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陈年普洱茶上茶一网

找到约99条结果 (用时 0.018 秒)

陈年普洱茶的“返苦现象”与“返涩现象”

  都说普洱茶越陈越香,按理说存放时间越长应该越好喝了。 

  普洱茶之所以“要摆”、“要放”,其目的就是在长期存放过程中让其内含物质发生转变后,成为色、香、味、韵均得到良好的改善的陈年普洱茶,后者最直观的表现便是新茶(生普)阶段的苦涩味在一定时期存放后变得越来越弱。
  可是很多茶友却反映,他们存放的陈年普洱茶却并非全是这样,有些普洱茶甚至出现“越存越苦”、“越存越涩”的反常现象。笔者详细询问他们存茶状况,仓储环境没有大的问题,因为同样仓储存放的其它普洱茶表现良好。那这些存放了若干年限的普洱茶还会发苦发涩,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呢?

  陈年普洱茶的“返苦现象”
  普洱茶越存越苦的原因(针对普洱生茶)根据笔者个人的经验,有两个答案:
  其一是原料本身有问题,存放后期氧化后造成;
  其二是普洱茶正常存放到一定年限后内含物质转化过程中的返苦现象。
  1、原料问题....
  制作普洱茶的原料,一般用的是晒青毛茶,但一些厂家为了某种目的,把卖不掉的过期烘青绿茶掺入晒青茶中,或者直接用烘青绿茶压饼。这样的原料制成的“普洱茶”,存放时间越久,苦味越重,这就是烘青原料被氧化后的结果,确实是越存越苦。
  笔者曾做过对照试验,冲泡在昆明干仓存放了20年的晒青茶和烘青茶,两个茶都苦,但烘青苦而不化,饮之很不舒服。而晒青苦化回甘,喉韵上佳,确实是越陈越好。如果您有疑问不妨去喝一下存放很久的绿茶就知道,人们不喝过期绿茶是有原因的。

  2、返苦现象....
  返苦现象是指原料、工艺都正常的普洱茶存放若干年后口感滋味变苦。这种返苦与原料品种本身的苦底不同,是普洱茶存放过程中内含物质发生转变后产生的苦味。
  需要注意的是,有些茶区的普洱茶,因品种、土壤和生态的原因,生茶毛茶阶段就自带苦感,如老曼峨、景洪勐宋等山头茶,我们称之为苦底茶,这种茶和返苦的普洱茶不是一个概念,像景迈、易武这些山头茶,新茶阶段苦底不明显,存放一段时间后再喝有了明显的苦味,这种苦比新茶时还要重,这才是普洱茶的返苦现象。
  从普洱茶的化学成分来分析,导致普洱茶苦味的内含物是咖啡碱、花青素、茶皂素等,此外氨基酸也具有调节苦味的作用(可参阅笔者《普洱茶哪个更苦?哪个更涩?丨细说易武、冰岛、老班章、老曼峨那些坑爹的内含成分》一文),氨基酸和咖啡碱的比值越小,苦味越重。
  根据《普洱茶(干湿仓)后发酵中的化学成分变化研究》(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梁名志、张俊等)揭示:
  普洱茶在干仓存放过程中经过后发酵,其化学成分中,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随着时间的递增而减少,水浸出物、茶黄素、茶红素、茶褐素则增加。
  普洱茶在湿仓存放过程中经过后发酵,其化学成分中,茶多酚、氨基酸、水浸出物、茶红素随着时间的递增而减少。咖啡碱、茶黄素、茶褐素则增加。

  请注意:
  普洱茶在干仓存放过程中,氨基酸和咖啡碱虽然都在减少,但咖啡碱不易转化,过于干燥的仓储更不利于咖啡碱的转化,总体上安咖比值是减小的,因此,普洱茶在干仓存放的某一阶段,苦味明显;
  普洱茶在湿仓存放过程中,氨基酸逐渐减少的,咖啡碱却逐渐增加,表面上看安咖比值是变小的,按道理苦味更显才对,实际上却相反,只能说明咖啡碱在湿仓环境下,和茶多酚的氧化物茶黄素等发生络合反应,形成的络合物淡化了苦味,这和普洱熟茶渥堆发酵过程中的咖啡碱转化机理一致。
  因此,这种返苦现象多出现在干仓存放的环境,存放在潮湿环境下的普洱茶则不易发生。
  返苦现象是普洱茶存放过程中的正常现象,返苦中的苦味并不让人生厌,反而有独特的韵味,有人称之苦韵,这种带有苦韵的普洱陈茶,彰显干仓老普洱独特魅力,适当改善仓储环境,继续存放下去这种苦韵还会转化,还有很大的潜力,值得普洱茶爱好者收藏把玩。
  结论:普洱茶的核心价值还是越陈越香,这个香在这里是美好的意思,越存越苦的说法只代表那些劣质原料茶或一部分普洱茶陈化过程某一时期的表现。

  陈年普洱茶的“返涩现象”
  1、泛涩原理....

  都说不苦不涩不是茶,普洱茶(生茶)当然也不例外。
  普洱新茶阶段的涩的口感是和它的内含物质直接相关的,至于陈茶的风味,也和其内含物转化后的化学成分有关。普洱茶中的多酚类物质是涩味物质的主要成分,涩味通常是由多酚类物质中的儿茶素与唾液中的蛋白质缔合后产生沉淀或聚集体而引起口腔内壁、舌面收敛的感觉。涩味不是作用于味蕾而产生的味道,而是由于茶汤中儿茶素刺激到触觉的神经末梢产生的一种感觉。
  既然新茶的涩味主要由儿茶素造成,那存放若干年之后的陈茶呢?
  2、返涩现象....
  返涩现象是指原料、工艺都正常的普洱茶存放若干年后涩口感没有变弱,有的普洱陈茶甚至变得比新茶阶段还要涩。与返苦现象相似,这种返涩与原料品种本身的涩底不同,是普洱茶存放过程中内含物质发生转变后产生的涩味。
  依前文所述,新茶的涩感是由其内含物质中的儿茶素造成,因此探索陈茶的涩感也应分析其化学成分的转化结果与初始含量的区别。
  根据《普洱茶(干湿仓)后发酵中的化学成分变化研究》(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梁名志、张俊等)揭示:

  普洱茶在干仓存放过程中经过后发酵,其化学成分中,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随着时间的递增而减少,水浸出物、茶黄素、茶红素、茶褐素则增加。
  普洱茶在湿仓存放过程中经过后发酵,其化学成分中,茶多酚、氨基酸、水浸出物、茶红素随着时间的递增而减少。咖啡碱、茶黄素、茶褐素则增加。
  请注意无论干仓还是湿仓,影响茶叶涩感的茶多酚呈减少趋势,那么陈茶的涩感为何增加呢?再看《云南普洱茶中风味化学成分的分析研究》(周红杰、龚加顺、安文杰)一文:“…茶黄素是带刺激性的涩味物质…”
  找到了,看来让普洱陈茶呈涩味的物质是茶黄素!
  茶黄素是儿茶素的氧化产物,随着普洱茶存放时间的增加,原先让普洱茶呈涩感的儿茶逐渐被氧化为茶黄素,而茶黄素就是导致普洱陈茶返涩现象新的作祟者!
  正常存放的普洱茶茶黄素容易被进一步氧化,和茶红素一起氧化聚合成茶褐素,此时涩味自然减少,不过如果存放普洱茶时过分密封,隔绝了空气中的氧气,涩味呈现的时间将延长,在此阶段品饮的普洱茶,必然带有明显的涩感,这就是存放多年的普洱茶返涩现象的来由。
  普洱茶在存放过程中某一阶段的发生返苦与返涩现象时的化学成分变化表

  有人认为,普洱陈茶的涩感是由于,初制过程中揉捻太轻,新茶冲泡时涩出得慢,品之涩味减轻,随着存放时间延长,显涩的儿茶素开始露头,和当初比较似乎更涩了。其实这种说法只能解释存放5年左右的普洱茶,不能作为10年,甚至20年左右的普洱陈茶的返涩现象的主因,普洱陈茶返涩现象的始作俑者是未及时氧化的茶黄素。
  总之,普洱陈茶的返苦与返涩现象,都是与普洱茶越陈越香相悖的反常现象,归根结底都是存放过程中没有注意细节所致。只要原料没有问题,对于返苦,需要耐心存放下去,对于返涩,仓储中适当通风透气当可化解。(来源:刀哥说茶,图片来源:说茶网图库)


普洱茶熟茶应该如何来冲泡丨实用

普洱熟茶,是以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经过渥堆发酵等工艺加工而成的茶,茶性温和,苦涩度降低,绵柔、醇厚、顺滑。


  熟茶是一种相对比较难冲泡的茶,一不留神就会滋味弱,汤感薄,还有可能跑出不喜欢的滋味、香气、汤色等。也有保存良好的茶,在冲泡品饮时,会感觉喉咙发干、燥等现象出现,也令人很困惑。

  熟普茶应该怎么泡?


  一、醒茶


  饼、砖、沱等紧压熟普茶,在准备品饮的前一周左右,就可以进行醒茶。将熟茶饼或砖分拆散为一元硬币般大小的块,存放在陶罐或紫砂罐中,让茶叶适当接触空气,调整其内部含水量,新茶的渥堆味与老茶的仓味会适度消散。不要小看,此小小的拆散醒茶,对茶的滋味改善相当有益。

  二、器具


  一般来说,冲泡熟茶,推荐使用紫砂壶,紫砂壶因其特有的保温性、透气性、吸附性能使茶汤更为顺滑,还能盖上壶盖用开水不断淋壶以提升浸泡温度,更为适合熟普这样需高温冲泡的茶类。


  当然,如果没有紫砂壶,盖碗也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而飘逸杯、快客杯也不失为可用之选,方便快捷。


  三、水


  对于日常泡茶而言,选择桶装纯净水,可作为一个相对简单和保险的选择。

  四、投茶量


  按照饮茶“宜淡忌浓”的原则,个人可根据口味自行调整,同时调整每泡时间,加以配合。比如希望多泡几巡者可以加大投茶量,同时在开始几泡尽量快速出水。


  五、润茶


  熟茶无论散茶还是紧压茶,都可能有不同程度的紧结或结块,润茶有助于使其均匀舒展,从而更好地发挥茶性。其次,熟茶经过洒水渥堆发酵,难免会沾染上一些灰尘,经过一道润茶程序,有助于将茶上的杂质灰尘等洗去。

  注意润茶时间不宜过长。以高温水注入,5~10s后出汤,润茶水一出便揭盖闻香,茶香一出即润茶完成,茶香未出或茶香不正的则再继续。一般润茶1~2泡即可。润茶时,注水要温柔,保持水流的平和、稳定,不要使茶叶猛烈翻腾;润茶后尽量彻底沥净茶底。


  六、水温


  熟普一般可直接用沸水冲泡,针对具体茶品以及各地沸点为基准进行调节。比如选料细嫩的,水温90℃左右即可;而陈年老茶,则需要高温冲泡,沸水温壶及壶外追温都可有效提高冲泡温度。


  总的来说,水温降低,各种气味都会变淡,提高水温,各种气味加强。所以,连续高温的浸泡是激发老熟茶陈香的不二法门;对于年份较新的熟茶,要适当降低水温,以免泡出“堆味”。

  七、注水与出汤


  泡新茶时,为尽可能屏蔽渥堆味,注水时水流要低缓、稳定,减少茶叶在壶、碗中的翻腾激荡。这样泡出的茶汤软、粘,呈现出豆沙汤一样柔软、沙润的口感,而气味则较浅淡。


  陈年熟茶采用低冲旋转的注水方法。低冲时水流在空气中降温最少,水与叶底的激荡较大;旋转注入则提高了茶叶各部位接触水的均匀性。这样泡出的茶汤,汤色红亮,滋味圆厚、温润。

  泡熟茶每次出汤时,一定要沥干水份,不要留根。前几泡都宜及时出汤,否则时间长易成“酱油汤”;如冲泡过程中有间断,再复冲泡时,第一泡出汤也要迅速。到最后几泡时,宜以急冲注水冲击、翻腾叶底,保持高水温,以充分激发陈香。

文 章 整 理 于 网 络

摄  影丨西 卡

“陈茶标本”开启昆明仓大时代

2018年1月27日,“昆明仓30年陈茶标本”首次品享会在云南省民族茶文化研究会会议室举行。会议由云南省民族茶文化研究会、云南普洱陈茶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国普洱茶网、茶窝网、亚太茶业和云南云沐堂茶业有限公司承办。与会嘉宾分别品味了“1986年昆明纯干仓宫廷熟普”及“70年代末期蓝印”。

用策划人方一知的说法,这次活动打响了“昆明仓”正式亮相的第一枪。 “昆明仓30年陈茶标本”首次品享会,贵在首次,也就是具有开创的意义。昆明仓、30年、陈茶标本,三个关键词组合首次使用,刷新了广大茶友对老茶、陈茶的认知和印象,表明昆明仓年份茶在普洱茶市场上的一席地位,某种意义上引领了市场流向,这在普洱茶界是一个不可忽视的亮点。”

白马非马参与了昆明仓体系建设,最近半年来向老茶人取经,与各位同好一起深入探讨,有一些不太成熟的心得体会,现分享如下,望方家不吝指正。

“昆明仓”凭什么

为什么长期以来,昆明仓没有香港仓、东莞仓的地位?是因为在人们印象中,普洱茶产于云南,藏于香港,2003年以后藏于东莞。近年来,昆明纯干仓概念崛起,靠的是新茶与中期茶仓储。这样一来,昆明要真正建成继香港、东莞之后的“普洱茶仓储第三城”,缺乏2003年之前足够多的老库存来支撑,无疑含金量不够,底气不足。

老茶的话语权长期以来被香港、台湾与马来西亚掌控。东莞虽然没多少老茶,却拥有数量最为庞大的中期茶、新茶库存。一个是以老取胜,另一个靠数量取胜。昆明作为仓储的“后起之秀”,要靠什么来立足?

通过梳理昆明仓储三十年历史,我们发现,昆明仓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就兴起,昆明有一批很早就从事普洱茶贸易的人,在推动昆明仓体系建设,他们不但留下了足够多的老茶库存,而且形成了涵盖老茶、中期茶、新茶在内的完整年份茶谱系,经历了三十年的仓储实践,交了许多学费,也取得了宝贵的仓储经验,从而拥有一套关于昆明仓较为成熟的仓储体系。

这样,我们就可以非常有底气地回答,昆明仓凭什么成为普洱茶仓储的最新高地:

首先,是历史形成的仓储地位。早在九十年代,昆明茶商就在探索专业仓储建设,茶叶整体放得不错的同时,也交了不少学费,一些茶叶得放得不是很理想,甚至放坏了,但也因此取得了非常宝贵的早期经验。其三十年如一日的仓储实践,留下来非常珍贵的仓储第一手实战资料,有陈茶标本与丰富的仓储经验作为参考,可以让我们今天少走弯路,从而更好地推动昆明仓体系建设。

其次,昆明三十年仓储实践表明,在昆明放茶很安全,在仓储方面省事省心,只要注意离地密封存放,避光防潮,定时通风换气,就不用怎么担心茶叶放坏。就安全与健康价值而言,昆明是世界上最适合存茶的地方之一。因老茶人早期经验不足,导致一些茶叶放得不是很好,但其问题也要比广东、香港等地放坏的茶叶轻得多。

再次,昆明仓储地域风格显著,表现出不同于香港、东莞之类快速仓储之特点,其转化时间更长,是典型的慢养仓。慢工细活出好茶,用来形容昆明仓非常贴切。

一言以蔽之,昆明仓有历史传承,存放茶叶安全,省心省事,放出来的茶叶健康好喝,是慢养仓的代表!

老茶人的三十年昆明仓储实践

通过采访老茶人,我们发现上世纪80年代到2003年之前,昆明茶商也深度参与了普洱茶交易,现在的许多老茶就是通过昆明茶商之手,流向了香港、台湾、马来西亚等地。

拿2003年作为断代,一是因为之前的茶叶可以归为老茶(这是就市场观念而言,严谨的科学态度不光看年份,更要看实际转化程度),之后的往往被人们归为中期茶、新茶。二是因为,2003年普洱茶开始在大陆兴起,市场的交易规则由卖年份茶,转向卖新茶为主。卖新茶的标志是2004年大益改制,其后大家纷纷追捧新茶,将新茶价格不断炒高。2014年之后,随着中期茶崛起,其表明历史走过一个轮回,由片面追求新茶,重新回归到仓储与年份茶交易体系。

老茶人江涛是新近成立的“云南普洱陈茶专业委员会”主任,这次“昆明仓30年陈茶标本”首次品享会的茶品就是由他提供的。其是普洱人,早年在思茅的茶厂上班,于1984年来昆明做茶叶生意,可谓见证了昆明茶叶贸易三十多年的变迁史。

80年代,中国搞的还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1984年流通体制改革,茶叶降为三类物质,除边销茶外不再统购统销,实行议购议销,但也只是相对放开市场,做茶叶贸易限制颇多。当时国营企业与乡镇企业是主流,个私经济只是补充,不但受到限制,而且会经常被打压。在80年代,以个体户的名义做茶叶生意是要有些勇气的,而且生存也很艰难。

1992年以后,中国走市场经济道路,个私经济终于名正言顺了,90年代初期江涛托政策的福,在工商注册了“云南普洱茶昆明经营部”。早在80年代就参与经营普洱茶的江涛,也由此开始了其开挂人生,借助普洱茶在台湾兴起的东风,加上茶叶流通进一步向民营经济放开,其充当了茶叶公司、茶厂对接外商的一个重要合作伙伴,卖到台湾等地的普洱茶数量很大,从而在90年代淘到了普洱茶的第一桶金。当时流行年份茶交易,为了与台湾、马来西亚等地做生意,他早在九十年代就开始了专业普洱茶仓储探索,交了许多学费,取得了宝贵的仓储经验,是昆明仓三十年仓储建设历程最早的推动与践行者之一。

截至目前,江涛的仓库可谓老茶的大观园,不但单品繁多,一些还是罕见的珍稀茶、绝版茶,而且老茶数量非常大,在昆明罕有其匹。

笔者好奇地问,怎么会存下这么多老茶?

“我首先是爱茶人,见了好茶舍不得卖,经常收藏起来。二是当年茶叶不好卖,进的货滞销了,就留在仓库里了。三是那个年代茶厂生产的茶品经常会滞销,见我能卖货,就用卡车拉到我在昆明的仓库,款都没有付,开个单子,货卖了再给钱。这样我不花钱也能搞到大库存。三是90年代普洱茶都是靠年份茶交易,我有意识地选择精品茶建仓。四是因为到茶厂订茶,要起量才给订,所以台湾、马来西亚等外商,找我进货经常下大订单,我找茶厂生产出来了,到交货时,往往他们只要一小点,结果剩下的大部分茶叶就进了我的仓库。五是2003年非典时期,当时普洱茶在大陆开始热了,我抓住这个大商机,花巨资在昆明市场扫存货,收购几千万元茶叶入库。”

后来的故事我们都知道了,他是大益改制后第一批加盟的大经销商,是大名鼎鼎千秋茶业的老板。近年来,他决定做自己的品牌,创建了云南云沐堂茶业有限公司,发起成立云南普洱陈茶专业委员会,致力于昆明仓体系建设。

江涛认为,没有仓储陈化这一环节,普洱茶就是半成品。只有经过岁月的沉淀,普洱茶的生命历程,才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厂家生产的产品是半成品,需要我们的中转商后期来存放它。作为云南普洱陈茶专业委员会的发起单位,我们2018年的工作计划之一,就是组织专家和资深茶人,分课题进行陈茶的研究,特别是推动制定仓储标准。在时机成熟的时候,我们还要建立云南普洱陈茶博物馆。”

复盘昆明三十年仓储史

我问及,为什么在90年代台湾人要找您买茶?江涛说,茶厂与茶叶公司只有新茶,没有年份茶,台湾人要找年份茶,所以找到我。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普洱茶产于云南,却藏于香港。因为以前茶厂的茶叶生产出来,由茶叶公司调拨进行外贸出口。茶叶公司卖的是新茶,而由香港的茶商仓储三到四年之后卖年份茶。其交易模式是,厂家生产新茶——茶叶公司调拨——茶商仓库(仓储几年)——上市交易。由此可见,当年一手的大盘商,甚至二盘商,要做普洱茶贸易,首先得有仓库,其次茶叶仓储几年,有转化了才上市交易。

当时的普洱茶消费人群只认年份茶,新茶没人喝,也不值钱,茶叶只有仓储转化了才值钱,才好卖。这就是普洱茶藏在香港,香港成为普洱茶的第一个仓储高地的原因。

在80年代,茶叶流通体制没有完全放开,加上对民间私商的交易进行种种限制,并经常打压,江涛这样的个体户只能做点茶叶小生意,当时的普洱茶贸易是被香港茶商攫取与把持的。到了90年代则不一样了,普洱茶贸易告别了香港一统天下的格局,台湾人、云南人、广东人、马来西亚人、韩国人也纷纷加入进来。90年代普洱茶在台湾的兴起,许多台湾茶商不但向香港人进年份茶,也向昆明的茶商进年份茶。年份茶交易热,推动着昆明仓储建设。

这样我们就明白了,抛弃中茶公司的中转仓库不谈,昆明仓其实是兴起于90年代的茶叶贸易。因为当年盛行年份茶,昆明茶商要做茶叶贸易,必须在昆明建仓。之前的80年代,谈不上有意识的仓储建设,茶商留下来一点80年代的老茶,很可能是滞销等原因无意留下来的。

由此,昆明仓的发展脉络就清晰了:

昆明仓发轫于80年代:茶商滞销的茶品、茶叶公司中转仓库积压的老货、茶厂偶然留下的老货。

兴起于90年代:从90年代开始,昆明茶商深度参与普洱茶贸易。当时流行年份茶,昆明茶商为了卖好茶,开始重视仓储建设。当时省公司与茶厂都是以生产为主,贸易以卖新茶为主。遇到市场不好,或者产销信息不对称,积压一些茶品,都想千方百计脱手卖出去,没有形成仓储经营模式。这样一来,系统性的昆明仓储茶叶经验,其实是由江涛等一批老茶商通过长期实践总结出来的。

“当时我们为了卖好普洱茶,必须要搞懂普洱茶,藏好普洱茶。因为客户要年份茶,会问你许多问题,如果茶叶藏不好,问题回答不了,茶叶生意肯定难做。那个年代真正了解普洱茶的人极少,即便有知道的人,也是在摸索与学习之中,所知有限。这样我们做茶必须在实践中进行学习,边做边总结,不断提升自己。”江涛说。

沉寂十年:2004年到2013年,流行卖新茶,昆明茶商对仓储重视不够,也就没多少人宣传与认真构建昆明仓储体系。这时东莞仓横空出世,东莞成为藏茶之都。昆明茶商忙着赚新茶的钱,也没有去争仓储的名分。由于在仓储方面,大家都太低调了,所以导致昆明仓储话语权缺失,搞得好像昆明仓是最近几年才制造出来的概念,用来收割仓储与年份茶交易热点。

崛起于2014年:2014年以后年份茶交易时隔十年后再度成为市场主流交易模式,这时昆明的茶人、茶商才纷纷起来宣传昆明干仓。但许多人不知道,真正的昆明仓是发轫于80年代,兴起于90年代,当年许多台湾茶商都来昆明找年份茶,如果没有专业仓储支撑,估计精明的台湾人也不会来。

我们还原昆明三十年仓储史,是想表明,在仓储方面,由于长期梳理与宣传不够,让许多人误以为昆明是仓储的后起之秀,其实昆明仓早在90年代就很辉煌,2014年之后昆明干仓概念的爆发,不过是花开第二春!

打造昆明仓需要“陈茶标本”

我们推昆明三十年陈茶标本,是想表明,由于机缘巧合,昆明八十年代就做茶叶生意的老茶人手上拥有足够多的陈茶库存,足以构建老茶、中期茶与新茶之完整仓储体系。而且这些年份茶都是历史遗留下的记忆,背后藏着一个个鲜活的做茶故事,将不同时期做茶的场景串联起来,拥有较高的文物价值、仓储标准样价值。其能以数十年的时光谱系,告诉大家,这三十年来昆明仓储发展史。

其回顾与梳理了,早期存茶的老茶人,交了哪些学费,取得了哪些宝贵的仓储经验。

也可以相对真实溯源历史上一些茶品的来龙去脉,及不同时期原料、工艺、仓储、包装、交易模式的演变,为年份茶交易提供证据链支持。

而且它揭示了,昆明是芳香之城,能够越陈越香,体现出不同于港仓、莞仓之速成仓的特色,其是典型的慢养仓,具有仓储省心省力、方便管理,茶品安全、健康、好喝之特点。

昆明仓三十年陈茶标本,为新茶、中期茶的仓储建设提供了标准实物样,以及系统性的理论、经验与数据总结,无疑具有继往开来之意义,从而开启昆明仓大时代……

用“昆明仓”扬弃纯干仓

为什么是昆明仓,而不是昆明纯干仓?纯干仓是个近年来非常热门的市场概念,其反映了某个阶段的市场热点。也就是,其是特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如同山头茶有古纯一样。在强调古纯天下第一的那几年,难道古拼,山头小树与生态茶就不好吗?显然不是!因此,我们在做产业概念设计时,不能被一时的市场热点牵着鼻子走,而要设计既有显著内涵,又具有延展性的开放式包容概念,能容纳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类型的仓储概念。所以,我们跳出了仓储的古纯——纯干仓,选择了更包容的“昆明仓”。

首先昆明仓是对历史的尊重。前文说过,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我们的前辈在三十年来的昆明仓建设中,是走了许多弯路,交了许多学费的。如今看来,茶整体放得可以,许多茶达到现在的昆明纯干仓标准,但也有一些茶放得不太干,而品质很好,还有些没放好,甚至放坏了。这些放得不太干,或者放得不怎么理想的茶,以及旅行仓,算不算昆明仓?我们知道,茶界对专业仓储体系空前重视,是2008年之后的事,早期仓储是很随意的,甚至是不太懂而交学费的。我们不能拿现在的仓储标准要求过去留存下来的茶品。

我们理解中的陈茶标本,不仅有放得很好的纯干仓茶,也有旅行仓茶,也有放得不是很好的茶,甚至是放坏的茶,这才是历史真相,不同类型,好坏都有,不同仓储风格的教材,正面、反面教材都有,这才是陈茶标本的真义。

其次,我们要对纯干仓进行批判与扬弃。不能因为我们被湿仓伤害过,就片面强调干。茶叶后期转化,还是需要一定湿度的,只要不要太湿伤害到茶叶,都是好仓储。比如,在昆明非常干躁的季节里,在仓库放桶水,拖拖地板,人为增加点湿度,也是情理之中。昆明多雨的季节,其实湿度也很大,茶叶的仓储环境也没那么干。由此可见,拿纯干仓作为放诸四海的唯一真理,显然很可笑与荒唐。特别要说明一下旅行仓,其类似不同山头的拼配,取长补短,综合调味。云南摆摆,广东摆摆,最后拉回昆明藏上几年,也不是见不得人的事,只要仓储没问题,能综合两地仓储之长,有何不可?当然,旅行仓当昆明纯干仓卖,就是忽悠之举了。

昆明仓作为包容的概念,可由以下细分仓储茶品组成:

一是昆明纯干仓茶。

二是在昆明存放,放得不是很干的茶品,但转化很好。

三是在昆明放得有点问题,但退仓后能喝的茶品。

四是放坏的茶品。这是学费茶教材,不建议上市交易。我们将其单独拿出来讲,一是希望大家从中汲取经验教训,更好地将茶存好,另一方面让经销商与消费者能更好地辨识陈茶,选择仓储合格的茶品。

五是旅行仓,也就是存放在昆明,但还在其他地方存放过的茶。要求品质达标,才能交易。

强强联手,共襄昆明仓建设

我们以茶文化课题的形式,广邀专业人士参与昆明仓研究与探讨,大家群策群力共推昆明仓体系建设,打造普洱仓储第三城,建设陈茶博物馆,开展仓储陈化研究,促进昆明仓行业标准出台,搭建诚信交易平台。我们认为证据链比单讲故事重要,科研、数据、体系与标准是昆明仓最核心的东西。

目前,参与昆明仓建设的有云南省民族茶文化研究会、云南普洱陈茶专业委员会、中国普洱茶网、茶窝网、亚太茶业、云南云沐堂茶业有限公司、方一知企业外脑、请上帝喝茶工作室等。

其中的一些中坚人士如是说:

云南省民族茶文化研究会李师程会长表示,在云南省民族茶文化研究会之下成立云南普洱陈茶专业委员会,目的之一就是要强化研究的功能。为什么称“陈茶”而不是“老茶”?老的概念很混乱,陈的含义更包容,既包括陈年还涵盖陈放、陈化的意思。普洱茶越陈越香,这个陈字需要时间和空间两个条件同时具备。

云南省民族茶文化研究会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陈正荣总结道,南北口味不同,陈茶争议多,希望这样的品享会能够一直延续下去,让每一位爱茶人喝到纯昆明仓的普洱陈茶,争取在云南培养出一批专业评鉴人才来。希望陈茶专业委员会组织力量,尽快开展昆明仓普洱陈茶的研究、传播和推广,以推动云南普洱茶的持续发展。

七年前,中国普洱茶网、茶窝网开始尝试建立普洱陈茶数据库。作为普洱茶界最大的互联网传播、大数据与交易平台,中国普洱茶网与茶窝网掌门人付颖介绍,2006年是一个标准线,06年以后的容易认知,05年之前的需要搜寻很多史料。与江涛先生结识后,给我们一个启发,即找样本茶,找经得起时间检验的昆明仓标本茶。这次我们共同推出了两款30年的纯昆明仓陈茶样本,就是通过大家的品享,能客观、公平、公正地来评判昆明仓,评判普洱陈茶的转化,从而记录下靠谱的数据和有价值的信息。

文/白马非马

请上帝喝茶工作室出品

找到约95条结果 (用时 0.006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4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