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茶山收茶多长时间

找到约14条结果 (用时 0.011 秒)

行业探究丨聊一聊茶纹链技术在普洱茶界的应用前景

茶王树下,一行茶商已经蹲守了三天,这批收购价3万元一斤的普洱鲜叶,决不能再被人掉包了。

茶叶店前,一个茶客正在和茶商吵架,他昨天在这里买的几千元一提的礼品装普洱茶,打包时一个没注意,就被人换成了劣质茶。

茶仓库前,一个茶商对着收回来的普洱茶直皱眉,这批茶的品相不佳,说明仓储状态并不像藏家吹得那么好。

如何防止普洱茶被调包,如何确保普洱茶的真实可靠,如何降低彼此间的信任成本,一直是束缚着普洱茶界的魔咒,也是新茶客不敢在线上购买普洱茶的根本原因。

但当这项新兴科技问世后,源头采摘,陈放仓储和品饮价值,所有过程都将被如实记录,消费者在手机就可查看,而且任何人都无法篡改。

今天,陆离就来聊一聊普洱茶界的革命性科技——茶纹链。

横空出世的茶纹链

其实早在13年的秋季,普洱茶界的龙头就使用了茶叶溯源防伪的技术,茶品的防伪标签上带有二维码,扫一扫就可以鉴别这款茶的真假。

而大益也与造假对抗了近二十年,人民币同款防伪线、紫外线防伪等技术,极大了提高了仿制的门槛,陆离也出过防伪专题文章,感兴趣的茶友可以移步学习。

老茶鉴定丨大益普洱茶15年防伪史起底

从根本上说,这些防伪标签都是浮于表面的,都可能会被掉包和仿制,无法与茶饼一荣俱损,因此也无法从源头上解决普洱茶界的各种乱象。

但茶纹链却成功突破了这两点,从掉包风险上说,绵纸包装上的二维码,会和茶饼纹路的唯一信息匹配,确保一茶一码。

也就是说,如果有不法商贩采用高价回收绵纸,在包上自己制作的假茶饼时,由于绵纸二维码与茶饼不匹配,是无法正常流通的。

从仿制风险上说,如果有不法商贩花高价,搞来了能录茶纹和印刷二维码的设备,一样也没有用,因为正品茶的茶纹链上,还有制茶师傅的链上签名,保障防伪安全。

茶纹链的意义,不仅是对假茶的一次“降维打击”,让消费者能买到真实可信的普洱茶饼,而且还能一举改变普洱茶界现有的很多问题。

普洱茶古茶树的养护、采收和监管,至今仍有许多漏洞,陆离就曾亲眼目睹易武洲级保护区里的生态破坏,百年古树群,在人的贪欲中逐渐沦亡。

茶山鲜叶初加工的卫生情况,茶厂制茶车间的人员管理,茶仓陈放的温度湿度检测,都处于一个相对粗放的状态,缺乏最关键的监管。

普洱茶界需要一项全新的技术,能溯源普洱茶饼的所有环节,减轻各方的信任成本,助力整个普洱茶产业升级到数字化农业的水平。在这样一个背景下,茶纹链应运而生。

茶纹链的技术架构

茶纹链的技术革命

普洱紧压茶在制作时,条状的毛茶会被机器压成规则的圆饼状,而在这个过程中,由于抓取毛茶数量随机,所以每饼茶的条索纹路,都是独一份的,这就是茶纹链的实体凭据。

在这里陆离举例来帮助大家理解,这就好比摊韭菜鸡蛋饼一样,每张饼上的碎韭菜数量和位置,乃至所有碎韭菜最终会形成什么样的图案,都是完全随机的。

总之,就像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雪花一样,普洱茶饼上的条索纹路也是独一无二的,这为茶纹链的诞生,提供了物质保障。

但仅有特征还不够,能用条索纹路来传达信息,才是最关键的,由于茶饼纹路极其复杂,凭人力根本无法记忆,所以就引出了另一种黑科技——AI图像采集。

在理想情况下,茶饼在出厂时,会先经高精度扫描仪录入茶纹,再由AI深度学习茶饼纹理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形成茶纹链后,再汇总上传到区块链。

这里提到的区块链,相对复杂难懂一些,为了减少理解难度,陆离这里只强调一个根本属性:所有上传到区块链的信息,都是公开透明的,并且无法被篡改。

也就是说,茶客拿到使用茶纹链技术的普洱茶后,通过手机,就可以查看这款茶的采摘产地、制作工序、陈放仓储等所有环节,而且所有信息完全真实。

以具有唯一性的茶纹链为核心识别,普洱茶的前世今生,茶青原料、生产加工、茶仓存放和流通销售,在区块链上都“白纸黑字”地写着呢!

链上的数据,远比纸质检验报告更真实可靠

出生证明:在最源头的采摘环节,茶树旁的监控设备会记录采摘视频,并留存于区块链中,让每片茶叶的“户籍所在地”,都能公之于众。

身份证明:制作工序完成后,以紧压茶饼的纹路为特征,第三方公证机构会给每一饼茶,颁发身份证明,同时,监控设备也会如实记录压制等关键环节,确保生产安全。

陈放证明:在陈放仓储环节,这些茶流通到了哪里,具体的仓储条件如何,陈放了多长时间等问题,都会由茶仓联合协会全程跟踪记录,出仓时再颁发对应的“居住证”。

价值证明:转化效果到位后,专业审评师会根据链山的产地证明和陈放证明,对其品饮价值进行综合评价,再将各项得分上传,让普洱茶的价格符合价值。

茶纹链溯源防伪全流程

颠覆业界的茶纹链

不知道各位茶友后,有没有感受到这些文字沉甸甸的分量。这些技术真正落实后,普洱茶的种植采收、生产流通、仓储消费等环节,都将迎来一场颠覆性的蜕变。

有了出生证明后,每个人都可以通过手机查询古茶树的实际分布,及其所在茶山的气候土壤等环境信息,到了收茶季,茶商再也不用远赴茶山,彻夜守在要收的茶树下,生怕大几万一斤的茶树王鲜叶被人掉包。

有了身份证明后,茶厂哪道工序有失误,哪个过程出问题,都将暴露在消费者的目光下,这将倒逼茶厂提高生产质量,做出优质茶品。

有了陈放证明后,湿仓坏仓等不良仓储再也无处遁形,做仓等作假手段将被有效驱逐,我们这些消费者,买到的普洱茶都会真实可靠。

有了价值证明后,各类普洱茶的市场价将逐渐透明,用讲故事来哄抬茶价的乱象会被遏制,普洱茶的价格将真正回归价值。

路漫漫其修远兮,区块链+人工智能的溯源技术意义远大,但工程量也同样巨大,目前还是技术概念为主,实际运用阻力重重。

技术难度大,是第一个难点,茶纹录入、视频监控、数据传输、云端保存等环节,都离不开网络的支持,而想打通这些环节,或许要等到5G时代的真正到来。

建设成本高,是第二个难点,监控设备,网线光纤,软件开发,技术维护,人力成本等都是不小的建设成本,前期投资的这笔钱,最终还是会落到消费者头上。

损害旁利性,是最难的难点,茶纹链一出,新茶价格、茶树拍卖、大型仓储等领域的某些浑水都会被搅动,这些利益既得者,会看着自己的财路被断掉吗?

看到这里,茶纹链的实际运用似乎前路渺茫,但好在这种革命性的技术,并没有只停留在计划书和陆离的文章中,很多厂商已经在行动。

技术运用上,昆明茶厂、八角亭茶厂和安宁海湾茶业等茶企,已经用上了最新的茶纹链技术,目前已录入600多批次普洱茶品,总数量可达150多万饼。

茶树溯源上,已经在勐库等茶区试点了上千棵古树,初步实现了普洱古茶树的资源保护和数字化管理。

领域推广上,除了最主要的普洱茶行业,云南咖啡、高档红酒和珍稀药材等相近领域的溯源技术,也在逐步运用。

国家政策上,2020年茶纹链入选国家网信办的第四批区块链信息服务备案,和那些割一波韭菜就跑的发行商有着本质区别。

回望历史,每一项重大发明的的运用,都触犯到了一部分人的利益,也都受到了重重阻力,但凡是意义重大的,最终都能拨云见日,雨后天晴。

茶纹链真正做到了整合普洱茶供应链上下游,将来不可限量,在这里陆离也衷心祝愿茶纹链技术能越来越成熟,一步一个脚印地稳定发展。

来源:陆离茶寮,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叶纯对话一任天真李桂荣:找对人喝对茶,以匠心建立普洱茶品位标准

  ·编者按

  12月10日晚19:30至21:00,东莞广播电台FM104《城市的声音》栏目对一任天真品牌创始人李桂荣先生、东莞市茶文化促进会会长梁海潜先生、东莞市茶文化促进会秘书长杨锋先生以及资深茶友黄晓彬先生这几位茶行业特邀嘉宾进行了专访,以下是访谈内容回顾。

  采访者:叶纯(东莞电台著名主持人)

  受访者:李桂荣(一任天真品牌创始人)、梁海潜(东莞市茶文化促进会会长)、杨锋(东莞市茶文化促进会秘书长)、黄晓彬(资深茶友)

  在东莞茶文化促进会的领导们看来,一任天真创始人李桂荣是一位极为低调的东莞本地茶人,本人不善表达,却非常“任性”与稳当。早些年,在珠三角的高端酒圈、雪茄圈中,便听闻李桂荣是个为人熟知的品位行家,却不知其在高端茶圈里也是凤毛麟角的角色。一次深圳茶博会上的相遇,李桂荣便与东莞茶文化促进会结了缘,后来也成为会里最年轻的会长单位之一。

  资深茶友黄晓彬是个不折不扣的潮汕人,从小便跟随家族喝茶,喝着闻名天下的“潮汕工夫茶”长大,对中国茶的理解与品味,仿佛与生俱来。他一直被李桂荣从一而终、不折不扣的不似商人更似匠人的制茶精神与高尚情怀所吸引,对一任天真的好茶更是喜爱成痴,他为一众与他一般,能够喝到真正好茶的茶友们感到非常幸运。

  因爱而痴?一任天真的制茶之路

  采访伊始,李桂荣向大家讲述了他的做茶之路。从一名喜欢喝茶的茶小白,到一名亲自去大山源头去找好茶喝的茶痴,甘愿当资深茶人的司机,常常开车上山在各大茶山东奔西跑,说因爱茶痴,因爱而挑,一点都不为过。

  喜欢喝茶,也喜欢习茶。平时看各种茶书,了解当前的产业的市场、茶叶生产的状态,以及学习如何做一款好茶,如何了解一款好茶的方法。有的时候,还会边泡茶边对照茶书审评。到了一定程度,感觉手中的茶再也无法满足自己了,决定去找更高端的茶叶,去了解普洱茶极致的滋味口感到底是如何?于是,李桂荣便跑到了云南茶山,跟随资深茶人,开启了漫长的实地习茶之路。

  不断地开着车到每个山头每个片区去寻找我们的原料,找寻生态环境更好的原料。然后记录起来,等到某天想用或者来年要出品某款茶时,便可以直接找到这个地方,再根据当地当年的制茶工艺水平如何一起综合考量后,才决定采购此地的茶叶原料。

  在亲自学习、实践近乎十年以后,方创立属于自己的茶叶品牌“一任天真”。

  回忆起与李桂荣在深圳茶博会相识的经历,杨锋觉得很有意思。“在茶博会看到这个品牌名字时,觉得老板挺任性,当时我完全不知道他是东莞人。就看到他就坐在那冲茶,很安静。但喝了那款茶以后,我觉得有点惊喜。”

  之后,两人是你问一句,我才答一句,不问的时候,李桂荣始终保持安静的姿态。直到杨锋开始问他关于茶叶的专业问题。“茶的工艺、香气,他答得很专业,能够循着你的思路走,并且能把他自己的一些好的东西都给你翻出来。我发觉这个人对茶叶是很有情怀的,当时他晒得很黑,我以为是云南人,他的企业是云南企业。毕竟当时,他的专业度,在深圳、云南专业的圈子里,知名度比较高。反而在东莞这个地方,知道的人少。”

  你问我答

  极致口感?一任天真的选料秘密

  叶纯:

  关于普洱茶的什么问题,曾经让你觉得迷惘过?可能这一派是这种说法,另外那一派是那种说法的,是否有什么问题,曾经让你纠结过?

  李桂荣:

  其实就是什么样的工艺得出怎样的茶。类似茶叶滋味这个问题,到源头去了解,会发现其实每个产区对工艺的看法都有些不同。到目前为止,个人还是觉得在西双版纳整个产区农户之间的供应是比较稳定的。

  至于其它产区,如果一任天真需要该地的茶叶原料,我一定要先给出我的标准——让农户先把第一年采摘的原料以我的标准做出来样茶,我品饮过后觉得口感可以,并且农户能够理解我的理念、能够理解一任天真的工艺,便可以开放合作。如果样茶做的不符合我要求,或者农户无法理解解我,我们就会找下一家。

  叶纯:

  你们给农户的指导是已经有非常具体的工艺的标准?比方说茶叶要堆多长时间,是说你给他一个感觉的标准,比如要甜一点的茶,还是怎么样的?

  李桂荣:

  标准是指普洱茶后续转化的标准,并不是符合当下品茗的标准。有些普洱茶绿茶化的做法,能把茶的涩、苦都会隐得很深甚至将香气提得很美,很适合当下品饮。但是这类茶的香气是无法传续的,可能两三年后,香气就会慢慢弱化,甚至没有。无论是刻意绿茶化,或者是历史遗留的工艺习惯问题所致,但古树茶的韵是永远无法复刻的。你可以调它的香气,调的它涩味、苦味,但无法调它的韵。所谓的韵,是指你品完这个茶之后,回来的东西——余味悠长。

  反过来说,由于某些原因,传统的绿茶化工艺依然存在。作为一个收购毛料或者一个商家去采购那边的原料时,如果你对原料或者工艺不懂,或者你觉得如此工艺制成的茶才是好茶,多半就会收了那些料子,制成的茶,有待考究。普洱茶其实是个向后看的茶,很多茶是不涩不苦,并不是说让人为去造出来的。当然古树看的也是片区,比如说我们讲的五六大茶山,我们江北的一个茶区,它其实整个产区的茶,偏向于柔和,不苦不涩。

  潜龙勿用?一任天真——普洱茶界优秀潜力股

  叶纯:

  你跟李桂荣是好朋友,你平常那么爱喝茶,在你心目中,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爱茶爱到何种程度?

  黄晓彬:

  我觉得那种他是一个匠人,不是一个商人,对于我们这种茶友来讲,有这样的茶人,其实对我们是很幸运的。因为现在对很多喝茶的人来说,茶很多,但是真正的好茶很少;喜欢茶的人很多,但是懂茶的人又少;卖茶的人很多,但是真正凭着良心在卖茶的人很少。我觉得李桂荣在茶界里是一个做到“极端”的人,他会追求他所追求的。即立足他的品牌名字,一任天真里面的“真”字,他追求一种小众的大智慧。

  刚开始我就跟他说,你这个茶做的这么好,是不是要推广一下?毕竟我们现在这个时代已经不是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时代,好多东西也还要出来宣传。但是我觉得他有一种情怀,他希望有一个长时间的积累,我觉得他现在应该是在处在潜龙勿用的阶段,他是在等待见龙在野的时候。

  叶纯:

  对于李桂荣说的——要等到产品多储存几年,让一个小白喝到他的茶都觉得好的时候,才去大力去推他的品牌,梁会长怎么看?

  梁海潜:

  我在东莞茶界认识这么多人,感觉一任天真的李桂荣非常的细致,是一个潜力股。刚才黄先生讲的,正经、认真地去做茶这么多年坚持下来了,他是其中几个之一。我个人观察了他好些年了,他是最有潜力成为我们东莞本土出的大师。虽然他比较谦虚,但他其实有挺多故事的,只不过一直都在专心做茶,也不是很擅长表达。单纯这样面对面与他聊,他话不多。但是到了茶台上,话就多了,人变了,气场也不一样了。

  这么多年接触下来,我确实也被他的精神所感动,他是一个很认真、很用心地做一款好茶的人!他做的很多茶我都喝过,也深深得到我们圈内人士的认同,这一点是无可置疑的。很多人都说我们东莞不产茶,其实他们不知道我们东莞有一批人已经立足在云南,用心地在做茶,我认为李桂荣是我们这批人当中最优秀的代表。

  找对人喝对茶!建立正确的好茶品饮标准

  叶纯:

  喝茶这个事,其实还是要跟对人是吧?要喝到好茶,要建立起一个对于茶的正确的标准,路不要走歪了,否则再转回来就有点不太容易,对吧?

  杨锋:

  我第一次去到李桂荣办公室,看他泡茶,他的每款茶都很讲究,做事情很有条不紊。之后我拿来自己的好茶来让他泡,结果他只冲了一泡,俩人各喝了一杯后,他就将茶壶盖起来了,接着开始泡他自己的茶。当时他没说什么,但我心里明白他对我的茶已经给出了评价。而喝了他的茶之后,我感觉他的茶好像比我的要好喝。我认为他可能从一开始接触普洱茶,就走在一条正确的道路上,我可能是走在一条比较曲折的路上……

  他现在所做的事业,他认真对待茶这个事情——对我们茶友是一种福气。因为他会带领我们去验证哪些是好的普洱茶该有的口感,他会告诉我们怎么样的苦才是好的苦,怎么样的甜,怎么样的醇厚感才是好的……我从他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

  叶纯:

  我们之前讲茶的韵,韵能顺着喉咙下得去,直达到丹田,之后喉咙有干甜干润的感觉,这种茶肯定是优秀的产品,但这种好茶也很贵吧?

  李桂荣:

  不单是好茶了,是很好!但倒不一定贵,就看人专不专业。还是那句话,有没有找对这个真的很重要。拼配的茶不一定很贵,反而有时候纯料茶贵。这是因为拼配茶在保留保持一定的品质基础上,能把量做出来,把成本控制好,可以让大家喝到更多更优质的茶品。

  好的拼配茶,可以保存下来,让你持续地品饮到极佳口感。纯料茶的话,它从开始就很好喝,它的品饮期即适饮期,不要求流传10年、20年后才去品饮。我觉得古树纯料茶做好了,两三年后或者隔一年后就可以开始喝了。

  真正懂茶的人做出来的一款好的纯料茶,对整体肠胃是没有太大的刺激作用的。拿我自己来讲,我长期喝新茶喝了10年,很多人都认为我的肠胃是“铜皮铁骨”,其实不然,是我会选茶喝。喝着感觉不好的茶我不会继续喝进去,好的茶我会接着喝。当你懂了茶之后,你会自然而然知道什么才能喝,什么不能喝——你自己口腔会告诉你。

  访谈最后,由梁会长做总结,他表示:想喝到正路的茶,躲开茶坑,一定要找对组织找对人。我们东莞茶促会这么多年还是以引领大家走正道,找对好茶,喝好茶为宗旨的。一任天真的茶在国内还有比较高端的圈子都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同。所以我到很多地方,也很欣慰地告诉别人我们东莞也有像一任天真这样的品牌,能把好茶做出来!李桂荣是我们东莞茶人里爱茶、沏茶,走正道的一个代表。

  12月31号-4号,大家可以直接来东莞茶博会刷脸、刷电台节目名字,好茶立即奉上,让您建立起品茶的高标准!

武夷山国家公园:用生态保护与非遗传承泡出一杯好茶

“茶灶本笠泽,飞来摘茶国。堕在武夷山,溪心化为石。”

武夷山属亚热带气候,雨量丰沛,烟笼雾罩,幽涧流泉,其特殊地质、水质、小气候、小环境使之成为茶树肆意生长的天堂,是世界乌龙茶和红茶的发源地。

茶产业是武夷山的支柱产业之一。武夷山国家公园范围内拥有茶园面积34.54平方公里,占国家公园总面积的3.4%。如何培优做大茶产业,打通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换通道,是武夷山国家公园的一项特有难题。

千百年来,武夷岩茶一直为世人追捧


在武夷山的茶人看来,茶叶品质的好坏,起决定性作用的是这里独有的生态,七分是产地,三分靠工艺。国家公园成立后,生态茶园、科技创新使得以往违规砍伐、毁林种茶的现象绝迹。老一辈的茶人甚至感觉生态回到了儿时山里还没有通路的样子。

如今,人人都是公园人。武夷山的茶人们继续向来访的人们述说茶叶的传统与历史,同时也讲述着国家公园的新故事。

01茶技艺传人

翻青,40多岁就戴上了老花镜

桐木关,地处武夷山脉断裂垭口,平均海拔高度1100米,为武夷山八大雄关之一,闻名世界的正山小种红茶原产地。桐木关也是武夷山国家公园的核心保护区,其中海拔2160.8米的黄岗山号称“华东屋脊”。创新工艺高端红茶金骏眉也诞生在这里。

今年74岁的梁骏德是土生土长的桐木人,据家中族谱记载,祖上从河南固始迁居福建桐木村即开始做茶,传到他手上已是第22代。如今,梁骏德已成为当地茶产业大户,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山小种”红茶制作技艺传人。

资料记载,“正山小种”又称桐木村小种,指的是桐木村及与桐木村周边相同海拔、相同地域,用同一种传统工艺制作、品质相同、独具桂圆汤味的红茶产品。“正山”既指正确正宗的意义,而“小种”是指其茶树品种为小叶种,且产地地域及产量受地域的小气候所限之意。

↑武夷山国家公园,云雾中的桐木村

“桐木人生活来源主要就是靠茶叶。我是1948年出生的,我们那个年代,13岁就没念书了,后面一直跟着我父亲做茶。做茶一般都在晚上,那时候不像现在,连煤油灯都没有。我们就用山上的毛竹做成篾片,拿去晒干放到水里泡一个礼拜复晒。这样点燃的篾片照明效果好,落下来的灰烬也不容易发生火灾。”今年74岁的梁骏德告诉红星新闻记者。

父亲做茶的时候,梁骏德就在旁边拿篾片照明。一米多长的篾片可以燃烧二十多分钟,做茶一般都要到深夜凌晨,记不得一晚烧了多少根篾片。15岁那年,梁骏德开始直接上手做茶。因为学徒时表现出众,对红茶的采摘标准、萎凋、揉捻、发酵、过红锅、复揉、烘干等每一道工序的技术要求和火候都能拿捏得恰到好处,21岁时,梁骏德成为生产队初制正山小种红茶的主要骨干。

青楼,在桐木村特指一种纯木质老房子,因采回来的茶青需要放进楼里萎凋而得名。传统的青楼一般共有三层,底层燃烧松木,热量和松烟通过火道和烟道传到各楼层,从而制成正山小种独具的松烟香、桂圆汤特征。

为了保留传统工艺,梁骏德一辈子没少上青楼,长期密闭的松烟熏制,导致他四十多岁就佩戴上了老花镜。“这个工序是最辛苦的。鲜叶进去了,底下就要烧火,既有烟又有温度,中途在里面要去翻青四到五次,对眼睛伤害很大。现在年轻人不敢进青楼里面去,宁愿选择用电的无烟做法,那个多轻松啊。但传统工艺必须要延续下去,年轻人该进去还是要进去。”

02茶文化

丢不掉的岩骨花香

“仙山灵雨湿行云,洗遍香肌粉未匀。”换句话说,好山好水出好茶,这是千百年来中国人对高品质茶叶的坚定信仰。桐木村东南几十公里,紧邻武夷山风景名胜区的星村镇,被誉为“武夷岩茶第一镇”。

上世纪40年代,我国著名茶学家林馥泉曾在武夷山开展工作,研究武夷茶的栽培、制作、营销、文化等。他在《武夷茶叶之生产制造及运销》中详细论述了武夷岩茶茶质优异的原因:“以论地势,武夷岩茶可谓以山川精英秀气所钟,岩骨坑源所滋,品其泉洌花香之胜,其味甘泽而气馥郁。以论土质,则疏松润泽,即不至过粘而排水不易,亦不至过砾透通,此均适宜架根植物如茶树之丛生。”

除了地势和土壤的因素外,林馥泉还认为这里“气候稍带寒冷,降雪不常,山高气爽,暑天不至酷热,四季云雾环绕,降雨适量,且因山峰高耸,岩壑之间日照不长,亦均为茶树生育之理想条件,且以山水之奇,茶则信相得而益彰。”

↑武夷山国家公园,云雾里的茶园

对于这一点,武夷山星村镇永生茶业公司总经理游玉琼体会颇深。作为北宋书法家、理学家游酢(典故“程门立雪”的主人公之一)的后人,游玉琼亦是武夷山远近闻名的女茶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的唯一女性传承人。

“当年铁观音最热的时候,我们把正宗铁观音的种苗木引到武夷山,请安溪那边的师傅,工资给到3000块一天,完全按照那边的要求采摘制作。但不论怎么做,都做不出铁观音铁一样的结实外形和观音韵。”不轻易认输的游玉琼,还从潮州引入过凤凰单枞。同样的采摘标准、揉捻动作,以及与岩茶更相近的条索,最后竟然喝出了岩茶独有的韵味儿,再次以失败告终。

事后总结,原因还是在于气候和土壤。“传统的东西特别有魅力。全世界没有几个地方像武夷山这样有着独特的自然地理和生态气候条件,再加上千百年来制茶技艺的传承,造就了武夷岩茶的岩骨花香。我们手艺人可以做出花香,但岩骨是这个武夷山独有的,是土壤、气候给到你的。”

善于学习和思考的游玉琼“悟了”,此后她一边遵循自然规律传习武夷岩茶传统制作工艺,另一边利用科技探索绿色生态高效节能的生产方式。


↑武夷山远近闻名的女茶人游玉琼受访者供图

1998年,游玉琼成立了“金佛岩茶研究所”,聘请专家担任技术指导,每年投入大量经费,进行新品种的研发与攻关。1999年,游玉琼推出茶叶采摘机,她成为国内最早运用采茶机的茶人之一。2001年,她的茶厂开始使用电脑控制制茶机器,在武夷山岩茶厂家中头一家启用了全自动茶叶精加工生产线……

03茶产业

推陈出新,后继有人

如果说红茶鼻祖正山小种作为中国茶叶的代表享誉海外,那金骏眉的诞生,则让国人重新认识了“墙内开花墙外香”的武夷红茶,带动了整个红茶产业的发展。

作为金骏眉的首泡制作人,做了一辈子红茶的梁骏德,原本以为靠着茶叶外销只能够养家糊口,没想到现在如此红火,到老了,还是吃茶叶饭。

“现在市场上宣传金骏眉是不能用100℃沸水冲泡,其实是不对的。桐木村的茶是绝对可以用100℃的水冲泡。这是产区的问题,海拔高环境好,加上制作工艺,所以哪怕是金骏眉这样的芽茶耐泡程度也很好。”

20年前,苦于红茶的出口效益不理想,传统正山小种的烟熏味国内市场上普遍不接受,在朋友的提议下,梁骏德在采摘标准和制作工艺上大胆尝试,两斤多夏茶的鲜叶用钨丝灯萎凋,制成首批金骏眉。

从2003年开始探索,到2005年制成第一批6斤多金骏眉,梁骏德花了三年的时间,填补了国内市场无高端红茶的空白。“在桐木采芽头来做红茶,我当时也怕怕的。朋友是受龙井茶和白毫银针的启发,我当时跟他们探讨,不能按照龙井茶的采摘标准,红茶通过萎凋还需要揉捻,带托叶就没办法做。后面按照我的标准去掉托叶只要单芽,做出来非常理想。”  

↑金骏眉的首泡制作人梁骏德指导儿子对茶芽进行揉捻资料配图图据新华社

在桐木村的红茶“出口转内销”的同时,游玉琼开始将自己产的限量私房茶“偷偷寄往海外”。收茶的人不是别人,而是她远在英国留学的儿子方舟。茶寄去的是家乡味道,更有母亲背后的深意。

“别人去国外都是带药带吃的,我是全部给他带茶,而且这个茶是他花钱都买不到的,都是产自武夷山的名岩名丛。他在国外喝了几年,等快要毕业了,我就跟儿子开玩笑说,如果你现在不回到武夷山,再想喝到这口味就喝不到了,我给你断供。”

虽然是母子间的玩笑话,但出于对武夷岩茶传承的责任,游玉琼内心也充满矛盾。一方面她希望儿子能够在这种潜移默化中喜欢上家里的祖业,另一方面又不愿意看到儿子因为孝顺,被迫选择做茶。

也许是母子情深,也许是那口岩茶的召唤。2016年,游玉琼的儿子方舟从英国华威大学大数据专业毕业后,选择回到武夷山,尝试利用大数据把茶叶生产过程的各项数据模式化和标准化,将茶产业做大做强。


↑武夷山茶人游玉琼和儿子方舟受访者供图

“我认为传统行业的转型升级一定是跨行业的。融合性发展是我们大数据的思维方式。同时,一个产业的发展需要代代相传,在我看来,茶行业是朝阳行业,我愿意选择这个行业去进行突破、进行深耕。”方舟的语气没有半点犹豫。

作为福建省科技创业领军人才,游玉琼深知行业发展快慢和人才的多寡有着根本关系。“我儿子2016年回到武夷山的时候,连我爸都不理解,他跟我讲,‘方舟念了那么多书就回来做个农民’?我说,‘这么好的行当为什么不来呢’?”那两年,不少人质疑方舟的决定,结果2019年风向很快就变了,很多茶企业老板的孩子回来接班。这个就是几代人观念的问题。

04茶科技

用科技延续自然的味道

2016年,我国首批设立三江源国家公园、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大熊猫国家公园、武夷山国家公园等10处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同样是2016年回到武夷山的方舟,将自己比作国家公园同龄人,武夷山近六年的发展变化,他都一一记在脑海里。

“作为从小出生在南方的孩子,长大后便去了英国,一直没有机会领略我们国家壮丽的黄河是怎样的。刚回到武夷山时,我站在九曲溪边,看到倾盆大雨过后的河道彷佛是黄河在咆哮。但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后,我站在原来的位置,见滚滚清江往东流,又恢复到了我小时候的样子。这就是生态保护提升的作用,也就短短几年时间。”

在国家公园的倡导下,方舟率先投身于生态茶园改造工作。其第一片示范基地就位于九曲溪上游,面积1200多亩,其中200多亩用于套种珍贵阔叶树,由国家公园免费提供苗木。

另一方面,试点建设国家公园以来,武夷山市开展茶山整治攻坚战,2018年以来共整治茶山3万余亩,其中国家公园范围内的8500余亩。  

↑方舟受访者供图

“对我们茶行业的来说,生态环境对茶叶的品质至关重要。当年成立保护区后,桐木这边茶叶种植面积就受到严格管理,私自扩大种植面积的几乎没有。现在成立国家公园,生态环境保护得越来越好,各方面因素造就了茶叶的好品质。”如今,梁骏德与桐木的茶农一样,仍然不施化肥,不打农药,让茶树与周围的草木共生。

据新华社报道,2021年3月22日,正在福建考察调研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武夷山市星村镇燕子窠生态茶园,察看春茶长势,了解当地茶产业发展情况。“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习近平提到了唐代陆羽的《茶经》。他对乡亲们说,“过去茶产业是你们这里脱贫攻坚的支柱产业,今后要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他叮嘱,要统筹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这篇大文章。

从1985年进入茶行业,游玉琼在30多年时间里见证了科技进步给这个行业带来的巨大变化。从手工摇青到半机械化摇青,这一步就走了十几年;而从茶叶采摘机到全自动茶叶精加工生产线,中间不过短短几年时间。这两年,科技突飞猛进带给游玉琼的感受更加深刻。目前,她和方舟正在研发的最新智能采茶机,仅需一人操作,根据鲜叶高低自动升降采摘,精度可以达到95%以上。

“我们研发了大红袍夹心饼干、武夷岩茶饮料,智能采茶机样机也已经下地。岩茶是小众茶,成本高,卖价也高。现在讲乡村振兴,以前城里人喝茶,现在大家生活越来越富裕,农村人也开始喝岩茶了。在我看来,岩茶的市场现在才起步。”  

↑武夷岩茶受访者供图

千百年来,武夷岩茶一直为世人追捧,无论是从历朝列为珍贡驰名天下,还是到如今科技助力“飞入寻常百姓家”,不变的是它在山水奇象中孕育出的岩骨花香。

“好的岩茶是什么样子?”

“应该是自然的味道。岩韵就是自然的味道,花香就是我们手艺人把它的品质特征通过酶促氧化,把香气挥发出来,最后用高温固定住。这些都是原汁原味,没有任何添加剂,这就是自然的味道。”游玉琼答道。

来源:红星新闻w记者|任江波 罗丹妮 摄影|陶轲 王红强

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13条结果 (用时 0.003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1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相关搜索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