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干毛茶的定义

找到约205条结果 (用时 0.014 秒)

你不了解的茶叶冷知识全搜罗 有趣涨知识且意想不到哦

啥?我喝的大红袍其实不是真正的大红袍?真正的大红袍比熊猫还稀少?且大红袍不是红茶?红茶名宿金骏眉05年才被开发出来?功夫茶其实真名叫做工夫茶?且工夫红茶和工夫茶根本不是一类……看了这些是不是感觉很新鲜?!有种原来日常喝的茶叶有着这么多美丽的错误,还有一些不为人知的冷知识,是的,茶文化和历史源远流长,有些真的意想不到,这里“小茶控”就搜罗了尽可能多的有关茶叶的冷知识,不说最全但是很丰富哦(如果你还知道有关茶叶的其他冷知识,欢迎补充哦)!

【除了水,茶是世界上最广泛的饮品!】

咖啡,茶和可可是世界三大饮料,而其中,茶和茶制品饮料,是每天喝的人数最多的饮料。据统计,美国有1.58亿人喝茶。英国人民每天约喝掉1.65亿杯茶,换算成年的话就是每年喝掉620亿杯。

【每年人均喝掉茶叶最多的国家,竟然不是中国?】

世界上最大的茶叶消费国是中国,但若平均到每人头上,情况就会有所不同——根据2015年的统计数据,土耳其、爱尔兰和英国是人均茶消费最多的三个国家。但说到底,还是人口基数的问题。

【红茶的鼻祖是正山小种!】

正山小种,又称拉普山小种,属红茶类,与人工小种合称为小种红茶,是世界上最早的红茶,亦称红茶鼻祖,至今已经有400多年的历史。

【毛茶是长毛的茶?】

毛茶,也称毛条,鲜叶经过初制后的产品称为毛茶,其品质特征已基本形成。毛茶是 茶树鲜叶初加工的粗制品。大小不一,形状粗糙。此外,外销红,绿茶的初级制品,也统称为毛茶。毛茶可供人们饮用,但是由于毛茶的产地、采制的季节、鲜叶老嫩、初制技术等的不同,品质差异很大。

【大红袍是红茶吗?】

大红袍不是红茶,而是乌龙茶。大红袍属于武夷岩茶,武夷岩茶具有绿茶之清香,红茶之甘醇,是中国乌龙茶中的极品,大红袍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凤凰单丛(只有凤凰单丛这一个叫法“枞”是错误的称呼,潮州市政府甚至于2004年8月专门下文进行规范,采用“丛”字为标准字,而明确以“枞”字为错别字。),凤凰水仙不是岩茶,属广东乌龙茶。

【酒会醉人!喝茶也会喝醉?】

不止喝酒会醉哦,喝茶也会醉,被称为“茶醉”~ 之所以会产生“醉'的现象,都是因为茶碱,茶碱进入人体中,会加速体内的血液循环,但若摄取过量会破坏体内电解质的平衡,并抑制胃里面磷酸二酯酶的活性,可能导致利尿、心悸等症状,严重时会有失眠、头痛、恶心、站不稳的疑虑。

相关阅读:喝茶,我们到底在喝什么?我们喝到了什么?

【凤凰单丛鸭屎香跟鸭子没关系,和屎也没关系!】

鸭屎没香味。流传说法是种在叫鸭屎土的黄土壤里老茶农怕被偷从而起名鸭屎香。

【真正的大红袍其实是很难喝到的!】

因为就那几颗老树上的才能真正叫做大红袍(大红袍生长在武夷山天心岩九龙窠岩壁之上,是武夷岩茶之王、乌龙茶中的极品,已有350余年历史,现仅存6株母树;)。目前定义为纯种大红袍的品种是奇丹,而真正接近大红袍的品种叫做北斗,史料可查大红袍母本无性扦插。优质的商品大红袍全是拼配茶,而且也有拼配上的优劣,茶基一般是水仙肉桂,好的拼配茶很贵的,很多获奖茶都是拼配的,拼配师的工资最贵的。

【东方美人其实是乌龙茶!】

“东方美人”茶,它可是“以假乱真”的高手。不能简单地从名字下手,而是从口感出发!它发酵重,口感、滋味与红茶匹配度颇高,却是实打实的乌龙茶。东方美人又称为白毫乌龙/五色茶,广义来说,只要是部分发酵的都属乌龙茶。

【安吉白茶是白茶吗?】

安吉白茶属绿茶类,是按绿茶加工原理并根据安吉白茶自身的品质特性制作而成,是未经发酵,经杀青、整形、烘干等工艺而制作的饮品,所以安吉白茶不属于白茶而属于绿茶。

【白毫银针是白茶,君山银针也是白茶吗?】

君山银针不是白茶、也不属绿茶。君山银针是黄茶,属于轻发酵茶,而绿茶是未发酵茶。黄茶的制作与绿茶有相似之处,不同点是多了一道闷堆工序,绿茶是不发酵的,而黄茶是属于发酵茶类。

【云南月光白是普洱茶吗?】

历史以来,云南月光白茶就一直备受争议,有人认为其工艺类似于白茶,有人说其品质特点类 似于普洱茶,因此有人说云南的月光白茶是一种创意型的白茶,也有人说月光白茶是普洱茶, 因此有月光白茶之说。其实中国的六大茶类是按照制作工艺来区分的,所以月光白是白茶!

相关阅读:简明扼要讲通六大茶类(制作工艺的异同而分)

【并不是所有毛尖茶都是绿茶!】

「毛尖茶」也容易让人乱入。毛尖茶是茶叶外形的统称,各地有很多类型的毛尖茶,比如信阳毛尖。喝茶的人常会误以为毛尖茶就是绿茶,其实不然,比如「北港毛尖」、「沩山毛尖」,明明有一种浓浓绿茶味儿,却又是黄茶!

【六大茶类哪个产量最少?哪个产量最多?】

黄茶的产量在全国茶叶产量的占比不到0.5%..中国生产的茶叶约70%是绿茶~

【六大茶类,论数量谁是NO.1?】

六大茶类,每个品类都有丰富的茶品,究竟哪类茶才是NO.1?答案就是绿茶。《中国名茶志》中,共列出全国名优茶50种,其中绿茶34种,占68%,妥妥的C位。

【中国将茶分为六大类,那么日本呢?】

日本出版社「主妇の友社」的《茶图鉴》一书中,将茶分为六大种类:日本茶、红茶、中国茶、花草茶、健康茶、咖啡。六种茶主要先以冲泡茶叶的茶种类做一分类,并且以地图形式将该国内各县市出产的茶叶做一分类,解说之间的区别,依造此书两项类别:红茶与中国茶,分类做出整理。

还有一说根据制作方法和茶叶的不同,日本茶还可以分为八个种类,分别是玉露、抹茶、煎茶、番茶、茎茶、粉茶、焙茶、玄米茶。

【洞庭碧螺春的产地是湖南洞庭湖?】

碧螺春是传统名茶,属于绿茶类,产于江苏省太湖的东洞庭山及西洞庭山(今苏州吴中区)一带,所以又称“洞庭碧螺春”。【茶越新鲜越好吗?】新茶一般是指摘下不足一月的茶,可以品饮到其最新鲜的色香味。但因茶叶存放时间太短,多酚类、醇类含量较多,对人的胃肠黏膜有较强的刺激作用。所以新茶宜少喝,可稍作品饮,放一段时间再喝。

【茶包的发明,原本是打算让你撕开倒出来泡?】

茶包的发明,是真的完全背离初衷。一位来自纽约的商人Thomas Shalivan开始将茶放进一个小丝袋里分发给他的客户,他本来是想让客户把茶叶倒出来泡着喝,但是他的客户们都理解错了。后来发现带着小袋更方便,茶包就诞生了。

【红茶是Black Tea 那么黑茶叫啥?】

Black Tea被红茶抢走了,黑茶叫什么?当年红茶出现时,欧洲人看红茶叶黑黑的模样(红茶、绿茶是比较早出口到欧洲的,当时的红茶品种外形颜色偏黑。外国人自然而然就因外形特点而称呼它为「Black tea」了),才叫它为“Black Tea”。如今,黑茶的英文是什么呢?——“Dark Tea”(黑茶属于后发酵茶,干茶和茶汤颜色都很暗,所以被称为「Dark tea」。)

【红茶汤色就是红的么?越红越好吗?】

看红茶的品质优劣,鉴定红茶的好坏不是看红茶颜色越红就一定越好的。看红茶的好坏质量的鉴定要看其外形,颜色及香气的。顶级红茶金骏眉就是金黄色。

【金骏眉是05年才开发出来!】

金骏眉是05年才被开发出来,开发者是现在骏德茶厂厂长梁骏德。然而开发的时候梁骏德是正山堂的一名制茶师,所以现在百度百科金骏眉里写的只有江元勋带领团队…

【红茶的“冷后浑”是怎么回事?】

红茶茶汤冷掉后常会变得浑浊。浑浊并不是一个玄妙现象。“冷后浑”现象,是茶多酚及其氧化产物等与咖啡碱形成的络合物,高温时,其呈游离状态,但随着温度降低,凝结在一起,茶汤就由清转浑了。红茶的“冷后浑”现象与茶汤的鲜爽度和浓强度有关。

【“工夫茶”不是“功夫茶”和“工夫红茶”也不是一回事!】

工夫茶是神奇的潮汕人民自宋代起对于冲泡茶叶和待客之道一种理解和文化传承。而“功夫茶”是人们经常使用的一个美丽的错误习惯。对于“工夫茶”的误传和深度的误解产生的某种冲泡茶叶的艺术手段,给外行人感觉就是对于桌面上琳琅的茶具一顿小操作就叫功夫茶。演变至今无对无错,外行叫“功夫”传承用“工夫”。而工夫红茶则是指以福建的闽红三大工夫(坦洋、政和、白琳),安徽祁门工夫,云南的滇红工夫等为代表的红茶品种,意为制作精细精制颇费工夫而得名。

【六安瓜片不叫liù安瓜片!】

六安瓜片属绿茶类,产自安徽省六安市大别山一带,唐称“庐州六安茶”,明始称“六安瓜片”。六安市位于安徽省西部,六安作为一个地名,“六”应读作“陆”。所以六安瓜片的正确读音应该是:lù ān guā piàn。六安”之名源于汉武帝,公元前121年,淮南王刘安、衡山王刘赐谋反案发,二王自杀,汉武帝取衡山内六县、安风、安丰等县首字,别衡山国为六安国,封刘庆为六安王,取“六地平安,永不反叛”之意。“六安”之名由此而来,历代沿用。这里的“六”也是地名,所以应读“lù”。

【六安瓜片和“瓜”没关系!】

六安瓜片由从六安茶中的“齐山云雾”演变而来,是绿茶特种茶类。外形似瓜子形的单片,而不是是哪种瓜的片!PS:六安瓜片在茶界是独一无二的,因为它无芽无梗全是叶,绿茶以嫩为好,但是六安瓜片是以壮闻名!

【“以茶代酒”,居然是个酒鬼说的话?】

《三国志》记载,吴国君主孙皓(孙权的曾孙)专横残暴,终日沉迷酒色,经常摆酒设并定下酒宴规矩:“每人7升,不管会不会喝,7升酒必须见底”。群臣中有个人叫韦曜,酒量只有二升,其是孙皓父亲的老师,所以孙皓对韦曜还算照顾。韦曜喝不动了,就悄悄换上了茶,让他“以茶代酒”。

【茶树精油是从茶叶里面提取的吗?】

不是。茶树油是从茶树的叶子提取的精油,这种“茶树”与我们平时泡茶的茶叶没有半毛钱关系。这种“茶树”又叫做“窄叶茶树”,“snow-in-summer”(夏天的雪),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

【好茶叶和笑话段子一样,都是有梗的!】

新茶友一般觉得茶叶有梗必不好。绿茶确实茶梗很少,因绿茶讲究的是鲜嫩,嫩叶自然没有梗。但对于乌龙、普洱、黑茶而言,有梗再正常不过了,且这类好茶是应该有梗的,无论是压制还是口感,都需要茶梗的存在。国际标准对黑茶含梗量有明确规定,要求茯砖茶含梗量在15%到18%之间。

【世界上最贵的茶是多少钱?】

2019年5月27号,在东京中央拍卖香港的春季拍卖会上,百年号级茶1920年紫票福元昌号一筒,最终以26230000港币成交。重量为2236克,换算至人民币约为1041万元/公斤。

【黑茶中的“金花真身其实是真菌!】

茯砖茶中的“金花”其实是一种名为冠突散囊菌的真菌,只不过在显微镜下观看,似黄色的米兰,故而还有“金花菌”的别名。「金花菌」除了能改变茶叶的「发香」特点,还有独特的对人体有益的功效,很受茶友们的喜爱。

相关阅读:引发结石.导致骨质疏松和贫血……喝茶居然有这么多危害?

【“喫茶店”在日本,是咖啡店!】

日式喫茶店就是日式咖啡店,最早起源于一百多年前日本出现的第一家喫茶店“可否茶馆”。

【茶上面的白雾和开水上的白气是一样的吗?】

在泡一些好茶时,我们会发现上面会有一层薄薄的白雾。让人不禁觉得赏心悦目。这种白雾被人称之为“茶氲”或“汤氲”,浓度较之水蒸气高,故而与开水的水蒸气不同。

【普洱生茶和熟茶其实不是一个茶类!】

茶类的分别是根据制作工艺的差异而分门别类的,生普是半发酵茶,所以属于青茶,而熟普是后发酵,属于黑茶。

【一斤茶芽需要60000-80000个芽头!】  

一斤上好的芽茶有6万-8万个芽头,全部由采茶姑娘的双指一下下采出,这就是高大上的茶叶价格昂贵的原因(古树茶,就更贵了,因为百年千年古树是很稀少的,古树茶中的“猫耳朵”更是稀少,由于枝叶很小,一个熟练的采茶姑娘一天大概能采1-2两)。

【口粮茶是粮食茶?】

口粮茶,从字面意思来理解,就是常备的、随时都可以品饮的茶品。价格接近人民(我们不能把口粮茶等同于廉价茶,口粮茶应该具有较高的性价比,是老百姓最喜欢的茶。),茶的质量不懒惰,以满足大多数需求。这种茶是每个人都需要的,尤其是那些大量喝茶,需要一种适合自己的口粮茶。

看完之后,是不是很涨知识?看过之后可以给同事普及及纠错哦!

——————————————————————

古树茶品牌“小茶控”,想将百年古树的茶滋味献给最懂品尝的您

快来品尝树梢上的甘甜!古树茶品牌”小茶控“上线6款产品

揭秘普洱熟茶的发酵

凡是发酵食品,其每一个产品都有自己的一套发酵体系。普洱茶也不例外,但它更具自身的特色,堪称发酵食品中的“一绝”。

普洱茶的发酵由三大部分组成:初级发酵、准发酵(也可称二次发酵)、后续发酵。


初级发酵是在晒青毛茶过程中,通过特殊环境中微生物菌群自然接种完成,它是在普洱茶进入准发酵前,对茶叶的预处理。


由于它具有微生物菌群的“干预”,加之晒青过程对茶菁有较大改变,已具备发酵的特质,故称之谓初级发酵。


准发酵包括两个部分,一是自然发酵(普洱生茶),是历史上流传下来的传统工艺,是将晒青毛茶经过蒸压成固态形状,有团、饼、沱、砖等形状;

图片描述  


二是人工发酵(普洱熟茶),是现代发明的新工艺,是将晒青毛茶通过“渥堆”发酵的方法快速发酵,再蒸压成固态形状——团、饼、沱、砖。


渥堆是决定普洱茶品质的关键工序,是一个微生物分泌胞外酶催化和非酶性湿热氧化的缓慢过程。


从形成机理上来说,红茶发酵和普洱茶发酵(渥堆)是不一样的。


红茶发酵是由茶叶内源酶促作用和偶联氧化聚合作用形成的,而普洱茶是在鲜叶经过杀青干燥后,茶叶的内源酶活性已被钝化。


普洱熟茶形成的实质是以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的内含成分为基础,外源水体微生物群,发酵场地微生物群晒青毛料自带微生物群在一定的湿度温度条件下在茶叶上生长更替,以微生物活动为中心的普洱茶渥堆;


在渥堆过程中滋养以酵母,黑曲霉,根酶,灰绿曲霉乳酸菌等主要微生物生长并分泌产生的胞外酶进行酶促催化反应,同时,微生物呼吸代谢产生的热量与茶叶水分共同产生的湿热作用,促进茶叶内含物质的化学变化。


在渥堆中。通过微生物、热、微生物自身的物质代谢和酶等共同作用,促进茶叶内含物质发生极为复杂的变化(氧化、降解、分解、转化、聚合、缩合)塑造普洱茶特有品质风味。


普洱茶的渥堆属于食品加工的固态发酵工艺。广义上:讲说固态发酵是指类使用不各性固体甚质来培养微生物的过程,既包括将固态悬浮在液体中的深层发酵。也包括在没有(或几乎没有)游离水的湿固体材料上培养微生物的工艺过程。


多数情况下是指在没有或几乎没有自由水存在下,在有一定湿度的水不溶性固态基质中,用一种或多种微生物发酵的生物反应过程。


狭义上讲固态发酵是指利用自然底物做碳源及能源,或利用惰性底物做固体支持物,其体系无水或接近于无水的任何发酵过程。


CB/T2111-2008《地理标志产品普洱茶》中对后发酵(包括熟普的渥堆)的定义:云南大叶种晒青茶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经微生物、酶、湿热、氧化等综合作用,其内含物质发生一系列转化,而形成普洱茶(熟茶)独有品质特征的过程。


从目前研究结果看,渥堆普洱茶品质形成的本质可表述为:以云南大叶种普洱茶原料(晒青)的内含成分为基础,在后发酵过程中微生物代谢产生的酶、热及治热作用使其内含物质发生氧化、聚合、缩合、分解、降解等一系列反应,从而形且分普洱熟茶特有的品质风格。

 

普洱熟茶品质的形成主要有三个方面的作用:是微生物作用,二是酶作用,三是湿热作用。


无论是普洱生茶还是普洱熟茶都有“年份”的要求,都需要后续发酵,确定普洱茶最佳品饮时间及品质,只是要求时间不同罢了。


虽然普洱熟茶具有较明显的即饮性特点,但存放三年以上的熟普洱与新出堆(指渥堆)的熟普洱其品质、口感差距仍然很大。


后续发酵也是我们俗称的“后发酵”。它是普洱茶在紧压成团饼、沱、砖等形态后,进入固态发酵最后一个过程——品质再造。


这个过程与前两个发酵过程不同,如果说前两个过程是在普洱茶制作者或企业完成的话,那么最后的一个过程,则是由存茶者完成的。


普洱茶自古就有“存茶一说”,存茶并不是摆着好看,或者因为它是“稀缺资源”。而是“存茶者”依据对普洱茶的理解,通过存储中温度与湿度等诸多因素的把握,总结出一套或若干套的方法,将普洱茶“锻造”出更优异的茶品,准确地说,是品质再造的一个过程,更是一个“丑小鸭”向“白天鹅”转变的过程。

很多“存茶者”与云南的茶山,以及生产普洱茶的企业有很深的渊源,而且存茶过程的诸多经验,如干仓、湿仓之说等等,都付诸了“存茶者”大量的实践与智慧。这种关系实际上是一种“互动”关系,是其它茶类很难看到的。


应当说,传统普洱茶制作工艺不仅仅是云南普洱茶制作者及生产企业的独创,更多地体现的是一种“群体智慧”。这种“互动”的关系,唯普洱茶界独有,也是普洱茶独特价值的体现。

你确定你喝的是古树熟茶?

近年来古树熟茶产品层出不穷。什么是古树熟茶?这一概念从何而来?

我想,从鄙视链来讲,古树茶确实因其品质占据茶界首端而备受追捧。如此热门的头部概念对于任何一个善于把握商机的人而言,都是不可错失的良机,于是,古树熟茶一说横空出世。

1、熟茶一窝蜂风靡神州大地,古树熟茶也跟着来了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普洱茶的对外贸易不断扩大,供不应求。

自1973年云南茶叶进出口公司获得自营进出口权后,代表公司赴广交会交流学习的业务员,发现以发酵后的熟茶为主的普洱茶在广东、香港极具市场和销路,便带回茶样,根据云南各地方实际进行了发酵技术探究,最终取得突破性进展,并成功打入香港、广东等外省市场。在随后的十年到二十年中普洱熟茶技术逐渐成型,并日益发展。

1973年,熟茶元年。

2004年,经济发展的大潮也淹没了西双版纳勐海,勐海茶厂因此改制,一夜之间,成了吴远之先生的控股的民营企业。吴先生一跃千里,以十余载,铸就全新的大益,并成为普洱茶行业的标杆。(那个时代,普洱茶就是紧压茶。还没有制定普洱茶生茶云南省标,省标大约是2004年开始制定的。)

7572熟茶,是改制前勐海茶厂熟茶的代表作。

改制前的7572,足以作为好熟茶的标杆,诸行业资深人士每次喝毕,赞叹词不绝于口。我也喜欢喝,确实也有一丝简简单单的幸福感。

那么,是什么造就了7572的传奇?

原料深度、拼配技术、自然陈放,三者缺一不可。而很显然,7572不可能是古树纯料发酵。根据当时的历史条件,等级制的收购标准体系下,古树茶难于采摘,价格和台地、小树茶相同,不可能被选中。由此可见,作为标杆的7572,极有可能是台地茶、小树茶发酵的拼配产品。

以2004年勐海茶厂改制作为分水岭,普洱茶在市场上经历了十五年的江湖鏖战,这些产品的价值与意义究竟在何处?

2、古树这一概念的存在

那就从古树这一概念开始说说看。

“古树”二字在官方规定的印刷包装纸上只能以“大树茶”的字样出现。

李文华先生是我很敬佩的资深茶人,其普洱茶的拼配技术叹为观止。他对我说:“大树应该是指西双版纳解放前的茶树。而古树怎么也要有100年树龄。古树被市场认知是一种必然性,由于稀少,如何在产品上标注清楚,各企业不一。”

谁都清楚,除了好的原料,好茶还需精良的生产工艺。

虽然都是普洱茶,生茶与熟茶的制作工艺却完全不同,这对于茶原料的内涵物质有着巨大的影响。

烟虫这朋友不太地道,毫不留情面,直言:“古树熟茶有,但是非常少。可以说市场上98%以上的古树熟茶是假冒的。”

狗吠之年,老班章搞出了大新闻。现在市面上打的老班章熟茶,是否可信?

有人说这是以边境上的老挝原料制作,生态比老班章更佳,但茶料真是在一口料(纯料)渥堆发酵的吗?

谁也没有亲眼见过,想看也未必能看得见。尤其是那些蜗居在几千百里之外,靠吹牛卖茶的茶商。

2004年以后,关于熟茶的技术创新,犹如共享单车、滴滴等的发展势头。熟茶发酵,目的在于将具有刺激性的多酚类降解且部分转为多糖类成分,因其分子也经历了微生物的裂解与重组,所以同时增加茶汤中的可溶性糖与蛋白质。整体更为柔和适口,并适合了人体健康机能的需要。

古树茶也具有刺激性的多酚,但由于本身的可溶性糖类蛋白质类,氨基酸类等等物质含量更多,且无机物含量少等原因,发酵后相对口感平衡。而这些对于上好的古树茶而言,生来俱佳,何必再发酵成熟茶?

任何一位经验丰富的制茶人,绝不会做这类“放屁脱裤子”、暴殄天物的蠢事。这只能蒙混少知的消费者。

对于真正的茶人,古树熟茶,很不一般。但喝茶的人,甚至会觉得不算什么。

饮茶,一重香气,其次口感。能品至韵味者,已是有专业素养的爱茶人。更专业者如能辨喉韵,或某茶特有的印记,上升到气韵与体感。

人间普洱,难论真假;品茶论道,最怕虚妄。

3、熟茶有其韵其味合则是好茶

我们说改制前勐海茶厂7572是好熟茶的标杆。

搞清楚了什么是好的熟茶,再来看古树熟茶。先不论古树熟茶这一命题的真伪,就说生茶,生茶在热反应过程中,茶内质的主要成分被大幅度改变,因此,生茶优异,但发酵成熟茶以后就未必表现得那么出色了。

古树茶品质精优,那么古树熟茶是否也都是良茶?

解此问之前,我们想想怎样的熟茶是好茶?以我的经验,香、甜、厚、滑、纯,是衡量一款熟茶优劣的起码标准。

2001年改制前勐海茶厂7572熟茶包装和饼面

改制前勐海茶厂,其熟茶还有散茶,分1、3、5、7、9级,多销往香港、广东等地区。1、3级以精美小木盒子包装,茶量1公斤。其余级别皆以大袋装,易接触空气,湿仓。

我喝不惯湿仓味,香港的普洱茶,只有这味道。你若好奇,可寻机一试。

在广东某茶友心中,熟茶被奉为很正面阳光的茶。

1973年,昆明茶厂的吴启英等人,在考察学习了广东潮水渥堆的基础上,试制出了普洱熟茶。1973年是试制,并没有产品。

熟茶的出现,是普洱茶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普洱茶发酵机理有三:一是通过湿热使多酚类降解。二是利用了自然的微生物对茶叶进行了分子裂解,从而使它变得更符合健康取向。三是通过养堆拼配和菌作用等实现分子新的聚合重组,使口感上变得更细腻醇厚适口。

虽然这一过程,强加了人为干预,但在间接性执行工艺上,茶的制作也得到了可控性。而在后期仓储中,昆明干仓的普洱茶区分于香港、广东等地区湿仓茶的重要原因。

注意,就口感上,干仓湿仓的区别绝不可以用“茶叶是否打过农药”一说而混淆。这里不赘简述几句:

在普洱茶的常规性检测指标中,有一项叫做“灰份”。灰份,指燃烧后产生不可尽燃烧部分的比重,实质就是无机物。

为什么说施肥打药的茶不好、不生态?农药带来的,不一定是无机物超标,茶所含的无机物冲泡时大部分不溶于水,所以无机物很少能带来口感的不适。

农药(除了杀虫剂一类)会促进茶的发芽率,缩短生长时间,生长周期短了,意味着物质积累不够。

发酵好的熟茶,燃烧过后无机物比不一样,从喝的体验角度,我们明显能感知到的溶性物质其实不是很多。

普洱茶从来都是好东西。至此,消费者从对茶的扭曲性传播、减肥效果等唯美传播上找到了某些心理暗示。

人的第一、第二本位所需求的取夺,是人的基础。在“一元论”的世界,每个人认为自己的认识都没错,就像重度糖尿病患者认为大米是有毒的,不能吃。而在正常人的认识中,大米养活着人类几千年。

说的如此混乱,其核心在何?

形而下讲,以生态、安全、适口为健康。

西双版纳的茶,勐海的茶相对阳刚,易武茶比较柔和。我们在喝茶时,背部会有感觉,这就是所谓的体感。

古树茶不到地表合适的条件不发枝芽,这与它自身的根系和养分输送情况有关。古树茶香甜物质与活性物质的多酚多糖,与古树本身是否无关?答案是否定的,甚至有反其道而行的情况。

如果你在熟茶中寻到了“韵”,那么,要恭喜你,你入门了。

过去,教科书及一众博识的专家学者,都会引导消费者去喝“密集型农业经济作物”,即所谓的台地茶。

古树熟茶来了,它的气感、韵味或是唯一不可替代的。

我深信熟茶勐海味的历史意义。今天的熟茶正在毁坏我们喝茶的虔诚,如果你执迷于熟茶诸多命题中的坚固说辞,你的味觉与身体必定会受到心理误导,接受很不舒服的体验。

帕斯卡尔在《思想录》中说:

“没有信用、没有信仰、不要荣誉、不要真理、心怀两端、言语不一的人们,你们之被人谴责就活像从前寓言中的介于鱼与鸟之间的一种模棱两可的东西。”

面对混沌不清的市场,我们就来推敲推敲古树熟茶的真实性,或者说探测一下市场上的古树熟茶到底有多少是真的。

4、“越陈越香”和“古树茶”,是普洱茶的两个关键词

2007年普洱茶大崩盘以后,古树茶乘虚而入,时髦起来。这所谓的古树茶,多指生茶,而这里说的是古树熟茶。

先来看一组数据。1950年,云南全省茶叶面积只有区区16万亩,1990年增加为240.6万亩,到了2017年已扩展至610万亩。

将古树茶的树龄定义为上百年也好、解放前也罢,以1950年的数据为基,除了后来逐渐发现的极少部分茶树,云南的古树茶面积理论上不可能超过16万亩。

这还没剔除中间几次砍掉古树种小树,砍掉茶树种玉米等经济作物的历史事件。如果精打细算,古树茶顶多占云南总茶林面积的2%至3%。

如此稀缺的古树茶,能拿多少出来发酵做所谓的古树熟茶?又有多少制茶人舍得花大价钱制作茶料成本极高的熟茶?

我无法得到准确数据,但可以肯定的是:纯料的古树茶,做生茶都尤其紧张,更别说拿去做茶料成本极高的熟茶了。

我常在勐海见到的熟茶堆子,一般都超过50吨。比方说,这一个发酵堆的量就是老班章古树茶春茶的全部数量。

真的古树熟茶,不可能放到市场上流通,因此很多市面上所谓的古树熟茶,都是打着古树之名牟利。

一位制茶的朋友分析说:

“古树熟茶?我喝过确实很好喝,小众。一个发的好的熟茶堆子要8到12吨,最便宜的古树按400一公斤算一个堆子,也要320万的成本,按1200一公斤算,就要960万的成本。现在有离地发酵,最少也要500公斤左右才能发,如果做了玩,发少量的古树,也要50万左右同一个堆子,加上百分之三十的损耗,那就是有钱疯了过于任性。”

问题在于,熟茶发酵每一次的情况都不同,相对应的走水、堆温、翻堆时间、翻堆次数都会有变化,这是个需要经验积累的技术活。

云南从出现新工艺至今,最多不过七八年历史,有几家茶厂能做到100%的优品发酵率?如此高昂的成本,一旦发酵失败,后果如何承担?

在前文,我只不过拿了400元一公斤的古树原料假设。但据我所知,市场上的古树熟茶动不动就是老班章古树熟茶、冰岛古树熟茶、刮风寨古树熟茶。如若都是真的,又是什么级别的成本投资?要承担多大的发酵风险?

这些古树茶是有基本价格存在,用老班章、冰岛、刮风寨古树发酵,经营者该如何解释成本?让消费者相信所卖是老班章、冰岛、刮风寨的古树熟茶。

试问如此精贵之物,投放至市场,怎么定价?怎么卖?卖给哪些人?果真如茶商向顾客介绍的那样,是饼茶都是古树茶?不得而知。

熟茶发酵是个技术活,同一人发酵同样的三个堆子,同一时间发,同一时间收堆,制成的口感都不一样,做成了那是阿弥陀佛,但废了就废了。这种人不是有钱任性,就是甘愿喝废料,人云亦云,“皇帝的新装”。

你可曾想过勐海一年要发酵多少熟茶?你的所闻定不如我所见那般确切。

只能说,勐海有无数的熟茶大堆子,至少有十几二十个上千吨熟茶量的工厂。

如你去勐腊县易武镇,会发现做易武生茶的茶商,喜欢往易武象明各大茶山里钻,因为好茶绝大部分生于深山老林。而做易武熟茶的茶商,大多止步于纳么田(离抵达易武还有十余里路的一个村寨)。

纳么田只是一个自然村,没有多少台地茶,原料来自周边的几个生产队,茶厂五队,六队,七队,八队,九队……大多是原易武区老区长张毅1982年推广种植的,以云抗十号为主,并非易武原生种,茶价便宜。据说,压制成熟茶也没几个人能喝得明白好坏。

在勐海,做生茶的多是春天来收料,做熟茶的则是夏秋时来。大多做茶人都习惯于春茶做生茶,夏茶做熟茶。

谁能保证,一定能买到头春古树的熟茶?

除非出于某种无私的爱,倒有可能从开金矿的的朋友手头弄上不计成本的几公斤古树熟茶而已。

5、再来说说古树熟茶的“熟茶”发酵的自耗与成本维度

熟茶的发酵,过去都是地面发大堆,达到三吨以上才好发。

这几年熟茶工艺突飞猛进,可以小堆发酵,多以竹筐、木框,还有用不锈钢发酵的,几十公斤也行,这使得昂贵的古树茶发酵有了成本上的可能性和风险的可控性,不然,以笼统把几吨、价值近千万的古树茶拿去发酵,万一发不好,烧堆、发酸了,谁敢冒此风险?这是工艺提升和消费者需求提升的趋向产物。

以不锈钢发酵为例,从潮水、至3到5次翻堆、到养堆、再到完全干燥,大概要40天左右,也就说最早当年的4月份春茶就可以制成新的熟茶,当然也建议适当陈放后饮用。

以我较熟悉的后月众筹做的140公斤的二春夏茶混采老班章发酵熟茶为例,来观摩整个流程:

8月9日,140kg老班章潮水下堆;

8月13号,第一次翻堆;

8月19号,第二次翻堆;

8月23号,第三次翻堆;

8月25号,发酵度约6成,起堆;开始养堆;

9月10号,预计可以装袋;

9月30号,预计完全干透,发酵结束。

熟茶的原料是晒青毛茶,也就是散生茶,原料的级别决定了熟茶的级别,用台地茶料怎么可能发出古树茶熟茶的韵味,原料上品质的成因永远排在第一位。

2010年之前,大部分茶商多用夏秋的台地、小树来发酵熟茶,就这品质,仍然有不少打着古树的名头来卖。2010年以来,勐海就开始有很多小厂发酵小堆古树茶。

目前,市场上宣传最为凶猛的要数某正熟茶,曾有朋友揶揄说:“缺什么补什么!某正可能也是无正”。

当然,这只是开玩笑的话。但我确实品尝过某正的印本纪(号称用小绿印配方研制,说一句,小绿印是生茶啊,这两个不太通用吧),感觉浓稠有余、韵味不足。什么意思?就是不好喝。是不是古树做的?不知道。

如此一说,爱茶人自能明心见性。

市场之内是否真有古树熟茶流通?答案是肯定的。但该如何分辨?我们无从下手。

作为普通消费者的形象置身市场,我们为什么要分辨?又有什么好分别的呢?就像我们买茶、喝茶?只因为好喝,这就够了。

听卖茶的讲故事,是要买拐还是买担架?

中国人爱讲面子,自以为送人老班章熟茶,倍儿有面子,为了面子搭上万贯家财的故事到处都是。

但存在即合理,只要有市场这只手的存在,混乱就不会终止。

中国有句成语:熟能生巧。成语的本义这里不做解释,但做技术活的手一旦巧了,机心也就会随之而上升。

帕斯卡尔说:

“不爱真理的人所采取的借口是说,尚有争论,还有很多人在否定它。因此,他们的错误无非是出于他们并不热爱真理或者仁爱;因此他们是无可原谅的。”

作为爱茶者,我们是否需要放下“博识茶道”的包袱,基于日积月累的经验,倾听那些颠覆认知的观点,重新审视我们对茶的认识,尊重常识,尊重事实,将爱茶之心的门窗打开,让阳光自由地照射进来。

找到约195条结果 (用时 0.008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10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