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三炮台盖碗茶的特点

找到约5条结果 (用时 0.024 秒)

各民族独特的吃茶方式!

“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各民族所处地理环境不同,历史文化和生活习俗都有差异,因此各民族的饮茶习俗也不尽相同,这些茶俗在外人看来真的是别有趣味。
论食茶方法
景颇族的腌茶云南景颇族的腌茶是一种以茶做菜的食茶方法。吃这种茶不是为了解渴,而是为了佐食。景颇族使用竹筒腌茶。将茶鲜叶用锅煮或蒸,再放在竹帘上搓揉,然后装入大竹筒里,用木棒舂紧,筒口用竹叶堵塞,将竹筒倒置,滤出筒内茶叶水份,两天后用灰泥封住筒口。经二三个月后剖开竹筒,取出茶叶晾干装入罐中,加香油浸腌,可以直接当菜食用,也可以加蒜或其它配料炒食。
基诺族的凉拌茶居住在西双版纳景洪县基诺山的基诺族,自古至今仍保留着用鲜嫩茶叶制作的凉拌茶当菜食用的习惯,是极为罕见的吃茶法。将刚采收来的鲜嫩茶叶揉软搓细,放在大碗中加上清泉水,随即投入黄果叶、酸笋、酸蚂蚁、白生、大蒜、辣椒、盐巴等配料拌匀,便成为基诺族喜爱的“拉拨批皮”,即凉拌茶。
怒族的盐巴茶盐巴茶是怒族一种较为普遍的饮茶方法。先将小陶罐放在火炭上烤烫,再放茶入罐烤香,冲入开水沸腾翻滚3-5分钟后,去掉浮沫,将盐巴块放在瓦罐中涮几下,并持罐摇动,使茶水环转三五圈,再将茶汁倒入茶盅加适量的开水稀释。这样边煨边饮,一直到小陶罐中茶味消失为止。剩下的茶叶渣用来喂马、牛,以增进牲口食欲。怒族居住在高寒山区,旧时蔬菜缺少,就常以喝茶代蔬菜。
藏族的酥油茶藏族的酥油茶是将牦牛乳、藏庄茶、盐或糖,加上研细的花生米、核桃仁、芝麻,放入高1米直径约五六寸的特制木桶,冲进煮沸过的热水,用木杵在桶中上下搅动抽打,使之融成雾状,溶于茶中,藏族人又把这个过程叫做“打”酥油茶。寒冷的时候喝杯酥油茶,可以帮你驱寒;饥饿的时候可以充饥;吃肉的时候可以去腻;瞌睡的时候,还可以解乏清醒头脑。
论制作方式
布朗族的酸茶勐海县的布朗族是“濮人”的后裔,云南最早种茶的民族之一,他们保留着祖先食酸茶的习惯。每年五六月份,布朗人将采回的茶鲜叶煮熟,放在阴暗处十余日让其发霉,然后放入竹筒内再埋入土中,经月余即可取出食用。酸茶放在口中嚼细咽下,可以帮助消化和解渴,这是供自食或互相馈赠的礼物。
傈僳族的油盐茶傈僳族喝的油盐茶制作方法奇特。首先将小陶罐在火塘上烘热,然后在罐内放入适量茶叶不断翻滚烘烤均匀。待茶叶变黄并发出焦糖香时,加上少量食油和盐。稍时,再加水适量,煮沸2-3分钟,就可将罐中茶汤倾入碗中待喝。油盐茶因在茶汤制作过程中加入了食油和盐,所以,喝起来香喷喷,油滋滋,咸兮兮,既有茶的浓醇,又有糖的回味。
布依族的打油茶布依族的打油茶先是将黄豆、玉米花、糯粑、芝麻等放在油锅中,用大火炒黄,炒熟后分别放入茶碗,然后将茶叶用油炒香,配入清水、葱、姜、盐等煮沸去渣,再注入茶碗,打油茶就制作出来了。这种打油茶清香、润喉、提神。布依族有“早茶一盅,一天威风;午茶一盅,劳动轻松;晚茶一盅,全身疏通; 一天三翌,雷打不动”之说。
论饮茶礼仪
回族盖碗茶在喝回族盖碗茶时,它不只是喝茶,茶中还有其他东西。在回族家中做客,以茶礼为重,来客如是穆斯林,主客互道“我俩目”,然后请客人上炕入座,接着敬上一碗盖碗茶,俗名“三炮台”、“三炮台碗子”。茶碗内除茶叶外,还要放入冰糖、桂圆、大枣等饮品。此茶味道甘甜,香气四溢。客人一边喝,主人一边斟,别有情趣。
白族三道茶举世闻名的白族三道茶,以其共同的头苦、二甜、三回味的茶道早在明代时就已成了白族待客结交的一种礼仪。对客人,无论是否认识都热情接待。凡客人光临,必以“三道茶”款待。三道茶是最讲究的茶礼,具有一苦二甜,三回味的特点。为客人斟茶不能斟满,白族民间有“酒满敬人,茶满欺人”之说。白族就餐很讲礼仪,长辈、客人坐上首,晚辈依次坐两旁或下首,并随时要为长辈和客人添饭加汤,热情招待。
壮族甜茶壮族“甜茶” 是壮族人民的传统饮品,有很多讲究的茶礼。壮族男青年第一次到姑娘家相亲时,姑娘就给他敬一杯茶。如果茶中放有糖,男青年饮“甜茶”,就表明姑娘同意了;如果没放糖,则表示不同意。这种表达的方式,既特别又含蓄。

茶俗 | 回族的饮茶文化

   各地回族人普遍都有喜好饮茶的习惯,一些懂茶道的回族人很会品茶,认为如果茶香而不清则是一般的茶,香而不甜是苦茶,甜而不活也不能称之为上等茶,只有鲜、爽、活的茶才是最好的茶。回族把饮茶作为待客的佳品,每当节日或举行婚礼等家里来客人时,主人会热情地给您先递上碗茶,端上些油香、点心、干果一类,让您下茶。


看点

01

回族茶文化注重礼节


       回族泡茶,须用滚烫的开水冲一下碗,然后放入茶料盛水加盖,沁茶的时间约为二至三分钟。敬茶也有良好的礼节,即当着客人的面,将碗盖揭开,将碗里放入茶料,然后盛水加盖,双手捧送。这样做,一方面是表示这盅茶不是别人喝过的余茶,另一方面是表示对客人的尊敬。如果家里来的客人较多,主人根据客人的年龄辈分和身份,分出主次,把茶先捧给主客。


       回族喝盖碗茶也很讲究,不能拿掉上面的盖子,也不能用嘴吹漂在上面的荷地,而是用盖子刮几下,一刮甜,二刮香,三刮茶卤变清汤。每刮一次后,把盖子盖得有点倾斜度,用嘴吸着喝。不能端起茶盅接连吞饮,也不能对着杯盏喘气饮吮,要一口一口慢慢地饮。主人倒茶后,客人一口不喝,会被当做对主人不礼貌、不尊重的表现。在喝茶中,如果喝完一盅还想喝,就不要把茶底喝净,要留点儿,这样主人会给您继续倒水。如果已经喝够了,就把茶盅的水全部喝干,用手把碗口捂一下,或从碗中捞出一颗大红枣放到嘴时,表示已喝够了,主人也就再不谦让倒茶了。




看点

02

回族茶保健、喜甜茶


      茶,是连接友谊的纽带,其他民族兄弟到回族家里做客,会深深地感到,回族兄弟好客大方,茶香,情更浓。综观回族的饮茶民俗有以下两个特点:


       一是回族十分重视饮茶的保健功效。回族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借鉴、吸收、发展并总结形成了本民族饮茶养生之道。据调查一些百岁回族老人,他们长寿的奥秘之一,就是十分注意配制不同的茶水饮用。值得重视的是,回族在饮“八宝”盖碗茶中深深体会到,它能驱寒健胃,提气补脾,明目清心,延年益寿。如“八宝盖碗茶”中,有好几种配料都是健脑健身的食物。如芝麻,味甘性平,能补血、润肠、通乳、增智、养发。《五服经》说:“服之不息,可知万物,通神明。”对增加记忆力,提高思维能力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确有"青春长驻"的功能。红枣,维生素C相当丰富,每百克含量高达540毫克,素有维生素"C"丸之称,有了它大脑才能机敏灵活。《食物本草会纂》说:“久服轻身延年,补中益气,坚韧强力,除烦闷”。“桂圆”,有丰富的营养和滋补作用,它以滋补营血,安神养心,补灵长智,开胃养脾著称。“核桃仁”,其营养价值比鸡蛋、牛奶、瘦肉都高,经常在茶水里泡核桃仁,对增强记忆力,保持旺盛的精力大有益处。生活在宁夏的回族在“八宝盖碗茶”中放入枸杞、葡萄干等。宁夏枸杞是驰名中外的滋补佳品,它含有维生素A1、B1、B2、C和芋酸、钙、磷、铁等成分。有滋肝补肾、生精益气、补虚安神、祛风明目等功能。实践证明,回族的“八宝盖碗茶”,注重科学配方,是良好的养生食品之一。


       二是回族喜欢饮糖茶。这是回族饮茶习俗中的一个显著特点。回族不论自己平时饮茶,还是待客都要在茶叶中配以白糖或红糖、冰糖、方糖等。如果客人来了不用糖茶招待,视为对客人的不尊重、不热情。近年来,回族人民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饮茶、品茶的习俗越来越盛,同时,为越来越多的兄弟民族所认识、所吸收,对中国的茶文化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看点

03

回族茶重要种类


八宝茶



八宝茶是回族人民待友接客的上等饮料,也叫三泡台,既讲究茶料,也讲究茶具。茶料以“窝窝茶”为最佳,茶具以“盖碗子”为最好,用盖碗沏茶称为盖碗茶。遇到贵宾,盖碗子里沏上窝窝茶,花木配以冰糖、芝麻、核桃仁、桂圆、柿饼、花生、葡萄干(或其他果干)、红枣,俗称“八宝茶”,不仅香甜可口,而且能够提气补虚、强身健胃,是理想的健身饮品。


盖碗茶

  



是全国各地回族普遍喜欢饮用的一种茶。俗称“三炮台”,民间叫盅子,上有盖子,下有托盘,盛水的茶碗口大底小,精致美观。回族的人均寿命长,这主要得益于回族有良好的饮食习惯,其中之一就是常喝茶。


回族的盖碗茶配料不一,名目繁多,根据不同的季节选用不同的茶叶。夏天以茉莉花为主,冬天以陕青茶为主。有条件的还可用“碧螺春”、“毛峰”、“毛尖”、“龙井”等等。身体情况不同的人可选配不同的茶水。如清热泄火可用冰糖窝窝茶,胃寒的人可用红糖砖茶,消食的人可用白糖清茶。需要保健可常用“八宝茶”,即除了放茶外,还放白糖、红糖、红枣、核桃仁、桂圆肉、芝麻、葡萄干、枸杞等。


一般回族家庭饮“八宝茶”配料不齐时,多饮用“三香茶”(茶叶、冰糖、桂圆肉);有的饮“青四品”(陕青茶、白糖、柿饼、红枣);还有的喜欢“红四品”(砖茶、红糖、红枣、果干)和“五味茶”(绿茶、山楂、芝麻、姜片、白糖)等。


油茶



北方又称面茶,云南、四川一带也叫油面。油茶最初制作时要加少许茶叶,但现在则较灵活,有的加,有的不加。油茶是很好的滋补佳品,是回族群众中常见亦受欢迎的一种饮汤,但在做法和味道上则有南北之分。如北方回族喜食咸油茶,南方回族则喜喝甜油茶。


  回族制作饮用油茶的年代历史久远,据长者们说,这跟早期回回人入华经商和元朝统一中原行军有关,是祖上就传下来的手艺。回族人出门最发愁的是吃饭难。在遥远的旅途中,无论是赶脚还是坐车,吃饭极不方便,油茶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这一问题,可见油茶非常适合回族人的生活习惯。元代饮膳太医忽思慧《饮膳正要》,对回族油茶介绍道:“羊油又作油茶,以油煎滚,用面粉炒黄搅之,佐以椒盐葱桂之类,以凝冷成团。每取少许,煎汤饮之,冬日最宜,体温而适口。”晚唐大诗人李商隐到武陟喝了油茶,即席赋诗赞曰:“芳香滋补味津津,一瓯冲出安昌春。”雍正十三年(1723年),清世宗御驾河南喝了一顿回族牛油茶,赞不绝口:“怀庆油茶润如酥,山珍海味难比美”。


  北方咸油茶一般先用面粉放入锅内炒到颜色发黄,麻仁也炒至焦黄,搅入熬化牛(羊)骨髓油中,拌搓均匀入碗凝结成油坨以备食用。“油茶坨”可短期保存,且便于携带。食用时将“油坨”削成碎末倒入碗中,加上白糖、桂花或青红丝、盐、醋、葱花、姜粉等用开水冲成浆糊状即可。油茶味道甜美,也可作为早餐或午点,很受大家喜爱。有诗说:“午梦初醒热面茶,干姜麻酱总须加。”回族的油茶,色黄味香,冲后碗内没有疙瘩,喝面茶很讲究吃法,吃时不用筷、勺等餐具,而是一手端碗沿着碗边转圈喝,这样既不烫嘴也能细品油茶的美味。


  云南、四川一带,人们喝的油茶一般属甜油茶(在煎煨时亦可根据个人口味,将糖换成盐,熬成咸油面)。这种油茶(面)的制法亦很讲究,但关键仍是“先做料子待取用”。事先备好主料面粉(最好是糯米面,玉米面亦可),将其置入铁锅内文火干焙,当面粉焙黄并散出香味,即把切碎的牛、羊骨髓油或油渣(七成枯)洒入锅内,继续焙炒,若见面油润酥黄即可。冷却后,装入坛罐内取食。烹制油面时,将糖放进冷水锅里(不能用开水,那样会烫成僵硬的坨状),随即取少量油面洒入,边煨边用筷子搅动,故称“搅油面”。根据个人爱好,亦可煮进鸡蛋去。当糖水煮沸,一锅香甜油润的油面就做好了。

  根据个人口味和喜好,也可在冲油茶时加上花椒油、芝麻油、辣椒油、牛奶等。油茶营养非常丰富,含有脂肪、蛋白质、维生素、钙、铁等物质,喝时清香可口,喝后热量倍增,且有健身补脑、开胃宽肠、延年益寿之功效。


罐罐茶



住在宁夏南部和甘肃东部六盘山一带的回族有喝罐罐茶的习俗。在当地,每户农家的堂屋地上,都挖有一只火塘(坑),上置一把水壶,或烧森柴,或点炭火,这是熬罐罐茶必备器皿。清晨起来,主人第一件事,就是熬罐罐茶。


喝罐罐茶,以喝清茶为主,少数也有用油炒或在茶中加花椒、核桃仁、食盐之类的。由于罐罐茶的浓度高,喝起来有劲,会感到又苦又涩,好在倾入茶杯中的茶汤每次用量不多,不可能大口大口的喝下去,但对当地少数民族而言,因世代相传,也早已习以为常了。


烤茶


      流传在云南等回族聚居区回族饮烤茶,茶叶选用青茶或焙制的绿茶。选用陶釉或纯粹的土瓦茶罐,在火塘边或者是火炉上,用炭火(非明火)边烘边抖,直到茶叶呈赤黄色散发出喷鼻的香味,便恰到好处。


       精细的方法俗称“百抖茶”,即是慢烤细抖,掌握好火色,烤好后,稍停片刻,便将滚开水徐徐倒入茶罐内,随着茶水沸腾慢慢加添。


       这头道茶味道浓量多,却是香气扑鼻,味甘而苦名叫“老苦茶”。喝后回甜甘纯,有心舒胸畅之感,且赋有苦中有甜,以苦为乐的人生意义。二道茶是“甜茶”,也叫糖茶,茶罐中放水靠火涨沸约十分钟,倒在茶盅内再放进核桃片末,片末要薄而脆,入口不用嚼即可以化,然后将另一水煮的泡姜糖水加入掺和,味道香甜带辣,有健胃发功润肺的作用。以此寓意生活先苦后甜,甜不忘苦,做人要厚道,做事要干练利落不能拖泥带水之意。这第三道茶,把茶水再涨沸后,稍加茉莉、金银花、菊花的满盅茶,茶味道淡而甜,香郁爽口,暗喻人生平平淡淡,和和美美才是真。


       “苦甜淡”三道茶蕴含回族人家千百年间根植于玉洱银苍间所品味出的一种人生哲理,做人一辈子的三步曲。 


擂茶

  



流传在我国湖南常州等回族聚居区。擂茶是用芝麻、黄豆、茶叶、绿豆等混合制作。


回族人饮“擂茶”时,桌子上一般要摆上几十盘茶点,并将盘子摆成字形,如“寿”字等。客人饮茶时,要将原来的字形拆开,自己再摆成一个新字,如“喜”字等,然后主人劝茶、敬茶,客人才开始饮茶。


奶茶



流行在我国青海等回族聚居区。回族饮奶茶除了在茶罐内加伏茶,还要加盐,待茶熬好后再加奶烧开,并放入花椒等佐料,待客时还要放两粒烧熟或煮熟的大红枣。


麦茶



流行于西北部分地区。不少家庭都喜欢饮麦茶,将麦子炒成半焦,捣碎倒人茶罐中,佐以食盐盛水熬煮。麦茶熬成后看似琥珀,其味如咖啡。


  回族喝茶名目繁多,根据不同季节和不同需要,喝的茶也不尽相同,如夏天,多喝茉莉花茶;冬天,多喝陕青茶;清热去火,可喝冰糖窝窝茶;肠胃寒气,可喝红糖砖茶;消食气涨,可喝白糖清茶;保健滋补,可喝八宝茶,等等,不一而足。




       回族除喜欢喝茶、待客敬茶外,还有与茶相关的馈赠送茶、聘礼包茶、结婚茶、斋日散茶等活动,也更富有情调。


       由此可以看出,喝茶已成为回族人的重要习俗。民歌“柳树的影子不歇凉,要打个清凉的伞哩;宁可三天不吃粮,没茶喝精神儿短哩”,更加生动地烘托出回族人对饮茶的喜爱。

除了旅游热,新疆还有茶企开店潮!一窥新疆与茶的羁绊

要说今年中国哪里的旅游热潮最盛,新疆一定不得不提。其实,新疆游的风光不只在于美景、美食,“说茶”注意到的是,新疆沿途的每一缕茶香更是美妙。

△新疆罗布麻茶杀青图片来源:个人图书馆

近日,新疆旅游热度持续攀升,全区景点、美食、产业发展等被越来越多的游客所关注,那么,火爆全网的新疆旅游热现象下,新疆茶产业发展如何?

接下来,“说茶”就根据新疆茶风俗、饮茶喜好、产业发展与未来规划等方面,带大家来窥探“不产茶”的新疆究竟有多痴迷于茶。

火爆全网的新疆旅游热

可以窥见哪些茶的踪影?

新疆,约占中国国土总面积的六分之一,是中国陆地面积最大的自治区。每年的5月-10月,这片神奇的净土上都会“准时”涌现大量游客。根据新疆文旅厅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自今年7月以来,新疆全区5A级旅游景区日均接待量突破11万人次,日均接待量比6月环比增幅达201.08%,不仅如此,微博#新疆旅游攻略#话题阅读量高达7.5亿。

到了新疆,映入眼帘的一定是高山、峡谷、草原、花海、湖泊……美景之外,新疆的茶也令人向往。

有人说:“到了新疆,才知道茶叶有如此‘异域风情’的一面”。

△昆仑雪菊图片来源:《茶·一片树叶的故事》纪录片截图

在新疆,茶叶虽然不是主要产业,但新疆人对茶的关注度不亚于其他城市。据了解,清茶、奶茶、奶油茶、油茶、花茶、果茶、果仁茶、药茶、核桃茶和香茶,以及如核桃奶茶等以上茶类的混合等,都是新疆人最爱喝的茶种类。

△和田玫瑰花茶主原料——和田玫瑰花图片来源:VIVA旅行家

去过新疆的你,有没有喝上一杯独具新疆风味的茶,或者带走一罐来自天山的花茶呢?

丝绸之路必经之地——新疆

对茶的热爱有多深?

早年间,随着茶马古道与丝绸之路的兴起,茶叶成为东西方商业贸易往来的主要货品之一。而茶叶通过丝绸之路传播到新疆,饮茶习惯逐渐在新疆传播开来,无论是一望无际的北疆平原,还是历史悠长南疆绿洲,处处都可以感受到新疆人对饮茶的嗜好。


△新疆茶馆来源:小奚游记

在新疆,流传着“宁可一日无米,不可一日无茶”的老话,新疆人对茶的依赖生动形象地体现在生活中。

据了解,新疆人最早接触的茶是生茶,也是未经过渥堆发酵处理的茶,之后慢慢开始饮茯茶、茉莉花茶等茶。

要说新疆人最偏爱什么茶?茯茶一定榜上有名。

据《2022-2027年中国茯茶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投资价值评估咨询报告》中茯茶行业市场需求及消费现状分析来看,茯茶既有传统的市场,又有潜在的市场。作为边销茶,大量的产品销往西北民族地区的新疆、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西藏等地。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变化,人们对茯茶的热爱程度逐渐上升,尤其是日常生活“肉食”量较多的人群。


△图片来源:我从新疆来

新疆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干燥少雨,生活在新疆的农牧民,多是逐水而居,因为生活场所的不确定性,主要食物以肉食和奶类食品为主,为消除腹中油腻感与补充维生素,多半是以饮茶来完成。而茯茶最大的特点就是解脂去腻、运输便捷,容易储存,且价格相对平价。

当然,新疆人对茶的“追求”不仅仅局限于此。

地域辽阔的新疆,在不同地区之间,饮茶的习惯也大相径庭。北疆人以畜牧业为主,所以居住在北疆的人们喜欢喝奶茶,还会将剩余的茶渣和奶皮一同咀嚼。南疆人喝茶,会以茶代替汤,伴随着馕、烤肉等其他食物一同食用,可见新疆人对茶的喜爱程度。

新疆人在饮茶的仪式感上显得有些“岁月静好”,一壶茶,一个土坑,或是与朋友去茶馆畅所欲言,极少有文人雅士的茶艺与品茶习惯出现。

△新疆百年老茶馆图片来源:古城喀什

在社交礼仪方面,新疆人饮茶,讲究喝“三炮台茶”,实际就是“盖碗茶”;招待客人上,第一个步骤就是请客人饮茶,按照辈分依次双手捧给客人;每逢喜事,茶叶也会作为双方之间相处的纽带......

总而言之,茶叶已成为新疆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一方面是满足生活的需要,另一方面则是把新疆地区特色的茶文化与历史推而广之,绵延发展。

“不产茶”的新疆

茶产业未来如何发展?

深藏不露的新疆茶叶市场与“新疆茶”

地大物博,广阔无垠,生态资源丰富的新疆在茶叶种植方面似乎有些“力不从心”。众所周知,新疆的气候并不适合种植茶叶,其饮用的茶叶乃是“翻山越岭”而来,因此,茶叶在新疆成了“贸易产业”,从古代的茶马古道到丝绸之路,再到清朝末年的“边销茶”,形成一条别具一格的新疆“茶叶之路”。

20世纪90年代初期,新疆陆续出现了一些零散的茶商,到2002年左右,新疆的茶叶贸易逐步从零散式商户到以乌鲁木齐市炉院街为中心的集成式茶叶市场,汇聚了几十家茶叶经销商。

△新疆炉院茶城图片来源:丝路明珠炉院茶城

新疆茶叶贸易发展至今,已有成规模的茶叶市场5处,分别是,炉院街茶城、华凌茶城、信中茶城、高铁茶城、福建大厦茶城(新建中),且入驻的茶企品牌数量暴涨。

八马茶业很早便开始布局新疆市场,目前其在新疆地区的门店数量日益渐增,由于新疆的旅游热潮,为门店效益带来一定程度上的利好,整体营收水平稳定提升。

△位于新疆乌鲁木齐武湖路的八马茶业连锁店图片来源:八马动态

近日,华祥苑在新疆开设了多家新店,门店数量增长迅速;从区域分布来看,店中店与专卖店的比例旗鼓相当,主要以白茶和岩茶为主。

△华祥苑国缤茶新疆乌鲁木齐万达中心店图片来源:华祥苑

中茶海堤、中茶蝴蝶、武夷星等知名茶企的门店也均有入驻新疆。

△中茶海堤新疆乌鲁木齐和平店图片来源:中茶海堤

△中茶蝴蝶新疆乌鲁木齐老华凌市场店图片来源:中茶蝴蝶

△武夷星新疆乌鲁木齐苏州路旗舰店图片来源:武夷星

如果说“茶叶之路”是新疆茶文化的底色,那么本土茶则是新疆茶文化的点睛之笔。

实际上,新疆也“产茶”。新疆人利用独特的地域优势,用植物、花果、叶子拼配制作成茶,其颇负盛名的罗布麻茶、昆仑雪菊、楼兰茶、乌苏柳花茶等深受新疆人民的喜爱,在清代有些本土茶还曾是贡茶。

△罗布麻茶图片来源:我从新疆来

新疆风味“破圈”走出

能否开创一条茶业新路径?

提起西北地区,大家印象中更多的是一望无垠的大草原与漫无边际的高山峡谷,所以在新茶饮方面,不管是消费还是开创,都会优先布局南方市场。近年来,地域风情的美食、茶饮得到广大消费者的认可,新疆本土茶饮也逐渐覆盖到全国各地。

关于新疆本土品牌的新茶饮,西琳姑娘是典型代表之一。西琳姑娘通过全世界公认的优质奶源带——伊犁天然牧场、酸奶茶、新疆恐龙蛋、丁香茶等配料爆火。根据窄门餐眼数据显示,西琳姑娘已布局全国7座城市,开设18家门店。

△西琳姑娘图片来源:西琳姑娘

阿凡提奶茶以耳熟能详的历史人物——“阿凡提”吸引消费者,将新疆老奶茶“老茶新做”,首创“坚果咸奶茶”,引用新疆当地的牛乳、坚果碎、湖盐等原材料制作,迅速扩张。

△阿凡提奶茶图片来源:天山文旅

此外,还有R&B、疆饮等新疆本土茶饮品牌持续走红。在新茶饮这条赛道上,无论是知名品牌还是新崛起的地域风味,并非要布局上百家、闯入一线城市才能彰显品牌实力,体现价值,从源头做起,稳抓品质,打出特色茶饮新路径,也是一条茶业发展之路,能有效促进地方经济效益增长。

无独有偶新疆茶文旅未来可期

在茶产业的发展道路上,永无止境。

新疆身处的地理优势,让旅游行业有了新的突破口。不过,在茶文旅开发方面还尚未成型,即便是有茶旅景点,由于没有因地制宜完美融合当地特色茶文化、硬件设施不完善、传播力度不够等问题,与新疆其他旅游景点比起显得微不足道,无法刺激消费者前往打卡。

那么,新疆能否发展茶文旅,新疆茶产业发展有哪些新机遇?

或许可以换一种角度思考,完善新疆其他区域旅游产业链的同时将茶文旅“附加”进去。

●突出西域茶文化特色,加大茶文旅宣传。保留新疆本土茶生态资源,开展茶文旅项目。例如,将远销海外的新疆罗布麻茶与其原产地——罗布泊景区相结合,借势景点热度打造茶文化馆,带动新疆茶文旅发展。

●带动茶文旅发展,茶“周边”一定是必不可少的。茶文化节、茶手工艺品、特色茶馆、茶主题民宿以及茶歌舞等物质与精神上的“周边”项目延伸,结合知名度较高的景点,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茶文旅发展的短板。

●借势营销,引热话题。近年来,与#新疆徒步#相关话题比比皆是,在一定程度的营销上,带上热门景点与当地茶文旅路线,打造“新疆必走经典徒步路线”“新疆徒步攻略合集”等相关话题在各大社交平台种草、营销,营造茶旅氛围,提高搜索量......

综上所述,新疆茶产业发展,还需要深入探讨实践,结合现实情况,在茶文化挖掘中寻找差异化特色,在茶文旅开发中保护生态资源,注重自然和谐发展以寻求新机遇。

那么,再继续换角度思考,新疆本土茶产业规模小,对于进驻的品牌来说,想要在新疆做大做强,抓住新疆旅游与特色文化的强大赋能,也不失为一种好办法。

来源:说茶ShowCha,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5条结果 (用时 0.002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