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冬天的茶

找到约4,595条结果 (用时 0.03 秒)

我的茶自白

我不经常喝茶,却又离不开茶。与形形色色的茶客比较,属“非典型性茶客”。

我喝茶,做派明显不雅,大声吸吮,大口吞咽,有点“饮”(yin)的意味。不过,倒也无无病呻吟;无附庸风雅;无矫情造作;无“暗渡陈仓”;无官场时髦;无富家虚荣。

我平时多喝白开水。但是,间隔十天半个月,或者由于尴尬的行政往来累了;或者是漫步山水名胜的旅途时乏了;或者是打球游泳等运动后渴了;或者是一段时间未闻茶香想喝茶了,这时候的第一个念头就是沏上一壶上得档次的茶水,认真地喝上一气。如果赶在夏天,室内一定不要开空调,如果赶在冬天,室内一定要暖气融融。不邀茶友,不需人服务,自斟自饮,自我陶醉。这时候,嘴里起劲地喝着,身上的毛孔全部涨开,仿佛是吱吱地向外溢着汗珠。嘴里弥满着茶香,浑身放射着清爽。粗人喝细茶,有点像饿鬼遭遇佳肴,酒鬼遭遇美酒,喝茶竟然也能喝出大快朵颐。因此,我之喝茶,专注,认真,有感情,有追求。

这时候我就想,茶作为一种草木植物,也就如同《本草纲目》中的任何一种药草一样,因其特性而与人类或动物身上的某种需要相匹配,相适应。人们应该是有了病才吃药,没有病对药是敬而远之的。头疼脑热了,熬点医治感冒的药草喝了,跌打损伤了,熬点活血壮骨的药草喝了。喝茶如喝药,也不可以一天到晚地杯不离手,茶不离口。古语云:入鲍鱼之肆,久闻而不知其臭。反之,整天被茶叶泡着,再好的茶也会被糟蹋的。譬如吃药,一方面,因为患病的人相信它能治病,一方面因为它真能治病,所以,有病吃药,吃药祛病。没听说过有谁无病呻吟,拿着吃药当时尚,捧着药罐摆谱。噢,对了。历朝历代,也不乏有官僚和富人有事没事喝点人参汤银耳羹什么的。但是,他们其中也多是希望益寿延年的,摆谱弄时尚的极少。喝茶亦然。想了再喝,一喝三日留香,犹如孔子听《韶乐》。要不然,就因为有条件消费,将喝茶喝好茶作为家常便饭。那样,外人认为你一是奢侈,二是显摆,三是“暴发户”。本来是想要显示文化的反倒没了文化。

但是,茶终究是茶,药毕竟是药;个人所想终究是个人所想,社会盛行毕竟还要盛行。当初,茶兴许也就是茶农们用来止渴解乏的,没准当初茶农们只是认为偏涩偏苦的野草能够聊解劳苦和烦恼。后来的专业茶客喝出了茶香,野草进入殿堂,进而演化成专门的行业乃至行为艺术。倒是丰富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工商业,也折射出中国人的充满智慧与爱动脑筋。要不然,为什么外国人喝咖啡就喝不出“咖啡经”与“咖啡文化”呢?不过,外国虽没有“咖啡经”、“咖啡文化”,但是喝咖啡依然流行,甚至波及中国。而在中国,没有《茶经》和“茶文化”,喝茶是时尚不起来的。固然,《茶经》与茶道对于种茶业、制茶业、售茶业的兴起和繁荣,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它也让一种原来的野草成为后来的国粹,还给予了不分贵贱的国人们的生活平添了一道内容。但是,它也带来了伪装,带来了灰暗,带来了庸俗,带来铜臭和黑幕。如果再用现今环保意识加以分析,它还带来了农药。“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本来无辜的嫩草,本来无辜的茶文化,遭人暗算了。如今的喝茶人,真正寄情于茶的能有多少?专心喝茶的能有多少?入了喝茶协会,取得了茶博士冠冕而名符其实的又有多少?记得我写过的文章里有这样的话:“我们不得不惊诧有的同胞异化事物的特异功能,他们尤其习惯于把雅事变俗,把美事变丑,把有秩序的事搞乱,把好事做成不好的事。更令人称绝的是,更有些个别同胞能够将一些并不十分光彩和并不十分光明的事情加以改头换面,让其堂而皇之地招摇过市,甚至于博得几分喝彩声。”这也兴许就是市场经济社会的特征,就是文化现象多元化社会的特征:沉渣与精华齐舞,黄钟共瓦釜一声。

跑题了。仍然回到喝茶的主题上来。总而言之,如今的茶已是国粹。既然是国家的东西,那么国人谁都有权受用,谁都有权根据自己的喜好而受用,只需不违法和不悖于公德。尤其喝茶,大家都以为是件休闲散心的事情,你偏要扯出一连串的是非来。这如果只是让闲散的事情沉重起来倒还罢了,如果引出影射什么的结果,岂非要惹祸上身。就此打住。

【摘自2008年第5期《吃茶去》杂志;作者:郝春玉(河北邢台】

冬天的茶,你真的会煮吗?

冬天围壶而坐,倾心而谈,听着茶水沸腾的声音,享受煮茶的乐趣,是一件极为写意的事情。

但是许多人在煮茶上还是有误区,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别把喝茶变糗事。

误区一:直接用铁壶煮茶

一般铁壶的材质中是有气孔的,“会呼吸”。

煮茶叶时,铁单质会和茶叶里面的鞣酸反应,生成鞣酸铁,鞣酸铁也是蓝黑墨水的构成成分,因此煮出来的茶汤偏蓝黑色。

虽是无毒,但却会刺激胃粘膜,导致恶心、呕吐、消化不良的现象。

建议:铁壶可以煮水,但煮茶叶,还推荐用陶壶、玻璃壶等味道更佳。

误区二:任何茶都适合煮

煮茶一般两种茶,一是发酵重的,如熟普、六堡茶、老茶头、老茶婆等。

二是年份长的陈年老茶,比如老白茶、陈年岩茶、陈年铁观音等。

而像绿茶之类,即不宜久泡又不耐高温不宜煮,它们的特点往往是“清汤绿叶,滋味收敛性强”。

水温太高容易破坏茶中维生素C,咖啡碱容易析出,导致茶汤变黄,味道较苦。

尤其是高级绿茶,芽叶细嫩冲泡时,甚至不能用过烫的水,水温应控制在90℃~95℃左右。

建议:煮茶可以直接煮和冲泡后再煮两种方式。

滋味较轻的老白茶、陈年铁观音等就适合直接放进煮壶里面煮,而普洱茶之类滋味比较浓的茶叶可以先冲泡个五六遍再煮,这样茶汤不至于过于浓烈。

误区三:茶叶可以反复煮

煮茶的时间不能过长,以3至5分钟为宜。

因为茶叶在壶中泡制再长时间,也不会产生更多的有益成分,反而会减少。

所以建议煮茶的投茶量减至平时冲泡量的2/3,接着在煮茶器中投入2/3水。

把水煮至微微冒泡还未沸腾的状态,再把备好的茶放入煮茶器中,沸腾后即可饮用。

这样,大家可以喝完一壶的2/3水以后再煮,而非反复沸煮。

至于,一道茶到底能煮多少次,只能说“因茶而异”了。

建议:先泡后煮是许多老茶友喜欢的做法。

一道好茶,先用冲泡的方法把它的内含物质一泡一泡均匀地释放出来。

在最后的时候还可以再煮一壶,可以把这道茶的全部内容通过不同的形式完全展现出来。

来源:茶情报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为什么一样的茶,每次喝口感都不一样?

1茶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

品茶之味,悟茶之道。在品茗中,我们经常会遇到:相同的一款茶,第二次喝,第三次喝,总觉得喝不到上一次的味道。说不出个所以然,但总感觉有所欠缺。

其实,品茶,就是品味一种文化。造成这样情况的原因,不仅和气候、泡法、水温,泡茶人等因素有关系,还和心理、环境等因素也有关系。与高山遇流水、好茶觅知音有异曲同工之妙。

2基于茶性的变化

茶水,简单来说,是一杯有味道的水,可是细细品尝,会发现里面有阳光、雨露、山林大地的气息。

据科学研究,茶叶中含有700余种物质。不同茶类里这些物质的种类、含量及比例的不同和改变,都会深刻地影响着茶汤的滋味,这些物质会随着时间的迁移而变化。

日常生活中,海拔、气温也会对茶味产生影响。海拔高,水的沸点低,茶叶酶活性低,内含物质不能完全释放。气温低,醒茶速度慢,茶味不显。由此,也有了“夏天的茶比冬天的茶好喝”一说。

3基于冲泡的变化

三分茶七分泡。用正确的水温、手法、投茶量、茶具等泡出来的茶口感会更好。

普洱茶

普洱生茶用盖碗、熟茶用紫砂壶冲泡为宜。沸水冲泡,一般投茶量为10克茶配200毫升水。1-3泡无需闷泡,4泡以后每泡加闷约10秒,到第8泡加闷1分钟,可按照个人口感喜好来定。

普洱茶耐泡程度高,基本上都能泡到7泡以上。

▲普洱生茶盖碗冲泡


▲普洱熟茶紫砂壶冲泡

红茶

红茶用红茶泡冲泡为宜。冲泡水温约85℃,一般投茶量为6克茶配150毫升水。第1泡冲泡约15秒,往后每一泡延长5秒,将茶水倒入品茗杯中七分满即可品尝。

冲泡后的滇红茶汤红艳明亮,滋味浓醇,香气馥郁,回味悠长。

▲红茶红茶泡冲泡

绿茶

绿茶用玻璃杯冲泡为宜。用沸水温杯,提高杯温很重要。冲泡水温约85℃,一般投茶量为3克茶配150毫升水,即一杯。

当喝到杯中尚余三分之一左右茶汤时,再加开水,这样可使前后茶汤浓度比较均匀。


▲绿茶玻璃杯冲泡

4基于需求的变化

喝茶喝得是一种心境。喝茶时所处的环境与喝茶时的心情不同,泡出来的茶滋味也会不太一样。

来源:易武同庆号,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4,556条结果 (用时 0.016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39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