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百年茶叶值钱吗

找到约23条结果 (用时 0.011 秒)

买茶留给子孙喝?崔永元谈普洱茶存一百年之骗局

云南人喝普洱茶是在2000年之后的事,在那之前所有的普洱茶都是出口港销或者边销,云南人大都在喝大叶种毛茶(绿茶)。云南本地二十多年是少有存普洱茶的习惯,所以老茶都基本出自港台大师商人的故事里,我们讲当代普洱茶历史是云南普洱茶二十年左右的发展历史,再往前都是清代史料上和改革开放之前的记载,这一点崔永元先生可能对普洱茶当代史的发展不是非常了解。

崔永元先生谈到的云南茶山也不止五个茶山,其中西双版纳的古六大茶山最有名,还有勐海的新六大茶山,还有临沧的茶山、普洱(思茅)茶山、德宏茶山、保山茶山、大理茶山等等。

至于崔永元谈到大可堂张奇明先生,还有何作如先生,这个这些都是“鉴赏大家”,但是得打一个问号。湿仓味就是六六粉的味道,通过蒸馏干燥的方式来实现这么一个老茶的味道,喝这个茶你得有喝湿仓茶的抗体,这一点崔先生说的比我直截了当,但还是有很多人愿意去体验这个味道。

我昨天加编者按转载了《老茶文摘》的文章《崔永元谈百年老茶骗局:他们贩卖的是发霉的思想,仓味的思想,老鼠洞味的思想!》,我收到了一位我非常尊重的江西朋友的微信语音,他说董乐这个人如何如何糟糕,读者也有留言这么说,可我只是转载这个文章,转这个文章也一下子拉不低我的档次,但是一个人的观点或者对真理的认知才是最重要的。

知识之教导,真理之指引,会从根本上催发人的勇气。学习是求真、认真的过程,有了这样的追求之心,才可能不顾一切,为真理一搏。

非常感谢杨凯先生转来这段原始的录音,我整理成文,以飨读者。我对于造假老茶、金融茶炒作、平台价格的虚假、普洱茶行业的乱象多有批评,出于我对普洱茶的痴迷而已,喝生态、健康、干净的普洱茶就这么简单。


(崔永元谈普洱茶录音完整版详见石一龙公众号)


以下是崔永元先生的录音原文


就看这样的东西特别多。为什么?比如说我们每天在这说叼盘,都说不尽,因为确实就是个跳梁小丑。但是我觉得想跟他一起叼盘,或者想跟他学叼盘,或者认为他叼盘无比正确的人,应该是大量的。

你比如说这位作者,这位作者我觉得这盘叼的就挺妙的。因为这洪水不好叼。真的。好像huxijin也没叼这个盘子,你看他叼盘出重现于华夏大地,向中华民族展现中华5000年文明的现实地位,我真服了。还有一个,它这个是个动图,老板(注:安徽黄山的)就是说他库房积压了3000吨茶叶,当然是绿茶红茶什么的。然后他特别伤心,因为他今年还特意从茶农那多收了点。

现在被水淹了,后来很快第二天就有了这个,说是武警部队去那了,帮他抢运,把库房里的那些茶叶的赶紧的给他倒腾一下,倒腾出来,有的还可以加工,实在不行的就扔了,这个人哭得很伤心,他大概损失了说9000万元,我记得好像是这么个数。但是出了什么问题呢?现在底下这个叫什么老班章熟茶,什么这个茶那个茶全都拿动图说事,都说他茶受自然灾害的影响,连千元的老班章普洱茶现在被迫一折出售。

当然这些人我觉得可能不是些糊涂人,咱们上次谈逆淘汰,就是那些操盘手,他们知道没有多少个人记住这个场面,就是这个老板因为他的绿茶被淹了,绿茶和毛茶被淹了,然后他留下了辛酸的泪水。

他觉得没有多少人能记住场面,也对不上号,你看我现在也对不上号了,我只记得是安徽的,所以他们家别管有什么茶,都拿这个“老板哭”这个图来散布悲情,打悲情牌,卖自己的茶,你可以说他卑鄙,但是他不怕你说他卑鄙,因为他愿意卑鄙,他知道能挣到钱就行。全都借逆淘汰,你信了,你就傻了。

关于这个茶就是,大概10年前差不多,大陆兴起了喝普洱茶热潮。我记得我还是比较早知道的,因为我在云南有朋友。我记得最早我喝到普洱茶是在广东,你到一个饭馆,你还没有点菜,他就先把茶给你倒上,就都是普洱茶。

喝不惯,喝的就像刷锅水特别难喝。后来大概10年前,在云南那边开始流行普洱茶了。普洱茶是大叶茶,它的命名是用这个地名命名的,它那个地方就叫普洱。整个云南境内现在号称有五大茶山,都生产普洱茶。

过去那个地方山高林密,交通不便,所以它运到藏区的茶,马驮着疼。那一走可能得走半年,甚至更长时间,风吹日晒,那个茶,一会儿潮了一会儿太阳又晒干了,一会又给淋了一会太阳又晒干了,等拉到西藏以后它就发酵了,黑乎乎的,结果藏人一煮茶,再加点牦牛奶什么的,特别好喝,非常好喝这个茶。

后来川藏公路就建成了,建成了以后开着大卡车,几天就送上去了。那个茶为什么要成一饼一饼的?他是为了运输方便,没有别的原因。

要么你散茶,你想想你才能装多少,你这都压成一饼一饼的,那一饼都是一一斤两斤,甚至更多,他就是为了运输方便方便,才压成饼的。

川藏公路修好了以后,它几天就运上去,茶还是绿的呢。所以莫名一喝这味就不对了,这怎么办呢?这周总理就说让云南的这些茶厂研究人工发酵的茶,就不是马拉着它出去走半年的,不是这样。结果就出来了一个叫“渥堆发酵”这么一个工序。渥堆就是一个……我不好意思说,怕人家打我,像粪堆似的就那意思,我就弄成一个大堆,然后喷上水,用温度表观察着它的温度,让它发酵,基本上十几天,15天左右就行了(注:说的不太准确,有点知识缺失)。

就像马拉着半年风吹日晒的效果一样了。所以最早的这批就叫文革砖。因为它就是文革时候才有的,在这之前就都是生茶,没发酵的茶。而拉到西藏已经发酵了,刚才我已经讲了,不是人工的原因,那就是风吹日晒的原因。现在,从文革砖开始有了人工制作的熟茶,就是这个意思。

然后大概七八年前就开始做吆子了,就是说首先是有人发现了一批文革砖,就开始讲故事了,这个圈里都叫讲故事,想卖那个东西,你不想买,我把它讲成是慈禧太后的迷信,你不光想买,你还想出高价,这个茶叶圈里就开始讲故事了。讲故事说文革砖,一个是留下来的。当时生产多了没卖出去,留出来的。

还有一种说法是牧民不是特别喜欢,他还是喜欢原始的那种,所以销的不是那么好。还有一种说法是大量的销到了港台、马来西亚、东南亚地区,在那个地方就保留了很多,然后这个东西就开始回流了,因为大家爱喝了,所以就值钱了。

那一块卖的,一块茶砖这么大,这么大一块茶砖比这还小,卖个几万块钱小意思,再接着更作妖了,就开始出现了100年前的茶,80年前的茶,60年前的茶,都出现了。那个故事就更多了是吧?恨不得一坨茶得有一个故事,比较有名的有宋聘号,陈云号。我有一个朋友叫张奇明,上海的,他收藏了好多,还有一个号叫永元号,就是我这个名字叫永元号,这都是过去的。

茶叶的商铺,上百年的那种商铺,他们当时卖的品牌茶。有没有?我相信有。他总会有各种各样原因遗留下来的是吧?有没有我们在市面上见的那么多?我告诉你没有,后来就乱套了,太多了。

反正中国人造假能力一流,包茶叶的纸,好造,能给你造的一模一样,这个茶叶他们尝一尝喝一喝,看是什么味,然后就开始造假。

那时候我有好朋友,张奇明,老何(注:何作如先生)什么的,经常找到好茶叶,就给我打电话说这样晚上来喝茶来我们就去喝茶,喝到过什么,喝到过那种酸的,那一看就是有问题,不对。然后多冲两次,然后喝,我说这不是受罪吗?咱别喝这个了。这个茶叶它要不对劲,比如它动了手脚,喝完了只能对自己不好。

哎,完了!这个行当就开始不断发展壮大。有一次我们去喝茶,也是他们请我们去喝茶,一喝我就觉得它坏了,茶存储有问题,发霉了,一喝就能喝出来。结果碰到一个香港的还是台湾的人告诉我说,这个叫仓味。我说哪个仓?他说就是仓库的仓。仓位,就是说它经过仓储,所以它有这么一种特殊的味道叫仓味。

我说这不就是发霉了吗?然后他们所有人都笑,就是说你太实话实说了,不给人面子。(注:这就是湿仓茶,是不能喝的,是真发霉了的。)

他们就把这种发霉的茶,发明了一个词叫仓味,就掩盖过去了。然后以后半懂不懂的那些人一喝说这茶不错,就是有点仓味,我从来不喝有仓味的茶,那就是发霉了。

那就是服毒,那茶卖得很邪乎。那种茶通常能卖到100万一饼,60万一饼。50万一饼,40万一饼,非常多。

我们说如果有不知道因为什么流传下来的老茶,物以稀为贵,可能可以。但是他们又出来个新的骗局,新的骗局就是说你现在就买了些新茶,五大茶山的新茶,你是买给后代的财富。也就是说你40年以后50年以后你不在了,你的孩子拿出来,每一饼都是宋聘。

当时很多人就到银行贷款,就把房子抵押了,上当受骗买他们这个茶。我记得有一次我在《实话实说》的时候,我就做了一期节目,请的全是红茶的专家、绿茶的专家,什么龙井的专家、普洱茶的专家,就摆到桌面上说,是怎么回事。结果我们就把这个事说清楚了。当时那个茶叶价格大跳水,好多人因此完蛋了、崩盘了。(注:讲的是2007年普洱茶大崩盘的事)

在中国就是这种讲故事、蒙人、讲故事、卖东西,这才是传统的,比那个大水淹了传统不晚,你哪怕去到潘家园,北京潘家园你逛地摊,他有一个人卖你一个掏耳勺,他这掏耳勺都有故事,张嘴就来,那故事都特别多。

现在我觉得网络上的像胡叼盘,什么jinzhengwei,这些讲故事的人,他们贩卖的可能不是商品,他们贩卖的是他们发霉的思想,有仓味的思想,有老鼠洞味的思想。

所有的古树茶都会越存越好吗?

  并非所有的古树茶都越存越好。

  在十多二十年前,普洱茶在中国茶类中只是一个没什么名气,也没有太多消费群体的地方特种茶。产区不广,产量不大,名气不显。到了2007年,由于发生了普洱茶炒作风暴,普洱茶才搞得几乎国人皆知,名声大噪。也就是从2007年之后,普洱古树茶也随着普洱茶名扬天下而倍受追捧,茶价也一涨再涨。名气大、炒作猛的例如老班章、冰岛之类,涨价已经超百倍。炒古树茶,藏古树茶已经成为业界、玩家、投资者的共识和追求。但是,并非所有的古树茶存放之后都会越来越好,越存越值钱。

  普洱茶要越存越好,仓储尤其重要,但今天不谈仓储,关于怎样仓储茶才会越存越好,另有文章介绍。今天要谈的是从茶的内质和特质来看普洱古树茶的存放前景。

  根据古树茶的内质、特质及存放的发展变化趋势,结合多年的存放观察、对比,我把云南古树茶大概的分成四类情况:

  第一类是退化型,或者称下降型。这类茶新茶香甜好,口感滋味好,茶气也足,但存放后香甜、口感滋味、茶气会退化,存十年八年后会逐渐的变得淡而无味。不适合长期存放。(不举例,得罪人)。

  第二类是相对稳定型。这类茶的茶气茶味存十年二十年后也基本不变。老班章可以作为代表,勐海茶区多数山头属于此类。在传统的通风透气的所谓自然干仓的存储条件下,茶叶变化、退化会很明显,存储茶气茶味相对稳定的山头茶更容易被追捧,这也是这些年勐海茶区古树茶价格普遍让涨的重要原因。

  第三类是上升型。这类茶存放后茶气茶味会相对稳定,茶会越来越好喝。例如易武片区,景迈等。这类中还包括一些新茶虽平淡无奇,但密封存放后会越存越香的山头茶。

  第四类是新茶香甜突显型。这类茶新茶香甜就很突显,尤其是茶香。普洱古树茶的茶香是人们喜爱普洱茶的一个重要原因,但传统的通风透气的仓储方法很难保存茶香,因此人们只能在新茶时感受、享受茶香。

  新茶时就香甜突显的茶很容易被人们接受和喜欢,价格上升会很快,多数都要上万元甚至数万元一公斤。这类茶中,有一些如果用密封保存的方法,可以在一定的时间中保存较好的茶香,使茶的价值可以相对保存久一些。另外一些茶用密封保存的方法也难于保存茶香,所以对于第四类茶,收藏者要尤其小心。因为这类茶的价值和价格是源于新茶的"很香",存放之后茶香变化了,退化了,没有了,茶的价值、价格何在?上万元一公斤,买的是名字、名气和香气。香气没有了,名字还可以值上万元?至少我不认为值。这类茶我的处理方法是尽快喝掉,尽量不存。当然对于一部分喜欢喝名字、喝名气,不太在乎茶气、茶香、茶味的人又另当别论。

  茶存放后会有这几类情况,其原因是与茶叶的内质和茶叶内的香味物质有关。而内质和香味物质又与茶树的茶种、树龄、海拔、纬度、土壤、生态环境等有关。有些树龄数百年的茶存下来会不如树龄一百年左右的,是因为它只有树龄优势,其它条件不好。

  所以我们不能盲目的追求收藏古树茶,不能觉得只要古树茶存放下来就会好喝,就会升值。在有好仓储的前提下,还要注意判断茶叶的存放前景。目前古树茶的存放现状是,在不考虑名气、炒作的前提下,仅就品饮而言,大部分古树茶老茶不如新茶好喝。


父亲床底下翻出来几饼”老茶“,还能喝吗

奉和袭美茶具十咏·煮茶

唐代:陆龟蒙

闲来松间坐,看煮松上雪。

时于浪花里,并下蓝英末。 

倾馀精爽健,忽似氛埃灭。

不合别观书,但宜窥玉札。 

普洱收藏茶拍卖会现场

很多年前有人送给我父亲一饼普洱茶,他不爱喝茶也不懂,放在柜子里面都十多年了,还能喝吗?〞

“当年人家买达他的时候也花了很高的价格,现在应该更值钱了吧?”

关于普洱茶,这是我碰到的问得最多的问题,今天统一做个回答。
首先要看送茶的人懂不懂茶,或许人家确实花了不少的价格买来送人,但如果不懂或者根本没有试喝过,那大概率是一饼非常普通的茶,不懂的人买来送给不懂的人,想想也就明白了。

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茶礼

很多人之所以买茶送人就是因為“看不出价格”,事实却不是这样,任何东西都有价值判断标准,一分钱一分货,除非你碰到骗子那另当别论,比如说在旅游景区里面做一次性生意的人和地摊上的。

即使别人送的是一饼好茶,也要注意存放,不然存坏了就是糟蹋好茶。

茶叶的存放是一件专业的事,茶最怕潮湿和异味,还必须密封闭光。如果受潮容易霉变,吸收异味则失去茶性,阳光照射则变色变质,存茶如此则不堪饮用。所以那些放在抽屉,厨房或者床底下的“老茶”,别人再贵的价格买来我都劝大家不要尝试,别拿健康开玩笑。

92年普洱生茶干茶

另外,关于普洱茶是不是真的越放越值钱的问题我再说一下:

茶叶品质优良、存储得当的情况下,长期转化后的普洱茶会给人不一样的感受。但是必须保证这两点。还是那句话,一堆垃圾你放一百年最多是味道不一样了,不会变成更值钱的东西。再好的茶,你存放不当,发霉变质了不但不值钱,喝了还会影响健康。

92年生茶茶汤

喝茶是一件轻松的事,我不建议所有人都成为专业的,那样就会很累。把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轻轻松松享受喝茶的时光才是最明智的选择。

那么如果你遇到这种情况该怎么跟人家说呢?

有些时候,别人拿茶来给我们试,或者是了于对我们的信任。又或者,在人多的场合又不好说别人的茶怎么样。遇到这样的茶我们也不要硬着头皮喝下去。有些人当着宝贝收藏了那么多年,你突然跟他说那已经是一堆垃圾了,他心理上肯定会接受不了。

92年生茶叶底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关系一般或根本不熟悉,你可以这样说:"这个茶,可以再放放,今天就先不喝了!"这样既不得罪人,又不至于拿健康来试茶。

那么如果你手头确实有这样的茶,可以通过来源、外包装、干茶几个方面基本可以判断茶的品质,也许你还真的藏了一件宝贝呢

来源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找到约18条结果 (用时 0.004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5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