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莆田茶叶品种

找到约28条结果 (用时 0.003 秒)

昔日贡茶香飘万里——莆田市政协倾力助推“三茶”统筹发展侧记

近日出版的《政协天地》杂志(2023年第七期),市县观点专栏头条刊发《昔日贡茶香飘万里一一莆田市政协倾力助推"三茶"统筹发展侧记》,现予转载,以飨读者。

昔日贡茶香飘万里

莆田市政协倾力助推“三茶”统筹发展侧记

茶者,南方之嘉木也。

莆田自古出好茶,茶叶生产历史悠久,以乌龙茶为主,有铁观音、黄旦、本山、梅占、佛手等品种。自隋以降,莆茶珍品频出,龟山"月中香"、壶公山"胡公茶"、林山"云雾茶"、枫亭"郑宅茶"等成为唐、宋、明、清历朝皇家贡品,名扬神州。

时过境迁,近现代莆田茶业良莠不齐、后继无人,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处于"莆茶未闻"的尴尬境地。

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5月21日首个"国际茶日"贺信精神和2021年3月来闽考察时关于"三茶"统筹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的同时,为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重振莆茶昔日辉煌,助力乡村振兴,莆田市政协组织政协委员、茶学专家深入茶山茶场茶企调查研究,积极建言献策,牵头举办"龙华仙韵"金溪饮茶文化雅集、"政协委员话莆阳"委员履职活动日之"茶录流芳·茶香莆阳"等多场特色活动。

"一缕茶香,上承千年连接古今;一杯清茶,贯通东西书写传奇。"莆田市政协主席、市食品产业发展暨招商工作专项领导小组组长沈萌芽表示,要通过讲述莆田茶历史文化、茶科技创新、茶生态构建、茶产业发展,展示莆田妈祖故里文化名城、山水诗画生态韵城魅力,以一片叶子、一盏清茗致敬历史、致敬文化、致敬生态。

一缕茶香越千年

莆田茶文化源远流长、底蕴深厚,茶韵飘香越千年。

莆茶种植史源于隋代,唐后亦成贡茶,宋代声名远扬。北宋莆田历史名人蔡襄创制的"小龙团",使"建茶"名满天下,其所著《茶录》成为继唐代陆羽《茶经》之后最有影响的论茶专著,对中国茶文化发展作出卓越贡献。

《茶录》上篇论茶、下篇论茶器,宋代怀安令樊纪勒石以传后世,向世人展现了宋代茶饮的美学意境,流芳千古。前人评曰:"建茶所以名垂天下,由公(即蔡襄)也。"

古之兴化,无论文人墨客,还是下里巴人,莆茶是必不可少的饮品,亦有采茶、煮茶、饮茶诗文流传,体现莆人以茶待客之风和文人厚爱莆茶之情。南宋著名史学家郑樵《采茶行》:"安得龟蒙地百尺,前种武夷后郑宅。"元代洪希文《煮土茶歌》:"莆中苦茶出土产,乡味自汲井水煎。"清代朱粲如《饮茶歌》:"入门不作寒喧语,呼童汲水将茶烹。"

迎国际茶日,品龙华仙韵;饮金溪佳茗,赏茶录风雅。

在"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列入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后的首个"5.21"国际茶日前夕,市政协牵头举办"龙华仙韵"金溪饮茶文化雅集,启动蔡襄《茶录》译注新书,以一场雅集、一本书、一期茶会、一个论坛、一套视频集、40个茶席,为莆田建市40周年献礼。

雅集现场,来自全国各地的茶人和音乐人以十大饮式呈现历代饮茶方式,穿插非遗"啸"乐、箫、古琴、莆仙戏、尺八、宋代点茶、朗诵等表演,以艺术的表现形式,将"茶香花琴书"等元素与茶文化融为一体,唤醒千年茶基因。

著名古琴演奏家十方感叹:"莆田茶养在深闺人未识,喝莆田茶带给我一份清明和自在,希望把这份清明自在融入我的作品中,与大家共同品鉴这份悠然神韵。"

一盏清茗话振兴

今年5月,以"茶录流芳·茶香莆阳"为主题的市政协第三期"政协委员话莆阳"委员履职活动日如期举行。

此次活动以主题沙龙、现场开讲、线上互动等方式进行,并辅以《<蔡襄>之品茗撰录》《南少林禅武表演》《茶艺表演》《<七碗茶>诗朗诵》等艺术表达,展现了莆田独特茶文化魅力。

活动中,10名政协委员、嘉宾围绕莆田茶生态保护、茶文化挖掘、茶品牌打造、茶产业发展与产业链延伸、茶科技研究与应用等方面建诤言、献良策。

"好山好水出好茶,一杯香茗始千年。"全国政协委员释本性说,莆茶生态种植蔚然成风,闽中宜茶的气候、木兰溪水滋养过的茶山,造就了莆田茶独特的品质。

"莆田茶历史悠久,茶文化厚重。这是我们做好莆田茶的底气和自信。"市政协常委蔡建山说,在实地调研中,我们感悟到了茶人为柴米油盐酱醋茶而劳作的艰辛、为琴棋书画诗酒茶而追梦的浪漫。

"'庆历中,蔡君谟为福建路转运使,始造小片龙茶以进,其品绝精,谓之小团。凡二十饼重一斤,值黄金二两,然金可有而茶不易得也。'这是宋代欧阳修在《归田录》中对蔡襄创制的'小龙团'茶的描述。"市政协委员黄艳梅将莆田茶文化娓娓道来。

"清泉烹雀舌,活水煮龙团。"市政协委员林东村说,莆田茶文化史不仅仅是一次次制茶技术的沉淀积累,更是一次次茶道精神的和合升华。

金溪茶叶,香飘万里。福建金溪茶业有限公司创办于1985年,从一家设备简陋的小厂,发展成全省乌龙茶出口欧盟的最大企业。市政协委员、公司总经理黄世统说,莆田茶以品质赢得市场、走出国门,推动东西方文明交流互鉴。

"以茶为媒弘扬妈祖精神,以茶具涵养自在精气神。"市政协委员薛志勇从茶品牌与妈祖文化融合、茶精神与紫砂茶具结合等方面提出意见建议。

委员们建议,要立足莆田特点,融入乡村振兴,依托壶公山的胡公茶,龟山寺、南少林寺的禅茶,以及郑宅茶、九条茶、金溪奶茶饮品、梅洋"清茗"等各具特色的产品,做大做强茶品牌。要增强莆田文化自信,做好非遗技艺传承,推动茶家具、茶空间、茶挂画、茶文创作品的开发、利用,打造集培训、研习、交流等为一体的基地,探索茶人才培养模式。要深入挖掘茶园茶乡等资源特色和采茶制茶等民俗魅力,开发"茶旅+研学""茶旅+康养"等茶文旅融合新业态,促进茶产业链延伸和茶文化交流互鉴。要推动绿色发展,加强政策扶持,引导产业升级,鼓励科技创新,促进质量兴茶。

一片绿叶写传奇

共品茶香茶韵,共享美好生活。

雅集、履职日节目播出后,引起热烈反响。委员们认为,节目精彩纷呈、富有感染力,让大家对莆田"三茶"有了更深切的体会,表示今后将发挥自身优势,为"三茶"统筹发展尽一份力。

市政协委员、市农业农村局产业发展与信息化科科长黄琼介绍说,莆田茶叶种植面积983.8公顷,产量4001吨,产值超2亿元。莆田市先后获评国际标准化茶叶示范基地、国家标准化茶叶示范区等,并有440公顷茶园获评"国家级生态农场","仙溪乌龙茶"获评福建省著名商标,金溪茶业、大喜茶业、天林茶业获评茶业省级龙头企业。

无由持一碗,寄与爱茶人。

“我们要立足政协职能,发动委员踊跃参与其中,关注种茶者,乐做爱茶者,成为茶产业发展、茶文化交流的积极推动者,建言资政,凝聚共识。”沈萌芽表示,未来将进一步发挥委员企业的示范、引领作用,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推动"三产"融合发展,做大做强茶产业,实现"人口莆茶",使之成为茶界"新势力",为乡村振兴打造新引擎、续写新传奇。

来源:时报记者 郑育俊,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莆田仙游县:统筹发展“三茶”助力乡村振兴

在实施“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行动中,仙游县立足优势,统筹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三茶”文章,在保护传承中成为茶界“新势力”,拉动乡村振兴新引擎。

今年国际茶日期间,“龙华仙韵”金溪饮茶文化雅集暨蔡襄《茶录》译注新书启动仪式在仙游县举行,做实做细食品产业“酒菜鲜果茶”五篇文章之茶文章。

自古香茗出深山,好山好水出好茶。仙游山灵水秀、风光旖旎,人文荟萃、底蕴深厚,造就了不同凡响的仙韵佳茗,是福建省重点产茶县之一,也是莆田茶叶主产区。

仙游县县长陈志挺表示

仙游县将致力于茶文化的挖掘,展现“腹有诗书气自华”的仙茶风采。以蔡襄《茶录》译注新书启动为契机,唤醒千年茶基因文化符号,讲好仙茶故事。致力于茶产业的融合,展现“映日荷花别样红”的仙茶风采。探索茶旅新经济,打造高标准茶叶集聚发展的示范引领区,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致力于茶科技的运用,展现“小家碧玉成闺秀”的仙茶风采。充分发挥蔡襄茶文化研究院引领作用,加快核心技术的研究和推广,提升茶业绿色管理水平。致力于茶品质的提升,展现“一杯春露香透齿”的仙茶风采。实施“仙茶”品牌提升战略,强化茶树种质资源保护,健全质量安全溯源体系,力争金溪茶叶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

传承茶文化

传承茶文化

△仙游一处茶园内,茶农们采茶忙

仙游籍宋代名臣蔡襄著作《茶录》是中国茶叶研究史上重要的专著,他创制的小龙凤团茶名满天下。

在蔡襄《茶录》译注新书启动仪式上,蔡襄茶文化研究院聘请茶文化研究专家、茶学博士后刘峰为首席专家,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理事、浙江大学兼职博士生导师林治教授为顾问。

活动期间,在观看了“青影华录”蔡襄茶文化视频集后,刘峰、林治及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香文化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人民大学世界民俗文化研究所研究员罗子杰等部分嘉宾作主题演讲,围绕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等话题作分享,还展示了宋代茶百戏。

近年来,仙游县主动融入全市食品产业发展大局,把茶产业作为食品产业中重点行业发展,推动茶产业转型升级,让“一片叶子”四季生金、致富群众。目前,仙游县茶叶种植面积1.2万亩,年产量3200多吨,年产值达1.6亿元。

活动中,与会人员前往龙华茶山采风,考察金溪茶业有限公司、蔡襄茶文化研究院、三福艺术馆等地,调研仙游茶种植、茶产品、茶文化、茶家具等茶产业发展情况。

主办方还举行了“龙华仙韵”金溪饮茶文化雅集,以沉浸式茶会展现雅集的青、影、华、录四大篇章,以十大形式呈现历代饮茶方式,将茶文化以艺术的方式表达和呈现,演绎了莆仙人的浪漫,宣传推介莆田悠久茶文化,展现莆田山水诗画生态韵城魅力。

发展茶产业

夏季伊始,嫩芽褪成深绿,展现生机盎然新气象。

在园庄镇枫林村茶场,65岁的郑宅茶传承人郑明雄和茶农一起在茶园里采摘毛尖。

地处枫慈溪上游谷地的枫林村,峰峦连绵,泉甘雾多,独特的地理条件和气候适宜茶叶种植。2016年,“仙游郑宅茶”被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核准为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018年,郑宅茶传统制作技艺入选莆田市第六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枫林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陈瑞云介绍,枫林村开创“公司+农户+基地”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带领群众开山种茶,开办工厂等,实现产销“一条龙”服务。不仅如此,枫林村还培育发展郑宅茶种植、营销大户,引导当地群众由分散种植走向规模化生产。

记者了解到,仙游郑宅茶始植于隋代,唐宋间已为贡品。“龙团佳制自往昔,我今未酌神行怿。安得龟蒙地百尺,前种武夷后郑宅。”南宋著名史学家郑樵写《采茶行》,将武夷茶和郑宅茶相提并论,并将饮“郑宅茶”视为上品之饮。清代,郑宅茶更是声名在外,乾隆九年六月《总管内务府奏销文件》记载,各地进贡茶叶多达60余种。其中,武夷茶和郑宅茶都是乾隆皇帝钟爱的茶类。《福建农业大全》将郑宅茶叶列为明、清时期福建七大名茶之一。

陈瑞云介绍,下一步将持续挖掘郑宅茶的文化内涵,以茶文化为主题、以茶基地为载体、以茶乡访古为线索,开发一系列文化旅游产品,推动茶产业和旅游业深度融合发展。

在木兰溪南岸,龙华镇东岐村,垄垄茶树依山顺势,长势良好。

龙华镇是全市最大的茶叶生产、加工、销售基地。近年来,龙华茶厂的茶参加国际展览会,先后获得“2010年上海世博会金奖”“2011年澳大利亚茶博会金奖”“2012年美国世界茶博会金奖”“2014年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金奖”“2015年米兰世博会金奖”等,进一步拓展了国内外市场。

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扎实做好农、文、旅融合发展文章,拓宽村民增收渠道,让茶产业在乡村振兴的浪潮中熠熠生辉。

强化茶科技

△金溪茶厂工人对茶叶进行称重包装

品仙茗、爱仙茶,共同推动仙游好茶香满人间,助推“三茶”统筹发展。

地处龙华镇的金溪茶厂,在2020年前后调整企业发展战略,全力构建茶叶种植、研发、生产体系。该厂依托“蔡襄茶文化研究院”阵地,研发出系列精品,产品远销欧洲、东南亚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符合欧盟标准的乌龙茶原料产量占全省总量的50%。

眼下,金溪茶厂持续发挥生态优势,依托茶科技与茶文化协力驱动,持续提升茶品牌价值,做好茶叶深加工,通过科技创新,不断延长产业链、融通供应链、提升价值链,推进茶产业转型升级。

为提升茶叶科技创新能力,金溪茶厂建有完善的茶叶科研平台,包括茶叶遗传育种实验室、茶叶品质化学实验室、茶叶深加工实验室等,并建立茶叶基因库,在品种选育、品质提升以及新品种培育等方面展开研究。

为满足消费者不断变化的需求,金溪茶厂积极探索茶叶创新产品,凭借卓越的研发能力和先进的生产设备,推出柚子花窨花乌龙、蜜香乌龙、金牡丹红茶等系列产品。这些产品在口感、香气、功效等方面赢得消费者的青睐。

“未来,金溪茶业将继续深耕茶叶科技创新,加强茶文化推广,努力成为国内外知名的茶叶企业,为消费者提供更多优质的茶叶产品和服务。”金溪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黄世统说道。

弘扬茶文化、打造茶名片,统筹发展“三茶”,仙游县把茶产业做大做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以生机勃勃的绿色产业助推莆田市加快建设绿色高质量发展先行市,为莆田建市40周年献礼。

来源:湄洲日报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仙游:从好“茶叶”到好“茶业”


好山好水出好茶。仙游县山灵水秀、风光旖旎,人文荟萃、底蕴深厚,是全省重点产茶县之一,也是莆田茶叶主产区。

近年来,仙游县立足优势,统筹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三茶”文章,拉动乡村振兴新引擎。

金溪茶园 张艺典 摄


历史悠久位列名茶

近日,“龙华仙韵”金溪饮茶文化雅集暨蔡襄《茶录》译注新书编撰启动仪式在仙游举行。启动仪式上,蔡襄茶文化研究院还聘请茶文化研究专家、茶学博士后刘峰为首席专家,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理事、浙江大学兼职博士生导师林治教授为顾问。

一代廉吏蔡襄,仙游县枫亭镇人,著作《茶录》是中国茶叶研究史上的重要专著,弥补了陆羽《茶经》未载及“建茶”的缺憾,他创制的小饼龙凤团茶,使“建茶”名满天下。

同一片茶叶,经过制茶人使用不同的制茶技艺,可以演绎出不同的风味,如在福建赫赫有名的武夷岩茶、福鼎白茶、安溪铁观音等。莆仙茶叶种植也有着悠久的历史,而且还出过精品。

早在隋代,当时的仙溪(今仙游县)就零星引种茶树。唐代,仙游孝仁里郑宅(今赖店圣泉)、凤山、龟洋山、林山等山区已有成片种植。南宋著名史学家、莆田人郑樵《采茶行》曰:“安得龟蒙地百尺,前种武夷后郑宅。逢春吸露枝润泽,大招二陆栖魂魄。”诗中,郑樵将仙游郑宅茶和武夷岩茶相提并论,并将饮郑宅茶当作一种高尚的精神享受。“仙游郑宅茶”在历史上曾是专供皇宫享用的贡茶,在《福建农业大全》中被列为明清时期福建七大名茶之一。

“仙游将以译注《茶录》为契机,唤醒千年茶基因文化符号,讲好仙茶故事。”仙游县县长陈志挺表示,仙游一直致力于茶文化的挖掘,将充分发挥蔡襄茶文化研究院引领作用,展现仙茶风采。

采茶 张力 摄

龙头带动产销一体

仙游县园庄镇枫林村地处枫慈溪上游谷地,峰峦连绵,泉甘雾多,独特的地理条件和气候适宜茶叶种植。

正值盛夏,枫林村村民穿梭在茶垄间或采茶或锄草,一片忙碌景象。茶园负责人郑明雄告诉记者,茶园主要种植郑宅茶,据目前的采摘情况来看,今年茶园茶叶质量上乘,丰收在望。

“我们自有基地茶园100多亩,茶叶都是手工采摘,年产成品茶1000多公斤。”郑明雄表示,此前,郑宅茶获得不少荣誉。2016年,“仙游郑宅茶”被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核准为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018年,郑宅茶传统制作技艺入选莆田市第六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枫林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陈瑞云介绍,枫林建立“公司+基地+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实现产销“一条龙”服务。不仅如此,还培育发展郑宅茶种植、营销大户,引导村民由分散种植走向规模化生产。

据统计,目前仙游县茶叶种植面积1.2万亩,年产量3200多吨,年产值1.6亿元,茶叶规模生产销售经营主体近40家。仙游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已基本形成“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

今年初,仙游获批创建市级茶业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集茶叶生产示范、科技研发、农技推广、商贸物流、精深加工、乡村旅游与文化休闲于一体的现代茶产业园,推动茶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

科技赋能开发新品

日前,农业农村部公布2022年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产值超亿元村名单,仙游县龙华镇金溪村榜上有名。

位于金溪村的福建金溪茶业有限公司,目前已在全省范围内建立万亩无公害茶叶生产基地。在茶香中崛起的金溪村,与其不断发展茶科技密不可分。

晒茶 张力 摄

金溪村地貌多为山地与丘陵,茶叶种植园地势开阔、集中成片。园内土壤为黄、红壤,土层厚度在1米以上,质地疏松,通气和排水性良好,土壤中有机质含量较高,从而形成了茶叶独特的品质特性。

有了好原料,如何制作出好茶?在金溪茶业的茶叶生产车间里,记者看到这里有先进的茶叶生产全自动一体化设备。金溪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黄世统介绍,公司重视茶叶制作工艺的研究,已有自己发明的专利技术。同时常年组织茶农开展茶树品种无性系改良和清洁化加工技术研究,还建立茶叶检测中心、研发中心及样品基因库。

值得一提的是,该样品基因库目前已收集来自世界各地的精品茶叶样品基因1000多种,涵盖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黄茶、黑茶等六大茶类品种,按每种茶叶样品5至10公斤的规模进行保存,以备随时调用。同时,基因库还采集完善茶叶的相关信息,包括品种、产地、茶季、产量稳定性等。这些茶叶样品基因将用于研究比较,开发茶产品。

“凭借卓越的研发能力和先进的生产设备,我们新推出的蜜香乌龙、金牡丹红茶等系列产品在口感、香气等方面赢得消费者的青睐。”黄世统说。

仙游县高度重视茶产业发展,出台相关举措,鼓励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在生产方面,推广数字化设备的普及和应用,实现茶叶生产的洁净化、标准化、规模化和现代化,从茶叶初制到精制各个环节,全程可追溯,同时在钟山等高海拔的高山培育茶叶新品种,通过科技赋能农产品,做活茶产业。(记者 林鹏 通讯员 郑志忠 郑文洁)

来源:福建日报,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28条结果 (用时 0.003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