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茶叶揉捻机大型

找到约43条结果 (用时 0.002 秒)

中国茶叶机械化,到底差在哪?

在茶机界和茶叶界的一致努力下,中国茶叶机械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与先进国家、中国农业机械化整体发展水平和茶叶生产需求相比,尚有差距,亟待赶超和改进。

纵观茶叶机械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1、茶叶机械生产企业规模小全国约300余家茶机生产企业,除为数不多的几家 较大型企业外,70%以上厂家为100名职工以下的小型企业,注册资金多在500万元以下,茶园作业机械企业未做过统计.就茶叶加工机械生产企业而言,销售金额接近于1亿元的厂家仅有3~5家,70%以上的企业年销售额在1000万元以下,研发力量薄弱。

2、设备制造水平低中国茶园耕作机械尚处起步阶段,多数产品还在完善和成熟中。采茶机和茶树修剪机国产化进度不快,国内使用机型还主要为日本机械所垄断。茶叶加工机械,生产中应用的单机不少还是老型号,加工水平低,科技含量不高,能耗大,安全防护等标识设置不完整。目前已推广使用连续化生产线智能化水平还不高,而设备生产企业的宣传又往往过分,造成一些生产线,安装后在生产中未能充分发挥作用,个别甚至闲置。

3、茶园作业机械特别是机械化采茶普及仍缓慢由于业界对当前茶产业发展出现的新常态和茶叶生产用工缺乏严重性认识尚不足,不少茶叶生产企业还停留在追求高档名优茶生产上,未深刻认识到市场消费重点已转向大众消费型的中档名优茶产品为主, 过分强调采茶机在高档名优茶细嫩鲜叶采摘中的应用,客观上阻碍采茶机械化的推广普及。同时,目前对茶园作业机械化特别是采茶机械化发展的议论多,实际工作深入少, 对机采技术推广而需进行的茶园基础改造畏难情绪严重,加之茶园作业机械研制开发严重落后,生产制造企业缺乏,故造成茶园机械化特别是采茶机械化普及发展缓慢。

面对中国茶叶机械化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中国茶叶机械发展将面临以下趋势:

1、吸引更多资金和大型企业进入茶机行业随着茶产业的快速发展,近年来不少资金开始向茶机产业转移,如近几年具有较强实力的浙江红五环制茶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湖南湘丰茶叶机械有限公司等,均是从矿山、建筑等行业转型而从事茶叶机械生产的,这些大型企业的进入,将有力增强茶叶机械行业的活力。预计这种趋势还会继续, 将有更多有实力的行业和资金投入茶园作业和茶叶加工机械的研制开发和生产,促进茶机行业做大做强。

茶叶揉捻机

2、茶叶加工新型单机开发将更加注重提高产能和科技含量新常态下,针对大众消费型中档名优茶加工量的增加。茶叶加工单机的开发将更注重于高产能、低能耗、连续化。茶叶机械的发展,将更加重视诸如冷冻、膨化、热管、微波、远红外、生物颗粒燃料、自动化控制等高新技术在茶机领域的应用,强化新型制茶原理的研究,提高茶叶加工品质,方便茶农使用、节约人工,促进 “机器换人”,为连续化自动化生产线的研发奠定基础。

3、清洁化、连续化、自动化生产线开发仍是当前茶叶加工机械研发的重点 规模化加工是茶产业近阶段发展的重点,故茶叶加工清洁化、连续化、自动化生产线的研发进程将加快。重点将是更加重视和追求茶叶品质,提升机械产品制造质量和智能化水平,降低造价,在各类茶叶产品标准化不断提高的前提下,逐步实现各类茶叶加工生产线的定型和系列化,促进茶叶机械产品和生产线的标准化制造,更好地满足茶产业发展需求。

4、采茶机械化将成为茶叶机械化发展中的重中之重 据统计,中国城市人口现已超过农村。2012年大陆15~59岁劳动人口,比上年减少350万人,2013年全国60岁老人比上年增加850多万人,已占总人口15%,超过2亿。劳动力缺乏和成本高,茶树鲜叶老在树上,已是制约茶产业发展的最大瓶颈。如前所述,选择性采茶机在生产中应用近期很难实现,为此目前只能在推广切割式原理采茶机基础上,实现机械化采茶, 今后将把实现机械化采茶重点放在中低档大众消费型名优茶鲜叶采摘上。手工采茶劳力日趋严重缺乏,将会使政府、茶业界和茶机界对茶园作业特别是采茶机械化发展引起高度重视,上下共同努力,支持和加强国产机型的研发和推广,加快采摘基础条件改造和树冠培养,在机械、农艺和茶叶加工工艺技术不断融合的条件下,可以预见采茶机械化的步伐将加快。

本文节选自《中国茶叶机械化技术与装备》,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2021中国重庆茶业博览会

2021中国重庆茶业博览会

2021 China Chongqing Tea Expo


时间:2021年6月5日-7日

地点:重庆国际博览中心


邀请函

  

 预    邀

   3000 + 茶楼茶馆、批发市场、商场超市、高端餐饮

   5000 + 经销代理、连锁加盟、终端群体、核心商家 


重要活动

中国茶馆论坛 名优茶品评

茶艺表演   名企推介专场


   同期举办

2021重庆国际食品饮料与餐饮产业博览会

※主办单位

广东鸿威国际会展集团有限公司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

※承办单位

重庆鸿威瑞博会展有限公司


※展会日程

报道布展:2021年6月3-4日

展出时间:2020年6月5-7日

撤展时间:2020年6月7日18:00


  重庆——中国西部唯一的直辖市,是西部的枢纽城市,也是西部经济发展的关键引擎,是西部建设的主要推动力量。对于中国中西部地区3.8亿人大市场的推动作用,尤其是在今年国务院确定了成渝两地协同发展后,重庆的经济发展必将迎来新一轮的大发展。


一直以来,重庆与四川传统茶饮文化闻名全国。现在,西北部茶饮消费和文化随着经济发展,也正处于升级的重要阶段。共同推动区域茶企、茶商的见面交流合作。展会期间,将推出一系列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包括“中国茶馆论坛”、“名优茶品评”、“茶艺表演”、“名企推介专场”、“茶企、食企联盟合作会”等,共同推动茶文化发展,推动企业的合作与交流。


2021中国重庆茶业博览会,将于6月5-7日,在重庆国际博览中心(重庆的国际性会展中心、重庆城市的会客厅)举办,山水重庆,以茶汇友,期待与您共创新辉煌!

展品范围:

茶叶产品:红茶、绿茶、白茶、黄茶、黑茶、乌龙茶等;

再生茶:花茶、茶食品、保健茶、果味茶、速溶茶、萃取茶、茶油、茶饮料、茶叶提取物等;茶具产品:陶瓷、紫砂壶艺、玻璃器皿、茶几、茶盘、煮茶器、冲茶具、端砚等;

茶工艺品:根雕、木雕、红木家具、工艺品茶家具、装饰品、工艺品、茶科技衍生品等;

茶叶生产与包装:金属制罐、包装盒、茶叶盒设计、制作印刷、袋泡茶包装机、茶叶杀青机、热风烘干机、炒茶锅、炒茶设备、拥有完整,利农牌杀青机、茶叶揉捻机、茶叶自动化生产线等;

茶、水、食品饮料:饮用瓶装水、罐装水、茶饮品、咖啡、休闲食品、食品包装机械、国际茶文化展区等。

其他类:茶叶专业市场、茶城、经销代理加盟、连锁经营、企业、茶界媒体等

邀请观众: 1、西部地区主要城市茶业相关企业

2、经销商、代理商、贸易公司、线上电商平台等

3、专业市场、茶馆、茶楼、茶会所、酒楼、宾馆、商超等

4、相关商会、协会、团购企业、大型企事业单位等

5、大众茶业爱好者

 

【展位收费标准】


普通标准展位 国内企业(RMB) 5800/个 境外企业(USD) 1600/个

豪华标准展位 国内企业(RMB) 7800/个 境外企业(USD) 2200/个

  空   地 国内企业(RMB) 650/m2 36m2起租,不包括任何设施,参展单位需自行设计、装修.

境外企业(USD) 160/m2

标准展位说明 3m×3m(含三面白色围板(2.5米高)、一张洽谈台、折椅二把、日光灯二盏、中英文楣板、垃圾娄、地毯),双开口展位加收500元/个。


【会刊及展会现场广告】

广告位置 封面 封底 扉页 封二/封三 彩色内页 拱门 参观证广告

费用(元) 19800 16800 13800 11800 6000 8000 30000元/3万张

会刊规格为140MM×210MM;参展商及观众商亦可选择会刊及展场广告宣传。


地  址:重庆悦来国际博览中心S三馆商务楼二楼

重庆市九龙坡区杨家坪正街7号

联系人:张先生

邮  箱:771325053@qq.com

民国初年的中国茶业,如何扭转颓势?

进入20世纪,中国茶叶生产和出口走向衰落,而印度和日本等国茶叶生产却蒸蒸日上,中国茶界开始反思中国茶业的衰落根由,期望用机械制茶扭转中国茶落后之局面。

清末引进的日本揉茶机

民国初年,在业界一批有识之士促进下,民国政府开始派出茶叶技术人员去国外考察茶叶。1914—1924年先后派出朱文精、葛敬应、胡浩川、陈鉴鹏、陈序鹏等茶业界人士赴日留学并考察茶业发展。通过学习和考察,这些前辈们感悟到,中国茶叶之所以落后,主要是茶叶加工未能采用机器,长期沿袭手工制茶。

20世纪30年代初,被誉为中国当代茶圣的吴觉农先生,就在其 «改良中国茶业刍议»一文中指出: “查近来东西 各国,制造茶叶均利用新式机械,其规模宏大,方法精巧,较之我国,实不啻霄壤之隔”,“我国制茶,以全用手工关系,故速度甚为迟缓。据俞海清君之调查,浙江杭湖两区之茶业,除粗制滥造者外,每担干茶之制工,须20至30工,制造费需30元左右。而查日本纯用机械制造者,每担费用不过10元7、8角,半机械化者亦仅有18元余, 故机械茶不但制品优良,且速度甚快成本减低,得操商业上价廉物美之胜利。我国则反之,无怪其推销之不易也。”

由于深感机械化制茶技术发展之紧迫,吴觉农又在其 《世界主要产茶国之茶业》一文中疾呼:“我国尚不积极着手改良 (茶机),将来难免受他国之驱逐,殆无疑义者也.”

1935年,中国又派出吴觉农、柯仲正赴爪哇、锡兰、印度、 日本等国考察茶叶,寻求国茶产、制等发展途径。

正是由于这批有识人士的推动,国内一些茶场、茶厂和茶业改良场开始引进德国、日本等国揉捻机、烘干机和筛分机等,并根据中国茶叶加工特点进行仿制,开始研制茶叶加工机械及手工制茶工具等,用于红、 绿茶加工,中国茶叶机械发展开始艰难起步。

民国初年,中国茶叶炒制仍然依赖手工,甚至连炒茶用的锅灶也与炊事烧饭锅通用,如龙井茶就是采用口径为60cm的农家常用铁锅炒制。到了20世纪20年代,专用的龙井茶炒制用抬灶出现,外壳系采用木料制成的上大下小四方形木框,一面留门,内砌砖灶,上置炒茶锅,可以抬而移动,故名龙井茶抬灶。

30年代,龙井茶的炒制开始使用连灶,它是在抬灶基础上,用砖砌成,5~7灶相连,形似弯月,位置固定。每灶上置一锅,五灶称五星灶,七灶称七星灶。 作业时,一人烧火,每灶一人炒茶。这种形式的连灶,直至20世纪60年代中期,在杭州西湖龙井茶区甚至在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的龙井茶加工中还普遍使用。

民国时期,黑茶加工也开始在一种特别砌成的七星灶上进行干燥。而一般绿茶杀青使用斜灶,手持木叉翻叶。红茶萎凋多使用篾垫进行日光萎凋,或与发酵一样使用木质框架和竹筐在室内进行萎凋。

红、绿茶等加工中的揉捻,则是在铺有篾片或竹匾的揉捻台面上用手揉或将茶叶灌入袋中用脚踩揉。

老照片中的踩茶

1915年,北洋政府农商部在安徽省祁门县南乡平里村筹建创建祁门模范种茶场,自行制造了小型揉捻机,用于红茶加工。

1917年,湖南省在安化筹办试验茶场,开始使用机械制茶,绿茶产品的色、香、味都有所改进。实业部国际贸易局与中央农业实验所汉口商检局租赁宁州种植公司旧址合办茶叶改良场,利用机械,仿制印度红茶,使红茶的色、香、味都有所提高。

1925年,浙江省余杭林牧公司首次引进日本茶叶揉捻机和粗揉机,用于绿茶的加工。

1932年,湖南省安化茶场场长冯绍裘设计出木质揉捻机和 A 型烘干机,试制20余台,工效较人工提高6~7倍。1933年,吴觉农等人参考中外技术资料,改革设计出蒸、炒、揉和干燥四种机械图样,交由上海环 球铁工厂制造,发往部分省茶业试验 (改良)场使用。同年,安徽省祁门茶业改良场引进德国克虏伯式大型揉捻机、日本大成式揉捻机和印度烘干机,用于制造红茶,对提高品 质、节省劳力和提高工效效果均佳。

技术工人在克虏伯茶机前留影

1936年,吴觉农在浙江嵊县 (今嵊州市)三界镇筹建浙江省农林改良场茶场 (后改称为浙江省茶业改良场)并任场长,购置引进一套日本蒸青茶机械,用于改良绿茶杀青工艺技术等,加工高档绿茶,并根据中国绿茶加工特点,进行了制茶机械和手制茶具的试制。同年,福建省福安茶业改良场引进红茶加工机械,从事红茶加工,对福建机制红茶加工技术提高有深刻影响。1942年,时任福安茶业改良场场 长的张天福,自行设计制造出918型木质揉捻机,为当地茶农所采用。

抗日战争爆发后,以茶界知名人士范和钧先生为首的一批技术人员,经香港、印度、缅甸进入云南省勐海,在佛海 (今勐海)筹建勐海实验茶厂范和钧先生任厂长,引进克虏伯式揉捻机、杰克逊式烘干机和茶叶精制设备,加工滇红工夫茶,金毫显露,条索紧结,味鲜浓醇,品质极佳。

南糯山茶厂遗留下的揉茶机

湖南省安化茶厂黄本鸿先后研制成功茶叶筛分机、捞筛机、轧茶机、抖筛机、脚踏撞筛机及拼堆机,用于红茶精制加工。

1945年日本战败,抗日战争胜利,民国上海市政府对日本经营的茶叶精制厂进行接收,并对茶叶精制机械进行标卖,杭州春茂协记茶行郑志新等闻讯赴沪向中央信托局投标,购得铁木结构的大小圆筛机、抖筛机、吸风式风力选别机、单动炒锅机、八角滚筒机等茶叶精制机械,用于该行的茶叶精制加工。与此同时,上海汪裕泰茶庄在杭州四宜路开设茶叶加工厂,向上海祥泰机器厂定制了仿制台湾省的茶叶精制机械,并聘请上海江西帮技工,来杭执掌和指导使用。

汪裕泰茶号旧照

据吴觉农所著《茶经述评》书载,民国35年(1946)他在杭州创办杭州之江制茶厂,从台湾省购置一套茶叶精制机械,包括单动炒锅机、八角滚简机、斜式抖筛机、平面圆筛机、吸风式风力选别机、细胞式切茶机等,还对上述机械进行了仿制,用于红、绿茶的精制加工。

1947年,上海兴华茶叶公司购置台湾省制造的茶叶园筛机、抖筛机、拣梗机、风力选别机和切茶机等茶叶精制加工机械,并配套使用当时上海试制生产的双锅炒茶机,在浙江杭州长明寺巷开办之江茶厂,开展制茶机械的配套试用,精制加工绿茶,显示机械制茶之优越。这说明当时大陆茶界对机械制茶已相当重视,同时也说明台湾省的茶叶机械、特别是茶叶精制机械的发展已达到相当水平。

正是上述机械的引进和使用,使木质人力茶叶揉捻机、手摇茶叶杀青机、脚踏木质茶叶筛分机、滚筒炒茶机等简易制茶机具在浙江等茶区相继出现,并应用于红、绿茶加工。特别是浙江省农业改进所研制的手推揉捻机、发酵器、干燥器、烘笼等机具,在红茶加工中推广试用更是获得茶区认可,该所《二十八年(1939)度工作报告》中称:“温州茶区各茶厂与合作社制茶用具,经本所平阳推广区指导改良,收效颇宏,其在本年新成立者,及大多由本所人员直接指导制就。”

综上所述,在大批茶业界有识之士的推动下,民国时期的中国茶叶机械已开始起步,然而就整个茶叶加工而言,仍基本处于手工作业状态。

本文节选自《中国茶叶机械化技术与装备》,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

作者权启爱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42条结果 (用时 0.001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1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