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茶叶能否浇花

找到约4条结果 (用时 0.014 秒)

福琼之罪 : “茶叶大盗”潜入中国都干了些什么?

提及世界茶叶史,总难绕过罗伯特·福琼的名字(本片译为罗伯福钧)。萨拉.罗斯在《茶叶大盗》一书中把罗伯特.福琼描写成了维多利亚时期的“茶叶侠盗”、“早餐茶救星”和“凭借一己之力改变世界茶历史的人”。

其实,第一个提倡从中国引种茶叶进行种植的人,是英国探险家和自然科学家约瑟夫·班克斯。1788年,在他的主张下茶种被从中国引进到英国,这时的茶的引种仅在实验期,并未发展成实际意义的规模种植。

1835年印度茶叶委员会秘书长戈登亲自潜入中国南方茶区,私购了大量中国茶籽,分三批运往加尔各答,成功育出的茶苗达四万余株。这批茶苗的一半被移植到阿萨姆地区,一半移植到喜马拉雅的古门跟台拉屯一带。阿萨姆地区较少成活,于是,喜马拉雅山麓的大吉岭被锁定为适合中国茶生长的沃土。

有了前人这样坚实的基础,传说中的茶叶大盗终于出场了。

一起来看看这部由Discovery探索频道拍摄的纪录片《Tea War: The Adventures of Robert Fortune 茶叶间谍战:罗伯福钧的冒险》



17世纪,随着饮茶风俗在欧洲普及,中国茶叶大量出口,至19世纪初,中国独霸世界茶叶市场达200年之久。



闭关锁国后的清朝逐步落后于世界大潮,但是在外贸中,一直处于贸易顺差地位。 1830-1833年,华茶输出价值占中国出口货物总值93.9%,其中1832年,中国出口茶叶达400320担。


中国对英国贸易每年顺差二、三百万两以上,英国突然发现,没钱向中国买茶叶了。为弥补贸易逆差,东印度公司曾试图向中国销售多种商品,但大多滞销,收效甚微。之后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致使中国白银大量流出,1830-1839年每年平均流出约五六百万两。



1839年3月,林则徐会同两广总督邓廷桢、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在广州筹划禁烟,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虎门销烟。英国人把中国人的禁烟行动看成侵犯私人财产,觉得不可容忍,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1842年8月29日,中国清政府正式签订了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开放通商口岸……



东印度公司成立于1600年,还有皇家颁布特许,伊丽莎白女王让公司独占对亚洲贸易与中国的茶叶贸易。公司由股东所持有,但后来征服了印度并主导亚洲贸易。到了19世纪初期的印度,东印度公司非常庞大,拥有15万人的私有军队。


茶叶贸易的巅峰,是1820年代,东印度公司把18000吨的茶叶从中国进口到英国。



茶叶当时逐渐在财务上与社会政治上,对英国政府变得重要。要是隔季没人从中国进茶叶,英国担心可能会发生动乱。


茶是英国当时很流行的饮料,却无法在英国种植。要怎么做才能让英国掌握住茶叶?



1848年,伦敦


东印度公司决定将中国茶叶移植到当时英国的殖民地印度,找上了罗伯福钧,由此开启了“茶叶大盗”在中国的旅程。



十九世纪的英国社会僵硬死板,必须要有坚强意志力,在福钧这一趟旅程纪录中,任务是一窥遥远的大清帝国。将获得庞大利益的不只是印度,还有英国与其广大的殖民地。



罗伯福钧是植物学家兼植物猎人,他的父亲是一位农人,他出身的阶级,通常不会接受教育。但他是来自苏格兰,苏格兰有义务教育,每个人都得受教育。他天生对植物有兴趣,后来成为博物学家,当时这份工作很显赫。


英国东印度公司之所以找上罗伯福钧,因为他是当时全球的植物顶尖专家,之前又去过中国猎运植物。



福钧接到东印度公司开的清单,他的任务是找到最好的绿茶产区以及红茶产区,收集种子跟活株后再带回到印度,目的是让印度成为公司的产茶区。市场因素让茶叶价格不斐,当时人常说“采茶便宜卖茶暴利”。


要了解能否自此泱泱大国购买植物与种子,然后运回来,就得自己去。福钧决定要亲自前往徽州府。



鸦片战争中国最后战败,或许中国人正是因为受外患与英国欺侮感到屈辱,因而对外国人反感。当时规定西方人不得擅自离开缔约港,否则就有生命危险。



在中国旅行极为危险,福钧必须雇人随行。中国幅员辽阔而且非常多元,当时并没有统一的普通话,   没有人人都会说的母语,而是有很多几乎无法互通的地区方言。若想去绿茶产区,他要找的人得会说当地方言。



皇帝为了让每一个人都自认是中国人,一个办法是统一服装,男人都得额头头发并留长辫。这不是源自中国而是满州,因为是服从象征所以得照做,如果不照做就是死刑。



福钧的办法就是发型照办,仆人帮福钧买来中式服装,外表上显示出他是皇帝子民。他虽然不像中国人,但他只需说自己是长城外远方来的。长城外当时等同于想象中世上最偏远的地方,如果他来自长城外,就算是远方来的中国人。



上海当时是个小渔村,在中国历史上完全不重要,中国算是给了英国一个地方,一块地,然后让他们在那里做生意。不得不说,是西方商人,让上海变成今日的繁荣景象。


钱塘江有时又叫做绿江,福钧人在江上,江水源头就在遥远西边山里,绿茶红茶全都从这条江水运往上海。最重要的是要拿到植株与种子,要去中国上好的产茶区买。



在10月22日晚间,福钧进到杭州边郊,中国富庶地区中数一数二繁荣的城市,中国当局很忌讳外国人靠近或进入这座城,这条钱塘江,流自徽州的绿茶山区,支流之一在武夷山的北边,就在城市对面约八九公里。福钧立刻搭上轿子准备前进,离开上海前曾讨论过地图与路线,福钧问过能否直接去杭州河口,避免穿过市区,两位仆人都说这很简单。朝这方向走了二公里多,心想着应该快到乡间,才惊觉自己离大城越来越近,第一次开始怀疑仆人在骗福钧,结果还是得穿过杭州城。果然不久就看见市区城墙,现在要改道已经太迟了。



杭州曾是宋朝的首都,宋朝在中国史上名列前茅,更有中国味,更有文化,士学文人更多,换句话说,外国人在杭州很好认,外国人根本不该去那里。“处事冷静不受情绪影响”,要去中国旅行的人都该谨记,这也是福钧处事的大原则,但在这种情况下,福钧也很难完全遵守原则。



他非常紧张,心里明白自己处境危险。外国人不该跑去杭州,所以得想个借口,让买办这类的中国人向当地人解释。“没事,福钧们从上海来,捎封上海官府的信”之类的,能说谎是因为别人也不会知道。福钧非常幸运,当时中国不时有暴力事件,随时都可能发生。他能在那种年代行走中国,他很可能送命,却毫发无伤。



中国当时有一个系统的水路网络,就像高速公路,连接大部分内陆地区与沿岸地区。搭船移动非常方便。有些河道是天然形成,有些则是苦力几百年前在朝廷大工程里挖出来的。


船造得非常稳固,底部平,前后细尖,水流与风况都很好,福钧们沿着河流快速而上。在美丽的秋天时节,整体风景非常迷人,时常看到佛寺与宝塔耸立于林间,山水形成令人惊艳的景色,让福钧忆起苏格兰与英格兰的边界。


福钧的中国行也有快乐的时候,他不时会看见让人惊艳的超美风景,就像普通旅人,但整体而言他大多数时间是身心俱疲。


与福钧同船的多半是商人与仆人,他们安静且无害人之心,他们常常悠闲躺着小睡,不然就是吃饭或吸烟,其中一人很爱抽鸦片烟,鸦片催化让他完全沉迷了。



鸦片在中国可是一个大麻烦,全国都上瘾了,就像是英国爱喝茶一样。英国人开始鼓励印度种植罂粟,背后目的是促进对中国贸易。英国一直向中国买茶叶,一直是以白银支付,到了1820年代没白银付钱了,便想找东西让中国人用白银来买,这样才能赚回白银再买茶叶。中国满是抽鸦片的人,罂粟破坏力非常强,比较准确的估计,1830年代晚期,中国当时约有一千二百万人抽鸦片。



时不时会遇上急流,必须花数小时渡过,更别提还有15人拉着桅杆上的绳子,沿着岩边拖着,这种事最能显现出中国人不屈不挠的坚持。若看到这样的河,一般人会觉得大概过不去,但困境还是靠着努力与坚持克服了。缓慢旅途正合福钧意,让福钧能顺道轻松探索当地丰富的植物。



对福钧来说,待在野外独自观察植物,研究植物,探索自然,福钧觉得都是他热情所在。他的人生志向就是与植物相处,这都能让他感到特别愉悦。他发现的很多新植物,在今日花园中很常见,每株金桔都是福钧发现的,又称福钧柑。植物猎人是大家眼中的探险家,而且富有知识,冒着生命危险为同胞寻找惊奇新植物,他们有辨识不同物种的能力,超过二百种以上的英国普通园艺植物,都是罗伯福钧引进来的,例如茉莉、忍冬、杜鹃花属踯躅。



福钧入夜前抵达目的地,头一次看见闻名远外的松萝山(但这明明是黄山)。



福钧每天从早到晚都在外头,忙着收集种子,勘查园区种植情况,以及收集茶树种子跟幼苗,那是顶级绿茶的幼苗。福钧观察到当地人绝不从弱小茶树上摘太多茶叶,有时干脆略过,好让茶树生长不受影响,当地人努力让茶树保持在健康状态,然后才开始采收。



茶树最精华的是本叶,牙跟顶部二叶,想摘采茶叶需要一定程度的功夫,这些采花姑娘一天要采三万片茶叶,大概是二公斤左右的茶青。



福钧要为东印度公司带回的重要东西,不只是茶树种子,还要有制茶的方法。



制茶方法很难知道,就算看见茶树,也不知道怎么把茶叶制成茶。茶叶不像苹果一样摘下来就能吃了,而是要经过很多处理。

茶青从花园里采收进来后,要在扁平箩筐上平铺开来,除去任何多余的湿气,茶青要经过短暂萎凋,同时炒茶锅用柴火适当加热,取适量茶叶放入锅内,再用双手快速滚动并搅动,茶青马上受温度影响,发出噼里啪啦声,变得潮湿而且变软,同一时间茶青会不少水气,翻炒茶青四到五分钟后,快速取出放到揉捻台上,目的是为了去掉部分叶汗与湿气,让茶叶揉成卷曲状,茶叶团要时常解块并换人揉茶,再次放入炒茶锅,用木炭生起慢火,工人用手快速翻动茶叶,有时茶叶会放回揉捻台再揉一次,大约一小时后茶叶就干了,颜色也定调了,真实是暗绿色但之后会亮起来。

松萝山是他第一年旅途的结果,福钧认为自己大有所获,他有活株、种子,所有他想要的东西,他觉得非常成功,准备把所有东西交给公司,他就只剩这一步, 准备把东西运往印度,这样他的绿茶任务就结束了。



1849年1月,上海



福钧回到上海后,一直忙着把茶树小心种值进华德箱,以便运回印度,茶树种子离开土地的话,只能存活短暂时间,但在1849年,福钧成功找到可行的办法,能保存所有存活期短的种子,以及茶树种子,其实就是把种子收集来后,马上种植进华德箱。



奈森华德发明了非常迷你的温室箱,能把植物从海外带回国,这是前所未有的,有点像水族箱但有加盖。华德箱是1830年代初研发,设计上是把植物种植进去后,再浇点水,水气从佳士科技内散发出后,不断碰到玻璃盖再回到植物上,算是自动浇水系统。有华德箱就能把植物放在船上,天气好的话可以晒太阳,这样植物就能照到太阳,撑过旅途,也能保持密封,并在运送途中远离危险。



他把种子跟活株运上开往印度的船,航行了约一个月,到了加尔各答时,有人把箱子打开了。箱子得密封才能运作,还有人浇了水,这就成了问题。把植物运上喜马拉雅山时,玻璃裂了,他运了几百个箱子,大概只有几箱存活下来,但植物即脆弱又很……彻彻底底失败了。他头一年完全空手而回。


这段经过篇幅很短,在他书中只有一个段落,福钧想应该是因为他失落感太大,但对此福钧也只是写下“没成功,还得更努力一点”。他没有多说什么,不想透露结果让人失望。


福钧并不满意这趟旅程的结果,福钧想要把中国顶级红茶区的茶树运回印度西北边境省的公有茶园。



在当时,科学界认为绿茶与红茶,是完全不同的品种。令人疑惑的是两种茶的种植地不同,福钧得找出其中秘密。



福钧准备重启另一趟或许更重要的旅途,前往武夷山的顶级红茶产区,虽然有人已经把不少茶树与种子,从这个红茶产区带给福钧了,但福钧觉得最好还是亲自去一趟产区。


他准备直捣风靡英国的商品产区,也就是红茶产区。产区美景让他惊讶不已,闻名中外的武夷山由数座丘陵组成,全部都不到三百米高,外表相当一致,仿佛山丘是由自然力量推到一定高度,再由别股力量把山丘顶稍微往下拉,散落成一千座丘陵。武夷山在中国人心中非常壮观,也是帝国中数一数二神圣的,武夷山真的让他叹为观止。



他第一次看见,美丽景色与河流交织,以及山崖上的茶树,他非常惊讶有如此美丽的景色。



有间茶店在卖茶点给来去山上的人,福钧途中也找了茶店休息,喝杯来自原产区的纯净武夷茶。有一个茶种,名字称之为大红袍,到现在也还是非常名贵的茶,是中国数一数二的茶。茶汤迅速解了渴,让福钧重振精神,让福钧想起一位中国名家说过,“茶之益处不胜枚举,植茶则获益良多,饮茶则身心灵可得以活络”。


他去的地方,有苦力来回搬运货物,不停来往中国各条路线,当时福钧对中国的观感是,苦力不算是普通人,就只是出卖劳力,就像头牛任人宰割,没人在意搬货上山需要几头牛或是只几驴,这些人不过就是人类中的驴,他们是搬运货物的卡车。苦力其实就是“辛苦劳力”,现在西方用语也这样用,苦力即没有田产,也没有家产,就靠出卖劳力。



苦力队伍常常在山谷中来回穿梭,扛着要卖给英美商人的茶叶,这是中国当时的一景,日常生活中时常可见,远看的话,他们像是移动中的蚂蚁大军。不管苦力人再多,或是路况多好,从未看过两人并肩而行,与其他国家的人不同。



越过这些山可不是儿戏,在计算路程时,福钧没有料到,路上得翻过这么多丘陵与山路,不只拖累了进度,路途也比地图上的还远,又热又渴的福钧很难受,大热天里得爬上山丘,福钧需要找吃的并且歇息,最后打算在山顶附近的一间庙宇借宿。佛寺僧人似乎老是选了最漂亮的地方,来盖庙宇住房。



寺院也欢迎他,在这里他不会受到威胁,这段时间大概是他在中国最安全的时候。说实话,善心佛僧,似乎比较重视茶叶栽种与制作,而非其信仰上的规矩。


茶叶也有这样的传承,同一块山地产出最好的茶树,能产上好茶叶,正是僧人保留了知识。茶叶算是打坐不可或缺的,茶让人安定,让人专心,因此茶深深融入了僧人的修炼与日常生活,僧人也会卖茶来支援寺庙开支。茶叶的由来有很多传说,很多出自佛教。佛陀当时想要专心持续修炼,却打了瞌睡,他对自己一气之下,气得把眼皮扯下来,他丢眼皮的地方长出了茶树,茶叶从此便象征着如何让人保持警觉与清醒,以及专心向佛。



茶这个中文字,其实是到了唐朝才出现。九世纪时,茶在那之前并没有专门的中文字,之前用了许多字代指茶。茶后来很受欢迎,因此众人决定必须为茶造字。


茶字写法是:上头有个草字头,中间的人表示着人,底下再加个木。草、人、木,这三者象征着人与自然的和谐。



1851年2月,上海


一切成果都大幅超乎福钧的期待,因此福钧没有其他要务,只剩将植物打包后启程前往印度,但既然去过了武夷山上,附近区域也去过不少。



茶树样本在福钧手上,福钧认为徽州茶树与武夷茶树是同种,红茶树也很可能是出自同源,仔细检查过后,福钧分辨出的差异很细微,不足以判定为不同品种,更别提种类。


很多茶树之间的差异甚至看不出来,之所以让红茶异于绿茶,是因为加热或发酵程度不同,以及暴露在空气中的氧化过程。


福钧在3月15日抵达加尔各答,抵达后不久福钧收到了西北边省副总督给福钧的印度总督命令,要去视察所有茶园,并且报告茶园状况与未来展望。



在印度种茶叶的想法不是福钧提出的,早在之前就开始筹备了,这也是会找上福钧的一个原因,把进度再往前推进。



这趟旅行下来,有将近二万株植物,从中国中部最好的红茶绿茶产区,引进到了喜马拉雅山脉;还有六位首席制茶师,二位领头,从徽州产区运来的大量器具,也跟着安全来到山上的公有花园。



罗伯福钧应该是中国之外的现代茶叶种植之父,大家喝的每一杯茶,多多少少都受惠于罗伯福钧,正是他开启了全球茶经济。



福钧当时想过自己是间谍吗?经过变装,擅闯法律禁地,福钧肯定只想着这份工作有多危险,还有如何完成任务,比较少想到,自己在干见不得人的事。不管他拿了什么,认为都是他偷的,是为了阻止中国垄断茶叶,让英国不再依赖中国。这样说来,这是偷窃,是工商业间谍活动。


偷窃茶树当然对中国与他国都有后果,特别是在中国造成影响,此举打破了中国对产茶的垄断,也加剧了19世纪开始衰退的中国国力,到最后促成了中国民族主义,以及清朝垮台。


这场窃案有赢也有输,其他国家得以开始生产茶叶,不论是南亚、印度或斯里兰卡,或非洲与世界其他地区都是,全球各地生产的茶,超过了数百种,现有超过50国产茶。



现在茶已成为英国与其广大殖民地的生活必需品,大量且低价生产茶叶,这件事非同小可。但对印度人民而言,生产茶叶好处最多,原先山区平民,几乎没有普通生活必需品,但茶叶获利可让他们购买少数必需品与较为奢侈的物品。


罗伯福钧的人生非常成功,他约50岁就退休,之前旅行了20年,名声非常好,应该也赚了不少钱。



1872年,伦敦



在福钧往内陆旅行,造访许多欧洲人几乎不知道的地区时,记下旅途经过并将结果呈现给大众。福钧不太在意奢华生活,努力呈现旅人生活的艰辛,崭新的景色。国家与植物,为福钧提供了至高无上的享受。直到现在,身处地球另一端,离开了不同景色与冒险,福钧仍时常回想而且回味无穷。

对这段历史,有不同的解读,有人说,东印度公司有点类似今天的孟山都,垄断着一个产业,但是,今天,全球有了专利的概念,商业秘密受到保护。但在一百多年前,同样是获取别人东西,罗伯·福钧却不视自己的行为是偷盗,相反,他认为,植物是属于所有人的。

此次事件的影响是巨大的。1866年,在英国人消费的茶叶中,只有4%来自印度。到1903年,这个比率却上升到了59%。中国人一直不明白自己的茶叶机密是怎样泄漏出去的。当时,在世界上销售给西方人的茶叶中,中国茶叶所占的比率下降到了10%。

中国再也没回到从前,至少没法回到西方市场了,现在中国的茶产业开始繁荣,再次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茶叶生产国,但这花了一百多年时间。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均来自茶叶集市,作者老打哈欠,仅供学习使用。「茶叶江湖」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当如发现本公众号信息含有侵犯其著作权的内容时,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其立即删除。

福琼之罪 : “茶叶大盗”潜入中国都干了些什么?

提及世界茶叶史,总难绕过罗伯特·福琼的名字(本片译为罗伯福钧)。萨拉.罗斯在《茶叶大盗》一书中把罗伯特.福琼描写成了维多利亚时期的“茶叶侠盗”、“早餐茶救星”和“凭借一己之力改变世界茶历史的人”。

其实,第一个提倡从中国引种茶叶进行种植的人,是英国探险家和自然科学家约瑟夫·班克斯。1788年,在他的主张下茶种被从中国引进到英国,这时的茶的引种仅在实验期,并未发展成实际意义的规模种植。

1835年印度茶叶委员会秘书长戈登亲自潜入中国南方茶区,私购了大量中国茶籽,分三批运往加尔各答,成功育出的茶苗达四万余株。这批茶苗的一半被移植到阿萨姆地区,一半移植到喜马拉雅的古门跟台拉屯一带。阿萨姆地区较少成活,于是,喜马拉雅山麓的大吉岭被锁定为适合中国茶生长的沃土。

有了前人这样坚实的基础,传说中的茶叶大盗终于出场了。

一起来看看这部由Discovery探索频道拍摄的纪录片《Tea War: The Adventures of Robert Fortune 茶叶间谍战:罗伯福钧的冒险》

17世纪,随着饮茶风俗在欧洲普及,中国茶叶大量出口,至19世纪初,中国独霸世界茶叶市场达200年之久。

闭关锁国后的清朝逐步落后于世界大潮,但是在外贸中,一直处于贸易顺差地位。1830-1833年,华茶输出价值占中国出口货物总值93.9%,其中1832年,中国出口茶叶达400320担。

中国对英国贸易每年顺差二、三百万两以上,英国突然发现,没钱向中国买茶叶了。为弥补贸易逆差,东印度公司曾试图向中国销售多种商品,但大多滞销,收效甚微。之后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致使中国白银大量流出,1830-1839年每年平均流出约五六百万两。

1839年3月,林则徐会同两广总督邓廷桢、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在广州筹划禁烟,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虎门销烟。英国人把中国人的禁烟行动看成侵犯私人财产,觉得不可容忍,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1842年8月29日,中国清政府正式签订了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开放通商口岸……

东印度公司成立于1600年,还有皇家颁布特许,伊丽莎白女王让公司独占对亚洲贸易与中国的茶叶贸易。公司由股东所持有,但后来征服了印度并主导亚洲贸易。到了19世纪初期的印度,东印度公司非常庞大,拥有15万人的私有军队。

茶叶贸易的巅峰,是1820年代,东印度公司把18000吨的茶叶从中国进口到英国。

茶叶当时逐渐在财务上与社会政治上,对英国政府变得重要。要是隔季没人从中国进茶叶,英国担心可能会发生动乱。

茶是英国当时很流行的饮料,却无法在英国种植。要怎么做才能让英国掌握住茶叶?

1848年,伦敦

东印度公司决定将中国茶叶移植到当时英国的殖民地印度,找上了罗伯福钧,由此开启了“茶叶大盗”在中国的旅程。

十九世纪的英国社会僵硬死板,必须要有坚强意志力,在福钧这一趟旅程纪录中,任务是一窥遥远的大清帝国。将获得庞大利益的不只是印度,还有英国与其广大的殖民地。

罗伯福钧是植物学家兼植物猎人,他的父亲是一位农人,他出身的阶级,通常不会接受教育。但他是来自苏格兰,苏格兰有义务教育,每个人都得受教育。他天生对植物有兴趣,后来成为博物学家,当时这份工作很显赫。

英国东印度公司之所以找上罗伯福钧,因为他是当时全球的植物顶尖专家,之前又去过中国猎运植物。

福钧接到东印度公司开的清单,他的任务是找到最好的绿茶产区以及红茶产区,收集种子跟活株后再带回到印度,目的是让印度成为公司的产茶区。市场因素让茶叶价格不斐,当时人常说“采茶便宜卖茶暴利”。

要了解能否自此泱泱大国购买植物与种子,然后运回来,就得自己去。福钧决定要亲自前往徽州府。

鸦片战争中国最后战败,或许中国人正是因为受外患与英国欺侮感到屈辱,因而对外国人反感。当时规定西方人不得擅自离开缔约港,否则就有生命危险。

在中国旅行极为危险,福钧必须雇人随行。中国幅员辽阔而且非常多元,当时并没有统一的普通话, 没有人人都会说的母语,而是有很多几乎无法互通的地区方言。若想去绿茶产区,他要找的人得会说当地方言。

皇帝为了让每一个人都自认是中国人,一个办法是统一服装,男人都得额头头发并留长辫。这不是源自中国而是满州,因为是服从象征所以得照做,如果不照做就是死刑。

福钧的办法就是发型照办,仆人帮福钧买来中式服装,外表上显示出他是皇帝子民。他虽然不像中国人,但他只需说自己是长城外远方来的。长城外当时等同于想象中世上最偏远的地方,如果他来自长城外,就算是远方来的中国人。

上海当时是个小渔村,在中国历史上完全不重要,中国算是给了英国一个地方,一块地,然后让他们在那里做生意。不得不说,是西方商人,让上海变成今日的繁荣景象。

钱塘江有时又叫做绿江,福钧人在江上,江水源头就在遥远西边山里,绿茶红茶全都从这条江水运往上海。最重要的是要拿到植株与种子,要去中国上好的产茶区买。

在10月22日晚间,福钧进到杭州边郊,中国富庶地区中数一数二繁荣的城市,中国当局很忌讳外国人靠近或进入这座城,这条钱塘江,流自徽州的绿茶山区,支流之一在武夷山的北边,就在城市对面约八九公里。福钧立刻搭上轿子准备前进,离开上海前曾讨论过地图与路线,福钧问过能否直接去杭州河口,避免穿过市区,两位仆人都说这很简单。朝这方向走了二公里多,心想着应该快到乡间,才惊觉自己离大城越来越近,第一次开始怀疑仆人在骗福钧,结果还是得穿过杭州城。果然不久就看见市区城墙,现在要改道已经太迟了。

杭州曾是宋朝的首都,宋朝在中国史上名列前茅,更有中国味,更有文化,士学文人更多,换句话说,外国人在杭州很好认,外国人根本不该去那里。“处事冷静不受情绪影响”,要去中国旅行的人都该谨记,这也是福钧处事的大原则,但在这种情况下,福钧也很难完全遵守原则。

他非常紧张,心里明白自己处境危险。外国人不该跑去杭州,所以得想个借口,让买办这类的中国人向当地人解释。“没事,福钧们从上海来,捎封上海官府的信”之类的,能说谎是因为别人也不会知道。福钧非常幸运,当时中国不时有暴力事件,随时都可能发生。他能在那种年代行走中国,他很可能送命,却毫发无伤。

中国当时有一个系统的水路网络,就像高速公路,连接大部分内陆地区与沿岸地区。搭船移动非常方便。有些河道是天然形成,有些则是苦力几百年前在朝廷大工程里挖出来的。

船造得非常稳固,底部平,前后细尖,水流与风况都很好,福钧们沿着河流快速而上。在美丽的秋天时节,整体风景非常迷人,时常看到佛寺与宝塔耸立于林间,山水形成令人惊艳的景色,让福钧忆起苏格兰与英格兰的边界。

福钧的中国行也有快乐的时候,他不时会看见让人惊艳的超美风景,就像普通旅人,但整体而言他大多数时间是身心俱疲。

与福钧同船的多半是商人与仆人,他们安静且无害人之心,他们常常悠闲躺着小睡,不然就是吃饭或吸烟,其中一人很爱抽鸦片烟,鸦片催化让他完全沉迷了。

鸦片在中国可是一个大麻烦,全国都上瘾了,就像是英国爱喝茶一样。英国人开始鼓励印度种植罂粟,背后目的是促进对中国贸易。英国一直向中国买茶叶,一直是以白银支付,到了1820年代没白银付钱了,便想找东西让中国人用白银来买,这样才能赚回白银再买茶叶。中国满是抽鸦片的人,罂粟破坏力非常强,比较准确的估计,到1830年代晚期,中国当时约有一千二百万人抽鸦片。

时不时会遇上急流,必须花数小时渡过,更别提还有15人拉着桅杆上的绳子,沿着岩边拖着,这种事最能显现出中国人不屈不挠的坚持。若看到这样的河,一般人会觉得大概过不去,但困境还是靠着努力与坚持克服了。缓慢旅途正合福钧意,让福钧能顺道轻松探索当地丰富的植物。

对福钧来说,待在野外独自观察植物,研究植物,探索自然,福钧觉得都是他热情所在。他的人生志向就是与植物相处,这都能让他感到特别愉悦。他发现的很多新植物,在今日花园中很常见,每株金桔都是福钧发现的,又称福钧柑。植物猎人是大家眼中的探险家,而且富有知识,冒着生命危险为同胞寻找惊奇新植物,他们有辨识不同物种的能力,超过二百种以上的英国普通园艺植物,都是罗伯福钧引进来的,例如茉莉、忍冬、杜鹃花属踯躅。

福钧入夜前抵达目的地,头一次看见闻名远外的松萝山(但这明明是黄山)。

福钧每天从早到晚都在外头,忙着收集种子,勘查园区种植情况,以及收集茶树种子跟幼苗,那是顶级绿茶的幼苗。福钧观察到当地人绝不从弱小茶树上摘太多茶叶,有时干脆略过,好让茶树生长不受影响,当地人努力让茶树保持在健康状态,然后才开始采收。

茶树最精华的是本叶,牙跟顶部二叶,想摘采茶叶需要一定程度的功夫,这些采花姑娘一天要采三万片茶叶,大概是二公斤左右的茶青。

福钧要为东印度公司带回的重要东西,不只是茶树种子,还要有制茶的方法。

制茶方法很难知道,就算看见茶树,也不知道怎么把茶叶制成茶。茶叶不像苹果一样摘下来就能吃了,而是要经过很多处理。

茶青从花园里采收进来后,要在扁平箩筐上平铺开来,除去任何多余的湿气,茶青要经过短暂萎凋,同时炒茶锅用柴火适当加热,取适量茶叶放入锅内,再用双手快速滚动并搅动,茶青马上受温度影响,发出噼里啪啦声,变得潮湿而且变软,同一时间茶青会不少水气,翻炒茶青四到五分钟后,快速取出放到揉捻台上,目的是为了去掉部分叶汗与湿气,让茶叶揉成卷曲状,茶叶团要时常解块并换人揉茶,再次放入炒茶锅,用木炭生起慢火,工人用手快速翻动茶叶,有时茶叶会放回揉捻台再揉一次,大约一小时后茶叶就干了,颜色也定调了,真实是暗绿色但之后会亮起来。

松萝山是他第一年旅途的结果,福钧认为自己大有所获,他有活株、种子,所有他想要的东西,他觉得非常成功,准备把所有东西交给公司,他就只剩这一步, 准备把东西运往印度,这样他的绿茶任务就结束了。

1849年1月,上海

福钧回到上海后,一直忙着把茶树小心种值进华德箱,以便运回印度,茶树种子离开土地的话,只能存活短暂时间,但在1849年,福钧成功找到可行的办法,能保存所有存活期短的种子,以及茶树种子,其实就是把种子收集来后,马上种植进华德箱。

奈森华德发明了非常迷你的温室箱,能把植物从海外带回国,这是前所未有的,有点像水族箱但有加盖。华德箱是1830年代初研发,设计上是把植物种植进去后,再浇点水,水气从佳士科技内散发出后,不断碰到玻璃盖再回到植物上,算是自动浇水系统。有华德箱就能把植物放在船上,天气好的话可以晒太阳,这样植物就能照到太阳,撑过旅途,也能保持密封,并在运送途中远离危险。

他把种子跟活株运上开往印度的船,航行了约一个月,到了加尔各答时,有人把箱子打开了。箱子得密封才能运作,还有人浇了水,这就成了问题。把植物运上喜马拉雅山时,玻璃裂了,他运了几百个箱子,大概只有几箱存活下来,但植物即脆弱又很……彻彻底底失败了。他头一年完全空手而回。

这段经过篇幅很短,在他书中只有一个段落,福钧想应该是因为他失落感太大,但对此福钧也只是写下“没成功,还得更努力一点”。他没有多说什么,不想透露结果让人失望。

福钧并不满意这趟旅程的结果,福钧想要把中国顶级红茶区的茶树运回印度西北边境省的公有茶园。

在当时,科学界认为绿茶与红茶,是完全不同的品种。令人疑惑的是两种茶的种植地不同,福钧得找出其中秘密。

福钧准备重启另一趟或许更重要的旅途,前往武夷山的顶级红茶产区,虽然有人已经把不少茶树与种子,从这个红茶产区带给福钧了,但福钧觉得最好还是亲自去一趟产区。

他准备直捣风靡英国的商品产区,也就是红茶产区。产区美景让他惊讶不已,闻名中外的武夷山由数座丘陵组成,全部都不到三百米高,外表相当一致,仿佛山丘是由自然力量推到一定高度,再由别股力量把山丘顶稍微往下拉,散落成一千座丘陵。武夷山在中国人心中非常壮观,也是帝国中数一数二神圣的,武夷山真的让他叹为观止。

他第一次看见,美丽景色与河流交织,以及山崖上的茶树,他非常惊讶有如此美丽的景色。

有间茶店在卖茶点给来去山上的人,福钧途中也找了茶店休息,喝杯来自原产区的纯净武夷茶。有一个茶种,名字称之为大红袍,到现在也还是非常名贵的茶,是中国数一数二的茶。茶汤迅速解了渴,让福钧重振精神,让福钧想起一位中国名家说过,“茶之益处不胜枚举,植茶则获益良多,饮茶则身心灵可得以活络”。

他去的地方,有苦力来回搬运货物,不停来往中国各条路线,当时福钧对中国的观感是,苦力不算是普通人,就只是出卖劳力,就像头牛任人宰割,没人在意搬货上山需要几头牛或是只几驴,这些人不过就是人类中的驴,他们是搬运货物的卡车。苦力其实就是“辛苦劳力”,现在西方用语也这样用,苦力即没有田产,也没有家产,就靠出卖劳力。

苦力队伍常常在山谷中来回穿梭,扛着要卖给英美商人的茶叶,这是中国当时的一景,日常生活中时常可见,远看的话,他们像是移动中的蚂蚁大军。不管苦力人再多,或是路况多好,从未看过两人并肩而行,与其他国家的人不同。

越过这些山可不是儿戏,在计算路程时,福钧没有料到,路上得翻过这么多丘陵与山路,不只拖累了进度,路途也比地图上的还远,又热又渴的福钧很难受,大热天里得爬上山丘,福钧需要找吃的并且歇息,最后打算在山顶附近的一间庙宇借宿。佛寺僧人似乎老是选了最漂亮的地方,来盖庙宇住房。

寺院也欢迎他,在这里他不会受到威胁,这段时间大概是他在中国最安全的时候。说实话,善心佛僧,似乎比较重视茶叶栽种与制作,而非其信仰上的规矩。

茶叶也有这样的传承,同一块山地产出最好的茶树,能产上好茶叶,正是僧人保留了知识。茶叶算是打坐不可或缺的,茶让人安定,让人专心,因此茶深深融入了僧人的修炼与日常生活,僧人也会卖茶来支援寺庙开支。茶叶的由来有很多传说,很多出自佛教。佛陀当时想要专心持续修炼,却打了瞌睡,他对自己一气之下,气得把眼皮扯下来,他丢眼皮的地方长出了茶树,茶叶从此便象征着如何让人保持警觉与清醒,以及专心向佛。

茶这个中文字,其实是到了唐朝才出现。九世纪时,茶在那之前并没有专门的中文字,之前用了许多字代指茶。茶后来很受欢迎,因此众人决定必须为茶造字。

茶字写法是:上头有个草字头,中间的人表示着人,底下再加个木。草、人、木,这三者象征着人与自然的和谐。

1851年2月,上海

一切成果都大幅超乎福钧的期待,因此福钧没有其他要务,只剩将植物打包后启程前往印度,但既然去过了武夷山上,附近区域也去过不少。

茶树样本在福钧手上,福钧认为徽州茶树与武夷茶树是同种,红茶树也很可能是出自同源,仔细检查过后,福钧分辨出的差异很细微,不足以判定为不同品种,更别提种类。

很多茶树之间的差异甚至看不出来,之所以让红茶异于绿茶,是因为加热或发酵程度不同,以及暴露在空气中的氧化过程。

福钧在3月15日抵达加尔各答,抵达后不久福钧收到了西北边省副总督给福钧的印度总督命令,要去视察所有茶园,并且报告茶园状况与未来展望。

在印度种茶叶的想法不是福钧提出的,早在之前就开始筹备了,这也是会找上福钧的一个原因,把进度再往前推进。

这趟旅行下来,有将近二万株植物,从中国中部最好的红茶绿茶产区,引进到了喜马拉雅山脉;还有六位首席制茶师,二位领头,从徽州产区运来的大量器具,也跟着安全来到山上的公有花园。

罗伯福钧应该是中国之外的现代茶叶种植之父,大家喝的每一杯茶,多多少少都受惠于罗伯福钧,正是他开启了全球茶经济。

福钧当时想过自己是间谍吗?经过变装,擅闯法律禁地,福钧肯定只想着这份工作有多危险,还有如何完成任务,比较少想到,自己在干见不得人的事。不管他拿了什么,认为都是他偷的,是为了阻止中国垄断茶叶,让英国不再依赖中国。这样说来,这是偷窃,是工商业间谍活动。

偷窃茶树当然对中国与他国都有后果,特别是在中国造成影响,此举打破了中国对产茶的垄断,也加剧了19世纪开始衰退的中国国力,到最后促成了中国民族主义,以及清朝垮台。

这场窃案有赢也有输,其他国家得以开始生产茶叶,不论是南亚、印度或斯里兰卡,或非洲与世界其他地区都是,全球各地生产的茶,超过了数百种,现有超过50国产茶。

现在茶已成为英国与其广大殖民地的生活必需品,大量且低价生产茶叶,这件事非同小可。但对印度人民而言,生产茶叶好处最多,原先山区平民,几乎没有普通生活必需品,但茶叶获利可让他们购买少数必需品与较为奢侈的物品。

罗伯福钧的人生非常成功,他约50岁就退休,之前旅行了20年,名声非常好,应该也赚了不少钱。

1872年,伦敦

在福钧往内陆旅行,造访许多欧洲人几乎不知道的地区时,记下旅途经过并将结果呈现给大众。福钧不太在意奢华生活,努力呈现旅人生活的艰辛,崭新的景色。国家与植物,为福钧提供了至高无上的享受。直到现在,身处地球另一端,离开了不同景色与冒险,福钧仍时常回想而且回味无穷。

对这段历史,有不同的解读,有人说,东印度公司有点类似今天的孟山都,垄断着一个产业,但是,今天,全球有了专利的概念,商业秘密受到保护。但在一百多年前,同样是获取别人东西,罗伯·福钧却不视自己的行为是偷盗,相反,他认为,植物是属于所有人的。

此次事件的影响是巨大的。1866年,在英国人消费的茶叶中,只有4%来自印度。到1903年,这个比率却上升到了59%。中国人一直不明白自己的茶叶机密是怎样泄漏出去的。当时,在世界上销售给西方人的茶叶中,中国茶叶所占的比率下降到了10%。

中国再也没回到从前,至少没法回到西方市场了,现在中国的茶产业开始繁荣,再次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茶叶生产国,但这花了一百多年时间。

来源:茶叶集市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论中国茶叶之复兴

这是一个繁荣的时代,这是一个衰落的时代。


茶,这片原始而古老的树叶,数千年来春秋枯荣、历久弥新,它早已被裱上厚厚的文化;被委以倾国的重任;被背负利益的大梁;被套上重重的枷锁。


在这个不那么景气的冬天,这片树叶的前程如同帝都的雾霾,让人捉摸不透,究竟路在何方?


一:迷惘的源头

茶叶产业链里面,茶农似乎是被遗忘的一个群体,人们看到的只是茶专家、茶教授、茶艺师、茶企业、茶市场、茶商、茶馆、茶楼、茶经。。。。。。却很少有人想起他们喝的每一片茶都是茶农们起早摸黑、风餐露宿手把手采摘炒制的。离开数千万茶农,其他的一切的一切都是狗屁。


茶农是这个产业链里面付出最多的,也是得到最少的。为了提高产量、增加收益,他们只能不断给茶树施肥;为了增加效益,他们只能给茶树施药,因为茶是他们的生存来源、是他们的生活保障。


请不要认为夏秋茶都是有毒的,还从来没听说过有喝茶被毒死的。茶树也有生命,有生命就要成长,要成长就需要施肥,茶树也会生病,要生病就得施药;请不要以为绿茶这么绿是放过色素的,虽然以前曾经有过此类事件;请不要认为乌龙茶这么香是因为加了香精的,乌龙茶本身就有千变万化的香味。


看过“洗衣粉油条”事件后难道从此以后就不吃油条了吗?听说过“抛光大米”的事件后难道再也不吃饭了吗?每个群体都有害群之马,但不要用一棍子打死的思维来看待一个事件。


民以食为天,一切食品的源头几乎都来自农民之手,食品安全方面我们是要加以宣传、加以监管、加以引导、加以规范,最归根结底的要素还是要给与他们足够的利益和生存空间。



2015中国茶叶种植面积达4316万亩,并且每年还在以几百万亩的速度在增加。另一方面却是全国有百分之四十的茶区发生茶叶弃采现象。采茶工短缺俨然已经成为制约茶产业发展的最大瓶颈。


随着我国人口逐步老龄化,以及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村人口向工、商、服务业等行业转移,使农村劳动力呈现出青黄不接、严重短缺之态势,特别是给容易受季节、气候影响较大的茶叶产业带来不利。每年春茶季节,都需要大量的采茶工抢时间采摘名茶,采茶工的数量决定了茶叶的品质、产量,更决定了茶农和茶企一年的经济收益。从而在每年春茶季节全国各大茶叶产区的采茶工都会成为抢手货,难怪各地茶人在种植茶叶选址时考虑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当地的采茶工是否充足。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讲采茶劳动力决定了茶叶产业的命运。


当下,我国的农业机械化正在逐步取代传统人工劳作的重大变革之中。以茶叶产业来讲,修剪茶叶有修剪机,采收大宗茶有采茶机,后续加工环节更不缺先进完善的制茶加工设备,现在唯独缺的就是名优茶的采摘机械,而名茶的收益又占全年茶叶收益的百分之六十,如果有一种可以采收名茶的采摘机,那将会给千万茶农和茶企业带来福音,也将会是中国茶叶产业上的一次重大变革。(央视《我爱发明》:采茶无影手)


中国有二十多个省市种茶,茶和茶农在每个地方的待遇也不一样。在西南茶区(比如四川、贵州)种茶叶是有补贴的,普通茶农种上几亩几分也有补贴。在江南茶区(比如浙江),普通茶农要拿到补贴很难,政策文件指定的一个萝卜一个孔,只有那些其实很富有的茶企、茶场主们才能跨入拿钱的门槛。我不想以此比较来说明什么,因为说的再多一切都是然并卵。


看到有不少茶区正在进行轰轰烈烈的旧茶园改造,把大片优质的,口感、香气都非常有层次感的群体种挖掉,换成口感、香气单一、产茶早的无性繁殖品种。这就好比国人把老祖宗遗留下来的老城老建筑拆掉,全部改成清一色的洋房一样。若干年后一些地方的群体种将销声匿迹。


中国茶产业这么大,对人们的生活这么重要,却没有专门的管理机构,而是把茶叶归口于农业局管理,技术层面的东西又归口一个外行的又是全能的技术监督局。反观印度把茶叶产业作为国家农业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来看待,有专门的国家级行政机构茶叶局。从源头种植管理、生产加工、市场准入、茶企的QS认证、有机认证(且是免费的)等环节,政府都会要求他们的茶企业要做的规范,也会让他们减少负担。这是一个号称种了几千年茶叶的国家和一个只种了一百多年茶叶的国家之间的真实写照。



二:混乱的市场

这世上买茶的百分之九十都是不懂茶的,这世上百分之九十九卖茶的都会说自己的茶是最好的。


茶作为一种商品用来交易赚取利润是无可厚非的,但若是为了追求暴利而进行炒作那就另当别论了。


当年“大师”张悟本开始“豆你玩”,把黑豆从3.5元每斤炒到19元,接着“李悟本”“王悟本”等“大师”们又玩起了“蒜你狠”、“姜你军”、“苹什么”、“鸽你肉”爆炒游戏……于是轰轰烈烈的炒作风刮遍了神州大地、大江南北,这些年某些商品价格上涨的原因,通货膨胀占了主要的因素,但是那些以炒作商品获利的民间游资也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茶叶作为我国粮油除外的最大农特产品,当然是游资们的首选炒作目标。要炒,首先洗脑!


先被选中的是铁观音,什么正味、拖酸、消青;什么浓香、清香、老铁;什么内山、外山、山外,搞得你云山雾罩,一时间卖铁观音的店铺开满全国,有关铁观音的广告、传说充斥着各大网络,更有福建小妹加你QQ,问:大哥,你喝茶吗?你说喝,那么好,她接着问喝什么价位的,来一斤我们家自己产的铁观音如何。。。。。,如果你说不喝,不好意思,把你就地删除,你应该碰到过吧。


铁观音过后炒普洱。云南出好茶,但绝大部分的茶叶是高山台地茶,古树茶的比例少之又少,君不见现在市面上哪一家店面不在卖古树、名山普洱?各种山头、各种口味、各种年份、各种汤色、各种嘜号,可以说普洱茶是茶叶界里最复杂的学科。


安化黑茶紧随其后,十两、百两、千两,天尖、贡尖、生尖。主治高血压、高血脂、抗氧化、延缓衰老、抗癌、抗突变,俨然是一味仙药。


至于红茶老大金骏眉、正山小种(我不知道何时被封上的,反正比它们好的红茶有的是)出桐木关至京城扬名立万后,全民非金骏眉、正山小种不喝了,从京城到小镇,哪家茶叶店没有卖金骏眉、正山小种的,茶叶是不是桐木关的我不知道,但包装上肯定是印的那几个字的,价格也是8000到100不等,可怜桐木关那几棵茶树身上的担子实在是太重了。


风水轮流转,闽南乌龙衰落,闽北乌龙崛起,大红袍、肉桂、水仙已经已经充斥整个市场,马肉(马头岩肉桂)、牛肉(牛栏坑肉桂)这些稀缺品种也已比比皆是……



去年炒的最热是白茶,一个制作工艺极其简单(基本就是采下来晒一晒、烘烘干即可),成本很轻的茶叶被吹成“一年茶,三年药,七年宝”的仙草,即可消热降火,消暑解毒,还有三抗(抗辐射、抗氧化、抗肿瘤)三降(降血压、降血脂、降血糖)之保健功效。又是一味仙药,医院的危机感太大了。


资本进入茶行业,短期来看似乎能拉动茶产业一时风生水起,实则是饮鸩止渴,哪个投资者不是惟利是图,最终只会破坏茶界生态,古树普洱茶就是最现实的例子。


掐指该轮到黄茶了,怎么炒?拭目以待!


而绿茶,却是炒不起来的,见作者另一文章:它是茶类老大,却为什么没人敢“炒”它


至于茶叶的原产地域保护已经是一张废纸。西湖龙井未必是杭州产的,很有可能是来自贵州的龙井;黄山毛峰不一定是黄山出的,很有可能是四川产的;正山小种、金骏眉那就不用说了,包装上写着是那几个字,能碰到百分之一正宗的算你运气了。与其说龙井、黄山毛峰、金骏眉等等名茶是一个地方的特产倒不如说是一种通用的制作工艺的代名词罢了。


从芳村茶市罢市到惠州茶都撤场风波,从茶叶销售旺季时北京马连道到福建五里亭等全国茶叶大批发市场的门庭冷落,传统销售市场进入萧条期。茶叶电商的崛起到滑坡也不过短短三年五年间,进入淘宝100元一斤的金骏眉,35元一斤的西湖龙井,18元一斤的铁观音等比比皆是,且通通包邮,不否认电子商务给我们带来了便利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鸡鸣狗盗、假冒伪劣,此消彼长,也给传统市场造成了倒退。生意难做可以从千千万万茶商口中得到证实,一切的纸上的每年被增长都是幻象


中国的茶、烟、酒销售市场似乎好坏都跟政治有关,烟酒茶生意好做时,官场腐败;烟酒茶生意不景气时,官场反而清廉,这样的市场是不正常的、是不健康的,当人伦道德与市场发展相违背时,人们肯定要选择牺牲市场。于是八项规定狠狠打击了茶叶的GDP,数年的天价茶泡沫瞬间破灭,茶叶总体行情回归理性。可就有那么些人,在今年国家领导人接待国外元首之后又再次把茶叙外交扯到政治层面,还把它当作年度茶界头条。可怜这片纯洁的树叶刚刚在肮脏的政治经济利益链上摘下,又被扣上了政治的帽子。


一个不挖掘自身潜力而一味寻求政治来养的市场是做不强大、做不长远的。这个进入门槛极低、且足够庞大、上无监管、下无秩序、画地为牢、各自吹嘘、表面繁荣、暗底汹涌的市场何时才能步入健康呢?



三:可怕的浮夸风

在亩产到达“两万斤”的那个年代里,我们却饿死了几千万人。既然能产两万斤就要你交税啊,结果是谷子在粮库里烂了,人在家里饿死了。如今世道变了,哭穷有补贴,吹牛有奖励(免税了),没看到现在一大把贫困县坚持每年把贫困这顶帽子牢牢的戴着吗!


G省号称全省茶叶种植面积600多万亩,相当于浙江加上福建还要多。这十年间我几乎到过此省的全部茶叶产地,在这个省,许多地方的农民把水稻、玉米的地位看的比茶叶不知要重多少倍。


在跟云南接壤的某地,我在当地老乡的带领下去他们口中所说的茶叶大户家里采风,进他们家时女主人在挑玉米种子,以下是我与她的对话。


“你好,听说你家茶叶很多。”

“是啊,多。”

“有多少。”

“四五亩。”

“那为什么不去采茶叶。”(那时随便炒干的茶叶可以卖25元一斤)

“忙”

“忙什么呢”?

“栽包谷”

“哦,包谷很贵吗”(我有些激将她)

“贵,贵得很”!

“多少钱一斤啊”

“八角”

“那你现在炒一斤茶叶不是可以换很多包谷啊”

“哎~那不得行,今年的秋包谷不种,我们家六口人吃啥子嘛,我们家两头猪、十只鸭吃啥子嘛,这个不得行,忙,现在忙得很……”


这不是笑话,这是我在一个布依族村庄遇到的亲身经历。


G省的另一地,与湖南、广西交界的某县,茶叶品质非常不错,由于业务关系我在那里呆过两年,第一位合作伙伴是当地的茶叶局副局长,他也有一百多亩茶园,第一天带我去他茶山上看时就在车上跟我说:别看我在分管这个行业,其实连我自己的茶叶该怎么做(管理)、做什么茶(没技术)、做了卖给谁(没市场)都没底啊。


他说的没错,那个地方的农民非常淳朴,喜欢过传统的农耕生活,家家的农机具备的很齐,田耙的跟镜面一样,田埂很多都是混凝土现浇的。当地针对茶叶有肥料补贴,说好了只能用在茶园里,结果很多人还是会把肥料用在稻田里。当地的春茶和春耕种会碰在一起,当地的农民基本都会撂下茶叶不管,全家出动耕田插秧,那怕那几天一斤茶鲜叶可以卖到50块钱。乡下集市逢三六九赶场,但凡赶场日茶场里的采茶工骤减,因为她们逢场必赶,把昨天挣的钱去花掉。


还是此县,2012年有当地一茶场主找到我,说他有两千亩茶园需求合作。结果到他茶场一看,两千亩茶园存活率只有五百来亩,存活的茶叶全部淹没在杂草之中,长得跟09年栽种当初一般大,品种多达五六个,有白茶、乌龙、绿茶几大系列,非常之杂。


在我的再三询问下,他道出了原由:当地每年种茶有指标,他们通过各种关系拿到指标,然后伐树开山整地,茶苗拿最便宜的,品种不论,种好后验收、拿钱,各利益方分钱打点,一切over,明年再来。至于种下去的茶再也无人问津,过些年想到要自己搞或转让的才会去重新打理,而每年报上去的面积总是超额完成的。此县对外宣称全县茶叶种植面积有25万亩,我三年内几乎走遍每片茶园,粗略估算最多不会超过5万亩,全省的状况大致差不多。



去年五月份,某知名茶公众平台全文转发G省某报发表的有关此省茶叶的宏大数字成绩和蓝图。文中最后提到G省春茶平均价在400元每公斤,我当时致电此省茶叶第一县M县茶商那里打听,对方说太扯淡了,这两天一般的炒青茶只有十来块钱一斤。


当我在公众号后台留言:有关G省茶叶的情况我比较了解,这篇报道吹得太厉害了,这样的文章你们也发啊。对方回复:各有所需,何必较真呢。G省的未来目标是一千万亩,在这个地无三分平的省域种这么多茶,水土流失考虑过吗?山体滑坡考虑过吗?采茶工考虑过吗?做什么茶考虑过吗?市场供大于求考虑过吗?以后产业过剩了要退茶还林考虑过吗?靠吹嘘!你全宇宙第一又如何?


当G省说种植面积全国第一时,Y省说他们采摘面积全国第一,产量全国第二,产值全国第三(江南茶区的Z省也说自己产值全国第三哎)。当S省在全省茶山上插上“打造千亿元茶产业”的横幅时,H省也在本省的茶叶博览会上喊出了“建设茶叶强省,打造千亿产业”的口号。


英国金融时报蹭撰文对中国茶叶大国的地位提出过质疑:中国二十个省产茶,8000万茶农(这个数据值得推敲),每年产茶120万吨(几年前的数据,2014年的统计数据为195万吨),仅有30吨出口。2008年7万家共实现茶叶总产值300亿人民币,而同年,联合利华立顿一家茶企业年产值即达230亿人民币,相当于国内整个茶叶产值的2/3。近几年国内茶叶产值虽有提升,但却仍难撼动立顿公司的地位。


在中国,什么都要大,房要大,车要大,十五米跨度的桥称大桥,三层楼的旅馆叫大酒店,茶叶交易市场当然也无例外,卖铁观音的市场叫“中国茶都”,批发龙井茶的市场称“中国茶市”,不清楚卖什么茶的取“中国茶城”,若以此推断马连道茶城是否应改为“帝都茶城”呢?芳村茶叶市场是否要改成“东南亚茶叶集散中心”呢?实力不是叫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那些个“国字级”的称谓且当是个笑料。


而对于整个茶叶产业起到了莫大作用的茶楼行业,也是假以茶楼名义打麻将、扑克进行赌博的多,正儿八经经营纯茶的很少。很无奈,眼下国情如此,国民素质如此。


四:泛滥的茶文化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符号,是一个家国的印记。文化兴,则国家盛;文化衰,则民族亡。它是一柄双刃剑。


茶,一种树叶,用来泡水喝,可以解渴,可以提神,可以当作日常生活的一种商品。茶,是一种植物,它本身没有思想,也没有文化。


茶文化,是自古以来爱茶之人以茶为主题或命题,以自己的学识、见解、领悟,用语言、文字、仪式来阐述和表达的一种东西。任何文化,都是因人而生的,文化是人类的特产,离开了人什么都没有文化。


茶文化可以用文字和语言等方式来传播,传播的到位,可以提升它的价值、促进行业的发展,为我们所用;传播的失败,则会导致行业混乱、受众群体迷惘。


国人说的最滥的一段关于茶的文字,莫过于:中国是茶的故乡,是最早发现和利用茶的国家,是全球第一大产茶国。早在3000年前的夏商周时期就有了饮茶说(现在已经有人把它推到了8000年前的河姆渡时期了)……茶叶的归属问题不似钓鱼岛,这些毋容置疑却又没有任何意义的东西老生常谈实在无益。


一方面大肆宣扬喝茶能抗氧化:一杯茶=12杯白葡萄酒、抗衰老:比维生素e强18倍、能减肥:每天喝8-10克茶,减脂约为3斤、能提高免疫力、能预防辐射、能抗癌、能降低患帕金森病的概率、能减少心血管病的危险指数、不容易患白内障、对糖尿病症状有明显减轻、能有效阻止艾滋病……茶简直无所不能,被“无耻之徒”们吹写了成万病之药,仿佛只要人人喝茶就不用医院了,能立马解决“看病就医难”这件关乎民生的大计了,这是茶之矛。


一方面又大肆普及肝病患者不能喝茶、神经衰弱者不能喝茶、发烧不能喝茶、孕妇不能喝茶、溃疡者不能喝茶、营养不良者不能喝茶、醉酒不能喝茶、服药不能喝茶、贫血不能喝茶、冠心病不能喝茶、高血压不能喝茶、结石患者不能喝茶、空腹不能喝茶、饭前饭后不能喝茶、忌喝隔夜茶、忌饮头道茶、儿童不宜饮茶、老年人不宜饮茶……这简直又是“茶是万病之药”论调的死对头,这叫那些千千万万喜欢茶却又不了解茶的人们情何以堪,是该听前者?还是相信后者?这是茶之盾。



喝茶本是一件很随机的事,何需讲究申时卯时;品茶本是件很随性的事,何需要装扮茶服佛珠。喝茶这点平常事要平常心去对待,若一定要往高雅格调上去靠,只会让人感到曲高和寡、敬而远之。我不反对申时茶和茶人服等等之类,但我视作他们只是一种商业行为的营销手段,与文化无关。请原谅我的学识和见解浅薄。


中国茶界诸侯林立,拜的庙堂当然不一,有祭神农氏为茶祖的、有祭陆羽为茶祖的、有祭吴理真为茶祖的、有祭孔明为茶祖的、也有祭支遁为茶祖的。五花八门、不一而足,皆扯着茶文化大旗,杜撰着“山海经”似的历史。


不知何时起,茶艺师、茶道培训风生水起。


在我眼中,茶艺师是茶的化身、茶的使者、茶的媒人。既然称师,就得传道、授业、解惑、榜样,中国茶一千多种,试问你多久才能搞懂,搞不懂何以传道、授业、解惑?而现在在有关部门、有关组织、有关院校花十天半月就能“混”到一本相关部门颁发的“茶艺师证书”。


我知道整个流程大致是这样的:第一天报名交钱领取统一茶服、茶具———第2到8天空杯、空盖碗练动作(不用水、不用茶)——第九天上午温水练半天、下午温水加茶练半天(开水怕烫手)——第十天考试通过,毕业合影留念。


他们学到了什么?学到了一堆华丽花哨的娘娘动作兰花指(女的成格格,男的成娘炮),得到了一本可以在家人面前吹嘘、朋友圈里炫耀的证书(诚然,我理解国人的证书情节)。至于以后接不接着深造、继不继续学习、干不干此行就不得而知了,叶公好龙也罢、真心好学也罢,反正已经拿到国家承认的证书了。


茶艺,茶在前、艺在后;主角在前、配角在后,而今已沦为但凡茶艺师只要年轻漂亮上得了台面就行,领导和客官感到愉悦就行,至于泡的茶好不好喝太次要了。


各大茶媒体、茶平台、茶频道每天发表的无非还是那些褒扬各地政府与组织对于茶的“贡献”,高压锅炖的的“茶禅一味”(鸡汤体),换个标题反复滥炒那些自相矛盾、毫无道理的“茶知识”……也难怪,正是这些充满着虚伪的“正能量”的、以茶为名带点风月的内容能让读者们趋之若鹜、争相转载;而那些有真知灼见、能理性地剖析茶界各种市场现象、人性折射与未来分析的文章和茶公众平台却是门可罗雀、鲜有人问津。


在这个物欲横流、虚荣心膨胀的浮躁社会,这些快速泛滥的“文化商业产物”对业界和社会是贡献?还是危害?是利益凌驾于文化之上?还是文化在引领着市场?是茶在变?还是我们的人心在变?


值得我们深思!



五:终极破局

未来数年,经济仍将处在低谷徘徊,反腐运动仍将持续,一直依赖政治来催生GDP的茶产业显得很不适应,却又很无奈。既然上行不通,只能往民生(人们日常需求)这条路上发展,人们常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我们做到了吗?没有!在中国,茶的地位跟前面几样生活必需品相比显然差太远了。


眼下,茶似乎正在走文艺路线。君不见喝点茶,不喝出个之乎者也、呜呼嗟叹、上通千古、下入神灵来誓不罢休者;喝点茶,不摆点谱、不造点作、不装点道、不弄点神皆不上品者。我们需要、也倡导“琴棋书画诗歌茶”的精神之茶,但茶叶归根结底还是一种日用品、一种商品,生理需求永远是在精神需求之上的。然现实生活中那些懂“品”茶(自以为高雅人)就看不起“饮”茶(粗人)的怪胎现象不知何时才能休止、才能融合。


最新的调查数据显示,我国的人均茶叶消费量却只有556g,排名世界第19位,被排名第一的土耳其(3157g)远远地甩在后面。


中国唯一真正全民饮茶的可能只有藏民族,从1300年前文成公主嫁到吐蕃的那一刻起直到现在。土耳其这个国家从种茶开始到全民饮茶只用了一百多年时间,而茶的发源地中国从植茶到喝茶已有几千年历史,到现在又有多少人有喝茶的习惯呢?


中国喝茶的人群可能比3.5亿烟民(烟草传入中国不过四百多年历史)多不了多少。前者花了数千年弘扬传播、铭文立传,上至大夫耄耋、下至市井垂髻,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却始终难以到达全民皆饮茶的终极目标;后者是个矛盾体,一方面政府不提倡吸烟,大力宣传吸烟的危害,一方面又将烟草商品遍布到角角落落人所能及的商业终端。据网上数据:2014年中国烟草纳税1600亿(比中石油多600亿),销售额超万亿;而当年中国茶产业纯农业收入1000亿,加上流通、终端、其他全部一起才5000亿(含水分)。-------以上数据来自网络


从商业角度讲,为什么一片有着几千年历史健康且又有文化积淀的树叶却干不过只有四百年历史且有百害而无一利的草叶呢?说一千道一万,生理需求是王道,其他皆浮云。


影响中国茶界发展的症结数不胜数,只有自我检讨、洗心革面,挖掘、开辟、发展新市场,才能走出困境,从新繁荣。



下面几条是我个人的看法,孰优孰劣、孰轻孰重,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1.茶园管理逐步从去无公害、向绿色和有机标准的方向发展,这是项大工程,需要政府从食品安全宣传、源头用肥药和入场监测三管齐下来倒逼茶农对食品安全的重视和对茶叶品质的提升。食品安全问题是人类的立命之本,一切以牺牲人们健康为代价的GDP都是再开历史倒车。这也是中国茶能否扩大出口份额、能否在“一带一路”中受益的重要因素。


2.暂停新增茶园,目前中国茶界已呈两难境地市场,一方面市场萎靡不振,一方面大量的夏秋茶白白浪费在树上。不是茶园种植面积不够,而是源头劳动力红利枯竭,茶叶采摘的机器换人时代已经到来,特别是名茶采摘这一块。一件成熟商品的最终成本是它能否进入市场获取利润的决定性因素。


3.结束浮夸风,这种政治上的利益短视实则是一种自欺欺人的行为,最终只会对整个业界造成误判,贻害一方百姓。


4.跟茶叶相关的各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含茶企)多做点茶叶深加工利用的实际贡献,我们听到的、看到的多是停留在论文中、新闻上的表面文章。不要扯着幌子拿着国家补贴不干实事,这么多年了大家能看到对多的茶深加工产品也就是加了甜蜜素和色素的茶饮料,没看到疯长在茶树上的夏秋茶能有别的什么作为。


5.学茶,从娃娃抓起。一千个好的营销方案抵不上一个好的产品,而一千个好的产品则需要足够大的市场来支撑它的生存与持续发展。“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现在用梁启超先生的这段话用来促进中国的茶产业是显得有多么的必要。中国喝茶人群多为成人,既然大家已经把茶作为世界第一大健康饮品,那么茶为什么不能在所有人群中来普及呢?


这不是像“足球,从娃娃抓起”这类受制于体制和条件制约的不可操作的空洞性口号。我们遭受过文化的断层和教育的缺失,使得中国的家长们常识匮乏,唯专家意见是命,以为孩子只该喝甜的饮料、茶会使小孩睡不着觉、会伤胃等等一些错误的谬论,这也让美国可乐有机可趁,成为了中国少儿眼中的首选饮料(虽然现在中国家长们已经有所醒悟可乐的害处)。


茶叶中的维生素C能促进少儿生长发育,增强抗病力,防止坏血病;茶叶中的叶酸含有B族维生素,能有效预防儿童贫血;茶叶中的氟含量是一般食物的10倍,对儿童预防龋齿、坚固齿质起着良好作用。中国有三亿少年儿童,如果每人每天一杯茶(日本已经在中小学普及),怕苦可以泡淡一点,绿茶不喜欢可以喝红茶,每周开设一节茶技课,让他们在孩提时代就喜欢上茶,那将会是一个巨大的新生市场。


只有到全民皆饮茶的地步,才是中国茶叶正真复兴的时候。井蛙不可以语于海,夏虫不可以语于冰,曲士不可以语于道。以上论点止于共鸣者。


本文授权转载自[啖茶论道],作者:书卷弯刀
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


找到约4条结果 (用时 0.001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