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洞庭春尽

找到约50条结果 (用时 0.004 秒)

春来茶香撷绿芽(下)

宋人李复有诗云:“春茶自造始开尝,色味甘新气芬馥。”春暖花开之际,茶人们一年一度的盛宴便如约而至——春茶季。对他们而言,春日的阳光和雨露,都藏在这一杯春茶里。有的甘甜、有的浓郁、有的花香袭人、有的野性十足……百般滋味,似乎是要静下心来将每种都品上一品,才不辜负这大好春光。

香茗一瓯知时节

茶叶采摘季节,由于茶叶生产地区的气候条件不同,各种成品茶对原料的要求不同,采摘季节的先后差别因此也就更大。明代以后,春茶采摘时节逐渐延长,不但有所谓的头春、二春、三春等茶,而且人们还认识到采摘期的早与迟,对茶叶品质的优次是密切相关的。

如今,人们又在原有的基础上,将春茶划分成头采、头春、早春、明前、雨前、春尾等几类。

头采茶指茶园在开春以后,对极少量的、已经达到采摘标准的芽叶的第一次采摘。因数量极少,用来筛选的范围也就很小,所以头采茶通常被用来试制成头一波春茶。但由于含水量大,品质并不一定是春茶里最好的。

头春茶是指第一波春天采摘的茶叶。对于中国的名优茶来说,头春茶都代表的是最高品质。但即使是头春茶,不同种类的茶叶采摘时间也不一样。绿茶头春茶时间一般可以从2月延至4月。比如,四川宜宾在2月中旬开始采摘,浙江温州永嘉乌牛早品种在2月中下旬开始采摘,福建福鼎白茶一般3月初采摘,陕南茶区往往在3月下旬开园采茶。而在同一茶区的高海拔茶园,头春茶的采摘时间更晚。

对于茶叶采制来说,有4个重要的节气:立春、春分、清明、谷雨。而春分至清明之间采制的茶是为明前茶。茶树经过了一个冬天的休养,本身物质含量就较丰富,再加上清明前气温普遍较低,茶树发芽数量不仅有限且生长速度较慢,能达到采摘标准的产量很少,故坊间也有“明前茶,贵如金”之说。

雨前茶是在谷雨前采制成的茶叶。雨前茶虽不及明前茶那么细嫩,但由于这时气温高,芽叶生长相对较快,积累的内含物也较丰富,因此雨前茶往往滋味鲜浓而耐泡。

春尾茶,又被称之为“雨后茶”,指谷雨之后采制的春茶。谷雨时节,气温逐渐回暖,雨水充沛,茶树从寒冬中彻底苏醒,唤起潜藏的能量。也是步入夏季前最后的一款“春茶”。

“明前”“雨前”的概念,主要是对江南茶区而言。云南、广西、山东等地,都不会有明前、雨前的概念。因为西南茶区和华南茶区的大部分区域地处我国南部,开春气温回升早,每年往往是在春节时就已经开始采茶,待到清明时,采摘茶叶已近两个月。比如云南普洱茶(生茶),虽然也讲究春茶,但因为海拔问题,普遍为小茶树和台地茶发芽较早,古树茶发芽较晚,即使也有少数茶区可以明前采摘,但很多茶区的云南大叶种茶要等到三月底四月初才开始采摘,有些甚至要进入四月中旬采摘。江北茶区如河南、山东等地由于气候原因,往往在清明节后才开始采制,因此并无“明前”之说。

不同的茶类,对采摘时节的要求是不同的。如西湖龙井以明前茶为贵,普洱茶(生茶)以清明后谷雨前采摘为佳。茶叶采摘注重时节的原因,说到底是能采摘到内含物质丰富的鲜叶,能有合适的天气可以制作茶叶。好鲜叶加上好天气,再加上好的制茶师傅,一款好茶的诞生就是大概率事件了。

正是江南好风景

江南、烟雨、茶叶,如果中间再添入“文人”二字,就勾勒出了一幅完美的丹青——仿佛茶叶这种清雅之物,天然就是为了江南而生的。

从古至今,天下文人都爱江南,天下茶人都偏爱江南茶。

哪怕茶圣陆羽也有私心,独宠浙江湖州的顾渚紫笋,还特地“踩一捧一”地强调:“紫者上,绿者次;笋者上,牙者次”;古今最受推崇的“茶诗”——唐代茶仙卢仝《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中的《七碗茶歌》,也把宜兴的阳羡茶推向神坛,说“天子须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

江南茶如同诗画,茶意先于香味,光是身在茶园就情难自禁。大凡出名的江南茶,无一不是生于山水锦绣之间,无一不是扬名在文人墨客之手。

苏州的洞庭碧螺春,生长的环境极其苛刻——太湖中有两座小岛,西边的唤作西山(西洞庭山),东边的名作东山(东洞庭山),日久天长,东洞庭山与陆地相接,成为三面环水的半岛,而西洞庭山依然绝世独立,深居湖心。

碧螺春,就生长在这太湖烟水迷蒙的东、西二山之上,如同白银盘里一青螺。

碧螺春常有,但洞庭碧螺春少见,唯有湖中二山所产、寥寥无几的才能冠以“洞庭”之名,才饱吸了太湖烟水,出落得楚楚动人,散发着“吓煞人香”。从宋代范成大钟情的“水月茶”,到清人赞叹的“梅盛每称香雪海,茶尖争说碧螺春”,山水诗文塑造了碧螺春独有的魅力。

太湖如此,西湖更负盛名。明清以来,西湖龙井就是文人士大夫们竭力追求的名茶。晚明的张岱、清代的袁枚,两大才子亦是两大老饕都对其赞不绝口。

而世间自称“贡茶”的名茶如过江之鲫,唯有西湖龙井引得帝王亲自下场“背书”——乾隆下江南,专程赴狮峰山下胡公庙品饮,传说将庙前十八棵茶树封为“御茶”,今天的西湖龙井尚有“狮”“龙”“云”“虎”“梅”五大核心产区。

而在狮峰山一带,还有翁家山、杨梅岭、满觉陇、白鹤峰等产地,如群星拱卫西子湖,湖光山色茶汤香,一杯饮尽江南春。

皖南的祁门、东至、贵池、石台、黟县、休宁,以及浙西开化一带山岩灵秀,水溪潺潺。崇山峻岭的地貌,让这里自古偏居一隅。殊不知,早在南宋时期,此地因为独特优质的自然生态资源已是名优茶叶的产地。《文献通考》记载,宋代当时全国名茶共37个品目,其中“仙芝”“嫩蕊”就产于皖南一带,尤以石台茶仙寓山为之最。

由于“嫩蕊”产于海拔千米的云雾之中,茶园常年被云雾笼罩,所以当地人称此茶为“雾里青”。雾里青茶,从明武宗正德三年(1508年)被列为贡品。此后每年3月,雾里青茶由挑夫从仙寓山“徽饶通衢”挑到山下,装上小船顺秋浦河而下,在池州上大船,顺长江而下,经芜湖、南京至扬州转入京杭大运河,千里迢迢运往京城。这正是陆放翁笔下的“秋浦万里茶人到,笑说仙芝嫩蕊来”。

自休宁顺马金溪而下,便入浙江开化境内。地处浙皖赣三省交界的开化,峰峦叠嶂,溪流众多。好山好水造就了开化龙顶特有的颜色,根根分明的芽头在伴着激荡的清泉绘制出一幅氤氲的山水江南,沉浮之间构建出一片奇妙的碧潭森林。

浓郁的茶香伴着水汽缓缓升起缠绕,丝丝花香在鼻尖绽放,大山之间的山野之气冲破冬日的阴霾,是春日江南的味道,春风拂面,沁人心脾。轻呷一口,茶香在舌尖迸发,丝丝甘甜漫上心尖,不禁让人沉醉在这山水江南的层层绿意之中。

且将诗词奉新茶

从古至今,文人墨客对春茶的褒扬多姿多彩。

雀舌、仙毫、毛尖、瓜片、雪芽、紫笋、银针……茶名往往如诗题,浓缩着春天的生机和诗意。面对春茶,古人总是以诗词相酬。

唐代诗圣杜甫在《重过何氏五首·之一》中写道:“落日平台上,春风啜茗时。石栏斜点笔,桐叶坐题诗。翡翠鸣衣桁,蜻蜓立钓丝。自今幽兴熟,来往亦无期。”一首诗道尽了在夕阳余晖的春天里,因茶而情景交融,动静结合,虚实相生。

诗人刘禹锡则以特有的才情加上茶人对春茶的深情在《西山兰若试茶歌》中说:“山僧后檐茶数丛,春来映竹抽新茸。宛然为客振衣起,自傍芒丛摘鹰嘴。斯须炒成满室香,便酌沏下金沙水。”令人读后也想融入庙檐之下,观竹和闻啜那“满室香”的“鹰嘴”春茶。

晚唐诗僧齐己,他的春茶诗意境深远,他在《谢中上人寄茶》中是这样写的:“春山谷雨前,并手摘芳烟。绿嫩难盈笼,清和易晚天。且招邻院客,试煮落花泉。地远劳相寄,无来又隔年。”

到了宋代,诗人对春茶的眷恋更进一层,范仲淹在《鸠坑茶》一诗中说道:“潇洒桐庐郡,春山半是茶。轻雷何好事,惊起雨前茶。”

诗人梅尧臣更是把春茶与黄金媲美,他在《答建州沈屯田寄新茶》的诗中说道:“春茶研白膏,夜火焙紫饼。价与黄金齐,包开青蒻整。碾为玉色尘,远及芦底井。一啜同醉翁,思君聊引领。”表现了诗人悠然自得地吟诗、赏春、品茶,心中了无牵挂,颇有一番“茶不醉人人自醉”的感觉。

而北宋大文豪苏东坡则以一代茶人的深情,把春茶描摹成花容月貌、冰雪心肠、兰心蕙质、神韵迷人的绝代佳人,其诗《次韵曹辅寄壑源试焙新芽》说:“仙山灵草湿行云,洗遍香肌粉未匀。明月来投玉川子,清风吹破武林春。要知玉雪心肠好,不是膏油首面新。戏作小诗君一笑,从来佳茗似佳人。”读了这首诗,尤以“从来佳茗似佳人”一句,人们对苏东坡笔下的春茶,怎能不倾慕与心醉呢?至今人们把这一佳句,以“欲把西湖比西子”相对。

人称“梅妻鹤子”的北宋诗人林逋,在《烹北苑茶有怀》诗中把春茶誉之为“世间绝品”,其诗云:“石碾轻飞瑟瑟尘,乳花烹出建溪春。世间绝品人难识,闲对《茶经》忆古人。”“世间绝品”的春茶,韵高难识,明写茶,暗喻人。茶的野、幽、清、高均成了诗人品格风范的标识,也成了诗人对生活意境的追求。

明代以后,儒生品春茶,风流依旧。如唐伯虎习以春茶作画,以茶思赋画之灵感,对春茶的嗜爱往往比别人更胜一筹,品之不尽,欲自买青山,自摘春茶。他在一幅《品茶图》题诗款中说:“买得青山只种茶,峰前峰后摘春芽。烹煎已得前人法,蟹眼松风娱自嘉。”

清代诗人陈章,对采茶人的辛劳深有体会。他在《采茶女》中写道:“凤凰岭头春露香,青裙女儿指爪长。度涧穿云采茶去,日午归来不满筐。”虽说辛苦,但一年之中,采茶人最盼望和最感恩的还是春天。因为春天造就了好茶,好茶造就了采茶人生活的安康。对他们来说,侍春茶,侍的也是自己的生活。

(王宁综合整理)

来源:中国食品网,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相关阅读


中国茶村,洞庭山碧螺春产地吴中区

春满太湖,茶香洞庭。三月的洞庭山碧螺春有多香?

伴随着“碧螺春香万里醉”的春色和茶香,上海人都不禁被她的迷人魅力所折服。

近期,上海陆家嘴为洞庭山碧螺春亮灯!

这既是吴中揉纳春之气息,携馥郁碧螺春茶香走进上海,也是上海和吴中共赴一场专属于洞庭山碧螺春茶的约会。

苏州人春天,是从一杯洞庭山碧螺春开始的。喝春茶,也是苏州人过春天的独有的仪式感。

碧波荡漾的太湖,温柔静好的苏州,再加上经过一个冬天的蛰伏的“春茶翘楚”碧螺春,寥寥数景,是不是就勾勒出了你心目中的江南?

怪不得连上海都对这口开春茶香如此如痴如醉。

碧螺春最初的名字,叫“吓煞人香”茶。

早年,每到早春茶芽萌发,采茶姑娘们就结伴上山采茶,采下的芽叶放进围在腰间的布兜里,早晨上山,中午才能下山,布兜里的茶芽在体温作用下开始微微发热,散发出扑鼻的花香,姑娘们惊呼“吓煞人香”!

由此,人们就将此茶叫做“吓煞人香”茶。

碧螺春这诗情画意的名字,是被康熙帝御赐而来。

《吴县志》大事记中记载“三月十四日,康熙皇帝第三次“南巡”抵姑苏。至虎丘、华山、东山、太湖等地巡视,赐‘碧螺春’茶名。”碧螺春从此闻名于世,成为清代宫廷的贡茶。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赞颂过洞庭山碧螺春茶的名人不胜枚举。

清代著名学者震钧将洞庭山碧螺春茶誉为天下第一茶,在其著作《茶说》中称“茶以碧螺春为上,不易得……”

清代思想家、文学家龚自珍也对洞庭山碧螺春茶情有独钟,认为“茶以洞庭山之碧螺春为天下第一,古人未知也。近人始知龙井,亦未知碧螺春也。”

要知道,龚自珍是杭州人,他把“天下第一茶”的美誉赋予了洞庭山碧螺春,而不是自己家乡的西湖龙井茶,足见他对碧螺春的推崇。

碧螺春名贵的另一个原因,是因为它采摘不易。

《太湖备考》载,“茶,出东西两山,东山者胜。有一种名碧螺春,俗呼吓煞人香,味殊绝,人矜贵之。然所产无多,市者多伪。”《苏州府志》载:“茶出吴县西山,以谷雨前为贵。”

苏州老话也讲:“明前茶,贵如金”。晚一天采摘就会生出很多变数。春分开始,不到谷雨便结束。一年只采一季,限时采摘,错过要等明年。

通常过了清明节过去一周,同样的手艺炒出来的茶,却只能算作“炒青”,茶毫衰败,品质渐落,不能归入碧螺春一列。

有一组数据也是“吓煞人”,据吴中区相关部门统计,明前碧螺春,需要七万芽头才能做成一斤茶,且当天采摘的鲜叶必须当天炒制。

一个熟练女工,一天只能采半斤左右,七万芽头需要采茶女工无数次的摘捏和挑选。

其珍贵程度令人咋舌,从采茶到制茶都是与时间的一场赛跑。

也正是因为这种“门外人只道茶香,采茶者不言辛苦”的不易,正宗的洞庭山碧螺春自古就尤其珍贵。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山水孕育一叶好茶。

洞庭山碧螺春产自苏州吴中区洞庭山,洞庭山分东、西两山,除此之外,别无他处。

东山是三面环水的半岛,西山更是一个屹立在太湖中的岛屿。

烟波浩渺的三万六千顷太湖,烟波浩渺,云雾缭绕,使得洞庭东、西两山气候温暖湿润、日照充足。

这种独特的气候为茶树提供了最佳的生长环境。但仅仅是日照充足和降水丰沛,还不足以让洞庭山碧螺春如此出众。

吴中的东山、西山除了产出优质的洞庭山碧螺春,还有声名远播的枇杷、杨梅和洞庭红桔。

茶树和梅、桔、枇杷等果木交错种植,当地人3、4月采茶,5月采枇杷,6月摘杨梅,天然的烂果和残叶成了茶树上好的肥料。

高大的果树又为低矮的茶树遮挡了部分阳光,使其免于在阳光下暴晒,这也让茶芽尽可能地保留住了鲜味。

这种茶树果树相间的种植方式,是洞庭山碧螺春拥有天然花香果味的重要原因。

清代李慈茗为碧螺春的独特味道创作了一首《水调歌头》,说它兼有龙井的纯净,武夷茶的温润,以及芥茶的鲜。

这里多说一句,说到“鲜”,你永远可以相信吴中人对鲜的执着。

与洞庭山碧螺春同样有名的“太湖三白”,就是选用太湖中的银鱼、白鱼、白虾三味湖鲜。

洞庭山碧螺春也是讲求“一嫩三鲜”,香气鲜爽、味道鲜醇、汤色鲜明。

出生尊贵、采摘不易,再加上被列入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的洞庭山碧螺春制作技艺,洞庭山碧螺春的珍贵,可谓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碧螺春这三个字,和吴中有着天然的千丝万缕的联系。甚至说,这三个字,写尽了吴中区的精华。

“碧”是颜色,代表着满目青翠,因为吴中有最美丽的太湖山水。

吴中山水交融、四季如画,坐拥五分之四太湖峰峦、五分之三太湖水域、五分之二太湖岸线,是国家生态区,赢得了“天堂苏州·最美吴中”这个雅号。

“螺”是形状,蕴含着奋斗不息,因为吴中有最精粹的吴地文明。

“螺旋”型茶叶,遇水化形,一芽一叶写就一个“人”字,众人齐力,铸就“人文吴中”璀璨的历史,一万年前,苏州先民便从太湖三山岛出发,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旧石器文化,吴中更是吴文化发祥地和古代吴国国都所在。

“春”是季节,意味着生机勃发,因为吴中有最昂扬的时代精神。

吴中地处长三角核心区域,近年来,吴中举措不断、步履不停,跨越的脚步驰而不息,铿锵的足音激荡新程,正在为产业集聚成势、跨越崛起注入源源动能,真正将“产业强区、创新引领”的发展战略刻在太湖之滨。

洞庭山碧螺春和吴中的关系,更像是一种双向奔赴的爱情。

很多人表达爱情时,认为最好的爱情是“遇一良人,终其一生”;看了碧螺春,我认为最好的人生还应该加上“碧螺相伴,终生无憾”。

吴中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陶冶出了洞庭山碧螺春尤为独特的天然品质。

碧螺春也用她独特的魅力,让所有爱茶之人,能在杯中窥见吴中的最美山水。

所以,这个春天,不妨来吴中,等一朵春花开、尝一桌时令菜、享一杯春茶香、听一场春雨淅沥、过一天田园生活,把江南春色,都揽于舌尖。

在上海的亮灯上,吴中也向所有人发出了春天的第一张“请柬”——首届中国苏州太湖洞庭山碧螺春茶文化节即将开幕。

人间三月天,吴中等你来一口春光醉。

来源:茶艺师网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解码中茶春茶地图:洞庭山碧螺春为何是“天下第一茶”?

绿茶,是封存春日韵味的时间胶囊。

有一种茶,为了纪念与春天的美好邂逅,直接把春意渗透进名字里,茶汤色泽碧绿,茶芽卷曲如螺,茶香浓郁袭人。

这种茶,就是洞庭山碧螺春。

洞庭山碧螺春茶外形卷曲如螺,白毫毕露,香气清醇,回味隽永,有“茶中仙子”之称,一直以“形美、色艳、香浓、味醇”四绝享誉古今中外。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赞颂过洞庭山碧螺春茶的名人不胜枚举。

清代著名学者、文学家震钧将洞庭山碧螺春茶誉为天下第一茶,在其著作《茶说》中称“茶以碧螺春为上,不易得……”

清代思想家、文学家龚自珍也对洞庭山碧螺春茶情有独钟,他与震钧英雄所见略同,认为“茶以洞庭山之碧螺春为天下第一,古人未知也。近人始知龙井,亦未知碧螺春也。”

龚自珍是杭州人,他把“天下第一茶”的美誉给予了洞庭山碧螺春茶,而不是自己家乡的西湖龙井茶,足见他对洞庭山碧螺春茶的推崇。

那么,被誉为茶中“天下第一”的洞庭山碧螺春茶,究竟好在哪里呢?

洞庭山碧螺春茶好,在于其有四大独特之处:

中茶洞庭山碧螺春:独特的生态环境

中茶洞庭山碧螺春原料基地位于苏州市吴中区东山镇,是洞庭山碧螺春的核心产地。中茶公司通过全产业链管控,以及“公司+供应商+农户”的运营模式,掌控优质洞庭山碧螺春原料资源,从产地源头上确保中茶洞庭山碧螺春茶系列产品的卓越品质。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山水孕育一叶好茶。

洞庭山碧螺春茶生于太湖之滨、洞庭山之巅。

洞庭山分东、西两山。东山如同一艘巨舟,是伸进太湖的半岛,西山是一个屹立在太湖中的岛屿。东、西二山都有碧螺峰,远观恰似浮在太湖上的两个碧螺。

太湖万顷碧水,烟波浩渺,云雾缭绕,使得洞庭东、西二山气候温暖湿润、日照充足。

这里独特的小气候为茶树提供了最佳的生长环境,加上土壤肥沃,堪称是茶树生长的福地。

2020年,“洞庭山碧螺春”获批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产品。

好山好水出好茶。一杯好茶,从源头开始。


中茶洞庭山碧螺春:独特的种植模式

在中茶抢鲜系列绿茶产品中,洞庭山碧螺春茶由于是明前采摘,采用特级一等茶叶,所以滋味甜润饱满,花果香味馥郁。其包装选用非洲红胡桃木(奥古曼)实木环保包装,奥古曼实木光泽度好,无异味。表面木蜡油主体为天然植物提取物,不含苯酚、甲醛等有害化学成分,天然环保。制成木盒防潮性能好,有效保护茶叶风味,并由国潮画师手工绘制洞庭山风景,突显出产区优美的山水画意。

茶树与果树间种,是洞庭山碧螺春茶的独特种植模式。

碧螺春茶树和枇杷、柑桔、杨梅等交错种植,形成特有的吴中茶果生态系统和重要的茶果种质资源基因库。茶树和果树枝丫相连,根脉相通,形成了洞庭山碧螺春茶“花香果味”的天然品质。

与此同时,高大的果树为低矮的茶树遮挡了部分阳光,使其免于在阳光下暴晒,这也让茶芽尽可能地保留住了鲜味。

这种茶果间作的种植模式,也被称为“茶果复合系统”。

2011年,洞庭山碧螺春手工制作技艺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20年,洞庭山碧螺春被授予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2020年,洞庭山碧螺春茶果复合系统又被认定为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茶叶生长环境和制作技艺双双列入文化遗产,系全省唯一。


中茶洞庭山碧螺春:独特的采摘和炒制工艺

“金中茶”系列是中茶公司高品质系列产品,凸显“好茶在中茶”的品牌理念,是供广大消费者鉴赏的茶叶珍品。

洞庭山碧螺春茶采用传统手工炒制,其技艺之复杂,外人难以想象。

据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碧螺春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中国制茶大师柳荣伟介绍,洞庭山碧螺春茶的炒制非常讲究,要经过“采摘、拣剔、摊放、高温杀青、揉捻整形、搓团显毫、文火干燥”代表性特色七道采制工序,因此在民间有“工艺茶”、“功夫茶”的说法。

柳荣伟称,洞庭山碧螺春茶的炒制要求是“手不离茶,茶不离锅,揉中带炒,炒揉结合,连续操作,起锅即成”,炒制洞庭山碧螺春茶的关键,是锅的温度和炒制时间一定要控制好,锅的温度过高,茶叶会产生焦味,锅的温度过低,茶叶的汤色会偏黄。”

这是茶人与灶火的较量,这是茶人与时间的赛跑。


柳荣伟亲制的洞庭山碧螺春茶,现已成为中茶非遗系列绿茶产品之一。中茶非遗系列绿茶产品是中茶联合各非遗制作技艺传承代表,开发出由各位大师领衔制作的非遗系列精诚之作。作为行业权威代表,展示出中茶匠心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继往开来,为茶赋予了独特的滋味与灵韵。

洞庭山碧螺春茶的采摘,呈现三大特点:

一是采得早。一般清明前开始采摘,至谷雨时结束,而清明后采摘的,鲜叶因气温逐渐升高而快速生长,鲜味会受到影响,所以清明后采摘的茶只能叫草青。因此,洞庭山碧螺春茶以春分至清明采制的明前茶品质最为名贵。

二是采得嫩。采摘的茶叶鲜叶是茶树刚冒出来的嫩芽。由于洞庭山碧螺春茶是小芽型品种,所以采摘非常耗费心神和人力。茶叶季时,采茶工人每天早上5点不到就要出发上山采茶,一个熟练的采茶工一天下来,最多也只能采摘4斤不到的茶叶。

三是拣得净。采摘后的鲜叶会被第一时间送到茶厂,再次经过精挑,去除小鱼叶、杂叶、破损等不符合标准的芽叶。而拣剔1公斤芽叶,熟练的拣茶工人纯手工操作,需要2-4小时。

以“金中茶”洞庭山碧螺春茶为例,其原料为开园头采单芽鲜叶,手工掰去鱼叶,二次精选挑出饱满茶芽,鲜叶长短整齐,均匀一致。产品精挑细选壮实芽头,1斤干茶里足足有6万个芽头。

真是“谁知杯中芽,颗颗皆辛苦”。

中茶洞庭山碧螺春:独特的冲泡方式

中茶平安系列洞庭山碧螺春茶,选用中茶自有洞庭山碧螺春茶原料基地的春初原料,茶叶条索紧结、纤细,呈螺形;干茶因布满白茸显现银绿色,冲泡后汤色碧绿,叶底鲜亮,是爱茶人春日茶桌上的一道靓丽风景。

绿茶有上投、中投、下投三种杯泡法,洞庭山碧螺春茶采用最嫩的芽叶炒制,是上投法的典型代表,因为只有上投法才能最大程度地呵护细嫩的芽头。

在玻璃杯中注水,将茶叶轻轻地飘洒下去,能看到茶叶在水中慢悠悠地下沉,产生“白云翻滚,雪花飞舞”的奇妙效果,随即汤色变得嫩绿透亮,一杯带着春天气息的洞庭山碧螺春茶大功告成。

冲泡洞庭山碧螺春茶,不能使用温度较高的沸水,否则鲜嫩柔软的芽叶很容易被“烫熟”,造成茶汤变黄,影响茶叶的香气和滋味。所以,冲泡碧螺春的最佳水温在80-90℃之间。

入山无处不飞翠,碧螺春香百里醉。

自然、时间、技艺三者的融合,造就了一杯好的洞庭山碧螺春茶。茶吸果香,花窨茶味,品饮一口,味觉体验堪称极致。

千缕柔风抚山水,一杯春茶暖人心。2023年,中茶绿茶全系产品升级,以明前抢鲜春茶为主打,以“聚九州茗绿品华夏春鲜”为主题,集合十大核心产区名优绿茶,匠心雕琢,精工细作,让全球消费者尽享“好茶在中茶”的魅力与风采!

找到约45条结果 (用时 0.003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5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