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茶叶几天换一次

找到约345条结果 (用时 0.009 秒)

论中国茶叶之复兴

这是一个繁荣的时代,这是一个衰落的时代。


茶,这片原始而古老的树叶,数千年来春秋枯荣、历久弥新,它早已被裱上厚厚的文化;被委以倾国的重任;被背负利益的大梁;被套上重重的枷锁。


在这个不那么景气的冬天,这片树叶的前程如同帝都的雾霾,让人捉摸不透,究竟路在何方?


一:迷惘的源头

茶叶产业链里面,茶农似乎是被遗忘的一个群体,人们看到的只是茶专家、茶教授、茶艺师、茶企业、茶市场、茶商、茶馆、茶楼、茶经。。。。。。却很少有人想起他们喝的每一片茶都是茶农们起早摸黑、风餐露宿手把手采摘炒制的。离开数千万茶农,其他的一切的一切都是狗屁。


茶农是这个产业链里面付出最多的,也是得到最少的。为了提高产量、增加收益,他们只能不断给茶树施肥;为了增加效益,他们只能给茶树施药,因为茶是他们的生存来源、是他们的生活保障。


请不要认为夏秋茶都是有毒的,还从来没听说过有喝茶被毒死的。茶树也有生命,有生命就要成长,要成长就需要施肥,茶树也会生病,要生病就得施药;请不要以为绿茶这么绿是放过色素的,虽然以前曾经有过此类事件;请不要认为乌龙茶这么香是因为加了香精的,乌龙茶本身就有千变万化的香味。


看过“洗衣粉油条”事件后难道从此以后就不吃油条了吗?听说过“抛光大米”的事件后难道再也不吃饭了吗?每个群体都有害群之马,但不要用一棍子打死的思维来看待一个事件。


民以食为天,一切食品的源头几乎都来自农民之手,食品安全方面我们是要加以宣传、加以监管、加以引导、加以规范,最归根结底的要素还是要给与他们足够的利益和生存空间。



2015中国茶叶种植面积达4316万亩,并且每年还在以几百万亩的速度在增加。另一方面却是全国有百分之四十的茶区发生茶叶弃采现象。采茶工短缺俨然已经成为制约茶产业发展的最大瓶颈。


随着我国人口逐步老龄化,以及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村人口向工、商、服务业等行业转移,使农村劳动力呈现出青黄不接、严重短缺之态势,特别是给容易受季节、气候影响较大的茶叶产业带来不利。每年春茶季节,都需要大量的采茶工抢时间采摘名茶,采茶工的数量决定了茶叶的品质、产量,更决定了茶农和茶企一年的经济收益。从而在每年春茶季节全国各大茶叶产区的采茶工都会成为抢手货,难怪各地茶人在种植茶叶选址时考虑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当地的采茶工是否充足。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讲采茶劳动力决定了茶叶产业的命运。


当下,我国的农业机械化正在逐步取代传统人工劳作的重大变革之中。以茶叶产业来讲,修剪茶叶有修剪机,采收大宗茶有采茶机,后续加工环节更不缺先进完善的制茶加工设备,现在唯独缺的就是名优茶的采摘机械,而名茶的收益又占全年茶叶收益的百分之六十,如果有一种可以采收名茶的采摘机,那将会给千万茶农和茶企业带来福音,也将会是中国茶叶产业上的一次重大变革。(央视《我爱发明》:采茶无影手)


中国有二十多个省市种茶,茶和茶农在每个地方的待遇也不一样。在西南茶区(比如四川、贵州)种茶叶是有补贴的,普通茶农种上几亩几分也有补贴。在江南茶区(比如浙江),普通茶农要拿到补贴很难,政策文件指定的一个萝卜一个孔,只有那些其实很富有的茶企、茶场主们才能跨入拿钱的门槛。我不想以此比较来说明什么,因为说的再多一切都是然并卵。


看到有不少茶区正在进行轰轰烈烈的旧茶园改造,把大片优质的,口感、香气都非常有层次感的群体种挖掉,换成口感、香气单一、产茶早的无性繁殖品种。这就好比国人把老祖宗遗留下来的老城老建筑拆掉,全部改成清一色的洋房一样。若干年后一些地方的群体种将销声匿迹。


中国茶产业这么大,对人们的生活这么重要,却没有专门的管理机构,而是把茶叶归口于农业局管理,技术层面的东西又归口一个外行的又是全能的技术监督局。反观印度把茶叶产业作为国家农业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来看待,有专门的国家级行政机构茶叶局。从源头种植管理、生产加工、市场准入、茶企的QS认证、有机认证(且是免费的)等环节,政府都会要求他们的茶企业要做的规范,也会让他们减少负担。这是一个号称种了几千年茶叶的国家和一个只种了一百多年茶叶的国家之间的真实写照。



二:混乱的市场

这世上买茶的百分之九十都是不懂茶的,这世上百分之九十九卖茶的都会说自己的茶是最好的。


茶作为一种商品用来交易赚取利润是无可厚非的,但若是为了追求暴利而进行炒作那就另当别论了。


当年“大师”张悟本开始“豆你玩”,把黑豆从3.5元每斤炒到19元,接着“李悟本”“王悟本”等“大师”们又玩起了“蒜你狠”、“姜你军”、“苹什么”、“鸽你肉”爆炒游戏……于是轰轰烈烈的炒作风刮遍了神州大地、大江南北,这些年某些商品价格上涨的原因,通货膨胀占了主要的因素,但是那些以炒作商品获利的民间游资也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茶叶作为我国粮油除外的最大农特产品,当然是游资们的首选炒作目标。要炒,首先洗脑!


先被选中的是铁观音,什么正味、拖酸、消青;什么浓香、清香、老铁;什么内山、外山、山外,搞得你云山雾罩,一时间卖铁观音的店铺开满全国,有关铁观音的广告、传说充斥着各大网络,更有福建小妹加你QQ,问:大哥,你喝茶吗?你说喝,那么好,她接着问喝什么价位的,来一斤我们家自己产的铁观音如何。。。。。,如果你说不喝,不好意思,把你就地删除,你应该碰到过吧。


铁观音过后炒普洱。云南出好茶,但绝大部分的茶叶是高山台地茶,古树茶的比例少之又少,君不见现在市面上哪一家店面不在卖古树、名山普洱?各种山头、各种口味、各种年份、各种汤色、各种嘜号,可以说普洱茶是茶叶界里最复杂的学科。


安化黑茶紧随其后,十两、百两、千两,天尖、贡尖、生尖。主治高血压、高血脂、抗氧化、延缓衰老、抗癌、抗突变,俨然是一味仙药。


至于红茶老大金骏眉、正山小种(我不知道何时被封上的,反正比它们好的红茶有的是)出桐木关至京城扬名立万后,全民非金骏眉、正山小种不喝了,从京城到小镇,哪家茶叶店没有卖金骏眉、正山小种的,茶叶是不是桐木关的我不知道,但包装上肯定是印的那几个字的,价格也是8000到100不等,可怜桐木关那几棵茶树身上的担子实在是太重了。


风水轮流转,闽南乌龙衰落,闽北乌龙崛起,大红袍、肉桂、水仙已经已经充斥整个市场,马肉(马头岩肉桂)、牛肉(牛栏坑肉桂)这些稀缺品种也已比比皆是……



去年炒的最热是白茶,一个制作工艺极其简单(基本就是采下来晒一晒、烘烘干即可),成本很轻的茶叶被吹成“一年茶,三年药,七年宝”的仙草,即可消热降火,消暑解毒,还有三抗(抗辐射、抗氧化、抗肿瘤)三降(降血压、降血脂、降血糖)之保健功效。又是一味仙药,医院的危机感太大了。


资本进入茶行业,短期来看似乎能拉动茶产业一时风生水起,实则是饮鸩止渴,哪个投资者不是惟利是图,最终只会破坏茶界生态,古树普洱茶就是最现实的例子。


掐指该轮到黄茶了,怎么炒?拭目以待!


而绿茶,却是炒不起来的,见作者另一文章:它是茶类老大,却为什么没人敢“炒”它


至于茶叶的原产地域保护已经是一张废纸。西湖龙井未必是杭州产的,很有可能是来自贵州的龙井;黄山毛峰不一定是黄山出的,很有可能是四川产的;正山小种、金骏眉那就不用说了,包装上写着是那几个字,能碰到百分之一正宗的算你运气了。与其说龙井、黄山毛峰、金骏眉等等名茶是一个地方的特产倒不如说是一种通用的制作工艺的代名词罢了。


从芳村茶市罢市到惠州茶都撤场风波,从茶叶销售旺季时北京马连道到福建五里亭等全国茶叶大批发市场的门庭冷落,传统销售市场进入萧条期。茶叶电商的崛起到滑坡也不过短短三年五年间,进入淘宝100元一斤的金骏眉,35元一斤的西湖龙井,18元一斤的铁观音等比比皆是,且通通包邮,不否认电子商务给我们带来了便利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鸡鸣狗盗、假冒伪劣,此消彼长,也给传统市场造成了倒退。生意难做可以从千千万万茶商口中得到证实,一切的纸上的每年被增长都是幻象


中国的茶、烟、酒销售市场似乎好坏都跟政治有关,烟酒茶生意好做时,官场腐败;烟酒茶生意不景气时,官场反而清廉,这样的市场是不正常的、是不健康的,当人伦道德与市场发展相违背时,人们肯定要选择牺牲市场。于是八项规定狠狠打击了茶叶的GDP,数年的天价茶泡沫瞬间破灭,茶叶总体行情回归理性。可就有那么些人,在今年国家领导人接待国外元首之后又再次把茶叙外交扯到政治层面,还把它当作年度茶界头条。可怜这片纯洁的树叶刚刚在肮脏的政治经济利益链上摘下,又被扣上了政治的帽子。


一个不挖掘自身潜力而一味寻求政治来养的市场是做不强大、做不长远的。这个进入门槛极低、且足够庞大、上无监管、下无秩序、画地为牢、各自吹嘘、表面繁荣、暗底汹涌的市场何时才能步入健康呢?



三:可怕的浮夸风

在亩产到达“两万斤”的那个年代里,我们却饿死了几千万人。既然能产两万斤就要你交税啊,结果是谷子在粮库里烂了,人在家里饿死了。如今世道变了,哭穷有补贴,吹牛有奖励(免税了),没看到现在一大把贫困县坚持每年把贫困这顶帽子牢牢的戴着吗!


G省号称全省茶叶种植面积600多万亩,相当于浙江加上福建还要多。这十年间我几乎到过此省的全部茶叶产地,在这个省,许多地方的农民把水稻、玉米的地位看的比茶叶不知要重多少倍。


在跟云南接壤的某地,我在当地老乡的带领下去他们口中所说的茶叶大户家里采风,进他们家时女主人在挑玉米种子,以下是我与她的对话。


“你好,听说你家茶叶很多。”

“是啊,多。”

“有多少。”

“四五亩。”

“那为什么不去采茶叶。”(那时随便炒干的茶叶可以卖25元一斤)

“忙”

“忙什么呢”?

“栽包谷”

“哦,包谷很贵吗”(我有些激将她)

“贵,贵得很”!

“多少钱一斤啊”

“八角”

“那你现在炒一斤茶叶不是可以换很多包谷啊”

“哎~那不得行,今年的秋包谷不种,我们家六口人吃啥子嘛,我们家两头猪、十只鸭吃啥子嘛,这个不得行,忙,现在忙得很……”


这不是笑话,这是我在一个布依族村庄遇到的亲身经历。


G省的另一地,与湖南、广西交界的某县,茶叶品质非常不错,由于业务关系我在那里呆过两年,第一位合作伙伴是当地的茶叶局副局长,他也有一百多亩茶园,第一天带我去他茶山上看时就在车上跟我说:别看我在分管这个行业,其实连我自己的茶叶该怎么做(管理)、做什么茶(没技术)、做了卖给谁(没市场)都没底啊。


他说的没错,那个地方的农民非常淳朴,喜欢过传统的农耕生活,家家的农机具备的很齐,田耙的跟镜面一样,田埂很多都是混凝土现浇的。当地针对茶叶有肥料补贴,说好了只能用在茶园里,结果很多人还是会把肥料用在稻田里。当地的春茶和春耕种会碰在一起,当地的农民基本都会撂下茶叶不管,全家出动耕田插秧,那怕那几天一斤茶鲜叶可以卖到50块钱。乡下集市逢三六九赶场,但凡赶场日茶场里的采茶工骤减,因为她们逢场必赶,把昨天挣的钱去花掉。


还是此县,2012年有当地一茶场主找到我,说他有两千亩茶园需求合作。结果到他茶场一看,两千亩茶园存活率只有五百来亩,存活的茶叶全部淹没在杂草之中,长得跟09年栽种当初一般大,品种多达五六个,有白茶、乌龙、绿茶几大系列,非常之杂。


在我的再三询问下,他道出了原由:当地每年种茶有指标,他们通过各种关系拿到指标,然后伐树开山整地,茶苗拿最便宜的,品种不论,种好后验收、拿钱,各利益方分钱打点,一切over,明年再来。至于种下去的茶再也无人问津,过些年想到要自己搞或转让的才会去重新打理,而每年报上去的面积总是超额完成的。此县对外宣称全县茶叶种植面积有25万亩,我三年内几乎走遍每片茶园,粗略估算最多不会超过5万亩,全省的状况大致差不多。



去年五月份,某知名茶公众平台全文转发G省某报发表的有关此省茶叶的宏大数字成绩和蓝图。文中最后提到G省春茶平均价在400元每公斤,我当时致电此省茶叶第一县M县茶商那里打听,对方说太扯淡了,这两天一般的炒青茶只有十来块钱一斤。


当我在公众号后台留言:有关G省茶叶的情况我比较了解,这篇报道吹得太厉害了,这样的文章你们也发啊。对方回复:各有所需,何必较真呢。G省的未来目标是一千万亩,在这个地无三分平的省域种这么多茶,水土流失考虑过吗?山体滑坡考虑过吗?采茶工考虑过吗?做什么茶考虑过吗?市场供大于求考虑过吗?以后产业过剩了要退茶还林考虑过吗?靠吹嘘!你全宇宙第一又如何?


当G省说种植面积全国第一时,Y省说他们采摘面积全国第一,产量全国第二,产值全国第三(江南茶区的Z省也说自己产值全国第三哎)。当S省在全省茶山上插上“打造千亿元茶产业”的横幅时,H省也在本省的茶叶博览会上喊出了“建设茶叶强省,打造千亿产业”的口号。


英国金融时报蹭撰文对中国茶叶大国的地位提出过质疑:中国二十个省产茶,8000万茶农(这个数据值得推敲),每年产茶120万吨(几年前的数据,2014年的统计数据为195万吨),仅有30吨出口。2008年7万家共实现茶叶总产值300亿人民币,而同年,联合利华立顿一家茶企业年产值即达230亿人民币,相当于国内整个茶叶产值的2/3。近几年国内茶叶产值虽有提升,但却仍难撼动立顿公司的地位。


在中国,什么都要大,房要大,车要大,十五米跨度的桥称大桥,三层楼的旅馆叫大酒店,茶叶交易市场当然也无例外,卖铁观音的市场叫“中国茶都”,批发龙井茶的市场称“中国茶市”,不清楚卖什么茶的取“中国茶城”,若以此推断马连道茶城是否应改为“帝都茶城”呢?芳村茶叶市场是否要改成“东南亚茶叶集散中心”呢?实力不是叫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那些个“国字级”的称谓且当是个笑料。


而对于整个茶叶产业起到了莫大作用的茶楼行业,也是假以茶楼名义打麻将、扑克进行赌博的多,正儿八经经营纯茶的很少。很无奈,眼下国情如此,国民素质如此。


四:泛滥的茶文化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符号,是一个家国的印记。文化兴,则国家盛;文化衰,则民族亡。它是一柄双刃剑。


茶,一种树叶,用来泡水喝,可以解渴,可以提神,可以当作日常生活的一种商品。茶,是一种植物,它本身没有思想,也没有文化。


茶文化,是自古以来爱茶之人以茶为主题或命题,以自己的学识、见解、领悟,用语言、文字、仪式来阐述和表达的一种东西。任何文化,都是因人而生的,文化是人类的特产,离开了人什么都没有文化。


茶文化可以用文字和语言等方式来传播,传播的到位,可以提升它的价值、促进行业的发展,为我们所用;传播的失败,则会导致行业混乱、受众群体迷惘。


国人说的最滥的一段关于茶的文字,莫过于:中国是茶的故乡,是最早发现和利用茶的国家,是全球第一大产茶国。早在3000年前的夏商周时期就有了饮茶说(现在已经有人把它推到了8000年前的河姆渡时期了)……茶叶的归属问题不似钓鱼岛,这些毋容置疑却又没有任何意义的东西老生常谈实在无益。


一方面大肆宣扬喝茶能抗氧化:一杯茶=12杯白葡萄酒、抗衰老:比维生素e强18倍、能减肥:每天喝8-10克茶,减脂约为3斤、能提高免疫力、能预防辐射、能抗癌、能降低患帕金森病的概率、能减少心血管病的危险指数、不容易患白内障、对糖尿病症状有明显减轻、能有效阻止艾滋病……茶简直无所不能,被“无耻之徒”们吹写了成万病之药,仿佛只要人人喝茶就不用医院了,能立马解决“看病就医难”这件关乎民生的大计了,这是茶之矛。


一方面又大肆普及肝病患者不能喝茶、神经衰弱者不能喝茶、发烧不能喝茶、孕妇不能喝茶、溃疡者不能喝茶、营养不良者不能喝茶、醉酒不能喝茶、服药不能喝茶、贫血不能喝茶、冠心病不能喝茶、高血压不能喝茶、结石患者不能喝茶、空腹不能喝茶、饭前饭后不能喝茶、忌喝隔夜茶、忌饮头道茶、儿童不宜饮茶、老年人不宜饮茶……这简直又是“茶是万病之药”论调的死对头,这叫那些千千万万喜欢茶却又不了解茶的人们情何以堪,是该听前者?还是相信后者?这是茶之盾。



喝茶本是一件很随机的事,何需讲究申时卯时;品茶本是件很随性的事,何需要装扮茶服佛珠。喝茶这点平常事要平常心去对待,若一定要往高雅格调上去靠,只会让人感到曲高和寡、敬而远之。我不反对申时茶和茶人服等等之类,但我视作他们只是一种商业行为的营销手段,与文化无关。请原谅我的学识和见解浅薄。


中国茶界诸侯林立,拜的庙堂当然不一,有祭神农氏为茶祖的、有祭陆羽为茶祖的、有祭吴理真为茶祖的、有祭孔明为茶祖的、也有祭支遁为茶祖的。五花八门、不一而足,皆扯着茶文化大旗,杜撰着“山海经”似的历史。


不知何时起,茶艺师、茶道培训风生水起。


在我眼中,茶艺师是茶的化身、茶的使者、茶的媒人。既然称师,就得传道、授业、解惑、榜样,中国茶一千多种,试问你多久才能搞懂,搞不懂何以传道、授业、解惑?而现在在有关部门、有关组织、有关院校花十天半月就能“混”到一本相关部门颁发的“茶艺师证书”。


我知道整个流程大致是这样的:第一天报名交钱领取统一茶服、茶具———第2到8天空杯、空盖碗练动作(不用水、不用茶)——第九天上午温水练半天、下午温水加茶练半天(开水怕烫手)——第十天考试通过,毕业合影留念。


他们学到了什么?学到了一堆华丽花哨的娘娘动作兰花指(女的成格格,男的成娘炮),得到了一本可以在家人面前吹嘘、朋友圈里炫耀的证书(诚然,我理解国人的证书情节)。至于以后接不接着深造、继不继续学习、干不干此行就不得而知了,叶公好龙也罢、真心好学也罢,反正已经拿到国家承认的证书了。


茶艺,茶在前、艺在后;主角在前、配角在后,而今已沦为但凡茶艺师只要年轻漂亮上得了台面就行,领导和客官感到愉悦就行,至于泡的茶好不好喝太次要了。


各大茶媒体、茶平台、茶频道每天发表的无非还是那些褒扬各地政府与组织对于茶的“贡献”,高压锅炖的的“茶禅一味”(鸡汤体),换个标题反复滥炒那些自相矛盾、毫无道理的“茶知识”……也难怪,正是这些充满着虚伪的“正能量”的、以茶为名带点风月的内容能让读者们趋之若鹜、争相转载;而那些有真知灼见、能理性地剖析茶界各种市场现象、人性折射与未来分析的文章和茶公众平台却是门可罗雀、鲜有人问津。


在这个物欲横流、虚荣心膨胀的浮躁社会,这些快速泛滥的“文化商业产物”对业界和社会是贡献?还是危害?是利益凌驾于文化之上?还是文化在引领着市场?是茶在变?还是我们的人心在变?


值得我们深思!



五:终极破局

未来数年,经济仍将处在低谷徘徊,反腐运动仍将持续,一直依赖政治来催生GDP的茶产业显得很不适应,却又很无奈。既然上行不通,只能往民生(人们日常需求)这条路上发展,人们常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我们做到了吗?没有!在中国,茶的地位跟前面几样生活必需品相比显然差太远了。


眼下,茶似乎正在走文艺路线。君不见喝点茶,不喝出个之乎者也、呜呼嗟叹、上通千古、下入神灵来誓不罢休者;喝点茶,不摆点谱、不造点作、不装点道、不弄点神皆不上品者。我们需要、也倡导“琴棋书画诗歌茶”的精神之茶,但茶叶归根结底还是一种日用品、一种商品,生理需求永远是在精神需求之上的。然现实生活中那些懂“品”茶(自以为高雅人)就看不起“饮”茶(粗人)的怪胎现象不知何时才能休止、才能融合。


最新的调查数据显示,我国的人均茶叶消费量却只有556g,排名世界第19位,被排名第一的土耳其(3157g)远远地甩在后面。


中国唯一真正全民饮茶的可能只有藏民族,从1300年前文成公主嫁到吐蕃的那一刻起直到现在。土耳其这个国家从种茶开始到全民饮茶只用了一百多年时间,而茶的发源地中国从植茶到喝茶已有几千年历史,到现在又有多少人有喝茶的习惯呢?


中国喝茶的人群可能比3.5亿烟民(烟草传入中国不过四百多年历史)多不了多少。前者花了数千年弘扬传播、铭文立传,上至大夫耄耋、下至市井垂髻,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却始终难以到达全民皆饮茶的终极目标;后者是个矛盾体,一方面政府不提倡吸烟,大力宣传吸烟的危害,一方面又将烟草商品遍布到角角落落人所能及的商业终端。据网上数据:2014年中国烟草纳税1600亿(比中石油多600亿),销售额超万亿;而当年中国茶产业纯农业收入1000亿,加上流通、终端、其他全部一起才5000亿(含水分)。-------以上数据来自网络


从商业角度讲,为什么一片有着几千年历史健康且又有文化积淀的树叶却干不过只有四百年历史且有百害而无一利的草叶呢?说一千道一万,生理需求是王道,其他皆浮云。


影响中国茶界发展的症结数不胜数,只有自我检讨、洗心革面,挖掘、开辟、发展新市场,才能走出困境,从新繁荣。



下面几条是我个人的看法,孰优孰劣、孰轻孰重,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1.茶园管理逐步从去无公害、向绿色和有机标准的方向发展,这是项大工程,需要政府从食品安全宣传、源头用肥药和入场监测三管齐下来倒逼茶农对食品安全的重视和对茶叶品质的提升。食品安全问题是人类的立命之本,一切以牺牲人们健康为代价的GDP都是再开历史倒车。这也是中国茶能否扩大出口份额、能否在“一带一路”中受益的重要因素。


2.暂停新增茶园,目前中国茶界已呈两难境地市场,一方面市场萎靡不振,一方面大量的夏秋茶白白浪费在树上。不是茶园种植面积不够,而是源头劳动力红利枯竭,茶叶采摘的机器换人时代已经到来,特别是名茶采摘这一块。一件成熟商品的最终成本是它能否进入市场获取利润的决定性因素。


3.结束浮夸风,这种政治上的利益短视实则是一种自欺欺人的行为,最终只会对整个业界造成误判,贻害一方百姓。


4.跟茶叶相关的各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含茶企)多做点茶叶深加工利用的实际贡献,我们听到的、看到的多是停留在论文中、新闻上的表面文章。不要扯着幌子拿着国家补贴不干实事,这么多年了大家能看到对多的茶深加工产品也就是加了甜蜜素和色素的茶饮料,没看到疯长在茶树上的夏秋茶能有别的什么作为。


5.学茶,从娃娃抓起。一千个好的营销方案抵不上一个好的产品,而一千个好的产品则需要足够大的市场来支撑它的生存与持续发展。“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现在用梁启超先生的这段话用来促进中国的茶产业是显得有多么的必要。中国喝茶人群多为成人,既然大家已经把茶作为世界第一大健康饮品,那么茶为什么不能在所有人群中来普及呢?


这不是像“足球,从娃娃抓起”这类受制于体制和条件制约的不可操作的空洞性口号。我们遭受过文化的断层和教育的缺失,使得中国的家长们常识匮乏,唯专家意见是命,以为孩子只该喝甜的饮料、茶会使小孩睡不着觉、会伤胃等等一些错误的谬论,这也让美国可乐有机可趁,成为了中国少儿眼中的首选饮料(虽然现在中国家长们已经有所醒悟可乐的害处)。


茶叶中的维生素C能促进少儿生长发育,增强抗病力,防止坏血病;茶叶中的叶酸含有B族维生素,能有效预防儿童贫血;茶叶中的氟含量是一般食物的10倍,对儿童预防龋齿、坚固齿质起着良好作用。中国有三亿少年儿童,如果每人每天一杯茶(日本已经在中小学普及),怕苦可以泡淡一点,绿茶不喜欢可以喝红茶,每周开设一节茶技课,让他们在孩提时代就喜欢上茶,那将会是一个巨大的新生市场。


只有到全民皆饮茶的地步,才是中国茶叶正真复兴的时候。井蛙不可以语于海,夏虫不可以语于冰,曲士不可以语于道。以上论点止于共鸣者。


本文授权转载自[啖茶论道],作者:书卷弯刀
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


记一次传承百年的号级茶品鉴体验

泰国是佛教之国,街边僧人漫步,佛寺梁柱涂金,不过我们一行人都无心欣赏异国风情,办完公事后,打算明天下午就离开这里。

临走之际,一位姓周的泰国华侨,派助理前来联络,原来他是受到了我一位茶友的委托,热情地留我们在他家中吃个便饭,喝些好茶,一行人便欣然前往。

没想到在这个偶然机会下,我们有幸品到了傲立于普洱老茶之巅的号级茶。

异域他乡的老茶国度

早就听闻东南亚的普洱茶界,没有经历国内的诸多断代,留存下的普洱老茶众多,这次来才算是开了眼界。

不小的茶室里,四壁摆满了博古架,架子上更是琳琅满目,陈列着各种普洱老茶和茶具,我们一下子流连其中,走进了七子饼的世界。

那些在国内一茶难求,以至要束之高阁,放在玻璃柜里供人瞻仰的明星老茶,在这都能寻觅踪影。老周也无不自豪地说:收集齐这些宝贝,也耗费了诸多心血。


正当众人被这些好茶吊足胃口时,老周才从主泡台起身上楼,好一阵后,才从里面“请”出了一坛不大的紫砂罐,笑着说:这才是今天的主角!

我们在茶席前一一入座,老周也收敛起笑意,神情专注地从罐子里拿出一些色泽栗黄的老散茶,并放入桌上精巧的小秤上,量够20克后才收手。

我们耐不住好奇,凑近仔细观赏这一小堆被老周视若珍宝的老茶,条索长,茶柄长,老梗多,干燥,油润,能看出岁月在其上的诸多雕琢痕迹。

欣赏结束,老周起身拿来一把包浆幽亮的紫砂大壶,等水在老铁壶里翻滚沸腾后,才开始烫壶、润杯、置茶,手法行云流水,如若天成。

一场终生难忘的品饮体验,即将拉开序幕。

肌清通灵的品饮体验

一倾沸水,缓缓低贴,旋入壶壁,腾起一团氤氲般云雾,升起一阵厚重的陈香,岁月之气油然而生,同时惊艳了我们的视觉和鼻腔。

深栗色,泛油光的茶汤,在公道杯内缓缓顺入,拥堆浓稠,挂壁逡巡,波光粼粼,待哥窑铁胎品茗杯准备就绪后,才将醇汤浓浆均匀分入。

在场的众人都明白这等老茶的珍贵,一致同意不走“洗茶”,头泡入口,一丝“仓味”闪现而过,没有停留,只觉药香郁郁,茶质聚而厚。


第二泡入喉,些丝异味也无再显现,水路如丝顺滑,甚至有入口即化的错感,药香进一步显现,让人联想到古色古香的檀香木香。

第三泡入心,温润爽甜的茶味让人流连忘返,津液从口腔四处涌来,喉韵久久停留。

直至十泡过后,茶气虽已略显淡薄,但茶味依然深刻,古檀般的药香隐隐在喉,细韧绵绵,历久弥新。

饮罢,茶气上涌头顶,外现两颊,脊背已汗液津津,浑身通泰豁然,舌底鸣泉不止,穷尽世间真理的感觉油然而生。

毋庸置疑,这是一泡此生难遇的普洱老茶,没想到在这个异国他乡,竟然能品到此等境界的好茶,幸甚至哉!


学识浩瀚的普洱老人

都说每一款好茶的背后,应有一段深刻的故事。我们也免不了俗套,向老周打听起这款茶的名号与背景,老周叹了口气,缓缓打开了话匣子:

生活在东南亚的华人,或多或少都有饮茶习惯,一次偶然试茶,老周爱上了普洱茶,而且是经过岁月漫长沉淀的普洱老茶。

而这里的华人大多喜爱乌龙茶,这就让老周有些古调独弹,难觅知音的淡淡失落,所以我们的到来,才让这位老茶客如此兴奋,也才有了下面这段老茶故事。

某次祭祖时,老周认识了一位普洱老茶客,老人已年过七十,身体还算硬朗,不过妻儿早逝,独自生活在一处老房里,好在生活尚能自理。

从初期品尝那年算起,老人至今已有近半世纪的普洱茶龄,家里存茶不多,但都是中年时存下的老茶,如今价值不菲,能让老人维持生计,终日与普洱茶相伴。

高手在民间,老人的后半生都沉浸在普洱茶中,手里又有诸多好茶可供对比品鉴,在品饮经验和老茶种类上的知识储备,可以说是如入至臻之境。

内地普洱茶迎来复兴后,老人也曾多次回国,赶赴云南各大山头名寨游历学习,几趟下来,对不同产区的茶品口感,后期转化等特性,也都有了一番切身体会。

对于深爱着普洱茶,却苦于没有交流学习途径的老周来说,与老人的结识就是一桩天大的幸事,一座浩瀚的老茶图书馆,正在向他徐徐打开。

每次到老人的茶室,老周不仅能喝上好茶,还能了解到这款茶背后的故事,各种茶见闻、茶知识,老人都如数家珍,在一次次地品茶中悉悉道来。


后来在老人的指点下,家境殷实的老周通过各种渠道,或是溢价购入,或是捡漏拿货,收获了众多明星茶品,这才有了茶室里琳琅满目的茶品。

一天,在泡过一轮96玫瑰大益后,老人意犹未尽,转身从里间的一处角落里,捧出了一小撮油润的老散茶来。

品过这泡后,老周只觉浑身轻飘飘的,浑身毛孔舒展。对普洱老茶所承载的历史与深度,也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正是肌骨清,通仙灵,两腋习习清风生的境界。

老周忍不住询问这款茶的来历,而老人只是笑着摇了摇头,直到后来老人生日,又见到了这泡茶,两个忘年交手握茶杯,老人才缓缓聊起了这泡茶的传奇。

上个世纪的一天,老人去医院看望一位朋友。这老友觉得自己大限将至,将一款珍藏半生的普洱老茶,传承给了老人,希望老人能好好珍惜。

传接过来的这款茶,没有商号,没有品名,也已经说不出最初的主人和出处,但却值得朋友托孤,让老人视为珍宝,让老周如临幻境,让我们如痴如醉。

老人接着分析,虽然外在的信息已经隐去,但从品饮中还是能透露很多痕迹,从汤色、口感和叶底等分析,这款无名茶,应为20世纪30年代的易武茶。

说到这里,老周才发现这款茶的年龄,已经超过了眼前这位年近古稀的普洱老师,不由得满脸肃容,满怀敬畏地捧起茶杯,细细品鉴接下来的几泡。

接下来的故事,就比较遗憾了。

虎口脱险的百年老茶

一次,老周在外出差了大半月,回家后稍作休整,就急匆匆地来到了茶室:他这次在内地又品到了许多老茶,迫不及待地想和老人分享此行的经历和见解。

然而在来到老人的住处时,他才得知老人前些天因地滑摔了一跤,伤势迅速恶化,并牵动了其他旧病,在上周已经驾鹤西归。

闻此噩耗后,老周失魂落魄,泡茶时,脑海中也总是浮现出这位良师益友的谆谆教诲,干脆连茶都不喝了,过了很久,才走出痛失友人的阴影,逐渐振作。


到了这年的老人生日,老周决定到老人以前的住处凭吊一番。到了后,却发现院子已经物是人非,原来房子已经转手,新屋主正在指挥工人往外扔东西。

老周想起老人视若珍宝的那些老茶,忙问准备怎么处理,屋主随手指着门口堆着的茶叶说:

存茶的罐子挺老的,应该能卖几个钱,但里面放着的茶叶黑漆漆的,应该是变质了,我要把屋里所有旧物清空重新装修,晚会打算把这些“变质茶”都扔了。

看到朝思暮想的好茶被随意丢在地上,老周又心疼又着急,瞥见屋主戴有手串,老周一把扯下自己手腕上的古董沉香木手串,急忙问能不能用这个换这些茶?

这个屋主不喝茶,不爱茶,更不懂茶,但却知道这手串的价值,短暂迟疑后,他连忙收下了这串贵重的珠子,并将原来用来存茶的紫砂罐一并送给了老周。

就这样,这些弥足珍贵的老茶险境逢生,又回到了最懂它的人手里。

故事讲到这里,老周无不动容地说:虽然已经过去了很多年,但每次想起这件事还是很激动,老人对我有恩,我却用这种不光彩的方式,拿到了这些好茶。

我连忙宽慰到:千万别这么想,如果不是你的争取,这些好茶早已被暴殄天物,消逝于这世间,相信老人的在天之灵知道后,也会感到欣慰。


普洱老茶,是时间的醍醐,是光阴对细节的耐心雕凿。

普洱老茶,是流逝的静默,是生活上升为艺术的阶梯。

普洱老茶,是顿悟的修行,是茶禅一道最本真的阐释。

谨以此文,献给这些真正的岁月至宝。

来源: 陆离茶寮,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玉树惊鸿(一)| 茶与水的故事

茶等来了沸腾的水,义无反顾投水中,

染的水嫩黄、金黄、红彤彤,

窨得水花香、果香、稻米香,

绽放后香消玉殒。

绿茶起舞,如君子、似佳人

| 态度

       茶师朋友爱花,阳台上被他养得郁郁葱葱,贯穿四季。在这片小小的花圃边,朋友摆了一张矮小的茶桌,周边有四只松软舒适的蒲团,映着残阳余辉,勃发出一种苍劲之力,似是从古而来。

他招呼我们坐下,捧出一只小小的四方茶罐。打开盖子,里面有许多棕色的纸包,每只大小相差无几,看起来8克左右的样子。他取出一包,倒在透明的玻璃壶里,只见干茶颀长,通体墨绿。

      "松峰茶,前几天朋友带来的。”他说。

 

| 往事

      松峰茶,应是绿茶之中最早被记载的茶叶。元末,农民起义大规模爆发,朱元璋率兵在新疆、内蒙边界起事,由于军中皆是汉人,又多数来自湿润的南方,对干燥、以牛羊肉为主食的边疆生活极不适应,每餐饭后都会有人感到腹痛。恰好军队中有来自湖北的茶农,他们用湖北蒲圻产的绿茶熬煎成水给病患服用,不久后便都相继痊愈。

 

      明朝开朝之后,朱元璋登基为皇,对当年茶水治病之事念念不忘,于是带人特地前往蒲圻寻找当年的茶农。当路过一片茶田之时,见到一人正在采摘茶叶,朱元璋急忙上前询问,才知那人正是当年的一位茶农。他激动之余,也不忘了问当年可以治病的是什么茶。那人指着身边的茶树说道:“正是这种茶,只是没有名字,不如就请皇上赐它一个名字。”

 

 

  朱元璋见那茶叶青翠,形似松峰,于是赐名为“松峰茶”,它所生长的高山也取名为“松峰山”。此后,朱元璋只喝松峰茶,并颁旨:“罢造龙团(源于宋朝的一种贡茶),唯采茶芽以进。”

 于是,以茶芽为主要原料的绿茶广而行之,逐渐为天下人熟知。朱元璋也随之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将绿茶推广到民间的人。

 

| 茶说

      正是因为这段历史,后人将松峰茶当成了绿茶始祖,对它百般呵护,就连贮藏方法都与其他茶叶不同:要用烧热的石膏做底,上面垫两层皮纸,将事先用皮纸装成小包的松峰茶,小心翼翼地放在上面,封上盖子,隔一阵子换一次石膏,才能保证松峰茶不变质。

我豁然明白,那种苍劲之力是穿越狼烟,带着拯救万民于苛政之中的伟业,身披皇家之气,于千百年前,风尘仆仆,策马扬鞭而来。

 

      带着这种情怀看松峰茶,那绿茶特有的细嫩被雄伟替代,冲泡这样的绿茶,品的不只是茶韵,还有古今。

 

 

| 茶舞

      第一泡的热水大概85℃,氤氲缭绕,蒸汽腾腾,将它缓缓注入茶壶中一些,湿润了干茶,乾隆皇帝喜欢把这一步叫做“润莲心”,因为细绿茶酷似莲心。

 

      干茶吸了些许水分,显得有些迫不及待,慢慢肿胀的身体希望更多水来滋养。满足它,将水汩汩注入,干茶立即活了过来,上下腾跃,恣意舞动。水停之后,待绿茶在水中停留3分钟左右。这期间可以贪婪地望着绿茶从水面慢慢坠入水底,原先颀长的身躯缓缓舒展,变成了翠绿的叶子,应是朱元璋当年见到它的模样。这个过程名为“碧玉沉清江”,专为绿茶而设。

 

 

      眼见茶叶逐个下沉,大多倔强地立在水里,那般骄傲,那般昂扬,竟想就让它们这样一直站在那里,直到疲累为止。可那样一来,就失去了最好的口感。于是不忍心地将水倒在我们面前的玻璃杯里,细细品咂,阳光的味道充斥齿频,舍不得张开嘴巴,怕它们冲撞出来,越走越远。

 

      三泡之后,绿茶的极致已被消耗殆尽,只能扔掉茶叶。我将一颗湿漉的松峰放在手心,还有些许温热,心里不禁挂念数百年以前的那场硝烟,就是这样一颗小小的绿色拯救了那么多生命,手竟然开始变沉,觉得它有千斤之重。

 

| 物语

      其实,绿茶的的确确有一些功效,可以消食化痰、解毒醒酒、生津止渴、解除油腻、降火明目。除此之外,它含有的茶多酚可以对抗人体自由基,帮助阻断脂质过氧化反应,起到一定延缓衰老的作用。同时,茶多酚中的儿茶素及其氧化后产生的茶黄素等,可以改普血管内因脂肪积累而造成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帮助降低可以增强血凝黏度的纤维蛋白,从而改善动脉粥样硬化的情况,预防、缓解心血管疾病。

 

 

      绿茶有许多优点,但也有不少缺点,注定了不是所有人都能饮用。比如,绿茶中的鞣酸会妨碍人体对铁的吸收,所以缺铁性贫血的人不能饮用;茶中的咖啡碱可以增强大脑皮层的兴奋,引起心跳加快,影响睡眠,所以高血压、心律不齐、睡眠质量差的人不适合饮用。与此同时,咖啡碱还会刺激肾脏,促使尿液排出,对于肾功能不全的人来说,最好也不要饮用。

 

      绿茶清新淡雅,正如一位翩翩佳人,等候与你结缘。它不需要你有黄金屋,不需要你有车马簇簇,只要有赤诚之心,便愿倾身相许。

 

找到约331条结果 (用时 0.008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14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