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碧绿的茶叶像什么

找到约83条结果 (用时 0.011 秒)

云雾,是茶山的霓裳

(《吃茶去》杂志)

邂逅茶山,是在一场细雨霏霏的春雨中。

那天,去拍一个小镇的全景。当我完成拍摄任务正要转身下山时,身后一片翠绿的茶山突然撞进了我的视野——烟雨迷蒙的山景,曲线柔美的茶山,层次分明的茶带,忙忙碌碌的采茶人,似一幅绝版的水墨丹青,伴着春山里的鸟语花香和欢歌笑语,美得令人心醉。

此前,我去过两次茶山,一次是跟一批作家和摄影家到茶山采风,还有一次是参加某地的茶歌大赛。在现场,面对如诗如画的茶山、风情万种的茶姑和婉转悠扬的茶歌,我却少有感动,且总感觉少了点什么,但到底少了什么,我一时也说不清楚。

春分后清明前,是陕南绿茶采收的黄金时节,这半个月左右的茶谓之明前茶,毫不夸张地说,是一天一个味,一天一个价。因此,尽管雨中采茶会影响到茶叶的品质,但采茶的节奏却跟流转的光阴一样丝毫没有放慢。茶山的形态是任性的,线条是柔美的,一条条的茶带随着山势而蜿蜒,一条有一条的风景,一带有一带的韵味,似层层梯田,像条条玉带。“二月山家谷雨天,半坡芳茗露华鲜”,这绝美的古句恰到好处地应和着眼前的美景,而绵绵细雨和茫茫云雾又为茶山平添了几份妩媚和灵秀,二者亲热地缠绵在一起,相偎相依,柔情似水,如一对温柔甜蜜的恋人,令人羡慕。

远看茶山,采茶人随意地分布在茶带间,没有整齐的队形,没有人为的组合,但看似随意,却又是那样和谐与自然。在那层层叠叠的曲线间,身着各色衣衫的采茶人似天女散花一般,身挎不同的篮子或袋子,双手在翠绿的嫩叶上翻飞。雨雾中,时而“子规声里雨如烟”,时而“微雨燕双飞”,茶山,也因此多了几分空灵和诗意。时有云雾飘过,茶采人若隐若现,亦幻亦真,这一刻,人人都成了云中仙子。茶叶,之所以会有妙不可言的韵味和无与伦比的魅力,我想,与这些诗性的云雾关系密切,是高山云雾滋润了绿色的精灵,是秦巴流岚赋予了茶叶的神韵。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云雾不仅诗化着茶山的外表,也丰富着茶叶的内涵。难怪,当我们品茶时,胸中总是有诗情升腾,画境萌生,禅意涌动,世间也因此有了“禅茶一味”的妙语。

刚刚冒出来的茶叶,嫩嫩地,鲜鲜地,如绿云一般浮在茶树顶端,与下面墨绿色的老叶片形成鲜明对比。和风细雨中,叶片上的水珠随风而动,珠圆玉润,呼之欲出,鲜美娇嫩得不忍直视。一双双或握过锄头或拿过钢笔或敲过键盘或操过锅碗瓢盆的手,在鲜嫩的绿芽间上下翻飞,是那样地开合有度,收放自如。他们旁若无人,犹如画家作画,农人插秧,专注得好像在创作一件绝版的艺术品,站在一边欣赏的人,感觉是那样多余和别扭。细雨如轻纱,似薄雾,像幔帐,淅淅沥沥,飘飘洒洒,落在碧绿的茶叶上,那声音,大者如蚕吃桑叶的清音,小者像春风拂柳的细语,这天籁之音荡尽的不仅是茶山的风尘,还洗涤着人们内心的浮躁和尘埃。

我走近一位漂亮的采茶女,跟她攀谈起来。我问她,你们采茶时为什么不唱茶歌呢?她微微一笑,你是电视看多了吧?电视里那些一边采茶一边唱歌的画面,多是做着给别人看的,而我们采茶,是为了更好地生活,时间就是金钱,采起茶来脚下要稳,眼睛要灵,手上要快,精力要高度集中,哪还顾得上唱歌?

听了茶姑的一席话,先前一直未解的疑问豁然开朗,我曾经见到的茶山,美则美矣,却少了真气,缺了地气。再看眼前的茶山,春雨的洗礼,云雾的滋养,春风的爱抚,与茶农真实的生活天人合一般地融合在了一起,显得是那样真实、清新和圣洁,一如秦巴深处不事雕琢、一尘不染的少女,令人美目惊魂,这美,来自于朴素,来自于自然,而正是这朴素、自然的美,才是真美,是大美。

【摘自2016年第1期《吃茶去》杂志;作者:黄平安(陕西石泉)】

新茶与陈茶的区别是什么

  陈茶,指的是将上年甚至更长时间采制加工而成的茶叶,即使保管严妥,茶性良好,也统称为陈茶。新茶,习惯上人们把当年清明前后采摘鲜叶加工而成的茶叶叫做新茶。

  新茶与陈茶的区别是什么

  1、含水量不同

  新茶一般含水量较低,故茶叶条索紧结,手感干燥,质硬而脆,用手指轻轻一捻则成粉末状。陈茶因存放时间过长,含水量较高,茶叶湿软而重用手指捏不成粉末状,茶梗也不易折断。

  2、色泽的不同

  新茶干茶色泽油润鲜活,绿意分明,呈嫩绿或墨绿色,冲泡后色泽碧绿,而后慢慢转微黄,汤色明净,叶底亮泽。陈茶干茶由于不饱和成分已被氧化,构成茶叶色泽的一些色素物质也因光合作用发生缓慢地自动分解。色泽失去鲜活感,较为枯灰失润。

  3、香气的不同

  新茶一般都有茶香,好的新茶茶香格外明显,或清香,或浓香,或甜香,香气高爽、清香馥郁;陈茶香气低闷混浊,芳香物质已挥发掉,类脂成分发生水解和氧化,香气偏淡、低沉,并产生一种令人不快的老化味。

  4、滋味的不同

  新茶的茶汤清澈碧绿,鲜亮透底,滋味醇厚鲜爽,口中留甘,回味无穷,使人饮后舌感清纯,心旷神怡。而陈茶由于茶褐素在储藏过程中增加,汤色呈暗绿或暗褐色,枯黄暗沉,混浊暗淡。因茶中酯类物质经氧化后使可溶于水的有效成分减少,味道淡而不爽的。

  新茶陈茶并没有好坏之分,要看茶叶品类而定。有些茶陈茶比新茶好,如武夷岩茶的隔年陈茶反而更加香气馥郁,滋味更加醇厚。还有紧压茶类中的茯砖茶、六堡茶、七子饼茶等都久长藏不变质,反而更能提高茶的品味。那像绿茶,乌龙茶还是当年的比较好,隔年了之后,茶叶有些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味道会大打折扣。


十大名茶的传说,看看你喝的茶有什么故事?

每一杯好茶的背后都有一个故事。喝茶听故事,真真假假的传说也好,典故也好,总能让我们在喝茶的时候浮想联翩,穿越时空。看完以后,不禁莞尔一笑,嘴里的茶,仿佛更甜了。

所谓十大名茶,其实知名的茶远不止十。在这属于绿茶的春天里,为大家收集整理的是十大名优绿茶的故事,让这些故事在你的茶杯中翩翩起舞。

西湖龙井

传说乾隆皇帝下江南时,来到杭州龙井狮峰山下体察民情。这天,乾隆皇帝学着采起了茶叶,刚采了一把,忽然太监来报告太后生病了乾隆皇帝随手将一把茶叶向口袋里一放,急忙赶回京城。其实太后只因山珍海味吃多了上火,双眼红肿,胃里不适。

此时乾隆皇帝来到,只觉一股清香,往口袋里一摸,原来是采的一把茶叶已经干了。于是宫女将茶泡好,果然清香扑鼻,太后喝了一口,双眼顿时舒适多了,红肿消了,胃也不胀了。太后高兴地说:“杭州龙井的茶叶,真是灵丹妙药。”乾隆皇帝立即传令将狮峰山那十八棵茶树封为御茶,专门进贡太后。

至今,杭州龙井村还保存着这十八棵御茶,到杭州的旅游者中有不少还专程去察访一番,拍照留念。

洞庭碧螺春

很久以前,洞庭西山住着一位美丽勤劳的姑娘名叫碧螺。

有一天,碧螺姑娘到洞庭东山去砍柴,忽然闻到一股清香,她抬头张望,发现洞庭东山最高峰莫厘峰上有几棵茶树,于是冒着危险攀上悬崖,采了些嫩芽揣在怀里下山回家。到家后,碧螺姑娘又累又渴,当她把怀中的茶叶嫩芽取出来时,只觉得清香袭人,姑娘脱口而道:“香得吓煞人也!”

到了清代康熙年间,康熙皇帝视察时品尝了这种汤色碧绿、卷曲如螺的名茶,倍加赞赏,但觉得“吓煞人香”其名不雅,于是题名“碧螺春”。

黄山毛峰

明朝天启年间,江南黟县新任县官熊开元带书童来黄山春游迷了路,遇到一位老和尚,便借宿于寺院中。长老泡茶敬客时,只见开水冲泡下去,热气环绕升起,化作一朵白莲花,随后热气飘散,清香满室。

知县问后方知此茶名叫黄山毛峰,临别时,长老赠送此茶一包和黄山泉水一葫芦,并嘱一定要用此泉水冲泡才能出现白莲奇景。

熊知县回县衙后,正遇同窗旧友太平知县来访,便冲泡黄山毛峰表演了一番。太平知县暗喜,到京城想献仙茶邀功请赏。皇帝传令进宫表演,然而却不见白莲奇景出现。

皇上大怒,太平知县只得说出实情。皇帝立即传令熊开元进宫受审,熊知县用黄山泉水在皇帝面前再次冲泡黄山毛峰,果然出现了白莲奇观,皇帝看得眉开眼笑,便升熊知县为江南巡抚。

熊知县心中感慨万千,心想:“黄山名茶尚且品质清高,何况为人呢?”于是他脱下官服玉带,来到黄山云谷寺出家做了和尚。

安吉白茶

美丽的蛇仙白娘子思凡下山,在西子湖畔邂逅药店伙计许仙,俩人一见钟情,结为夫妻。金山寺和尚法海从中破坏,几次三番使白娘子显出真身。许仙不知原委,惊吓得昏死过去。

白娘子为了救许仙,冒死上仙山盗草,九死一生,南极仙翁念她一片真情,允许带仙草下山,白娘子便从仙山带了仙草和仙果一路赶回。途中经过安吉,美丽的山水吸引了白娘子,无意之中将仙果失落在山颠。仙果落在安吉的高山峻岭之上,遇到肥沃的土壤、清澈的泉水便破壳而出。

为找回仙果,白娘子又回到安吉,只见仙果已长成枝繁叶茂的安吉白茶树,于是,她就身居此山修道,并日夜呵护安吉白茶树。

现在在安吉县溪龙乡的安吉白茶广场,你会看到一个安吉白茶仙女的塑像,这位安吉白茶仙女就是传说中的白娘子。

六安瓜片

六安瓜片是世界上唯一的一种单叶茶,无芽无梗,十分神奇,它起源于这样一个故事。

1905年前后,六安茶行的一位评茶师,从收购的绿大茶中拣取嫩叶,剔除梗枝,作为新产品应市,获得成功。消息不胫而走,金寨麻埠的茶行,闻风而动,雇用茶工,如法采制,因为茶叶长得像蜜蜂的翅膀,便起名“蜂翅”。

此举又启发了当地的一家茶行,在齐头山的后冲,把采回的鲜叶剔除梗芽,并将嫩叶、老叶分开来炒制,结果成茶的色、香、味、形等均使“峰翅”相形见绌。于是附近的茶农竞相学习,纷纷仿制。这种片状茶叶形似葵花子,遂称作“瓜子片”,后来慢慢地人们叫成了“瓜片”。

太平猴魁

传说古时候,在黄山居住着一对白毛猴,生下一只小毛猴,有一天小毛猴独自外出玩耍,来到太平县,遇上大雾迷失了方向。老毛猴立即出门寻找,几天后,劳累过度,老猴病死在太平县的一个山坑里。

山坑里住着一个老汉,以采野茶与药材为生,他心地善良,当发现这只病死的老猴时,就将他埋在山岗上,并移来几颗野茶和山花栽在老猴墓旁,正要离开时,忽听有说话声:“老伯您真好,我一定会报答您。”但却不见人影。

第二年春天,老汉又来到山岗采野茶,发现整个山岗都长满了绿油油的茶树。这时老汉才醒悟过来,这些茶树是神猴的谢礼。

为了纪念神猴,老汉就把这片山岗叫作猴岗,把自己住的山坑叫作猴坑,把从猴岗采制的茶叶叫做猴茶。由于猴茶品质超群,堪称魁首,后来就将此茶取名为太平猴魁。

信阳毛尖

相传在很久以前,信阳本没有茶,乡亲们在官府和老财的欺压下,吃不饱,穿不暖,许多人得了一种叫“疲劳痧”的怪病。

一个叫春姑的闺女为了给乡亲们治病四处奔走。一天,一位采药老人告诉姑娘,往西南方向翻过九十九座大山,趟过九十九条大江,便能找到一种消除疾病的宝树。春姑走了九九八十一天,累得精疲力尽,染上了可怕的瘟病,倒在一条小溪边。

这时,泉水中飘来一片树叶,春姑含在嘴里,马上神清目爽,她顺着泉水向上寻找,果然找到了宝树,摘下种子。看管茶树的神农氏老人告诉姑娘,种子必须在10天之内种下,否则会前功尽弃。春姑急得哭了起来,神农氏老人见此情景,拿出神鞭抽了两下,春姑便变成了一只画眉鸟,很快飞回了家乡,将茶籽种下。

不久茶树长大,山上飞出了一群画眉鸟,它们用尖尖的嘴巴啄下一片片茶叶,放进得了瘟病人的嘴里,病人便马上好了。后来,种植茶树的人越来越多,也就有了茶园和茶山。

庐山云雾

传说庐山五老峰下有一个宿云庵,住持和尚憨宗以种野茶为业,在山脚下开垦了一大片茶园。一年四月,忽然冰冻三尺,茶树几乎全被冻死。当地官府派衙役来找憨宗,硬是要买茶叶。这样天寒地冻,园里哪有茶叶呢?憨宗向衙役百般哀求无效,只好连夜逃走。

九江名士廖雨为憨宗打抱不平,在九江街头到处张贴冤状,控诉官府的横暴无理。官府不但不理睬,深夜把老百姓赶上山,逼着他们采摘茶叶,竟把憨宗的一园茶叶一扫而空。

憨宗和尚的满腔苦衷感动了上天,一天,从五老峰忽然飞来各种珍禽异鸟,不断撷取茶园中散落的茶籽,飞到云雾中,将茶籽散落在五老峰的岩隙中。采茶的季节到了,那些鸟儿又从云中飞过来,飞到山峰上的云雾中采茶。憨宗和尚将这些鲜叶经过制作,就成了“云雾茶”。

都匀毛尖

相传在很早以前,都匀地区有一个蛮王,蛮王的儿女众多,其中儿子有九个,女儿有九十个。有一年,老蛮王病了,感觉自己老了该退位了,就叫来子女们,告诉他们如果谁可以治好他的病就让谁管理天下。

老蛮王的九个儿子带回来的九种药,其吃了后病情并没有什么好转,他的九十个女儿却带回了同样的药——茶叶,用茶叶治好了病。于是老蛮王将天下交给了她们,叫她们去弄回树种来种植,让更多的老百姓受益。

老蛮王女儿们出去找茶,一只绿仙雀给了她们茶种,口中发出了类似“毛尖毛尖”的声音。女儿们就将茶种带回去种植形成了一片茶园,老百姓根据地名和绿仙雀的发音将其取名为“都匀毛尖”。

峨眉雪芽

峨眉雪芽一茶名称,为中国古代隋末唐初峨眉山佛门茶僧所取,距今已有一千五百年左右的历史。

据峨眉山佛门茶僧介绍,峨眉雪芽茶叶的名字同山上独特的自然气候紧密相关。峨眉山位于中国云、贵、川西南边陲的崇山峻岭。每逢农历10月,峨眉山普降瑞雪,渐至隆冬,白雪从山巅披落下来,高景区与中山区的森林尽数被白雪覆盖。

到了第二年农历的二、三月,即雨水至清明时季,茶园中的白雪尚未融尽,在昼夜温差悬殊的作用下,雪野中的峨眉山茶新发茶芽且开且合,在冬雪未融的高山林间一一绽放,似白雪翡翠,晶莹灵透,鹅黄飞绿。

我国是茶叶的原产地,茶文化的历史悠久。茶的传说故事,描写的多是勤劳勇敢的劳动人民种茶制茶的故事。

喝茶听故事,有了故事做佐料,这杯茶更有滋有味了。

找到约78条结果 (用时 0.009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5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