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冬瓜茶

找到约290条结果 (用时 0.005 秒)

品味苏闽赣的“新娘茶”

所谓“新娘茶”,顾名思义,即拜堂后新娘所敬之茶。按照民俗所定,新婚第二天,新娘要拜见公婆及亲戚邻里长辈,并向他们逐一奉上加了糖的茶水,新娘在敬茶环节中的出色表现,常能赢得亲友对她人品素质的初步肯定。如今,新娘茶虽依旧存于各地的嫁娶仪式之中,但也揭开了“红盖头”,以茶文化的一种象征,绽放出传统雅致的面孔,缓缓走进了我们的生活。

我随友人去江苏仪征游玩时,曾在登月湖边的一家茶楼中,领略到了“新娘茶”的魅力。厅堂内红烛闪烁,新娘着凤冠霞帔出场,在两名伴娘的循循引导下,莲步轻移,登堂向长辈施礼。首先,献上从“娘家”带来的新人果子,有红枣、花生、桂圆、莲子,寓意“早生贵子”。接下来煮水泡茶,新娘泡制的是冰糖茶,取意甜蜜,祝福亲友吉祥如意。新娘敬茶很是讲究,先敬公婆,而后按下左、下右、左上左下、右上右下的顺序依次敬茶。新娘一边为宾客们斟茶敬茶,一边或哼唱小曲儿或讲点无伤大雅的趣味故事,掌声喝彩声迭起,情景可谓其乐融融。

新娘茶在福建福安的历史由来已久,敬茶的规矩精细讲究,糖茶是用少许红枣、冬瓜糖、冰糖、炒花生和茶叶冲泡而成。在福安观看茶艺表演,身着旗袍的伴娘们出场,迈着一字步,自然组成一排后向观者颔首微笑致意,动作灵动自如,整体华贵靓丽。作为主角儿的新娘,随之碎步轻移款款而至,看似浮云轻掠又如菱花点水,手执大红绢布,轻声唱喏,一种古典之美油然而生。台上演艺结束后,新娘在给主桌奉糖茶的同时,茶艺小姐们也“尽杯酬谢”,悉心把糖茶送至现场每位客人的手边,口中吟道:喝了新娘茶,福寿永无涯。

在江西婺源人的生活中,无处不体现着茶文化。按照当地民俗,引导新娘出场的不是伴娘,而是新郎的姊妹,当新娘向公婆敬茶时,公婆要递上“红包”,以示对后辈的关爱和认可。新娘向宾客相继敬茶时,倘若客人是分列而席,聪慧的新娘便会先左后右,先上后下奉上冰糖桂花茶,这种重礼之风,一直流传于婺源民间。在婺源徽剧团的茶艺表演中,“新娘茶”的剧目可谓分量不轻,这种本原只是反映婚俗的茶文化,在表演中,除了营造喜庆祥和的气氛以外,更展现出了茶乡婺源“敬、和、俭、静”的道德风情。

所谓“感受华夏茶文化,须饮一杯新娘茶”。品味着香香甜甜的茶水,感受着新娘茶的别样魅力,其中蕴含的天然的香气和纯粹的情义,不正是我们所苦苦寻觅的吗?

(摘自2013年第1期《吃茶去》杂志;作者:任蓉华)

人民日报调查聚焦:是什么让云南西双版纳种茶毁林事件频发

1月18日出版的《人民日报》读者来信版刊发文章《西双版纳部分村民为提高茶叶产量,一度毁坏林木、破坏生态,云南开展专项整治——坚决遏制种茶毁林行为》,文章如下:

云南勐海县一座茶山,茶树与其他林木混作共生。人民日报记者 史一棋摄

树干上一圈树皮被整体剥落,正是这圈被剥落的树皮导致树木枯死。人民日报记者 史一棋摄

编辑同志:

2020年夏天,我在云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旅游时发现,当地许多村民依靠种植、采摘、售卖普洱茶为生。为加快茶树生长、提高茶叶产量、增加种茶收入,有些村民采取围剥树皮、砍伐等方式毁坏茶树周边植被,一些茶山上随处可见茶树周围一片光秃的情形。更有甚者,还有村民在自然保护区内种茶毁林、破坏生态。类似情况,希望能引起有关部门重视。

一名环境保护志愿者

近期,本报收到读者来信,称云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一些村民毁林种茶,造成茶树周边植被枯死。云南西双版纳是否存在村民种茶毁林现象?当地有关部门采取了什么监管和整治措施,进展如何?日前,记者前往云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进行调查采访。

部分村民通过围剥树皮、使用有毒化学物质等手段毁坏林木,破坏生态

2020年12月底,记者驱车来到勐海县布朗山布朗族乡一座茶山脚下。爬上山,沿途不时能见到一些茶树,混杂生长在密林之中。可是在茶树周围,往往都是枯死、折断的林木,少则四五株、多则十几株,有的看起来像是自然枯死,有的则有明显的砍伐痕迹,形成了一个个以茶树为中心的“空白地带”。

“这些茶树都有很长历史,所产的茶叶就是近年来受消费者追捧的古树普洱茶。目前,市场上的古树茶价格非常高,是村民眼中名副其实的‘摇钱树’。”当地勐昂村村民岩某温说,为了增加古树茶的产量,一些村民打起了周围林木的主意,认为只要铲除古茶树周边的植被,古茶树就能获得更多的阳光和养料,“于是有些人故意围剥树皮,只要剥掉一圈树皮,林木就会慢慢枯死。”

记者仔细观察了一棵已经枯萎死去的树木,发现树干距地面20多厘米的位置上,一圈宽约6厘米的树皮被整体剥落,露出白色的树干。岩某温告诉记者,正是这圈被剥掉的树皮导致树木枯死,“有些村民会定期清理古茶树周边的植被,无论是杂草、灌木还是高大的树木,都会被一一清除。”

勐海县布朗山布朗族乡林业服务中心护林员杨超介绍说:“这片树林的林权属于村集体,村民们都知道个人砍伐树木是违法行为,而且很容易被护林员发现,所以采用围剥树皮的方式,让树木慢慢枯死,以掩人耳目。”

岩某温还告诉记者,为了使树木尽快枯死,极个别村民甚至会使用有毒化学物质草甘膦,“使用草甘膦后,树木会很快枯死,但同时也会对周边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据了解,在古茶树周边毁林的情形,在西双版纳几个古茶树分布比较集中的地区尤其严重。近年来,每年都有大大小小的毁林事件发生:2011年至2019年3月,勐海县一名村民为种植茶叶,先后在多处集体林地采取围剥树皮、使用有毒化学物质等方式毁坏林木,砍伐林木800余株,使用有毒化学物质毁坏林木122株,围剥树皮54株,共非法占用林地31.3亩,原有植被遭到严重破坏;2013年至2016年,勐海县一名村民采取围剥树皮的方式种茶毁林,砍伐林木152株,围剥树皮98株,非法占用林地39.2亩,原有植被遭到严重破坏。

“古茶山、古茶树资源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经济价值、生态价值、物种保护价值。西双版纳是国内普洱茶的重要发源地,近年来随着古树普洱茶市场价格走高,有的古茶山、古茶树资源出现管护不到位、过度采摘、围剥周边林木等问题。若不及时加以解决,将对古茶山和古茶树资源以及与之共生共存的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破坏。”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董学军说。

翻过山头,记者来到西双版纳布龙州级自然保护区。杨超指着山腰处一片森林说:“前面那片林子,现在看长得不错,其实几年前也被村民用同样的手段毁坏过。因为是在自然保护区范围内,发现早、整治早,经过好几年的治理,才逐步恢复。”

利益驱使,缺乏生态保护意识、法律意识,导致种茶毁林行为多发

村民毁林的目的都是为了种茶,这也暴露出一些村民追求短期利益、有关部门监管乏力等深层次问题。“古树茶价格从2006年左右开始疯狂上涨,有的甚至一年内就能翻好几番,这也刺激了部分村民急于致富的心理,在一些不法茶商的诱导下,采取砍伐林木、围剥树皮等手段清除古茶树周边的植被,希望能提高古茶树产量,进而增加收入。”董学军说。

勐海县布朗山布朗族乡村民玉某曾因种茶毁林,被勐海县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8个月,并处罚款5000元。她告诉记者:“我们这里村寨普遍很穷,除了茶叶,几乎没有其他收入来源。普洱茶价格高,让人眼红。在高价格的刺激下,村民都一门心思琢磨怎么提高茶叶的产量,卖个好价钱。”

除了利益驱使,村民们生态保护意识淡薄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在西双版纳,这里的村民世代靠着茶山养家糊口,但在前几年,这片村民们赖以生存的茶山被划入了自然保护区。“布龙自然保护区从2009年开始筹建,2012年划定具体范围,总面积约53万亩,其中很多都是以前村民的林地、农地。在村民的意识中,这片茶山自古就属于自家,可以随便使用、随意处置。”布龙自然保护区管护所所长申国晋说,很多村民直到现在还没有树立牢固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对毁林是违法行为的认识也并不十分清楚。

然而,毁坏林木是法律明令禁止的违法行为。我国森林法第七十六条规定:“盗伐林木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责令限期在原地或者异地补种盗伐株数1倍以上5倍以下的树木,并处盗伐林木价值5倍以上10倍以下的罚款。”第八十二条规定:“违反本法规定,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我国自然保护区条例第二十六条规定:“禁止在自然保护区内进行砍伐、放牧、狩猎、捕捞、采药、开垦、烧荒、开矿、采石、挖沙等活动”。此外,《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第十四条规定:“禁止向自然保护区倾倒废弃物、超标排放污染物、毁坏林木等其他损害自然保护区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活动。”

“不少村民文化程度低、法律意识淡薄,根本不知道毁林是违法行为,也从不考虑种茶毁林给生态环境带来的严重后果。”勐海县布朗山布朗族乡副乡长岩罕叫说。

专项整治取得积极成果,越来越多村民意识到,有好生态,茶叶才能卖出好价钱

一度多发的种茶毁林行为引起了云南省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2020年5月,云南省政府印发《云南省非法侵占林地种茶毁林等破坏森林资源违法违规问题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在全省范围内对种茶毁林现象进行为期6个月的专项整治。《工作方案》提出,要对2017年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以来发生的非法侵占林地、种茶毁林等破坏森林资源问题,坚决依法依规严肃查处到位,违法种植作物该铲除的必须铲除,并做好生态修复,对2017年以前发生的非法侵占林地、种茶毁林等破坏森林资源问题,也要坚持依法依规,突出生态保护,结合实际、分类处置。

专项整治行动取得了积极有效的成果。按照《工作方案》,截至2020年9月2日,西双版纳已完成了全部线索核查销号、案件查办销案的既定任务。“我们综合分析发现,目前所涉及的毁林案件都是个人作案,尚未发现团伙作案,而且最近四五年的发案率呈现明显下降态势。”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公安局森林警察支队副支队长袁松明说。

勐海县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庭长李玲审理了一批种茶毁林案件。据她介绍,法院在审判时会综合考虑确实存在村民种植茶树在先、划定自然保护区在后的现实,以及被告人悔过表现、山林整改恢复等情况,“我们判决时会在法律允许范围内从轻审判,同时严惩首恶,形成示范效应”。

不过,专项整治行动也遇到了一些难题。勐海县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罗城说:“多数违法村民都采取了围剥树皮的手段,隐蔽性很强,护林员平时巡察时难以发现,等树木真的枯死已经是3到5年之后了。如何能在第一时间发现并制止,是需要我们重点研究的课题。而且,即便护林员发现被围剥树皮的树木,如果村民拒不承认,证据难以固定,执法也缺乏依据。”

罗城还提到,西双版纳雨热条件好,植被生长迅速,许多原本是农业用地的土地过不了几年就会长出树木,甚至形成天然林。“按照农村土地承包法,土地承包方有权对农业用地进行经营,那就意味着村民可以以农业经营为目的砍伐农地上的树木。而按照新修订的森林法,砍伐非林地上的林木,没有明确要求办理采伐许可。这使得我们在保护非林地天然林的时候,法律依据不是很充分,村民的发展需求与环境保护之间也需要取得平衡。”

“开展专项整治行动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打击种茶毁林行为,我们更希望借专项整治行动逐步理顺、严格落实监管部门的监管责任,同时不断提高村民环境保护意识。”申国晋说,经过此次专项整治行动,村民已经意识到保护生态环境是法律的要求,毁坏林木是违法的行为,“越来越多的村民对保护生态环境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许多村寨都自发成立了督察队,或者制定村规民约,自觉加强本村种茶毁林行为的监督管理。随着市场逐渐向追求生态茶转变,村民也意识到原来那种种茶毁林、盲目追求产量的办法已经不利于提高收入,反而是未遭破坏、植被更自然的茶山更有利于村民增收致富”。

“现在,很多古树茶集中的地方都在抓紧建设生态茶园,在茶树周围补种水冬瓜、白桦等树种,既让古茶树产出优质的生态茶,又修复了周边的生态环境,更好地兼顾种茶的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董学军说,这种林茶共生的发展模式如果能够全面推广,将有助于遏制种茶毁林的不理智行为。

算好生态账 端稳“金饭碗”(编后)

一些村民为了增加种茶收入,竟然围剥树皮、使用有毒化学物质,这明显是一种只算经济账、不算生态账,只算眼前账、不算长远账的短视行为,必须及时纠正。

种茶行家们都知道,越是在葱茏山林中长出的生态茶,口感越好,就越受市场青睐,良好的生态环境提升了茶叶的附加值。一旦树死了、林毁了,短期看一些古树茶的产量得到了提升,茶农获得了利益,但从长远看,被破坏的生态环境必将导致茶叶的品质下降,茶叶也难以卖出好价钱。这将严重削弱当地茶叶的市场竞争力,茶农们利益最终也会受到损害。

经济利益的驱动加上科学知识的匮乏和法律意识、生态意识的淡薄,村民才会做出种茶毁林的事情。“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有关地方和部门要采取多种举措,不仅要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坚决遏制种茶毁林行为,而且要加大法律知识和生态文明知识的宣传普及力度,让村民理解保护生态环境的重大意义,明白保护生态环境和发展产业不仅不矛盾,反而是相辅相成的。只有这样,才能杜绝种茶毁林的行为,端稳生态致富的“金饭碗”。

——本文来自人民日报客户端,感谢作者付出。

凤庆安石,中国滇红第一村

滇红,云南红茶的简称,与斯里兰卡的锡红、安徽祁红并称为世界三大红茶,滇红主产区位于滇西南澜沧江以西的凤庆县。1938年,著名茶叶专家冯绍裘利用云南凤庆大叶种茶鲜叶试制成功工夫红茶,名为滇红。滇红问世后,因产品“色艳、香高、味浓”而博得市场赞赏。滇红特级工夫茶,因其品质独特,一直被国务院定为外交之茶,专供中央外事使用;英国女王访问昆明时,云南领导人曾以滇红特级工夫茶馈赠,女王视为稀世宝物保存,凤庆县如今拥有茶园30万亩,是全国十大产茶县之一。

——题记

安石,一个茶香浸泡的村庄

安石,一个茶香浸泡的村庄,很多人背景离乡来到这里,敞开胸怀,让茶香把一切烦恼、忧伤抚走。然后,就在这世外桃源留下来,成为目光清澈的子民。这是一个一生不能不到的地方。有人说,来此之前,你要把自己清空,放下杂念,让自己成为一只空空的硬盘,才能盛装安石的茶香,才能包容茶歌,茶舞和茶宴。

清明时节,我沿着滇红茶香,走进了云南省凤庆县安石村,村庄靠山面水,曲径通幽,如山水泼墨之画卷,可谓“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村庄是诗意的。“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或许就是这样的写照吧。在这里,一景一物仿佛都镌刻着诗句。“二月安石谷雨天,半坡芳茗露华鲜。”沿着蜿蜒崎岖的水泥路前行,树林竹海鸟语莺歌,果木草地花红叶绿,路边的迎春花、漫山遍野的桃花、还有满山脚下早早开放的杜鹃花香气袭人,特别是那“层层梯田绕山转,条条绿带镶林间”的茶园,春风轻抚着浅绿,悠悠荡出涟漪;行行茶树如翻腾的青龙,时而钻进葱茏滴翠的核桃林,时而爬出馒头一样的山丘,时而又一路高攀似乎直达云天,既青春勃发、生机盎然,又闲适恬淡、清丽缠绵,迷人的景色让人觉得似曾相识,又恍若梦中。

山坡上,采茶姑娘头戴斗笠,身着围裙蓝印花布衫,肩背茶篓,她们三个一伙,五个一群,由山下到山上,选择最为青翠欲滴的茶叶,左手采、右手摘,把嫩嫩的一芽二叶采下来,把美丽的心情采下来,把一年的希望采下来。我情不自禁地融入了这个天地间最诗意的群体,我拉着茶树,爬进茶丛,食指扣着茶芽,大拇指一用劲,那嫩嫩的茶芽就折断了。茶树太高,我一只手把它拉下来,我一会儿低头,一会儿仰视,我涌动的脉冲如茶芽般在身体里想喷涌而出,此时,一支清脆的茶歌遥遥传来,“满山茶树青又青,妹唱山歌给哥听。唱完一调又一调,不知阿哥给动心”。歌声刚落,早有小伙接了上去,“妹唱山歌真好听,句句打动阿哥心,不听山歌茶担重,听了山歌茶担轻”。“茶山小妹唱茶歌,挑茶小伙来对歌。山歌唱得茶树发,采得茶叶多又多”;“哥对山歌妹快活,采得茶叶几百箩,清明唱到小雪下,万担茶叶万首歌”……歌声就响在耳边,却是难见唱歌之人,给无垠的茶山平添了几分神秘。有人说,在凤庆,茶山是凝聚茶人灵魂的地方,茶歌则让青年男女相识相恋,“没有一幅好嗓子,休想取个好媳妇”,这是凤庆流传至今的箴言。听着一浪高过一浪的茶歌,看着采茶姑娘们灵巧的双手不停地在茶树上轻盈地舞动,一幅幅美丽而传神的生活画卷在我眼前徐徐展开。

我们采摘的茶芽自己带回茶庄,炒茶的大锅早已烧热,将茶叶倒进锅内,随即用双手翻炒,使茶叶均匀受热,水分快速蒸发。“操作时要适温、适度、适量,温度适当先高后低,切忌温度过高或过低……”制茶师傅不断的提醒着我们。茶叶出锅后,放在竹篾编制的簸箕上,及时清风散热。同时,用双手在簸箕上反复揉捻,直到茶叶充分干燥。“春醒酒病兼消渴,惜取新芽旋摘煎。”闻着炒好的清幽茗香,提一壶刚沸的泉水,抓一撮细嫩的自制新茶放入玻璃杯中,那条索整齐的春芽半浮半沉,那碧绿澄清的茶水清香幽远,慢品细饮,恬静闲适,真可以以茶通生气、以茶防病气、以茶养精气,以茶净化心灵,那感觉真是熨帖。

安石,一个柔软的村庄

安石,一个柔软的村庄,你一伸手,就可以掠到一缕柔软的茶香,一片未及化作雨的云,和一丝若隐若现的甜蜜。在这里,你可以忘记一切,却无法忘记揪住你肠胃的丰盛茶宴。

饭,叫茶饭,做法简单,取适量红茶加水冲泡,待茶叶泡开后,滤去茶叶取汤煮饭即可,或者直接用袋装红茶与饭同煮,一碗碗泛着金红的茶饭就做成了。打开煮好的茶饭,色泽鲜艳,茶叶的清香融入米饭的香甜,不仅色、香、味俱佳,而且具有诸多保健功能。茶饭不仅圆润爽口,而且有去腻、洁口,化食和防治疾病的食疗的功能。其实,煮饭茶是浓浓的茶乡情,煮饭茶是甜甜的生活味,“把酒当空醉月华,落拓文场染风沙。千古风流兴衰事,尽道围炉煮饭茶。”一首茶诗道出了煮饭茶的别样滋味。茶,乃是造物主最神奇的杰作,尤其是煮饭茶,以其真善美,道通天地人的独特韵味,赢得广大爱茶者的青睐。在散漫闲暇时,在清风明月里,邀三五好友,促膝清谈,围炉煮茶饭,赏色闻香,若添之清丽婉约之乐声,置之于素净优雅之环境,则当会更令人为之心旷神怡,飘飘然其神思游离于高山上、云雾里、烟笼碧树、丛中新绿的景象,大自然美妙的风情神韵,无不尽在金黄剔亮的茶饭中了。

菜,叫做茶菜。制作茶菜的前提是对茶本身要有相当的认识,做什么菜,选什么样的茶与之匹配,处处透露出玄机,此处不得乱点鸳鸯谱,有的菜要取绿茶之清香、汤色之明快,而有的菜却刚好需要醇厚的红茶,用那浓郁的茶汤除膻去腥解苦涩。

绿茶冬瓜使人想入菲菲,想一想那暗香的绿茶、轻碧的汤色与那翡中带翠的冬瓜厮守在一起,心里就是崭新爽快。而绿茶冬瓜的好处还在于制作过程也是诗意的,先泡好一杯绿茶,让它在一旁袅袅地冒着香气,趁这个工夫把冬瓜切成薄片,这时茶汤已呈浅绿色,趁热浇在新鲜的冬瓜片上,加盖浸泡一段时间,揭开盖子,只见冬瓜片躺在茶汤里已是白中透绿,素洁清新。此时支上锅,舀一勺高汤烧开,放盐、放鸡精,再将冬瓜片从茶汤里捞出煨在高汤里,茶香、瓜香融在一起,使人垂涎欲滴。绿茶冬瓜具有清热解毒、生津止渴、清肝明目之功效,是延年益寿的理想饮品。当然,绿茶汤是不能下锅的,它太娇嫩,高温足以让它从绿娇娘变成黄脸婆。

红茶牛肉色鲜味浓。红茶茶汤呈暗红色,与同样色泽的牛肉在形式上先保持了一致,红茶汤还能除膻去腥,待牛肉饱吸汤汁后再辅以种种香料,烧好后的牛肉入口化渣,且有红茶香味,顿时弥漫唇齿间。

红茶汤圆味香软糯。取适量凤牌“经典58”功夫红茶泡成茶汤,这款滇红很常见,是滇红集团的主打产品,包装也挺简单环保。据《凤庆县志》记载,1958年,凤庆茶厂采用凤庆大叶种鲜叶原料,精湛加工,制作出超级工夫红茶,在英国伦敦市场拍卖,创国际市场最高价。中共中央电贺嘉奖,并确定为国务院外事礼茶。这款茶条索漂亮修长,紧直挺拔。颜色乌润显毫,香气清澈甜密,汤色红亮清澈,闻香鲜甜纯净,口感甜蜜,浓醇适口,回味清甘。将汤圆煮熟后捞起放入热茶中,热茶不要加糖,趁热吃,非常爽口,不会感到甜腻。在纷扰尘世中,能有片刻休闲的时间,和朋友一起,静逸地冲泡,品味、欣赏红茶汤圆,不失为人生一大爽事。

茶菜多得叫不上名字,“红茶童子鸡”色泽呈枣红色,茶香浓郁、外观丰满,皮酥脆,肉细嫩。“富贵有余”的鲤鱼色泽红亮,茶香味浓,肉质细嫩,入口鲜美。“福寿双全”是人生的美好追求,此菜佛手瓜为主料,茶香浓郁,素味爽口。而佛手瓜如两掌合十,佛手即有“福寿”之意。茶香牛肉、三丝茶叶羹、茶香肠、茶酥饼、茶香豆腐、油炸茶芽等琳琅满目。

慢饮杯中茶,细品茶菜点。以茗味之馨雅入柴米油盐之人间烟火,雅俗共赏,这种境界,或许,只有安石才会独有。

安石,一个柔软的村庄

安石是多情的。不知何时,村口的大平场上,二胡、笛子、唢呐、三玄高亢绵长,锣、鼓、钹响彻天宇。“那是采茶舞,那是乡间劳动者的欢乐,那是村里人的笑声和希望。”不知谁的声音在我耳边炸响。只见男演员头戴黑色彩绣头圈,腰缠红腰带,脚穿黑布鞋,不同角色穿不同服装,有白色对襟上衣、白长裤、蓝长裤、红背心或黑背心等,衣裤背心均镶上各色彩线。女演员戴红色彩头圈,脚穿绣花鞋。有穿淡黄色斜襟上衣、红色百褶裙,也有穿红色大襟衣,青色长裤,随着音乐,演员排好梅花形队列翩翩起舞。扮演相公的男演员手执纸扇,边舞边唱。扮演小姐、妹妹、丫环的姑娘,每人面前摆着茶篮,做着摘茶的手势,边摘边唱。只见他们走步时二手柔摆,双膝微颤,舞扇时手腕灵活地抖扇,甩伞时,胸腰提、沉、含、放,采茶时身体左右护身。拉着村民的手,我亦融入了这狂欢的人群。听着古朴的采茶调,村民舞得如痴如醉,尽情抒发着一份憧憬,一份希望。而我却是别人抬手我踢脚,别人转身我扭腰。难怪有人说:“舞步扭不成,便会笑死人。”而此时,大家却舞得那么专注,跳得那么投入,谁也没注意我蹩脚的动作。只见他们或转身、或踏步、或甩手、或投足,旋转成一个翻滚的整体,舞得淋漓尽致,唱得婉转悠扬。在这令人刻骨铭心的时刻,我忘了一切,真的是飘飘欲仙了。

我在茶歌中沉醉,又在茶舞中惊醒,在很女人的月光中,安石清澈得仿佛一切事物都可以投影出一片令人心动的美丽,那是一种传承,一扇风景,一份记忆,是一本翻飞不停的经典,而这些古朴悠扬的茶歌,已将安石揉进世界滇红之乡的明天,绽放出一片灿烂的花枝。

【摘自2018年第3期《吃茶去》杂志;作者:庄文勤(云南凤庆),作者系云南省作家协会会员,著有散文集《一路风尘一路成长》《栽种心灵的庄稼》等】

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281条结果 (用时 0.004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9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