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莆田怎么做茶叶

找到约3条结果 (用时 0.003 秒)

莆田仙游这款茶名字很像私房茶,却是著名的皇家贡茶

最近疫情反复,但也请镇定不慌,只要做好防护,配合防疫,一定会云开疫散。福建这波疫情,让莆田仙游进入人们的视野。不如我们就来说说此地最有名的茶叶——仙游郑宅茶。要知道,它可是古代皇帝都爱不释手的贡品,现在也是十分小众的一款茶,小编感打赌百分之99的人都没喝过!

仙游产贡茶,不只是传说

南宋史学家郑樵《采茶行》一诗中有云:

安得龟蒙地百尺,前种武夷后郑宅。

逢春吸露枝润泽,大招二陆栖魂魄。

仙游郑宅茶是明朝时期的七大名茶之一,曾经和武夷茶一样出名。

诗中“武夷”自然说的是当时产自建州北苑,现今的闽北武夷茶,可“郑宅”是什么茶?从诗句中可知,武夷茶当时已移栽在莆田龟山,郑宅茶是否和武夷茶有关系呢?

据史料记载,唐代名僧无了禅师来到龟山开山弘法,创建龟洋庵,在荒山荆棘间开辟了18处茶寮。五代十国时,闽王王审知兴茶事,赐名“龟山福清禅院”。

公元933年,建州“茶神”张廷晖将凤凰山方圆30里的茶山献给闽王,这里便成了名垂千古的北苑御茶园。

那时候,以茶闻名的龟山禅院获得北苑御茶园的优良茶苗的机会很大。此后,兴化府地区开始广泛种茶,到了宋代,仙游枫林郑宅、凤山、钟山麦斜岩等地均有产出。

被遗忘的贡茶,古人怎么看?

郑宅坐落在现今的仙游县园庄镇枫林村中,根据郑樵《采茶行》中的自注,“郑宅为先别驾公所居”。

相传,“郑宅茶”由长期从事茶生产加工的郑氏兄弟将建州茶种引入枫林村,并经蔡襄学士品鉴,得以肯定,在当地被奉为祭典用茶,而后蔡襄带“郑宅茶”入京,皇帝喝后以郑姓赐封为贡茶。

据史料记载,早在唐、宋年间,产自仙游的郑宅茶就以贡茶的身份闻名京城。据清朝乾隆年间的《仙游县志》记载,莆茶种植始于隋代,唐代已成片种植。

到了唐、宋期间,郑宅茶就已经声名鹊起,并被列入内务府给各级官员奉茶的名录中。同治《仙游县志》卷五三:“郑氏茶以别致推重骚坛。烹之,水色仍白,香气四溢,当时古树剩一二株而已。其传送海内者,类取仙产茶,依郑宅所制,然香色犹远胜他处。采摘之烦、制造之功,劳费不少。”

到了清朝时期,乾隆皇帝更是对郑宅茶赞不绝口,在乾隆9年6月份《总管内务文件》里记录了65种茶叶,偏偏乾隆皇帝只喝郑宅茶和武夷茶。

清代学者郭柏苍在《闽产录异》中写道:“国朝闽茶人贡者,以郑宅茶为最。”

而清代徐昆的《遁斋偶笔》中有一段关于“郑宅茶”的概述,“郑宅茶,闽中兴化府城中郑氏所制,有茶二株,香美甲天下,虽武夷岩茶不及也。所产无几,邻近有茶十余株,味甘美,合二十株。有司先时使人谨伺之,烘焙如法,籍其数以竞贡,间有烘焙不中选者,以饷大僚。然亦无几。”

显然,“郑宅茶”在当时是稀少珍贵,制法考究,品质极佳的茶,为兴化府诸茶之最,尽数以进贡之用,名扬京城。

民国《福建通志》卷四引《遁斋偶笔》云:“闽中兴化府城外郑氏宅,有茶二株,香美甲天下,虽武夷岩茶不及也。”

从文献记载来看,郑宅茶作为贡茶,主要是以郑宅芽茶和郑宅片茶为主,身价高居其时闽茶入贡之首。

此外,贡品的流动并不是单向的,也并非全为内廷所用,皇帝每年也会给予大量的赏赐。雍正七年,皇帝赏赐云贵总督鄂尔泰共8次,五月的赏赐即为“郑宅茶”二匣。

贡茶复兴,外销日本、欧美

据《福建农业大全》记载,在明清时期,“郑宅茶”被列为福建七大名茶之一。

然而,因各地贡品多样,皇帝喜好多变,以贡品之名“上位”的“郑宅茶”随着清朝的结束而逐渐没落,甚至一度荒废失传。

随着工业时代的来领,武夷茶抓住了工业时代的技术革新,随后开始批量生产,随后又经历互联网的红利期高速发展。但是郑宅茶因为没有跟得上时代的步伐,逐渐消失在我们的视野里。

仙游的茶园

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枫林村茶农率先主动从武夷山引进茶苗,把闽北乌龙茶制法带回仙游,之后又从安溪移栽茶苗,也同时学习闽南乌龙茶制法。

经过多年生产实践,枫林村将两种乌龙茶技艺融会贯通,适当偏向闽南制法,形成了以园庄镇为代表的仙游乌龙茶,主要生产水仙、佛手品种。新世纪后,以“郑宅茶”作为当家品牌,外销往日本、欧美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商标保护,打响仙游茶品牌

2018年3月,“枫林郑宅茶传统制作技艺”入选莆田市第六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莆田市首批老字号,获评国家(工商)地理标志商标等。这些认证与荣誉,不仅是对郑宅茶的品质肯定,也折射出郑宅茶背后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2019年,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日前公布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名单,“仙游郑宅茶”榜上有名。这是继“度尾文旦柚”、“金沙薏米”后,仙游县被认定的第3枚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据悉,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产品比同类产品价格普遍高出20%-90%,已经成为各地特色农产品和传统产业拓展市场的“金名片”。

仙游郑宅茶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如今生产郑宅茶的有仙游县龙华镇、度尾镇、赖店镇、钟山镇、游洋镇、园庄镇、西苑乡。

郑宅茶以形美、质优、清香区别于其他乌龙茶。鲜叶、萎凋、揉捻、发酵(轻)、做形、干燥提香,这是郑宅茶传统加工工艺的流程。每一步都严格要求,才形成具有独特品质风格的郑宅茶。

至目前,仙游县拥有茶园面积3万多亩(其中国家标准化茶叶示范基地5000多亩),茶叶总产量9000多吨,去年茶经济总产值高达2亿多元。李福辉说,仙游郑宅茶获得地理标志不仅仅对郑宅茶自身发展有帮助,还可以促使仙游的茶产业走上转型升级之路,对建设仙游茶叶文化、丰富茶叶品牌内涵有着重要意义。

图片:莆田文旅、中国茶叶流通协会

来源:茶道传媒,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疫情期间从0到22家店,这家白茶新锐品牌是怎么做到的

  

刚刚过去的这一年,几乎所有茶企都在做出改变,他们开始越来越重视品牌、渠道、品类的升级,终端市场的变革也悄然而至。

当今时代,中国的主流呈现消费品品牌集中提升的趋势。即便在国内茶叶内需扩张的形势之下,品牌融合迭代、商业模式复杂变幻,依旧打碎了众多茶圈中的创业梦。应时代之变,不仅仅是时代给予品牌的大命题,也是经销商们所要正面应对的“生存危机”。

趁着这股变革之风,开创不到17个月的新锐白茶品牌“鼎存”,在疫情影响之下完成了22家门店、10多家专柜的优异成绩,拿下了金鸡电影节官方指定合作白茶品牌的殊荣。鼎存成为2020年福建茶界最具爆发力的新品牌之一。

从经销商群体破题,强化服务营销思路

商品流通渠道的变化、互联网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结构的转变以及日益严格的市场监管,都让传统的经销商渠道越来越行不通。人们往往更关注于消费升级所带来的消费者行为、场景等变化,而忽略了中间环节。

消费升级的本质是更好的综合服务,对消费者而言是如此,对经销商而言也是如此。鼎存的创始人钟芳永正是基于对此的洞察,通过自己从品牌茶企到加盟商,再到自立品牌的15年履历,以及对全国茶叶终端市场的研究,探索出了一套“帮你卖好白茶”的经销商解决方案,并以此快速打开了局面。


福清的刘建燕是鼎存的第一位加盟商,如今店内的白茶热销,也证明了当初的选择是正确的。刘建燕当初对鼎存进行了全面的考察,对产品体系、茶叶基地、品质安全、运营能力、仓储能力等各方面都评估过。“他们的基础好、规划长远,让我对鼎存将来的发展非常有信心。”刘建燕评价。

“我在2009年就开始开茶叶店,接触过很多品牌。在去年决定加入鼎存。”来自莆田的陈佳丽首要考量的是产品是否迎合市场需求,她认为鼎存的产品性价比高,包装有新意,品质安全也有保障,在茶叶的仓储上也有科技茶仓的支撑。此外,品牌的运营理念、精细化管理,以及企业实力给了她很大的保障。

“我们把顶层设计架好,把基础建设夯实,把‘创业者’们团结在一起,去共享共赢。”钟芳永习惯将加盟商和员工视为成长伙伴,他说,“这条路上,我们都是创业者。”


懂得教同行者卖好茶,品牌才能壮大

总部反馈慢、产品与当地市场不符、需求匹配有误等一系列的问题都是经销商之殇。

常年与市场打交道,深谙运营之道的钟芳永,决定将鼎存的服务下沉到一线工作者身上。他所创立的鼎存加盟商服务管理,贯彻“政策支持更务实、需求对接更精准、市场培训更落地”的三大原则。

这也成为22家门店合作伙伴选择鼎存的原因之一。从他们口中的鼎存印象是:总部不是在千里之外,而是就在身边。

“一个月总部大概会来店里六七趟,跟我们进行沟通交流。”莆田加盟商李燕丽说道。

李燕丽在2020年8月接触鼎存后便选择加入。鼎存注重细节和服务的特征,以及创始人钟芳永的格局与运营才能,让她感受到前景光明。“他们会根据各地门店的不同而制定策略,跟踪门店活动效果,如果效果不佳,也会及时提供新的思路。还有在客户维护、拉新等方面,他们也都会提建议,还常常会提醒一些平时我们不太注意的地方,确实有效。”


定期询问记录门店或专柜的经营情况和需求,是钟芳永和他的团队的工作日常。钟芳永始终认为,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地为加盟商制定解决方案,才能更好地找到市场突破点,而加盟商们的信赖和支持,是品牌长久与壮大的基石。

“每个人的能力基础不一样,擅长的专业方向也不一样,我们要做的是发挥所长,补齐短板。”从谈话中可以看出,钟芳永既是一位领头人,也是一名师者。

他和他的团队常常和加盟商交流到深夜,谈论产品陈列、营销话术、客户定位、门店策略等等一系列问题,“不能只有我一个人懂,大家都学会营销、懂得运营,才能共同成就鼎存。”钟芳永说道。

供应链完善、运营力强,在新品牌中少有

茶行业的入行门槛并不高,创业者多在不成熟模式中步步探索。很多入局者往往凭借着自家的茶山,开始成立工厂、公司,因为缺乏市场运营的理论与实战经验,品牌成长缓慢。还有一部分是在市场上经历过磨砺后进入茶行业,这类创业者则是在基地和供应链上有所困扰。

也因此,鼎存这类既具有完善供应链,又集聚了运营智慧的品牌的出现是难得的。鼎存集生态种植、科技研发、加工生产、连锁经营及茶文化传播于一体。

拥有“最核心、最早”的原产地资源优势

福鼎市是全国最大的白茶生产基地,鼎存基地所在的白琳镇是福鼎白茶四大核心产区之一。鼎存拥有距今62年历史的福鼎国营翁江茶场,是中国生产白茶最早的茶厂之一。

拥有从源头把控产品的科学管控体系

鼎存一方面与茶农直接合作,从源头把控品质,引进高新智能全自动清洁化生产设备,保障高效高质;另一方面与福建农林大学科研团队开展深度合作,依托福建省茶产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合作组建白茶存储研究分中心,实现从源头到仓储和销售的全程质量与安全管控。其产品已经全面通过 ISO22000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 和 HACCP 体系认证。

拥有“离市场最近的茶仓”

鼎存强调为客户“存好料、存得好”的理念,在福建厦门“天下茶仓”设立了总面积4000平方米的专业白茶仓储中心。以恒温干仓标准,规范存储空间,实现科学管理,自然存放陈化。同时通过新风系统保证仓内空气洁净。还搭载有24小时云平台监控系统。根据客户需求,可享受即买即存的贴心服务。

拥有先进服务型运营理念

鼎存创始人钟芳永在2004年开始进入茶行业,分别在天福集团、华祥苑、熹茗担任市场运营管理干部。在华祥苑就任期间,成功打开了华祥苑在福州的市场,后成为全国运营总监。在深谙运营之道的同时,钟芳永也不断在充实自己的茶专业知识,师承福建农林大学教授、博导,福建省茶学重点学科带头人孙威江教授。


由钟芳永所带领的鼎存团队,聚集了来自全国各地茶领域的精英。在产品上,他们致力于通过“茶源、技艺、存储、技术”的提升与创新,为广大白茶爱好者提供集品饮、存储于一体的优质消费体验;在经营上,他们用高素质、专业化说话,通过连锁化、规范化、系统化的运营方式,从上游供应链到销售窗口的垂直管理,从人员培训管理、技术运用等精细化运营,加强市场销售的广度和深度。

鼎存在用实际行动证明“我们是一个可靠的品牌”,而从我们与22家加盟商的对话中也可见一斑。

因为,当他们对顾客的消费行为产生疑虑时,有人会解析促成购买决策最核心的驱动力是什么、什么样的消费体验可以增加复购率;当他们的客户资源难以进一步提升时,有人会告知如何定位目标受众、有效开拓新客源;当他们的客户对老套的营销活动感到疲软时,有人会指导如何用更创新的营销玩法……这种保姆式营销服务,使得经销商快速成长,也能够获取极高的企业文化与价值观的认可度。


新时代下,茶叶品牌要保证货源、保障安全、保持创新,也要提供信任、提供识别、提供调性。从目前所知的情况来看,鼎存的策略符合当下,成长速度和品牌力也值得进一步关注。我们也期待茶行业中,有更多新品牌、新战略等新生力量涌入,为这个传统的行业赋能。

注:内容来源说茶ShowCha,作者说茶传媒,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蔡襄:一位真正的茶人

蔡襄以书法家文学茶人闻名于世,其自撰的头衔有26个字:“朝奉郎起居舍人知制诰权同判吏部流内铨上骑都尉赐紫金袋”。为官20余年,先后任西京留守推官、馆阁校勘,继以秘书丞、集贤校理知谏院兼修起居注与三司使,在漳州、泉州、福州、开封、杭州等多地任职。

蔡襄清官之名著称,政绩显著,口碑流传至今,后人也极为认可他在科学文化方面作出的重要贡献。蔡襄所撰《荔枝谱》是世界最早介绍荔枝专著,所创制的“小团茶”影响深远,《茶录》被誉为是陆羽《茶经》后又一重要的茶学著作。《宋史》中蔡襄传记部分,以他的义举作为开篇。

年轻时候的蔡襄,看不惯忠臣被贬,奸臣当道,怒作诗篇《四贤一不肖》,讨伐不肖之徒,力赞忠义之人。《四贤一不肖》分别讴歌范仲淹、尹洙、余靖、欧阳修等四人,怒斥高若讷为不肖之徒。

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1022年,年仅12岁的宋仁宗继位,太后垂政,朝政大权都掌握在宰辅吕夷简之手,吏部员外郎的范仲淹上《百官图》,讽刺宰辅吕夷简任人唯亲,弄权谋私。吕夷简看到图后很不高兴,但一直隐忍不发。直到1036年,辽国蠢蠢欲动,时任开封府尹的范仲淹提议迁都洛阳,吕夷简乘机发难,在仁宗的支持下,范仲淹被扣上离间君臣关系、结成朋党的罪名,之后被贬黜到饶州。

集贤院校理余靖出面为范仲淹辩护施救,被贬。

馆阁校勘尹洙上书说,自己与范仲淹是师友关系,也是朋党,理应与范仲淹同贬,故被贬。

欧阳修是怎么卷进来呢?他是看不惯。当时有一位谏官叫高若讷,颇有才名,在范仲淹被贬后落井下石,引发了欧阳修的不满,遂写下《与高司谏书》,痛骂高若讷的趋炎附势,之后被贬。

欧阳修与蔡襄是天圣八年(1030)年同科进士,本来是榜首的欧阳修,因为某些要员看不惯其气盛,丢了榜首的位置,最后只得了十四名,蔡襄是第十名。

范仲淹、欧阳修等人被贬,饯行大宴连吃了好多天,蔡襄多日都在其中。在某天晚宴上,蔡襄吟唱出这首诗,士子高歌此诗,大家议论纷纷,场面壮观。多少年后,欧阳修在《于役志》里回忆道:“君谟作诗,道滋打拍,穆之弹琴。壮哉!何其乐也”,欧阳修身边,都是风雅之辈,“公期烹茶,道滋鼓琴,余与君贶奕。已而,君谟来。景纯、穆之、武平、源叔、仲辉、损之、寿昌、天休、道卿,皆来会饮。”那个时候,薛仲孺烹茶、蔡襄作诗,孙道滋弹琴,欧阳修与王拱辰等人下棋,好不快乐。

蔡襄这首《四贤一不肖》诗,立场鲜明地把贤人与小人一并摆上台面,说出士子心中的愤懑,迅速在京城被争相传送抄写,一时洛阳纸贵,当时契丹使者刚好到开封,买了此诗返归,在幽州旅馆张贴,蔡襄因此名震天下。

1037年,吕夷简失势。蔡襄到洛阳接任欧阳修的留守推官。在洛阳,他与张士逊切磋文法,厘清了文与道的关系,蔡襄领悟到,写文章不是为了官职速进,为官者,要看文牍理政务察民情。蔡襄与宋绶切磋书法,奠定了自己的风格,并因宋绶的推崇,而获得士人赏识。

这里也要插一句,1040年,推荐范仲淹以龙图阁直学士担任陕西经略安抚副使,也是还相于朝的吕夷简。宋人动人之处就在这些地方,你我可能政见不合,但依旧相互欣赏。王安石与苏轼等人交往亦是如此。

1041年,宋仁宗任命王素、余靖、欧阳修、蔡襄为谏官,史称“四谏”。1043年,皇帝独立设谏院,与御史台合称“台谏”,谏官称为司谏、正言。蔡襄担任的就是右正言。谏官的职责是:一是向皇帝提出批评与建议,对朝廷的决策进行评议;二是对各部门官员谏议得失,特别是对宰相为主要的监察对象。谏官选拔很严格,人品关文化关要过,还必须由臣僚推荐,最后由皇帝亲自选定。宋代谏官与唐代不同,唐代谏官是由宰相来定人选,而宋代恰恰是为了限制相权,才由皇帝来定人选。

蔡襄担任谏官后,为进谏之路开放而欢喜,同时也担心正人君子难以长久立于朝廷,他向皇帝进言说:“担任谏官不难,听取进谏却是难事;听取进谏不难,采纳谏言、按谏言办事却是难事。”宋仁宗在位期间,是谏官的黄金时代,他们充当天子耳目,纠正大臣过错。有一位宽仁的皇帝,爱提意见的臣子才得以展现自己的才华。

1047年,36岁的蔡襄出任福建路转运使。宋代的转运使为漕司,掌管一路的财政收入,还监管边防、刑狱以及考察地方官吏。蔡襄在建瓯考察,深入到北苑贡茶生产地了解茶的制作,写有《北苑十咏》。当时的官焙有32个,但能成贡饼的很少。蔡襄一改过去进贡大饼的传统,把八饼一斤的茶改为二十饼一斤,把大团化为小团,选材上革新过去老嫩不分、新旧不分,只用细嫩茶芽做成精致小团。为了让小团更具有观赏性,蔡襄研制了很多压茶模具,有龙凤图案,有花草图案,茶饼形状除了圆形外,还有椭圆形、四方形、菱形,外形艺术化的尝试,不仅让小团茶获得皇帝的青睐,也获得高级官员的赞赏,欧阳修讲,自己奋斗了20年,才获赐一枚小饼,遇到贵人才请出来赏玩,喝?那是不可能的。

1051年,蔡襄回京复任谏官右言正,兼判任三司盐铁勾院。盐铁茶都是国家专卖,是国家税收的主要来源。在京期间,蔡襄与爱茶的宋仁宗有机会在一起喝茶,切磋斗茶技巧。皇帝也会经常问北苑茶的情况,茶圣陆羽写的《茶经》,根本就没有谈到福建建安茶。建安茶是在唐末才逐渐有名,到了五代才成为贡茶。丁谓在任福建路转运使的时候,创造出大饼茶,已经誉满京华。丁谓又编撰了三卷本的《北苑茶录》,供君臣赏读。

蔡襄创制了小龙团,对茶的见解也非常独到,1052年,蔡襄向皇帝进献了自己深入研究的饮茶心法《茶录》。

皇帝爱蔡襄的茶,也爱他的书法。

1052年,蔡襄受命摹写真宗皇帝的《奉神述》。

这一年,皇宫重修失火被毁的奉神殿,皇帝亲自来写碑额,内文由蔡襄来写。

蔡襄字君谟,是宋仁宗所赐。襄有辅佐之意,谟是谋略的意思,君谟自然就是为君谋略。蔡襄为了答谢皇帝对自己的恩宠,写了感谢信《谢赐御书诗表》,现仍存于世。

《宋史》里说,蔡襄书法为当时第一,苏轼也说蔡襄书法本朝第一,宋仁宗尤其爱蔡襄的书法。宋仁宗经常以各种理由向蔡襄索要书法,你别以为皇帝问臣子要就每次都能要到,宋仁宗还真被蔡襄拒绝过一次。1054年,宋仁宗宠爱的张贵妃身亡,皇帝想以“皇后”身份追册,要立碑的《温成皇后碑》求字于蔡襄,蔡襄以不是分内事拒绝了。

欧阳修说,蔡襄这个人,非常珍惜自己的笔墨,也因为如此,才更显得珍贵。欧阳修本人也非常喜欢蔡襄的字。蔡襄在给欧阳修写的一封信里说自己拒绝皇帝原因:“从前得以侍奉陛下,经常有圣旨,命令我写御撰碑文、宫寺题榜,甚至有功劳和仁德的大家族,也请求朝廷下令让我写字。我感到近来书写碑志,就会有财物的收益;若奉朝廷之命写,就有专门机关保存,那是待诏的职责。”

历史上皇后有名号,有哀册,但从来没有皇后葬礼有过墓志铭的。蔡襄虽然拒绝为皇后写碑文,但还是写了挽词《温成皇后挽词二首》,算上对皇帝有了交代。

蔡襄也留有很多轶事。

蔡襄是个大胡子,人称美髯翁。有一天宋仁宗问蔡襄:“你的胡须非常漂亮,晚上睡觉时把它盖在被子之下,还是把它放在外面呢?”蔡襄一时语塞,他无法回答,因为他也不知道。蔡襄回到家后,晚上睡觉时,想着仁宗的话,先是把胡须放在被子外面,觉得不对。又把胡子放在里面,还是不对,一个晚上都没有睡好觉。

蔡襄在福建路任转运使时,修建了中国第一座海港大石桥万安桥,横跨泉州湾。在江底沿着桥梁中线抛置了大量的大石块,形成一条横跨江底的矮石堤,以此作为桥墩的基址。然后用一排横、一排直的条石砌筑桥墩,再种海蛎以固桥基,以减缓江流速度,使不致动摇桥墩两侧基础。桥成之后,蔡襄手书《万安桥记》并刻石立碑,“渡实去海,去舟而徒,易危而安,民莫不利”。

蔡襄还组织人马,从福州始沿途栽植树至泉州、漳州,计长700里。它既可防止水土流失,又可遮掩道路,使过往客商在炎日酷暑之时,免受骄阳暴晒之苦。当地民谣唱道:“夹道松,夹道松,问谁栽之我蔡公,行人六月不知暑,千古万古摇清风。”蔡襄年轻时候作有《青松颂》:“谁种青松在塔西,塔高松矮不相齐。时人莫道青松小,他日松高塔又低。”

福建建安能仁寺的和尚送给蔡襄四饼茶,名叫“石岩白”,是寺里岩石缝里生长出来,非常珍贵,一年才能做成八饼。过了一年多后,蔡襄回到京师开封,去拜访朋友王禹玉。王禹玉用上好的茶招待他,他端着碗还没有喝,只用鼻子闻了闻,就说:“这茶极像能仁寺的石岩白,你是怎么得到的?”主人不大相信,就去找茶帖来查验,一看,果然是“石岩白”,于是对蔡襄鉴茶本领大加佩服。

蔡襄因为写《茶录》,天下人皆以斗茶能赢他为荣。他在杭州当差期间,当地有官妓就因为斗茶胜过蔡襄而爆得大名,后又获得苏轼等人赏识而获得脱籍。

范仲淹诗作《斗茶歌》里有一句为“黄金碾畔绿尘飞,碧玉瓯中翠涛起”,蔡襄觉得形容得不妥,因为在宋人看来,最好的茶,颜色是白的,翠绿是下等茶。所以他建议把“绿尘飞”改为“玉尘飞”,把“翠涛起”改为“素涛起”。《四库全书》收录范仲淹此诗时,已经按照蔡襄的意见修改了。

现在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思咏帖》,是1051年蔡襄写给冯京的信,还顺带送了茶与茶具。这位冯京,就是错把冯京当马凉的主角,也是宋代最后一位连中解元、会元、状元的三元及第。信里说,“襄得足下书,极思咏之怀。在杭留两月,今方得出关,历赏剧醉,不可胜计,亦一春之盛事也。知官下与郡侯情意相通,此固可乐。唐侯言:王白今岁为游闰所胜,大可怪也。初夏时景清和,愿君侯自寿为佳。襄顿首。通理当世足下。大饼极珍物,青瓯微粗。临行匆匆致意,不周悉。”

“王白”、“游闰”是建安茶名。建安王家的白茶闻名天下,只有一株,一年可以做五到七饼茶,如五铢钱大小(相当于今天5分钱硬币大小)。最高峰的时候,傲视群山,一饼茶值钱一千,不是亲友故人,是不可能喝到。“游闰”是游家闰的缩写,是建安名茶。大饼是龙团大饼,青瓯是龙泉青瓷。

王家白茶过于名大,遭人妒忌,被用计致枯,1065年,王家白茶树再次发出新枝,造得一饼茶,主人王大诏带到京城找蔡襄品茗,蔡襄铭感,作《茶记》。

今天普洱茶著名村寨老班章、冰岛,每年拍卖茶王树大单株,动辄就是几十万起,大有宋人玩茶之风。而老班章茶王树自2020年来开始枯萎,如今几近死亡,故事亦同王家白茶树。

有一次苏舜元和蔡襄斗茶,蔡襄泡的茶不但好,而且用有名的惠山泉点茶。苏舜元泡的茶呢,稍差点,他用竹沥水点茶,最后逆袭取胜,斗败了蔡襄。蔡襄的《茶录》里没有写水,是蔡襄不知水之厉害处。惠山泉是宋代文人的最爱,蔡襄为欧阳修《集古录自序》润笔,欧阳修回报大小龙茶,还有惠山泉。蔡襄有诗作《即惠山煮茶》:

此泉何以珍,适与真茶遇。

在物两称绝,于予独得趣。

鲜香箸下云,甘滑杯中露。

当能变俗骨,岂特湔(jiān)尘虑。

昼静清风生,飘萧入庭树。

中含古人意,来者庶冥悟。

蔡襄与师友之间常互赠茶叶。蔡襄把家乡福建的茶,送给退休的宰辅杜衍。《和杜相公谢寄茶》:破春龙焙走新茶,尽是西溪近社芽。才拆缄封思退传,为留甘旨减藏家。鲜明香色凝云液,清彻神情敌露华。却笑虚名陆鸿渐,曾无贤相作诗夸。杜衍唯一存世墨迹就记载了蔡襄送他新茶与荔枝后,他回赠蜀纸四轴,《珍果帖》里写道:“新茗有四銙者至奇,近年不曾有”;又说荔枝因路远遭雨“已多损坏”,颇为惋惜。杜衍为北宋名相,欧阳修的老师。梅尧臣有《依韵和杜相公谢蔡君谟寄茶》:“天子岁尝龙焙茶,茶官催摘雨前牙。团香已入中都府,斗品争传太傅家。小石冷泉留早味,紫泥新品泛春华。吴中内史才多少,从此莼羹不足夸。”

蔡襄赠茶给孙甫,《和诗送茶寄孙之翰》写道:北苑灵芽天下精,要须寒过入春生。故人偏爱云腴白,佳句遥传玉律清。衰病万缘皆绝虑,甘香一味未忘情。封题原是山家宝,尽日虚堂试品程。梅尧臣在《得福州蔡君谟密学书并茶》里说,“茶开片銙碾叶白,亭午一啜驱昏慵。”有一次,好久没有收到蔡襄寄来的茶,梅尧臣还专门写信给欧阳修询问此时。

1066年,蔡襄在杭州任上,游园泛舟会友访名胜,烹茶煮泉写字有佳作,这是他去世前的一年,也是他一生时光中难得的美好时光。

这一年,蔡襄55岁生日,母亲92岁高龄,便在家举行寿宴,葛公绰寄来惠山泉。惠山泉又名九龙泉,蔡襄答谢诗写道:“多谢山人远祝延,寿杯仍是九龙泉。余生事事无心绪,直向清凉度岁年。”惠山泉从无锡到杭州,距离到开封近了不少,但仍然要消除杂味。他们用的法子是,在细沙上淋,还有一个专门的名号,“折洗惠山泉”。

寒食节前夕,程师孟给蔡襄寄来了好茶,钱公辅送来庶子泉,好茶遇上好水,就差好友在场共饮。杭州人喜欢在寒食清明出游,早出晚归,热闹好玩,蔡襄于是邀约在苏州的程师孟来西湖边走走。(《蔡襄年谱简编》)

端午时节,范仲淹的从事章岷给蔡襄寄来绍兴珍茗卧龙茶,蔡襄评价说,这茶的品质还在另一个绍兴名茶日铸之上,昔年的日铸茶品质很高,现在却一代不如一代。江西双井茶,欧阳修有诗赞之,蔡襄也在《致程修撰帖》里说,双井茶色香味皆精好,是为茗芽之冠,不是日注茶与宝云茶可以相提并论的。

1066年10月,蔡襄母亲辞世,蔡襄护母柩回莆田老家。

1067年6月,蔡襄次子辞世。8月,蔡襄病逝。

蔡襄除有《茶录》外,还有《北苑十咏》等等诗作。皇帝爱蔡襄书法,也爱蔡襄做的茶,而蔡襄的茶与书法,也因为皇帝的推广,而在士大夫之间流行。

本文摘自《宋茶:风雅与腔调》

来源:茶业复兴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3条结果 (用时 0.001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