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茶与友谊的诗句

找到约12条结果 (用时 0.004 秒)

西南茶马古道:汉藏交融的千年大通道

西南茶马古道是我国历史上内地同西南边疆地区和周边邻国进行商贸、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也是全人类共同拥有的宝贵廊道遗产。就国内部分而言,西南茶马古道分为青藏、川藏、滇藏三条主要线路和数量众多的支线,它们共同组成了一张复杂交错的道路网络。其中,西南茶马古道青藏线起自陕南,途经甘肃南部和青海地区后进入西藏;川藏线东起雅安,经康定、理塘、巴塘等川边重镇入藏;滇藏线起自普洱,经南涧、大理、丽江、德钦等地入藏。无论始自何处,无论各节点间分出岔路几何,三条主线都通往拉萨、日喀则等藏区腹地。可以说,西南茶马古道跨越崇山峻岭,连通内地和藏区,在长达一千多年的时间里促进了西南地区的经贸发展、文化交流与民族融合,凝铸了汉藏之间的血脉联系。

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在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挖掘、整理、宣传西藏自古以来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事实,引导各族群众看到民族的走向和未来,深刻认识到中华民族是命运共同体,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作为汉藏交融的千年大通道,西南茶马古道是汉藏民族血浓于水的历史见证,值得我们深入探索、挖掘和整理相关文献资料,勾勒茶马贸易的历史面貌,展示文化交流的千年风采,弘扬民族交融的团结精神。

茶马贸易之路

西南茶马古道是茶马贸易之路。在历史上的多数时间里,西南茶马古道流通着茶、马、丝、盐、铜等多种大宗商品,相关商业贸易甚至涉及沿线各族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但不可否认的是,茶叶和马匹始终是西南茶马古道上最重要的物资,是西南茶马古道之所以成型的根本原因。这是由历史上贸易双方的实际需求决定的。一方面,在西南茶马古道兴起以后,尤其是在丢失了北方马场的宋、明时期,战马往往是稀缺的军事战略物资,中央王朝逐渐形成了对藏区良马的商品依赖。另一方面,对于藏区来说,茶叶早在1800年前就已由内地传入西藏,吐蕃王朝时期上层贵族热衷饮茶并将其作为药物食用,茶叶与藏区的联系由来已久;至晚到北宋时期,饮茶风气已经在藏区普通民众间流行开来,且以肉食为主的饮食结构导致藏民饮茶需求极大,每年都要从内地的陕南、四川、湖南等产茶区购入大量茶叶。基于这种经济互补性,汉、藏之间的茶马贸易迅速发展起来,成为主导西南茶马古道的商业支柱。

这种茶马贸易持续时间之长、涉及地区之广、贸易规模之巨,世所罕见,也正因如此,西南茶马古道才能够与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中俄万里茶道等著名商道并称,成为古代和近代中国连通外部世界的强劲动脉之一。西藏阿里地区故如甲木遗址出土的茶叶实物将茶入藏的时间前推至公元3世纪,尽管由于史料缺失,茶叶的具体传播路线很难复原,但由此可以看出当时作为西南茶马古道雏形的贸易通道至少已在酝酿之中。唐朝时期,在别名“唐蕃古道”的青藏茶马古道上,汉藏贸易充分发展,史载开元年间唐蕃双方的赤岭互市已涉及马匹贸易(《新唐书·吐蕃传上》);而吐蕃王朝贵族阶层自文成公主入藏开始了解茶叶,到唐德宗时期吐蕃赞普已能够接触到产自寿州、舒州等中原各地的茶叶(《唐国史补》卷下)。当时直接以茶易马的官方交易模式虽还未确立,但汉茶、藏马均已作为重要商品进入对方市场,茶马贸易基础已经筑牢。到了宋代,尤其是北宋熙宁以后,以互市贸易方式为主、朝贡贸易方式为辅,汉藏之间的茶马贸易兴盛起来,“兴元之大竹”“洋州之西乡茶”等产于陕南的名茶皆“自河州入木波”(《山谷别集》卷八),四川所产茶叶也经由陕西、甘肃等地转卖入藏,即所谓“蜀茶之入秦者十凡八九”(《宋史·赵开传》)。据统计,当时仅青藏茶马古道一线,每年官方用于交换藏马的茶叶就有4万驮左右。即便是在南宋时期,宋廷在丢失了熙河地区的情况下,仍然在西和州、阶州等地以茶叶购买大量战马,并在雅州、黎州等地开辟了新的茶马互市场所。元代中央政权对藏马的需求减弱,但为了满足藏区饮茶需要,仍设立西番茶提举司,在碉门等地互市。明代茶马互市继续发展,不仅陕南所产的茶叶,夔州等地的“巴茶”也转运至陕西经由青藏线入藏,并且川藏茶马古道也迅速兴盛起来,成为茶马贸易的另一条主要线路。清朝初年,清廷批准了达赖喇嘛在北胜州的茶马互市请求,兴起最晚的滇藏线也加入到西南茶马古道的大网络中,并且这条商贸线路直到民国时期还在发挥作用。可以说,西南茶马古道上的汉藏茶马贸易,时间上从唐宋时期延续到民国时期,空间上涉及陕、甘、青、川、滇、藏等多个省区,堪称一曲西南边疆地区经贸交流的恢宏史诗。

文化交流之路

西南茶马古道也是文化交流之路。首先,对于藏区来说,西南茶马古道带来了内地的物资,也传播了内地的文化,包括相对先进的农业种植和纺织技术、建筑文化、器物文化等。其中影响最大的无疑是茶文化。根据《汉藏史集》的记载,“对于饮茶最为精通的是汉地的和尚,此后噶米王向和尚学会了烹茶,米扎贡布又向噶米王学会了烹茶,这以后便依次传了下来”。噶米王即吐蕃王朝赞普赤松德赞,与茶圣陆羽是同时代人。噶米王从“汉地的和尚”那里引进烹茶技术的时候,陆羽正在用《茶经》为茶文化大厦“封顶”,因此可以说,当时藏区引进的茶文化,正是内地最为新潮的文化成果之一。历史上汉、藏之间文化交流的密切,由此可见一斑。值得关注的是,藏区引进内地茶文化,背后也渗入了两地佛教文化交流的深层次因素。早在魏晋时期,内地的茶文化就已经与佛教文化产生了紧密联系;到了唐代,茶禅结合更为深入,与陆羽同时的僧皎然就曾写下名为《饮茶歌诮崔石使君》的诗篇。唐、蕃佛教昌盛,因此内地僧侣成为向藏区传播茶文化的主体之一,也就不足为奇了。在吐蕃王朝衰亡之后,茶文化仍流行于藏区民间,藏传佛教寺庙和僧侣团体也开始成为内地茶叶最大的消费群体。

其次,对于内地来说,西南茶马古道带来了丰富多彩的藏区文化。早在唐代,一些藏区文化成果就已经传播到了内地,比如社会上盛行的马球文化就深受吐蕃的影响,唐太宗曾“闻西蕃人好为打球,比令亦习”(《封氏闻见记》)。考虑到当时唐与吐蕃遣使互访主要经由青藏茶马古道,马球文化的东渐可以被视为西南茶马古道在唐代的文化交流贡献之一。随着茶马贸易的持续发展,汉藏文化交流逐渐深入到宗教领域,其中影响最为深远的当属元明时期藏传佛教在内地的传播。在宋代,由于茶马贸易的盛行,在当时主要的贸易节点如河州等地附近,藏传佛教已经有所传播,不过尚未深入内地,影响力有限。到了元明时期,藏传佛教开始对内地产生较大影响,其最初进入内地的路线与青藏茶马古道和川藏茶马古道基本一致,只不过由于帝王推崇等政治因素,藏传佛教僧侣进入内地后多聚集于南北二京、五台山等地,呈现出自上而下的传播格局。

最后,在文化交流的过程中,游走于汉、藏之间的茶马商人群体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商业文化。由于西南茶马古道途经地区多为高原山地,地势险峻,自然环境相对恶劣,从事茶马贸易的商人便以地域为基础结成团体共克险阻。其中,云南的喜洲商帮、鹤庆商帮等因多用马运货,被称为马帮;甘肃南部的洮州商帮则因多用牛运货,被称为牛帮。这些商帮往往有着严密的组织架构和规章制度,也在汉、藏等多民族环境的影响下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生活方式和语言风格,培养出吃苦耐劳、勇于探索的商帮精神,共同构成了西南茶马古道上流动的文化载体。

民族交融之路

西南茶马古道还是民族交融之路。在西南茶马古道兴起之前,位于内地的唐王朝和位于藏区的吐蕃王朝虽频繁遣使、和亲,但这种交流主要还是发生于上层之间,且双方也有过多次军事对峙乃至冲突;而在西南茶马古道兴起之后,内地和藏区之间基本没有发生过大规模的战争。可以说,在漫长的茶马贸易和文化交流过程中,汉、藏之间产生了血浓于水的民族情感,并以西南茶马古道为纽带,形成了和谐共存、相互促进、彼此融合的民族格局。

依托西南茶马古道而实现的汉藏民族交融,最直观的表现是在衣食住行等生活领域。仅以居住领域为例,在岷江流域、雅砻江流域等汉藏民族交汇地带,许多藏族聚落呈现出向内地街市靠拢的形态,民居建筑往往也在传统的藏式石碉楼中增添了垂花门、石敢当等汉式建筑细部,有些建筑的装饰还是对联与八宝吉祥图并存。经过研究者考察发现,这种深度融合的聚落形态和民居建筑风格,往往是围绕着西南茶马古道线路及其重要节点分布的,足以说明西南茶马古道在促进民族交融方面的影响和推动。

汉藏民族交融也表现为精神文化成果的互补与共享。这种互补与共享,不仅出现在汉藏民族交汇地带,也深入各自的核心区域。以藏区为例,著名寺庙桑耶寺的中心大殿融合了藏式、唐式、印式三种建筑风格,有些塑像的面貌也仿照汉人;据藏文文献记载,一些建于吐蕃王朝时期的宗教建筑如噶琼寺等也部分带有内地建筑的风格;而建于清代的拉萨关帝庙则同时供奉关公和文殊菩萨、格萨尔王。以内地为例,深受吐蕃影响的马球运动被铭刻于许多唐代铜镜的背面;而藏传佛教的影响更为深远,不仅在藏区周边有成都石经寺、大邑白岩寺等,在北京有雍和宫等宗教风格建筑,也留下了杭州飞来峰造像、武汉胜像宝塔等宗教遗存。

汉藏民族交融更体现在深厚的民族情感上。西南茶马古道将内地茶叶输入藏区,不仅丰富了藏区人民的生活,也收获了藏区人民的友谊,格萨尔史诗记载了许多与此相关的传说。“十种美味的汉地茶,生长在汉地肥沃土地上。享用香茶的人生活在藏地,茶将雪域、汉地紧紧相连起”。“汉地商品在藏地销,并非藏地没有财宝,只因汉藏同心友谊牢”。类似这样歌颂茶马贸易、汉藏友谊的诗句在其中比比皆是,充分反映了西南茶马古道千百年来培育和维系了深厚的汉藏民族情感,是汉藏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见证。

作者:刘礼堂 陈韬 分别系武汉大学茶文化研究中心教授、武汉大学长江文明考古研究院助理研究员,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一带一路’视野下的西南茶马古道文献资料整理与遗产保护研究”〔20&ZD229〕阶段性成果

注:内容转自光明日报,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走好“新时代茶马古道” 重振普洱茶昔日辉煌:普洱市茶产业发展的新探索新路径(2)

古道悠悠,马铃声声。古老的茶马古道,从历史深处绵延而来,从普洱走向远方。茶马古道不仅见证了普洱茶和其他产品的交换流通,而且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交融,谱写了普洱茶产业发展的辉煌篇章。

一条茶马古道,从遥远的时代开始,贯穿起滇、川、藏连接了中国西南与南亚和东南亚的千年时光,在古道上行走的是成千上万辛勤的马帮人,他们开辟了一条通往域外的经贸之路,给当时的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影响。随着时代的变迁,虽然茶马古道所承载的贸易功能早已被现代路网所代替,但普洱茶发展的步伐却从未停歇,并成为普洱规模最大、覆盖最广的农业产业,是全市的第一支柱产业,是普洱衣食万户的大产业、大民生。也正因如此重要,如何把普洱茶产业做大做强做优,成为了新征程上普洱之问的必答题。

普洱是茶马古道的起点,马帮的艰辛奠定了普洱茶辉煌,塑造了普洱人的气质,昔日茶马古道的历史脉络至今可感可触。进入新时代,我们要拿出先辈开辟茶马古道的闯劲、韧劲和干劲,以低氟普洱茶进藏为契机,牢牢把握好机会,有序组织企业参与竞争,提升核心竞争力,在趋于饱和的茶叶市场上撕开一个突围的缺口,高效精细组织,迅速占领市场、站稳脚跟,用实际行动走好“新时代的茶马古道”,重振普洱茶昔日辉煌。这是普洱人的共同心愿。

以低氟普洱茶进藏为契机

为普洱茶产业发展破题开局

“在贵省特别是普洱市的大力支持下,目前我区低氟茶配送工作正式启动并有序开展,低氟茶有效发挥了‘团结茶’‘民族茶’作用,帮助群众算好了‘健康账’‘经济账’,深受广大群众认可……希望我们以此次低氟茶采配为契机,进一步加深文化交流,密切贸易往来,深化战略合作,携手并进,共创未来,实现以茶促团结、以茶促繁荣、以茶促发展。”2021年8月22日,一封来自西藏自治区的感谢信越过雪域高原,飞到了云南,飞进了普洱,暖了240万普洱各族群众的心。

时间回溯到2021年8月7日,由中共普洱市委、普洱市人民政府和西藏自治区商务厅共同举办的普洱市5000吨低氟普洱茶进藏启运仪式在普洱祖祥高山茶园有限公司举行,正式拉开了云南普洱低氟普洱茶进藏的序幕。2021年8月16日,由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办,西藏自治区商务厅、西藏自治区民族事务委员会、拉萨市人民政府、普洱市人民政府共同承办的西藏自治区低氟普洱茶发放仪式在西藏自治区拉萨市举行。当天,普洱茶文化拉萨传播中心在西藏自治区揭牌成立。

在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之际,普洱市5000吨低氟普洱茶分四批次陆续进藏,可以说,这是普洱茶产业发展历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件”,为我市大众大量的生态茶产品开辟了新的广阔市场,无疑是打通了一条“新时代的茶马古道”。

千百年来,产自云南的普洱茶,通过茶马古道一路向西运往拉萨、日喀则等青藏高原腹地,不仅丰富了藏区群众的物质生活,促进了文化交流,更增进了两地之间的民族友谊。在藏族群众传唱千年的英雄史诗《格尔萨》中,歌颂茶马贸易、汉藏友谊的诗句比比皆是。如今,优质的、更有益当地群众身心健康的低氟普洱茶在世人瞩目之下,穿越千山万水,由专人专车送到了藏区群众的手中。普洱市以低氟普洱茶进藏为开端,标志着茶产业发展进入了新阶段。

“为藏区群众提供高品质且价格实惠的低氟普洱茶是一件能够增进民族团结,利国利民的一件好事,对于我们企业来说,这也是一件非常值得骄傲的事。”作为一家有机茶企业,普洱祖祥高山茶园有限公司承担了600吨的供货任务,公司董事长董祖祥说:“从公司收益上来看,600吨优质进藏茶带来的收益远远低于其他地方的市场,但是这些茶是运送给西藏群众的,他们需要茶,离不开茶,那就物有所值。我们希望以普洱茶为桥梁,让西藏和普洱两地人民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同样作为低氟普洱茶进藏的生产企业之一,江城牛洛河茶业有限公司根据生产任务,科学调整生产工艺,按照标准在每一个环节层层把关,确保以最快速度按质按量完成。“我们首批承担了500吨进藏普洱茶的生产任务,这既是机遇也是考验。”公司党支部书记、副总经理黄庆羽说,随着低氟普洱茶进藏工作的有序开展,让公司看到了西藏广阔的消费市场。“今年我们将生产1500吨进藏低氟茶,公司有完整的生产链,不仅能稳定地为西藏群众供应符合他们需求又物美价廉的低氟茶,还能提高茶叶采摘率,增加公司效益。”

而在普洱供销集团董事长胡颢看来,普洱茶在西藏市场前景广阔。为此,早在2020年10月,普洱市供销社和供销集团就成立了西藏市场拓展工作领导小组,并多次赴西藏就茶叶合作事宜对接洽谈,精心组织实施低氟普洱茶进藏工作。胡颢认为,开拓西藏市场,普洱的优势在于普洱茶营养元素丰富,适宜长期保存的健康产品形象深入人心。目前,普洱供销集团正和全国各省级供销社的集团公司保持密切联系,除西藏市场外,还准备丰富产品线,拓展更多省份市场。

而普洱茶成功进藏的经验告诉我们,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市场与产业、产业与企业之间的关系,按照市场的需求变化及时调整产品结构和经营策略,方能在瞬息万变的激烈市场竞争中赢得先机,立于不败之地。我们要以低氟普洱茶进藏为契机,牢牢把握好机会,有序组织企业参与竞争,提升核心竞争力,为普洱茶产业发展破题开局。

深入实施目标市场开拓

推动大众消费茶的发展

茶作为风靡世界的三大无酒精饮料之一,饮茶嗜好遍及全球。在我国,茶更是被誉为“国饮”。普洱是驰名中外的“普洱茶”的故乡,是“普洱茶”的原产地和集散地。据史料记载,远在1700多年前的东汉时期,普洱的茶叶栽培、加工、销售便初具规模。茶叶产业的迅速发展,为普洱带来了丰厚的经济利益,尤其是在茶叶交易的鼎盛时期,全国各地的茶商云集普洱建立商会,商贸昼夜互市。茶叶的栽培、加工、商贸,还促使茶文化飞速发展,为普洱打造出浓厚的地方文化氛围。

无论历史如何变迁、时代怎样发展,茶是饮品的根本属性不会变。无论古树茶,还是台地茶,归根结底是要被喝掉,方能实现其终极价值。纵观全世界,任何产业要发展,都需要有一个基础扎实的产业链为支撑,也就是说,大众是永远的主旋律,只有普通人都来消费,才能成就塔尖的辉煌。毫无疑问,只有被“喝”起来的普洱茶市场才有生命力,只有通过大众消费市场才能广泛吸引消费者,并不断培养和壮大普洱茶爱好者队伍。因此,针对当前普洱茶市场状况,只有消费基数不断地扩大,才有可能在此基础上,完成文化元素、功能元素、收藏元素等附加元素的加入。

据《中国普洱茶产业发展报告(2019~2020)》显示:普洱茶消费向全国市场拓展,消费形式走向多元,年轻消费群体呈现上升趋势,消费空间从传统茶馆向酒店、商业中心区、休闲娱乐场所、旅游目的地和办公环境转移。茶叶市场细分更加精细,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茶叶市场进入“推陈出新”的发展时期,随着消费空间的拓展,新兴消费群体将进一步推动普洱茶产业的发展。这是普洱茶产业发展的可喜现象。

结合市场细分和消费需求,普洱市茶企业也谋势而动,紧扣健康、时尚、休闲、融合的现代消费习惯,加大开发普洱茶精深加工产品和衍生产品,抓住大众消费趋势,创造新的需求,拓展新的消费市场,推出了小青柑、卓清速溶茶、有机袋泡茶、手撕茶饼、唱片茶等健康便捷新产品,培育了多元化茶产品消费群体。例如:云南天士力帝泊洱生物茶集团有限公司运用创新现代提取制造工艺,研制出健康、养生、适合都市年轻人使用的新式茶饮产品,只需一撕一冲就能喝到一杯帝泊洱普洱茶珍;澜沧古茶有限公司推出了4种口味的袋泡茶,每款袋泡茶不仅品质好、口感好,而且精美轻便,受到都市年轻人的青睐。


△网页截图

“如果我们盲目地开发产品,产品和服务无法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就会出现‘卖茶难’的现象。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市场细分时,要做到思维系统、方法科学、目标明确。”普洱市茶叶和咖啡产业发展中心副主任刘伦认为,正确地进行市场细分,有利于提高市场开发的成功机率、市场应变能力、保持市场开发和企业盈利的可持续性。企业只有投入大量精力进行市场分析,对所要开拓市场的地理环境、人口和社会经济状况、心理因素、购买行为等进行深入分析研究,由此倒逼种植、加工、生产等环节,才能精准定位生产出消费者需要的产品。

为此,普洱茶要赢得广阔市场,产品既要适销对路,更要安全放心,才能真正被广大消费者所接受。我们要坚持共同富裕的理念,从最广大茶农的利益出发,在持续做好低氟普洱茶进藏工作的基础上,有序推进普洱茶进入青海、甘肃、宁夏等地区目标市场,提升组织化程度,通过政府有形之手把市场组织起来,既巩固好现有市场基础,又寻找新的增长点,推动普洱茶在大众消费市场占据更大份额,让全国人民都喝上普洱茶。并通过市场开拓,带动产能提升,进而带动整个茶产业的升级,推动普洱茶产业全面振兴。

借助“网上茶马古道”

有效有序把普洱茶卖出去

如果说普洱茶成功进藏传承的是历史情怀还有跨越时空的念想,是“马帮的后人来了,再续茶马古道情缘”“只要我足够美好,总有一天会再次重逢”的动人宣言,能够让马帮铃声回响不辍。那么,普洱与京东的深度融合,是一条千年古道与信息高速的相接相融,必将再现昔日茶马古道的时代辉煌。

2021年9月9日,“中国特产·普洱馆”全新上线暨首届中国茶城“思茅有机茶直销节”启动仪式在思茅区京东(普洱)数字经济产业园举行,普洱和京东全面提档升级战略合作,携手拥抱新时代、逐梦新征程。普洱与京东相遇是一次厚重历史与火样青春的激情相遇。普洱从历史中走来,是一条“陆上的茶马古道”,是马帮人涉水过滩、翻山越岭踏出来的一条茶马贸易之路、文化交流之路、民族交融之路。京东在创新中崛起,是一条“网上的茶马古道”,是京东人筚路蓝缕、栉风沐雨闯出来的创新创业之路、逆境突围之路、创造逐梦之路。

△“中国特产·普洱馆”网页截图

不得不说,普洱与京东的完美结合,是一次传统文化和现代科技的深度融合,是一次城市未来与企业发展的美美与共。普洱文化底蕴深厚,向来不缺“藏在深闺人未知”的优质产品;京东技术实力雄厚,有着“天下谁人不识君”的畅销渠道。推动普洱优秀传统文化和京东先进现代科技的深度融合,实现“优质供货商”和“金牌推销员”的珠联璧合,携手打好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让全国人民喝上普洱茶,普洱与京东合作必将大有可为、大有作为。

要借力数字经济发展优势,加快推进全市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积极引导茶企在淘宝、抖音、快手、拼多多等平台拓展销售渠道,创新网络直播、短视频等电商模式,推动普洱茶产业线上线下协同发展。依托普洱茶电商直播基地招引茶企入驻,孵化茶直播带货主播;依托“中国特产·普洱馆”全新上线,与京东合作开展普洱茶产品线上销售,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模式拓宽销售渠道。同时,企业要开展以商招商、自觉招商、自我转变,引进有实力、有前景、有情怀的战略合作伙伴,加强对现实市场与潜在市场、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分析研究,推动普洱茶既卖得掉又卖得好,才能做到涅槃重生、重塑辉煌。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刘伦认为,重振普洱茶昔日辉煌,除做好低氟普洱茶进藏、拓展网上销售渠道、走好“新时代茶马古道”之外,还可以借鉴福建省宁德市寿宁县下党乡扶贫定制茶园模式,依托东西部协作,深化与上海宝武集团等消费帮扶合作,以“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进行定制化茶产品生产,推出以“普洱有机茶”为公共品牌的有机普洱茶、白茶、红茶、绿茶等品类大众消费茶,向上海帮扶单位工会推出安全、放心、健康的普洱茶产品。此外,要强化普洱茶产品的宣传推介工作,以茶博会、采茶技能大赛、西藏地区市场推介、茶艺大赛等系列活动为载体,精心策划,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高密度地进行宣传,讲好普洱茶的生态之“绿”、有机之“绿”、干净之“绿”、希望之“绿”的品牌内涵,讲好普洱茶人坚守初心、诚信经营的精神品质,形成铺天盖地的宣传态势,传播普洱茶好声音,提升普洱茶知名度,增强普洱茶影响力。

世序更替,逐梦前行。茶马古道从始至终都在见证着普洱茶历史的变迁。而新时代的茶马古道,将赓续并见证普洱茶产业振兴和辉煌!

作者:陈景锋罗成建付颖/文李超李慕捷周思雨/图

来源:普洱日报,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相关阅读

润元昌茶业:友谊,在杯盏之间建立与深厚...

  喝普洱茶,有人喜欢其口感的千回百转,

  沉醉于回甘生津的悠长余韵;

  也有人喜欢与好友一起

  在和静美好的喝茶氛围里同频共振

  杯盏之间

  孤独得到治愈,忧愁得到安顿

  迷茫得到方向,志趣得到滋养

  邀约喝茶

  是对悠闲美好生活的邀约

  “走,上我家喝茶去”

  “有空来家里喝茶/得闲,饮茶”

  早已成为我们与他人打交道的开场和告别语录

  渐渐成了国人特有的一种礼仪习俗

  向他人发出喝茶邀约

  是对悠闲美好生活的邀约

  约茶成功次数越多

  越显彼此情谊的浓厚和志趣的相投

  对于志同道合的茶友老铁来说

  他们对茶、对生活有着同频的情调和热爱

  “有空一起喝茶”,不是一句客套话

  而是发自真心的邀约

  最初交于喜欢喝茶

  也不知道从多少杯起

  友谊逐渐建立,情感越见深厚

  三五朋友从喜欢喝茶,到喜欢和你喝茶

  愿你每次想找人喝茶时

  都有朋友如约而至


  古代文人挚友们,也极爱一起喝茶

  在茶的氛围里赋诗抒发情感

  诗僧皎然与茶圣陆羽是一对忘年交,两人亦师亦友,情谊深厚。在重阳节当天,别人登高饮酒,他两赏菊喝茶。

  九日与陆处士羽饮茶

  【唐】皎然

  九日山僧院,东篱菊也黄。

  俗人多泛酒,谁解助茶香。


  大诗人苏轼喜爱饮茶作诗亦是出了名的

  一天,他跟朋友于池边饮茶

  趁着怡人的景色写下了《道者院池上作》

  表达与朋友一起喝茶的开心快乐、悠然自得之情

  ▼

  下马逢佳客,携壶傍小池。

  清风乱荷叶,细雨出鱼儿。

  井好能冰齿,茶甘不上眉。

  归途更萧瑟,真个解催诗。

  鲁迅说:“有好茶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

  找到能一起喝茶的人,福上加福

  不求朋友成群

  两人互诉衷肠、三五知己谈笑风生便足以

  老铁们,喝茶走起


  茶人朋友的有来有往:

  互享好茶,认真品评

  无由持一碗,赠予爱茶人

  茶人朋友之间

  还喜欢互赠、互享、互赞好茶


  互赠好茶的经典

  不得不提到由茶仙卢仝所作

  传唱千年不衰的茶诗

  《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

  全文262个字,可见卢仝对好友赠好茶的感谢之情

  ▼

  日高丈五睡正浓,军将打门惊周公。

  口云谏议送书信,白绢斜封三道印。

  开缄宛见谏议面,手阅月团三百片。

  闻道新年入山里,蛰虫惊动春风起。

  天子须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

  仁风暗结珠琲瓃,先春抽出黄金芽。

  摘鲜焙芳旋封裹,至精至好且不奢。

  至尊之馀合王公,何事便到山人家。

  柴门反关无俗客,纱帽笼头自煎吃。

  碧云引风吹不断,白花浮光凝碗面。

  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蓬莱山,在何处。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山上群仙司下土,地位清高隔风雨。安得知百万亿苍生命,堕在巅崖受辛苦。

  便为谏议问苍生,到头还得苏息否。

  图片来自网络

  三百片新茶月团由官府的军将送来,

  在车马很慢的当时是多么难得用心的情意。

  这首诗句里行间流溢着卢仝对收到好茶的珍惜与喜爱,尽现卢仝和孟谏议互相尊重的真挚友谊之情感。

  诗中凸显了茶的珍贵细嫩、卢仝对好茶的认可,以及卢仝以实际行动「认真品饮评价」来对待好友送来的好茶。

  中段七碗茶给人身心带来疗愈的境界,

  是卢仝对孟谏议这位茶友知音的最高赞誉。


  李宣忠州刺史刚上任不久

  给在江州任职、整日郁郁不欢的白居易

  寄去了当地特产蜀茶

  也是白居易的心头好——好茶:

  “火前”(明前)新蜀茶

  接到好友千里迢迢而来的佳茗

  大诗人白居易心情大好

  挥毫赋诗表谢

  ▼

  谢李六郎中寄新蜀茶

  故情周匝向交亲,新茗分张及病身。

  红纸一封书后信,绿芽十片火前春。

  汤添勺水煎鱼眼,末下刀圭搅麹尘。

  不寄他人先寄我,应缘我是别茶人。

  收到时下珍贵佳茗,白居易自是也要认真对待的,才不负好友一番用心。

  “汤添勺水煎鱼眼”一句,表明诗人对好茶的珍视、对泡好茶充满了仪式感。

  末两句自问自答:为何不寄给他人而先寄给我?应该是我和你一样,都是懂茶爱茶的“别茶人”吧。

  两人果真够交亲!


  在黄庭坚的眼里,家乡的双井茶极美,精心研磨后皑皑雪花都比不上,他将此茶在赠送给同样爱茶的好友苏轼,显示了十足的诚意,又借茶点出旧情、规劝提醒好友,深厚情谊不言而喻。

  双井茶送子瞻

  人间风月不到处,天上玉堂森宝书。

  想见东坡旧居士,挥毫百斛泻明珠。

  我家江南摘云腴,落磑霏霏雪不如。

  为君唤起黄州梦,独载扁舟向五湖。


  收到了好茶,当然还要与友分享。

  唐代文学家曹邺收到友人寄来的名茶“九华英”,不忍独享,夜半时分邀得僧友共赏鉴。对月烹茶吟诗,意境优美,饮后诗思如泉涌,几日收不住。剩余的茶叶更加珍惜,只有肘书的时候才舍得取用。

  故人寄茶

  剑外九华英,缄题下玉京。

  开时微月上,碾处乱泉声。

  半夜招僧至,孤吟对月烹。

  碧沉霞脚碎,香泛乳花轻。

  六腑睡神去,数朝诗思清。

  月余不敢费,留伴肘书行。

  因为相同的对好茶的热爱,交谊在点滴之间生发、深厚,如普洱茶之回甘,余韵悠长,让人回味无穷。愿以茶为纽,友谊长存。

  原文标题:友谊,在杯盏之间建立与深厚...

  来源:润元昌茶业

找到约12条结果 (用时 0.003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