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茶窝网的茶假

找到约10条结果 (用时 0.005 秒)

这场七彩云南®超级跨界茶会,呈现了一个高端茶会的样板,和一种生活方式的共鸣!

  2019年6月1日,长江之滨,水火山城,来自重庆的各界名人精英齐聚重庆文化地标精典书店,享受了一场轻松雅致,但又别开生面的跨界茶会之旅。

  此次茶会由茶语网发起,以“古树山头对话山城文化”为主题,携手七彩云南?茶业,和到场嘉宾们喝茶、聊茶,共话文化与茶的点滴粘连。
这场七彩云南®超级跨界茶会,呈现了一个高端茶会的样板,和一种生活方式的共鸣!
  以茶为媒,七彩云南®的“百山百味”去对话重庆经济、文化等领域的顶尖人物。去聚集同好,连通真正的超级精英和高净值人群。而这也是顶级茶的圈层意义所在。

  同时,通过与精英人群的跨界互动,七彩云南®能积攒更大的品牌势能和社群优势。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茶会是七彩云南®百山百味“一期一会,生活百味”全国主题茶会首站选择重庆。接下来,七彩云南®将继续以茶会友,与全国各个城市的精英人群共同呈现一种生活方式的共鸣。

  茶会后,诗人刘小平老师有感赋诗一首:

  盏里若见山青水秀


  见你纤长的素手

  优雅地,捧出景德镇的茶盏

  汲喜马拉雅雪山的水

  采撷芽中珍物

  眼眸若浮动雨后小河轻纱般的雾

  喧嚣的市声和坚硬的高楼

  如遇魔法消失影踪


  迷梦样的茶香,引我恍若

  移座到山林,心宁静似古茶树

  从野性犹存的岭上

  茶界吹来怡情养性的风

  那世间至美一味

  为最深的山、最高的岩孕育

  生长于绝色的风景

  得七彩宠爱和痴者追求

  此等仙茶的洞府

  云中缥渺,自在无尘之处


  吃口好茶,如诵箴言

  顿悟了时光岁月
这场七彩云南®超级跨界茶会,呈现了一个高端茶会的样板,和一种生活方式的共鸣!
这场七彩云南®超级跨界茶会,呈现了一个高端茶会的样板,和一种生活方式的共鸣!
这场七彩云南®超级跨界茶会,呈现了一个高端茶会的样板,和一种生活方式的共鸣!
  群贤毕至,一次品普洱真味的雅集

  是日下午3点,七彩云南®茶业公司副总经理王晓群女士、茶语网创始人张阳先生、精典书店创始人杨一先生、重庆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张裕纲先生、重庆市美术家协会副秘书长朱孝廉先生、诗人刘小平先生、九龙沉香博物馆馆长、制香非遗大师西贡火柴先生、三峡博物馆青铜器、古玉石器专家刘薇女士、重庆茶界名宿、收藏家曾平先生、互联网金融投资人郭朝晖夫妇等受邀人陆续来到精典书店,相约茶会。

  此外,西藏制药高管周裕程先生、糖楼羽舍堂主郭杰先生、医疗系统精英安然女士、资深茶叶藏家宋姗姗女士、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杨启红博士、资深茶友吴静女士、熊玲女士、石星女士也欣然前来。
这场七彩云南®超级跨界茶会,呈现了一个高端茶会的样板,和一种生活方式的共鸣!
这场七彩云南®超级跨界茶会,呈现了一个高端茶会的样板,和一种生活方式的共鸣!
这场七彩云南®超级跨界茶会,呈现了一个高端茶会的样板,和一种生活方式的共鸣!
  茶会一开始,作为茶会客串主持人的茶语网创始人张阳先生就从“百山百味”四个字切入,对普洱茶的特质和迷人之处做了一番解读和延申。
这场七彩云南®超级跨界茶会,呈现了一个高端茶会的样板,和一种生活方式的共鸣!
  △茶语网创始人张阳先生解读山头普洱茶

  紧接着,在众人的期待下,茶艺师泡上了第一道茶:七彩云南®古树冰岛。品茶其间,七彩云南?茶业公司副总经理王晓群女士特意对这款茶品做了介绍。
这场七彩云南®超级跨界茶会,呈现了一个高端茶会的样板,和一种生活方式的共鸣!
  冰岛是诸多老茶鬼一听到就会两眼放光的珍品,也是这些年名副其实的“壕茶”。但在她看来,冰岛并不只是价格昂贵那么简单,它自有值得茶客追逐的独到之处。另外,目前市场上假冰岛泛滥,要求得最纯正的冰岛味,“真源”“真工”极为重要。

  “七彩云南®发布了自己的古树茶标准,在标准要求下,稳定建立了原料收购、原料共利体系,确立了一套独特的原料保真方式方法,用真原料、真工艺、真制作,以及专业化管理及生产的精细化来保真,求一杯真古树茶。”王晓群女士补充道。
这场七彩云南®超级跨界茶会,呈现了一个高端茶会的样板,和一种生活方式的共鸣!
  “茶道和香道一样,都是鼻观的过程”

  在品尝冰岛的时候,九龙沉香博物馆馆长、制香非遗大师西贡火柴先生特意跟大家分享了一些香道的知识,并把香道和茶道联系起来,聊了聊他们之间的相通之处。

  一台高雅的茶席,焚香不可或缺。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茶和香属于相同的审美体系,两者紧密关联,融为一体。
这场七彩云南®超级跨界茶会,呈现了一个高端茶会的样板,和一种生活方式的共鸣!
这场七彩云南®超级跨界茶会,呈现了一个高端茶会的样板,和一种生活方式的共鸣!
  西贡火柴玩香、藏香、制香16年,并一手创立九龙沉香博物馆。2004年,他在国内十余家收藏门户网站上首次提出沉香的具体分类标准,现已被业界公认。
这场七彩云南®超级跨界茶会,呈现了一个高端茶会的样板,和一种生活方式的共鸣!
  △九龙沉香博物馆馆长、制香非遗大师

  西贡火柴先生分享香道知识

  他认为,喝茶和闻香首先都是嗅觉的极致体验。喝茶时我们能闻出香气,闻出茶与茶之间细微的差别。闻香也一样,是鼻观的过程。

  此外,他觉得喝茶和闻香都能让人心情舒畅松弛。“这两样,既是我们对芳香物质的迷恋,更是慢和静的艺术。”
这场七彩云南®超级跨界茶会,呈现了一个高端茶会的样板,和一种生活方式的共鸣!
这场七彩云南®超级跨界茶会,呈现了一个高端茶会的样板,和一种生活方式的共鸣!
  南糯之上巅峰拔玛,喝南糯山最好的茶

  在品尝完古树冰岛后,七彩云南®给大家带来了一款神秘又小众的茶品:拔玛。对一般茶客来说,拔玛比较陌生。就连到场的嘉宾也有人直言,这是她第一次喝到“传说中的拔玛。”

  拔玛位于西双版纳自治州勐海县南糯山,被业内资深茶客称为“南糯山最好的茶”,并冠之以“北曼松、南拔玛”的美名。
这场七彩云南®超级跨界茶会,呈现了一个高端茶会的样板,和一种生活方式的共鸣!
  △七彩云南®茶业公司副总经理王晓群

  讲述古树茶背后的故事

  不过,真正的“拔玛茶”产量极少,基本只在顶级茶玩家圈子里流传。七彩云南?能在这个区域深耕二十多年,把它纳入到自己的“百山百味”产品体系,令人意外又惊喜。
这场七彩云南®超级跨界茶会,呈现了一个高端茶会的样板,和一种生活方式的共鸣!
这场七彩云南®超级跨界茶会,呈现了一个高端茶会的样板,和一种生活方式的共鸣!
  说到这个话题,王晓群女士也分享了七彩云南?在深耕南糯山中的一个有意思的话题。她提到了和他们合作多年的父子两代茶农,觉得他们和七彩云南?的关系就像拔玛茶风格的隐喻。

  “拔玛茶沉稳厚重。我们做茶也稳,如此才有今天这一杯拔玛真好茶。”
这场七彩云南®超级跨界茶会,呈现了一个高端茶会的样板,和一种生活方式的共鸣!
这场七彩云南®超级跨界茶会,呈现了一个高端茶会的样板,和一种生活方式的共鸣!
这场七彩云南®超级跨界茶会,呈现了一个高端茶会的样板,和一种生活方式的共鸣!
  藏茶要藏真好茶,更要真爱茶

  互联网金融投资人郭朝晖先生则在茶会上分享了自己的一趟美好的七彩云南?茶之旅。数年前,他曾去到云南,参加了一场茶会,那是他与七彩云南®的首次亲密接触。
这场七彩云南®超级跨界茶会,呈现了一个高端茶会的样板,和一种生活方式的共鸣!
  △资深茶人、互联网金融投资人郭朝晖先生

  讲述普洱投资藏茶之道
这场七彩云南®超级跨界茶会,呈现了一个高端茶会的样板,和一种生活方式的共鸣!
  “第一感觉时茶好喝,前所未有的味觉体验。但更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我参观了他们的茶厂,发现他们的卫生标准特别高,整个生产环境、仓储等干干净净的。而且每年都有产品单品检测报告。”

  爱茶人郭朝晖每年都要存茶,到目前位置大概藏了一二百万元的普洱茶。从投资的角度来看的话,他认为普洱有不小的增值空间,可适当储存。“普洱茶是金融属性和投资价值的,但前提是存好茶。”
这场七彩云南®超级跨界茶会,呈现了一个高端茶会的样板,和一种生活方式的共鸣!
这场七彩云南®超级跨界茶会,呈现了一个高端茶会的样板,和一种生活方式的共鸣!
这场七彩云南®超级跨界茶会,呈现了一个高端茶会的样板,和一种生活方式的共鸣!
这场七彩云南®超级跨界茶会,呈现了一个高端茶会的样板,和一种生活方式的共鸣!
这场七彩云南®超级跨界茶会,呈现了一个高端茶会的样板,和一种生活方式的共鸣!
  另一方面,他认为投资存茶须理性,不可盲目。“除了挑真的好茶如七彩云南这种,更重要的是要有一颗爱茶的真心。我存这么多茶,也不是想赚钱,是真的喜欢,看到好茶就想买、想存。”
这场七彩云南®超级跨界茶会,呈现了一个高端茶会的样板,和一种生活方式的共鸣!
  “我喜欢凤凰山的甜润,

  和绵绵不绝的生津感”

  茶会喝的第三道茶是七彩云南®凤凰山古树茶。凤凰山古茶园位于墨江县景故被称星镇新华村,常年早晚云雾弥漫,空气湿润,传说中这片茶林是凤凰的栖息地,故名凤凰山。
这场七彩云南®超级跨界茶会,呈现了一个高端茶会的样板,和一种生活方式的共鸣!
这场七彩云南®超级跨界茶会,呈现了一个高端茶会的样板,和一种生活方式的共鸣!
这场七彩云南®超级跨界茶会,呈现了一个高端茶会的样板,和一种生活方式的共鸣!
这场七彩云南®超级跨界茶会,呈现了一个高端茶会的样板,和一种生活方式的共鸣!
  王晓群女士也向大家简单介绍了一下七彩云南®做这款茶品的背景。她说凤凰山的热度逐年走高,特别是凤凰山中的一小块区域“凤凰窝”更是受到玩家们的追捧,连带着凤凰山也身价攀升。

  但七彩云南®做凤凰山的产品并不是为了追市场。“我们的初衷还是为了追逐一杯真好茶,所以才会一直深扎下去。七彩云南®的产品体系不仅仅是广阔,还有纵深。选择凤凰山就是做深度的体现。”

  她还特别提到自己特别喜欢凤凰山的甜润,以及绵绵不绝的生津感。“这是凤凰山的特质,希望大家能感受到它的迷人之处。”
这场七彩云南®超级跨界茶会,呈现了一个高端茶会的样板,和一种生活方式的共鸣!
这场七彩云南®超级跨界茶会,呈现了一个高端茶会的样板,和一种生活方式的共鸣!
这场七彩云南®超级跨界茶会,呈现了一个高端茶会的样板,和一种生活方式的共鸣!
  普洱茶和书,最天然的搭配之物

  在品味凤凰山的同时,精典书店创始人杨一先生从文化的角度解读普洱茶中的人文气质,以及它和文化场域的连接。
这场七彩云南®超级跨界茶会,呈现了一个高端茶会的样板,和一种生活方式的共鸣!
  △精典书店创始人杨一先生聊他心中的普洱茶之味

  首先,杨一认为普洱茶是天然之物。“它是真正回归自然的,我们能在普洱里品味到自然的纯真风貌。并且普洱茶百山百味,每一个山头的味道都不一样,这很神奇。

  如果静下心来慢慢品尝的,就能感受到大自然的奇妙和伟大馈赠。喝普洱,就像是一个追寻大自然的奇妙旅程。”

  “这一点又跟禅宗,跟道家提倡的道法自然有某种契合。而普洱陈化后的独有魅力和底蕴,又跟书香的韵味非常搭。书香和茶香在一起,我认为是最美的香味。”
这场七彩云南®超级跨界茶会,呈现了一个高端茶会的样板,和一种生活方式的共鸣!
这场七彩云南®超级跨界茶会,呈现了一个高端茶会的样板,和一种生活方式的共鸣!
  △茶会嘉宾在精典书店合影留念

  焚一炉香,冲一壶茶,读一本书。在这长江南滨的静谧下午,七彩云南?“一期一会,百山百味”茶会给我们快速匆忙的生活按下了慢放键,让我们能静心、用心体会生命中的美好时刻。

  这期茶会,是身与灵的一次双重旅行。

普洱茶是选口感,还是选“名头”

普洱茶作为茶圈中“钉子户”和常青树,最近40年一直受到全国各地茶友们喜爱,品饮的群众基础非常广,而且爱好者人群始终在不断的扩大。老杨在走茶山的6年中,发现在绿茶、乌龙茶、白茶、黑茶等传统产区或具有某一类茶品饮习惯的地区,都有大量的普洱茶爱好者。可见普洱茶有多么受到各地茶友的欢迎。

喝茶,我们到底喝的是什么?不同的茶友可能会有不同的答案,比如:喝茶喝的滋味、喝茶喝的是健康、喝的是快乐、喝的是面子、喝的是名气、喝的是香气、喝的是价格等等。以老杨个人的观察,茶友们面对普洱茶茶品的选择时,一般会有两种主要的倾向:一是根据茶品的知名度选茶;二是根据茶品的口感选茶。本期说茶栏目,我就和大家分享一下这一话题。

一、客观看待茶叶的“名头”

怎样客观的看待知名茶品,就和怎样看待名牌服饰一样。“名牌是身份的象征,品质的保证。”因此,茶友们选择知名茶品为的其实大部分就是茶叶品质的保证,一小部分茶友是在获得品质保证的同时彰显身份与实力。

名牌茶品对于普洱茶文化的推广、产业的规模化发展、行业标准的确立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传奇老茶、名山名寨古树茶对于宣传普洱茶文化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不可否认市场上的名牌茶叶产品在品质与质量稳定性上,与小品牌、小作坊相比具有一定的优势。茶友在选购普洱茶时选择大品牌中高端主打产品,在口感上一般都不会让人失望。

但是,我们也要清醒的认识到,不能过度迷信具有较大“名头”的茶叶产品。可以不客气的讲一部分知名品牌茶就是普洱茶茶叶以次充好的重灾区,“大师茶”、传奇老茶、金融茶、网红茶中也不乏假茶、劣质茶。

二、几种可能名不符其实的“名茶”

为了让茶友们在学茶之路上少走一些弯路,少跳几个坑,老杨回想了自己吃过的“药”。将几种可能名不符其实的“名茶”总结如下,希望茶友们在选茶时能多加注意。

1、“大师”茶

市场上的大师茶,除了卖茶叶品质,主要还是卖大师的“名头”和个人信誉。一般的茶友基本上都会认为“大师”出品必是好茶。80、90年代普洱茶文化兴起的早期,香港、台湾的知名茶人对于普洱茶产业的复兴、文化的推广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许多茶友就是通过这些茶界名人的书籍、茶品了解普洱茶、爱上普洱茶。

但是,一部分已成名的茶圈中的“大师”、“专家”、“老师”,在金钱面前迷失了自我,开始利用自己的名气以次充好、制假贩假赚取高额利润。这样的“大师茶”就无法名副其实。还有一部分“大师”并不爱茶,也不懂茶,出书、写文章、做讲座、举办茶会等都是炒作自己名声的手段,以此销售劣质茶、假茶“圈钱”。

一款“大师茶”好不好,讲到底取决于这位“大师”懂不懂茶?懂不懂制茶工艺?是不是在讲真话?老杨玩茶十三年的经验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对“名茶”多一个质疑的精神。通过自身的品饮感受来判断茶叶的品质。当然,真正的制茶大师、茶叶专家制作和监制的茶叶,体现出了出品人对普洱茶的理解,在品质上有严格的把控,在价格上能够体现出茶叶品质应有的价值,这样的“大师茶”就是好茶。

2、经典“数字茶”再生产或复刻版

经典“数字茶”其实就是国营茶厂时期的经典唛号茶。云南大多数国有茶厂转制以后,部分继任茶厂依然在继续生产经典唛号茶。近些年,还有一些云南的茶叶企业以过去经典唛号茶的名称生产全新的茶品。

随着时代的变迁,经典唛号老茶的原料已经很难复原。即使采用原唛号的配方也很难复原出当年茶叶的品质与口感。尤其是,茶叶统购统销时期,云南普洱茶毛茶中古树茶因外形不好看而价格低于台地茶,因此当年当年等级不高的经典唛号拼配茶中含有大量古树茶原料。2007年以后,云南古树茶的价值被茶圈逐渐认知,古树茶原料价格每年都在上涨。所以现在销售价格不高的经典“数字茶”的再生产版本和复刻版本很难采用古树混采原料。在原料降档的情况下,目前市场上新出品的经典“数字茶”在品质上大多无法达到国营茶厂时期的标准。通过茶叶名字中的“经典数字”来判断茶叶品质这条路现在来看多数时候走不通。

3、金融牛茶

茶叶具有金融属性是最近15年普洱茶圈最热的话题之一。以某益、谋和、某林、某福、某陈为代表的茶叶企业不断为茶友们编织一个普洱茶买到就是赚到的假象,通过建立交易平台、技术仓库、坐庄设套等各种手段欺骗茶友。

茶叶金融的本质就是庞氏骗局,利用的是人类的贪婪谋利。金融茶的本属性是虚拟化的交易符号。金融茶的制造者从来不会真正在意茶叶产品的口感与质量,他们唯一在意的是怎样寻找、创造炒作的题材。

市场上的金融牛茶品质普遍较差,价格与品质完全无法形成正比,茶品溢价过多。老杨提醒各位茶友,远离茶叶金融,少喝套路茶。

4、网红神茶

随着抖音、淘宝、快手、微拍堂等网络直播平台的兴起与繁盛。“网红带货”成为一种全新的、极具影响力与发展潜力的销售模式,“网红经济”由此诞生。茶叶作为一种日常消费品也无法抗拒网红经济销售模式。茶叶作为一种体验型消费品,有着其特有的属性,不同的茶友对茶叶的口感有着不同的要求。直播带货销售数量大的茶品,口感具体怎样,很难用语言和画面来准确描述。网红神茶未必适合每一位消费者。

5、名山大产区茶

云南普洱茶有着众多名山名寨,其中以“茶王”老班章、“茶后”易武或冰岛、“茶妃”景迈、清代皇家贡茶倚邦、“临沧的老班章”昔归、“普洱新贵”墨江凤凰窝、“茶中味精”等为代表。这些名山名寨的普洱茶能够成名依靠的是独特的山头特征与优异的感官品质。请各位茶友注意一点,名山名寨出产的普洱茶并不都是好喝的茶。名山名寨普洱茶中只有生态环境良好、制作工艺精良、不施农药化肥的古树茶、大树茶才能充分体现出“名山名寨”的山头优势。台地茶则无法充分展现出山头特征,茶叶品质远不及古树茶。老杨曾经对比过某大厂出品的曼松台地茶与真正的曼松古树茶,其口感差距之大,超乎我的预期。可以说,曼松台地茶的口感并不比倚邦片区其它寨子的台地茶优秀。

另外,某些不良品牌为了牟取暴利,采用名山大产区的概念混淆视听,以周边价格较低茶叶原料冠以名山大产区的名头卖高价。比如近年流行的“大班章”、“大冰岛”、“大昔归”等。这样的茶品多半不能体现出名山名寨的品质优势。

6、传奇陈年老茶

仓储的环境与日常管理决定了茶叶转化的品质。经典名茶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保存,同样不会得到口感优秀的老茶。前一段时间,老杨品鉴了近十款广东某建仓圣地技术仓存储出来的10-20年的中期茶,品质有优有劣,但是普遍有一个致命的缺陷——品饮后舌面有刺痛或刺麻感,喉咙干不适。实践出真知,近期的专项试饮活动一下子破除了某地技术仓的神话。

传奇陈年老茶在口味上有着明显的岁月雕琢的特征,口感独特,气韵陈华。但是,真正的精品老茶传世数量稀少,价格奇高,这就吸引了造假者的关注。在老茶圈子里有一句话说的很有道理“老茶九假一真”,可见老茶中人为做旧现象之普遍。因此,盲目迷信传奇老茶,不加以甄别,很可能会“慕名而来,败兴而归”。

三、健康、好喝的茶才是好茶

茶的本质就是一种植物饮料。茶对于人类而言最大的作用就是增加水中的味道,饮用是其最根本的价值与作用。名气不过是茶叶品质被茶友们认可后,产生的副产品。

口感的好坏是茶叶价值判断最重要的标准。口感的好坏也是市场为茶叶定价的基础依据。老杨始终认为这样的普洱茶才是真正的好普洱茶:茶树生长生态环境优异、不施农药化肥、制作工艺精良、内含物质丰富、口感优秀并具备产地特征、有足够陈化空间的高品质古树茶。

健康、好喝的茶就是好茶。茶品的“名头”可以帮助我们在市场上众多茶品中缩小选择的范围,逐渐认清好茶的标准,减少选茶的工作量。对于普通茶友而言,不需要过于迷信普洱茶产品的名气,茶品的名气作为参考,通过品饮的感官品质为标准,选出最适合自己的茶品。本文的最后,老杨祝愿各位茶友:破除茶圈迷信,远离茶商各种套路,健康喝好茶!

注:内容来源百家号-七碗茶歌,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普洱茶仓储发展史

  要谈论仓储发展史,我们首先要了解不同历史时期的产销格局。普洱茶有边销、内销与外销。普洱茶的仓储概念是诞生于外销。普洱茶的外销长期以香港的本地消费及转口贸易为主。因此,在某种程度上,普洱茶的外销史就是普洱茶的港销史。普洱茶的仓储史是附属于港销史的。

  这说的是,1950年到1978年的情况。其后的情况要复杂得多,不再是港销与港仓一统天下,其他地方的消费市场与仓储也蓬勃兴起来了。而且外销带来的两次普洱茶热,一次是80年代的西方社会的热,另一次是90年代的台湾热,最终这股热潮传递回大陆,形成了2003年以后的大陆普洱茶热。


  普洱茶的外销变迁,其实就是出口转内销线路:香港(1950—1978)——日本、法国(1978—1989)——台湾(1990—2002)——大陆(2003至今)。


  下面白马非马,将围绕这条出口转内销路线图,来梳理普洱茶产业的变迁大逻辑。并在产业发展逻辑的基础上,揭示普洱茶仓储发展脉络……


  普洱茶的龙门一跃(三级跳):先后与西方主流健康价值、中国主流文化接轨,并在大陆完成产业链崛起


  1978年,有香港茶商将普洱卖往日本,引起了日本的普洱茶热。1979年,甘普尔先生成为了云南沱茶在欧洲的总代理商。这意味着,普洱茶的外销继传统的香港、东南亚市场之后,西方主流国家的市场也迅速打开了。

  自1978年开始的普洱茶健康热可以用以下两个故事来说明:


  据老茶人邹家驹撰文介绍,香港利丰公司林芝铭小姐用人工发酵云南普洱茶设计了一个冠名“美的青春茶”小包装卖往日本。被世人视为经济动物的日本人很快发现了云南普洱茶的妙用,视其为中国古代传来的“神秘茶叶”。日本媒体介绍,好的云南普洱茶需要两三年发酵期,产量难以提高,货一直不够卖。商家有个通病,东西越少越狂抢。从1978年开始,每届广交会日本商社都蜂拥而至,大肆抢购普洱茶,不问真假不问质量,有数量就行。


  据下关茶厂宣传资料,云南沱茶(外销)是下关茶厂开发研制的新产品,三十多年来经久不衰,受到消费者的喜爱。该产品1975年开始试制,1976年在广州商品交易会上首次亮相,并获得外商好评,1979年香港天生行罗良先生陪同甘普尔先生到广州参加进出口商品交易会,签订了由甘普尔先生在欧洲独家经销云南沱茶的长期协议。之后批量出口,销往法国、意大利、德国、西班牙、卢森堡以及东南亚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深受消费者喜爱,享有“减肥茶”、“益寿茶”之美称。


  如果说,普洱茶的传统外销地区贡献了普洱茶的大众品饮价值,即低档的廉价日常饮料,虽然也有一些有钱人、读书人在喝它,但都是将其当成普通的茶品;那么西方社会则发掘了普洱茶的神奇保健功能,让其脱离了引车卖浆者流的“低级趣味”,与西方主流社会的健康价值接轨,从此普洱茶交了好运。这是普洱茶的第一跳。


  90年代,台湾为普洱茶穿上尊贵的文化外衣,让其成为最具历史感、最神秘、最原生态、最具品饮价值的中国茶,不喝显得没文化,不做普洱茶显得没追求,变成投资收藏界的宠儿。台湾人的第二跳之后,就是大陆人在2003年开启了惊天动地的第三跳,让普洱茶红遍大江南北,全国人民疯狂追捧与炒作。


  如果说,日本人、法国人玩的是健康股,台湾人玩的是文化股,更多的还是停留在概念股阶段,那么大陆人就将这些概念股进行放大,并落实到强大的普洱茶产业链,让普洱茶真正雄起并傲视中国茶界!

  产销格局变迁下的普洱茶仓储发展


  建国后,普洱茶的产销格局变迁如下:


  1950年——1977年:普洱茶外销香港,做旧技术催生仓储与熟茶事业


  广东茶叶进出口公司、港商主导的香港、东南亚普洱茶市场。这是低档大众口粮茶时代。


  五六十年代,云南没有茶叶出口权,故普洱茶的外销产销格局,由拥有出口权的广东茶叶进出口公司,以及拥有销区话语权的香港人所保持。50年代,香港茶商不但是销售主力军,还是生产主力军。因为50年代初期,他们采用人工做旧技术,复制号级茶,并将快速陈化后的普洱茶大量供应茶楼。由于拥有先进的技术,于是香港茶商向东南亚与广东调原料,生产做旧普洱茶。做旧就是熟茶与湿仓茶的前身。可以说,香港人在五十年代初研制的做旧,开启了普洱茶的仓储时代,以及其后的熟茶时代。此外,越南、泰国的“边境普洱”也在兴起。


  五十年代,广东进出口公司的成品茶在香港不太好卖,因为没有经过做旧。广东为打开成品茶市场,于是在50年代后期破译香港的做旧技术,并于60年代初期形成广东普洱茶的技术风格,并将成品茶大量出口香港。在广东普洱茶的冲击下,香港丧失了生产普洱茶的优势,转而大量向大陆进口普洱茶成品。广东普洱茶,是带有广东烙印的熟茶,其跟后来的云南现代熟茶风格差异很大,其采用广东毛茶、云南毛茶与越南毛茶进行发酵,故生产出来的成品,被称为“广云贡饼”。

  在云南没有茶叶出口权的年代,云南茶叶进出口公司每年向广东茶叶进出口公司提供原料,用于生产普洱茶,出口香港。当然,广东公司用得最多的原料还是广东原料,云南青只是配角。广东公司也会向云南计划调拨成品茶,但数量有限。


  70年代初期,云南取得茶叶自营出口权,自然想生产成品直接出口,于是派人去广东学习做普洱茶,加以改进提升,从而诞生了划时代的现代熟茶。熟茶在1975年试制成功,通过参加广交会,引起了香港茶商的极大兴趣。香港茶商将云南普洱茶(特指熟茶)出口到日本,引起了日本普洱茶热,并介绍法国人甘普尔来做沱茶,引起了西欧国家的普洱茶热。于是,从1978年起,云南开始在普洱茶国际贸易中崭露头角。但真正取得统治地位还是在九十年代完成的。


  1978年——1989年:保健价值逆袭西方社会,肇庆开启普洱茶洞藏时代


  这是普洱茶健康价值传播到西方主流社会的时代。也是全国人民都来生产普洱茶,出口日本与西欧的时代。也是最混乱的一个时代,大量过期烘青、炒青用来渥堆生产普洱茶,这样的普洱茶不但不好喝,苦得像中药,而且对身体没好处,这让追求健康而来的老外情以何堪!最终普洱茶因供过于求,以及质量信誉问题在日本等国家销量萎缩。


  但因祸得福,过了混乱的八十年代,自然要正本清源,万法归宗,最终奠定了云南的江湖地位。因为,通过市场的教训,商家意识到普洱茶还是云南产的最正宗,因为其有核心武器——云南大叶种晒青原料,以及先进的熟茶渥堆技术。普洱茶等于云南普洱茶,慢慢就在90年代形成共识,并在2003年以后通过云南茶界的努力争取(制定云南独享的排他性标准),最终于2008年写进国标里——云南之外产的普洱茶,属于非法。

  八十年代,云南普洱茶的出口量只能排第二,广东普洱茶出口量比云南大得多。从1980年开始,四川、重庆、贵州、湖南、海南、江西等地也在生产普洱茶,多的生产几百吨,少的几十吨,甚至几吨,都来蹭普洱茶出口的热度。香港人只认广东与云南产的普洱茶,但为了利润,还是将其他省份五花八门的普洱茶买过来,转手卖到日本等国。


  80年代的普洱茶出口热,也让肇庆防空洞仓储横空出世,从而终结了普洱茶只是藏在香港之格局,开启了90年代台湾仓、广东仓、昆明仓、大马仓等早期地域仓储热潮。


  之所以出现肇庆仓,是因为80年代广东茶叶进出口公司生意太好,要准备的存货太多,仓库装不下,有人打起了防空洞的主意,就诞生了继香港仓之后全球第二个地域仓——广东肇庆仓。


  据媒体报道,上世纪80年代,广东是全国茶叶消费大省,还是茶叶的生产及出口大省,肇庆占广东省茶叶出口量的十分之一。作为茶叶货源基地,肇庆每年为省公司采集茶叶超过2000吨,而当时省公司茶叶年存量约5000吨。货源多时,各仓库都堆满了,剩余的只好堆放在公司内的空地上,常常是堆成十几米高山丘似的,上下用油布包起来,但一遇到阴雨天,就必须提前将货物转移。


  时任肇庆茶叶公司第一任老总的黄总想到一个办法:租防空洞存放。当第一批送到防空洞存放的普洱出仓后,竟受到了香港买家的一致好评。从那以后,防空洞成了存放普洱的宝地。现在肇庆市城区已有六七个防空洞用来存放普洱。最有名的要数七星岩的象山防空洞,近4000平方米的地方,从1985年沿用至今。不少爱茶人士都十分青睐肇庆的防空洞普洱茶。


  资料显示,他们不但藏茶,还利用防空洞恒温恒湿的特点发酵普洱茶。


  1990——2002:投资收藏市场启动,地域仓储勃兴


  80年代的普洱茶出口西方国家热,引起了马来西亚、韩国人,尤其是台湾人的关注,一些小圈子里开始喝普洱茶。为什么这些小圈子非常重要,因为里面的人大都有经济基础,读过一些书,这些人参与进来,最擅长的事莫过于为普洱茶贴金。如果说,香港人在七十年代后期,将普洱茶的保健功能作为卖点,吸引了日本人、法国人的极大兴趣,从而为原本不入流的普洱茶贴上了神奇功效的金,那么以台湾人为代表,包括韩国人、马来西亚人无疑就为普洱贴上了文化的金。于是普洱茶的历史文化价值、品鉴价值、投资收藏价值、原生态价值被挖掘出来了。

  既然谈历史文化,那肯定要寻宗问祖。四川、贵州、湖南、重庆等地的普洱茶肯定要跳过,连生产了数十年普洱茶的广东也要跳过,越南、泰国被归为“边境普洱”也要跳过,要追溯到云南这个原产地来。这还不算,对普洱茶进行号级茶、印级茶、七子饼茶三个时代的断代,认为“一代不如一代”,于是号级茶被神话,被这些有文化的喝茶人、研究茶的人、卖茶人奉为神明,顶礼膜拜。于是他们要去云南寻根,一定要跑到普洱茶的龙兴之地——易武看看。1993年,全球首次破天荒的普洱茶国际研讨会在思茅召开,为他们来云南寻根大开方便之门。其也通过到易武凭吊与复制老字号的辉煌,续接了普洱茶的先天祖气,从此普洱茶打通了任督二脉,凭借文化普洱的名义,在中国茶界三花聚顶,五气朝元,开启了波澜壮阔的普洱茶大时代……


  台湾人的加入,让89年萧条下来的普洱茶市场,又热闹起来。90年代的普洱茶产销格局是,云南生产,地域仓储开始遍地开花,台湾玩文化,主导产业话语权。但有一点需要说明的是,台湾普洱茶靠文化起家,但真正将台湾普洱茶市场推向高潮的,还是普洱茶神奇的疗效。


  台湾茶人石昆牧在《真实的台湾与普洱茶近年史》一文中说:


  台湾普洱茶收藏,起于邓时海教授于1991—1994年间开始系统整普洱茶历史与部分茶品。此时有—群台湾政商、学界、医界、宗教界、IT界等爱好者开始收藏。1995年12月《普洱茶》一书正式发行,开启普洱茶茶品系统研究之始。


  时任台湾大学食品研究所所长、卫生署参亊孙露西教授于1993年开始研究普洱茶,证实1986年法国研究报告,普洱茶能降低三酸甘油脂与胆固醇,其效果比西药安妥明还快且无副作用,1999年媒体公布此份研究报告,瞬间台湾普洱茶市场兴起,也带动1995年12月邓时海教授出版《普洱茶》一书的销售及影响。1999年是台湾普洱茶兴盛始启!

  台湾普洱茶崩盘,是因为香港媒体于2001年勘查港粤普洱茶湿仓,又前往云南国营厂,由谢姓廖姓台商带领进入参观紧压车间、渥堆车间、毛料仓库。而后在11月周刊发表,极其丑化,中伤普洱茶制作、紧压、仓储。兴也健康,败也健康,台湾普洱茶市场至此崩盘。然而紧接著,2002年广东市场兴起!


  地域仓储之所以在90年代开始遍地开花,是因为台湾人开启了普洱茶投资收藏时代。以前普洱茶藏在香港,是一种以品饮为目的的快速仓储陈化技术。也就是在高温高湿的仓库存放三四年,茶叶变旧了,就大量上市交易,用来品饮消费。香港人已经将茶叶快速转化了,可以现喝,大家没有必要买一大堆茶,摆起来慢慢喝,都是喝多少买多少,其他地方也就没有建仓的动力。


  总而言之,90年代之前,普洱茶是低值消费品,普洱茶的产业链条形成了生产与仓储专业分工之格局。也就是云南与广东作为生产方,为降低库存,增加资金周转率,往往以销定产。也就是生产方靠规模产量、资金周转与低库存赚钱,而香港人通过仓储再加工赚钱。普洱茶才生产出来,是半成品,要通过仓储才是成品。这样一来,大家分工明确,各赚自己应该赚的钱,配合非常默契,即云南、广东赚半成品加工的钱,香港赚仓储后期加工的钱!


  但80年代中期横空出世的广东肇庆仓打破了“大陆生产,香港仓储”之格局。肇庆仓的出现,开始是偶然出现的“基因突变”,因为仓库不够摆,将茶叶放进防空洞。不料香港人非常认同防空洞仓储。加上80年代香港的地价房价已经很高了,大规模仓储茶叶变得不经济,其恨不得能找到新的“小弟”来替代自己仓储。有了港商的大力支持,以肇庆为代表的大陆防空洞藏茶事业开始蓬勃发展,广东不但肇庆,而且其他地方也在探索洞藏,昆明也有圆通山防空洞藏茶。在很长一段时间,连云南产的普洱茶,都要拉到广东肇庆洞藏一段时间,再销往香港,从而开启了继香港仓之后的普洱茶洞藏时代。

  与此同时,云南人也没闲着。80年代普洱茶生意非常火热的年份,加上特区建设热,云南省茶叶公司就想到离香港最近的深圳特区淘金,这样既把茶叶出口生意做了,为国家赚取宝贵的外汇,又支援特区建设,是不是很爽的事!于是,1988年底云南茶叶公司在深圳设立子公司——深圳富华茶叶公司,以富华公司定制茶的名义开发香港市场。因富华公司在深圳有仓库,普洱茶在仓库里放一段时间,再运香港,故非常受茶商欢迎。富华公司的仓库,可以算深圳仓的鼻祖。现在深圳房价这么贵,在深圳大规模藏茶不经济,早年深圳还是为普洱茶仓储事业做了很大的贡献。


  到了90年代,普洱茶的投资收藏价值被台湾人挖掘起来,那些在销区收藏茶叶的人,肯定要建仓,从而推动台湾仓、大马仓、韩国仓等等地域仓之兴起。我们可以看到,香港之外的地域仓兴起,开始是为了货物周转(中转仓库)与降低仓储成本(相比香港仓储费用极低)——肇庆仓,后来是为了投资升值。


  投资收藏推动年份茶交易火热,台湾人、马来西亚人等普洱茶新贵,不但到香港淘老茶,也跑到云南找茶。但云南省公司与茶厂没有仓储成品的传统,除了积压的滞销货外,其提供的都是新茶。而且他们经常跑云南也辛苦,而且增加差旅费,也需要在昆明有合作伙伴帮他们组织货源。于是,昆明的一些茶商抓住这个巨大的商机,一边帮外商向厂家下单定茶,一边在昆明建仓存储年份茶,卖给台湾人、马来西亚等外商,在淘了普洱茶第一桶金的同时,也在90年代开启了昆明仓时代。


  需要特别指出的一点是,随着90年代兴起普洱茶投资收藏热,复制号级茶、印级茶、早期七子饼茶成为了一门非常赚钱的生意,大量的假老茶就是在90年代到21世纪初生产出来了,让人趋之若鹜,奉为神明!直到现在做假老茶,还是一门赚“白粉的利润,不用操杀头的心”的“绝好”生意!!


  2003——2007(仓储的大盘时代):大陆普洱茶兴起,普洱茶进入了干仓时代。

  虽然普洱茶进入了干仓时代,但直到2008年之前,市场上的茶品良莠不齐,湿仓茶可以说泛滥成灾。


  这里要说一下香港传统仓储的霉变现象。香港的完整仓储是由入仓与退仓构成。入仓,就是将茶叶放入密封高温高湿的环境下让茶叶快速转化。在入仓过程中出现发霉现象,没必要大惊小怪,因为其原理跟熟茶渥堆一样,都要利用微生物来发霉。对霉要一分为二来看,益生菌我们欢迎,杂菌与腐败菌要控制在食品安全范围之内。在密封的高温高湿的环境下,茶叶转化其实是很难控制的,在产生大量的益生菌的同时,也会滋生许多杂菌与腐败菌。我们通常说的“霉变”,是指杂菌与腐败菌多的情况。对于入仓后有一定“霉变”的茶,就要用退仓技术来清除杂菌与腐败菌。在通风透气、温湿度降下来的环境下,茶叶中的微生物会继续变化,益生菌会增多,杂菌与腐败菌会减少。当杂菌与腐败菌在安全范围以内,我们就说仓退得干净,在安全范围以外,就会觉得仓味重,仓很难退干净。


  所以,我们对湿仓茶要科学辨证地看,不能一棍子打死。高温高湿只是表象,怎样将杂菌与腐败菌控制在安全范围内才是关键。现在香港的仓储技术已经在湿仓基础上进化,变得安全可控得多,不能简单的说港仓一定就是湿仓茶。即便是湿仓茶,也要辨证来看是否可以喝。


  干仓不需要退仓,因为其没有入过高温高湿的仓,其主张茶叶密封自然存放,将湿度严防在75%以下,湿度低了许多,茶叶的微生物作用就没有湿仓茶激烈,也会产生不同于湿仓茶的菌群,以益生菌为主,杂菌、腐败菌少。这就是干仓茶为什么闻起来没有刺鼻的仓味的原因。最多是茶叶存放久了比较沉闷,需要在通风透气环境下“醒茶”。


  为什么会出现干仓概念,是因为高温高湿的环境下存茶,茶叶虽然能快速转化,但茶叶往往会霉变。在普洱茶不值钱的年代,消费者认为其就是一种低档的东西,便宜就好,品质没必要去过多追究与较劲。


  但日本人、法国人把普洱茶当保健品卖就不一样了。如果普洱茶过不了安全关,老外是不买账的。于是我们看到80年代做了普洱茶的药理实验,证明对人体有益,特别是“降三高”作用明显。为消除日本人对“发霉”的误解,就要研究微生物怎样参与后发酵,以证明“发霉”是健康安全,对人体有益的。

  从70年代末期开始,普洱茶的加工与仓储已经提升到食品安全、保健价值的高度上来。90年代,台湾人在宣传普洱茶的品鉴审美价值、越陈越香价值,其对普洱茶的要求,不但是健康、安全,还要好喝、颜值高,越存越好。显然香港传统的高温高湿存茶,无法满足这一消费升级之需要。于是在九十年代酝酿,到了2001年市场上开始出现了干仓概念,并将香港传统仓储贬低为湿仓。


  2003年大陆普洱茶市场兴起,开始大家受香港传统仓储影响深,随着干仓概念的普及,到了2005年以后,干仓取代了湿仓,成为行业共识


  2003——2007年,是普洱茶仓储的大盘时代,臧品良莠不齐,只要是片树叶子,说是普洱茶,都会有人要,傻傻收藏起来,期待若干年后解决女儿的嫁妆,与自己的养老问题。虽然2005年以后干仓概念已经深入人心,但用湿仓茶来投机获利的还是非常多,也就是说那是湿仓与干仓并行其道的年代。在这个年代,天量茶叶存放在东莞,东莞也取代了香港、肇庆,成为了藏茶之都。


  2008——2014(仓储的小盘时代):自然仓大行其道,科技仓引领未来


  2007年,普洱茶价格冲顶暴跌,市场上的天量库存动不了。于是普洱茶进入了小盘时代,也就是选择古树茶、品牌茶来建仓。这时普洱茶也进入专业仓储时代,不但以东莞为代表的广东仓技术成熟,而且北方仓、西北仓、华东仓、华中仓,等各种销区地域仓兴起来了,原产地仓储也在兴起,勐海仓、思茅仓、景谷仓、临沧仓等等不一而足。


  这个时期,不再是湿仓与干仓并行,而是干仓一统天下,大家都有意识地选择干仓存放,并摸索出干仓自然存放之道,于是各地的自然仓成为最主流的仓储形态。与此同时,人工控温控湿的技术仓也在兴起,并研究微生物与仓储的转化,打造科技仓。


  被否定的湿仓,在这一时期借助技术仓之名义,获得新生。高温高湿虽然有弊端,但其能让微生物大量繁殖,加快茶叶转化时间。那我们通过技术手段,让微生物大量繁殖,又让杂菌与腐败菌控制在食品安全范围以内,这就是技术仓兴起的原因。目前自然干仓大行其道,随着微生物科学深度介入普洱茶的后发酵,技术仓已经披上最时髦的外衣,将以科技仓的名义,在未来与自然仓并驾齐驱!定向培育与选择菌群就是黑科技之一,也就是今后你需要什么样风味的普洱茶,我都可以通过菌群的定向控制,来按需制定微生物配方及仓储模式,以陈化出消费者需要的口感……


  2015——(健康仓时代):大健康产业与年份茶交易催生新型仓储概念


  2015年以来,有三个东西需要关注:


  一是普洱茶作为大健康产业,未来前途无量。


  这样,普洱茶仓储将迎来健康仓时代。以后各种仓储概念会弱化,会形成自然存放与人工深入干预两大流派,不管采用何种仓储模型,其最终目的都是回归到健康之道,这就是未来将进入健康仓时代之原因。


  二是普洱茶告别卖新茶的“速成普洱”时代,重回年份茶交易体系。

  过去的传统工艺强调普洱茶是半成品,所以其需要通过后期仓储来将普洱茶养“熟”(不是指熟茶,是指仓储陈化的后熟作用)。只有经过“后熟”的普洱茶,才是普洱茶成品。


  2005年以后,流行卖新茶,无论生茶还是熟茶的工艺都发生了很大改变。这


  其实是“速成普洱”,即为了让普洱茶能尽快好喝,尽快上市交易,改变了以前的“半成品”工艺。


  在生茶方面,许多人将前发酵的萎凋、渥红、闷黄、摇青工艺,绿茶的高温提香等带入普洱茶的初制中来,这些绿茶化、红茶化、黄茶化、乌龙茶化的工艺窜进来,虽然新茶就能做到苦涩度低、香甜柔,适口性好,适合现喝,但缺乏后期陈放价值。


  在熟茶方面,传统工艺以轻发酵、适度发酵为主,2005年以后为了让熟茶做出来马上能喝,能尽快上市交易,采用了重发酵技术。重发酵的熟茶,口感顺滑,适口性好,发酵出来,摆放几个月就可以喝。但其缺点也很明显,香气不够,喝了口腔有点干燥,没有回甘,后期转化空间不大。而轻发酵的熟茶,才做出来不好喝,需要长时间后期转化才逐渐变得越来越好喝。转化到位的轻发酵熟茶,香气好,回甘生津,具有极高的品饮价值。


  今后,普洱茶要重新回归半成品工艺,让半成品在通过后期仓储熟化为成品,并形成绝大多数的新茶、中期茶以品饮消耗为主,少量精品茶长期收藏的格局。


  也就是,新茶品饮消费,以前发酵与绿茶化的创新工艺为主,其适合现喝及三到五年之内喝掉。(占40%)


  中期茶以传统普洱茶半成品工艺为主,后期仓储五到十多年,转化到一定程度,大量品饮消费掉。(占40%)


  挑选少量精品茶长期收藏。(占20%)


  三是仓储形成金字塔结构:原料仓、流通仓与精品仓各安其位

  仓储有三个层面的东西,一是原料仓,这是料头与生产厂家的战略性收储,以应对原料市场价格的波动,以及为拼配储备原料。二是流通仓,其模式是仓储两到三年,最多七八年,然后大规模推向市场,其是快速流转,走大货的模式。而且其是一边仓储,一边卖茶,只要有客人要,不管是新茶还是中期茶,都很乐意开仓放粮。第三个层面是精品仓。仓储要大幅度升值,必须物以稀为贵,显然不是大货,而是精品才有长期存放的价值。大货还是要在流通仓快速变现。天量的莞仓,为什么卖不起价,变现难,其实就是搞混了流通货与投资货,大量的流通货长期投资,这无疑是莞仓的悲剧!


  流通仓与精品仓可区隔建仓:大货存流通仓,以卖新茶与中期茶为主,有长期陈化价值的优质茶品入精品仓,以卖中期茶与老茶为主。二八法则,将成为普洱茶仓储发展的主流:仓储二分精品收藏,八分大货流通。


  如今,普洱茶仓储已是三足鼎立,即勐海是原料仓的高地,东莞是速成仓的高地,昆明是慢养仓的高地。至于流通仓这块,勐海会形成原产地流通仓,东莞会形成速成流通仓,昆明会形成“互联网+流通仓”。


 

图  片丨茶窝网

找到约9条结果 (用时 0.002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1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