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茶滤怎么使用

找到约67条结果 (用时 0.008 秒)

冲泡老白茶饼,为什么要使用茶滤?

1

存在即有价值。

茶滤的存在,天生就是为了冲泡碎茶而服务。

喝白茶饼,若撬解茶饼时出现过多破碎,在冲泡时,茶滤能起到很好的隔滤碎茶作用。

若不然,大量的碎茶末掉落公道杯中,喝茶容易喝到满口碎茶末,实在尴尬。

今儿,有朋友得了饼六、七年的老寿眉,组了个茶局,约了我们几位老友,喝茶叙旧。


那饼枣香沉沉的寿眉,上了年份,饼身又干又酥,在撬解时,发出清脆的叶片断裂声。

朋友撬饼时,小心翼翼的撬成薯片般的薄片,但经过冲泡,叶片舒展后,还是有不少的碎茶末出现。

这些碎茶,在倒出茶汤时,用茶滤过滤就好了。

“用茶滤?”朋友疑惑不解,接着说到,“用茶滤不会干扰风味吗?将白毫都滤走了。”

使用茶滤,会对白茶风味产生影响?在冲泡白茶时,到底该怎么使用茶滤呢?


2

叶片破碎的白茶,冲泡时茶滤不可少!

冲泡叶片破碎的白茶,无论是剩底的散茶碎末,还是茶饼撬碎之后,在冲泡时茶滤时必不可少的。

在干度足够的情况下,一罐子散茶,在多次窸窸窣窣取茶翻动之后,剩下罐底的常是些叶片破碎不堪的碎茶。

又或是,一块白茶饼,经过撬解后,难免会发生叶片断裂,产生破碎。

在这样的情况下,冲泡时茶滤能起到很好的隔挡碎茶的效果,以免对喝茶品茶过程产生干扰。

尤为是在三五人一同品茶时,将过多的碎茶末倒入客人的茶杯中,实在是件不妥当的事。

冲泡叶片破碎的白茶,叶片在不完整的情况下,内在物质失去了腊质层的屏障保护,一经冲泡便会磅礴而出。

是以,内质物释放速度快,冲泡叶片破碎的白茶,相应的出汤速度,同样的要尽量加快,若不然,内质物过多释放之下,茶汤味道容易泡苦。


冲泡白茶,出汤速度要快,冲泡叶片破碎的白茶,出汤速度更是要快。在前期冲泡时,随冲随出即可。

在用盖碗冲泡这些叶片断裂破碎的白茶时,若是没有使用茶滤过滤,在出汤时,这些碎茶片很容易顺着水流,落入公道杯中。

为了不将这些碎茶全盘托出,在出汤时,泡茶人常常会下意识的将盖碗开口调小,稍加阻隔下叶片。

盖碗出汤口变小,出汤时动作小心翼翼,如此一来,顾此失彼,难以做到快速倒出茶汤,茶汤容易被泡苦。

世间安得两全法?冲泡叶片破碎的白茶,既可以做好快出汤,又可以避免碎茶掉入杯中。

这样的冲泡两全法,答案是使用茶滤过滤。

在冲泡出汤时,将茶滤架置在公道杯上,隔滤茶水,就可以在兼顾快出水的同时,避免喝到满口碎茶末的尴尬场面。

冲泡叶片破碎的白茶,茶滤的使用,是必不可少的。


3

使用茶滤,会对白茶风味造成影响吗?

在冲泡白茶的过程中,使用茶滤过滤茶汤,会不会干扰白茶的纯正风味?

答案是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定。

【白毫含量多的白茶,不建议使用茶滤】

冲泡白毫含量较多的白茶,如白毫银针、牡丹王(特级白牡丹)等,在芽叶保留完整的情况下,使用茶滤过滤,会将不少茶毫截留在茶滤上。

得出的汤水里,少了部分白毫的参与,鲜爽清甜风味,会受到影响。

这是因为,白茶的茶毫里,富含茶氨酸物质,风味清爽而鲜甜,是很好的天然氨基酸补充剂,使用茶滤将白毫过滤,不仅是为口感风味的损失,还是白茶营养价值上的损失。

白毫较多的白茶,在冲泡时,部分白毫会掉落汤水中,为茶汤增添鲜甜滋味。

茶友们可不要将这些茶汤中游走的茶毫,视作灰尘杂质一类的物质,用茶滤将其过滤,如此做来,会对白茶鲜爽风味,产生一定影响。


【叶片破碎的白茶,有必要使用茶滤】

然,对于叶片破碎的白茶来说,一番权衡之下,茶滤的扮演的角色,还是必不可少的。

叶片发生断裂的白茶,常以白茶寿眉,最为常见。

粗梗大叶的寿眉茶,经过干燥后,叶片薄且硬,无论是在散茶状态下,还是茶饼状态下,体积蓬松的寿眉发生叶片破碎的情况,更为常见。

相对而言,全有芽头制成的白毫银针,以及叶片细狭的白牡丹,发生破碎的概率,比寿眉低很多。

白茶寿眉,由于生长时期更长,叶片舒展,受到外力的影响作用更大,叶片更为易碎,与此同时,白茶寿眉中,虽然也有白毫的分布,但分布数量少,使用茶滤过滤,不会对整体茶味产生影响。

在白茶之中,白毫常分布在细嫩的芽叶上,梗叶虬髯的寿眉茶,只有在叶背上,能看到少量白毫分布。

其貌不扬的寿眉,在生长过程中积累的大量的营养物,贮存在其茶梗中,如茶多糖、果胶物等,整体茶味以甘醇风味显著。

是以,寿眉茶在发生叶片破碎后,使用茶滤过滤,并不会对茶味造成太多的损失。

4

叶片较多破碎的白茶,冲泡时有什么技巧?

惜物惜茶,发生叶片破碎的白茶,在冲泡时多注意技巧,同样能得出好茶味。

干度足够的白茶,出现适量的叶片破碎,是正常的。

这部分叶片破碎的白茶,自身品质并没有受损,在干度达标,香气正常的情况下,值得好好将其进行利用。

冲泡叶片较多破碎的白茶,在冲泡品味时,有以下的窍诀:


【冲泡碎茶,茶滤要注意清洁】

在用盖碗冲泡碎茶时,茶滤是必不可少的,但在使用茶滤时,并非简单放在公道杯上,就简单完事的。

为了不干扰白茶的纯正风味,茶滤在使用前,要确保干净清洁,缝隙里确保没有茶垢等物质。

茶滤细密的滤网,在冲泡时,可以起到阻隔碎茶的作用,但与此同时,这细密的滤网,容易藏污纳垢,在清洗时,需要多加细心。

清洗结束后,用沸水烫洗一遍,消除水味,最大程度的减少对茶味的干扰。


【冲泡叶片破碎的白茶,投茶量可作适当调整】

叶片发生断裂的白茶,冲泡时内质物释放速度加快。

是以,冲泡出汤时,速度要相应的加快,若不然,茶味容易泡苦。

若想避免将碎茶泡出茶味浓重苦涩的情况,在冲泡前,可对投茶量作适当调整。

正常情况下,盖碗冲泡白茶,110ml白瓷盖碗搭配5克干茶,是组绝佳的黄金搭配。

在冲泡叶片破碎的白茶时,可以视情况,将投茶量减少0.5-1克。

或是用叶片完整的白茶和叶片破碎的白茶,搭配冲泡,更能得出好茶味。


【叶片破碎的白茶,可以将其巧制茶包】

当手中叶片破碎的白茶,存量很多时,不妨考虑将其制成茶包,妥当利用。

在网上可以方便的购买到清洁茶包,将碎茶称重后放入茶包内,轻轻一拉,茶包就制作完成了。

轻巧简便的茶包,方便易携,不占用行李空间,在外出喝茶时,能为喝茶带来更多的方便。

像是老寿眉茶饼撬碎之后的碎茶,收纳起来,制成茶包,可以用于煮茶。茶包的存在,可以避免碎茶弄得煮茶壶内部四处黏附的情况,便于清洗。

将碎茶制成茶包,一举而多得,何乐而不为?


5

在一方茶桌上,茶滤的存在,是必不可少的。

茶滤,顾名思义,能起到隔滤茶水的作用。

我国茶文化历史悠久,带来相应茶具的发展繁荣。

这小小的茶滤,出现的茶桌上的历史,可不短。

在陆羽的茶经中,茶滤时称漉水囊。

知微而见著,茶滤在泡茶上,扮演着不容忽略的角色。

冲泡叶片破碎的白茶,茶滤必不可少。

若不然,就会出现喝到满口碎茶末的尴尬场景。

叶片发生破碎的白茶,冲泡时多注意技巧,同样能得好茶味!

茶道六君子怎么用

  茶道六君子是泡茶的辅助工具,一共有六件,在茶席、茶桌上常见。很多人可能见过,但未必认识,甚至连名字也叫不全,更别提其来历以及正确用法了。茶道六君子看似微不足道,但在一些稍微正式的场合泡茶时,能让整个泡茶流程有条不紊,桌面更加整洁,不会出现茶叶洒落、茶渣阻塞等细节问题。来正式介绍下这个六人组合吧!

  茶道六君子的组成:茶道六君子包含:茶筒、茶漏、茶针、茶夹、茶则(茶勺)、茶匙六个茶具。

  1、茶筒

  茶筒外形像笔筒,负责装盛另外5件茶具,起到整理、归纳的作用,让茶席看起来整洁、素净。

  2、茶漏

  茶漏为中空的漏斗状,上口大下口小。一般干茶总是毛毛脚脚的,放入茶壶的时候易卡住,茶漏放在壶口,可以疏导茶叶,不让干茶掉落在桌上显得散乱。

  3、茶针

  茶针有一端呈尖状,能够疏通堵塞在壶嘴的茶渣。

  4、茶夹

  茶夹,主要用来夹杯子,清洗茶杯、给客人递茶等,都能用到。

  5、茶则

  茶则,也有称茶勺,主要用于取茶。细长的手柄能探入茶罐的深处,取茶轻便。使用茶则,可避免用手取茶时,手上的水、污渍等沾到茶叶,使茶叶受潮变质等。

  6、茶匙

  茶匙,用于将茶则上的茶叶慢慢拨到壶中,或者喝完茶后将茶渣拨出来,清洗茶壶。

  使用茶道六君子常见使用误区

  1、茶漏和茶滤一回事

  很多人看到茶漏,觉得它跟另一个小工具:茶滤很相似,然后又有点疑惑:这个茶滤怎么没有滤网呢?

  其实茶漏是放干茶时候用的,放在壶口上,以导茶入壶,防止茶叶掉落壶外。而茶滤是过滤茶渣时候用的,它自带滤网,一般架在公道杯上,用来在冲泡中滤去茶渣,分离茶与茶汤。二者有本质区别。

这个是茶滤

  2、茶针用来撬茶饼、茶砖

  这个很有迷惑性,在泡茶时候,要想把紧压茶分开,一般会用到一个小工具:茶针。于是很多人以为六君子的茶针也是用来撬茶饼、茶砖的。

  六君子里的茶针,与撬茶用的茶针虽然同名同姓但材质不同,功能也不同。六君子里的茶针一般多为竹制或木制,容易折断,所以它只能在壶嘴被茶叶堵住时,用来疏通茶壶的内网,以保持水流畅通,故又名茶通。

  撬茶用的茶针一般为金属材质,质地坚硬,用来撬开紧压成团或饼状的干茶。

▲撬茶用的茶针

  3、茶夹用来夹茶叶

  茶夹呈夹子形状,使用很方便,于是很多人觉得能用来夹茶叶、掏茶渣等。其实茶夹的专用功能是夹取茶杯,一来避免烫手,二来避免手污染了茶碗。

  茶道六君子的来历

  为什么叫茶道六君子呢,有没有人疑惑过?其实“六君子”,最早指的是六个人。六君子出自于苏东坡的诗《送周朝义守汉州》。诗中写道:“茶为西南病,氓俗记二李。何人折其锋,矫矫六君子”。这里的“六君子”指的:师道、正孺、张永徽、吴醇翁、吕元钧、宋文辅六人。

  这里面还有一个典故。宋神宗时期,当时西南地区的茶园被官府垄断销售,获取暴利,普通百姓不能销售茶,还要承受沉重的赋税、苦不堪言。当时这六位君子为了使茶叶流通,西南种茶的百姓过上轻松日子,不顾仕途和身家性命,冒死向朝廷进言上奏。后来茶叶通商终于得到批准。茶农、茶商们都很感激这六个人对茶叶和百姓做出的贡献,人们渐渐将茶事中常用的六样茶具称为茶道六君子。

买到了一泡很碎的肉桂之后,该怎么泡?


《1》

岩茶有个与生俱来的缺陷——易碎。

这是岩茶避无可避的宿命。

易碎的特点,让岩茶在颜值方面失去了竞争力,甚至还会被贴上“品质不佳”的标签。

实乃天大的委屈。

论颜值,岩茶在翠绿、油亮又饱满的茶青时期,有!

等到经历了做青、炭焙之后,仿佛迟暮的人,只有皮包骨与岁月沧桑,哪有当时的肤如凝脂的美好。

论皮相,实在比不上那娇俏的白茶,清雅的黄茶。

好在,岩茶从来不在颜值上一争高下,它走的是内涵气质,靠的是那独一无二的岩韵取胜。

话虽如此,当我们剪开泡袋,倒出肉桂时,它的颜值还是会影响我们的心情。

倘若一泡肉桂,它完整的条索没几根,倒是黑褐色的粉末吸附在杯壁上,分外抢眼。多少还是会蹙起眉头,难以决断。即便我们平心静气,告诉自己岩茶重在香气与滋味。

但这种情况系,还是忍不住思考:碎的肉桂,到底要还要不要喝呢?

答案是:喝!

好茶不易得,且喝且珍惜,尤其是那牛栏坑肉桂,估计剩下茶末都不能浪费。


《2》

岩茶,为何难以逃过易碎的宿命?

元凶正是那令岩茶引以为傲的炭焙工艺。

炭焙,它有两大作用。

其一,是为了让岩茶的内在物质不断醇化,形成独一无二的口感,过滤没用的香气。

其二,是为了让岩茶中的水分蒸发,达到稳定状态,让岩茶具备较长时间保存的特性,不容易变质。

武夷焙法,实甲天下,这话不假。

可因为炭焙的存在,也让岩茶变得脆弱。

为了长期保存,岩茶的含水量极低。

含水量低,意味着岩茶将面临断裂、破碎的风险,如同被榨干的薯片,轻轻一捏,容易碎裂。若是新鲜的土豆,要将它捏碎,需要花费大气力。

故而,真正炭焙到位的岩茶,是十分脆弱的,稍微一用力就会破碎。

譬如,将岩茶从焙笼倒出的过程中,干燥的茶叶之间就会相互挤压,相互碰撞,最后脆弱的那几根条索,往往更容易碎裂。

又或者是在第二次焙火时,将岩茶从袋子中倒入焙笼里,在力的相互作用下,岩茶再次经历碰撞,最后碎裂。更脆弱的条索,直接成了粉末状。

并且,咱们收到的岩茶,并非直接从焙笼里倒出来的状态,还经历了包装和运输的过程。在这两个环节中,干燥、极易碎裂的岩茶,又面临全新的挑战。

包装时,要将岩茶转进泡袋或者是小罐中,这一过程,不可避免又会出现碰撞,最脆弱的条索,最先碎裂。

即便包茶时小心翼翼,可有的时候还是避不开快递运输的残暴。

可能岩茶在运输过程中,要经历高空降落,挤压等环节,最后导致完整的条索碎成小段,变成碎末。

炭焙、包装、运输,简直就是岩茶的修罗场,条索变碎,也就在情理之中。


《3》

碎的肉桂有哪些口感缺陷?

条索碎的肉桂,必定要比条索完整的肉桂,口感要逊色许多。

主要原因就在于条索碎得太厉害。

不论是什么茶,只要跟“碎”这个字眼牵扯上关系,茶汤容易出现苦味与涩味。

原因就在于茶叶的接触面积变大,和沸水接触的面积增多,肉桂中的物质释放速度会加快,甚至是以倍数在增加,一旦超出味蕾的舒适区,自然呈现出苦的味道,涩的感觉。

理解起来,也不难。

如平时我们用冰糖熬甜汤,这一大块的冰糖要化开,所需要的时间长,且糖分的释放比较均匀,不会一下子让水的甜度增加。

若是把冰糖分解成小块,它与水的接触面积增大,融化的时间大大缩短,短时间内可让水的甜度快速增加。

只是在肉桂里,融化速度变快的,不是甜度物质,而是茶多酚与咖啡碱。

当茶多酚和咖啡碱一旦变多了,就容易苦,容易涩,从而影响口感和心情。



《4》

比较碎的肉桂,用什么茶具冲泡?

最理想的茶具,是白瓷盖碗。

要想这些比较碎的肉桂不苦涩,必须的保证出水速度够快。

在一众的冲泡茶具中,白瓷盖碗最具有优势。可张大开口,让水流以瀑布状倒出,减少碎叶子和水的接触时间,从而让物质释放的速度变慢。

这样,才能尽量避免茶汤变得苦涩。

部分茶友偏爱的紫砂壶,真不适合冲泡这里条索不完整的肉桂。

紫砂壶,它靠的是壶嘴出水。

为了保证紫砂壶枣香优雅,美观,往往壶嘴不会设计的太大,樱桃樊素口,才是多数人的审美标准,大嘴美女,往往是凤毛麟角。

这种小巧的壶嘴,茶汤流动速度慢,会增加肉桂和水的接触时间,仍然会让茶汤变得苦涩。

二者出水速度一对比,您现在知道为何麻花会建议您用白瓷盖碗冲泡了吧。

人家盖碗能屹立在茶具界,可不是靠吹牛,靠的是出水速度够快。



《5》

冲泡比较碎的肉桂,该用多少度水温?

真正的好茶,都是要沸水冲泡,不论它的形态如何改变,不改它是好茶的初衷。

用沸水冲泡这些比较碎的肉桂,竟比平时喝到还要香!

原因在于茶叶充分和沸水接触,物质释放速度更快。这些物质里,包含各类香气物质,芳香物质的释放速度变快后,大量香气溶于水中,自然让茶香放大好几倍。

要感受条索不完整肉桂的风采,需要加上一个前提条件——出水速度够快。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对于新手茶友而言,冲泡这些比较碎的肉桂,要是做不到快出水,也可以用比较投巧的方式——降低水温,不用100℃的水温,改用95℃的温度冲泡。

稍稍降低的温度,可以避免茶叶通道过度打开,能减少物质的释放速度,自然可降低苦味与涩味出现的可能。

不过呢,作为过来人,麻花还是要劝诫各位一句:用稍低的温度泡茶,只是权宜之计。真正的好茶,还是要沸水冲泡。

为了能感受沸水冲泡的好处,还是要多多练习快出水,如此才能不负好茶。



《6》

冲泡比较碎的肉桂,少不了它!

没错,与碎茶息息相关的一种茶具,名为茶滤。

茶滤,起到的是过滤的作用,能将碎茶阻隔在外,确保茶汤中没有碎叶子落入。

在平时冲泡条索比较完整的岩茶时,并不提倡使用。

茶滤的使用,有太多不确定性,如材质的选择,茶滤的清洁工作,都会带来不少的困扰。

若是使用不到位,可能还会影响岩茶的风味表现。并且没有掌握茶滤的使用诀窍,可能还会延误出水的时间。

但到了冲泡比较碎的肉桂时,茶滤却有说不出的好处。

至少,它能保证茶汤的清澈程度,方便拍照,喝茶的时候还不用不文雅地吐茶渣。

最大的好处,有了它的存在,再也不用担心开口太大茶叶通通倒进茶海里。茶滤的存在,让泡碎茶少了许多后顾之忧。



《7》

岩茶条索有零有整,月有阴晴圆缺,再正常不过。

肉桂有碎茶,避无可避。

没有人可以保证到手的每一泡肉桂,都没有一根的碎叶子。

既然如此,我们不必伤春悲秋,埋怨自己人品不佳,买不到条索完整的茶。

残缺,也是一种美。

我们要做的是灵活掌握岩茶的冲泡方式,才能面对不断变化的茶叶,才能让它们与水相融,化作一杯香清甘活的茶汤,与你的味蕾碰撞、邂逅,产生最富戏剧性的舌尖感受

找到约67条结果 (用时 0.003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