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茶文化主持

找到约2,195条结果 (用时 0.012 秒)

长安慈恩寺与大唐佛教茶文化

陕西西安慈恩寺,位于陕西西安南郊,始建于隋开皇九年(589),初名无漏寺。唐贞观二十二年(648),皇太子李治为其母文德皇后追荐冥福而扩建为大慈恩寺。玄奘奉敕由弘福寺移居此寺为上座并主持翻经院,翻译佛经。永徽三年(652),玄奘奏请于寺内建贮存佛经的大雁塔。近人康寄遥居士撰《陕西佛寺记略》谓:“大慈恩寺,在西安市东南郊,距城八里许……,西距兴善寺约三里,西北距小雁塔荐福寺约五里,东北距青龙寺约五里,东南距慈恩寺塔院兴教寺约三十里,南望终南,有如画屏。”“寺在唐时位于外城内,即当时京城的东南隅晋昌坊,南临曲江,邻于隋时的芙蓉园。”就今而言,大慈恩寺地处西安明城和平门外雁塔路之南端,左右隔街与园林或博物馆为邻,寺前已辟为一大广场,旧日的曲江池和芙容园、杏园风景名胜正在按照规划全面修复。

慈恩寺是唐代长安三大译经场之一,是中国佛教法相唯识宗的祖庭,因此也是中外闻名的古刹、圣地。自唐迄今,经千三百余年而不衰,可谓历史悠久。

大雁塔是慈恩寺的标志性建筑物,唐代学子考取进士后,都要登上雁塔赋诗并留名于雁塔之下,号称“雁塔题名”,被视为人生一大荣耀之事。唐代诗人姚合作有一首涉及“雁塔题名”的茶诗,不过诗中表现的是另一番情形,其《送狄兼谟下第归故山》诗云:

慈恩塔上名,昨日败垂成。

赁舍应无直,居山岂钓声。

半年犹小隐,数日得闲行。

映竹窥猿剧,寻云探鹤情。

爱花高酒户,煮药污茶铛。

莫便多时住,烟霄路在城。

《全唐诗》卷496

诗中云“慈恩塔上名,昨日败垂成”,言狄兼谟参加科举考试名落孙山。《唐语林》卷2云:“(进士及第)既捷,列其姓名慈恩寺,谓之题名。”诗中描写了狄兼谟为参加科举考试在长安的生活情形:因备考来京住了半年,过着隐居生活,落榜后方才一身轻松地居山垂钓、映竹窥猿、寻云探鹤、赏花饮酒、煮药煎茶。或许是条件不具备,狄兼谟竟用茶铛(即煮茶烧水用的锅或釜)煮药,茶味中杂入药味,这个落第举子看来对于茶事十分马虎。对煎茶马虎的人对学问大概也是马马虎虎,加之爱游山玩水,落榜便不足奇怪了,也只好哪里来那里去打道回府了。不过,这个狄兼谟还是颇晓休闲文化的,“数日得闲行”,诗眼便在一个“闲”字上,道出了饮茶是休闲文化的本质。

这首诗将士子、科考、寺院、冶游、饮茶联系在一起,虽然没有正面描写寺院茶,但足以说明唐代士子与寺院、与茶有很深的缘分。

宋·张礼《游城南记》中说,慈恩寺本唐代游览胜地, “长安士庶,每岁春时,游者道路相属”。中唐诗人权德舆官至兵部侍郎、礼部尚书,其《奉和许阁老霁后慈恩寺杏园看花同用花字口号》就描写了朝廷命官游览慈恩寺的情形,诗云:

杏林微雨霁,灼灼满瑶华。

左掖期先至,中园景未斜。

含毫歌白雪,藉草醉流霞。

独限金闺籍,支颐啜茗花。

《全唐诗》卷326

中唐时期长安茶风鼎盛,如《封氏闻见记》所言“王公朝士无不饮者”,诗中描写了“王公朝士”来到慈恩寺杏园看花并在寺院饮茶的情景:“左掖期先至”、“独限金闺籍” ,说明来者是朝廷高官,按照一般情形推想,寺院该是高规格接待,住持亲自陪游,茶僧恭恭敬敬奉献寺院香茶以待嘉宾,且应具茶禅一味的神韵。但并非如此,“含毫歌白雪”、“支颐啜茗花”,饮茶的同时挥毫泼墨、吟诗作赋,俨然大唐文士茶的作派。文士茶风吹进寺院,儒教茶和佛教茶相互融合势在必然。

晚唐茶诗人李洞,字才江,京兆人,诸王孙也。家贫。十分崇拜贾岛,《唐才子传》说他“遂铜写岛像,戴之巾中”、“常持数珠念贾岛佛,一日千遍”。他是长安本土茶诗人,又是皇室宗亲,读他的茶诗对于我们研判大唐寺院茶文化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其《题慈恩友人房》诗云:

贾生耽此寺,胜事入诗多。

鹤宿星千树,僧归烧一坡。

塔棱垂雪水,江色映茶锅。

长久堪栖息,休言忆镜波。

《全唐诗》卷722

这个贾生就是大唐著名诗人贾岛,李洞的好朋友。

贾岛是个半俗半僧的诗人,关于此人最为流行的故事就是“推敲”的典故。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若非有寺院生活的真实体验,贾岛焉能得此佳句! “贾生耽此寺”,“耽”解作沉溺、入迷,长久地停留。《唐才子传》说他“居京三十年,屡试不中连败文场,囊箧空甚,遂为浮屠”。旅居长安数载,囊中羞涩,有僧人的身份在,反正又无处可去,住在寺院衣食无忧,总不至于斯文扫地露宿长安街头,尚且还可写写诗、喝喝茶,虽出于无奈,倒也得其所在,算是明智的选择。贾岛是慈恩寺的常客,住得如此惬意,当然“长久堪栖息”。

贾岛在寺里干嘛?主要是吟诗、煎茶。常说“诗酒人生”,贾岛则是“诗茶人生”。在一个冬日里,李洞与贾岛在慈恩寺里煎茶,“塔棱垂雪水,江色映茶锅”,取塔棱滴下来的雪水,用锅煮雪水煎茶,茶味自然非同一般。 “雪水煎茶”体现的是文士的风雅,贾岛是僧人又是文士,李洞是文士却亲近佛门,二人自然而然地担负起寺院茶和文士茶相互交流的使命。由此也可以看出,慈恩寺的寺院茶风深受雅士茶风的影响。

如果说李洞的《题慈恩友人房》更多表现的是雅士茶风,那刘得仁的《慈恩寺塔下避暑》可算得上是地道的禅茶诗,诗云:

古松凌巨塔,修竹映空廊。

竟日闻虚籁,深山只此凉。

僧真生我静,水淡发茶香。

坐久东楼望,钟声振夕阳。

《全唐诗》卷544

一个夏日,诗人去慈恩寺塔下纳凉,古松巨塔,修竹空廊,深山凉意,自然天籁,钟声夕阳,回归自然怀抱,心情十分舒畅。诗人交往的僧人是真正的佛门弟子,对他的敬意油然而生;这里的水是真水,味儿淡淡的,淡为至味,淡则真,水为茶之体,茶为水之魂,真水煎名茶,茶之风味全出矣。“僧真生我敬,水淡发茶香”, 透着几分禅意,道出禅宗茶道真谛,以“淡”为宗,悟其“真如”境界;也体现了佛家茶文化与儒家茶文化的完美结合。

刘得仁能写出这样地道的禅茶诗不是偶然的。刘得仁乃公主之子,长庆年间以诗著称。自开成年间至大中年间历三朝,刘得仁的兄弟们都靠皇国戚的身份担任要职,独他苦学文章,立志走科举致仕之路,然科考不顺,出入科场20年,竟无所成。《唐才子传》卷6云:刘得仁“忧而不因,怨而不怨,哀而不伤。铿锵金玉,难合同流,而不厌于磨淬。端能确守格律,揣治声病,甘心穷苦,不汲汲于富贵。王孙公子中,千载求一人,不可得也。”诗人科举无望,于是寄托于茶,时时饮之,或与同仁,或与僧家;或饮于宫廷,或饮于寺宇。雁塔不题名常去玩玩也是快意于心的。

慈恩寺高僧或许没有写过茶诗,但不饮茶绝无可能,不同文人雅士在一块儿饮茶也绝无可能。在《慈恩寺志》书中为我们留下了慈恩寺僧人与饮茶文士们谜密切交往的记载。

中唐时期——

清上人,与朝臣、饮茶文士权德舆有交往。《全唐诗》收权德舆《和李中丞慈恩寺清上人院牡丹花歌》诗一首;

郁公,与诗人、饮茶文士贾岛有深交,《全唐诗》收贾诗《宿慈恩寺郁公房》、《寄慈恩郁上人》、《酬慈恩寺文郁上人》三首;

释霄韵,与诗人、饮茶文士贾岛有交往。《全唐诗》收贾岛《送慈恩寺霄韵法师谒太原李司空》诗一首;

昙禅师,与著名诗人、饮茶文士白居易有交往。《全唐诗》收白居易《赠昙禅师》诗一首;

恭上人,与诗人、饮茶文士刘得仁有交往。《全唐诗》收刘得仁《晚步曲江因谒慈恩寺恭上人》诗一首;

起上人,与御史中丞、饮茶文士武元衡有交,武曾赋《慈恩寺起上人院》诗一首;

晚唐时期——

俊上人,与唐大中间监察御史、饮茶文士许浑有交,许曾赋《晚投慈恩寺呈俊上人》诗一首;

默公,与诗人、饮茶文士郑谷有交往。《全唐诗》收郑诗《题慈恩寺默公院》一首;

楚霄上人,与诗人饮茶文士曹松有交往。《全唐诗》录曹诗一首,即《慈恩寺贻楚霄上人》;

觉公上人,与诗人、饮茶文士李洞有交往。《全唐诗》录李诗一首,即《秋日同觉公上人眺慈恩塔六韵》。

史料中提到的文人都有饮茶的嗜好,而且有茶诗存世。

尚无更多的资料诠释慈恩寺饮茶之风的表现和内涵,但有一点是明确的:慈恩寺因为是法相宗的祖庭而吸引了四海僧人,因其特殊的政治背景而吸引了诸多王公贵族,因其“雁塔题名”而成为文人雅士向往的地方,在长安茶文化的格局中提供了一个佛教茶、宫廷茶、文士茶交流的平台,也就决定了大唐茶道必然带着儒、道、佛三教的文化特征。

(摘自2014年第6期《吃茶去》杂志;作者:丁文)

2019年1月1日至31日茶文化产品销售排行榜

编号:GDZPS1249

书名:《评茶员培训教材》

版别:金盾出版社

书号:ISBN 978–7–5082–8422–7/S•1776

作者:杨亚军主编  中国茶叶学会组编

定价:47.00

出版日期:200901

内容简介

    本书由中国茶叶学会组编。本书分为初级评茶员、中级评茶员、高级评茶员、评茶师、高级评茶师技能要求5篇26章。内容包括:评茶员的基本要求及培训方法,中国茶叶发展史及主要茶类的品质特征,茶叶标准及分级,茶业企业标准的制定与应用,茶叶的感官审评设备与操作,茶叶的包装要求及标签通则,茶叶的贮藏技术,中国6大茶类的加工技术与审评方法,茶叶与健康知识介绍及研究,茶业企业经营管理及市场营销技巧。本书内容充实,具有科学性、知识性、实用性强的特点,适合广大评茶人员、评茶员及评茶师培训班授课人员和学员、茶业企业各层领导和技术人员阅读参考。

   本书共分26个章节,主要对评茶员的基本要求及培训方法,中国茶叶发展史及主要茶类的品质特征,茶叶标准及分级,茶业企业标准的制定与应用,茶叶的感官审评设备与操作,茶叶的包装要求及标签通则等内容作了介绍。该书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杨亚军,男,1961年9月18日生,江苏如皋人。1982年毕业于华南农学院茶学系,获学士学位。现任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浙江省茶叶研究院)所(院)长、党委副书记,农业部茶叶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主任。

    自“七五”以来,先后独立或合作主持国家攻关专题、子专题2个、国家科技部重点课题、重点科技项目和基础性项目等3个、省部级重点专题等6个,参与组织完成首轮全国茶树品种区域试验,从37个品种中筛选出25个在生产上推广应用;目前正主持“十五”国家攻关课题、专题和国家基金、科技部成果转化项目、948项目、省基金共6项,并主持第二轮全国茶树品种区域试验。

    二十年来,先后取得多项科研成果。作为主要执行人,参与育成了龙井43、碧云、菊花春等3个国家良种;作为区试阶段的主持人,参与育成了龙井长叶、寒绿两个国家级良种和苔香紫、苹云、碧峰3个省级良种,这些良种大多已在全国主要茶区推广应用。主持完成的“茶树育种早期品质化学鉴定技术”获中国农科院科技进步二等奖;合作主持完成的“龙井长叶、碧云的育成与应用及龙井43的推广”获农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作为茶数据库的主要完成人参加完成的“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数据库系统”获农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多年来坚持科研为生产服务,重视良种推广应用。主持完成的“茶树新品种龙井43的推广与效应”项目,取得了很好的社会、经济效益,被专家誉为“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和科技兴茶的成功范例”,“居国际先进水平”。

已培养和正培养硕士生各1名,协助培养博士生1名;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两篇获浙江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二等奖,合作出版著作6本。


编号:GDZPS4650

书名:《茶艺师基本技能》(职业技能短期培训教材)

版别: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作者:林素彬主编

书号:ISBN 978-7-5167-0887-3

定价:10.00

出版日期:201401

内容简介

《茶艺师基本技能》(职业技能短期培训教材)指出职业技能培训是提高劳动者知识与技能水平、增强劳动者就业能力的有效措施。职业技能短期培训,能够在短期内使受培训者掌握一门技能,达到上岗要求,顺利实现就业。为了适应开展职业技能短期培训的需要,促进短期培训向规范化发展,提高培训质量,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组织编写了此书。

本书内容通俗,图文并茂,容易学习和掌握。教材以技能操作和技能培养为主线,用图文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实例,一步步地介绍各项操作技能,便于学习、理解和对照操作。

编号:GDZPS1093

书名:《茶业通史》(第二版)

版别:中国农业出版社

书号:ISBN 978–7–109–12685–5

作者:陈椽编著

定价:50.00

出版日期:200809

内容简介

本书汇总古今中外茶业大事,使它尽量起到《茶业辞源》的作用,因此对中外古今(截至20世纪50年代为止)茶业史迹,不得不穷尽手头资料,但以节录原文为主,以便读者查阅考证。

 

第四名

编号:GDZPS7684

书名:《白茶新语》

版别:文化发展出版社

作者:李建国著

书号:ISBN 978-7-5142-2099-5

定价:88.00

出版日期:201901

内容简介

    1.一部关于白茶的百科全书,涉及白茶的方方面面,白茶的起源、分类、产区、生产工艺、成分,以及白茶品鉴与选购、冲泡、收藏、展望等,知识全面、通俗易懂、图文并茂,全面展示出白茶文化的独特魅力。

    2.作者是*评茶师、*茶艺技师、清华大学客座讲师,有丰富的白茶品鉴和研究经验。作者跑遍了各个白茶产地,走访了大量的白茶传承人,反复地体验以及和茶友的交流,总结了白茶各方面的科普知识,尤其是对消费者难以理解的白茶加工、科学选茶和冲泡技术方面,既介绍了科学原理,又有自身的实践知识,深入浅出,丰富了关于白茶的*手资料,难能可贵。

    白茶源远流长,古籍中多有记载,现代的白茶图书和文章也层出不穷,每个时代的白茶都有深刻的时代烙印。作者总结近十万次的白茶品鉴经验,参阅40多部图书和文献,跑遍全国白茶各个产区,走访大量的白茶传承人,把白茶从古到今的历史概况、白茶的树种、白茶的分类、白茶的生产、白茶的成分、白茶的保健功能、白茶的品鉴与选购、白茶的冲泡、白茶的收藏等各方面的内容,一一呈现给读者,让读者在传统白茶文献基础上,对当代的白茶有更多、更全面的了解,同时对白茶的新现象有正确的认知。

    希望借这本书能够传承白茶传统文化,激发茶界同人探索新时代白茶制作、品饮等方面的热情,把白茶的产业水平提升到一个新高度。

李建国,国家级评茶师,国家级茶艺技师,中科院研究生院工商管理学硕士,在茶叶制作、茶文化、茶艺师培训、茶叶审评、茶叶OTO模式方面都有深厚的研究,为清华大学客座讲师,长期在茶艺师、评茶师培训机构任课,西城区马连道茶文化大讲堂讲师,为多家企业特聘茶文化培训师。

编号:GDZPS6912

书名:《义海说茶》

版别: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作者:韩义海编著

书号:ISBN 978-7-5603-6504-6

定价:58.00

出版日期:201704

内容简介

    本书不着调的内容多些,有道听途说也有自己的亲身经历、学茶技巧、教学感悟、经营心得,更有行业内幕、茶人琐事、圈内八卦、陈芝麻烂谷子、鸡毛蒜皮类的事,信马由缰地写出来与您分享,故作深沉博人莞尔罢了,书中没有回避敏感话题,直抒己见,既无意大玩雅学、美学,也没有过多的学究书卷气、精美插图,反有些痞气、童心,无须您郑重其事地认真揣摩,更不要试图在其中纠结对错,寻找所谓真理和唯一标准。

    本人擅长纸上谈兵、闭门造车,故免不了目光短浅,境界有限,还请多包涵。市场上的茶书已经太多了,本不该跟着添乱,奈何与茶亲近得久了,沾染了些茶的任性和烘焙后的脾气,听闻一些云里雾里、故弄玄虚的传奇,甚至指鹿为马、颠倒黑白的玄机,如鲠在喉,不吐不快,故直言己见,说出心中所想,于是成就了此书,写的过程艰难且快乐,经常是熬夜至早晨,夜里恍惚间如有鬼使神差,时常写下令自己惊讶的文字。

韩义海,学者、国家高级职业技能鉴定考官、茶艺师、评茶师、食品检验员。长期致力于茶学研修、茶文化推广及茶艺教师、茶艺师、评茶师的培训工作。已有数百名学生分布于全国各地,指导参与数十家茶店、茶楼、茶会所的筹备经营,举办各类茶道推广现场活动近百场,应邀为多所大学进行茶道授课。自2008年起发布茶学、茶道知识讲座视频数百个,现场及网络传播人数已达数百万人次,是将茶道与国学雅艺相融合的践行者、推广者。

编号:GDZPS7317

书名:《新核心高职行业英语:茶艺英语》(“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

版别: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作者:段娟 孙雪梅主编  丁国声总主编

书号:ISBN 978-7-313-18397-2

定价:39.00

出版日期:201712

内容简介

《新核心高职行业英语:茶艺英语》(“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的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单元主题紧紧围绕常见茶艺交流展开,如:茶起源、茶产地、茶特性、茶加工、茶冲泡、健康饮茶、茶艺表演、茶文化主题的设计等。2.教材内容突出“主题+任务”的教学模式,除专业和常见词汇学习外,专门设计了一个任务模块,进行听说训练,满足茶艺专业知识的学习,帮助学生体验茶艺接待的过程,提升职业能力。3.开发了多媒体课件和配套资源包,结合传统教学,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和数据库技术,开发多媒体课件和配套资源包。


编号:GDZPS5765

书名:《茶文化学英语》(茶文化学系列教材)

版别:世界图书出版西安有限公司

作者:张丽霞 朱法荣主编

书号:ISBN 978-7-5100-8493-5

定价:40.00

出版日期:201509

内容简介

    张丽霞、朱法荣编著的《茶文化学英语》是“茶文化学教材”中的一本分册,共设计有8个单元,31个课时。本教材以英语学习的方式,对中国茶文化进行了系统的讲解。本书内容丰富、详实,从茶的起源 到茶的传播,从茶的采制到茶的加工,从茶的分类到 茶具的搭配,从茶的炮制、品饮到茶道养生、保健等 诸多方面做了详细地论述,使学习者了解茶文化,能掌握茶文化英语,本书非常适合茶学英语专业的师生学习和使用。

    张丽霞,茶学博士,山东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茶学系专业主任,山东省茶文化协会副会长兼学术专委会主任,山东省现代农业产业创新体系茶叶团队岗位专家。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部)级等科研课题16项,发表论文86篇,参编专著及教材6部;系统主讲《茶树栽培学》《茶叶加工学》《茶叶审评与检验》《茶叶生物化学》《茶文化学》和《茶学专业英语》多门专业课程;多年从事评茶师、茶艺师和茶叶加工国家职业资格培训。

朱法荣,英美文学硕士,山东农业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学校教学名师,山东省外国语言学学会翻译专委会委员。主持山东省省级精品课程和《英美文学讲座》MOOCs等多项课程建设以及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与山东省社会科学普及项目等多项科研项目。在国内A&HCI期刊《外国文学研究》等杂志发表论文十余篇,出版译著《给我留下华尔兹》,合作主编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食品专业英语》。


编号:GDZPS5526

书名:《中华印象:中国民族茶艺(彩图版)》

版别:世界图书出版西安有限公司

作者:白力丰主编

书号:ISBN 978-7-5100-9457-6

定价:48.00

出版日期:201506

内容简介

    56个民族的茶艺,是各民族饮茶习俗和民族风情最生动的艺术体现,是中华民族茶文化的瑰宝和精髓。

    白力丰女士以独到的视野、高度的概括和精彩的表演,将56个民族的茶艺以图文并茂的艺术形式编成了这本《中华印象:中国民族茶艺(彩图版)》。本书将会推动各民族饮茶讲科学,泡茶讲艺术;普及茶文化,促进茶产业的发展。

    白力丰,1959年出生于广西桂林,从事民族茶艺研究20多年,北京同创佳茗文化交流中心董事长,北京仙茶美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资深顾问,广西首席高级茶艺技师,桂林市茶文化研究会会长多年致力于茶艺、茶文化研究及教育等工作,有丰富的茶馆经营管理和茶艺师培训经验。


编号:GDZPS4523

书名:《武夷岩茶名丛录》

版别: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

作者:罗盛财著

书号:ISBN 978-7-5335-4264-1

定价:98.00

出版日期:201306

内容简介

本书从收集并繁殖的1178份名丛单丛的无性系后代群体中,经性状或品质鉴定,筛选了70份主要名丛。该书资料翔实,图文并茂,具有较高的学术研究与实际应用价值,也为人们认识武夷名丛,研究和利用名丛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参考,是广大爱好武夷茶、关心武夷茶的人们的有益读物。

罗盛财,福建省古田县人,1944年4月出生,1964年毕业于南平农业学校农作物栽培专业,高级农艺师。曾任武夷山市(原崇安县)综合农场革委会副主任、场长、武夷山农委副主任、农业局局长、书记。一生喜爱农学,尤喜水稻和茶叶遗传育种,于1980年起,先后3次组织课题组,主持开展武夷岩茶名丛和单丛茶树资源的惧保护整理工作,分别建立了九龙窠名丛圃和霞宾岩茶树种质资源圃,共收集保护名丛和单丛资源计1178份并建立了相应的无性系。长期坚持开展相关课题研究。

编号:GDZPS5468

书名:《武夷岩茶(大红袍)研究》(中国科协三峡科技出版资助计划)

版别: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作者:陈德华著

书号:ISBN 978-7-5046-6858-5

定价:68.00

出版日期:201505

内容简介

    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遗产项目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术代表性传承人”的呕心之作,一本有关武夷岩茶的专业性、实用性、权威性著作。

    《武夷岩茶(大红袍)研究》一书的作者是中华民族共和国文化部命名的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遗产项目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术代表性传承人”陈德华,陈先生所著的《武夷岩茶(大红袍)研究》一书首次全面地介绍了武夷岩茶以及大红袍的历史发展面貌,主要分为“武夷岩茶概论”、“武夷大红袍研究”、“武夷岩茶研究”、“武夷岩茶历史文化”等 4个部分。本书是一本介绍武夷岩茶的、具有第一手资料及史料价值的专业性、实用性、权威性著作。

    陈德华,福建长乐人,高级农艺师。曾担任武夷山市茶叶研究所所长,福建省武夷山北斗茶研究所所长,福建武夷山爱德华实验茶厂厂长。

2018年12月1日至31日茶文化产品销售排行榜

第一名

编号:GDZPS1249

书名:《评茶员培训教材》

版别:金盾出版社

书号:ISBN 978–7–5082–8422–7/S•1776

作者:杨亚军主编  中国茶叶学会组编

定价:47.00

出版日期:200901

内容简介

    本书由中国茶叶学会组编。本书分为初级评茶员、中级评茶员、高级评茶员、评茶师、高级评茶师技能要求5篇26章。内容包括:评茶员的基本要求及培训方法,中国茶叶发展史及主要茶类的品质特征,茶叶标准及分级,茶业企业标准的制定与应用,茶叶的感官审评设备与操作,茶叶的包装要求及标签通则,茶叶的贮藏技术,中国6大茶类的加工技术与审评方法,茶叶与健康知识介绍及研究,茶业企业经营管理及市场营销技巧。本书内容充实,具有科学性、知识性、实用性强的特点,适合广大评茶人员、评茶员及评茶师培训班授课人员和学员、茶业企业各层领导和技术人员阅读参考。

   本书共分26个章节,主要对评茶员的基本要求及培训方法,中国茶叶发展史及主要茶类的品质特征,茶叶标准及分级,茶业企业标准的制定与应用,茶叶的感官审评设备与操作,茶叶的包装要求及标签通则等内容作了介绍。该书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杨亚军,男,1961年9月18日生,江苏如皋人。1982年毕业于华南农学院茶学系,获学士学位。现任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浙江省茶叶研究院)所(院)长、党委副书记,农业部茶叶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主任。

    自“七五”以来,先后独立或合作主持国家攻关专题、子专题2个、国家科技部重点课题、重点科技项目和基础性项目等3个、省部级重点专题等6个,参与组织完成首轮全国茶树品种区域试验,从37个品种中筛选出25个在生产上推广应用;目前正主持“十五”国家攻关课题、专题和国家基金、科技部成果转化项目、948项目、省基金共6项,并主持第二轮全国茶树品种区域试验。

    二十年来,先后取得多项科研成果。作为主要执行人,参与育成了龙井43、碧云、菊花春等3个国家良种;作为区试阶段的主持人,参与育成了龙井长叶、寒绿两个国家级良种和苔香紫、苹云、碧峰3个省级良种,这些良种大多已在全国主要茶区推广应用。主持完成的“茶树育种早期品质化学鉴定技术”获中国农科院科技进步二等奖;合作主持完成的“龙井长叶、碧云的育成与应用及龙井43的推广”获农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作为茶数据库的主要完成人参加完成的“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数据库系统”获农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多年来坚持科研为生产服务,重视良种推广应用。主持完成的“茶树新品种龙井43的推广与效应”项目,取得了很好的社会、经济效益,被专家誉为“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和科技兴茶的成功范例”,“居国际先进水平”。

已培养和正培养硕士生各1名,协助培养博士生1名;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两篇获浙江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二等奖,合作出版著作6本。

 

第二名

编号:GDZPS6912

书名:《义海说茶》

版别: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作者:韩义海编著

书号:ISBN 978-7-5603-6504-6

定价:58.00

出版日期:201704

内容简介

    本书不着调的内容多些,有道听途说也有自己的亲身经历、学茶技巧、教学感悟、经营心得,更有行业内幕、茶人琐事、圈内八卦、陈芝麻烂谷子、鸡毛蒜皮类的事,信马由缰地写出来与您分享,故作深沉博人莞尔罢了,书中没有回避敏感话题,直抒己见,既无意大玩雅学、美学,也没有过多的学究书卷气、精美插图,反有些痞气、童心,无须您郑重其事地认真揣摩,更不要试图在其中纠结对错,寻找所谓真理和唯一标准。

    本人擅长纸上谈兵、闭门造车,故免不了目光短浅,境界有限,还请多包涵。市场上的茶书已经太多了,本不该跟着添乱,奈何与茶亲近得久了,沾染了些茶的任性和烘焙后的脾气,听闻一些云里雾里、故弄玄虚的传奇,甚至指鹿为马、颠倒黑白的玄机,如鲠在喉,不吐不快,故直言己见,说出心中所想,于是成就了此书,写的过程艰难且快乐,经常是熬夜至早晨,夜里恍惚间如有鬼使神差,时常写下令自己惊讶的文字。

韩义海,学者、国家高级职业技能鉴定考官、茶艺师、评茶师、食品检验员。长期致力于茶学研修、茶文化推广及茶艺教师、茶艺师、评茶师的培训工作。已有数百名学生分布于全国各地,指导参与数十家茶店、茶楼、茶会所的筹备经营,举办各类茶道推广现场活动近百场,应邀为多所大学进行茶道授课。自2008年起发布茶学、茶道知识讲座视频数百个,现场及网络传播人数已达数百万人次,是将茶道与国学雅艺相融合的践行者、推广者。

 

第三名

编号:GDZPS7200

书名:《茶师》

版别:吉林人民出版社

作者:韩义海编著

书号:ISBN 978-7-206-14489-9

定价:88.00

出版日期:201710

内容简介

本书立足于三代茶师的基础上为大家抛砖引玉,所涉及内容也是围绕这些方面的专业技巧和实战应用而展开,是培训教材、课外参考书、传统文化知识普及的综合与提炼,涉及广泛、操作性强,适合各类茶企、茶校、茶事机构、文化学校、国学课堂、高端服务场所培训使用,也适合茶学爱好者自学体会。全书直指当下,分化疏通,理清脉络,将多方面知识做以说明和讲解。

韩义海,学者、国家高级(职业技能鉴定教官,茶艺师、评茶师、食品检验员)。

《义海说茶》作者。长期致力于茶学研修,茶文化推广及茶艺教师、茶艺师、评茶师培训工作。已有数百名学生分布于全国各地、指导参与数千家茶店、茶楼、茶会所的筹备经营。举办各类茶道推广现场活动近百声。应邀为多所大学茶道授课,自08年起发布茶学、茶道知识视频数百个、现场及网络传播人数达数百万人次,是将茶道与国家雅艺相融合的践行者、推广者。

 


第四名

编号:GDZPS5765

书名:《茶文化学英语》(茶文化学系列教材)

版别:世界图书出版西安有限公司

作者:张丽霞 朱法荣主编

书号:ISBN 978-7-5100-8493-5

定价:40.00

出版日期:201509

内容简介

    张丽霞、朱法荣编著的《茶文化学英语》是“茶文化学教材”中的一本分册,共设计有8个单元,31个课时。本教材以英语学习的方式,对中国茶文化进行了系统的讲解。本书内容丰富、详实,从茶的起源 到茶的传播,从茶的采制到茶的加工,从茶的分类到 茶具的搭配,从茶的炮制、品饮到茶道养生、保健等 诸多方面做了详细地论述,使学习者了解茶文化,能掌握茶文化英语,本书非常适合茶学英语专业的师生学习和使用。

    张丽霞,茶学博士,山东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茶学系专业主任,山东省茶文化协会副会长兼学术专委会主任,山东省现代农业产业创新体系茶叶团队岗位专家。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部)级等科研课题16项,发表论文86篇,参编专著及教材6部;系统主讲《茶树栽培学》《茶叶加工学》《茶叶审评与检验》《茶叶生物化学》《茶文化学》和《茶学专业英语》多门专业课程;多年从事评茶师、茶艺师和茶叶加工国家职业资格培训。

朱法荣,英美文学硕士,山东农业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学校教学名师,山东省外国语言学学会翻译专委会委员。主持山东省省级精品课程和《英美文学讲座》MOOCs等多项课程建设以及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与山东省社会科学普及项目等多项科研项目。在国内A&HCI期刊《外国文学研究》等杂志发表论文十余篇,出版译著《给我留下华尔兹》,合作主编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食品专业英语》。

 


第五名

编号:GDZPS6004

书名:《茶叶密码》

版别: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作者:郝连奇编著  张正竹审阅

书号:ISBN 978-7-5576-0831-6

定价:48.00

出版日期:201603

内容简介

《茶叶密码》并不是茶叶学术性的研究类书籍,只是一本茶叶科普类图书。目的并不是在茶叶生物化学、审评与实验上进行深度探索,而是定位为一本有关茶与健康的普及型小册子。

《茶叶密码》告诉我们,茶叶主要含有哪些神奇的物质,影响我们口味的是哪些物质,对我们有保健功能的又是哪些物质。

本书的价值在于将复杂难懂的茶叶生物化学术语变成通俗易懂的语言。让神秘的化合物能够看得见、喝得到,变成可观、可感、可触的东西。在富有趣味的表述中,不仅知道了怎样泡好一壶茶,而且明白了茶对健康的意义。

    郝连奇,男,1971年出生,现任天津市茶叶学会理事长,天津津门紫砂会馆馆长。硕士、国家一级评茶师、高级考评员。1996年毕业于安徽农业大学茶叶系,曾就职天津市茶叶公司,创建天津市胜利路茶城,茶语器文化中心,非常茗连锁店,草木人职业培训学校,多年来一直从事茶叶的研究和科普工作。被安徽农业大学茶与食品科技学院、天津理工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天津外国语大学等多所大学聘为客座教授。被天津电视台科教频道聘请,录播17集《茶与健康》节目。

 

第六名

编号:GDZPS6523

书名:《武夷茶经:修订本》

版别:海峡书局

作者:萧天喜主编

书号:ISBN 978-7-80691-956-9

定价:330.00

出版日期:201410

内容简介

《武夷茶经:修订本》全面地、系统地、科学地介绍了武夷茶、武夷岩茶的历史渊源、品种名丛、栽培管理、制作工艺、品饮文化、茶艺茶俗、茶具茶器、产区产量、流通传播、正山小种、名间故事,以及武夷茶的诗词、文赋、论著、资料等。它是一部具有知识性、实用性、趣味性、艺术性、科学性、权威性的武夷茶百科全书。书中论术的武夷茶是指:一、历史上武夷山地区生产的茶叶全称。二、现今武夷山地区生产的乌龙茶(武夷岩茶)、红茶(正山小种)、绿茶(莲心、云雾)的统称。而书中论述的武夷岩茶则专指半发酵的乌龙茶,如大红袍、肉桂、水仙、奇兰、名丛等。

 

第七名

编号:GDZPS7317

书名:《新核心高职行业英语:茶艺英语》(“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

版别: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作者:段娟 孙雪梅主编  丁国声总主编

书号:ISBN 978-7-313-18397-2

定价:39.00

出版日期:201712

内容简介

《新核心高职行业英语:茶艺英语》(“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的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单元主题紧紧围绕常见茶艺交流展开,如:茶起源、茶产地、茶特性、茶加工、茶冲泡、健康饮茶、茶艺表演、茶文化主题的设计等。2.教材内容突出“主题+任务”的教学模式,除专业和常见词汇学习外,专门设计了一个任务模块,进行听说训练,满足茶艺专业知识的学习,帮助学生体验茶艺接待的过程,提升职业能力。3.开发了多媒体课件和配套资源包,结合传统教学,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和数据库技术,开发多媒体课件和配套资源包。

 


第八名

编号:GDZPS0508

书名:《红尘外的茶香》

版别:当代中国出版社

作者:张长生著

书号:ISBN 7–80170–536–X/G·109

定价:23.00

出版日期:200612

内容简介

让这颗在尘世间消磨的倦怠浮躁的心,慢下来,细下来,细到能听见茶芽在水中绽放的声响,能感受到手指与茶具间的每一次触碰。茶中似乎有太多的繁琐与刻意,禅中似乎有太多的玄妙与深奥。

禅是一枝花,禅茶不分家。本书的故事以老实的态度和白描的笔法娓娓道来,人与人之间的对话、动作、交往如在眼前。如大方和尚的那些粗茶淡饭、自晒的笋干和自锄的野蔬,丝毫无碍与一休皇帝的真诚平等相待;又如形狂意怪的一休宗纯和纤细专一的村田珠光师徒俩,在心与茶的观照下又契合得那么完美。

本书用白描的手法,将古代17位著名茶僧与茶之间的轶事细细勾画、娓娓道来,让读者仿佛穿越了时空,与赵州禅师、皎然和尚、虚云老和尚等名僧一起,亲历了那一幕幕生动的场景,静心体味茶、禅之真意。茶中似乎有太多的繁琐与刻意,禅中似乎有太多的玄妙与深奥……其实这二者本就不分彼此,都是直摁生命的当下,如是我闻:茶禅一味。

 

第九名

编号:GDZPS7527

书名:《茶叶审评与检验:第四版》(全国高等农林院校教材经典系列)

版别:中国农业出版社

作者:施兆鹏主编  黄建安副主编

书号:ISBN 978-7-109-14785-0

定价:42.00

出版日期:201712

内容简介

《茶叶审评与检验:第四版》(全国高等农林院校教材经典系列)本次修订扩大了修订队伍,参加编写的学校有湖南农业大学(主编单位)、浙江大学、安徽农业大学、西南大学、福建农林大学。主编由施兆鹏教授担任,副主编由黄建安教授担任。本次修订结构上未作大的更动,有些章节技术较规范,并已达到程序化、标准化,因此内容上未作大的修改,只是补充了一些新的内容。鉴于目前全国茶叶实物标准向茶文字标准过渡的时期,因此把原茶叶标准样和茶叶检验标准两章合并,第七章茶叶化学检验中,增加茶叶农药残留检验和重金属检验两节。附录中选录了一些茶叶产品和茶相关标准,以便查阅。并适当增加一些茶外形彩色照片。

 


第十名

编号:GDZPS6759

书名:《中国白茶:一部泡在世界史中的香味传奇》

版别: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作者:吴锡端 周滨著

书号:ISBN 978-7-5680-2644-4

定价:98.00

出版日期:201704

内容简介

    曾几何时,白茶被人与绿茶混为一谈,更是少有人能详细了解它的起源、品种、产区、制作方式、品饮、文化以及市场。为此,我们历时一年多、行程数千公里,足迹踏遍了中国白茶主产区的所有土地,收集了众多白茶样本,本着让国人看懂喝透中国白茶的初心,从茶园深处捧出了这一本厚厚的《中国白茶》。

    在这条埋藏于历史深处的古茶道上,我们遇到了许许多多可爱的人,他们世代耕耘在这片土地上,合力将白茶推到了世人眼前,使之成为一种人人都能消费的健康饮品,让白茶发挥出它的根本作用,这是极可贵的。为此,我们将这种种也收录书中,成为将来回眸往事的见证,也让世人明白中国白茶所走过的道路。

    吴锡端:中国茶叶专家,原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秘书长,现祥源茶业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安徽农业大学客座教授,著有图书《茉莉花茶》、《祁门红茶》。

周滨:作家,茶文化学者,原《中华合作时报•茶周刊》首席记者,国家共青团中央和茶业新闻奖获得者。著有《芳村三十年》、《透视中国茶产业商业地产之困》、《北京茶叶老字号的涅槃与重生》、《当星巴克遇上中国白牡丹——福鼎白茶产业逆风飞扬启示录》等中长篇纪实报道,图书《全国百佳茶馆经营指南》编委。

 


并列第十名

编号:GDZPS7507

书名:《一方茶席》

版别:西冷印社出版社

作者:陈燚芳著  房翔摄

书号:ISBN 978-7-5508-2473-7

定价:268.00

出版日期:201808

内容简介

《一方茶席》,燚芳老师二十年行茶历程的精神浓缩!从筹划到成稿,历时两年多,而今终于问世!这是一次茶席美学升华的尝试,为读者们带来一席丰沛灿烂的精神盛宴。

作者席前笔下,大脑中的魂牵梦萦,一页传奇,一段邂逅,鲜活的文字,明晰的叙述,读来唇齿生香,荡气回肠……“茶席”始于唐朝,历来是茶事活动的集大成者。

本书以茶席美学的视角,通过茶、水、器、境、人等诸要素和谐配置,图文并茂地表达了茶席文化。以春夏秋冬的时序变化作为明显,以小我到大我递进的人生感悟作为暗线铺陈茶席的主旨。茶艺大师与摄影大师的跨界合作,精妙呈现了作者对生命的敬畏,对美的追求与爱的向往。

陈燚芳,师承茶学大师童启庆教授,国家一级茶艺师,二零零六年获得“国家技术能手”称号,浙江大学茶艺教练、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客座教授、武夷学院校外导师,“素业茶院” 创办人, 二零一五年米兰世博会中国大学生茶艺团副团长,杭州G20峰会等茶事活动主要策划人,茶生活美学研究与实践者。

    房翔,中国人像摄影学会副主席、中国人像摄影十杰、奥地利超级巡回赛评委,杭州佳丽摄影集团、逆光飞翔机构创始人,作品《中国风》系列作品集,中国传统文化主题拍摄代表作《径山禅风》、《中印佛教之路》、《凝神玄感》等,二零一七年,开启《一方茶席》的人文之旅。

找到约2,176条结果 (用时 0.004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19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