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茶美学

找到约3,031条结果 (用时 0.022 秒)

胡克夫在首届“生活禅与茶生活”讲坛作点评发言

首届“生活禅与茶生活”讲坛各位演讲人的发言顺利结束,总的评价,演讲水平非常高,内容非常丰富和精彩。在大开元寺所作的这次讲坛,是大圆满。

以下对各位的演讲作评语如下:

首先,非常感谢刘瑶老师对“生活禅与茶生活”的阐释,让我们体悟到,无须再纠结所谓的“茶与禅”或“禅与茶”之文化符号的象征意义。当茶与禅和我们的生活须臾不可离之,慢慢地生根、发芽、开花,也就开始缔结圆融自在的智慧之果。刘老师的茶生活和看似极为平淡日复一日的茶艺课,却让她从中收获“茶缘”,喜得禅悦;她以茶德和茶友的相知相交,亦欣然妙得禅趣。刘老师恪守“人品即品茶,品茶即品人”的禅茶修行之法,明了禅茶之境贵在以身体验,一心体悟,习茶可让人优雅、从容——奉献人生,习禅可让人自在、自信——觉悟人生。她对“生活禅与茶生活”的理解,真实而明智,微言而大义。如是,遵循净慧大德生活禅“保持一颗平常心”之本原,还原茶生活“一杯平等茶”之本真,言行合一,始得正觉。

项春霞会长的《茶心丰盈·喜悦如莲》演讲,令人感怀。她是以回眸漫漫心路历程来解读自己是怎样融入禅意人生,怎样定格茶境人生的。于我而言,当年也是在三剑茶艺馆始知邢台茶艺颇有禅心禅风之所在。项老师创办三剑茶艺馆,源于茶而出于茶,也因此而成为河北茶界“禅茶一味”的先行者、践行者。净慧老和尚曾几次莅临三剑茶艺馆,特别是净慧老和尚在三剑茶艺馆与舒曼老师等品茶论禅,首次提出中国禅茶精神为“正、清、和、雅”,三剑茶艺馆由此成为当代中国禅茶精神的诞生地。我想,今后书写当代中国禅茶文化史时,项老师的独特贡献必定与净慧老和尚、舒曼老师一起载入史册。我于2011年曾在湖北随州面见净慧老和尚,同祭炎帝。当时,年事已高的老和尚忙于五祖寺诸事宜,仍风尘仆仆“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为我们树立起一座不朽的丰碑。项老师从喜欢一杯茶开始,开启了一段属于她定慧定性的禅茶人生:喜悦如莲以为道,茶心丰盈即是禅。如是,习行净慧大德的“正、清、和、雅”禅茶精神,知行合一,方得莲心。

赵泽佳老师《我的生活茶里的生活禅》演讲告诉我们,她的生活茶与生活禅皆源于生活,融于生活,愿终其一生而爱茶,愿尽一生之力而行禅。其爱茶过程,由自我觉知而达至自我提升;其行禅过程,由逐渐精进而走向虔诚,可谓是禅茶合一的不二践行者。她所谈的“顿悟”体验,直抵禅境之本界,即“着意尝来淡,随缘得处佳”。实则,禅茶之奥之妙,万化归一,不在于外形之有无,而在于内心之满足与充盈。赵老师自觉以茶修行,自明以茶养慧;自觉以觉悟人生,自明以奉献人生!如是,践行净慧老和尚生活禅“考验自己的定力”之要义,行其所言,始于本心,修之远矣!

孙丽丽老师以净慧老和尚的“好好泡茶就是修禅”作为演讲题目,与大家分享她对“生活禅与茶生活”的理解,正可谓其意深远,返璞而归真。她在三字禅茶院有幸习闻净慧老和尚关于“生活禅”之宗旨“觉悟人生,奉献人生”,以及“正、清、和、雅”的禅茶文化精神,聆听老和尚的开示:“好好泡茶就是修禅”。正可谓,师传有道,学之以恒。因而,有慧根福报的孙老师喜欢在茶的世界安心独处,还将自己的“茶空间”定位在茶文化培训和推广。她的茶世界、禅人生,可谓心有善念,明志于和谐社会。如是,净慧大德法示“同所有人结茶缘、结善缘”,大道之行,万法归一,善及天下。

夏国玲老师的《行茶者“三学”》,从哲学视角和个人参悟、习行的经历,化用佛门“戒、定、慧”三学,将“茶、禅、生活”定之为新三学,其意在醍醐灌顶,奋发自励。其事茶,视如自律禅修;其行茶,是为了自觉追随茶世界之美而淡然的境界;其为茶人,立志尽一己绵薄之力弘扬中国茶文化;其向禅,问道净慧长老,始知“觉悟人生,奉献人生”可发自“公益心”。由此,夏老师践行生活禅,献身公益事业,大爱在人间。她向世人证明,无论是茶人之生活抑或是禅者之修行,回报社会,造福社会,这才是禅茶文化精神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如是,将净慧大德所提倡的“以分享的心回报社会,以结缘的心成就事业”的生活禅理念发扬光大,当为茶人禅修的立身、立命、立德之本,广施善德,远行天下。

李慧娟老师的《青茗伴我》演讲,完完全全是有着3000多年历史的古城邢台所上演的一部当代茶人自我励志史——无论是茶者的人生,还是禅者的人生,都会有青春的悸动,都会有信仰的皈依。李老师习茶或禅坐,均深刻体会到静中有动,动中有静的天地交融之感,而且时时以净慧长老所书“慈悲喜舍”作为禅修和习茶一理相通的观照,自觉融入生活之中,日日践行,时时修持。同时,不断完善自我,自觉做中国茶文化的“传道”者,积极倡导和推动茶文化发扬光大,先后举办“观兰集”、“沧海一声笑”大型主题茶会,始终不忘胸怀一颗爱茶的初心,可喜可贺!茶世界的平和与清净,禅世界的信仰与舍得,赋予她永怀谦卑之心和分享之心,大爱无疆,大音无声。如是,把净慧大德生活禅所提倡的“在生活中实现禅的超越,体现禅的意境、禅的精神和禅的风采”,广而布之,点亮光明世界的每一枚烛光,普度人间。

刘东亮老师的演讲题目是《难忘这碗赵州茶》,其言质而意深,可谓直指禅茶文化的根底之所在。生活禅和茶生活对于刘老师而言,其影响是无以言表的。他在赵州柏林禅寺夏令营受惠于寺院方丈净慧长老的指点,习读《金刚经》和《六祖坛经》,习生活禅与茶,由此而痴迷禅茶文化。可以说,刘老师是在净慧长老的指引下爱上生活禅和赵州茶的,他对“赵州茶”的体察重在精神层面,多从佛学知识体系阐发己见。他在演讲中所谈的佛教,有独到体会。更为重要的是,正是赵州茶让他升菩提心,在感念感恩净慧老和尚的同时,自行实践生活禅。如是,净慧老和尚说:“觉悟人生是智慧解脱,奉献人生是慈悲关怀。二者的融合无间就是菩萨的人生,是大乘佛法的真精神。”一茶一世界,一叶一菩提,茶与禅在人间。

张金牛老师的《茶生活中的三种美学观》,颇见学识和研究功力,开一代之新风。张老师生于茶乡,痴迷于茶,对茶有独到的认知和体验,其开创的茶生活三种美学自我体验模式,一曰“物哀”,二曰“风雅”,三曰“禅意”,系从物与心的关系出发而立论的。限于篇幅和演讲场合,张老师对茶生活的三种美学观之论述无法展开来讲,但其内在逻辑大致可循,可以说是以中国古典美学为立论基础。然其感悟致思多于析辨之言,而且当下的美学研究著述须以中国古典美学、西方古典美学、当代中国美学、世界当代美学以及未来美学为视角,综而论之,方可成一家之说。好在张老师对物哀、风雅、禅意这三种茶美学生活方式的理解已融入其工作和茶生活之中,并形成以普及茶文化为主的“无显茶课堂六讲”。其披荆斩棘的开拓精神,令人肃然起敬。如是,净慧老和尚言:“守一不移,是一种觉照的力量、观照的力量、提起正念的力量。”中华茶学之美,博大而精深,返观内照,切己体察,方可成一家之学说。

赵玉光老师的《缘起性空》演讲,实则是谈自己和茶生活与生活禅之结缘的过程。他因喝茶而意外地调理好身体,从此结缘洒脱无碍的茶生活,也由此开始介入茶行业,建成太行茶仓,可谓改写了中国北方以茶仓屯茶之历史。太行茶仓的管理理念,一为筑基文化根,一为奠基产业根,为此而举办“吃茶节”,创办茶叶合作社和茶仓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开展科研和申报发明专利,并根据茶农的需要提出建设标准仓储场所,为茶农免费存储茶叶。正可谓是自觉践行生活禅之要义“觉悟人生,奉献人生。”也以此而“缘起性空”,立志有为于社会。如是,净慧大德生活禅提倡:“人总是在克服一个一个困难的情况下才能够有所收获、有所成功。”生活禅与茶生活,是一体两面,茶的世界处处结善缘,禅的世界处处结善果。

在此,我郑重提议,请大家起立,以最热烈地掌声衷心感谢为河北茶文化和中国茶文化作出突出贡献的舒曼老师!

李乐骏:中国茶美学空间是茶产业的一次转型升级

  东方美学 茶意相伴

  近年来,随着“生活美学”的复兴,以茶为载体的美学空间在全国各地涌现,成为新时期空间的一道亮丽风景线。为引导更多的茶庄、茶馆等空间向茶美学空间方向发展,全面报道当前国内茶空间美学的现状和发展方向,《中华合作时报·茶周刊》全媒体特邀部分空间美学方面专家推出“东方美学 茶意相伴”系列报道,以引导茶空间美学发展的正确导向。

  中国茶美学空间

  一次善意美好的新生活运动  

  作者:李乐骏

  茶文化学者,

  生活美学教育专家,

  现为弘益大学堂校长。

  自古以来,茶人以独特的眼界与践行,在世俗生活之外与之中,形成了一套基于茶道生命体悟的审美观念,可称之为:茶道美学。

  在此审美观念之上,去建构个人茶室或经营之茶馆茶店,可称之为:茶美学空间。

  中国茶人在茶美学空间的设计观念上,不断求索,一茶一叶的美学,在自然与人工之间,平衡发展。唐陆羽,倡导“精行俭德”的茶道精神,也着力于设计茶器,端正事茶仪轨。从陆羽开始,茶人就开始用“美”来诠释“理”。世人感受到动人心魄的茶道之美,便也自然把茶道义理深入人心。  

  茶人不是为“美”而“美”。茶道美学之美的背后,有陆羽先师以茶入世、教化人心的理想诉求。

  明清之际,中国社会民间经济文化愈加繁荣,茶道美学透过文人阶层不断弘扬。营造园林,必有茶室。山野小筑,也要有茶空间助兴怡情。

  今天很多茶人喜欢中式家具,但是满堂复古的红木家具,就是茶道美学吗?

  以《红楼梦》为例,中国人的美学空间,不仅仅是道具陈设,更重心性观念。在人们入住大观园之前,偌大的园子里是没有居民的。所以,曹雪芹用“寂寞”,来形容入住前的大观园。但是,一旦这些居民搬了进去,“登时园内花招绣带,柳拂香风,不似前番那等寂寞了”。当“薛宝钗住了蘅芜苑,林黛玉住了潇湘馆,贾迎春住了缀锦楼,探春住了秋爽斋,惜春住了蓼风轩”,非常奇妙地,寂寞的园林有了生气,空洞的房子有了温度,甚至连那些建筑的名字,都显得更灵动了。  

  生活空间就是人的外化和延伸,它会带上主人的风格和气质。

  我们打开四个空间,分别构成两组对比:一组是大和小,参照贾母的房子之大,来看潇湘馆之小;一组是疏和密,疏是探春的秋爽斋,密是宝玉的怡红院。

  此间之妙,在于大小、密疏、虚实之间。正是这些丰富的二元性,构成了中国式空间美学的趣味。

  主要人物的居室,都不是闲笔,而是跟主人的心性气质交相呼应。这种居所,都是有灵魂的居所。

  由此可见,茶美学空间的核心,是人。

  每一间茶美学空间,最重要的是茶人的心性与气质。从这个维度来说,茶美学空间绝不是委托设计师“设计”出来的,而是靠茶人的心胸内涵“滋养”出来的。我常说好的空间如玉,正是此理。  

  茶空间既是私人的,也是公共的。

  中国茶空间不仅承载茶人的个体品味,也促进社会的进步。而这一点,是当下很多一味求美、闭门风雅的茶空间最为欠缺的精神内涵。没有社会理想的茶道美学,背弃了陆羽的初衷。

  茶美学空间,也是需要经营的。

  好的茶空间是既“强”又“美”的。这里的美指形式设计与理念内涵,强则指运营与管理。两者缺一不可。没有美,经营没有意义。没有强,意义不能生存。

  茶空间如何能“强”?且看“美”的另外一重境界。

  美是竞争力。

  经济发展的规律,“强”一旦到了某个阶段,边际效应就会递减。这个时候,“美”反而成为了一种新的竞争力。如集中化到一定程度,多样化则成为一种竞争力。在一个消费升级的时代,“美”本身代表着机器所无法复制的复杂系统,是一种差异化的核心竞争力。

  如果用“强”作为尺度,世界强者只有很少一部分。而用“美”作为尺度,每个人都有机会在自己世界里获取它。如果比赛谁声音大,只有一人赢,而更好的方式是组建交响乐团,高低起伏,各有其美。由此可知,“美”是和谐、是共存。 

  在建设弘益大学堂立志做中国茶教育时,我有一个基本研判。就是在互联网经济的今天,我们必须用信息社会的观念,而不是用已经开始落后的工业社会的观念来思考中国茶。在互联网以最低成本为中小品牌或手艺人赋予了传播权后,基于大众传播的大品牌时代将逐渐让位于基于互联网传播的自品牌时代。

  中国茶不具备做出大品牌的历史条件,而更适合打造个性化明显的小品牌。故而创办弘益大学堂,就是要为中国数十万茶馆、茶店、茶空间的投资经营者,数千万中国茶三产涉茶人口与中国亿万级的茶爱好者提供卓越的茶知识普及与茶认知升级的教育服务。而这些看起来散且小的个体,是现在,也是未来中国茶经营与消费的主体。

  中国茶小而美且强的时代,已经来临。中国茶美学空间,不仅是一次“文艺”的复兴,更是一次茶产业的转型升级。在衣食住行领域,围绕提升全民审美能力,将是一次重要的变革契机。在物质和信息极大丰富甚至过剩的时代,所谓消费升级,很大程度上是人们对更养眼、更走心的产品的追求。在功能一样的情况下,具有美感的产品和空间更有竞争力,美就是生产力。

  中国茶人终于迎来了一个全民都要向美而生、学美而安、审美而乐的大时代。而改革开放以来积累的大量民间财富,让这一切变得可以消费,可以落地。茶人代代相传的茶道美学,在这个需要美的时代,正当其时。

  期待越来越多的中国茶美学空间生根发展,这是一次善意美好的新生活运动。

  来源:茶周刊

匠心铸茶人,“中国茶美学与茶科技”匠星论坛启幕

匠人之心,琢美天下;

匠心荟萃,论道蓉城。

8月23日,正值处暑节气,第四届中国匠人大会于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召开。本次大会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成都市人民政府、故宫博物院指导,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办。

本届大会将目光对准全球匠人,并以“匠心百世”的决心呼吁全球匠心价值,致敬匠心挟山超海的伟大力量。作为海内外传统产业振兴和匠人文化领域至高规格的创意盛会,全国知名文化专家、学者,顶级名匠精英等齐聚蓉城,深入匠心美学、探讨匠心价值、追溯文化足迹、输出时代精神。

当今,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在全球范围内不断提升,而文化输出最有发言权的“中国茶文化”一定不可或缺。本届大会的突出亮点是有若干个高规格平行论坛同期举办,其中,首届 “中国茶美学与茶科技高峰论坛”备受瞩目,由世博会“中华茶文化全球推广大使”、茶学博士后刘峰倡导发起,集结中国六大茶类头部品牌创始人、茶文化界知名专家学者,大咖云集、精英荟萃,共话中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的未来。

强势阵容

开启“茶美学与茶科技”之旅

论坛现场,中国匠人大会创办人、原央视著名主持人赵普,文化学者、研究员、世博会“中华茶文化全球推广大使”、中国匠人大会特别理事、“中国茶美学与茶科技”匠星论坛发起人刘峰,四川省茶馆协会会长王利民,热播剧《梦华录》历史顾问卢冉,峨眉雪芽茶业集团公司总经理何群等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媒体记者等参与了本次论坛。论坛由国金茶文化传承发展研究院承办,冥想真氣茶、福鼎白茶绿雪芽、国金黄金、四川国际文化交流中心、黄金茶事支持。

中国匠人大会创建人赵普首先致辞。赵普说,茶美学与茶科技匠星论坛是中国匠人大会举办至今最美的茶论坛会场,它讲求美、寻求美、创造美。人与人之间,在什么地方喝茶,如同一起在什么地方开会,感受完全不同。而这场论坛,使他感受到了自在。

茶原产于中国、盛行于世界,从神农尝百草到唐代中期王公朝士无不饮者,中国的茶走过了千年的历程。作为本次论坛的发起人,刘峰以《中华茶美学,为天地立匠心》做专题演讲。他说,一千多年前张载说过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如今,茶美学与茶科技的结合,为中国茶行业带来了新的希望。他期望茶界的匠人匠心精神,能够在新的时代以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表达来呈现,期望每一位茶人都应守正创新,守住传承千年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守住中国人的安身立命之本。

四川省茶馆协会会长王利民在致辞中说道,四川是茶的故乡,是茶文化的发源地。四川有近十万家茶馆,是世界茶馆之都。这次匠星论坛在成都召开,为弘扬茶文化,做强四川茶品牌,振兴四川茶经济,实现四川茶健康发展,给予了极大鼓舞和鞭策。

会上,湖南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蔡镇楚亲笔题写的“中国匠人大会”,赠予中国匠人大会创建人赵普;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理事、万里茶道协作体副主席林治、骨朵公益发起人刘于飞等为大会录制视频,远程送上祝福。

大咖论道

探索“茶美学与茶科技”奥秘

论坛以推动“茶美学与茶科技”融合为核心,以弘扬工匠精神,助力匠人成长为主线,推动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成果转化,应用“茶美学与茶科技”赋能中国茶企品牌走向世界。

如何凸显“茶科技”? 海归博士、全球科学探索学会(SSE)中国地区首席代表、中华中医药学会国际交流部科学顾问、北京惟道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首席科学家彭伟明,以《科技让茶更美》为题,带来了全新解读。他认为,喝茶对人体很有益,使身体舒服、心情愉悦,除了有形的营养物质外,无形的茶气能量也至关重要。彭伟明通过美国哈佛大学科学家,以及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相关研究报告等内容,得出结论:茶能打通经络。

此外,彭伟明总结了影响茶气的三要素:茶气的物质基础——好的茶叶原料;茶气的重要因素——茶的小分子营养物质;茶气足、茶气正的关键——分子结构。由此,他调整了茶叶中营养物质的分子结构,利用冥想真氣茶科技优化技术,使得茶汤气味、口感,变得更好、更舒服。

在茶美学的品牌输出中,福建绿雪芽有限公司应当说独树一帜。品牌营销总监李榕现场以《何为匠人匠心?绿雪芽的品牌之路》为题做主旨演讲。“大地”是绿雪芽品牌赖以生存的根本,品牌一直践行世世代代保护好一方干净的土壤,进而享用由此而生的优质产品,为生命的延续和发展提供保障。“涵养大地,关爱生命,净守方寸地,延续子孙茶”是绿雪芽的宗旨,也是品牌匠人精神的体现。

绿雪芽持续推广传统茶文化,同样致力于品牌文化的推广,特别是青少年茶文化的推广。绿雪芽每年都在茶庄园、基地中开展少儿茶艺培训、少儿茶艺夏令营,这些公益性质的活动,都是为了更好地弘扬发展中华茶文化。

值得一提的是,论坛邀请到了文化学者、畅销书《宋宴》作者、热播剧《梦华录》历史顾问卢冉,将视角转移到《年轻人如何爱上茶文化》上。他说,当代年轻人的对话都是发自肺腑的,很有趣,他们的喜好是确定的和可琢磨的。只要我们做得够用心,年轻人自然会喜欢。年轻人不喜欢“不好”的东西,也不会完全排斥某一个类型的东西。

南谷生活创始人、四川省摄影家协会副主席金平以《时间作物——从南古生活美学看东方匠艺的传承与新生》为题,北京现代有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副理事长彭慧以《以古茶树认养助力乡村振兴》为题,峨眉雪芽茶业集团公司总经理、峨眉山旅游股份有限公司营销总监何群以《一叶乾坤——茶文化在峨眉雪芽品牌创新中的独特魅力 》为题,黄金茶事(北京)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张忠慧以《黄金茶事——中国茶美学的应用实践之路》为题,从不同文化角度,融合花道、香道、国乐等异彩纷呈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形式,让茶真正成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互联网”。在所有嘉宾共同见证下,开启“行走的茶人”公益项目启动仪式。

文化赋能

共话“茶美学与茶科技”精神

在圆桌论坛环节,“中国茶美学与茶科技”匠星论坛发起人刘峰对话山东乃夫传统插花艺术研究院院长袁乃夫,艺术家、跨界设计师、景德镇洵堂创办人伍一洵,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竹编)传承人刘嘉峰,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蜀绣)传承人、中国刺绣工艺大师孟德芝,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成都漆艺)守艺人王岳峰。

谈茶时,人们常说烟酒不分家。其实,茶和花也不分家。袁乃夫对于传统插花有三十多年学习和研究,他认为,中国插花有一个重要的艺术形式,是中国传统“茶花”艺术,文人插花起兴于宋,盛于明。古人在喝茶的时候讲究从视觉和嗅觉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缘起缘灭 ,一切皆有因缘在。伍一洵在对话中说,很多时候我们会在传统手工艺的技艺上下很大功夫,但除技术层面外,更应学习传统的文化理论,懂得技艺以及作品的艺术性。传统材料可以被新材料替换,不要纠结材料本身,美学和科技的表达同样重要。

粤港澳最具人气茗星茶艺师 卫欣现场展示茶艺。

王岳峰认为,我们不应总想着穿越回宋朝,体验宋朝审美,应该想想古人来到现代,我们正在做什么,我们拿什么展示给他们。刘嘉峰讲述了竹编和茶的关系,以及竹丝如何通过工艺制作成为茶器。孟德芝说,蜀绣与茶有两点共同点,一是对美的享受;二是将蜀绣工艺转化成为产品,应用到茶艺的场景布置中,融入纹样等元素,与茶艺结合。

中国匠人大会匠心晚宴结束后,还专门为与会嘉宾特别设置“喫茶去——無我之境,方为匠心”尊享主题茶会,以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表达方式为本次活动划上了圆满的句话。

据悉,中国匠人大会自2017年创办以来,已分别于杭州(西湖)、西安、杭州(余杭)举办过三届。第四届中国匠人大会暨首届中国匠人大会“中国茶美学与茶科技”匠星论坛,是本次大会的亮点之一,用沉浸式体验的方式将匠心精神传递到人群中,以匠心精神赋能中国茶产业。

出品:中华合作时报·茶周刊全媒体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2,949条结果 (用时 0.008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82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