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茶叶养生项目

找到约714条结果 (用时 0.009 秒)

丰顺县茶叶产业念好产业“山水经” 打造大湾区“茶罐子”

  立夏时节,丰顺大地绿意盎然,茶香四溢。

  沿着山路盘旋而上,不时可碰见正在茶园劳作的茶农。“今年春茶收入大概在10万元左右,现在春茶采摘制作已经进入尾声。”稍作休息的茶农饶大叔笑着说道。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丰顺县茶叶产业发展的生动注释。2018年7月,丰顺县茶叶产业园获批为广东省第一批现代农业产业园,由此启动了丰顺茶叶产业的转型升级,抢滩布局绿色生态产业。

  截至2019年底,丰顺县茶叶产业园区农业总产值逾12.8亿元,其中茶叶产业(主导产业)总产值超9.13亿元,占比为71.303%。产业园内农民收入17448元,对比全县农民收入增加2911.9元。

  一片“茶叶”做到一个“茶业”,丰顺县走出了一条因地制宜、多措并举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发展道路,茶叶产业园也已成为丰顺县农业转型升级,助力乡村振兴发展的重要助力。

  近日,笔者走进丰顺县,探寻在生态引领下,丰顺县是如何发力产业园建设,让“小叶子”成为“大产业”的?

  提品质

  以量取胜到以质为先

  “来来来,试一下我们今年新制作的黄茶,看看味道如何。”刚进入丰顺县龙丰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的茶室,总经理朱勇腾就迫不及待泡起茶,聊起了他与茶叶的故事。

  一直以来,丰顺县都是梅州九大名茶产区之一,茶叶产业也是丰顺的农业支柱产业之一。丰顺茶叶产业优势产区的硒含量达到0.79—1mg/公斤土,高出国家中等富硒标准(0.4mg/公斤土)1倍多,是广东省乃至华南地区重要的富硒茶叶产地。

  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使得丰顺大地的茶叶种植如火如荼,产量也逐年上升。截至目前,丰顺县拥有高山优质茶叶面积10.8万亩,占全省茶叶面积八分之一,茶叶企业多达百家。

  “茶叶产量的上升侧面反映出丰顺县茶叶产业的良好发展趋势,但同时也暴露出发展弊端,部分茶农、茶企还没有品质这个意识。”丰顺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刘斐表示,品质不一,茶叶产业的发展后劲就不足,久而久之便会成为制约丰顺茶产业发展的重要瓶颈之一。

  为此,丰顺县多措并举,积极引导提升广大茶企、茶农的品质意识,但并没有形成“点动成线、线动成面”的效果。在刘斐看来,产业园的建设是破解品质不一这一难题的关键。

  “我们突出一个整体规划建设,既要保量更要保质,在量和质之间,突出质量优先。”刘斐说,乘着茶叶产业园建设的东风,丰顺县着力在量的基础上提质,印发了《关于印发梅州市丰顺县茶叶产业园三年建设方案(2018—2020年)的通知》(丰府办函〔2018〕224号),并出台了《关于印发丰顺县推进科技创新驱动、发展精致高效农业的奖励实施办法的通知》(丰府办函〔2018〕168号)。

  沿着蜿蜒的盘山公路逶迤而上,烟雾缭绕的大山深处,丰顺县龙岗镇江坑村连片的茶林若隐若现。在阳光的照射下,茶叶晶莹透亮。微风拂面而来, 空气夹杂着缕缕茶香,清新宜人。

  作为丰顺县茶叶产业园龙头企业之一,丰顺县龙丰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经过多方考察、论证,根据江坑村的高山气候、土壤优质等条件,确定建设千亩高山优质茶基地,带动村民发展茶叶种植。

  该公司运用天敌友好型智能杀虫灯、降解型色诱板等绿色防控技术,按照精准、精细、精深的要求细化管控措施,推广绿色防控技术与统防统治融合发展。“生态茶既让荒山披上绿装,又让百姓增收致富,实现了双赢。”朱勇腾介绍,正是周边区域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如气候温和湿润、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这些生态和资源优势,决定了高小茶香气馥郁,口感轻柔顺滑的品质。

  与此同时,丰顺县还与广东省农业科学院、高校等科研院校合作,引进茶树良种,建设种苗基地,全面加强茶叶生产的质量安全建设,推进无公害、绿色、有机茶叶产地产品认定。

  值得一提的是,丰顺县定期委托第三方检测机构对茶叶产业园龙头企业、二级实施主体开展茶叶专项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查,确保茶叶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通过系列举措,让茶企、茶农意识到品质的重要性,通过品质赢得市场。”刘斐说,丰顺县茶叶产业园还投入250万元开展丰顺高山茶茶叶质量与产地安全监控服务建设项目,从源头上把控茶叶品质。

  塑品牌

  从出门卖茶到顾客上门

  “每当制出新茶便会邀茶友品尝,不断改进工艺。”老制茶人何火球冲着新制作的茶饼,说起丰顺的茶叶品牌发展。

  2001年,何火球便瞄准品牌建设,成功注册“马图茶”商标和成立梅州市马图茶业有限公司,产品先后荣获广东省第六届、七届、八届名优茶质量竞赛金奖。凭借多年经验,何火球的马图茶在省内越来越受欢迎,吸引众多茶商和茶客上门采购。

  何火球卖茶方式的转变,也是梅州丰顺茶叶品牌效应的缩影。

  “最开始有部分茶企是注册了品牌的,如马图绿茶、马山绿茶,‘老茶亭’高山有机茶,韩山岩露茶等,但都是各自运营,对于一些散户小户来说,不能享受到品牌带来的市场。”刘斐说。

  丰顺县茶叶产业园建设主要内容是生态茶园建设项目、茶叶加工与质量体系建设项目、茶叶科技体系建设项目、茶叶品牌体系建设项目、茶企发展融资贷款贴息项目五大类目共计64个项目。在茶叶品牌体系建设项目中,丰顺县明确了丰顺高山茶品牌体系的建设。

  “这个品牌是丰顺公用品牌,茶企可以免费使用,只要符合使用标准就可以申请。在使用过程中,茶叶品质需要全程接受监督。”刘斐介绍,丰顺还通过举办“丰顺县高山茶文化节”、茶业峰会,参加农博会等系列活动,打响丰顺高山茶品牌。

  “有品牌就有市场,消费者就知道这个茶叶产自哪里,品质如何。”作为新一代茶农,陈斌根据自己的想法,创立梅州释迦岽生态茶业有限公司,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模式,实行农业产业化种植,打造“释迦山云雾绿茶”品牌,进一步在丰顺高山茶大品牌的影响下,做好“茶文章”,实现双赢。

  “我们不仅要用好丰顺高山茶这个大品牌,也要运营好自己的品牌。过去父辈都要走出大山卖茶,现在茶叶还没有开始采摘,订单就来了。”陈斌认为,没有品牌建设推广,是走不出一条可持续发展道路的。

  丰顺茶叶品牌众人建,众人护,形成了辐射带动的良好效应。

  2019年9月,梅州市庆祝2019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暨首届中国梅州国际茶业精英峰会在丰顺韩山举行。在峰会开幕式上,丰顺县获授“国际茶叶魅力之乡”荣誉称号,这是丰顺有史以来取得的第一块“国际号”沉甸甸的金字招牌。

  近年来,梅州市立足生态之优、之特、之美,把打造“嘉应茶”作为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重中之重,创新“嘉应茶”品牌,打造粤港澳大湾区“茶罐子”。作为“嘉应茶”的重要组成部分,丰顺茶叶也在积极探索新的品牌推广之路。

  “我们目前在深圳、广州等地都有专门推广,品牌认可度逐渐提升。”产业园项目牵头实施主体、广东天亿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苏志雄告诉笔者,在梅州市委、市政府的帮助下,当前已经成立广东嘉应茶业有限公司,立足梅州(丰顺)茶叶产业的发展,进一步推动嘉应茶的品牌推广,形成联动产业链。

  重融合

  单一产业变为多元产业

  驱车行驶在位于丰顺县北斗镇桐岽村的茶园,良好的植被驱散了夏日的炎热,使人流连于大山间。

  “茶叶生产是有周期性的,如何在空白期延长茶产业的产业链,这就必须融合一二三产业的发展。”茶园负责人王艺桦说。得益于经过丰顺高铁的通车,他对未来的茶旅融合发展充满信心:“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种好茶制好茶,完善配套开拓休闲旅游市场。”

  以生态茶园建设为基础,丰顺县结合休闲旅游热点作为突破点,重点发展梅州韩山生态区、潭江古茶树文化旅游融合区,培育提升韩山、马山、龙丰、华承、顺兴、凤畲、九龙嶂、嘉洪大周湖八个茶旅融合基地。

  “今后要推进茶旅融合延伸产业链条,深入挖掘茶产业的功能内涵,打造集观、采、制、品、购等体验活动为一体的茶旅融合基地,实现‘茶园变景区’的转变。”朱勇腾表示,公司正积极推动茶产业品牌化、精品化建设,茶叶产量产值均实现持续稳定增长,有力带动农民增收,促进乡村振兴。

  在建设茶叶产业园的过程中,丰顺多次召开专题会议,从各类项目中累计扶持1085.89万元县级配套资金,用于园区内企业建设发展。丰顺县农业、财政、发改、自然资源、林业、水利、交通运输、金融等各部门通力配合,并积极向上级部门争取项目建设资金,从交通道路建设,电力网络覆盖支持,水利灌溉等方面予以大力支持,物流网络建设政策等方面优先支持产业园建设。

  以产业园的建设,推动农业的发展,促农民增收。

  按照建设规划,丰顺县茶叶产业园项目由一个牵头实施主体和9家省市级龙头企业参与实施,带动19家各类茶叶经营主体发展,以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为纽带,广大农民和生产基地为依托,推动资金、项目、三产、科技等方面融合,不断提高茶农的组织化程度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产业园各实施主体大多采用“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贫困户)”的模式开展运营。“产业园项目建成后,可辐射带动从事茶叶产业,包括种植、加工、流通、品牌营销等环节的农户数预计达1.2万户。”刘斐表示,按照目标,丰顺县正逐步打造成全国茶旅融合发展样板区、广东省高标准高品质茶叶生产示范区、广东省产业化精准扶贫典型示范区。

  此外,丰顺还以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为“龙头”,以“生态+”内容为指引,充分发挥生态、温泉、文化等资源优势,大力发展“茶旅融合”,培育文化创意、健康养生、休闲运动等新业态,加快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县。

  ■记者观察

  产业园建设要有“面子”

  更要有“里子”

  建设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是省委、省政府作出的重要决策部署。2020—2022年,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列为省重点建设项目。创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一项具体抓手和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大举措,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和探索农民持续增收新机制的重要平台。

  丰顺县茶叶产业园在建设过程中,从品质提升到品牌建设,从单一产业到融合发展,都有对应规划和政策支持,切实把现代农业产业园作为乡村产业振兴的“牛鼻子”、主抓手,取得的成效也是显而易见的。

  以丰顺县茶叶产业园作为例子,茶叶园要如何建设?不外乎分为“面子”和“里子”两方面。

  “面子”建设,主要解决的是怎么建的问题。产业园的建设,首先得有整体规划,不能盲目随意推进。丰顺县茶叶产业园在建设之初,做足深调研,印发《关于印发梅州市丰顺县茶叶产业园三年建设方案(2018—2020年)的通知》,出台《关于印发丰顺县推进科技创新驱动、发展精致高效农业的奖励实施办法的通知》等政策推动建设进度,成功把良好的发展基础转化为发展优势。同时,丰顺县切实加强部门协同配合,推动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又好又快发展。

  “里子”建设,主要解决的是建成怎样的问题。产业园的建设是一盘棋,有牵头实施主体,也有带动各类经营主体。建设过程中,不能是单一的,也不能是缺少主题的,既要把两者的优势发挥出来,也要形成互补,真正产生“1+1>2”的效果。

  此外,还需要注意的是,产业园建设最终目的是要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和农民增收致富,因此要积极探索利益机制,建立融合发展模式,形成可持续发展。

  南方日报记者 黄培强 通讯员 胡金辉 郑坤 叶思琪 张佳胜

  编辑: 詹海珊

  来源:南方网

走进雅安名山:一片茶叶为何吸睛又吸金

2020年12月24日清晨,雅安市名山区中峰镇海棠村,薄薄的白雾中,当地牛碾坪景区万亩观光茶园与远山相接,清新而静谧。村民同时也是民宿老板的文跃打开房门,开启新一天的迎来送往。

文跃家离牛碾坪景区入口不到1公里,自打乡村旅游兴起后,他将茶摊摆在家门口,风风火火地办起了民宿生意。

入选“2020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的海棠村,近年来年均接待游客48.2万人次,休闲农业年均营收达3000余万元,综合收入近亿元。一个普通的茶乡如何吸睛又吸金?海棠村的“茶+”,究竟加了什么“料”?

图文无关,仅供参考

打好王牌,“茶+”深化茶旅融合

尽管不是周末,牛碾坪景区的停车场依然满满当当。2016年运营至今,该景区年均游客量增长超过20%,且过境游逐步向过夜游升级。

“多亏了‘茶+’带来了丰富业态!”景区负责人高月红介绍,为解决景区长期存在的过境客流比例高、游客停留时间短等问题,实现从观光打卡游到休闲度假游的转变,海棠村积极布局旅游新业态,构建“茶+”产业新格局。“藏在青山中的牛碾坪,只有让游客深度参与其中,才能感知其魅力。”

“茶+”,加什么?当地打出两张王牌:一方面,打造自然与人文深度结合的“茶之旅”;另一方面,积极建设科普茶乡。

为此,在养护好茶园的同时,海棠村先后投入专项资金近2亿元,陆续建起游客中心、停车场及茶科普长廊、绿道等,让旅游服务配套设施不断完善。如今,升级改造后的牛碾坪茶园就像一座漂亮的城市公园,游客可信步观光游道,欣赏茶涌绿波,纵情花香茶海。尤其是,茶园间还错落分布着与周边自然山色相互映衬的一顶顶白色帐篷——这是景区特意打造的帐篷酒店,木质结构,四周全是落地玻璃窗,可全方位全景观赏茶园风景。尽管住一晚要上千元,但每逢周末、小长假,帐篷酒店依然被慕名而来的游客订满。

海棠村还扩充了牛碾坪国家级茶树良种繁育场的科普功能。作为西南最大的茶树基因库,牛碾坪有各级各类优秀茶叶品种220个。如今,园区内每种茶树旁都设有相关的介绍标识牌,游客接待中心还配有中、英、日、韩4种语言的专职导游解说。

今年5月,牛碾坪景区升级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培育旅游业态,打造精品酒店、特色民宿及儿童游乐项目、禅茶养生项目、科普研学项目等,推出更加多样化的旅游产品,进一步增强游客体验性、互动性、参与性。”高月红说。

茶为媒,村民增收致富方式多多

随着景区名气越来越大,游客越来越多,海棠村村民也紧抓商机,依靠茶家乐、民宿等增收致富。

村民侯清华从事茶叶生产加工已有30多年。近年来,他和在成都上班的儿子侯敏一起办起茶家乐,吸引成都等地游客到自家茶园体验茶叶采摘、制茶的乐趣。如今,侯清华负责制茶、售茶,侯敏负责宣传推广及策划相关体验活动、接待客人,茶家乐生意红红火火。

据统计,截至目前海棠村已有茶家乐6户、民宿6户、星级休闲农庄1个、手工茶加工体验店8个。此外,村子还积极举办采茶茶艺技能大赛、风车节、农耕文化旅游节等系列活动,借助节会进一步聚集人气;同时,创新实施“小挂钩”土地整理项目,整理出集体建设用地用于特色旅游资源招商,如今已成功招到投资4000万元的“国学&国乐”综合体建设项目。

“以前我们这里只是种茶、采茶,产业单一,现在一、二、三产业都能兼顾,有种植,有加工,也有旅游,在满足市场多元需求的同时,延长了产业链,增加了附加值,培育了新动能。”海棠村村支书程江说。

为进一步拓宽致富增收渠道,海棠村一方面积极组织村民去成都学习,助力年轻人尝试探索文创、直播等,一方面更在集体经济上积极谋划——2018年7月,海棠村作为当地发展“领头羊”,带领周边3个贫困村及全乡100多户贫困户入股成立了雅安市名山区“禾耕之道”乡村旅游合作社,探索乡村“景村一体”发展新模式,进一步做强“家门口旅游经济”。

在合作社下属的“禾耕之道”旅游商品店,记者看到,货架上不仅有产自周边贫困村的猕猴桃、菌、菇、笋等土特产,还有当地贫困户制作的工艺品。“我是因病致贫的,干不了农活,但又不愿意闲着,村干部了解情况后,就安排我在这里上班。离家几步路,还能赚些生活费,真好!”店里的收银员文国臣感激地说。

2020年2月春茶上市时,许多原本应该如期而至的茶商受疫情影响“失约”。“为此,我们合作社积极和名山区对接,组织筹办‘第一背篼茶上市’直播活动,助力茶农线上卖茶,挽回了损失。”程江说。(记者 文莎)

注:内容来源四川新闻网,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听资深品牌推手讲述:如何通过互联网卖茶叶?

一次,抽空见了位90后读者,他在北方二线城市创业,刚好来深圳参展,挺有想法的,做了个互联网茶叶垂直平台,开发了一个类似京东的独立电商网站,2年烧了三百万,达到日均流量2000+,但是销量寥寥无几。

简单了解了他们的内部情况,我开玩笑地说,你们要是早认识我两年,这300万就可以帮你们省了。

因为,他们战略错了。对于互联网产品,决策这件事,比如是做大而全的平台,还是小而美的品牌,决定做哪个不做哪个,先做什么后做什么,比马上去做更重要。战略就是决定做什么,不做什么,要多花时间做决策分析,不要急于烧钱做平台做产品,方向错了,白做,方向对了,要做就做最好。


要如何做一个互联网+传统行业的战略分析呢?

首先看行业格局,其次看用户需求,再看竞争对手和内部资源。

茶叶是全球消费量第二的饮品,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茶叶是个非常特殊和传统品类,有地域品类却无品牌,比如我们说普洱,会说云南普洱,说红茶,会说正山小种,说黑茶, 会说安化黑茶,会说西湖龙井。茶叶很难标准化,每个品种的口感不一,体验不同。

传统的茶叶市场是怎么做的?

第一种是自建连锁零售终端,实体店,如八马茶叶。一种是通过商场专柜进行销售,自营品牌。第三是产品向快销转型,通过商超卖场终端销售。

然而,传统茶叶销售成本越来越高,市场需求趋于饱和,出现明显的供大于求状况,房租人力广告成本都不菲,利润微薄,没有稳定的客流难以持续经营。这个时候,许多O2O雨后春笋,将线上消费和线下体验结合,通过互联网卖茶的互联网+茶叶模式让许多创业者看到了希望。

打开淘宝,搜索茶叶,会出现超过80万件茶叶宝贝在销售中,2018年双十一当天,大益茶在淘宝的销量超9000多万,茶叶电商如火如荼,竞争激烈。


通过互联网卖茶到底可行吗?这里有个巨大的挑战,就是用户需求。

茶叶市场定价混乱,会做产品的,不会做品牌;懂品牌的,不会做产品;懂互联网的,不懂产业。

我也是喝茶多年的茶客,经常跟喝茶的人交流,茶叶自带社交属性,有极强的分享特质。

而我多在实体店买茶,先喝几杯不同品种的茶叶进行体验,再根据自己喜好选择,每次一喝可以坐一下午,和老板及其他茶客聊天,这些茶客多在35岁以上,我几乎不会选择在互联网买茶,因为无法体验,质量没有保障,哪些人会在互联网买茶?

22-35岁的年轻人会,因此,这也就是互联网茶叶最大的弊端,用户需求角度,茶叶主要消费人群之间的偏差,导致茶叶电商拓展中高端市场面临阻力。

前文这位读者的官方垂直交易平台,就面临这个问题,在资金和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投入做平台,缺乏品牌背书,定位模糊,缺乏消费者体验环节,连交易安全、产品质量、配送等也没有独特优势,在淘宝交易至少有个交易保障,垂直电商平台,是很难做起来的,京东都是烧了多少亿,坚持多少年才盈利,这种品类,建议应用小而美策略操作。

而茶叶O2O,个人以为还是有机会的,即通过互联网打造品牌,将传统的品牌互联网化,通过微博、微信的社交分享功能完成种子用户积累,结合线下体验店,让消费者到线下实体店品饮体验,线上完成交易,提高服务体验,结合产品渠道和品质的优势,要做大品牌,则需要更全面的市场和战略支撑。


在中国,目前茶叶电商交易规模只占到了整个茶叶总产值的10%左右,未来仍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我们可以通过目前做的比较好的茶叶O2O项目来了解。

比如茶搜搜,是一家集合茶行业门户网站、电子商务平台、茶业营销系统和茶业资源运作的服务商。它在线上主要有茶搜搜网,线下则有茶搜搜报、茶博会、品茶会等,其O2O平台覆盖了一百多个城市,一千多家线下店。门户网开辟了商铺、市场、供应、求购、资讯、展会频道和社区交流平台,做茶业终端消费市场信息、资源的整合,并为茶企茶商提供线上和线下的多渠道推广,让茶企茶商获得潜在客户。

比如茶乐圈,一家提供茶叶O2O本地生活消费、品牌茶叶导购等的商务平台。其采用LBS定位技术,让茶友可以方便,快捷地找到自己身边的商家和好茶,同时支持商家导入国内各大商城平台店铺的数据,为自己的店铺増加一个稳定的入口,有效提升网商的曝光率。

还有MTea,一个采用“线下+线上+上门”三位一体的模式,旨在打造年轻人的茶叶O2O平台。它自建涉茶产业链,提供原产地有机、健康的多元化茶类产品,设立品牌茶销售体验店,并推出了首创的商务茶艺师上门服务。通过在全国各地的商务中心和写字楼集中区开设茶猫猫服务站的方式建立“上门泡茶、送茶上门”服务。用户在网上看好了商品,可直接去距离自己最近的线下体验店喝茶,也可在平台筛选合适的茶艺师,预约上门服务,按时间收费。非常有创意。

再比如最近火的小罐茶,我最初了解他们是在央视的一档节目,大手笔投入,卖的也贵,注重品牌的建设,品质有保障,喝起来口感如何?特别香。

包装精美,高逼格,切中了礼品属性,同时也解决了差异化的定位,他们提供帮助消费者找到适合自己茶叶的服务,将茶叶按照特殊功效区分,比如是瘦身,还是养生,喝茶养生的观念有很深的文化沉淀,消费升级,喝点好茶,健康又养生,这个定位比较能吸引年轻人的关注。


我身边很多网红、自媒体人也通过互联网卖茶叶,就在微信成交,生意都很好,平均每个月的利润十万+,他们是怎么做的呢?将自己打造某个领域的网红,比如是小众领域的写手、茶馆老板、旅行网红、豪车自驾群的意见领袖,都有大批粉丝追随,通过卖茶叶将粉丝价值最大化变现。

特别有个茶馆老板,做的很成功。他出书,关于茶叶方面的禅修书籍;每年去产茶地搞工业旅行,满世界找好的茶叶,众筹股权搞茶馆;混不同的高端人脉圈子;每月组织不同主题的茶友聚会,每月给会员寄小礼品;定位高端,甚至有明星找他买茶叶。而且他透露给我一个秘密,茶叶,手串,香是一家的,有时候他卖茶叶不赚钱,而是通过卖香卖手串盈利,他花在维护会员粉丝关系上的时间是非常多,做什么行业,就怕用心两个字。

当你有足够量的粉丝和影响力,卖什么已经不重要,谁在卖最重要。

在“互联网+”行动计划上升为国家战略之后,“互联网+农业”这个大概念已成为大势所趋,各大品牌茶企也开始陆续入驻互联网市场,未来茶行业走向——“互联网+茶”或许成趋势。

本文作者:唐晓涵,品牌推手,深圳冲格新媒体创始人,伯虎影视创意总监,服务过多家上市公司/五百强/行业龙头。

找到约709条结果 (用时 0.006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5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