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古代陶瓷茶壶造型图片

找到约4条结果 (用时 0.003 秒)

正确理解紫砂壶的艺术价值

紫砂在近几年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也与越来越多人的生活发生了密切联系。从古代文人的把玩之器,到融入人们生活的日常用品,紫砂壶经历了怎样的创新、变化过程?当代的紫砂壶创作有什么样的特点?什么样的作品才是符合当代社会发展的创新之作?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各种艺术表现形式也因此受到了不同人群的关注与喜爱,紫砂也由此进入了繁荣发展的通道。当紫砂的市场日益火热,并承载了太多增值属性的时候,对于众多紫砂的喜爱者来讲,应该如何正确地理解紫砂的艺术价值?它的文化价值又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紫砂艺术美有两种:繁复华丽之美和简约素净之美。《易经·贲卦》中就包含了这两种美的对立:“上九,白贲,无咎。”贲本来是斑纹华采,绚烂的美。白贲,则是绚烂又复归于平淡。对应到紫砂壶上,可以说花货体现着一种绚丽逼真之美,而光货则体现着简洁质朴之美。


艺术作品取法于自然是其基本规律,自然界的花鸟虫鱼、山石树木、瓜果菜蔬无一不成为艺术家的创作素材。历代紫砂艺人在继承前代其他行业匠人对自然的借鉴基础上,采用各种雕塑手段创造性地把多姿多彩的自然物象,或融入小小的茶壶造型之中,或艺术地加工设计成壶型,巧夺天工,精美绝伦。这样的作品展现出一种雍容富丽的审美境界。

紫砂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与其自身独有特色无法分开。数 百年来,无论是光器还是花器,都充分体现了紫砂原料与技法的长处,艺术表现形式丰富多样,形态浑然天成,内在神韵十足。对于紫砂来说,更为重要的还在于它的文化品位,它可以把中国传统艺术当中诗、书、画、印等融为一体,集文化、艺术、工艺于一壶,将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充分展示。自明清以来,不少文人的参与设计、制作,为这一行业营造了很好的文化氛围,甚至带动了一批艺人修养的提升,使得紫砂这一民间手工艺的制作过程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文化交流、发展的现象,从而奠定了紫砂艺术在中国陶瓷艺苑中的特殊地位。如果不能真正地了解这些,也就无法真正体会到紫砂工艺品的魅力。

图文:君点紫砂(订阅号:紫砂壶茶叶茶具馆)编辑整理于网络,来源网络。如因作品内容、图片问题,我们会及时更正。发布、回复的一切内容作为分享、研讨之用,内容仅供参考,请茶友们多提宝贵建议。转载请联系我们授权并注明出处。君点紫砂感谢茶友们!

买不买没关系,至少得看看书!


在购买紫砂壶之前,

多读专业书是基础,

读书,尤其读经典紫砂壶参考书,

是入门的重要途径。

......



《阳羡茗壶系》(明)周高起

《阳羡茗壶系》是紫砂研究史上的第一本专著,在中国陶瓷史上也有重要的地位。

周高起对紫砂壶的喜爱远非一般文人雅士的赏玩可比,他既追溯其源流,也探究其工艺,还从理论上研究紫砂壶的使用保养。作为一介书生,他无力购买时大彬之真品壶,便搜求残破者作为研究之用。




《阳羡茗壶系》全文虽仅三千五百余字,却充满真知灼见,是研究早期紫砂壶的必读之书。全书内容包括三部分:陶工、陶土、杂论。

《阳羡茗壶系》有多种刊本,目前所见最早的是成书于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的《檀几丛书》本,晚些的有清光绪十四年(188年)金祥武刻的《粟香室丛书》本等,再晚的刻本几乎都翻刻自金本。





《紫砂茗套录》(清)吴骞

吴骞(1733-1813年),字槎客,号揆礼、葵里、患谷、兔床山人。海宁(今浙江海宁县)人。吴骞擅综画,工诗赋,亦能治印,喜金石文玩,犹以富藏古籍善本著称。他在周高起《阳羡茗壶系》的基础上,充实内容,撰成《紫砂茗陶录》。



《紫砂茗陶录》成书于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分上下两卷。上卷分为原始、选材、本艺、家溯四部分。下卷分为谈丛、文翰两部分。上卷内容多辑录自《阳羡茗壶系》,重新编排而已,仅在家溯部分略有增补。下卷是此书精华所在,谈丛部分收录散见于明清时人书中论及紫砂壶,及茶艺、茶具的片断文字,文翰部分收录明清文人赞咏紫砂器之诗。

不过,文人之记述井非全真,亦有道听途说者。如李斗《扬州画舫录》说金沙寺僧所制之紫砂壶具,“以指螺纹为标识”,供春之壶,“以无指螺纹为标识”,还说时大彬“枝指”(六指),“以柄上拇痕为标识”等等,俱是坊间谬传。






《茗壶图录》(日本)奥玄宝

奥玄宝(1836-1897年),原名奥三郎兵卫,名玄宝,日本明治时期著名实业家、收藏家。

该书分两部分,前部为总论,分14个章目,分别为原流、形状、流扳、泥色、品汇、大小、理题、款识、真赝、无款、衔捍捏、别种、用意,从一个收爱好者的角度,记述紫砂的起源、造型、款识、真赝、理趣等各个方面;后部著录3把茶壶,其中除两把白釉瓷壶、一把锡壶外,其余均为紫砂壶。这些壶中,17把是作者的藏品,另外15把是其友人的藏品。

此书特色之一是作者对紫砂壶的命名,他仿效《茶具图赞》,结合每件茶壶的形状、姿态,以拟人化手法绐每件壶一个极具感情色彩的名字,并说明命名的理由和出典,使茶壶具有了鲜活的个性和深远的文化内涵。

此书另一特色,是作者将这些茶壶以工笔白描的方式绘成图谱,连印章、款识也精心地描摹下来,除标明壶名、泥色和收藏者外,还精确地标注出每一把壶的通高、腹径、壶深、重量和容积,井描述壶之盖、钮、流、腹、底等细节处的形状。这种科学的记录方法是古代中国陶瓷研究者所不具备的,这些详细的资料为后人的研究工作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阳羡砂壶图考》(民国)江孔殷

此书为民国二十六年十一月出版,内页为江孔殷题签与印款,发行者为香港百壶山馆。

江孔殷(1864-1951),广东南海张槎人。字韶选,又字少泉,小字江霞,号百二兰斋主人,别号霞公、江太史,谑称江虾。祖上为广东茶商,巨富,有“江百万”之称。一说幼年时家道已中落。行二,长兄似夭亡。





《宜兴紫砂珍赏》顾景舟主编 

这是第一由宜兴紫砂大师亲自编著的大型彩色画册,分历史和现代两部分,收录最精美的宜兴紫砂制511件(套),其中历史部分(1949年前)167件,包括58位从明、清到民国的艺人,现代部分344件(套),囊括了当代最优秀的91位工艺师。图版之前,有主编顾景舟、李昌鸿和徐秀棠撰写的三篇精论文,涉及紫砂陶史、生产工艺和宜兴悠久的茶陶历史。

顾景舟先生以其猜湛的技术为依托,辅以渊博的见闻学识,对古代遗存的紫砂做了细心的甄别,凡断定为真品者,均标明工匠姓名,对有疑问的作品,则只实录铭款。作为民国时期的仿制参与者,顾景舟这种谨慎的态度,给后人鉴别真伪提供了依据。






《中国紫砂》徐秀棠著  

《中国紫砂》是中国第一本全面系统地介绍紫砂陶发展历史及艺术成就的专书,作者既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又有良好的文化素养,此书既是紫砂实践经验的总结,也是紫砂历史和理论的概括。然而,此书并不是所谓紫砂简史似的平淡记述,而是有所侧重,在具体的问题上做深人的研究,并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这使此书既有杀统完整的脉络,在局部又有相对独立的专题研究。比如“紫砂壶的装饰艺术”和“紫砂雕塑及其他品种”等章节,都是如此。





《中国紫砂茗壶珍赏》韩其楼 夏俊伟著 

韩其楼,1930年生于江苏宜兴,长期在家乡从事新闻工作,研究紫砂陶成绩显著。夏俊伟,1946年生于宜兴,1968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一直在宜兴从事紫砂教学研究和设计工作。

此书分“欣赏篇”和“知识篇”两部分。“欣赏篇”按年代顺序,收录明代至近代名家装砂壶三百余把,现代艺人作品三百余把,用清的图片和详细的文字介绍作者及作品,包括其造型、泥色、款识、尺寸、藏地等信息,既可欣赏精美的紫砂壶,也具有学术参考价值。“知识”包括“紫砂矿土材质与练制”、“紫砂壶成型技法”、“紫砂壶鉴赏常用术语”、“印章与款识”四部分,是紫砂知识的汇集,给爱好者提供了很大的方便。但此书因内容庞杂,有考订不精严之处,是白玉之瑕。





《紫砂春秋》史俊棠 盛畔松主编 

全书共35万字,分为溯源话艺、紫艺论丛、艺苑掇英、文人题咏四大部分,收录有顾景舟、徐秀棠、高海庚、汪寅仙、潘舂芳、罗桂祥、谢瑞华、姚迁、张守智、杨永善、艾煊、陆文夫等紫砂名人、学者、教授、作家的研究论文、史实举证、紫砂人物、技艺演进、文人参与紫砂等文章,另外书中还附有《阳羡茗壶系》和《阳羡名陶录》原文,对于紫砂器研究具有较强的参考价值。





1978-2009年 中国紫砂著作及拍卖图录8册



Artworks for Appreciation


觀 |《明致》周宇杰 王翔装饰【静山堂】

链    接

摶 |《大彬钱钮》徐栋【静山堂】

第四届深圳国际茶器原创设计大赛茶具展示(下)

  紫 砂

  “一品清廉”  

  制作人:范勤芳

  设计人:徐元明

  作品介绍:“莲”谐音“廉”,表示廉洁之风骨,莲花有“清正廉洁”之寓意,民间多用一茎莲花象征“一品清廉”,此壶所承载的寓情和寓意顺应时代,别具一格。

  紫 砂

  “静 照”

  

  图片描述

  

  制作人、设计人:雷罡

  作品介绍:静故了群动,空故纳万境。正如王羲之在《兰亭集序》里说:“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乐,信可乐也。”寻美之迹,传达自然景观,取之“静照”,此为由然而生系列之一。

  紫 砂

  “钟灵毓秀”

  

  图片描述

  

  制作人、设计人:顾学中

  作品介绍:该作品以一块玲珑剔透的太湖石为创作素材,汇聚了自然之元气,通达之胸怀,若能拥此壶入怀,生活便如“雨过竹风清,云开山顶雾”一般灵动与净明。大湖石为壶钮,钝拙劣其形,沉稳如山岳,能纳千峰之秀,壶底一秀竹穿透石缝,胥出自然,凝聚天地间的灵气,竹与石的画面形成了一幅山川秀美的画卷。底槽清,全手工制作。

  紫 砂

  “刘海戏金蟾”

  

  制作人:黄丽萍

  设计人:耿浩

  作品介绍:釆用红青铺砂泥、锻泥、青灰泥创作而成。刘海神情怡然,左手金蟾,右手反背,腰系铜钱,脚踩祥云,俯身嘻笑。雕塑立体感强,人物形象逼真。作品寓意美好:招财纳福,幸福美满。

  紫 砂

  “钻石套壶”

  

  制作人、设计人:娄艳芳

  作品介绍:泥料为陈腐老紫茄泥。整套壶以钻石切割工艺为创作理念,一套四壶皆为在传统器型美人肩,半月,一粒珠的基础上进行再创作,使用锦囊器的制作手法在壶身上做出阴阳线性。在壶身上铺有两道段泥砂颗粒点缀,使得壶盖与壶身相得益彰。

  紫 砂

  “雄 风”

  

  制作人、设计人:唐朝军

  作品介绍:此壶是以古代青铜器为原形演变而成,壶身为光素圆形器,壶底和壶身街接处装饰一线条。壶底为钟形底,饰有回纹。壶嘴是浑四方直形嘴,整体装饰成龙嘴型。把为浑四方如意形。盖微拱。壶的以古代帝王调兵用的虎符为原型捏造。整体壶形稳重,霸气。

  紫 砂

  “明蕴凝香”

  

  制作人、设计人:周俊智 曹竞方

  作品介绍:“明蕴凝香”组壶,壶身运用了传统的泥片相接成型工艺技术,造型上充满张力,比例宽裕,构件壮硕饱满,整体线条走势浑厚且自然畅达。将明式家具翘头案运用到此外观设计中,富于此组壶流动的美妙韵律。

  银茶具套装

  “吉祥如意”

  

  图片描述

  

  制作人、设计人:韩爱丽

  单位:河北遵化市蟠龙金属工艺品有限责任公司

  作品介绍:此茶具套装,一银壶五瓷杯,由蟠龙工艺APEC国礼制作团队和中国陶瓷艺术大师李剑平共同倾力打造。此作品首次将皇家金银细工与骨质瓷艺术联袂融合,献礼盛世,飨爱知音。

  作品以中国传统吉祥文化为主题,壶,灵韵华美,杯,端庄典雅,匠心与气韵兼具,实用与艺术皆备,是蟠龙工艺一款扛鼎力作。

  银 壶

  “龙啸天”

  

  图片描述

  

  制作人、设计人:穆怀玉

  单位:河北遵化市蟠龙金属工艺品有限责任公司

  作品简介:此壶菊苞摘钮,压盖设计,弯嘴微扬,身筒较高,沉稳如山,刚劲古雅,恢弘大气。壶身以高浮雕技法錾刻海中游龙,龙头高高昂起,眼望云霄,气势磅礴,纵身欲飞,似龙吟在耳,声达天际。观此壶,可谓“龙行踏绛气,天半语相闻。”

  高浮雕錾是皇家金银细工技艺中的高工艺手法,通过不同台、采、落处理,厘清结构,分出不同部位的层次,以体现出翻转折叠的艺术魅力,使器物呈现立体浮雕效果。此壶高浮雕錾刻将祥云的高低错落、金龙的虬曲翻转处理得极为精妙,立体感强,栩栩如生。摘钮、壶嘴处亦镀金点缀,使得整个画面金光银辉交映,相得益彰。

  仿古足银一体壶

  “世外人家”

  

  制作人、设计人:李金铭

  单位:云南大理鹤庆县新华千锤佳艺民族首饰加工厂

  作品介绍:此作品由非遗传承人李金铭选用上好99足银纯手工打造而成,壶身采用了新华村特有的“一张打”技术打造而出,没有经过任何焊接。

  壶身布满手工锤印痕迹,简洁但不简单的锤印让茶壶看着更加古朴而富有灵魂。锤印下部分更加紧凑,上下对比也让茶壶更加富有美感。

  壶身背面用手工錾花技术雕刻有世外人家图案,预示着茶人之志,就像陆羽在《茶经》中所写“茶香宁静却可以致远,茶人淡泊却可以明志”。图案虽为平面雕刻,但紧密相结、错落有致,较之浮雕效果更显李金铭的高超錾刻技艺。

  壶盖经过鎏铜工艺处理,和壶身的仿古色对比,让茶壶更具观赏价值。壶盖旁边雕刻祥云图案,中间镶嵌麒麟造型壶摘,预示“麒麟祥瑞”之意。

  铜 器

  “铜炉火焰”

  

  制作人、设计人:王玉革

  单位:铜器时代

  作品介绍:匠心源于生活,我们必须赋予铜器的灵魂,让其在生活中体现价值。

找到约4条结果 (用时 0.002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