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隔夜的茶不喝是什么意思

找到约4条结果 (用时 0.004 秒)

茶叶冲泡过多,隔夜茶是否能喝?

茶水放置时间长了会变为红褐色,最主要的变化是茶多酚的进一步氧化,颜色加深,其实这是由于茶多酚氧化成了红褐色的茶色素。一杯清澈碧绿的茶水,尤其是在气温较高的情况下放置超过5个小时,会失去绿色,茶水易酸败变味,伴随时间增加汤色亦加重。隔夜茶中维生素C的含量大大减少,但还没研究表明这样的茶喝了具体有什么危害。

从隔夜茶字面上理解,实际意思是头天晚上冲泡的茶水放到第二天上午来喝,很多人认为早晨泡的茶下午喝就不算隔夜茶,这不具备科学逻辑,信阳茶叶网认为准确的来说是因茶叶冲泡后放置时间过长(超过一定时间段,不同茶类这个时间段也有变化)导致茶汤变色变味都可统称为隔夜茶。

很多人老一辈的人依然心里产生这种疑问。隔夜茶是否能喝!在各类健康科学研究成果方面并未直接证实喝隔夜茶会对身体造成具体的危害,具体能不能喝看冲泡后时间放置的长短来对待,如果变味或变色严重就不要喝,如果稍变或根本感觉不出来,喝也没有太大危害,毕竟科学发达都没发现具体对身体有什么坏处。

虽然没科学依据说隔夜茶不能喝,但信阳茶叶网建议还是不要喝隔夜茶的好,特别是没封闭好的隔夜茶,会导致毒虫落入或者爬过,且汤中蛋白质、糖类等成为细菌、霉菌繁殖的养料,毕竟健康是自己的,喝茶本为健康,如果喝坏了身体就得不偿失了,茶叶没了还可以买,而健康没了就自己受苦。

隔夜茶到底能不能喝?在很多讨论过程中,也有人推测,茶水放过夜后,会产生亚硝胺这种致癌物质,影响健康,不论是不是传言,但为了自身还是小心一些的好,对吧?况且茶水放久了,不仅会失去维生素等营养成分,且易发馊变质,甚至茶水中的鞣酸还会成为刺激性很强的氧化物,易伤脾胃;隔夜茶暴露在空气中的时间越长,茶多酚氧化成茶锈的量也越多。茶锈进入身体与食物中的蛋白质、脂肪和维生素等结合沉淀,阻碍营养物质的吸收和消化。

或许可以喝但不要喝,特别在夏天早晨泡的茶到了下午后最好也不要喝了。有些人喜欢泡一壶茶喝一整天,这样不好。不单茶叶容易感染细菌,而且茶叶冲泡是有一定的次数的,冲泡次数过多会把茶中含有的一些不良物质也给冲泡出来的(一般合理的冲泡次数是不会泡出有害物质的)。

原标题:日常冲泡茶叶中,茶叶冲泡过多,隔夜茶是否能喝?

注:内容来源信阳毛尖茶小邱,仅供茶友参考。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茶友问 如何判断别人写的茶知识是否靠谱?

茶友发消息问:

自从喜欢上喝茶以来加了很多做茶的朋友,还关注了很多茶叶相关的公众号,可是以自己现在的水平,无法辨别出他们写的茶知识对不对,同个问题,A是这个观点,B是那个观点,作为读者很迷糊,请问该怎么对这些信息做出正确的判断?

掌柜说:

这个问题其实用在其他领域也一样,很多时候我们接触一个新的领域,需要从零开始学习,如今信息获取便捷,接收信息一点都不难,难的是面对这些信息,如何选择?

那么「如何选择」有没有具体准确的方法帮助做出判断,我认为没有,更多还是在于我们自身,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思考。面对接收到的信息,不要凭着自己感觉走,顺着情绪来,先动脑有助于正确寻找到想要的结果。至于如何思考,我想借用吴军博士在他的专栏《硅谷来信》中讲到对判断信息真伪和观点是否可取的几个方法来聊聊如何获取正确的茶知识。


常识的重要性


吴军说任何事情从0分到50分靠的都是常识,没有常识作为基础,谈论科学和技术就是虚妄。是的,我们面对一个结论,首先要用常识来判断是否与之相违背。


比如这几年很流行的建盏,有商家传言用建盏喝茶能够软化水质、使茶汤柔和,提升茶香。这就是个不折不扣的违背常识的例子,水的软硬是由其中的钙镁离子决定,建盏只作为盛茶汤的容器,根本不具备任何软化水的操作。所谓软化水质不过是因为建盏杯口厚,嘴唇接触到杯口,茶汤入口带来的错觉。类似地,还有被炒到几千上万甚至大几十万的铁壶,同样被传言能够在烧水过程中软化水质。


当遇到与我们常识有冲突的推论,宁可相信常识,因为这是可被证伪的,它是被经过无数次检验的正统理论。因此,面对一件事,首先要了解主流的观点,这样就有了面对事情的根本,再通过积累一步步前进,不要一开始就求新求奇接受非主流的看法。


有一点必须要说明,主流的观点当然也不绝对,它只能作为参考,比如主流认为冲泡红茶、绿茶不能使用沸水,会把茶叶“烫坏”,所以喝茶人把这个观点当作是常识。实际情况是,红茶、绿茶使用沸水冲泡是完全没问题的,区别在于冲泡出的风味有所不同。茶汤滋味的好坏,取决于在特定冲泡条件下,融入水中的呈味物质的比例是否协调,对于绿茶来说,人们更愿意取其鲜爽的味道,而不是厚重的味道,如果喜欢味道重一点的,用沸水冲泡也无妨。因此“烫坏”之说并不存在,温水和沸水冲泡,不是对立关系。


而此时的你面对温水与沸水之争该如何选择呢? 最简单直接的方法就是实践,实践过后你就会明白是否真如他人所说的一样。这样才是正确获取真实信息的方式。



逻辑判断


使用逻辑对事情判断,进而得到验证是对是错,不是难事。只要我们多想想,许多错漏百出的言论往往不符合逻辑,所以它就站不住脚。


之前写小罐茶智商税的问题,我举了金骏眉的例子,记得以前有个茶行业人士说他以某大牌的金骏眉作为标杆,认为这才是正宗的桐木关金骏眉。但当看到这家品牌每年的金骏眉产品出货量来看,不禁要起疑问,这么大的产量都来自哪里?。目前可获悉的数据是,桐木村有400多户茶农,平均每户每年的金骏眉产量在10斤左右,整村一年就4000多斤产量,记住这个数字。而各家茶农几乎都自产自销,那么那些号称桐木村金骏眉并且出货量大的品牌,能不能当作标杆呢?答案在你心中。


还有个例子是隔夜茶,许多人说隔夜茶不能喝,将其与隔夜饭菜相并论。隔夜的定义是什么?以什么时间为准?如果说晚上11点59分泡的茶,第二天早上6点起床喝,6个小时算隔夜的话,那么早上7点泡的茶,晚上7点下班回到家喝,12个小时是不是也能叫隔夜?还是只有过了一晚时间才叫隔夜?,当你明白这一点也就不会再纠结“隔夜”能不能喝,而是“好不好喝”的问题。



利益冲突


常识是基础,但不是万能,若遇到比较复杂专业、超越常识的问题,该怎么办?东野圭吾的《嫌疑人X的献身》有这么一句话:「对于数学问题,自己想出答案和确认别人的答案是否正确,哪一个更简单,或者困难到何种程度,拟一个别人无法解答的问题和解开那个问题,何者更困难?」


这句话颇有点哲学意思,应用到对复杂专业、超越常识的问题判断时,我们也可以想想,不是一定要拥有同样专业的知识,但可以对一个事情进行判断真伪,这是两码事,后者相对容易些。


判断事情真伪有个原则是,看说事情的人是否有“利益冲突”。关注公众号时间久的朋友应该还记得去年我们写过某教授建议要生二胎多喝白茶的言论。在搜索该教授的资料时发现,他的团队与国内许多知名茶企品牌都有过合作,合作的内容是深入品牌茶企做研究,并提出该品牌的茶叶产品有各种各样的功效,包括美容抗衰、抗辐射、抗炎清火、降脂减肥、调降血糖、预、防抵抗癌症等等。


做科学研究,应该是独立客观的,如果一项研究涉及到品牌相关,我们是不是可以使用利益冲突的原则来做出合理的判断?也许该教授对这些茶叶的研究成果是客观的,但茶叶不是某个品牌独有,也不是离开了这个品牌,茶叶就不存在某个功效,而当该教授谈及某品牌时,这时我们就要用多留心思考了。


这篇讲到的三个判断问题的方式,虽不能准确地解决“如何选择”的问题,但能够提高我们遇到问题时的判断力,获得有效的信息,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

中国茶界顶级茶痴:茶道的最高境界,是人茶合一

喝茶几年,终于发现:

喝茶喝到最后,喝的其实就是寂寞。

-01-喝茶,全靠缘分

有茶友在后台留言,问:

想跟你聊聊天,能不能约个茶,

老杨赶紧回复:这么看得起我,周末必须约,一起聊聊茶叶。

见了面之后,是个年纪挺大的长者。茶客坐下来,很礼貌地问了几个问题,什么你做茶多久,都做些什么茶。

老杨逐一答复之后,天气有些冷的缘故,泡个红茶喝。

茶客淡定地喝了三四泡,才慢慢地感慨一句:不想,在市场上能喝到这么好的红茶。这个茶,甜、厚、滑,茶汤温和甜润丝滑韵味绵延,香气内敛清幽蜜香浓郁,难得的好茶。

见茶客居然是个很识货的人,老杨心里美滋滋,想以前泡真正的冰岛老寨,却被人把节操按在地上摩擦,遇到真正懂货的人,实在太难得了。忙说一句:您能喝出来噶。

茶客点点头:香、甜、厚、滑、韵都有,红茶能达到这个级别,一定是古树,估计还是名山的料,工艺也很不错。

老杨坦白地说:这是午一冰岛选用冰岛老寨200年古树春茶制作的红茶。您是懂行的人,我才会告诉您。遇到不懂行的人,我就不会说了,说了他也不会信。

老人家似乎很开心:咱们是陌生人,一开始就泡这么好喝的茶,受宠若惊啊!

这话听得老杨很尴尬,只能说:昆明那么多卖茶的,你偏偏看得起我,我也得意思意思。

一阵互相吹捧,一杯又一杯的茶倒进肚子里。又换上一泡老树,茶客喝得很尽兴,一边喝茶,一边聊天,顺便吹吹牛。

喝茶,只是一个媒介,遇到聊得来的人,感觉时间过得飞快。

茶汤一杯一杯地往肚里里倒,不多时候,外面挺冷的天,依然喝得额头热汗淋漓。

似乎是喝开了。茶客的话慢慢多了起来,像是有一肚子的茶话,憋了好久,一直找不到可以倾诉的人。

-02-茶痴:我给你上一课

良久,喝茶喝到尽兴时,茶客一边喝一边说:

老夫喝了30多年的茶,是真正的懂茶。端起茶杯就能看见人生,只喝半口就能从制茶的过程中领悟出天道。

茶客还特别停下来,强调:敢这么玩,是要有一定文学功底的。

这话吓得老杨一阵哆嗦,果然是:中国6亿人喝茶,高手就藏在民间,这其貌不扬的小老头,喝茶功力,十分了得。

赶紧对老茶客就是一堆奉承,听得茶客春风拂面、更加凶猛的输出。

只见茶客看了一眼茶桌上的红茶叶底,开始说道:绿茶,老夫年轻时候喝,现在不喝了。红茶,焦糖甜才是红茶中的极品,越甜品质越高;

这两年很火的白茶,人人都说太姥山,老夫不屑一顾。我只喝磻溪,记住,是磻溪。

至于普洱茶,有人说喝台湾和马来西亚回流的普洱茶才高级。呵,就算不是假的,湿仓茶有什么吹的,

我哥以前在勐海茶厂干过,老夫有干仓茶,这可是买不到的,也不卖。但志同道合的人可以送。茶,值钱但不谈钱,这就是茶的魅力。

还有,你回复我的时候,说的是茶叶。你要记住:茶是茶,叶是叶,茶叶是茶叶。茶是天道,叶是饮料,茶叶是人间俗事,我们爱茶的人,应该尊称为茶。

茶客一口喝下一杯茶,继续说:说到这里,就不得不说,茶无贵贱,适口为珍。作为一个真正的爱茶人,遇到普通茶,老夫也喝一杯,作为对茶的尊重。

但更能欣赏贵茶的美,有的人说几万一公斤的茶是炒作。呸,拉菲、茅台才是炒作的,他们根本不懂茶,好的茶喝了通透。这种通透,发汗、喉韵都只是入门级别的体感,

最高级别的体感是隔夜韵。今晚喝了,明早起床,给你一种打通任督二脉的感觉,韵味用身体里喷涌而出,打嗝都是香的,

要有隔夜韵,身体要好,茶叶品质要高,喝茶时候一定要尽兴。就像今天咱俩喝茶,明天会很通透,这就是好茶的魅力。

听到这里,老杨想说一句:跟喝了名庄酒一样,第二天醒来,韵是香的。

可是,根本没有老杨说话的份,茶客继续说:有的人,一天3泡茶就感觉自己茶量很大。

老夫1个月2公斤。起床1泡,中午1泡,下午三点申时2泡,吃完饭1泡,睡前再来1泡,

半夜三更睡不着,起床喝1泡。尤其半夜三更喝茶,一定不能开灯,泡茶全凭感觉,

万籁俱静,独坐窗前,奶白的月光照在紫砂壶上,茶香轻轻浮动,热气朦胧升起,喝一杯茶,你会感觉年轻了十岁,对生命的领悟也会更上一层。

如果来了兴致,一定要焚香,夜色之中,沉香与茶香交融,人置身其中,享受茶与静的意境,这才叫喝茶进入化境。

茶客喘了一口气,继续侃侃而谈:

有的人可能会说:一个月喝2公斤茶,你睡得着吗?切,咖啡碱那种小角色,在老夫的身体里怂得跟头驴似的。别人身体里是水,老夫身体里全是茶。

还有的人,喝茶几年,端着茶杯悟个道、把茶底晒干放在兰花盆里,吟一句落茶不是无情物。做成枕头,靠着睡觉,就敢自称茶痴。

这只能爱茶,还算不上茶痴。真正的茶痴,是老夫这样的人,我喜欢吃茶叶。茶这么品德高尚的天物,容不得任何亵渎。

只有把茶叶吃下去,与身体融合,才是真正的天地人茶,合而为一,这才叫真正的道法自然。

最后,茶客强调一句:人生没有找到精神寄托的人,不懂老夫有多爱茶,会说老夫是疯子。

老夫不屑一顾,一般人不懂老夫没关系,茶懂就行,巧的是,老夫也懂茶。

听到这里,老杨只能感慨一句:原来,江湖真有茶痴,把茶喝到人茶合一的境界。

写在最后:

有人喝茶,当水喝。

有人喝茶,在茶里看见了人生。

还有的人,端起茶杯,整个世界,都是茶。

在普通茶客眼里,喝茶喝到痴狂的人,失去了简单、随性的喝茶精神。甚至还有七分玄学,三分神棍。明里暗里总想嘲讽一句:喝茶哪有那么夸张,就你会装。

在茶痴的眼里,喝茶走火入魔,是对茶发自内心的热爱,甚至逢人交友都要问一句:你喝茶吗?在别人眼里简直莫名其妙。

在茶痴自身看来,却是: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不懂茶。别看老夫平时和蔼可亲,一旦遇到跟自己一样的茶痴。谈起茶来,绝对是战斗力爆表。

茶痴也好,茶客也罢,都是茶生活里的千姿百态。并无对错好坏之分,若真要相较一二,只能说:子非鱼,焉知鱼之乐。

爱茶之人,能在茶里找到一份怡然,一份闲适,足矣。

一杯茶,各取所需,乐在其中,足矣。

来源:普洱话江湖,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4条结果 (用时 0.004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