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冲泡岩茶选壶型

找到约33条结果 (用时 0.004 秒)

泡岩茶,无论水仙、肉桂、大红袍,为什么不建议用白瓷壶

  泡岩茶,无论水仙、肉桂、大红袍,为什么不建议用白瓷壶?

  白瓷壶,与白瓷盖碗,属于同宗同源。它们的材质,是一样的。经过高温烧结后的瓷,质地坚硬、细致。外表在上釉后,手感摸起来更是细腻、光洁。但是,由于器型的不同,一个是盖碗,另一个是壶。于是,泡茶的时候,作用完全不相同。当前的茶圈里,提及泡茶茶具,首推白瓷盖碗。而白瓷盖碗的同胞兄弟——白瓷壶,却显得默默无闻。门前冷落,鞍马声稀。那到底,在冲泡岩茶方面,白瓷壶为什么不适合?

  笔者从抽屉里,摸出了泡小品种茶,作为实验。白瓷壶用清水洗净后,烫壶温杯。揭开壶盖,将泡袋里的干茶条索,小心翼翼的倒入其中。由于那只青花的白瓷壶,壶口开得比较小。往里倒入干茶时,容易将少部分条索,洒落在外面。而敞口的、直肠直肚型的盖碗,显然就没有这个烦恼。同理,可以看出,白瓷壶在泡岩茶时,很不方便闻香。原本,按照正常的流程,投茶结束后,需要闻一闻干茶香。

  烫壶温杯过后的茶具,内部保留着一定的余温。借助这些余温,干茶们可以很好的发扬香气。这时,如果是盖碗泡茶,可以像打开贝壳那样,趁热闻干茶香。将盖碗揭开一角,屏住鼻息,凑近嗅闻,就能闻到完整的干茶香气。而在白瓷壶泡茶时,壶口小,壶盖也小。看官们可以脑补茶壶揭盖闻香的画面,会显得特别怪异。再加上,部分的白瓷壶,在使用过程中,为了避免壶盖脱落和摔碎,部分朋友会特意用绳子将壶盖和把手,拴在一起。这样的情况下,揭盖闻香更是无从谈起。

  除了不好闻香气外,泡茶时间过慢,是白瓷壶不适合泡岩茶的主因。对比平常的盖碗泡茶,笔者在用那公鸡杯似的白瓷壶泡茶时,异常的不顺手。注水得慢,出汤也慢。茶壶开口太窄了,泡茶时根本施展不开。注水泡茶时,只能用定点注水的方式,将沸水注入。沸水一冲入,便从壶底漫上来。于是,可以看到最上层的干茶,根本没被浸湿,就上浮了起来。这样子,第一道茶汤泡出来,整体风味自然就不能达到100%的风味效果。在注水环节,就耽搁不少时间。

  接下来,更拉慢整体泡茶时间的,是在出水过程。白瓷壶泡茶,在出汤时,茶汤只能通过细窄的壶嘴,呈现细柱式出汤。而盖碗泡茶出汤时,出汤开口大小可以随心掌控,呈现瀑布状般将茶汤倒出。论出汤的速度,白瓷壶泡茶时,不论再怎么调整动作,都难以补足。泡茶时间太慢,壶内的茶汤,容易被闷泡。这点,属于白瓷壶泡岩茶的最大硬伤!

  白瓷壶泡岩茶,出汤不彻底,容易将茶闷出酸味。关于这点,笔者在前不久的文章里,刚好有过分享。白瓷壶本身的器型特点,决定了它在泡茶出汤时,茶汤难以沥干净。茶壶的整体结构,属于五短身材。壶腹宽、壶嘴小,出汤口又细又窄。出汤时,受到重力的倾斜,待在壶底的茶汤,永远难以沥干。而盖碗泡茶则不同,短短几秒,就能将里边的茶汤,干净利落的倒出。这是所有壶式茶具,它们共有的毛病,出汤时容易拖泥带水。哪怕是在第一次出汤动作结束后,用双手将茶壶上下左右,来回轻轻摇晃。再重新继续出汤动作,只能倒出一两滴残茶。而留在底部,少量没能及时倒出的茶,在又闷又热的环境下,容易被闷出酸味。用茶壶泡茶时,越是不好彻底沥茶的壶,喝到后面,茶汤里闷酸的味道越明显。这种不自然的闷酸,出现在岩茶的汤水里,会大大拉低我们对一泡茶的好感度!

  白瓷壶在泡茶时,泡到后面,壶嘴容易被泡开的叶片堵住,导致出汤不畅。这点细节,同样是泡茶的败笔。泡茶时,碰见这样壶嘴被堵住的情况,很是恼人。好比早晚高峰的三环路,堵车堵到让人崩溃。针对这样的情况,就得及时疏通。用上专门疏通壶嘴的茶针,让壶嘴出汤保持顺畅。将闷在壶内小半天的岩茶,及时解放出来。但,无形当中,受到出汤过慢的影响,壶内整泡的岩茶,滋味其实已经变苦变涩了。

  泡好一杯岩茶,出汤要快。盖碗冲泡时,严格做好快出水的要求下,从注水开始计时,到出汤完毕,时间以控制在7、8秒内为宜。盖碗泡茶时,一手注水完成后,另一手就需要紧接着快出汤。前几冲泡茶时,快冲快出,才能避免茶味物质过多释放,从而让茶汤滋味维持在浓淡适宜的范畴。而使用白瓷壶泡茶,哪怕再苦练泡茶功力,终究难以达到快出水的要求。达不到又快又好的出汤,是白瓷壶不适合泡岩茶的根本原因!

  最后,来聊一点,懒人泡茶时比较关心的话题。那就是泡茶过后,茶具的清洗问题。从这点看,白瓷壶是不适合懒人的。原因嘛,在于白瓷壶太不好清洗。本身来说,焙过火的岩茶,茶渍要比不少茶更明显。而白瓷壶内部,存在不少的犄角旮旯缝隙,容易残留茶渍。时间一久,就容易形成难以清洗的茶垢。

  若不行,拿起一把平时经常用的壶,仔细观察,就能发现在壶嘴处有不少茶垢。看起来,很不卫生。白瓷壶本身的器型特点,决定其本身不好清洗。对于起来,白瓷盖碗的清洗,就要省心不少。由盖、碗、托三个部分组成的盖碗,可以灵活拆卸,清洗时完全不存在卫生死角。哪怕沾上了茶渍,用清水一冲,或者用海绵擦轻轻一抹,就能恢复得光洁如新!

  完成一次泡茶,茶具是除了茶外,绝对的主角。白瓷壶与白瓷盖碗,一字之差,泡茶效果却是天壤之别。泡岩茶时,笔者的建议是:选白瓷盖碗,而远白瓷壶!

壶与茶搭配最全配方!一定要收藏!

紫砂壶泡茶,需要遵循“以壶适茶,因茶选壶”的原则,只有所泡之茶和所选茶具的科学与合理的搭配,效果才会更佳,达到“茶、壶合一”的境界!

那么,壶和茶到底应该怎么搭配呢?

PART.1

从壶型分类看:

圆形壶,最适合泡乌龙茶。

因为乌龙茶茶叶呈卷球状,圆形壶为其提供了足够的空间,可让半球状的茶叶完全舒展,有利于发茶(即使是同一种圆形壶,其所采取的材质不同,也会影响泡茶效果,因此可进一步挑选圆形壶所用的的材质)。

高身小口壶,适合泡发酵茶,但过高茶则失味(如:普洱、红茶等,需要高温焖,选用这样器型的壶是为了使茶香更甜醇、滋味更醇厚)。

矮身大口壶,适合泡不发酵茶,但过矮则口盖易溢(如:绿茶、铁观音、龙井、碧螺春等,能够在85摄氏度左右的温度下充分展现茶特有的清香和清爽滋味)。

扁形壶,适合泡条索状的武夷茶。

这种壶身较扁平的壶,具有十足的稳定感,能够让条索状的茶叶沉稳地定在壶里,安心地释放出一身的香醇;当注水时,由于扁形壶的壶壁较短,水流自然有了缓冲,加上壶内空间不容一点私苟,就使茶叶更容易浸润于水中,温和地吐尽精华。

方形壶,适合泡普洱熟茶。

方形紫砂壶制造工序复杂,片与片相接时较为困难,失败率高,其最关键之处,在于泥料要练得极为匀称。

有壶友指出:用方形壶泡了铁观音,第一泡茶汤滑口好喝;但在第二、第三泡时茶汤的苦涩就已经出来;而用它泡乌龙茶,则感到香气被闷住了这是怎么回事?

因为方形紫砂壶所具有的内部角度,使茶叶不易滚动,水流极易被阻塞,从而使普洱的陈味尽出。

PART.2

从泥料分类看:

朱泥——朱泥的感觉是细致、紧密,颜色显得娇嫩、精致,可配以铁观音、冻顶等轻、中培火的茶类;高香的红茶(正山小种、金骏眉)与朱泥也比较搭配。

段泥——段泥的感觉较为坚实阳刚,颜色又显得亮洁清爽,与不发酵的绿茶、微发酵的白茶感觉颇为一致,生普也可以选择用段泥来冲泡。

紫泥——紫泥的感觉较为沉稳大气,颜色又比较朴实自然,与焙重火的半发酵茶(乌龙)、陈年黑茶的感觉颇为一致。

清水泥——清水泥属于紫泥,但是相比较深色紫泥壶质感更细腻些,颜色也偏红嫩,所以茶类的选择可以参考紫泥与朱泥,并根据发酵程度折中选取。

降坡泥——降坡泥属于段泥、红泥与紫泥的共生矿,颜色呈橘红或橘黄,特别适合岩茶,能很好的去除岩茶中带有的燥味,并优秀的发挥岩茶独特的口感。

PART.3

从茶叶种类看:

绿茶

绿茶是未经发酵的茶叶,以茶树新鲜采摘,经杀青、揉捻、干燥、炒制而制成的茶叶。色青,泡出茶汤微青,闻而清香,叶片以绿色为主调。

绿茶保留了鲜叶的天然物质,含有的茶多酚、儿茶素、叶绿素、咖啡碱、氨基酸、维生素等营养成分也较多,这些天然营养成份对防衰老、防癌、抗癌、杀菌、消炎等具有特殊效果,是其他茶类所不及的。

合适壶型:适合井栏、仿古、虚扁等壶身较矮,壶口大的壶型,因绿茶娇嫩,长时间闷泡会破坏绿茶里的有益成分,所以这类低矮大口的紫砂壶能尽快散热,泡绿茶更为适合。

优选泥料:从泥料选择的话,例如底槽青、清水泥、段泥等透气性更好的泥料更为合适。

冲泡要记:因为绿茶娇贵,不易长时间闷泡,投茶选量易选择刚覆盖壶底为佳,热水85℃即可,即冲即饮,最能闻香,口感最佳。

黄茶

黄茶属于轻发酵茶类,加工过程与绿茶一样,只是在干燥之前增加了一道“闷黄”的工艺,此工序是形成黄茶的关键所在,主要做法是将杀青和揉捻好之后的茶叶用纸包裹,在水热作用下,促使其多酚叶绿素等物质部份氧化,使茶叶形成黄色,成为黄茶。

合适壶型:选择底座大,同样身形不易过高,壶口大的壶型,如石瓢、德钟壶就比较合适,可以给茶叶充分的扩散的空间,也不会长时间闷泡而失味。

优选泥料:这类茶叶比较不挑泥料,所以紫泥、绿泥、红泥等所有泥料都可以适用。

冲泡要记:泡茶的水温不宜太高,以85℃左右为佳,冲泡黄茶时,第一泡30秒,第二泡60秒,第三泡约2分钟,这样泡出来的茶汤口感更佳。

白茶

白茶属轻微发酵茶,是中国茶类中的特殊珍品。因其成品茶多为芽头,满披白毫,如银似雪而得名。其采摘后不炒不揉,经过萎凋、干燥而成。毫香清鲜,汤色黄绿清澈,滋味清淡回甘是六大茶类中最古老、最自然的茶叶。

合适壶型:紫砂壶适合泡老白茶,中品的大肚紫砂壶如汉扁、仿鼓之类的形制,是最佳选择。

优选泥料:以段泥、降坡泥为宜。白茶汤色清浅,与段泥、降坡泥泥色相称,相得益彰,更利于紫砂壶的养护。

冲泡要记:白茶干茶普遍较轻且蓬松,投茶量会比较大,根据平时饮茶的习惯,增加一半左右较为合适。

青茶

我们常见的乌龙茶就是青茶,是独具鲜明中国特色的茶叶品类。乌龙茶是经过采摘、萎凋、摇青、炒青、揉捻、烘焙等工序后制出的品质优异的茶类。乌龙茶由宋代贡茶龙团、凤饼演变而来,创制于1725年(清雍正年间)前后。品尝后齿颊留香,回味甘鲜。

合适壶型:乌龙香气浓,壶型宜矮不宜高,宜圆不宜方,宜小不宜大,例如小水平壶、西施壶,利于聚热扬香。

优选泥料:选择朱泥最佳,朱泥的含砂量少,密度大,不夺茶叶香气,对于乌龙茶这种高香型的茶类最宜。

冲泡要记:乌龙茶冲泡,味浓口感偏苦,需细品的茶类,有苦尽甘来之感。其冲泡时不宜投茶过多,特别是球状茶叶,因经过烘焙,所以冲泡后茶叶会舒展是,所以投至壶底大半即可,这种半发酵的茶,用热水冲泡会强烈激发它的香气和滋味,特别是高山乌龙,一定要用沸水对付。

红茶

红茶属于全发酵茶类,是以茶树的芽叶为原料,经过萎凋、揉捻(切)、发酵、干燥等典型工艺过程精制而成。因其干茶色泽和冲泡的茶汤以红色为主调,故名红茶。香气物质比鲜叶明显增加。所以红茶具有红茶、红汤、红叶和香甜味醇的特征。

合适壶型:建议选择容量大,壶身高的壶型,防止高冲溢水,例如秦权壶、汉铎壶等,利于茶叶充分泡发的同时还便于清理。

优选泥料:适宜选择颜色深或者与汤色接近的泥料,紫泥类比较合适。

冲泡要记:红茶的投茶量与绿茶相似,差不多也是覆盖满壶底,可以比绿茶稍多些。水温在85℃~95℃之间。

黑茶

黑茶,因成品茶的外观呈黑色,故得名。黑茶采用的原料较粗老,是压制紧压茶的主要原料。制茶工艺一般包括杀青、揉捻、渥堆和干燥四道工序。

合适壶型:宜选择如掇只、文旦壶腹较大的壶,防止茶汤过浓。

优选泥料:适合紫泥类颜色较深的紫砂壶,紫砂壶不会养花,且养出效果佳。

冲泡要记:黑茶冲泡水温以95℃-100℃最佳,水温过低则无法将黑茶真正滋味泡出。

茶叶界有几大误区,会让你选错紫砂壶,可别一把好壶泡废了再去心疼!

一、铁观音不是绿茶,其实是乌龙茶!可千万别混淆铁观音的分类啦,否则要被笑话的。

二、安吉白茶不是白茶,虽有白茶的名号,但却是货真价实的绿茶!

三、同样因为名字而引发的误会,还有君山银针。虽然名字与“白毫银针”有些相似,但却属于黄茶分类。

四、大红袍属于乌龙茶,别因为名字带红就是红茶。

看了以上茶和壶的搭配技巧,不管你是想以壶选茶,还是因茶选壶,都可以从中借鉴。

来源: 紫砂壶

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紫砂壶,如何“识假、防假”,保持头脑清醒不被忽悠

 

  宜兴的独特材质——紫砂,造就了我们广大的能工佳匠,造就了宜兴这个陶都名片。他们创造的宝贵财富和一件件留存于世的精美工艺品,就是工艺的证明、品质的证明。所以说——紫砂是一种特质、紫砂是一门工艺、紫砂是一种品质、紫砂是一门道德!

“造假”,“识假”,“防假”是市场经济永恒的主题,特别是在紫砂壶流通领域尤为突出。所以怎样在购壶过程中既能享受茶文化带来的乐趣又能保持头脑清醒不被忽悠,这是个颇有难度的命题。

 高名头、获奖证 

有的制壶人名头挺高,世界某某,全球某某,中华某某,国家级某某,实际上这些名头根本不能代表其专业技术水平。尽管某人的某款壶确实在某次展会上获了奖,就算能保证评奖中无猫腻,但摆在你眼前的这把壶绝不是获奖的那把壶。

始终得牢记一点,紫砂壶的本质是用来泡茶的,不应仅强调它的艺术性,而应更多地关注它的工艺性,艺术性始终建立在实用性基础之上。

 “色诱” 

这个话题已经老生常谈,纯正宜兴紫砂壶在没有泡养的情况下颜色绝不会太艳,应是暗淡中略显温润。

一些聪明人采用拉坯或注浆工艺,轻轻松松一天数百上千个身筒再拼接上流水线方式制成的壶盖,壶把,壶流,喷匀艳丽夺目的化工泥浆烧制而成,这样的“疑似宜兴紫砂壶”光彩照人,大多销往汽车火车客运站,旅游景点,小商品批发市场,低端旅馆茶楼商场,敬请注意。

 数量与质量 

一把全手工紫砂壶,从制作到烧成工序繁杂,选泥料,切泥块,打泥片,围泥片,划底片,打身筒,收底,篦身筒,制嘴巴,整壶流,千锤百炼,需要使用数十甚至上百种工具历经数十道工序,直到生坯完成,晾干后进窑数次烧制,如果烧制过程中出现破损泥料瑕疵,那就等于前功尽弃。

一个正值壮年的熟练工手,制作中等难度的紫砂作品,一个月也就10把产量,夏冬还各有一个月无法开工,一年能有百余作品已属阿弥陀佛,更不要说那些对艺术有所追求习惯挑战难度实力派创作型高手,其作品数量更为稀少但也尤为珍贵,其稀缺性令藏家趋之若鹜。对于那些动不动就能拿出几十上百款不同紫砂壶来,并且常年累月四处展览的大师名家们,这里只说一句,其来路和制作均值得推敲和论证。
 一些建议 
新手在选购紫砂壶前要先搞清楚自己的目的是为了泡茶还是为了收藏?如果是为了泡茶,那就要根据自身泡茶的具体要求,从泥料、容量、造型等方面来选择紫砂壶。比如,冲泡岩茶的壶就需要挑选壶身较大的,这样有利于茶叶的舒展;冲泡铁观音就要选用朱泥,因为它的密度比较高,接近瓷,这样有利于铁观音的香气保留与提香。如果是为了收藏,那还要充分考虑泥料和工艺、造型的特点了。


考虑有无自己非常喜欢的器形,传统器型比较受欢迎(比如石瓢、西施、秦权、仿古等等)。如果有,按图索骥。如果没有,那就随自己喜欢挑。但尽量应以光货素器为主。这对你了解紫砂泡养的变化很有帮助,同时,省去了装饰,壶价或可便宜些。

莫受身筒成型工艺的影响,也就是常说的全手工、模具成型,新手入门阶段,此选项对你而言没有更多实际意义,只会增加你的烦恼,也极容易受到蛊惑,反过来就会影响你的正常判断。一把壶,放在那里,或者说隐藏在众多壶中,如果吸引了你的目光,不是身筒成型工艺决定的。

如果你选择了方器、筋囊器,那么壶盖与身筒之间的密封性就不是你要考虑的因素,因为这两类器形受工艺所限,漏水是必然的。当然,一定要抬杠的话,也不排除有极个别的不漏。

好工用好料。好的制壶人用料是不会差的,就像高级厨师,不屑用地沟油,在大排挡炒菜。做壶如做人,有名气有艺德的制壶老师是不会出手做工烂泥料差的紫砂壶的。所以不要再拿着一把做工差泥料差的紫砂壶,与我拼命地争辩,“这真的是顾景舟的壶,你看这底款.........."

找到约32条结果 (用时 0.002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1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