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大益普洱茶大叶醇

找到约187条结果 (用时 0.03 秒)

7月2日大益普洱茶品鉴会纪实

由第十一届四川茶博会组委会发起,四川省川茶品牌促进会、四川省市场营销协会、四川省茶叶流通协会、四川省供货商商会主办,云南大益东盟企业家论坛商务有限公司、成都大义春秋茶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云南嘉华食品有限公司、TFS天府国际保税商业中心联合主办的“茶韵清香茶情和鸣——大益普洱茶品鉴会”于7月2日在TFS天府国际保税商业中心成功举办。

茶会特邀四川省原副省长王恒丰先生做评茶嘉宾;大益东盟企业家论坛商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吴鉴倬先生、成都大义春秋茶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宋涛先生、成都大义春秋茶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王生先生、云南嘉华食品有限公司省外市场大区经理杨峻先生、片仔癀成都体验馆馆长黄蓉艳女士、天府国际保税商业中心会奖中心总监林秀女士等嘉宾,及普洱茶友共80余人参加茶会,同享茶香茶韵,共度美好时光。

大益东盟企业家论坛商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吴鉴倬先生致辞


天府国际保税商业中心会奖中心总监林秀女士致辞

品鉴环节

第一轮品鉴茶:乔木圆茶(2201)

原料甄选于普洱茶三大核心产区,叶厚质丰,可见乔木茶优渥的生长环境和旺盛的生命力。在勐海茶厂科学仓储环境下,乔木圆茶(2201)历经2年原料醇化、8年成品陈化,于2022年珍藏面世。其滋味极富层次感,古树茶气浓郁,兼具品饮和收藏价值。

四川省原副省长王恒丰先生现场点评:此款茶茶饼圆润紧实,叶质厚润饱满,汤色清明金黄,味道回甘,醇厚,陈化工艺见长,具有大森林的气息,花果香浓郁。

本轮搭配茶点:嘉华现烤云腿小饼

云南嘉华食品有限公司省外市场大区经理杨峻先生介绍,云腿饼是云南传统美食,很多昆明本地人从小吃到大。云腿饼中秋佳节必不可少,如今更成为时尚手信和流行茶点,畅销全国各地。

第二轮品鉴茶:7542(2201)普洱生茶

普洱生茶典范之作,是勐海茶生产时间最长、产量最大的普洱茶青饼,历经岁月磨砺,品质历久弥坚,被誉为“评判普洱生茶品质的标杆产品”。本产品原料选用勐海茶区优质大叶种晒青毛茶,肥壮茶青为里,幼嫩芽叶撒面,拼配得当,存放后变化丰富。

四川省原副省长王恒丰先生现场点评:此款茶大叶毛茶为本,细嫩芽叶为面,条索紧结,有青绿翠色,花果香活泼高雅,汤色黄绿鲜活,回味清远,实属标杆产品。

本轮搭配茶点:嘉华经典鲜花饼

鲜花饼是一款以云南特有的食用玫瑰花入料制成的酥饼,是具有云南特色的云南经典点心代表。

第三轮品鉴茶:7572(704)七子饼茶

7572被誉为“评判普洱熟茶品质的标杆产品”,品质稳定,色泽红浓,滋味醇厚。采用勐海茶区青壮茶菁为心茶,金毫细茶作撒面和盖茶。外观饼形端正,松紧适宜,撒面均匀,显金毫;冲饮汤色红浓明亮,滋味醇厚,甜香明显,能带来美好的品饮体验。704批次是一款有年份品饮价值高的老茶,且该茶属于大益国际企业家俱乐部会员权益茶。

四川省原副省长王恒丰先生现场点评:此款茶饼型圆润,显露金毫,汤色红浓,泛琥珀光,味道醇厚,唇齿留香,韵味十足。

本轮搭配茶点:嘉华云腿小饼

精彩花絮

这是一场茶和茶点相得益彰的特别茶会,茶遇水,是美丽的邂逅;茶遇饼,是甜蜜的交会;一口饼、一口茶,茶香饼韵,传递着深深的祝福与惦念,香甜悠远,回味绵长。


大益八式茶艺表演,空灵鼓、民族舞表演

茶友品鉴、分享

茶会结束,全体嘉宾和茶友合影留念。

茶友们对大益普洱茶的品质给予高度评价,对提供茶点的嘉华食品和提供伴手礼的片仔癀成都体验馆也纷纷点赞。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分别时,大家相约7月28日-31日茶博会再见。

来源:四川茶博会

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普洱茶制作技艺,大益茶制作技艺

“大益”普洱茶产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勐海县是公认的世界茶树原生地中心地带和“普洱茶”原产地之一,植茶的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得天独厚。“大益”普洱茶依托其优越的自然条件和独特的品质特征,现已成为普洱茶的主打品种以及国内外茶叶行业中的著名品牌。

茶园风光

制作技艺

“大益”普洱茶以云南大叶种茶为原料,先制成晒青毛茶料,然后根据不同的需求制成成品,其制作技艺包括30多道工序。

毛茶加工工序

采摘、摊晾、杀青、揉捻、晒干

采摘

摊晾

杀青

揉捻

晒干

发酵制作工序

选料、入堆、潮水、翻堆、解块、风干、醇化、起堆

筛分制作工序

圆筛、抖筛、风选、复做、拣剔

搭配工艺

扦样、拼配、匀堆

成型制作工序

潮水、称茶、蒸茶、做型、压制、解袋、摆茶、上烘、下烘

包装工序

棉纸印刷、内包、扎筒、外包

品质与冲泡

“大益”普洱茶有生茶和熟茶之分,生茶色泽油润、汤色呈橙黄、滋味浓厚回甘好、香气纯正浓郁;熟茶有色泽褐红,汤色红浓明亮、滋味浓厚、口感顺滑、陈香独特等特点。

大益生茶

大益熟茶

“大益”普洱茶适宜采用100℃的高温水冲泡,冲泡适宜快速出汤,出汤后要保持茶叶的干燥。“大益”普洱茶压制非常紧密,第1、2泡时叶片尚不能完全舒展,因此头两泡的茶汤味道比较淡。正泡是从第3泡开始的,第3泡茶汤就可以倒入公道杯供茶友品饮了。3-5泡茶汤渐入佳境,5-10泡是茶汤滋味和香气的巅峰阶段。从10泡之后茶汤味道逐渐变淡,15泡之后需要在盖碗中闷10-20秒才可出汤。

传承与保护

普洱茶制作技艺(大益茶制作技艺)于2008年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大益”普洱茶经历了六十七年的风雨历程,其主要的传承人群也一直为振兴普洱茶行业,弘扬中华茶文化而不懈地努力着。

以下内容选自《中国茶叶》2021年第7期,P1-8,《普洱茶滋味形成机制研究现状》,作者:邓锶涵,王琼,罗蓉,刘刚,吕才有,刘晓慧。图片来源于网络。

普洱茶是我国云南省一类历史悠久的特种茶,是以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作为原料,经特定加工工艺所制成的后发酵茶,其主要产地为思茅、下关、临沧和西双版纳等。普洱茶有着独特的品质特征,外形条索肥硕壮实,色泽褐红显猪肝色,汤色呈栗褐或浓红,滋味甘滑醇厚并具有特征性陈香气和诸多保健功能。

普洱茶成品主要分为生茶和熟茶,两者主要是通过加工工艺的不同来区分的。普洱生茶是由云南大叶种精制过的晒青茶经蒸压成型并干燥后制成。普洱熟茶则是在微生物、酶、湿热、氧化等综合特定条件作用下,由晒青茶或生茶发生一系列转化而形成的。在普洱熟茶的制备过程中,渥堆过程中生化成分的改变决定着熟茶的品质变化。

评价茶叶品质常以茶叶滋味作为重要指标之一,在以5项因子(外形、汤色、香气、滋味、叶底)作为评价的标准体系中,滋味评分的系数最高。而构建茶叶滋味的化学组成是相当丰富的,其呈味物质的比例、含量及其种类变化均可改变茶叶滋味品质,由此可见“滋味”是茶叶的关键品质特征。本文介绍普洱茶中的多酚类物质及其氧化产物、游离氨基酸、咖啡碱、茶多糖等成分的呈味特点及其互作效应。

一、滋味与常规成分的关系

茶叶中富含多种生化成分,其含量和互作效应与滋味密切相关。茶汤滋味是茶叶中的水溶性物质经冲泡后浸出于水中,人品尝后对其感官味觉的综合效应。水浸出物含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茶叶品质的优劣。据国家标准 《地理标志产品 普洱茶》(GB/T 22111—2008)的规定,普洱生茶的水浸出物含量应≥35%,普洱熟茶的水浸出物含量应≥28%。

水浸出物在渥堆发酵过程中含量的变化存在争议。通过检测贮藏10年的普洱生茶发现其水浸出物含量为42.00%~49.00%,且大部分贮藏时间处理间不存在显著差异。有研究发现,可能由于熟茶在后发酵过程中,其多酚类物质经氧化与其他理化成分聚合生成不溶于水的物质,所以测得生茶的水浸出物含量显著高于熟茶的水浸出物含量,但随着时间增加,两者的水浸出物含量均呈现不明显下降;但也有研究发现,普洱茶在渥堆发酵后水浸出物含量呈增加趋势,普洱茶水浸出物含量随着存放时间的延长而呈上升趋势——造成这种争议的原因可能是贮藏环境的不同。

1. 苦涩

茶多酚是一类主体成分为儿茶素的多元酚混合物,是普洱茶品质形成中一种重要的活性物质。茶多酚作为茶汤苦涩味的主要呈味物质,具有较强的收敛性与刺激性。研究发现,酯型儿茶素的涩味重,带有收敛性和刺激性,是茶多酚中与涩味相关性最强的成分,并且苦涩味随儿茶素含量的增加而增强。蒋睿等通过检测发现生茶的茶多酚含量及儿茶素单体质量分数均高于熟茶。生茶以酯型儿茶素为主,由于酯型儿茶素的强收敛性,使得生茶滋味更强烈、苦涩味较重;熟茶以非酯型儿茶素为主,因非酯型儿茶素有较弱收敛性,降低了苦涩味,故熟茶的滋味更为醇和。此外,茶叶中酚氨比的含量也影响着普洱茶的滋味。当两者含量均较高,比值却较低时,茶叶呈现味浓鲜爽的滋味特点,若两者含量与比值均较高时,则表现出浓涩的呈味特点。

茶叶多酚类物质在普洱茶的后发酵过程中,经过酶促与非酶促氧化,其含量大幅降低,这使得普洱熟茶汤色变得红浓明亮并呈现出醇和、涩味不明显的口感。周红杰等经研究证明,随渥堆时间的增加茶多酚含量随之降低,滋味也由苦涩变化为浓醇甘爽。曾亮等研究发现普洱生茶的茶水提物茶多酚含量随着时间增加呈下降趋势,且在贮藏6年时,显著下降。段红星等研究发现,因生茶与熟茶的加工工艺存在差异导致茶多酚含量在贮藏初期差异较大,但随时间延长,两者均呈现下降趋势。

2. 苦味

除茶多酚外,咖啡碱作为茶汤另一主要生理活性成分,表现为苦味。苦不是一种愉悦的感觉,但具有调和滋味与调节生理的重要作用。苦味可以和其他滋味搭配增强风味。当滋味强度低时,苦味能被酸、甜味增强,被鲜、咸味抑制;当滋味强度高时,咸、鲜、酸、甜均能抑制苦味。

罗文文研究表明,当咖啡碱和其他物质发生络合反应时,且当含量超过一定范围后,非络合咖啡碱含量增高,会导致茶汤苦味加重,同时降低茶叶品质。曾亮等研究发现可能由于甲基转移或是在储存过程中微生物的大量繁殖促进了咖啡碱的合成,使得在贮藏过程中普洱生茶的咖啡碱含量无明显的变化规律。陈玲等研究发现在贮藏过程中,普洱茶的咖啡碱含量逐步缓慢递减。段红星等则认为随着贮藏年限的增加,普洱生茶的咖啡碱含量呈下降趋势,而普洱熟茶呈上升趋势。因此,对咖啡碱敏感的人群,可以选择年限较长的普洱生茶饮用。

3. 鲜味

游离氨基酸作为构成茶叶品质滋味另一重要成分,主要呈现鲜味。氨基酸与茶汤的香味和鲜味呈正相关。茶氨酸的水溶液为微酸性,其味觉阈值为0.06%,呈现焦糖香与类似谷氨酸的鲜爽味,并且氨基酸的鲜甜味极易在茶汤中呈现。茶氨酸与丙氨酸、谷氨酸、脯氨酸和甘氨酸等可共同提升茶汤的鲜爽味,同时会抑制儿茶素和咖啡碱所带来的苦涩味。咖啡碱与氨基酸、茶多酚发生络合反应,产生的络合物呈鲜爽味,可以在一定程度提升茶汤滋味。

在普洱茶加工过程中,茶氨酸的降低趋势最为剧烈。折改梅等对晒青毛茶和由其制成的普洱熟茶进行分析发现,普洱茶通过后发酵,在湿热条件和微生物的催化作用下,茶氨酸易降解为谷氨酸和乙酰胺,所以茶氨酸含量显著降低。龚淑英等发现普洱茶在不同贮藏温度下存放时间越长,游离氨基酸含量越低,并且在初始含水量为12.00%,贮藏温度为55 ℃时降幅最大。段红星等研究发现,可能因为氨基酸自身降解、可溶性蛋白的分解等使得游离氨基酸含量随着贮藏时间增加而下降,并且组分也开始变化,从而影响普洱茶的香气与滋味。

4. 甜味

除了苦涩味与鲜味,甜味对茶汤滋味的呈现也起着重要作用。糖类通过对甜度、粘稠感的影响并抑制苦涩味来提升茶汤的滋味。普洱生茶的可溶性总糖含量略高于熟茶。与其他茶类相比,普洱茶含有更多的水溶性糖和游离蛋白质,这是因为普洱茶在后发酵过程中溶解性较差的大分子多糖和蛋白质分子分解成可溶性游离多糖、寡糖、蛋白质或肽链等,同时也使普洱茶具有较醇厚口感。在加工过程中,普洱茶中的微生物通过分泌水解酶将半纤维素与纤维素水解为可溶性糖,茶叶中的内源水解酶通过将部分淀粉转化为可溶性糖参与茶汤滋味的构成。可溶性糖作为茶汤的甜味物质更能缓和茶汤中的苦涩味和刺激性。

周红杰等研究表明普洱茶形成其特有的浓醇甘爽的特点,很大程度是由于普洱茶渥堆过程中可溶性糖含量的增加。罗龙新等研究发现,在渥堆过程中可溶性糖的含量呈波动变化。在高温高湿的条件下,大分子碳水化合物在渥堆前中期水解为可溶性糖,此时可溶性糖含量随渥堆湿度的增多而增多。渥堆后期随着碳水化合物的含量下降和可溶性糖进行美拉德反应,使得可溶性糖含量减少,即渥堆过程中,可溶性糖含量总体呈下降趋势。陈保等通过对不同级别的普洱茶原料进行试验、控制不同初始含水量的茶坯,发现在渥堆过程中,原料嫩度越高的茶样可溶性糖含量随翻堆次数的增加呈上升趋势,而原料老的茶样则相反。

5. 酸味

茶叶中的有机酸是水溶性物质,在冲泡过程中浸出量很高,并且在生化反应中常常作为糖类分解的中间产物,是影响茶汤香气和滋味品质的主要成分之一。普洱茶中有机酸含量很低,其中柠檬酸、苹果酸通过降低茶汤的pH起到抑制过氧化氢产生、保护茶汤滋味品质的作用。酸味物质可以抑制苦味和咸味,也会延迟甜味的感知,所以可以改善茶叶的滋味。

刘盼盼等的研究表明,原料嫩度和后发酵工艺及长期贮藏可能会导致普洱茶的有机酸总量很低。另有研究表明,在发酵过程中紧压砖茶中含有的黑曲霉、青霉等微生物经过强烈代谢,因此使得其有机酸含量高于绿茶。

二、滋味与复杂化合物

滋味化合物混合时发生的化学反应决定着各滋味物质的呈味特点,还需要考虑其中一种物质对另一种物质滋味受体的影响。普洱茶因为含有复杂的茶多酚氧化产物、糖类化合物等有效活性成分,使其具有丰富的生理功能。如普洱生茶和熟茶由于不同加工工艺引起了生化成分的差异使得普洱生熟茶的汤色、滋味差异较大,生茶的汤色橙黄明亮似琥珀,香气清纯,滋味浓厚,而熟茶则汤色红艳明亮,滋味也更醇厚回甘。

1. 茶多酚氧化产物

儿茶素经过氧化分解聚合生成水溶性的茶黄素、茶红素、茶褐素,它们是普洱茶的主要色素物质,不仅决定着普洱茶品质的好坏,也是使得普洱茶茶汤呈现红褐色的主要原因之一。

(1)茶黄素茶黄素是使茶汤“亮”的重要成分,味感辛辣,有着强烈的收敛性。茶黄素是成对的儿茶素经过氧化缩合而成的,为橙黄色。普洱生茶的茶黄素含量较高于普洱熟茶,分别为 0.120 % 和0.116 %。因此普洱生茶的汤色橙黄明亮,滋味也更强烈。

李连喜通过研究不同温度下的茶黄素发现,当茶汤温度为 100 ℃时,茶黄素、茶红素与咖啡碱为游离态,但温度下降后,茶黄素与咖啡碱发生络合反应,茶汤由清澈变浑浊,呈现胶体特性,并且随着粒径的增大而出现凝胶作用。罗龙新等通过研究渥堆过程中的茶黄素发现其含量是显著下降的;周红杰等通过研究云南省不同地区不同级别的普洱茶发现,产地、级别不同,其茶色素的含量不尽一致。周斌星等研究发现在普洱熟茶后发酵过程中,茶黄素含量呈下降趋势 , 在 第 二 次 翻 堆 时 下 降 幅 度 最 大 , 降 幅达 41.53%。邵宛芳等研究发现,经长期储存后不同年代的普洱茶均不含有茶黄素。王秋萍等研究发现,不同发酵条件下的普洱茶的各阶段翻堆样无论在恒温恒湿或是在恒温非恒湿的条件下,随着后续翻数的增加,自然发酵和酵母发酵的茶黄素含量均呈下降趋势。

(2)茶红素茶红素是一类异质酚性化合物,其外观为橙红色,高聚合且分子量差异很大,是普洱茶的主要 色 素 物 质 。普 洱 生 茶 茶 红 素 的 平 均 含 量为 3.98%,而熟茶茶红素平均含量为 1.16%。茶红素的组分和结构比茶黄素复杂,其分子结构中含有两个羟基,所以显酸性。茶红素的含量随着发酵过程而增加,因此发酵叶的酸性也呈上升趋势。茶红素的刺激性和收敛性均低于茶黄素。

周红杰等研究发现不同级别不同产地的普洱茶,其茶红素含量的范围在 0.70%~5.40%。周斌星等研究发现在普洱熟茶后发酵过程中,随着翻堆次数的增加茶红素的含量减少,并在第四翻时减幅达 99.61%。邵宛芳等通过研究不同年代普洱茶发现,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普洱茶中茶红素的含量逐渐提高。王秋萍等通过研究不同发酵条件下普洱茶的各阶段翻堆样,发现不论是否在恒温恒湿条件下,随着后续翻数的增加,自然发酵和酵母发酵的茶红素含量均呈下降趋势。

(3)茶褐素 茶褐素是一类褐色、具酚类物质特性的高聚物,是茶黄素和茶红素经过进一步氧化聚合而形成的含有多糖、蛋白质及核酸的复合物。在普洱茶中,茶褐素含量高于茶黄素与茶红素。普洱熟茶和生茶中茶褐素的平均含量分别为 9.19% 和2.55%,由于熟茶茶褐素的含量高于生茶,使得熟茶汤色呈现红褐色,滋味也更醇和。

有研究表明,在渥堆过程中,茶褐素总量的变化趋势为先增后降。Peng等、Wang等研究发现,针对不同的发酵原料、不同翻堆样、不同优势菌与不同菌落数在外源酶促作用下,茶褐素的总量及其组分中多酚类、咖啡碱、含碳化合物和蛋白质类的含量都差异显著。其中,茶褐素高分子组分含量在翻堆样的四翻样中较高,并且茶褐素羧基含量随渥堆时间的延长而增加,而羟基含量则减少。冯超浩等通过对不同温度干燥下处理的普洱茶进行比较,发现在 60 ℃ 以下低温干燥组中茶褐素含量为最高。

另外,茶褐素的含量随着普洱茶存放时间的增加而上升,而茶多酚和茶红素含量则下降,且茶黄素含量变化不明显。罗龙新等研究发现,茶褐素的含量在渥堆过程中大幅度上升。王秋萍等研究发现,在恒温恒湿条件下或是恒温非恒湿条件下,不同发酵条件下普洱茶的各阶段翻堆样,由自然发酵或酵母发酵的普洱茶的茶褐素含量均随着翻堆次数的增加而大幅上升。马泰等通过对接种黑曲霉和自然发酵的普洱茶进行对照,研究发现,在恒温恒湿条件下,茶褐素含量随发酵时间的延长呈现上升趋势,并且普洱茶感官评价分数也提升,可见普洱茶的品质与茶褐素含量呈正相关,且黑曲霉发酵可以加速茶褐素的产生,从而提高普洱茶的品质。普洱茶感官得分的提高与发酵过程产生的物质有关,主要滋味形成于渥堆过程中。

2. 糖类化合物茶多糖有着降血糖、降血脂、增强免疫力等多种保健功能。周红杰等通过研究不同地区不同级别的普洱茶,发现普洱茶中的多糖含量在 1.00%~4.00% 之间,多糖含量越高,普洱茶的降血糖作用越好,并且由于茶多糖热稳定性较差,在高温时会加快分解的速度。

周斌星等、赵雪丰认为由于普洱茶原料中茶多糖拥有丰富的“前体物”,这为茶多糖的形成提供了充足的物质基础,并且随着渥堆发酵时间的延长,茶多糖的含量不断增加。这可能是由于在适宜的水热条件下,曲霉等菌属活动旺盛并参与高分子有机物的分解,从而促进了茶多糖的形成。同时,酵母菌也在消耗碳源物质并且消耗量大于曲霉分解所产生的多糖量。因此起堆时,茶多糖含量整体呈下降趋势,所以可以适将翻堆次数减少1次,以此增加茶汤甜度。

果胶不仅可以增强茶汤浓稠度,还能带来滑口甘醇感。周斌星等通过研究发现,在渥堆过程中,随着水溶性果胶含量的增加,原果胶含量逐渐减少。吴桢认为水溶性果胶和原果胶的含量呈动态变化。赵雪丰研究发现,可溶性果胶随渥堆时间的延长总体呈增加趋势,但在后期翻堆过程中开始下降,原果胶变化规律不明显。这可能是由于在渥堆湿热条件下,多聚半乳糖醛酸和聚半乳糖醛酸发生水解,以及皂化反应生成可溶性果胶。起堆后,随着温度改变及含水量下降,半乳糖醛酸与半纤维素重新聚合形成原果胶,使其含量升高。

周斌星等通过研究发现,普洱熟茶原果胶含量在后发酵过程中波动变化, 但总体呈下降趋势;而水溶性果胶的含量变化则表现为增减交替波动, 但总体呈增加趋势。水溶性果胶不仅与茶汤的滋味呈正相关,还能增强茶汤的黏稠度,并且与茶叶条索紧结度与干茶外观油润度有直接关系。

三、展望

滋味作为茶叶的重要品质,对茶叶的经济效益和消费者的需求有很着大的影响。普洱茶茶汤滋味的好坏,离不开理化成分的呈味表现,其组成较为复杂,反映滋味的综合性指标含量变化对感官品质影响较大,化学成分含量与品质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可以作为普洱茶等级区分的重要指标。研究渥堆过程中理化成分及含量变化对探究普洱茶品质形成、改进生产工艺和提高茶叶品质具有重要研究意义。但目前关于普洱茶 “醇厚”滋味的具体化学物质组成及形成机制尚显缺乏,需要进一步研究。

本文选自《中国茶叶》2021年第7期,P1-8,《普洱茶滋味形成机制研究现状》,作者:邓锶涵,王琼,罗蓉,刘刚,吕才有,刘晓慧。图片来源于网络。

转载自茶艺师网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

大益茶文化解读专题篇:大益茶的核心价值(四)年份价值

“越陈越香”是普洱茶的灵魂,是普洱茶最重要的核心价值。时间的流逝悄无声息,却在一饼茶中留下岁月的痕迹,赋予茶汤日益陈醇历久弥香的年代之感。年份,是一款茶品身份的标签;年份,是一种滋味品质的彰显;年份,是一场品饮盛宴变化流转的时间尺度。

大益集团数十年专注普洱领域,拥有丰富的陈化原料,目前存世普洱老茶大部分出自勐海茶厂。今天为大家解读大益茶的年份价值A(Aging)。


普洱茶向来有“可以品鉴的古董”之美誉,“越陈越香”是普洱茶区别于其他茶类的一大特点,也是其年份价值最好的体现。优质的普洱茶在一定的时间内,在适当的储存条件下,随着时间的延长,其品质特征逐渐向更好的方向转化,品饮感受亦随之提升。这即是我们常谈论的“越陈越香”。“越陈”是时间概念,而“越香”则是品质概念。

时间酝酿出的

/独特品质

“越陈越香”的“香”字是广义的,包括了普洱茶的香气、滋味等多个方面,通常是对普洱茶中的生茶来讲的。经过时间良好转化的普洱老茶,整体风味由新茶的浓强刺激变得温润醇厚、沉稳内敛。

香气

普洱茶制作完成后的1-3年,冲泡时主要呈现出清香型的新茶香气,清新高扬,具有清爽感。存放3-8年,清香渐渐褪去,开始逐渐转化为花香型,香气更为馥郁。陈化6-10年,甜香感渐渐凸显,呈现出果甜香和蜜甜香为主导的香气。而陈化8-15年的普洱茶香气进一步转化,开始出现药香、木香等陈香类的香气,具有沉稳浑厚之感,且更加饱满而协调。

因原料、工艺、仓储条件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香气的转化时间及表现并不绝对,但大致上呈现出清香型—花香型—甜香型—陈香型的变化过程。

滋味

普洱新茶滋味强烈,苦涩味重,并带有一定的鲜爽度。历经时间的转化之后,这种给感官带来较强刺激性的滋味渐渐减弱,苦涩感下降,甜醇感上升。汤质粘稠饱满,越来越醇和顺滑柔和,滋味更加丰富有层次,富有陈韵,感官的整体和谐愉悦感增强。

汤色

新茶汤色金黄明亮,随着年份的增加,色泽逐渐加深。冷色调减弱而暖色度增加,汤色转为橙黄色、橙红色直至棕红色,给人以温暖陈润之感。此外,汤色亮度增加,更加莹润透亮。

茶性

新茶茶性寒凉,而老茶茶性温和,适口性更佳,对肠胃刺激性较小,更适合日常饮用。品饮起来体感舒适,适合的人群更为广泛,老少咸宜。

从古至今的智慧总结

/与科学探索

“越陈越香”的概念由来已久。从古籍记载到近年来的科学实验论证,“越陈越香”也逐渐从经验总结变成了有严谨科学依据的事实。

“越陈越香”最早来源于民间经验和总结。

关于“越陈越香”最早的文献记载,是明嘉靖四十二年(1562年)成书的《嘉靖大理府志》,李元阳写道:“茶,点苍,树高二丈,性味不减阳羡。藏之年久,味愈胜也。”

上世纪六十年代,云南地区经营各茶庄茶号的茶商在回忆录中也提到了“越陈越香”的相关内容。

马桢祥(江城“敬昌茶号”负责人)在收录于《云南文史资料选辑》的《泰缅经商回忆》一文中记述了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茶叶经商出口之事:“我们对茶叶出口一事,在抗战时期是很重视的,它给我们带来的利润不少。易武、江城所产的七子饼茶,每筒制好之后约重四斤半。……这些茶多数行销香港、越南,有一部分由香港转运到新加坡、马来亚、菲律滨(宾)等地,主要供华侨食用。……而行销港、越的多是陈茶,就是制好之后存放几年的茶存放时间越长,味道也就越浓越香,有的茶甚至存放二三十年之久。陈茶最能解渴且能发散。香港、越南、马来亚一带气候炎热,华侨工人下班之后,常到茶楼喝一杯茶,吃吃点心,这种茶只要喝一两杯就能很好地解渴。”

和马桢祥同一时代的马帮巨头马泽如口述文章《原信昌商号经营泰国、缅甸、老挝边境商业始末》中,有类似的记载:“江城一带产茶,但以易武所产较好,这一带的茶制好之后,存放几年味道更浓更香,甚至有存放到十年以上的,出口行销香港、越南的,大多是这种陈茶。因为一方面经泡,泡过数开依旧仍然有色有香;另一方面又极易解渴,且有散热作用,所以香港一般工人和中产阶级很喜欢喝这种茶。这种茶一部分还从香港转运至新加坡、菲律宾等地主要供华侨饮用,因而销量也比较大。……由于陈茶的价值越卖得高一些,我们一方面在江城收购陈茶,一方面增加揉制产量……”

上世纪九十年代,国营茶叶公司及茶学专家进一步肯定了“越陈越香”的价值。

1990年中国土产畜产进出口公司云南省茶叶公司出版的《茶的故乡——云南》这册以介绍推广云南普洱茶为主的官方资料中写道:“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经过后发酵特殊工艺精制而成,其外形条索粗壮肥大,色泽乌润或褐红,具有滋味醇厚回甘和独特的陈香,是老少皆宜不可多得的保健饮料之一。……云南普洱茶有越陈越香品质越好的特点,可以长期保存饮用……”。

1991年陈椽教授主编的《茶叶商品学》中讨论了“越陈越香”并探究了其理化机理:“有的茶叶陈化倒成立它的品质向优质转化的成。如六堡茶、普洱茶等其品质是‘越陈越好’。茶叶陈化不能称它为劣变、变质。关于茶叶越陈价值越高,其原因要从药理方面去研究。”

二十一世纪以来,大量的实验研究结果为“越陈越香”提供了科学有力的证明。

诸多各高校及研究所的专家学者们进行深入探究,对普洱茶储藏过程中各化学成分的变化及其对感官品质的影响等问题进行研究,以及储存条件的各项参数对品质转化的影响。从理化分析及感官审评两方面证明,普洱茶品质的确会随着储藏年份的增加而提升,为普洱茶并解释了“陈”与“香”的关系。“越陈越香”的独特魅力受到社会大众的广泛认可,成为普洱茶一种具有共识基础的产品特点。

揭秘越陈越香

/内在机理

透过现代科学研究的结果,我们可以进一步认识普洱茶陈化的内在机理。随着时间的推移,普洱茶会发生两大变化。

一是茶叶本身各种内含物质的氧化。

普洱茶在存放过程中与空气接触,其内含物质不断氧化,此外干茶中残存的多酚氧化酶也在进行着缓慢的酶促反应。在这个过程中,茶多酚含量下降,使其本身带来的苦涩感逐渐减弱,氨基酸含量也在降低,使滋味由鲜爽转为陈醇。茶多酚经氧化后生成茶黄素、茶红素以及茶褐素,使茶汤色泽不断加深。

二是外源微生物利用茶叶作为基质进行的发酵。

晒青毛茶在制作加工过程中,揉捻造成茶汁外溢粘附于茶条表层,便于环境微生物的定植,为茶叶后期陈化变化奠定微生物物质基础。微生物通过分泌水解酶将半纤维素和纤维素水解为可溶性糖,可溶性糖作为茶汤中的甜味物质,可以缓和茶汤中的苦涩味和刺激性。并且会增加汤质的粘稠度,形成老茶醇厚柔滑的汤感。

此外,“越陈越香”的香并不是普洱茶香气总量的增加。普洱茶的香气物质在存放过程中含量是逐渐减少的,但是种类却在增加。因不同香气成分沸点的不同,挥发速度有快有慢,所以先后显露从而使香气产生一定变化。此外,香气前体物质的不断分解,释放出更多种类的香气成分。这一过程中,各种成分的比例不断优化,体现为不同香气类型的转化,也使得普洱老茶具有更为丰富协调的混合香气,更加饱满浑厚,自然愉悦。

“越陈越香”的前提条件

仅仅凭借储藏时间的长短来确定普洱茶品质的高低并不合理,只有原料、工艺及仓储兼优时,普洱茶才具备“越陈越香”的潜力。

原料是基础

普洱茶相对于其他茶类来说,使用云南大叶种作为原料,内含物质更为丰富,这是其具备“越陈越香”特质的原因之一。同理,使用内质更丰富的优质鲜叶制成的普洱茶,更有利于后期陈化,具有更大的转化空间。

工艺是关键

应运用成熟精良的普洱茶传统标准工艺加工,避免过度萎凋、低温长炒等提前消耗陈化潜力的“前发酵”工艺。此外,普洱茶的干燥工艺晒青是依靠自然阳光进行低温干燥,一方面较好地保留了茶叶的酶活性,另一方面环境中的微生物菌群附着在茶叶上,为后续品质陈化提供了转化动力。

仓储是保障

仓储陈化是普洱茶第二次生命的开始,对于其品质风格的形成至关重要。仓储环境的温度、湿度、光照、空气是影响普洱茶仓储品质的四大因素。温湿度不可太高或太低,建议温度保持在25℃±3℃左右,湿度范围为55%~75%之间。避光存放,不可阳光直射。空气洁净无异味,适度通风,通风量过大则会使茶叶香气流失过快。

大益普洱茶

“越陈越香”独特优势

大益对普洱茶毛茶原料及成品茶仓储的专业化、精细化管理,将普洱茶的年份价值发挥到极致。

大益创新地提出原料“先仓储醇化后使用”的概念,拥有万吨级原料仓储大楼,运用现代数智化管理标准,存储着来自不同年份、不同产区、不同季节、不同风味维度,共计60000余吨毛茶,使大益在原料方面拥有长期而稳定的优势。原料贮藏年份连续不间断,为毛茶原料提供了充足的陈化空间。

从原料开始就注重其醇化,根据每批原料的特点,设定各自的醇化方案,争取达到品质最佳。结合大益精湛的研配技术,在新产品拼配之时即可融入陈化原料,实现“新茶老味”的口感创新。每款产品设计之初,即为其未来十年、二十年、三十年的口感转化做准备、做预设,在使陈味凸显的同时,又赋予极强的后续转化空间。

勐海茶厂拥有八十余年历史,大量存世经典普洱老茶都诞生于此。当世极具价值,知名度极高,流通性极强的老茶有90%以上出自勐海茶厂。品质稳定、连续生产的标杆产品为普洱茶爱好者、收藏者感受不同陈化年份的滋味转化提供了基准参考。

普洱老茶蕴藏着岁月的变迁和空间的流转,茶人以惜茶之心藏茶,茶亦以悠长陈韵回馈茶人。藏新茶,喝老茶,既怀揣未来的希望,也享受当下的乐趣。

普洱茶的魅力除了口感的惊喜变化,亦是一种情怀。历久愈弥香,壶中岁月长,斟一盏陈年老味,尝一尝那年的旧时光。

参考文献

[1]“大益茶”公众号

[2]“茶道学研究”公众号

[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云南省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中国民主建国会云南省委员会,云南省工商业联合会合编.云南文史资料选辑第42辑云南进出口贸易[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3.04.

[4]中国民主建国会云南省委员会,云南省工商业联合会.云南工商史料选辑第1辑[M].1988.04.

[5]茶的故乡:云南[M].中国土产畜产进出口公司云南省茶叶分公司,1990.

[6]陈椽主编.茶叶商品学[M].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1991.05.

[7]龚淑英,周树红.普洱茶贮藏过程中主要化学成分含量及感官品质变化的研究[J].茶叶科学,2002(01):51-56.

[8]谌滢,欧行畅,张杨波,刘仲华,黄建安,李适.不同储藏年份普洱生茶感官品质的分析[J].食品科技,2018,43(04):48-52.

[9]陈文品,许玫.普洱茶“陈化生香”及其科学原理[J].广东茶业,2014(05):6-9.

文字:春晓

来源:大益茶道院

找到约185条结果 (用时 0.011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2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