默无闻的浣纱女。

霸王茶姬,摸着茶颜悦色过河

最近的霸王茶姬,成了热搜常客。

先是“六周年庆”一系列话题冲上热搜,然后又因为和茶百道合资开公司引起行业关注。

打开微博、抖音、小红书,霸王茶姬的相关帖子也层出不穷。

根据窄门参眼数据,截至2023年11月21日,霸王茶姬今年已经新开了1832家新店,比茶百道、古茗这些正迅速扩张的品牌开店还要多一些。

先不论产品口碑和加盟商盈利,从门店规模和社媒讨论来看,霸王茶姬确实成了新兴“网红”。

它到底什么来头?

“鲜奶茶”赛道的当红炸子鸡

在品类上,霸王茶姬定义自己为“原叶鲜奶茶”,简单来说,就是加上纯茶+鲜牛奶,几乎不再放别的原料。

这一品类目前没有统一的叫法,除了霸王茶姬,还有“清爽茗奶茶”“原叶鲜乳茶”“轻乳茶”等叫法,但本质上都是茶叶+鲜奶、且口感轻盈。

鲜奶茶这一赛道在今年很火:从今年夏天开始,古茗、沪上阿姨、益禾堂、奈雪等茶饮品牌,都先后上架了鲜奶茶、轻乳茶类产品。今年11月,喜茶也在广州开出了首家喜茶·茶坊,主打“鲜萃茗奶茶”。

我们对比了做同赛道的门店数量,发现在规模上,霸王茶姬不仅跑赢了茉莉奶白、茶话弄、茶理宜世等品牌,还把“国风鲜奶茶鼻祖”茶颜悦色,远远地甩在了身后。

要知道,无论是霸王茶姬(2017年成立)的“原茶加鲜奶”,还是“国风”设计风格,都是茶颜悦色(2013年成立)早就玩过的套路。

“霸王茶姬”,是怎么后来居上的?

摸着茶颜悦色过河,先在云南站稳脚跟

2017年11月,霸王茶姬在云南昆明开出首店。

彼时,水果茶风头正盛。

在霸王茶姬成立的2017年,喜茶连续推出了“芝芝莓莓”、“芝芝芒芒”和“芝芝桃桃”三款水果茶新品。同年,当喜茶把门店开进上海人广来福士时,“一茶难求”的喜茶门口,排队几小时成为常规操作。

刚刚起步的霸王茶姬,在大家跟风卷水果茶的年代里,选择避开风头,入局“鲜奶茶”。“人人都知道水果茶赛道好,但是我是一个特别识时务的人,在这个赛道,我打不过也耗不起。”

而在鲜奶茶赛道,茶颜悦色已经闯出了一片天。

2017年8月,茶颜悦色在长沙直营门店数已经达到40家,5个月后,茶颜悦色宣布拿到了来自天图资本的首笔融资。一年后,又拿到了由源码资本、元生资本投资的A轮融资。

成功案例在前,霸王茶姬开始亦步亦趋地做起茶颜悦色的学徒。

最直观的体现是产品。

无论是主打“原叶鲜奶茶”的霸王茶姬,还是定位“新中式鲜茶”的茶颜悦色,本质上都是“中国茶”加“鲜奶”的产品组合。

产品名字也都是“中国风”十足:茶颜悦色有“声声乌龙”,霸王茶姬有“青青糯山”;茶颜悦色有“人间烟火”,霸王茶姬有“浮生梦媞”;茶颜悦色有“桂花弄”,霸王茶姬有“桃花茉”……

而在主要体现产品差异性的“茶底”搭配上,两家品牌也有不少相似之处。比如——两家品牌热销前五的产品中,茶底就“撞脸”了两次。

品牌风格上也是。

2013年12月,茶颜悦色首家门店在长沙黄兴广场开张时,招牌上就印着红底“中国风美女图”logo,这也成为茶颜悦色后期出圈的独特品牌标识。同时,茶颜悦色的官网介绍中,将品牌定位为:新中式趣致生活。

而霸王茶姬同样也走“国风”,品牌定位为:新中式国风茶饮。甚至霸王茶姬早期的logo,都与茶颜悦色有说不清道不明的相似之处。

(茶颜悦色和霸王茶姬早期LOGO)

除了产品雷同、logo相似,在起步阶段里,霸王茶姬也深谙茶颜悦色的扩张打法——不急着向外走,主要还是在本土发力。

当茶颜悦色将品牌与长沙这个城市地标绑定,霸王茶姬也选择聚焦于云南本地市场。

根据时代周报的采访,在昆明首店开业后,2017-2018年间,霸王茶姬又陆续在昆明开出了50家门店。而随后的2019年到2021年间,品牌先后在云南省内开出了超过200家门店。

从产品口味,到“新中式”的品牌定位,再到“区域限定”的打法,霸王茶姬摸着茶颜悦色在云南站稳了脚跟。

茶颜悦色守住长沙,霸王茶姬走出去

在地域站稳脚跟之后,霸王茶姬和茶颜悦色走了两条不同的路。

我们整理了茶颜悦色和霸王茶姬历年的门店变化,发现一个明显的不同点是:

同样是拿到融资,茶颜悦色更为保守,门店数增加速度不算快,且仍然集中在湖南本地,在拿到融资2年后才走出湖南;而霸王茶姬则是迅速开店、走出云南。

其实相比较茶颜悦色“死磕”长沙,霸王茶姬的扩张野心在早期开店时就有显露。

2018年,它不仅在大理、成都、海口、广州等西南和南方地区布局,当年12月,还在北京、南京各开了一家店。

2019年,霸王茶姬就走出了中国,在马来西亚开出第一家门店。

2021年,霸王茶姬先后拿到了来自复星集团、XVC和琮碧秋实的2轮超过3亿元的融资。

它扩张的步伐更快了。

2022年,霸王茶姬新开了619家门店,新开门店数比之前3年加起来还多。

根据窄门餐眼数据,当前茶颜悦色全国门店数434家。也就是说霸王茶姬仅2022年一年的新开门店数,就超过了当前茶颜悦色的全国门店总数。

都是做地域茶饮起步,一个聚焦本地做小而美,一个轰轰烈烈进军全国,这和品牌创始人的理念不同有关。

霸王茶姬的创始人张俊杰,很早就进入茶饮行业,从基层店员做到区域运营总监,后面还做过茶饮加盟商,在他看来,现制茶饮效率为先,想要做好就必须规模化:

“奶茶赛道第一大基础是规模效应,拼规模,没有上规模之前上不了牌桌,上了规模之后才有资格上牌桌。”

而茶颜悦色的创始人吕良,在做奶茶之前有过诸多创业失败经历:卖盖码饭、爆米花,还开过卤味店,都没做起来。他对“走出去”表现得十分谨慎:

“我比较悲观,要么扩张死,要么不扩张死。不扩张这种死法,我们觉得比较有尊严。”

创始人对“规模化”激进与谨慎的不同态度,直接影响着两家品牌的经营模式。

霸王茶姬从成立之初,走的就是“直营+加盟”的路线,目前霸王茶姬尚未公布加盟店在总门店数中的占比,但结合时代财经过往对品牌负责人的采访:总体来看,霸王茶姬的加盟门店比例要高于直营门店。

当加盟商成为助推霸王茶姬跑得更快的燃料,根据窄门餐眼数据,2023年,霸王茶姬新开门店数达到1832家,结合2758家的总门店数,也就是说:霸王茶姬超过6成的门店,都是在2023年才开起来的。

而反观茶颜悦色,至今仍把标注着不开放任何形式加盟的“严正声明”,放在最醒目的官网首页上。

(图片来源:茶颜悦色官网)

茶颜悦色要口味新鲜

霸王茶姬更在意标准化

创始人的态度只是一方面。

归根结底,奶茶品牌能迅速规模化的前提,是标准化、可复制。

而茶颜悦色,即便是刚拿到融资,在这方面可能还有所欠缺。

2020年,茶颜悦色已经成立6年多,创始人吕良还在担心出品问题:

“茶颜悦色的产品形态主要有两种:茶+忌廉奶油,茶+奶沫。和新茶饮行业内的主流产品奶盖茶、水果茶产品形态有一定区别,这也是茶颜悦色在行业内具有辨识度的原因。但问题在于,打出来的奶油Topping和奶沫都很容易消泡,如果不马上饮用外观就会变得很难看,也有损口味。”

直到疫情之前,茶颜悦色都没有尝试外卖,原因是:“担心奶茶送到顾客手上,奶油已经塌了、奶沫也消泡了,还不满杯,消费体验难以保障。”

另外,茶颜悦色没有自己的茶园,它的原材料来自世界各地:茶底中有锡兰的红茶,而奶油顶上则包含着美国的核桃,原材料的质检与物流运送也是一大难题。

而霸王茶姬呢,在产品侧走的是“大单品”策略。根据数英对霸王茶姬创始团队的采访:2022年,「伯牙绝弦」单品销量占比超过30%。

产品越集中,供应链越精简。霸王茶姬创始人张俊杰曾公开表示:“聚焦原叶鲜奶茶”这意味着一杯奶茶只需要有茶叶、奶和包材三种供应链。而霸王茶姬又在云南有自己的茶园,相当于只需要奶和包材。

并且,茶叶比起水果,出品、价格更稳定,更不像水果那样需要冷藏保鲜或者剥皮、切块等处理方式,更为节省人力成本。

另外,不同于茶颜悦色“人工手打”,霸王茶姬的店面里的机器代工程度更高。当茶颜悦色还在线下排队、担忧出品不稳定时,霸王茶姬已经在轻车熟路使用小程序下单和自动制茶机了。

在疫情后,茶颜悦色也开始在其他城市布局门店,同时开启小程序点单以及外卖模式。就在今年,茶颜悦色的研发生产基地开工,建成后可以满足5000+家门店的原物料供应。

但此时的霸王茶姬,已经在规模化上领先一步了。

在社交媒体上,很多人对比过茶颜悦色和霸王茶姬的产品,不少人都认为“茶颜悦色比霸王茶姬更好喝,但因为茶颜悦色在长沙之外的门店太少,于是去喝霸王茶姬。”

换个角度来看,霸王茶姬可能是牺牲一部分的口味,换来了极致效率。

茶颜悦色接地气,霸王茶姬猛做营销

除了规模理念的不同,两个品牌的“人设”也不太一样。

虽然同样是国风奶茶,但茶颜悦色一直以接地气、亲民的形象示人。

相比之下,霸王茶姬则在门店设置和营销上显得更野心勃勃。

首先是门店。

2023年霸王茶姬先后在北京朝阳合生汇、上海环球港和美罗城以及南京新街口等地开出多家面积超过200平的全新3.0旗舰店。

对比如今主流茶饮品牌的门店分布,当前霸王茶姬的商场店占比,仅次于奈雪、喜茶和茶颜悦色。

而且,从云贵川起家的霸王茶姬,目前在一线、新一线城市的门店占比已经超过35%。

其次是营销上的用力。

比较广为人知的,霸王茶姬不止一次被诟病“碰瓷大牌”。

2021年9月,霸王茶姬上线了如今使用的2.0版本logo。眼尖的网友立刻发现,这和星巴克的LOGO有异曲同工之妙。

(星巴克和霸王茶姬现在的LOGO)

今年,霸王茶姬推出的小蓝杯又被网友指出,包装设计和LV产品有相似之处。

当然,在另外一些方面,霸王茶姬也确实知道消费者想要什么。

比如在低糖、健康的风潮之下,今年8月,霸王茶姬成为第一个公开热量奶茶品牌,并在菜单专门上线了“低负担控糖专区”。

在小红书平台上,近3个月霸王茶姬相关笔记的数量差不多是茶颜悦色的2倍,这可能和霸王茶姬6周年店庆有关,大量自来水会主动发布“买一送一”的活动。

数量对比更明显的是商业笔记(指明确是广告投放的笔记),霸王茶姬有1600多篇,而茶颜悦色只有102篇。

除了达人测评等常见形式,霸王茶姬还赶着“短剧”的热潮,专门拍了古风短剧来配合自己的国风形象。

小红书商业笔记互动量最高的《今生种花,来世漂亮》,就是古风爱情短剧,女主角是擅长医术的“栀花娘子”,第一世因为脸上有胎记而容貌自卑、遭受偏见,第二世不再受世俗约束,活得自信又漂亮。

虽然剧情略显俗套,但服化道精致、节奏快、运镜也不错,还是收获了很多人的好评。

如果说,茶颜悦色追求的是“一杯鲜茶的永久求偿权”,霸王茶姬追求的可能不止于产品本身,它还想通过追热点、蹭大牌这些手段,实现品牌的破圈。

霸王茶姬的联合创始人尚向民曾说过这样的话:“未来霸王茶姬要像星巴克一样,(消费者)不仅仅是因为好喝而购买,而是因为认同品牌理念而购买。”

写在最后:

商业世界没有新鲜事。

无论是拿融资、走向全国还是做爆款单品、做营销,霸王茶姬的扩张之路和喜茶这样的更早一批跑出来的头部品牌其实没太大差别。

而纵观整个新茶饮赛道,从门店规模来看,霸王茶姬的全国门店数,目前尚未排进茶饮赛道的前十。

霸王茶姬和茶百道、古茗、沪上阿姨们的最大区别,可能就是“原叶鲜奶茶”大单品和中国风设计。

但奶茶界向来擅长跟风,霸王茶姬的对手们,也在相继推出“原茶”“真奶”系列产品,主打“国风”“中式”“东方美学”旗号的品牌也越来越多。

霸王茶姬能否继续讲好国风奶茶故事的下半段,或许仍然需要再等等看。

来源:DT商业观察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赣鄱·茶情:清明茶正香情更浓

  茶

  春分过,清明到

  满山茶树采不完

  《历书》:“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

  清明前后,大地回春;草长莺飞,细雨纷纷;正是茶农采茶制茶的时节。

  得季节之神髓时令之精华,带些许初春的寒意,却有香甜醇滑的惊艳,因此,清明节也是品尝春茶的好时候。

  上犹县:

  以茶为媒,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来源:江西新闻客户端

  近年来,赣州市上犹县立足县情,紧紧围绕乡村振兴发展战略总体部署,充分发挥山水优势,按照“扩规模、提品质、创品牌、增效益”的发展思路,大力发展茶叶产业,走出了一条生态与经济双赢的发展之路。

  上犹县97家茶企严格按照“两统四不”生产管理标准,参照该县制定的《上犹绿茶生产技术规程》、《上犹绿茶加工技术规程》《上犹绿茶管理体系》《上犹绿茶标识与销售》等一套完整的标准体系,从产品加工制作等关键环节入手,不使用食品添加剂、色素、香精等,致力打造“生态茶、放心茶、品质茶”。

  通过发挥龙头企业和种植大户的辐射带动能力,上犹县培养了一批农村种茶制茶带头人和能人,与此同时,还鼓励和支持龙头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科研单位和科技人员通过技术承包、技术入股、技术转让等形式参与全县茶叶产业发展,还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探索与江西农大、婺源茶校等院校合作培养茶叶专业人才,加强农村科技信息服务点规范建设,在提高茶叶农技人员的技术水平后,鼓励他们到农村去送信息、送技术、送服务。

  上犹县以茶强村、以茶富民、以茶兴旅,连续3年获评“中国十大生态产茶县”和“中国茶业百强县”荣誉称号。

  遂川县:

  老茶乡新茶事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江西频道

  随着气温转暖,狗牯脑原产地遂川县28.7万亩茶园陆续进入盛采期。

  “受疫情影响,虽然包装物流以及人员工资等成本上涨,但我们确保今年产品价格不上涨,品质不降低,消费者可以放心选用。”梦园春茶业有限公司负责人陈礼良介绍到:“公司还为很多因疫情没有外出务工的群众提供了就业增收的机会。”

  遂川县是狗牯脑茶原产地,为江西名茶“四绿一红”之首,春茶开采前夕,当地鼓励引导金融和保险机构,加大支持力度,包装“遂心遂意茶园贷”“茶园信贷通”等金融产品。通过农户茶园产权担保、政策性农业信贷担保、贴息、茶叶保险等方式,提供多元化金融保障服务。

  为壮大村集体经济,巩固脱贫成果,提升贫困户造血功能,民政部援建了南屏茶厂。2021年,共生产干茶10138斤,实现经营收入215.5万元,利润30万元。按照40%留作发展基金,60%分红的原则,将红利分派给村里的115户贫困户和“三类人员”,最高1506.4元,最低也有529.9元。

  得益于30%的购机补贴,机械制茶在遂川,从最初的凤毛麟角,到逐步走进农家,再到如今形成气候,正一步步使茶产业由传统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嬗变。“有了制茶机,贫困户再也不用熬夜受苦了!”狗牯脑茶主产区——汤湖镇白土村支书、茶叶加工大户罗传恩喜上眉梢地说。据统计,茶农拥有的茶机数量,已从2006年的仅500多台,增加到7000多台,绝大多数为汤湖镇、戴家埔茶农购买,个别茶农甚至拥有2台(套)以上茶机,其中不少就是贫困户,这极大促进种、加、售分工的细化和优化。

  遂川县2022年狗牯脑茶新茶上市暨捐赠茶叶助力南昌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举行

  4月2日上午,遂川县举行2022年狗牯脑茶新茶上市暨捐赠茶叶助力南昌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

  据悉,此次活动共捐赠9280罐狗牯脑茶,价值48.32万元。以实际行动助力新冠疫情防控,向做出巨大贡献的抗疫一线工作人员致敬。

  遂川县作为狗牯脑茶原产地,高度重视茶叶产业发展,把狗牯脑茶产业作为“兴县富民的第一产业”来抓,制定“以茶立县”总体战略部署,出台一系列产业扶持政策,举全县之力推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截止目前,遂川县茶园面积29.02万亩,茶叶年产量9560吨,综合产值达23.81亿元,全县狗牯脑品牌共享企业32家,全县申请农产品地理标志的生产经营主体88家。

  浮梁县:

  《琵琶行》传诵千载“浮梁茶”香溢神州

  来源:新华社每日电讯

  春到江南。

  氤氲雾气间,赣北小县浮梁又迎来了一年一度茶市的忙碌。

  作为“千年瓷都”景德镇的母体,江西浮梁县以瓷茶名扬四海,被誉为“瓷源茶乡”。然而世人往往只知景德镇,对“大唐茶都”浮梁却知之甚少。不知从何时起,浮梁仿佛销声匿迹般从历史的聚光灯下隐退。

  今天我们走进这方水土,触摸历史长河中瓷与茶交融的珍贵记忆,寻觅南中国这颗文化明珠的古风遗韵。

  《琵琶行》让“浮梁买茶”名扬千年

  浮梁,在唐天宝元年得名。关于县名的由来,据明代学者郭子章解释,“以溪水时泛,民多伐木为梁也,广雅曰造舟谓之浮梁”。而白居易这位大唐“顶流”的诗篇则让浮梁四海扬名。

  公元816年的一个秋夜,浔阳江头,流贬至此已一年的江州司马白居易心情沉重,琵琶女漂泊江湖的遭遇令他感同身受,“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挥笔写下千古名篇《琵琶行》,其中“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的名句,使得浮梁茶叶名声大噪千余年。

  白居易贬谪所在地江州(今江西九江),下辖的武宁、修水(唐时称分宁)也盛产茶叶,身为江州官员为何不写武宁、分宁,却要特挑浮梁入诗呢?

  “青年时期,白居易就与浮梁有着不解之缘,浮梁在他生命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位置。”浮梁县历史文化研究院院长李新才长期致力于当地历史文化研究工作,对浮梁境内的历史名人、文化典故、古代建筑等如数家珍。

  原来,白居易的大哥白幼文曾在浮梁任主簿,白居易常在家书中尊称其为浮梁大兄。父亲去世后,白居易读书、生活费用都仰仗大哥支持,所以他常常往返于洛阳与浮梁之间。他在《伤远行赋》中写道:“吾兄吏于浮梁,分微禄以归养,命余负米而还乡。”

  公元818年,白幼文病逝,白居易深情地写下《祭浮梁大兄文》,表达对失去兄长的哀痛,颂扬了兄长高尚的品德。

  “望县”浮梁因茶而旺

  穿过浮梁县古城墙,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巨大的广场,由一块块瓷板画汇成的甬道延伸三百余米,诉说着浮梁从公元326年至1960年间的千年岁月。

  古城内一座红塔巍峨耸立,是古浮梁的唯一遗物。我们仰望着它,仿佛与历经千年沧桑的灵魂对望,想象着它俯视街巷热闹的市井生活、远处水岸码头的旌旗招展,它也见证过人去楼空、荒草丛生的衰败凋敝……

  一部浮梁的兴衰史,也是浮梁茶的沉浮史。

  浮梁产茶历史悠久,始于汉、盛于唐。白居易所写《琵琶行》从侧面反映出,早在唐朝年间,浮梁就是古代中国的茶叶贸易市场。当时,商贾富豪云集浮梁,争购茶叶追逐茶利。

  据唐宰相李吉甫所著《元和郡县图志》记载,浮梁“每岁出茶七百万驮,税十五余万贯”,约占当时全国茶税四十万贯的八分之三。同为唐人的王敷在《茶酒论》中这样写道:“浮梁歙州,万国来求”,由此可以想象浮梁茶当年的盛况。

  此后历经多个朝代,浮梁茶长久不衰。汤显祖在《浮梁县新作讲堂赋》一文中,曾描述浮梁茶:“今夫浮梁之茗,冠于天下,帷清帷馨,系其薄者……”

  浮梁县地处赣东北,与周围的皖南、浙西、闽北同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土壤和气候特别适合茶树生长,又因昌江之利,水运交通发达。所以,浮梁不仅是古代中国重要的产茶地,还是主要的茶叶集散地。

  “浮梁为朝廷贡献了重要的税赋,在当年的经济地位就好比现在的百强县,所以浮梁知县的品级高配为五品,远高于一般的七品。”李新才说。

  文化学者胡平在《瓷上中国》一书中对唐宋年间浮梁县的地位亦有描述。唐开元二十八年(740年),全国有县1573个,分赤、畿、望、紧、上、中、下七等。京都所治为赤县,京之旁邑为畿县,其余则以户口多少、富裕程度而定。宋宣和四年(1122年),全国有县1234个,分为赤、畿、望、紧、上、中、中下、下八等,大抵划分标准与唐相同。并无地理优势而言的浮梁,在唐代列上县,在宋代前移为紧挨京畿的望县。

  五品县衙并非浮梁仅有,但是像浮梁一样在千余年时间里延续五品等级的却十分少有。据《浮梁县志》记载,清同治十年(1871年),浮梁县令李嘉瑞更是“钦加四品衔赏戴花翎署浮梁县正堂加十级记录十次”。

  如今我们看到的浮梁古县衙重修于清道光年间,面积5万余平方米,漫步其中,依然能感受到当年的威严气派。古县衙墙上的一面展板介绍了从唐至清不同朝代对茶税征收的规定。清朝的茶叶税收,很大一部分来源于出口。1886年,茶叶出口占当时清政府外贸总量的80%。在对外贸易中,浮梁所产茶叶,和安徽祁门、东至等县所产红茶因品质相近而统称为祁红。

  盛衰无定时,祖业有传人

  从清末开始,浮梁历史的笔锋由浓转淡。1911年前后,浮梁县境内的茶商茶号约有200户,1936年,浮梁还有60多家茶号。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当地茶号数量跌入低谷。

  20世纪50年代,浮梁红茶经历过一段短暂的黄金时期。当时,国家抽调了茶界泰斗黄崇焘、发酵能手潘国太等人,研发出的一级工夫红茶“孚钉”出口到苏联被确定为“祁红珍品”,至今仍为茶界所称颂。

  王永峰是浮梁工夫红茶非遗传承人,师承黄崇焘学习制茶。他一边沏茶一边向我们娓娓道来。1870年左右,红茶制艺开始流传至安徽祁门、江西浮梁等地,浮梁很快成为位居国内前列的少数红茶产销大县之一。其中,浮梁“天祥”茶号所产工夫红茶荣获巴拿马万国和平博览会金奖。

  王永峰谈到当年盛极一时的“孚钉”充满自豪感,在物资匮乏的年代,一吨“孚钉”红茶可换来数十吨钢材,开创了浮梁与祁门并列特级红茶的时代。

  关于“孚钉”名称的由来,王永峰说,以前工人为了节省时间省略了“浮”的偏旁,写成“孚”字;“钉”的“金”字部源于用五行显示茶叶等级,“金”表示最好的等级,“丁”则是第四批次,是当年研制成功后送去上海茶叶进出口总公司茶叶的批次号。

  颇为可惜的是,20世纪60年代中期,“孚钉”的生产工艺被荒废,许多制茶人改行,“孚钉”在盛极一时后逐渐消失在人们的视野当中。21世纪初,浮梁部分国营茶厂经济效益下滑,许多工人下岗。

  目前,浮梁县有茶企90余家,全县茶叶产量约9000吨,与全国茶叶年产量约290万吨相比,所占比重已微乎其微,但茶叶依然关系到浮梁千家万户的生计。据统计,浮梁县常住人口约28万人,其中茶产业从业人员超过5万人,全县近三分之一的劳动力从事茶产业。

  世代以茶为生的王永峰,高中毕业后离开家乡的茶园外出闯荡,开过服装厂、汽车运输队。十多年前,生意做得风生水起的他回到家乡,看到曾经盛名在外的茶厂日益凋敝,清明时节最好的茶叶没人要,只能烂在茶农家里无人问津,一股难以言说的酸楚涌上他的心头。

  王永峰想起父亲“家乡不要丢、家腔不要丢、祖业不要丢”的遗言,人活一世除了赚钱,还能做点啥?经过大半年的思想斗争,他萌生了重拾祖业,复兴“孚钉”红茶的想法,于是拜师黄崇焘学习制茶技术转型成为制茶匠人。

  经过数年潜心钻研,“孚钉”红茶被重新捡拾恢复,王永峰因此被评为江西省非遗项目“浮梁工夫红茶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这些年,王永峰常到浮梁各个产茶乡镇举办红茶制作技艺培训班,带动村民发展红茶产业,增加村民收入。

  王永峰说,茶叶是有生命的,而且生命还不止一次:长在树上吸取养分、自由生长是一次,采摘、萎凋、揉捻、翻炒或发酵,继而出落成芽叶特有的茶形是一次,最后被懂茶的人冲泡、品饮、欣赏是第三次。今后他要做的是,让更多人了解浮梁茶内涵、推广茶文化,守护好浮梁茶文化由过去到未来生生不息的活水源头。

  先有浮梁县,后有景德镇

  浮梁县实则是景德镇的母体,直到公元1004年,宋真宗将自己的年号“景德”赐予浮梁县所辖的昌南,这才有了景德的由来。浮梁与景德镇经历过行政隶属互易的历史变迁,新中国成立后行政区划又几经调整,才有了如今模样。

  浮梁县城距景德镇不过20分钟车程,但两者个性迥异。浮梁好儒,注重教化,文风鼎盛,古书院遍及各乡镇。清代诗人凌汝绵以“篮舆悄向门前过,十户人家九读书”来形容浮梁尚学重教的浓厚氛围。颜真卿、柳宗元、王安石、苏轼、黄庭坚等诸多文人均曾流连于浮梁山水草木之间,留下脍炙人口的名篇佳句。

  景德镇则几乎将全部的精气神都积聚在瓷业之上,鲜有人因著书立说或取得科举功名而闻名。明嘉靖年间,因科甲而入仕的,不过一人而已。胡平认为,与景德镇历史上是一个移民城市不同,浮梁是典型的耕读、农商社会;换一句话说,浮梁人是景德镇真正的原住民。

  作为中华文化的符号,景德镇三字因瓷名动天下,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却辖于浮梁县。按照今天的说法,曾经景德镇就是浮梁的一个工业园区,只不过这个园区只做一个产业——陶瓷,且一做就是千年。

  陶人,历史上工匠精神的代名词。“一坯工力,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明代科学家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的描述,说的不仅仅是景德镇制瓷的分工精细,更见证匠心冶陶:一只普通的杯子有72道工序,炼泥的只炼泥,拉坯的只拉坯,画者画而不染,染者染而不画,很多匠人一生只做一道工序。

  每年生产两万件瓷器,挑拣、淘汰后剩下2000多件,淘汰率达80%以上,2007年获准“御窑”商标使用权的御窑工艺传承人向元华认为,这种浓缩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趣味和追求极致的工匠精神,才是景德镇的根与魂。

  “工匠四方来,器成天下走。”清朝浮梁县令沈嘉徵的这两句诗广为流传。然而,颇感遗憾的是,历史上把景德镇瓷器卖到世界各地的却以徽商、粤商为主,一如景德镇人士蓝浦在《景德镇陶录》中记载:“洋器(海外订单)专售外洋者,商多粤东人。”

  放眼世界,以瓷为媒,今天的瓷都已与全球72个国家的180多个城市建立友好关系。

  茶,在滚烫岁月中沉浮;瓷,在炽热窑火中闪耀。茶与瓷的联姻,充盈了古代中国文人雅士的诗意生活,给劳作于此的人们以生活的希冀,让浮梁这颗文化明珠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

  漫步在昌江河畔,眺望这座依然在不断生长的城市,我们仿佛看见瓷茶文化的千年底蕴如涓涓溪流汇聚成川,澎湃着从古老走向未来的时代脉搏。

  品春茶啦!

  用一杯头采茶敲响春天的大门,这是关于春天最棒的仪式感。爱茶人觉得,只有品尝到了一杯头采之后,春天才算正式开始。

  本文综合自:江西新闻客户端、人民日报客户端江西频道、新华社每日电讯,信息贵在分享,若涉及版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找到约12条结果 (用时 0.003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