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常德出口

找到约34条结果 (用时 0.007 秒)

常德茶叶产业发展调研座谈会提出:政企发力做大做强常德茶产业

  6月5日上午,湖南常德市茶叶产业发展调研座谈会在柳叶湖畔共和酒店召开。湖南省茶业协会会长周重旺,省供销合作总社原副巡视员、省茶业协会原会长、省茶产业发展战略专家曹文成,省茶叶研究所所长、省红茶产业发展促进会首席专家张曙光,省大湘西茶产业发展促进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尹钟,省红茶产业发展促进会会长伍崇岳,省茶业协会秘书长王准、副秘书长黄韬、蔡玉兰、杨柳以及常徳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谢朝君、市供销合作社主任戴作凡,市茶业协会会长余少尧,常德市各县区茶叶办,协会、企业负责人等出席座谈会。

常德市茶叶产业调研座谈会

  近年来,常德市按照“主攻红茶”的思路,重点抓品牌建设、品质提升、结构优化、营销拓展、产业扶贫等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截止目前,全市茶园总面积34.5万亩,全省第四位。2019年,茶叶产量4.8万吨,全省第三位;农业产值16.7亿,茶业综合产值突破90亿元,全省第二位,拥有常德红茶、桃源红茶、石门银峰、石门红茶等著名品牌,拥有377家茶叶企业,具有较好较强的茶产业发展基础。

渫峰茶业常德红茶有机茶园基地

  全市茶叶产业突出打造“常德红茶”区域公共品牌,不断提升茶业品牌的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促进茶叶产业转型升级。各茶叶主产县持续在提升茶叶品质上做文章,大力实施茶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保护与利用优质茶树种资源,茶叶种植技术和优质品种标准化建设不断提高。全市茶产业结构呈现出红茶增、绿茶黑茶减,大宗茶增、名优茶减的整体格局和“春季名优红绿茶、夏秋季大宗出口茶”为主的生产加工格局。

调研组一行在桃源君和茶业视察

  周重旺会长表示,目前全国的茶叶总体上产大于销、供大于求,销售压力巨大,但常德的茶产业发展来势较好,成绩来之不易。常德茶叶有文化、有历史、有品牌,各级党委政府要加大对茶产业的支持力度,继续保持在全省的位置;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支持力度,做好企业家的技术培训、管理能力培训,加大对营销网点的建设,鼓励茶企探索新的营销模式;政府要加大对茶企的宣传推介力度,搭建公共平台积极推介。茶企负责人要把产品营销、产品特色、企业管理放在首位,企业之间加强协作,共同将常德茶产业做大做强。

调研组一行到桃源县百尼茶庵茶业公司视察

  曹文成会长表示,常德红茶应该学“五彩湘茶”模式,以常德红茶为核心,巩固常德绿茶、黑茶的地位。培育壮大一批龙头企业,出口企业,做大做强常德茶产业。

天画罗坪茶业加工厂房

  张曙光所长表示,常德应该重视人才队伍的建设,加强茶农、茶企、营销人员的培训。常德红茶要加强品质建设,打造“金红汤、花蜜香、甘醇味”的高品质湖南红茶,要以龙头企业为主导,带动常德茶产业全高品质发展。

天画罗坪红茶加工设备

  王准秘书长表达了三点感受和六点建议:感受一、常德茶业基础夯实,具有较强的茶产业发展基础;感受二、政府给力,政策有力,领导有力;感受三、战略定位明确,举措重点突出。提出了六点建议:一、常德应该充分发挥自身多茶类优势、品牌优势、品种优势和加工技术工艺优势,结合省里“十四五”规划,制定出常德红茶的“十四五”规划,充分发挥常德绿茶传统优势,重点突出常德红茶,黑茶优质原料核心辐射区基地有效补充;二、建议梯度式企业集群建设,加大对龙头企业集群支持力度,实施差异化一企一策;三、建议进一步加大常德茶叶品牌宣传推介,围造本土爱常德茶氛围,建设形成常德茶旅文化节;四:要优化资源,常德茶园基地应该从无公害向有机转换,创建有机茶出口市范区和加工技能竞赛永久基地;五、建议建设常德茶业公共服务平台,为常德茶产业、企业、品牌服务;六、企业应该创新营销模式,政府要加大常德茶业的宣传力度,营造氛围,利用湖南茶业二节一会平台,特别是湖南茶博会平台推动常德红茶创新高质量发展。

天画罗坪有机茶园基地

  湖南省红茶产业发展促进会会长伍祟岳、湖南省大湘西茶产业发展促进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尹钟先后讲话,提出了很好的建议。桃源县茶叶办主任彭爱立、石门县茶叶办主任丁芙蓉、武陵红总经理谭春波、桃源县君和野茶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詹伟、湖南天画罗坪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徐辉等茶企负责人在座谈会上发言,为常德茶产业发展建言献策。

  会后,在常德市供销社领导和常德市茶叶办、市茶叶协会的陪同下省茶协调研组一行还深入桃源、石门、澧县对茶园基地、工厂、茶企进行了全面调研。

2021湖南茶叶乡村振兴“十大领跑品牌” 常德红茶:一片“致富叶”, 一抹“常德红”

过去,我们谈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事实上,实践已证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2016年,常德市委、市政府开始打造“常德红茶”市域公用品牌,开启了常德茶产业发展的全新征程,预示着一个乡村来到了蝶变的分水岭。

“因茶致富,因茶兴业”。近年来,为振兴常德茶叶产业,助力乡村振兴事业,常德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多项措施办法,瞄准红茶市场,加大品牌推广,取得了一系列的成绩与效果。在不断的发展壮大过程中,“常德红茶”产业始终注重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有机结合,大力带动乡村发展茶叶产业,致力于为乡村提供更多的增收门路。

▲“常德红茶”茶园基地:石门县渫峰名茶西山垭生态茶园

南方有嘉木,山水好滋味

千里沅江,穿过崇山峻岭、峡谷险壑,骤然进入湖南,地势渐缓,情致渐奇。雪峰山脉与武陵山脉两大山脉将其拥入怀抱,洞庭湖日日为其“欢歌”……

神奇的山水,呼唤一个传奇的产生。1600多年前,“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写就《桃花源记》,引得世人遐想。

“桃花源”所在地,古称武陵,今为常德。

▲“常德红茶”茶园基地:石门县白云山林场有机茶园

历史上,常德茶业贸易发达。常德镶嵌在北纬30度附近的武陵山脉之间,这里自古以来就是适宜茶树生长的高山茶区,平均海拔 500-800 米之间,素有“黄金产茶地带之称”。武陵山脉层峦叠嶂,土壤富硒,气候温暖,雨水充足,所产茶叶品质优良。

“常德红茶”是常德市生物医药与健康食品千亿产业重点发展产业之一,同时也是“常德品牌·中国品质”的重点农产品品牌之一。

2016年,常德市委、市政府开始打造“常德红茶”市域公用品牌,相继成立了常德红茶产业发展专项领导小组,组建了常德红茶产业发展促进会,为指导全市红茶生产经营活动,推进常德红茶产业资源整合,做大做强常德红茶产业奠定了基础。

近年来,全市茶叶产业以稳步发展、提质增效、调优结构为目标,全市茶业生产方式从粗放型向精细化、从分散式向集约式、从人工采摘向机械化转型。科学推广“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工业农业相结合模式、产学研结合模式,茶叶生产优化组合的范围向着深度和广度扩展。优化品类结构,产品结构逐步从名优茶向大众茶、从礼品茶向商品茶、从绿色无公害向生态有机转型。目前,全市茶产业结构从单一产业转向了三产融合升级发展,呈现出红、绿茶增,黑茶减的两增一减态势和“春季名优茶、夏秋季大宗茶”为主的生产加工格局。

▲“常德红茶”:自动化加工生产线

2020年对于“常德红茶”来说是收获满满的一年。

这一年,“常德红茶”正式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证书,被专家一致认定具备金红汤、花蜜香、甘醇味的显著品质特征。这一年,被评为湖南茶叶“精准扶贫十大区域公用品牌”。

目前,全市已有“常德红茶”授权生产企业 13 家,分别为:湖南武陵秀峰茶业有限公司、湖南壶瓶山茶业有限公司、湖南省石门县白云山国有林场、湖南石门渫峰名茶有限公司、湖南楚韵茶业有限公司、石门县天画罗坪茶业有限责任公司、湖南天下康茶叶食品有限公司、湖南云中君茶业有限公司、石门县茶祖印象茶业有限公司、湖南粤旺双上茶业有限公司、湖南九溪山农茶叶有限公司、澧县万古台生态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湖南桐溪生态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其中,省级龙头企业 2家,市级龙头企业 9家。

▲“常德红茶”加工基地:桃源君和萎凋车间

截至 2020年底,常德茶园总面积达35.2万亩,同比增长 2%;干毛茶总产量 5.1万吨,同比增长 6%;其中红茶产量 1.7 万吨,同比增长 13%;茶业综合产值突破 100 亿元。

强势树品牌,“常德红”红出圈

厚重的历史加之自然偏爱,常德发展红茶产业底气十足,始终瞄准“全力打造湖南红茶产业第一集群、第一产区、第一品牌,争当湖南红茶产业发展的主力军”的目标。

常德着力构建产业品牌综合体系,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行业协调、企业操作”原则,实施“公用品牌+企业品牌”的双品牌战略,形成以公用品牌为基础结构,企业品牌进行有效补充的产业品牌综合体系。

2019年,初次亮相国际大赛的渫峰牌“常德红茶”一举拔得头彩,从近900个参评茶样中脱颖而出,于2019世界红茶产品质量推选中获得最高奖“大金奖”荣誉。全省仅2个品牌获得此殊荣,从主流媒体到社交网络,从专业茶人到消费者,“常德红茶”着实红出圈。

▲常德红茶代表性产品

为着力拓展营销,常德积极借助线上销售渠道,全市茶叶生产和销售企业开设网店 162个,销售单品近千个。其中,武陵秀峰茶业公司借助京东、天猫、拼多多等知名平台,充分利用扶贫 832、省政府采购电子卖场、市政府农产品电商平台等平台,不断强化拓展电商渠道。

此外,在精耕本地市场的同时,全市茶企正劲力开拓国内非产茶区市场和重点消费市场。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为各国出口贸易都蒙上了一层阴影,即使受诸多不利影响,常德红茶依旧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答卷:全市茶叶直接和间接出口交货量达 7110 多吨,出口货值 9990 万元。

▲常德实施“走出去、引进来”战略,“常德红茶”展区

茶香客自来。茶旅的融合发展,既增加了茶文化的附加值,延长了旅游业的产业链,实现了公共功能置换与创新。与此同时,也全面实现了区域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和乡村振兴的全新发展格局。如今,“以茶促旅,茶旅融合”的佳话正在常德上演。

常德注重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大力推动茶旅融合产业发展,利用全国优秀旅游城市的优势,建设茶旅优质旅游路线,促进茶叶产业与文旅康养产业的有机融合。

▲“常德红茶”:茶园风光好,游客自然来

产业齐开花,乡村好风光

一片小绿叶,带动大发展,一棵小树苗,描绘乡村美。“做活一个产业,致富一方百姓”,这是常德红茶的使命。

湖南武陵秀峰茶业有限公司通过合同方式与石门县3000 多户种茶大户产生利益联结,采取为茶农提供良种茶苗、有机肥、太阳能频振灯、黄板等生产资料和进行茶叶技术指导、技术服务等方式,提高茶农亩均收益和茶叶品质,将原来茶叶平均产值 3500 元/亩提高到 4000 元/亩。

湖南壶瓶山茶业有限公司与壶瓶山镇李坪村、长岭村,雁池乡李家峪村和易家渡镇冉家坪等6个村签订金融帮扶协议,根据入股资金按照 10-12%的比例进行分红,保证了村集体经济收入,公司通过免费提供茶苗、肥料、按照高于市场价格 5%左右收鲜叶等措施,不断提高茶农的积极性。

湖南石门渫峰名茶有限公司与茶农签订茶叶生产订单 1080 份,带动了罗坪乡、所街乡、雁池乡、大平镇、磨市镇1500 多户茶农发展茶产业,人均年增收 1000 元以上。

……

▲鲜叶采摘增收 茶农喜开颜

在常德,各龙头企业是产业发展标杆也是助力 乡村振兴的排头兵。通过发挥企业带动作用,与农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发展致富产业。

“准备给后辈们的‘传子茶’,没想到三年就受益,如今成了我的‘养老茶’,多亏了产业发展好啊!”深秋已至,石门县壶瓶山镇龙池河村的茶农唐奶奶忙活了一年,收入颇丰。

若将时间回拨至10年前,村民可不敢想象靠种茶每年能增收上万元。2012年,在石门县城创业的马杰决定在此建立茶叶基地。改造茶园、添置设备,办起村里第一家现代化茶业企业,注册“楚韵”商标。公司通过无偿为基地提供良种茶苗、有机肥料、除草机,安装太阳能绿色防虫灯,免费组织茶叶生产技术培训等措施,促进有机茶生态茶园建设,成功转换龙池河村有机生态茶园3000多亩。该村茶农的收入由原来每年每亩2000多元增加到6000多元,高的突破10000元。

那位一心带着村民致富的有志青年,湖南楚韵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马杰也被聘为壶瓶山镇龙池河村名誉村主任。

不懂种茶技术怎么办?缺乏劳动力如何增收?茶园面积小如何增收?在产业兴农的道路上,面对这种问题,湖南粤旺双上茶业有限公司、湖南桐溪生态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涉茶新型经营主体,实行以茶为主和一户一策的策略,带动周边农户共兴茶产业。直接和间接带动农户 892户、2645人,受益茶农年收入从 2015 年人均不足 2170 元已提高到人均近 4300 元。

突出联点带动助力乡村振兴事业。通过驻村工作队对适合发展茶叶产业的乡村“量体裁衣”,制定相宜的茶叶产业发展规划,建立起系统的产业模式,形成完善的茶叶生产链条,使乡村茶产业进入良性循环,增加茶农人均收入。

澧县在茶叶生产区坚持“村村有茶叶产业,户户有增收门路”,建立农户产业发展指导员体系,推进点村茶叶产业发展,通过驻村工作队的帮扶,逐步在丘岗山区形成了主业突出的发展格局。

▲日出江花红胜火 安居乐业乐开怀

在常德,“哪儿种了茶哪儿就能致富、哪儿要致富哪儿就要种茶”以成为共识,“常德红茶”冲破了武陵山脉的阻隔,青青茶叶已变身成乡村振的“金”叶。

“常德茶叶产业标准化生产收效良好,品牌化建设势头迅猛,合作化经营卓有起色,产业化发展得以提升,这些成绩,提升了茶叶产业发展的信心。”副市长龚德汉信心满满地表示,力争到 2021 年底,全市茶园面积达到36万亩左右,干毛茶总产量达到5.8万吨,其中红茶产量2万吨,茶业综合产值稳定在 100 亿元。

来源:湖南茶业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再看万里茶道⑤湖南常德:湖南最大的茶叶产区今首倡“茶船古道”文化

今年恰逢中国政府启动万里茶道申遗项目的第10个年头。《请你喝杯湖北茶》经过两个月策划,推出了大型策划【再看万里茶道】系列报道,南到福建南平,北到俄罗斯的圣彼得堡,邀您一同重走这条用茶叶铺就的国际商道。

今天,《请你喝杯湖北茶》全媒体将带您走进“茶船古道”上的湖南常德。

湖南常德

常德古称武陵,这里四季分明,气候宜人,武陵山脉、雪峰山脉环伺左右,沅澧两水破峡而入,八百里洞庭烟波浩渺。天地之间,层峦叠嶂,水汽氤氲,云雾缭绕。

独特而优质的气候条件特别适合茶叶种植,目前常德现有标准茶园30万亩,是湖南省最大的茶业产区。

常德石门县的壶瓶山镇茶号建筑群、石门古茶道水南渡段、夹山寺先后被纳入万里茶道申遗推荐名录。

△常德壶瓶山国家自然保护区

1

独有沅澧两水,成“茶船古道”之景

常德石门西北部山体高大,海拔在1000米以上,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是种植茶叶的“宝地”。石门自古出好茶,西晋便有“武陵七县通出茶,最好”的记载,石门属武陵七县之一。石门的牛抵茶是唐、宋、元、明、清五代的贡茶。明清时期,石门主要制作白茶。

据史料考证,1887年春天,广东商人林紫晨、卢次伦来到石门宜沙镇,准备前往湖北鹤峰开铜矿,无意中品尝到石门的新茶白毛尖,喝后拍案叫绝。第二年,卢次伦在宜沙开办茶业,专做红茶,结合地名,取名“宜红”。

△生态石门

在长期运输茶叶的过程中,石门在明清时期逐渐形成了骡马古道。卢次伦到石门后,为方便宜红茶运输,又组织人开山凿石,拓宽拉长骡马古道,捐修了400多公里长的青石茶道、数十座桥梁,并疏通渫水河道,形成了以宜沙为中心,去往湖北鹤峰、五峰、宜都等地的多条分支线路。

除了古茶道,卢次伦还开拓了水上茶道,沿渫水上游入澧水,过津市,下洞庭,进长江,到汉口。

湖南湘、资、沅、澧四大水系中,常德独有沅澧两水,茶叶走沅澧、过洞庭、入长江、达东海,水运时代的优势形成了风帆鼓动的“茶船古道”之景,是全国茶运史上所罕见的。

△常德茶船古道示意图

2016年初,常德首次提出“茶船古道”文化概念,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认可。2017年在杭州举行的首届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上,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给展会的贺信中首次将“茶船古道”与丝绸之路、茶马古道并列提出,奠定了“茶船古道”的历史地位。

2

首批“常德红茶”授权经营店落户

今年3月5日,首批“常德红茶”授权经营店落户石门。

石门县是中国名茶之乡和中国有机茶之乡,“石门银峰”多次被评为湖南十大名茶。石门县作为“常德红茶”核心产区和优势基地,现有标准化生态茶园18万亩,年产干茶3万吨,出口近万吨,综合产值近60亿元。

△常德红茶千亩有机茶基地

石门县的茶叶产区优势是“常德红茶”授权经营店“落户”于此的重要因素。近年来,随着石门县乡村游和薛家村红色旅游的兴起,人流量也逐渐增多,也为“常德红茶”的宣传推广打开了“窗口”。

此次授牌由市、县两级联手发力,集中优势、突出重点,大力建设市、县区域公共品牌,为“常德红茶”公共品牌和授权企业品牌拓宽了营销渠道,提高了常德茶叶品牌的市场影响力和知名度。

△“常德红茶”授权经营店授牌仪式

3

常德“千年茶乡”茶旅繁荣

除了石门,常德的桃源县茶庵铺镇,自明朝以来就是茶马古道的重要驿站,素有“茶乡、竹海、林都”之称。

2021年,在全国茶叶百强县评选中,茶庵铺镇再次蝉联,获评“全国乡村特色产业十亿元镇”。该镇现有茶园8万多亩,茶叶总产量2.6万吨,总产值10亿元,居全市第一,是名副其实的茶叶重镇。

△常德市桃源县茶庵铺镇

近年来,该镇紧紧围绕县委“市域副中心,现代新桃源”的发展战略,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聚焦“茶旅小镇”特色打造,形成良好局面。

未来,茶庵铺将继续大力向上争取各类资金项目,因地制宜实施项目开发,推动集镇商用住宅小区建设、木旺溪大型水电项目、马坡岭大型民宿集群、美丽屋场集群等各具特色且发展前景广阔的项目,不断挖掘茶叶文化、强化产业基地,擦亮千年茶乡的品牌。

△桃源大叶茶最宜做红茶

4

乡村振兴“金”叶成常德千亿产业

如今,茶叶产业是常德的一大特色产业,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茶叶产业的发展。

截止到2021年底,常德市茶园总面积达到35.7万亩,干毛茶总产量5.7万吨,其中红茶1.9万吨,茶业综合产值达到110亿元。

石门县以“石门银峰、红茶”为代表的茶叶畅销全国,出口到欧盟、非洲、俄罗斯等18个国家和地区;桃源县拥有“桃源大叶茶”“桃源野茶王”“桃源红茶”3个国家级金字招牌;“常德红茶”先后获得湖南茶叶乡村振兴“十大领跑品牌”、湖南茶叶“精准扶贫十大区域公共品牌”等荣誉。

△常德武陵红茶叶生产基地

“常德红茶”是常德市生物医药与健康食品千亿产业重点发展产业之一,同时也是“常德品牌·中国品质”的重点农产品品牌之一。常德发展红茶产业始终注重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有机结合,大力带动乡村发展茶叶产业。

在常德,“哪儿种了茶哪儿就能致富,哪儿要致富哪儿就要种茶”已成为共识,“常德红茶”冲破了武陵山脉的阻隔,青青茶叶已变身成乡村振兴的“金”叶。

结束语

2021年,湖南茶叶综合产值已经跨越千亿大关,湖南茶喜迎历史性突破。作为产茶大市,常德贡献了10分之一的份额。

拥有良好茶叶生长环境,茶叶品质一流、茶资源优势明显的常德,应该还有更大的作为。乘势而上,精准发力,常德茶定能做大做强,特色产业能裂变为支柱产业。

来源: 请你喝杯湖北茶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34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