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长沙龙润茶

找到约25条结果 (用时 0.006 秒)

你心目中的好熟茶是什么样的?|“哇塞”瞬间的回忆


10月23日晚,茶叶进化论如期举办了第二场熟茶沙龙,主题为:聊一聊你心目中的熟茶。

 

参与沙龙的茶友们讲述了自己对于熟茶的审美标准,也听到了许多行业内人士与熟茶多年的故事。从第一次接触熟茶,到熟茶让茶友们“哇塞”的惊艳瞬间,我们为什么爱熟茶?我想这篇迟来的沙龙回顾文能让我们找到答案。


以下是沙龙的重点回顾。

(为了保持开放性,本文没有做总结性描述。)


  1. 你心目中的好熟茶是什么样的?

  2. 茶叶进化论的熟茶审美框架

  3. 把熟茶做一个类比,你觉得像什么?

  4. 熟茶给你的“哇塞”惊艳瞬间



1

你心目中的好熟茶是什么样的?



中琦:我们的主题其实就是想聊聊熟茶审美。你心目中的好熟茶是什么样?你喝熟茶喝的是什么?

 

李珊珊:我觉得好的熟茶有高级感,成团感更明显,能让我联想到很高级的食物,比如鹅肝,鱼子酱,好的汤熬出来的过桥米线等。我不能很具体化的描述,更多的我是用感性选择,给我画面感很强。理性也有,理性判断可能就是价格了。


我更关注的可能是当下触到我的点,我们去评价熟茶也许会从香气、汤色、甜色入手,调动系统思考,但我觉得这更适合审评,我更喜欢茶给到我的整体感受。喜欢熟茶的温和,像年纪大的温和老者,来的慢但是来的深。

 

李珊珊


石云春:我觉得喝熟茶是不分时间没有限制的,你起床空腹也可以喝,饭前饭后也可以喝,睡前也可以喝,男女老少都可以喝。熟茶通过发酵,其实很多物质对我们身体和肠胃的刺激感已经减弱了。

 

我最大的感慨就是,前几年做名山纯料的时候,真的是不要命的喝(生茶),当时脸色都是那种铁灰色。别人都会说我这是要钱不要命。但我当时想着,这毕竟是我的事业和工作,觉得喝的多是无上的光荣。以前会很骄傲自己一天喝二十几种毛料,自己在店里是卖家,但在山上是买家,觉得花了钱反正就自己也要喝回来。但现在也是因为健康关系,对熟茶是很依赖的,成为我的口粮茶了。

 

对待好熟茶的标准我也是比较感性的。可能香的、醇厚的、茶汤漂亮的、滑的、润的、细腻的,回甘比较明显的。可能很感性的需要一个唯美的茶,我也曾经喝过,03年的开第二个店的时候有朋友曾经送我92年的一公斤的勐海茶厂的五级茶,那是我喝过最好喝的熟茶,又滑又细又软又绵就像一团米汤。


我现在也知道,一杯熟茶要具备所有完美的优点是很难的,即便你用很好的原料去发酵,也很难满足所有人对熟茶的幻想。我现在对好熟茶的标准就是干净,健康,相反现在不怎么挑了,以前一根筋的就想要老的、贵的、有名气的,现在就觉得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挑适合自己口感的就好。

 

左:李建会   右:石云春

李扬:虽然史姐讲她不挑什么的,但一讲起熟茶什么好,关键的都有,什么回甘、厚、滑、黏等,这些都是一些好熟茶的要点。而且史姐讲到自己喝的最完美的茶是92年的勐海茶厂的五级茶,这是很有历史依据的,因为92年是勐海茶厂的一个坎儿,92年之前的茶都非常好。


这是因为在87年的时候邹炳良号召茶厂工人去开辟万亩茶园,开始到92年之后产量就出来了。本来92年之前茶厂附近这些坝区的茶园,比较标准的茶园,这些茶园因为是好茶就会拿去做红茶和绿茶,而山上这些茶农的料就拿来做普洱茶,用我们今天的标准看,那些茶不就是古树茶。所以92年之前的茶就比较好。

 

 李扬

金乔:我想分享一下我刚接触熟茶的感受。我当时喝茶的时候我是觉得熟茶在几大茶类里是很不一样的。我一直觉得茶就是水水的,但是熟茶我觉得它是汤,是能让我喝饱的东西,不论是在颜色还是质地上都是很有存在感的。那个时候最喜欢什么样的熟茶呢,首先一定是长久喝的,对我们的身体有益;其次是没有口厌感,不能说喝几口我就腻了;再者就是我不能被约束,想喝的时候就喝。

 

孙涛;第一次发现熟茶好是在勐海,喝了一个陈了十年以上的,水路细、滋润、有米汤感,有一次喝到比较好的是熟茶有奶香味,觉得这个滋味很神奇,熟茶是有无限可能和空间可以发展的。可能客户喜欢的熟茶点在于减肥,很多女性客户更关注减肥,经常会问什么茶减肥。

 

孙涛

中琦:

现在我是在做茶,曾经有段时间我对熟茶是没有审美的。


我第一次买熟茶是大三。那会爱喝滇红,买的时候顺带下单了一个普洱熟茶,那是第一次喝熟茶,我现在不记得什么味道了,但是霉味特别重,很难喝。但是我没有把它丢掉,为什么?我平时特别喜欢喝牛奶,奶制品,我的胃胀气特别严重,但一喝完那个熟茶我的胃胀气就好了,所以每一次发现肠胃不好就喝。就当做健胃消食片来喝,比健胃消食片还来的灵敏一点。


毕业后做茶,每天喝很多。学口感、挑毛病,但是到底什么好喝?很多人做茶也会有这么一个阶段,你不会单纯去欣赏它哪里好喝。你会把茶分解成很多个点,缺点多少、优点多少,但整体系统的框架是什么、好不好喝,已经没有感觉了。


第三个阶段,我开始跟李扬老师学习的时候,学会系统喝茶,能够知道一个茶整天怎样、现状怎样。但是有段时间我会陷入一种很无聊的阶段,就是你知道这个茶会达到什么样子,只要时间到了就行,你的好奇心就会没那么强了,然后我就进入一个反叛期。


前几个月我就觉得我天天喝熟茶好烦啊,我的身体每天要灌进多少茶水,我就觉得我要断一下,不想喝茶了。


我们为什么要喝茶?或者说我们为什么要喝熟茶?开始尝试不喝茶以后,每天忍不住要点喜茶喝奶茶,都要吃辣。很多人的嘴巴其实是有瘾的,比如男生抽烟女生吃零食,没事干的时候必须嘴巴上有个东西,而我喝茶的时候其实就把那个瘾满足了,但是没有茶的时候你就会找零食、喝奶茶。


但喝几天奶茶以后肠胃胃胀气又来了——我以为我的肠胃已经好了,但是那段时间开始不喝熟茶以后我的胃胀气就开始犯了。最后我认命了:


我对熟茶是有瘾的。心里的瘾有替代,但肠胃的瘾没有。


 主持人中琦


2茶叶进化论的熟茶审美框架



中琦:

刚刚石姐说的一点我觉得很有意思,就是“她现在已经没有偏好了”,我在平时接触客人的时候我发现大多数人是有偏好的,比如说你喜欢勐库种的香、清爽的茶,你给他喝勐海大叶种他觉得香气不够。喜欢喝勐海大叶种的人,你给他喝勐库大叶种他觉得不够厚重。

 

很多人是有偏好的,大多数人在没有经过专业训练之前都有自己的感觉。比如说我看到一个杯子,看到一个人,看到一款茶,每个人都有一个比较在意的点,他可能被这个点带领着就会有情感偏向。

 

我们茶叶进化论讲的是什么?

 

我们首先讲的是一个好茶的标准是什么,标准上面再讲偏好。我们会怎么说?

 

这个茶的活性怎么样?水平在哪?然后再说风格怎样,最后再说喜不喜欢?这么一条路来的,这个是因为喝了太多之后你要摒弃一些东西,谈到喜好是永远是没有高下的。你喜欢吃辣,他喜欢吃甜,你看关于甜粽子和咸粽子哪个更好吃都存在长久的争论。对应到茶方面,他喜欢喝香甜、润的熟茶,他喜欢喝又苦又浓的,这也是没有高下的。

 

我们讲什么样的熟茶是好熟茶,实际上说到好坏他必定要有一个标准,世界上任何一个东西没有标准的时候是没有好坏的。比如我拿出一个老班章熟茶和台地熟茶,这两个对比好坏,其实它是不存在好坏的,除非你有一个标准。比如你以贵为标准,那就是哪个贵哪个好,或者你以干净为标准等等。我们茶叶进化论他会有一条线,这条线有没有活性,能不能越陈越香,这条线有了以后我们再谈风格和喜好。

 


李扬:

我们喝茶喝一个什么?刚刚我们也听了很多茶友的观点,比如喝健康、喝喜好等。我说一个我个人的一些分享。


就像刚刚孙涛说的这个,你的喜好会有一些特征性,有一个问题就是他这个标准的客观性何在?包括在沙龙开始之前,我们也在讨论,两个茶你要比一个高下的话,孰高孰下,或者哪个好?


首先我们要讨论的就是什么是好,好的标准是什么?当你开始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你会陷入一个非常大的悖论,你会发现实际上没有一个客观的好,所有的好都是主观的。所以说没有任何两个茶我们能够在不加任何前提的条件下说出哪个比哪个好,我们只能在一套规则下进行讨论。那我实际上是在这个基础上开始思索我要做什么茶。

 

我自己在看一些历史,包括我们根据普洱茶和其他茶类的比较当中,你会发现普洱茶有一些特殊性。而这个特殊性,就是一个落脚点,你只要找到这个落脚点就能立住自己的观点。


白灵

那我找来找去发现普洱茶最撑得住的落脚点就是越陈越香。基于这个越陈越香的基础我们再来看,越沉越香同它的口感表现之间会有什么样的联系。在这个基础下,我又继而推出了糖苷物质,也就是活性物质导致的它越陈越香,在口感上就体现出回甘生津清凉感。

 

对于这一点我就延伸出了什么样的茶是好茶?什么样的茶是能够越陈越香的茶?什么样的工艺能够保证他有更多的糖苷类?我们的熟茶应该用怎么样的工艺去做?这一系列推论,实际上我就是这么得出来的。完全基于一个没有任何个人偏好在其中的,是纯粹的一个理性思考导出的一个结论。

 

经常有人问我喜欢喝什么样的茶?你看我喜欢喝的这些茶,实际我真的没有任何偏好,但是我只喝一两个茶,为什么?那两个茶绝对是活性物质最高的两个茶。我的审美和我要讲的理论,是完全契合的。

 

在这个基础上,我就不会出现中琦说的什么反叛期或者茫然期。因为我喝到一个茶,就能感受到它的活性,能感受到它将来越陈越香的这种潜力。这个东西我就觉得它很好,我就不会想其他更多的复杂的延展东西,我就想这一点。

 

所以我做的茶也非常简单,就是基于这一点去做,所有的茶都朝着这个目标去做,这也是为什么不管什么时候任何一款茶我们一喝,哎这个就是茶叶进化论的茶。这个茶的目标和审美就有一个统一性。





3把熟茶做一个类比,你觉得像什么?

中琦:如果你把熟茶作一个类比,你会觉得它像喝什么,比如有些人比喻,生茶就像牛奶,而熟茶就像酸奶,也有人比喻豆腐和臭豆腐等等。就是如果你打个比喻,你觉得熟茶是什么?

 

李建会:我觉得熟茶像一碗汤,每天都会想喝的一碗汤。就不管你煲的鸡汤也好,什么汤也好,反正你就是想喝那么一碗汤。饭后半小时,必须要喝个熟茶,就像饭后一碗汤。特别像我们做了很多年茶的人,肠胃其实已经千疮百孔,喝生茶已经不行了,特别树龄小一点的,浓一点的,胃真的一点也不舒服。现在知道只要喝熟茶就会好很多,去哪都会带着一些。

 


孙涛:我觉得喝生茶就像是刺激一点的极限运动,可能年轻人蹦迪,或者篮球啊这些运动,而喝熟茶就更像打太极这样的比较舒缓养生的运动。

 

李建会:我觉得喝茶更多的还是年龄段的划分会比较明显,基本上就是35岁或者40岁以后的人他们喝熟茶或者老生茶会比较多一些,年轻一代20几岁的,他们就爱喝红茶、绿茶这些比较适口的。然后30来岁的人就比较喜欢喝生普,喜欢有饱满度有冲击力的,到了40岁左右的话,大家基本都磨的差不多了,就还是想找点这种温和的,其次你的胃也需要保养。

 

小魏:如果生熟茶去比较的话,生茶可能喝起来更有特点,就像吃东西,香的辣的就有明确的口味,但我一般吃饭的习惯就必须要有蔬菜,我觉得熟茶就是蔬菜,相比之下可能特点没有那么鲜明,但是一种你需要长时间吃缺不了的东西。

 

苏奎

中琦:我觉得生茶和熟茶就像吃鲜肉和火腿,其实都是吃鲜,但是是两种鲜。就我看过一个美食家讲肉类的话,日本最厉害的是牛肉,他能把牛肉的风味发挥到极致。我们中国把肉类发挥到极致的,其实就是火腿,我们可能觉得火腿咸,但火腿在中国各大菜系里被看重的是鲜,厨师都会用火腿放到汤里,提高汤的鲜味。就我们看那种做出来好几年的火腿,而且是在那种比较冷的地方做出来的,它不仅不咸还有奶香味。


说到这个鲜,生茶是茶氨酸的鲜,熟茶是发酵过后带来的更复杂的鲜。我们的喉韵是需要鲜的,只是不是茶氨酸的鲜,需要更复杂的鲜才有喉韵。要不然,为什么龙井没有喉韵?




4

熟茶给你的“哇塞”惊艳瞬间

金乔:你经历了什么事让你对熟茶的看法产生改变?

 

苏奎:就是那种“哇塞”的瞬间吗?


我是一开始用盖碗泡,用紫砂壶泡,很普通的熟茶,没有感受到那种“哇塞”的瞬间。后面喝到用保温杯闷的熟茶,一下子就好惊讶,竟然还有这种存在。

 

李建会:我也跟你一样觉得“哇塞,闷出来的熟茶怎么那么好喝”,泡的话就感觉出不了那种滋味。

 

孙涛:我小时候刚喝熟茶时,感觉那个时候的熟茶都有股仓位或者堆味,后面自己开始做茶,喝到那种没有味道的,就会觉得这个“哇,很干净”

 

李建会:其实我最开始来你们这里上课,抱有的是一种学习理论上的知识,看能不能结合我们实际的操作。然后我记得那时候上课,天气有点冷,然后你们就有给每个人倒杯保温杯闷的熟茶喝,当时喝的时候真的被惊艳到了。“哇塞,真的很不错。”


我当时就一下子对那么好喝的熟茶产生了兴趣,包括它的原料工艺什么的。后面我做熟茶也一直是以这个标准来找感觉,原料上肯定有所差异,但我觉得能找到那种感觉在我这里就是过关了。我给别人喝你们的熟茶,也被称赞这个茶好甜啊,怎么能够那么甜。

 

李建会



中琦:

根据我自己与熟茶的经历,我也总结出我对熟茶的“哇塞”瞬间了。


第一个“哇塞”瞬间,“哇塞,熟茶怎么这么难喝,对肠胃这么有效,简直是健胃消食片加强版。”


第二个“哇塞”瞬间,当时刚毕业喝熟茶的时候,其实也没什么感觉,我有个同事当时给我了一泡茶,说这个茶差不多一万多,后面我自己偶然间喝了,就感觉嘴巴里有一种丝滑感,像一片丝绸一样。有一点像德芙巧克力的广告一样,让我很有画面感。我现在也不觉得那个熟茶有多好喝了,但是当时给到我的惊艳是真实的。


第三个“哇塞”瞬间,我当时天天在勐海山上,天天去泡茶,然后自己去买,都没什么感觉。那会儿我喝李扬老师的熟茶,滋味比较清爽比较甜,我觉得挺好喝的,但我又不知道好在哪,他大致说了一下,可又不是像现在教学一样说的那么明显。


那时候我就天天喝,突然有一天我就懂了。原来一个茶除了风格以外,还有回甘生津清凉感,而且感觉很强,口腔里不断地滋润不断地凉,一下子我就打通了,原来喝茶就是要喝活性。


第四个“哇塞”瞬间,我度过关于熟茶的那个叛逆期后,就发现自己不喝熟茶真的就不舒服,不喝就会一直想吃零食,我已经对熟茶成瘾了。


编辑|高雯、小魏




|茶叶进化论 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向客服申请并获得授权

吉普号×茶业复兴沙龙回顾:茶行业二十年未有之大变局

2021年12月14日,吉普号×茶业复兴沙龙重启,一场主题为“2021茶行业观察,20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沙龙在雄达茶城猫猫茶书馆举办。

这个充满茶香的夜晚,嘉宾和茶友一同回顾了2021年的变革与机遇,寒冷冬夜,因爱茶人的相聚而温暖,更因思想的交锋而热烈。

01

2021年,茶行业都发生了哪些大事

这一年,各行业有喜有忧,表现分化,茶行业也如此。2021年,茶行业都发生了哪些大事,我们先来做个简单回顾——

  • 3月,习近平总书记福建考察,强调要统筹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这篇大文章 。

  • 3月,美国:疫情中求闲,茶叶市场获新增长。

  • 4月,上海警方查获10余吨假冒品牌普洱茶饼:单个市价数十万元。

  • 6月 ,奈雪的茶上市首日破发。

  • 6月,喜茶完成新一轮融资,估值达600亿元人民币。

  • 6月,澜沧古茶终止深交所主板IPO 。

  • 6月,英语四级考试考龙井、普洱、铁观音上热搜了。

  • 7月,大益仓颉号二级市场被「熔断」,首次出现无报价时刻。

  • 7月21日,港交所取消龙润集团在香港主板市场的上市地位。

  • 8月,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主要数据公报:全国茶园面积2527.05万(比原有数据缩水2100万亩)。

  • 9月,茶叶中农药量残留最大量迎来新国标。

  • 10月,八马茶业突然中止IPO。

  • 11月,立顿易主,全球最大茶公司联合利华45亿欧元出售其全球茶业务。

  • 11月,山东大学考古团队发现世界最早茶叶,将茶文化的追溯提前了三百多年。

  • 天猫双十一,茶行业的交易金额整体稍下降,其中普洱、红茶、黑茶类目降低10%以上,普洱茶下降了26%(2020年49.8亿,2021年36亿)。

02

一份茶行业的媒体观察

周重林(茶文化学者,茶业复兴出品人):今年的行情是二十年来未出现的,行业分化明显,头部效应明显。红利消失了,很多靠自然流量的店铺生存面临很多挑战。普洱茶的上一次危机是2007年,茶城搬走了很多人,危机无处不在。

3月份习主席提出的“强调要统筹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这篇大文章” 最大的不同就是顺序的不同,茶文化放在了最前面。最近几年茶文化和茶产业的发展每年都上一个台阶,我上个月领了个奖,是表彰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的,我研究茶文化的,第一次被排在了第一。

美国疫情期间茶卖的好,是因为疫情大家哪都去不了,“嘴闲着特危险”,疫情刚刚开始,我去逛超市就发现休闲食品卖的好,超市里的瓜子、袋装茶都很好卖。4月份的造假事件,说明真货假货会长期并存的,我们都知道奢侈品的假货非常多,特别是普洱老茶,利润高,有奢侈品的属性,造假者有利可图。

今年最热的是茶的资本市场的兴起,奈雪的茶是靠新茶饮上市的,据说还有7、8家茶企(包括新茶饮)正在准备上市,这意味着茶的资本市场开始形成。今年多家传统茶企上市受阻,中止的原因也很值得关注。通过看企业报表我们会发现很多,比如加盟店的数量和公司赢利点之间的关系、比如什么样的茶品比较赚钱、我还发现了普洱茶是能持续挣钱、能周期性的挣钱的茶品。

6月份喜茶600亿的估值,让我们看到一个新茶饮品牌能做多大,能多值钱。除此之外,喜茶这一轮带来的是空间美学的变革,喜茶之后,市面上出了很多关于茶空间设计的书,云南的霸王茶姬也是在这一波崛起的,吉普号今年孵化的上山喝茶也很受关注,两个月“霸屏”昆明最受欢迎茶饮店,吉普号是我认识的唯一一家在传统赛道和新茶饮赛道同时在跑的。

回到普洱茶,仓颉号事件可以让我们反思芳村模式,反思消费市场。我们也要思考普洱茶特有的收藏属性、金融属性到底给茶企带来了什么?

立顿易主是今年年底的大事,前些年大家讲的都是立顿故事,最广为流传的是“七万家茶企,不如一家立顿”。立顿易主也标志着变革已经到来,在这些变革背后也看到普洱茶的机会。

山大的考古发现,当天有20多个人转文章链接给我,我国饮茶的历史长,但是文献记载的历史比较晚,最近几年西藏阿里、陕西西安的考古发现都用实物证明了我们有2000多年的饮茶历史,而山大的考古是在这个基础上提前了300多年,提前到了战国时期。

总的来说,今年是充满变化的一年,也是充满生机的一年。

03

极边年销售占比40%来自新茶饮

这个数字在3年前是0

徐海波(云南腾冲极边茶业股份有限公司):我一直认为茶行业的变化不是突然发生的,当从业者感受到这些数据变化的时候,变局其实已经早就开始了。我们今年7月份就完成去年的销售额,11月与去年同比有30%的增长,这和我们提前布局新茶饮有关,我们极边专注做优秀的原料供应商,专注自己擅长的领域,做好我们可以做的。

极边今年的销售总量40%来自新茶饮,这个数字在3年前是0,因为有新茶饮支撑,我们才可以达到这样的增长。之所以布局新茶饮,我最开始的直觉是发现很多年轻人只喝新茶饮的茶,不用茶壶、也不用公道杯。无论大家如何臧否新茶饮,但新茶饮让大量的年轻人开始喝茶了,新茶饮对茶行业的贡献巨大。传统茶行业各种办法,都没有能让年轻人普遍接受茶,但是新茶饮做到了。传统茶行业现在开始转变仍不算晚,还有机会,但要抛弃一些旧的销售方式,以及文化方面的旧有观念。

我先说茶科技,别的不说,光是研究成果的数量和等级,都远远低于咖啡。茶叶研究所、茶企应当多做这方面工作,但不能被伪科学、玄学骗,要踏踏实实做科研。

一方面,我认为茶文化没进入应有状态。茶不能只讲功能和品饮,前些年马化腾提出了互联网+,这个概念提的很好,它的意思就是每行每业都可以通过互联网来获得自己的加分项。我们回来看茶行业,说的最多的是品饮,而茶的社交属性、文化属性、茶和人的关系,茶在仪式中的作用、以及茶衍生的茶空间、茶具的研究相当不足。

另一方面,我认为茶在各种文化场景中没有发挥作用,我是个茶人,又是个戏剧人,我很少在主流剧场看到茶馆,全是咖啡馆。现在慢慢开始有奶茶店了。所以我对做新茶饮的企业心存敬意,这些企业构建了年轻人喝茶的消费场景、通过茶进行社交的场景,这里边没有太多的高大上的东西,但它确实形成了一种文化。

其次,我认为茶在哲学、美学、科学方面都有很明显的问题,还有太多值得探讨的地方。喝茶带来的美感、真正关注研究得不够,重视的不够。举个例子,最近几年网络上把“茶艺师”这个名词污名化,把“茶艺师”类比为失足女青年,茶行业还没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绿茶”、“茶艺师”这些与茶有关又相当侮辱女性的新词汇,会对茶行业造成重伤。

希望更多研究者去关注茶在哲学和美学层面的东西。茶一直是文化生活的重要参与者,现在的研究实在太不够了。

大变局来临之时,需要茶行业同仁共同努力、共同探讨。

04

变局之下

如何面对困局,突围增长?

张宇(吉普号CEO):听了徐总的分享,我最明显的感受是确实未来整个行业的进步是体现在生态位的分化,极边找到了很棒的生态位,把握住了极边的优势,有自己的护城河,有自己的利润,配合起来很愉快。我们今天现场听装冷萃茶中的乌龙茶原材料就是徐总他们公司提供的,在冷泡方面我们试了很多种乌龙茶,极边的青心乌龙是最合适的。

徐总分享了咖啡案例,我补充说一点,上山喝茶使用的主流器具,三分之二是咖啡器具,为什么我们要用咖啡的器具呢?是因为标准化和精细度很好,基于标准化与精细化,云南咖啡的初制和烘焙最近几年进步很快。

徐总刚刚围绕着茶社交和空间,进行了哲学层面审美探讨,我今天刚刚得到了一组数据:昆明市区现在正在营业/持平盈利的独立咖啡馆有300多家,这是昆明独立媒体《山茶花小姐》的数据,每个店都有自己对咖啡的理解,以及在审美、技术层面的实践,构建了精品咖啡馆丰富的生态,我觉得这是值得茶行业借鉴的。

下面我要回到吉普号数据和行业数据的对比,这些数据在茶业复兴公开,是希望和行业有一个互动。

刚刚PPT的最后一条数据是我提供的,“双十一”指的是10月20-11月11日晚零点,普洱茶缩了13亿,相较去年萎缩了26%,这是真实状况。即便之前有刷单,也说明今年刷不动了,因为刷单要垫钱,需要2-3周的资金周期。26%的缩水,我第一时间是不敢相信的。看到这个数据,很多人会说销量都去抖音了,其实根本不是,这个数据出来之后,我们电商团队很焦虑,于是我们进行了内部的订单比对,筛了几百条订单之后发现,我们在天猫和京东购买的老客户去抖音的只有7%,但是抖音首次成交后,再跳转来天猫的有15%,这说明不是天猫和京东的去抖音了。

我再分享一个数据,我们在抖音上卖普洱茶饼,80前的客户只有10%-15%,结合天猫的数据,我们发现这是80前消费者断代的问题,综合各种原因,80前的消费者失去了消费信心。像茶城的很多店铺,过去的订单是解决收藏和礼品,但这部分用户这两年少了收藏和礼品消费的信心。再举个例子,我们今年的单品503,今年出了1万片,在抖音、京东和天猫预售不到10天就卖光了,数据复盘时发现20%是95后用户,一开始看到数据我是很惊讶的,503预售的价格是不到3000十片,200多一片,我们的数据是80后、90后、95后在主力消费。

从我入行前8年到我入行以来的12年,这20年间我们聊茶的语境没变过,这个语境下主要聊的是普洱茶是越陈越香的、是可以送礼的、是可收藏的、是可增值的等等,这个语境和今年缩水的百分之二十多一比对,我们就会知道是什么类型的消费缩水了。

一个时代塑造一代人的价值观,吉普号门店店长周欣就发现今年来门店买茶的消费者和过去的不太一样了,以前很多消费者买茶关注的是树龄、山头,坐下来和你聊一下午。现在很多年轻消费者不想和你聊天,他进店一看包装价格差不多就买了走了,交易的速度快了很多。这种变革迟早会发生,只是被2020年、2021年的疫情和大的经济形势加速了,广州的茶叶交易过去商行很重要,依靠熟人、重定制等等。现在商行和熟人的交易在衰落,随着科技的发展,陌生人之间的交易成本在下降,交易变得更加简单、便捷和透明。

最后,我觉得最棒的是普洱茶的消费在变局之中逐渐回归品饮、回归日常、回归流通,整个语境开始回归到消费品行业。

05

对产品标准化的探索,没有终点

吴坤(吉普号产品策略部负责人):普洱茶行业的极度不成熟,导致市面上乱象横生,充斥着各式玄学与造魅,我们身为从业者,也为之困扰。吉普号的产品到今天能有一套标准化的呈现,其实也是经历了长达9年的探索与完善,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曾彷徨过、质疑过,但秉持着“做理性的普洱玩家”的理念,我们还是坚持了下来。

纵观整个进程,大致可以归纳为两个阶段、四度更名,详见下表——

关于完整的产品体系,下图可做案例说明。简简单单的数字编码,却蕴含了一款产品的主要信息,消费者可以按图索骥,根据自己的需求或者口感喜好,快速锁定自己中意的茶品,不用去花一下午时间不停的喝,同时还要听一大堆的普洱茶玄学和故事,大大缩短了决策成本,最终提升了商业效率。

时至今日,吉普号产品的标准化已经得到了很多茶友的认可,甚至在抖音留言区都形成了独特的语境社区:“买了一提405,我终于可以4系自由啦”、“我啥时候才能6系自由呀”... ...当然,在这9年期间,不止吉普号,其他同行也有试图走这个标准化路线的,比如说有用星级来区别的、有用颜色(黑票、蓝票等等)来区别、也有用数字来区别等等,但是大都浅尝辄止。现在想来,我们产品标准化的这一路,真是太不容易了。

当下,除了生茶、熟茶之外,吉普号的滇红茶、柑普两大系列的单品之间,也都呈现出非常强的逻辑链,但我们认为仍然还没有完善到位,这个对于产品标准化的探索,没有终点,我们将持续前进。

06

现场茶友精彩发言

周晴(塞林格咖啡馆主理人):小黑总提到让“上山喝茶”回到社区的话题时,我忍不住拍手称快、表达期待。塞林格咖啡馆坚守已经门可罗雀的钱局街白云巷多年。自从2019年谷雨,茶业复兴、吉普号联合塞林格咖啡馆举办“云南咖啡与茶,哪一个更普及”活动之后,隔了个疫情年,虽然一直关注,但从未与小黑总见面,直至今日参加活动。其间,到“吉茶庭”探店,也关注到“上山喝茶”,赞叹和钦佩于小黑总在传统普洱茶和快销潮茶饮品之间坚持不懈的探索和愈加的努力,未被疫情阻隔反被激发出新的热忱。

感谢小黑总引领新生代回到味觉美感的正途,用他们喜闻乐见的方式、用云南天然茶跨界运用咖啡品饮手段,把他们从工业添加剂和巨糖奶茶中拖拽出来,取得超强认同感的消费主张。

我从地产公司辞职接手一个奇葩咖啡馆,本身就是文脉老社区精神家园的回归。并不是看不到商业综合体人流、看不到快销市场红利,而是坚信人和人之间面对面交流、交往反而更为网络时代所急需;并在上百场次活动中自身和客人以及主讲人达成共同的精神流动承载。小黑总在取得快销市场阵地后,竟然已经“鸟瞰”到快销品市场的“快起快落”,期许社区商业业态的温情暖意和持久生命力,我一个不务产品正业的票友,必然翘首以盼,期待“上山喝茶”花落隔壁。

国潮之下,以小黑总团队为首的“云南潮茶饮品”成为全国品牌和“全国劳模”时日可期——审视昨日活动准备的“茶味评测笔记本”和手办即可知:他们做广谱性茶市场是认真的!

更感谢重林,愿意成为首度也是唯一搭建茶产业文化平台巨大“蜘蛛网”的“大蜘蛛”,数年不断吐丝结网,吞噬信息,产出书籍。

Bonnie :感想一:茶产业从一开始就离不开茶文化,而且从历史、经济、社会、哲学、美学、生活等方方面面都是最具影响力的休闲消费方式。所以爱茶人和做茶人都要研究茶文化,也是茶之魅力。感想二:社会越发展、文明越进步,茶越有市场!茶作为消费品永远是解决温饱后才能有的,是文明、文化高度的产品,所以必须要有仪式感、体验感,对于年轻人也不例外的有需求,只不过要用这个时代特有的呈现形式。感想三:各位茶人还是让茶体验尽量慢下来吧!这个时代什么都讲快,带来的精神焦虑日益增长,你们的产品体验能让大家静下心来、收获宁静美好就是对人类的一大贡献!

李丽琼:普洱茶行业或者说整个茶行业的健康发展一定跟我们从业者本身对茶的正确认知,以及正确对消费者的引导是分不开的。这需要我们从业者对茶的了解是基于自身实践的,(如投身源头关心茶树生态、懂制茶工艺,了解茶性等)而不是现在市场以讹传讹的乱像,或单纯把茶作为赚钱的媒介,不考虑品质,只关心盈利。

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新茶饮时代的到来带动整个行业的新发展,但传统茶行业以及茶文化的复兴,更需要专业宣传和正确引导。传统茶企如有人手和资本的条件下可以细分企业业务,发展新茶饮。如自身条件不允许的情况下还是应坚守茶人本真,扎根传统茶饮,为新茶饮企业提供好原料,共同为茶行业的健康发展贡献一己之力。

钟梅:我是一名茶师,以茶为师,我饮故我思。今天晚上的沙龙,听着过瘾,喝出期待,发人深省。

为什么说是听得过瘾呢?因为茶业复兴,绝对可以说是茶行的所有信息集散中心,今晚分享的行业大事件,非常具有代表性,虽然普通茶友并不见得对这些大事件感兴趣,但它却与每一位茶友息息相关!与此同时,这些信息的后面暗藏玄机,看起具有一定的偶然性,但是所有事件的发生都是必然的,那,凡是看透了一定发展规律的企业,都能够顺应茶行业的发展,获得阶段性的成功,那吉普号无疑正是这样一个茶行的弄潮儿。

今晚的易拉罐听装冷萃茶,确实是让人意外,第一次尝试乌龙茶和普洱茶的拼配,香气自然而清心,茶汤,层次分明,且余味持久,第一次喝到有余味的即饮茶,茶行年轻化非常有望。

2021年,包括过去的2020年,其实都是充满了挑战,但是又处处是机遇的时期。在这样的一个大环境下,企业的发展才真正的见分晓,只有既能够体现自己的特色和核心资源优势,善于利用新媒体,又能够适应和满足市场的产品和茶企,才会脱颖而出。

春和景明(农大吃货):学习要一直在路上,无论是柴米油盐酱醋茶,还是琴棋书画诗酒花茶,都是值得学习的重要内容,特别感谢周老师及“茶业复兴”提供的这个开放而前沿,又非常接地气的学习交流平台。也希望能一直坚持下去。

农大吃货与茶,除了兴趣于个人把玩的“三无”产品(十年前保山挂职锻炼以来),现在更要关注云南普洱茶的品牌与行业发展,尤其是千年未遇之大变局下的云南普洱茶之何去何从,唯有此,才能说自己一直追求的当一个“吃相优雅”的吃货。

从今天开始,我会重点关注“吉普号”,这是一家立足于普洱茶未来发展,关注于年轻消费市场,致力于普洱茶与时尚快销完美接轨的创新型普洱茶企业。

从某种意义上讲吉普号代表了普洱茶未来重要发展趋势,而且这是一家云南成长起了地方本土化企业,更为难能可贵,也任重道远。值得更多的掌声和祝福。

我们一起来为吉普号,为云南普洱茶的明天,撸起袖子加油干。

冰岛、蛮砖、大雪山、老曼峨,四款高端山头熟茶一起喝|沙龙回顾

  2018年12月1日,星期六,昆明午后气温17℃,空气湿度44%。下午两点半,昆明茶业复兴第171期沙龙举行,本期沙龙由茶业复兴和吉普号联合举办。

  在这个阳光和煦的冬日午后,我们同时品鉴到了由吉普号元工艺发酵制作而成的老曼峨、冰岛地界、蛮砖、大雪山四个地方的熟茶。

  陈朦:大家好,我们今天沙龙主题是:不同山头的原料与元熟的碰撞。刚刚大家都拿到了品鉴卡,沙龙第一阶段是盲评猜茶,茶艺师现在开始冲泡第一款茶,大家可以在表格上选出答案,猜对的人可以参加抽奖。
  
  下面我先进行一个简单的背景介绍:

  首先什么是吉普号的元工艺?一个成熟的体系需要经过不断试验。元工艺的研发经过了六年时间,六十多个配方实验,一千个堆子的试炼,最终找到最佳的口感搭配。
  
  大家从这张表上可以看到元工艺和传统渥堆发酵的区别。元工艺的核心在于离地发酵,更好的隔绝堆味,干净卫生。
  
  下面这张表,大家可以了解一下元工艺的命名规律。例如701老曼峨就代表了产品系列是7高阶、原料产地0勐海、主料等级为1。吉普号元熟体系的命名,也代表着新一代企业在传承过程中的一些思考与创新。
  
  今天我们喝的是四款元熟7系的产品,很高阶,我非常期待。我们今天首先是猜1号茶与2号茶是哪款茶,所以请吉普号CEO小黑为大家分享两款熟茶的不同之处。
  
  熟茶发展的前世今生

  小黑:盲喝的环节是很有趣的,我们在公司品鉴原料、成品都经常这么弄。现在冲泡的是1号茶样。元工艺的沙龙我们已经做了两三场,大家现在对离地发酵的认可度已经越来越高。

  简单来说,离地发酵比地板直接发酵更卫生。今天喝的这四款茶,除了蛮砖都是今年的新茶。今天喝到的茶有勐海、易武、临沧产区的。现在是盲评,其实我也不知道今天要猜的是什么茶。下面请周老师讲古树熟茶的发展过程。
  
  周重林:最近几年写了几篇熟茶的大稿,熟茶真正的铺开来应该是04年之后。以前普洱茶指的就是熟茶,生茶和熟茶概念的区分其实是最近十多年的事。

  对口感的追溯,广东人最先发现了秘诀。我们采访了邹炳良、卢国龄两位前辈,他们提到了当年兴建布朗山基地。布朗山区域的苦茶和甜茶混采。云南有吃生食的习惯,版纳人认为生的才是好的。广东也爱吃鲜的,是不是苦味能平衡他们口腔的需求?日本人引入中国茶的原因也是因为茶是苦的,心脏喜欢苦的。西北人吃苦的,也是饮食结构需要的。

  追溯那么久的原因就是因为普洱茶最初是定制的茶,它是来自皇宫、珠三角和游牧民族的定制。
  
  20世纪70年代,云南人去广州学熟茶发酵技术,发现那边其实没有技术参数。我问后来云南是怎么做出熟茶的,邹炳良回忆说是不断的试制,小筐、离地发酵,用不同的水,把做出的茶寄到销区,让采购者不断的验证。前几年,很多人以为我喝熟茶是不懂茶叶,而最近几年很多厂家都在熟茶上下功夫。

  我在《人与植物的故事》这本书中看到,梣树长到200年的时候要砍一次,这样可以让树再活400年。很多人怀疑云南茶产业可以只靠总量只占10%的古树茶么?放在长的时间周期里,是绝对可以的。很多地方无性繁殖的茶树活不了那么长,我们回溯发展之路,不得不惊叹古人的智慧。
  
  陈朦:谢谢小黑,谢谢周老师,下面请茶艺师冲泡2号茶。生茶有一山一味,熟茶能否延续这样的滋味?下面我给大家划一下这几款熟茶的重点:冰岛地界的口感是甜香生津;蛮砖的口感是有麦香,细腻浓稠;大雪山是有花蜜香,层次丰富;老曼峨是苦甜交融。
  
  好的老熟茶,为什么找不到?

  陈松:熟茶一直是我的最爱。我在01、02年就在云南倡导大家喝熟茶、做熟茶。熟茶性温,对脾胃好。熟茶的降脂、降糖功能优于生茶。我们会说,在云南只要你有钱,找好的老生茶很容易,但是找好的老熟茶很难。以前很多老熟茶都是古树料做的,但为什么找不到好的老熟茶,为什么呢?

  周重林:可能熟茶是快速消费品,所以很多都被喝掉了。过去云南消费的基数太低,好熟茶也不好找。一次喝茶,有人说他有60年代熟茶,很多人笑他,说熟茶是70年代才有,怎么可能有60年代的熟茶呢。我就问是不是广东熟茶?他说是的。在70年代熟茶技术成熟之前,香港人、广东人就已经开始尝试湿水发酵了。
  
  元熟系列新体验,茶友们怎么说?

  陈松:周老师讲的都对,我这几年追踪了之后发现,好的熟茶难找,除了被消耗,还有就是受到了当时生产工艺的局限,比如说堆味比较重。还有就是储存的关系,很多熟茶存在潮湿的地方,会产生青霉,虽然对身体无害,但是会产生令人不愉悦的味道。今天我还带了一泡80年代的熟茶,保证大家喝了忘不了。最开始我推荐大家做熟茶,很多人并不赞同,因为当时熟茶不好卖。现在他们应该知道我当年的用心良苦了。吉普号的茶我是第一次喝,很不错。
  
  黄老师:我喝茶就是解渴,我还没把茶和哲学联系在一起。刚刚喝了几款茶,感觉很好喝,我也喜欢喝熟茶,喝生茶会睡不着。喝熟茶不会影响。在周老师的影响下,逐步进入茶世界。

  石头:大家好,我叫石头,是吉普号的。我自己做茶那么多年,早期的很多熟茶确实是不喜欢喝,随着工艺的改进,我喝熟茶也越来越多。发酵食品最基本就是干净、甜、香,做到这一点,让很多人都喜欢上熟茶也不难。
  
  古月耀瑛:95后的消费观比较现实,有社交属性的消费是好的消费。很多人对茶的刻板印象是老年人的。但在我的影响下,周围的很多朋友都改变了这种看法,觉得茶是一个具有社交属性的好的消费品。从现实的角度来讲,吉普号做得比较好,理性、值得信任。
  
  茶友:我一接触茶就是熟茶,就因为喝了舒服,大西北的饮食结构是牛羊肉多,熟茶比较受欢迎。在这里能喝到那么多熟茶,很幸福。

  茶友:我过去主要是做山头茶,生茶。以前觉得懂茶的都喝生茶,山头茶,今年有所变化,现在懂茶的都喝熟茶。今天一次性可以喝四款熟茶,而且是吉普号的,很幸福。
  
  张议丹:大家好,我是看到吉普号的活动就从呈贡赶过来了。今天的熟茶醇滑和润度已经很好了,而且这款茶的汤色相对而言也算非常好了,料好,口腔的感觉也好。我是北方人,我也想把熟茶推向北方。

  很多北方人第一次接触的熟茶都是不好的熟茶,被忽悠了。花很多钱都没喝到好茶。吉普号做的熟茶满足了我们对熟茶的所有想象。
  
  洪漠如:我挺喜欢吉普号的,吉普号的很多提法都是站在前沿。“元”的提法就很好。我前段时间去了植物研究所和老师探讨熟茶与微生物。关于熟茶,不仅仅是非遗传承人、茶人出去讲。更应该是免疫学家、营养学家、微生物学家出来多讲。
  
  陈朦:今天的沙龙到此结束,喝完今天的四款茶之后,我要收回“好的生茶易得,好熟茶难得”这句话,因为工艺与产业越来越成熟,确实是喝到了越来越多好喝、信价比高的熟茶。
    文|茶业复兴编辑部
找到约24条结果 (用时 0.005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1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