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盖碗茶的保健功效

找到约7条结果 (用时 0.002 秒)

茶俗 | 回族的饮茶文化

   各地回族人普遍都有喜好饮茶的习惯,一些懂茶道的回族人很会品茶,认为如果茶香而不清则是一般的茶,香而不甜是苦茶,甜而不活也不能称之为上等茶,只有鲜、爽、活的茶才是最好的茶。回族把饮茶作为待客的佳品,每当节日或举行婚礼等家里来客人时,主人会热情地给您先递上碗茶,端上些油香、点心、干果一类,让您下茶。


看点

01

回族茶文化注重礼节


       回族泡茶,须用滚烫的开水冲一下碗,然后放入茶料盛水加盖,沁茶的时间约为二至三分钟。敬茶也有良好的礼节,即当着客人的面,将碗盖揭开,将碗里放入茶料,然后盛水加盖,双手捧送。这样做,一方面是表示这盅茶不是别人喝过的余茶,另一方面是表示对客人的尊敬。如果家里来的客人较多,主人根据客人的年龄辈分和身份,分出主次,把茶先捧给主客。


       回族喝盖碗茶也很讲究,不能拿掉上面的盖子,也不能用嘴吹漂在上面的荷地,而是用盖子刮几下,一刮甜,二刮香,三刮茶卤变清汤。每刮一次后,把盖子盖得有点倾斜度,用嘴吸着喝。不能端起茶盅接连吞饮,也不能对着杯盏喘气饮吮,要一口一口慢慢地饮。主人倒茶后,客人一口不喝,会被当做对主人不礼貌、不尊重的表现。在喝茶中,如果喝完一盅还想喝,就不要把茶底喝净,要留点儿,这样主人会给您继续倒水。如果已经喝够了,就把茶盅的水全部喝干,用手把碗口捂一下,或从碗中捞出一颗大红枣放到嘴时,表示已喝够了,主人也就再不谦让倒茶了。




看点

02

回族茶保健、喜甜茶


      茶,是连接友谊的纽带,其他民族兄弟到回族家里做客,会深深地感到,回族兄弟好客大方,茶香,情更浓。综观回族的饮茶民俗有以下两个特点:


       一是回族十分重视饮茶的保健功效。回族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借鉴、吸收、发展并总结形成了本民族饮茶养生之道。据调查一些百岁回族老人,他们长寿的奥秘之一,就是十分注意配制不同的茶水饮用。值得重视的是,回族在饮“八宝”盖碗茶中深深体会到,它能驱寒健胃,提气补脾,明目清心,延年益寿。如“八宝盖碗茶”中,有好几种配料都是健脑健身的食物。如芝麻,味甘性平,能补血、润肠、通乳、增智、养发。《五服经》说:“服之不息,可知万物,通神明。”对增加记忆力,提高思维能力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确有"青春长驻"的功能。红枣,维生素C相当丰富,每百克含量高达540毫克,素有维生素"C"丸之称,有了它大脑才能机敏灵活。《食物本草会纂》说:“久服轻身延年,补中益气,坚韧强力,除烦闷”。“桂圆”,有丰富的营养和滋补作用,它以滋补营血,安神养心,补灵长智,开胃养脾著称。“核桃仁”,其营养价值比鸡蛋、牛奶、瘦肉都高,经常在茶水里泡核桃仁,对增强记忆力,保持旺盛的精力大有益处。生活在宁夏的回族在“八宝盖碗茶”中放入枸杞、葡萄干等。宁夏枸杞是驰名中外的滋补佳品,它含有维生素A1、B1、B2、C和芋酸、钙、磷、铁等成分。有滋肝补肾、生精益气、补虚安神、祛风明目等功能。实践证明,回族的“八宝盖碗茶”,注重科学配方,是良好的养生食品之一。


       二是回族喜欢饮糖茶。这是回族饮茶习俗中的一个显著特点。回族不论自己平时饮茶,还是待客都要在茶叶中配以白糖或红糖、冰糖、方糖等。如果客人来了不用糖茶招待,视为对客人的不尊重、不热情。近年来,回族人民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饮茶、品茶的习俗越来越盛,同时,为越来越多的兄弟民族所认识、所吸收,对中国的茶文化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看点

03

回族茶重要种类


八宝茶



八宝茶是回族人民待友接客的上等饮料,也叫三泡台,既讲究茶料,也讲究茶具。茶料以“窝窝茶”为最佳,茶具以“盖碗子”为最好,用盖碗沏茶称为盖碗茶。遇到贵宾,盖碗子里沏上窝窝茶,花木配以冰糖、芝麻、核桃仁、桂圆、柿饼、花生、葡萄干(或其他果干)、红枣,俗称“八宝茶”,不仅香甜可口,而且能够提气补虚、强身健胃,是理想的健身饮品。


盖碗茶

  



是全国各地回族普遍喜欢饮用的一种茶。俗称“三炮台”,民间叫盅子,上有盖子,下有托盘,盛水的茶碗口大底小,精致美观。回族的人均寿命长,这主要得益于回族有良好的饮食习惯,其中之一就是常喝茶。


回族的盖碗茶配料不一,名目繁多,根据不同的季节选用不同的茶叶。夏天以茉莉花为主,冬天以陕青茶为主。有条件的还可用“碧螺春”、“毛峰”、“毛尖”、“龙井”等等。身体情况不同的人可选配不同的茶水。如清热泄火可用冰糖窝窝茶,胃寒的人可用红糖砖茶,消食的人可用白糖清茶。需要保健可常用“八宝茶”,即除了放茶外,还放白糖、红糖、红枣、核桃仁、桂圆肉、芝麻、葡萄干、枸杞等。


一般回族家庭饮“八宝茶”配料不齐时,多饮用“三香茶”(茶叶、冰糖、桂圆肉);有的饮“青四品”(陕青茶、白糖、柿饼、红枣);还有的喜欢“红四品”(砖茶、红糖、红枣、果干)和“五味茶”(绿茶、山楂、芝麻、姜片、白糖)等。


油茶



北方又称面茶,云南、四川一带也叫油面。油茶最初制作时要加少许茶叶,但现在则较灵活,有的加,有的不加。油茶是很好的滋补佳品,是回族群众中常见亦受欢迎的一种饮汤,但在做法和味道上则有南北之分。如北方回族喜食咸油茶,南方回族则喜喝甜油茶。


  回族制作饮用油茶的年代历史久远,据长者们说,这跟早期回回人入华经商和元朝统一中原行军有关,是祖上就传下来的手艺。回族人出门最发愁的是吃饭难。在遥远的旅途中,无论是赶脚还是坐车,吃饭极不方便,油茶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这一问题,可见油茶非常适合回族人的生活习惯。元代饮膳太医忽思慧《饮膳正要》,对回族油茶介绍道:“羊油又作油茶,以油煎滚,用面粉炒黄搅之,佐以椒盐葱桂之类,以凝冷成团。每取少许,煎汤饮之,冬日最宜,体温而适口。”晚唐大诗人李商隐到武陟喝了油茶,即席赋诗赞曰:“芳香滋补味津津,一瓯冲出安昌春。”雍正十三年(1723年),清世宗御驾河南喝了一顿回族牛油茶,赞不绝口:“怀庆油茶润如酥,山珍海味难比美”。


  北方咸油茶一般先用面粉放入锅内炒到颜色发黄,麻仁也炒至焦黄,搅入熬化牛(羊)骨髓油中,拌搓均匀入碗凝结成油坨以备食用。“油茶坨”可短期保存,且便于携带。食用时将“油坨”削成碎末倒入碗中,加上白糖、桂花或青红丝、盐、醋、葱花、姜粉等用开水冲成浆糊状即可。油茶味道甜美,也可作为早餐或午点,很受大家喜爱。有诗说:“午梦初醒热面茶,干姜麻酱总须加。”回族的油茶,色黄味香,冲后碗内没有疙瘩,喝面茶很讲究吃法,吃时不用筷、勺等餐具,而是一手端碗沿着碗边转圈喝,这样既不烫嘴也能细品油茶的美味。


  云南、四川一带,人们喝的油茶一般属甜油茶(在煎煨时亦可根据个人口味,将糖换成盐,熬成咸油面)。这种油茶(面)的制法亦很讲究,但关键仍是“先做料子待取用”。事先备好主料面粉(最好是糯米面,玉米面亦可),将其置入铁锅内文火干焙,当面粉焙黄并散出香味,即把切碎的牛、羊骨髓油或油渣(七成枯)洒入锅内,继续焙炒,若见面油润酥黄即可。冷却后,装入坛罐内取食。烹制油面时,将糖放进冷水锅里(不能用开水,那样会烫成僵硬的坨状),随即取少量油面洒入,边煨边用筷子搅动,故称“搅油面”。根据个人爱好,亦可煮进鸡蛋去。当糖水煮沸,一锅香甜油润的油面就做好了。

  根据个人口味和喜好,也可在冲油茶时加上花椒油、芝麻油、辣椒油、牛奶等。油茶营养非常丰富,含有脂肪、蛋白质、维生素、钙、铁等物质,喝时清香可口,喝后热量倍增,且有健身补脑、开胃宽肠、延年益寿之功效。


罐罐茶



住在宁夏南部和甘肃东部六盘山一带的回族有喝罐罐茶的习俗。在当地,每户农家的堂屋地上,都挖有一只火塘(坑),上置一把水壶,或烧森柴,或点炭火,这是熬罐罐茶必备器皿。清晨起来,主人第一件事,就是熬罐罐茶。


喝罐罐茶,以喝清茶为主,少数也有用油炒或在茶中加花椒、核桃仁、食盐之类的。由于罐罐茶的浓度高,喝起来有劲,会感到又苦又涩,好在倾入茶杯中的茶汤每次用量不多,不可能大口大口的喝下去,但对当地少数民族而言,因世代相传,也早已习以为常了。


烤茶


      流传在云南等回族聚居区回族饮烤茶,茶叶选用青茶或焙制的绿茶。选用陶釉或纯粹的土瓦茶罐,在火塘边或者是火炉上,用炭火(非明火)边烘边抖,直到茶叶呈赤黄色散发出喷鼻的香味,便恰到好处。


       精细的方法俗称“百抖茶”,即是慢烤细抖,掌握好火色,烤好后,稍停片刻,便将滚开水徐徐倒入茶罐内,随着茶水沸腾慢慢加添。


       这头道茶味道浓量多,却是香气扑鼻,味甘而苦名叫“老苦茶”。喝后回甜甘纯,有心舒胸畅之感,且赋有苦中有甜,以苦为乐的人生意义。二道茶是“甜茶”,也叫糖茶,茶罐中放水靠火涨沸约十分钟,倒在茶盅内再放进核桃片末,片末要薄而脆,入口不用嚼即可以化,然后将另一水煮的泡姜糖水加入掺和,味道香甜带辣,有健胃发功润肺的作用。以此寓意生活先苦后甜,甜不忘苦,做人要厚道,做事要干练利落不能拖泥带水之意。这第三道茶,把茶水再涨沸后,稍加茉莉、金银花、菊花的满盅茶,茶味道淡而甜,香郁爽口,暗喻人生平平淡淡,和和美美才是真。


       “苦甜淡”三道茶蕴含回族人家千百年间根植于玉洱银苍间所品味出的一种人生哲理,做人一辈子的三步曲。 


擂茶

  



流传在我国湖南常州等回族聚居区。擂茶是用芝麻、黄豆、茶叶、绿豆等混合制作。


回族人饮“擂茶”时,桌子上一般要摆上几十盘茶点,并将盘子摆成字形,如“寿”字等。客人饮茶时,要将原来的字形拆开,自己再摆成一个新字,如“喜”字等,然后主人劝茶、敬茶,客人才开始饮茶。


奶茶



流行在我国青海等回族聚居区。回族饮奶茶除了在茶罐内加伏茶,还要加盐,待茶熬好后再加奶烧开,并放入花椒等佐料,待客时还要放两粒烧熟或煮熟的大红枣。


麦茶



流行于西北部分地区。不少家庭都喜欢饮麦茶,将麦子炒成半焦,捣碎倒人茶罐中,佐以食盐盛水熬煮。麦茶熬成后看似琥珀,其味如咖啡。


  回族喝茶名目繁多,根据不同季节和不同需要,喝的茶也不尽相同,如夏天,多喝茉莉花茶;冬天,多喝陕青茶;清热去火,可喝冰糖窝窝茶;肠胃寒气,可喝红糖砖茶;消食气涨,可喝白糖清茶;保健滋补,可喝八宝茶,等等,不一而足。




       回族除喜欢喝茶、待客敬茶外,还有与茶相关的馈赠送茶、聘礼包茶、结婚茶、斋日散茶等活动,也更富有情调。


       由此可以看出,喝茶已成为回族人的重要习俗。民歌“柳树的影子不歇凉,要打个清凉的伞哩;宁可三天不吃粮,没茶喝精神儿短哩”,更加生动地烘托出回族人对饮茶的喜爱。

黑茶养生疗疾辨析

       《黑茶养生疗疾辨析》

邓沂

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安徽 芜湖  241002;

(本文内容刊载于:《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2016年第6期)

邓沂(1963年-),男,甘肃兰州人,教授、中医执业医师,安徽中医药大学兼职硕导,研究方向为养生保健与中医病证的研究。

(注:本文内容仅供茶友学习交流使用,切勿用于商业等其他用途,相关版权归属原机构及作者所有)

摘 要:本文从名称与分类、成分与药理、特性与功效三方面对黑茶做了辨析,同时例举了黑茶养生疗疾药膳。

关键词:黑茶;药理;特性;功效;养生;药膳。

 

常言道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又云“文人七件宝,琴棋书画诗酒茶”。可见茶叶在中国人心目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上至文人墨客,下至黔首百姓,大家都喜欢饮茶。茶叶位居世界三大软性饮料之列,当属饮品,而品茶又是生活礼仪,同时茶叶更是养生疗疾的佳品。

黑茶是中国特有的茶类,传统上主要流行于我国边远地区,尤其是游牧民族地区都在大量使用,是少数民族同胞每日不可或缺的生活必需品,即所谓“宁可三日无粮,不可一日无茶”。自上世纪90年代起,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及对黑茶不断深入的探索研究,黑茶深厚的文化底蕴及其醇正独特的口感、奇特显著的医疗保健价值,引起世界各地的关注,受到各界人士的热捧,喝黑茶、品黑茶的风气逐渐盛行。以下,就黑茶养生疗疾的相关问题做一辨析,同时例举黑茶养生疗疾药膳,以就正于同道,并期望对黑茶爱好者们有所帮助。 

黑茶的名称与分类

    黑茶属后发酵茶,是六大茶类之一。其采用的原料较粗老,制茶工艺一般包括杀青、揉捻、渥堆和干燥四道工序,由于堆积发酵时间较长,叶色油黑或黑褐,因此称黑茶。黑茶传统上主要供边远地区少数民族饮用,所以习惯上又称“边销茶”。

黑毛茶是压制各种紧压茶如砖茶、饼茶、沱茶等的主要原料,各种黑茶的紧压茶是藏族、回族和蒙古族、维吾尔族等少数民族群众日常生活的必需品。

黑茶因产区和制茶工艺上的差别,又有湖南黑茶如安化黑茶,湖北老青茶如蒲圻老青茶,四川边茶如南路边茶和西路边茶,滇桂黑茶如普洱茶、六堡茶等品种,其中又以湖南安化黑茶、云南普洱茶等最有名望。

湖南黑茶,主要集中在安化县生产,益阳、桃江、宁乡、汉寿、沅江等县也有少量生产。其采用杀青、初揉、渥堆、复揉和干燥五道工序制成,条索折叠如泥鳅,色泽油黑,茶汤橙黄,香味醇厚,带有松烟香。黑毛茶经蒸压装篓后称天尖,蒸压成砖形的是黑砖、花砖或茯砖等。发花是茯砖茶加工工艺上与其他黑砖茶的主要区别,相应地,金花(冠突散囊菌)以及“菌花香”也就成为茯砖茶在品质上与其他黑茶的明显区别[1]。安化黑茶是中国古代名茶之一,但上个世纪5O年代曾一度绝产,以至于默默无名。2010年,安化黑茶走进中国上海世博会,成为中国世博会十大名茶之一。安化黑茶再度走进人们的视野,逐渐成为茶中娇子,受到人们的喜爱。

云南普洱茶,因产地旧属云南普洱府(今普洱市),故得名。现在泛指普洱茶区生产的茶,是以普洱茶区的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经过沤堆后发酵工艺加工成的散茶和紧压茶。普洱散茶条索肥壮,茶汤橙黄,香味醇浓,带有陈香味。以散茶为原料可蒸压成不同形状的饼茶、圆茶(即七子饼茶)、沱茶、砖茶等。

历史上,在茶成为商品之后,黑茶曾在唐代做过货币,用砖茶做“飞钱”使用;在唐、宋、明历代中,在边疆地区还以茶易马,形成“茶马互市”;茶还作为边疆官吏的饷银被使用过。如明政府实行“以茶治夷,茶马通商”的茶政,明万历二十三年,黑茶还被定为“官茶”;明朝文学家汤显祖曾在《茶马》诗里感慨“黑茶一何美?羌马亦何殊?”一语道出黑茶之贵重。

 

⒉黑茶的成分与药理

    据报道[2],茶叶中经分离鉴定的已知化合物有500多种,其中有机化合物有450种以上,现代医学和分子生物学己经证明[3]茶叶内的多种成分如茶多酚、咖啡碱、茶多糖等具有兴奋、醒酒、利尿、助消化、抗衰老、抗癌变、杀菌、解毒等功能,还有降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降血压、耐缺氧及增加冠脉血流量等广泛的药理保健功能。

研究证明,黑茶在原料选用、加工工艺等方面有别于其他茶类,从而导致黑茶由此而产生的药理功能具有特殊性。黑茶所含成分与红茶、绿茶有一定差异,所表现的功能也不同,尤其在调理肠胃、降脂减肥、降糖、延缓衰老以及抗癌等方面具有显著功效。


    ⒉⒈调理肠胃,消胀止泄

    研究资料[4]显示,黑茶有效成分在抑制人体肠胃中有害微生物生长的同时,又能促进有益菌的生长繁殖,具有良好的调整肠胃功能的作用,其生物碱类能促进胃液的分泌,黄烷醇类能显著增强肠胃蠕动。同时发现,黑茶中的儿茶素化合物和茶叶皂甙对口腔细菌、螺旋杆菌、大肠杆菌、伤寒和副伤寒杆菌、葡萄球菌等多种病原菌的生长有杀灭和抑制作用,因而具有显著的消滞胀、止泄泻、除便秘的作用。茯砖茶研究证实[5],茯砖茶提取物对番泻叶、蓖麻油和硫酸镁等不同致泻剂所致的小鼠腹泻具有治疗作用,并能促进正常小鼠胃肠蠕动,有类似胃肠促动药的作用。


    ⒉⒉降脂减肥,防脂肪肝

    研究认为[6],少数民族长期以食用肉类和乳类等高脂食物为主,却少见其有肥胖症或高脂血症患病率高的报道,其原因与长期饮用边销茶有关。据报道[4],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于1990年5月至1991年5月对某干休所155名老干部中的55名高血脂患者,经连续服用安化黑茶180天(每日3g)的情况进行观察,其中5O例饮用安化黑茶的,血脂含量和血中过氧化物活性明显下降。研究报告[7],采用高脂营养饲料饲喂雄性SD大鼠50天,获得饮食性肥胖动物模型,再以不同浓度的黑茶水提物溶液对模型动物灌胃40天。结果表明,黑茶水提物各剂量组对营养性肥胖大鼠体重、Lee's指数(评价成年大鼠肥胖程度方面的有效指数)、食物利用率、脂肪组织重量等指标具有明显的降低作用,能有效改善脂肪系数及肝脏脂肪性病变程度,显著抑制脂肪组织细胞内脂质积累。研究证明[8],黑茶在其加工过程中,经过较长时间渥堆发酵的加工工艺,大量微生物参与茶叶内物质的转化,产生特殊色香味品质,同时赋予黑茶以降脂减肥、保护血管内皮、预防脂肪肝等药理、保健功能。


⒉⒊降血糖,防治糖尿病

研究表明[9] [10],茶叶中的茶多酚、茶多糖、茶色素、维生素以及某些矿质元素等对血糖的升高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绿茶、乌龙茶、红茶及其黑茶等也都有显著或极显著的降血糖效果。茶叶及其有效成分是通过以下多个途径有效地发挥其降血糖的作用:茶多酚是茶叶中的主要特征性成分,能改善机体糖耐量,抑制血糖升高;可抑制小肠内葡萄糖运转载体的活性,延缓糖的吸收。茶多糖也称茶叶复合多糖,是从茶叶中提取的一种多糖类化合物,粗老茶叶中的茶多糖含量较幼嫩茶叶高,具有降血脂、降血糖、抗辐射、抗血栓、抗凝血以及增强免疫力等保健功效,可降低四氧嘧啶致糖尿病小鼠血糖糖度;能减轻四氧嘧啶对小鼠胰岛的损伤,改善受损β细胞的功能;还有调节糖代谢的作用。茶色素可抑制由链脲霉素(STZ)诱致的大白鼠糖尿病,降低血糖,其机理可能与茶色素具有保护β细胞免受STX毒性的作用有关。有人研究了湖南安化黑茶的主要品种十两茶水提物的降糖作用及机制[11],结果显示,十两茶水提物400 mg/kg给药28天就能显著降低糖尿病小鼠空腹血糖和改善其对葡萄糖耐受能力,同时可显著降低糖尿病小鼠血清胰岛素水平、增加葡萄搪耐量试验胰岛素的释放,证明安化黑茶水提物对2型糖尿病小鼠具有很好的降糖作用,其作用机制与增加胰岛素敏感性有关。


⒉⒋延缓细胞衰老,抗癌

人体衰老的自由基理论认为,在正常生理条件下,人体内的自由基不断产生,也不断被清除,处于平衡状态。黑茶中不仅含有丰富的抗氧化物质如儿茶素类、茶色素、黄酮类、维生素等,而且含有大量的具抗氧化作用的微量元素如锌、锰、铜和硒等。上述物质能提供大量的氢质子与自由基发生反应,从而起清除多余自由基的功能,因而具有抗氧化、保护组织器官、延缓细胞衰老的作用。

上世纪70年代后期,学术界先后发现茶叶或茶叶提取物对多种癌症的发生具有抑制作用。湖南农业大学[12]采用现代药物筛选的尖端技术高通量筛选技术对安化黑茶进行肿瘤细胞株模型SGC—7901HCT-8的高通量筛选研究,证明安化黑茶对肿瘤尤其是消化道肿瘤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消化道肿瘤的抑制实验结果表明,安化黑茶的特异物质金花具有很强的对消化道肿瘤的抑制作用。据报道[13],硒被科学家称为人体微量元素中的“抗癌之王”,血硒水平的高低与癌症的发生息息相关。经检测[14],黑茶是一种富硒茶,黑茶中硒的含量可达5~6mg/kg,比其他茶类高出几倍。因此,黑茶也有抗癌的作用。

 

⒊黑茶的特性与功效

⒊⒈茶叶的特性与功效

    中医学往往通过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与毒性等特性认识药物与食物的功效。四气即药物与食物的寒热温凉性质,五味即药物与食物的酸苦甘辛咸味道;升降浮沉指药物与食物对人体的不同趋向作用;归经指药物与食物对脏腑与经络的特殊亲和作用;毒性,一般是指药物的偏性,而标明“有毒”、“大毒”、“小毒”等则指药物的毒副作用及其的毒副作用的不同程度。

    茶叶,又名荼、茗、苦荼等,据考证它的被发现与被利用有近万年的历史,且多数学者认为茶叶的药用比饮用早,故属亦食亦药、药食两用。古今中医药著作收载茶叶者颇多,但最早将茶叶载为正式官药者当推唐代苏敬等撰的《新修本草》,这部世界上最早的药典在木部中品卷第三十二中记载:“茗,苦荼,味甘、苦,微寒,无毒,主瘘疮,利小便,去痰、热、渴,令人少睡,秋(春)采之。苦荼,主下气,消宿食……。”

    茶叶的特性,《新修本草》作“味甘、苦,微寒,无毒”, 明·李时珍所著科学巨著《本草纲目》作“气味苦、甘,微寒,无毒”。中医学认为,甘味多补益而苦味多攻泻,故茶叶是攻补兼备的佳品,补益者如生津止渴、增益气力、延年益寿等,攻泻者如祛风解表、消食去腻、去痰、利水、通便等。微寒即性凉,故茶叶多有消暑、生津止渴、清热解毒、疗疮等作用。升浮指上行而向外,降沉指下行而向内,茶叶既有祛风解表、清利头目等升浮作用,亦有下气、利水、通便等降沉作用。茶叶于人体有诸多方面的功效,很难用几条经络、几个脏器概括,故明·李中梓《雷公炮制药性解》称其:“入心、肝、脾、肺、肾五经。”茶叶无毒,因此可以作为食物、饮料长期饮用。

《中国茶经》[15]系统整理、归纳茶叶的传统医疗功效有少睡、安神、明目、清头目、止渴生津、清热、消暑、解毒、消食、醒酒、去肥腻、下气、利水、通便、治痢、去痰、祛风解表、坚齿、治心痛、疗疮治瘘、疗饥、益气力、延年益寿、其他等24项之多。因此,唐·陈藏器《本草拾遗》名言:“诸药为各病之药,茶为万药之药”。


⒊⒉黑茶的特性与功效

黑茶属后发酵茶,制茶工艺一般包括杀青、揉捻、渥堆和干燥四道工序,其特性与功效因此就与绿茶、红茶、青茶(乌龙茶)不同。如付刚氏研究[16]认为:由于安化黑茶独特的加工工艺,黑茶中茶叶成分的变化较其他茶叶不一样。首先是香味的变化,这主要是黑茶在渥堆过程中,随着叶温的升高,茶叶中的糖类物质和有机酸类物质发生了激烈变化,醇醛酸酮类等有气味的物质不断增加,蛋白质在制造过程中水解成氨基酸,氨基酸能与多酚类化合物氧化结合形成有香气的物质,最终使黑茶香气纯正。其次,影响黑茶口感的物质如糖类、果胶、多酚类化合物,氨基酸、咖啡碱等在制作过程中又发生了深刻变化,使得黑茶茶汤变得醇和不涩。再次,安化黑茶的渥堆过程中,不仅将多酚类的化合物发生非酶性自动氧化,还由于微生物的作用,能滋生一些真菌类的霉菌,使茶叶内含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第四、黑茶独特的干燥技术和紧压成型,使得黑茶在较低温、长时间的过程中,一直处于后发酵状态,其内含物的变化一直在继续进行。黑茶的特性由此即是味涩而甘、稍苦,性质微温而平,如安化黑茶向以“新茶性热、老茶性凉,热茶性热、凉茶性凉”的四气特性而著称。黑茶味甘气香,性温,具升浮作用,味苦、稍涩,性凉,具沉浮作用,所以具备“攻补兼备”的独特功效。综合而言,黑茶有安神、增益力气、消食、去肥腻、清热、解毒、下气、利水、通便、祛痰、祛风解表,止渴生津、延年益寿的功效。传统认为,黑茶以消食去腻、调理肠胃的作用最为显著;同时因其是老熟原料,采用渥堆、蒸压等工艺,咖啡因较低,故其还有提神却不影响睡眠的特点。

 

    ⒋黑茶养生食疗药膳

    ⒋⒈黑茶常见品饮方法

    ⒋⒈⒈冲泡法

     用茶碗(亦称三泡台)(其他带盖茶杯亦可)或紫砂茶壶等冲泡。先将所需的茶具全部用开水烫洗一遍,按照1:20的投茶量将茶叶放入茶具内,先用沸水冲泡后将茶水倒掉,再注入沸水,盖上盖,使其在茶具内慢慢沉积、积淀,几分钟后,揭开茶碗、茶杯杯盖,或将茶汁倒入小茶盅内,先闻其香,再观其色,然后品味,一杯一壶茶叶通常可冲泡2~3次。


⒋⒈⒉闷泡法

用保温壶闷泡。先将保温壶用开水烫洗一遍,以提高壶的温度,有利于茶色、茶香、茶味的溶出,按照1:20的投茶量将茶叶放入壶内,再用沸水注满后,盖上壶盖,闷泡1小时左右,然后将茶汁倒入小茶盅内饮用。


⒋⒈⒊烹煮法

用茶壶烹煮,此主要在边远地区少数民族中使用。先将茶壶用开水烫洗一遍,以提高壶的温度,再将茶叶与凉水按照1:20的投茶量将茶叶放入壶中,放明火上或接通电源,待茶叶烹煮至沸腾时,离火或切段电源,放置几分钟,然后将茶汁倒入小茶盅内饮用。


⒋⒈⒋调饮法

指在茶汤中加入其他辅料的饮品,此主要在边远地区少数民族中使用,现在在汉族地区亦有使用,同时还有养生疗疾的作用。先用烹煮法烹煮出茶汁,再按照个人爱好和需求加入盐、糖、蜂蜜、牛奶、酥油、炒面等辅料,随做随用。


⒋⒉黑茶养生食疗药膳

⒋⒉⒈清茶

边远地区少数民族日常饮茶,习用黑茶烹煮后加盐,有时还会加入用胡椒、桂皮等碾制的香料细末,调匀后饮用,此即“清茶”,后者在新疆的南疆地区也称“香茶”。

盐,味咸、性寒,具有“暖水(肾)脏,……消食,……通大小便”( 《日华子本草》)的功效;胡椒、桂皮味辛、性热,分别具有“暖肠胃,除寒湿”(《本草纲目》)与“通九窍,利关节” ( 《日华子本草》)的功效,加上黑茶的消食、去腻、清热、解毒、下气、利水、通便等作用,使本方具备温肾健脾、祛湿利水、清热解毒、温经通脉的综合作用,长期饮用有防治痛风的养生疗疾价值。


⒋⒉⒉蜜茶[17]

砖茶20g,加开水浸泡,或煮10分钟,然后加入适量蜂蜜,调匀即可饮用。每日1~2次,连服3~5日可见效。

蜂蜜,味甘、性平,《本草纲目》曰:蜂蜜,其入药之功有五:清热也,补中也,解毒也,润燥也,止痛也。”砖茶有清热、解毒、祛痰等功效用;实验研究[18],茯砖茶浸提液和茯砖茶生产过程中的优势菌—冠突散囊菌发酵液对细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因此,蜜茶对急慢性咽喉炎均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⒋⒉⒊奶茶

奶茶,是将砖茶煎煮后加入适量牛奶、羊奶、马奶、驼奶等鲜奶和盐,调匀后饮用。蒙古族一般还要在热奶茶中放些炒米一起食用。西北的回族喝奶茶有时还要放入花椒等佐料,待客时还要放二三枚烧熟或煮熟的红枣。现代饮用奶茶[19],取牛奶1袋(250 g),茯茶、盐适量,先将茯茶加水煮取茶汁,牛奶煮沸、盛在碗内、和入茶汁、再加少许盐,即可饮用。

牛奶等鲜奶味甘、性平微寒,有益气养血、益胃润肺的作用,主治虚弱劳损、反胃噎膈、消渴、便秘等证;砖茶性质微温、功能侧重于暖胃散寒,既可矫正鲜奶的凉润之性,又能除腻消食、振作精神;盐暖胃、调味,有促进胃肠功能强健、防范鲜奶滋腻乏味的作用。炒米健脾益气、消食开胃;红枣益气养血、健脾益胃。奶茶味道鲜香可口,是边远地区少数民族的生活必需品,同时因其具有消食提神、生津止渴、益气养血、健脾益胃的功效,故亦适用于病后、产后康复之用,以及年老体弱者调补、强壮之用。


⒋⒉⒋酥油茶

酥油茶,是由酥油、牛乳、茯砖茶、盐等原料制成,是藏民族地区最有盛誉、最具特色、最有营养的茶饮。有的地区在制酥油茶时还加入核桃仁、芝麻酱、奶粉等原料,使酥油茶既浓又香,特别美味。现代饮用酥油茶[19],取酥油150g、牛乳1杯、茯砖茶与盐各适量,先用三分之二酥油、盐与牛奶一起倒入干净的茶桶内,再倒入1~2kg熬好的茶水,然后用干净的细木棍搅和5分钟,之后再放入剩余的酥油、再搅和2分钟,最后倒入茶壶内加热1分钟左右即可。酥油茶制好后,倒入茶壶内,只需加热、不宜煮沸,倒茶饮用时、也需轻轻摇匀,这样才不至茶油分离、使水乳茶油互相交融,制出的茶才美味可口。

酥油即以新鲜牛乳提炼而成的奶油,《本草纲目》言其“润脏腑,泽肌肤,和血脉”,临床可用于形体消瘦、肌肤毛发枯燥、肺痨咳嗽嗽咯血、消渴、便秘等的治疗。加上暖胃散寒的茯砖茶、调味的食盐,以及补肾益精、润肠通便的核桃仁、芝麻,全方共奏补益五脏、益气养血、生津止渴、消食提神、润肠通便之功。医疗保健方面,酥油茶既可做为病后、产后康复之用,饮之能恢复体力、促进疾病康复,对产妇还能增加乳汁、防治便秘;也可做为年老体弱者调补之用,服之可增强体力、振奋精神、增加食欲,使年老者益寿延年、体弱者恢复健康。


⒋⒉⒌盖碗茶[19] [20]

盖碗茶是西北回族民众尤其是甘肃兰州、临夏以及青海、宁夏较为普遍的日常茶饮。盖碗茶既可取砖茶,亦可取春尖茶(绿茶)。具体有三香茶(茶叶、桂圆干、冰糖,为盖碗茶的基本成分)、红四品(砖茶、红糖、红枣、其他干果)、白四品(茶叶、白糖、红枣、柿饼)和八宝茶(茶叶、桂圆干、冰糖、红枣、葡萄干、枸杞子、菊花、莲芯、芝麻、核桃等(成分较多,不止八味,可随意选用)等品种。具体饮法[19],桂圆(压破)3枚、砖茶或春尖茶、冰糖适量,上三味,并随意加入红枣、枸杞子、葡萄干之类,一同放入盖碗茶盅(其他带盖茶杯亦可)内,沸水冲沏,盖盖泡焖几分钟后饮用。

盖碗茶又名“三泡台”、“刮碗子”,称盖碗茶、三泡台是言泡茶的器具,因该茶器形状似碗、又有盖子,故名盖碗茶;而该茶器是由盛茶碗的小碟、茶碗与盖茶碗的盖子三部分构成,则称“三泡台”。叫刮碗子则是说饮茶的方法,即要用碗盖刮开碗内的茶叶来饮茶汁。

砖茶消食提神、去腻清热,春尖茶养阴生津、消食提神,桂圆益气助阳、养血安神,冰糖甘甜凉润、益胃润肺,并可牵制桂圆温热太过;红枣益气健脾、养血安神,枸杞子养阴补血、滋补肝肾,葡萄干益胃生津、润肺止咳;柿饼润肺清胃,菊花清肝明目,莲芯清心安神,芝麻、核桃补肾益精、润肠通便。诸味合用、温而不燥、补而不腻、甜酸适口,功能于调补五脏、平补阴阳气血之中以益气养阴为主、兼以生津止渴、消食提神;民间常用于病后体虚、气阴两伤的调补之用,用后确能康复机体、增强体质、精神饱满、食欲旺盛。另外,兰州、临夏地区的回族老人多是精力充沛、目光有神、腰板挺拔、鹤发童颜,说明盖碗茶也有强身健体、抗老延年的作用。 (转载自:论古谈今话黑茶)

当茶,恋上盖碗

盖碗是一种上有盖、下有托,中有碗的具。又称“三才碗”、“三才杯”,盖为天、托为地、碗为人,暗含天地人和之意。

 

 

 

用来冲泡茶叶的盖碗,过去多用来冲泡花茶和铁观音,现在已经没有限制。使用时既可以用来泡茶后分饮,也可一人一套,当作茶杯直接饮茶用。制作盖碗的材质有瓷、紫砂、玻璃等,以各种花色的瓷盖碗为多。

 

鲁迅先生在《喝茶》一文中曾这样写道:“喝好茶,是要用盖碗的。于是用盖碗。果然,泡了之后,色清而味甘,微香而小苦,确是好茶叶。”在众多的碗、盏、壶、杯之中,鲁迅先生为什么单单赞赏盖碗呢?其中,自有道理。

 

 

 

 

凡深谙茶道的人都知道,品茗特别讲究“察色、嗅香、品味、观形”。以杯、壶泡茶,不利于察色、观形,亦不利于茶汤浓淡之调节。杯形茶具呈直桶状,茶泡在杯中嫩叶细芽全被滚烫的沸水焖熟了,何来品茗之雅趣,只可作“牛饮”;北方盛行的大壶泡茶,茶温易冷却,香气易散失,不耐喝且失趣味。

 

此外,茶泡久了,品质也会下降。无论从品茗鉴赏,或是从养生保健角度而论,用杯、壶泡茶的不足均显而易见。

 

 

 

 

而盖碗茶具,有碗,有盖,有船,造型独特,制作精巧。茶碗上大下小,盖可入碗内,茶船做底承托。喝茶时盖不易滑落,有茶船为托又免烫手之苦。且只需端着茶船就可稳定重心,喝茶时又不必揭盖,只需半张半合,茶叶既不入口,茶汤又可徐徐沁出,甚是惬意,避免了壶堵杯吐之烦。

 

盖碗茶的茶盖放在碗内,若要茶汤浓些,可用茶盖在水面轻轻刮一刮,使整碗茶水上下翻转,轻刮则淡,重刮则浓,是其妙也。

 

泡茶,怎能错过一款好的盖碗。

找到约7条结果 (用时 0.001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