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八八青饼每斤价格

找到约75条结果 (用时 0.034 秒)

陈国义说88青的香港故事

陈国义先生

说88青的香港故事

2020年9月15日,“八八方砖”新品发布会在昆明召开,这是陈国义亲制的一款希冀延续“八八青饼”传奇的全新力作。新品发布会后陈先生再次走访了云南几大茶区,在6天后做客《普洱》杂志编辑部。

简短的交流之后,我们便迫不及待地向他询问起关于88青的故事,72岁的陈国义先生,虽然满头银发,但是精神矍铄,说起话来思路清晰、声如洪钟、底气十足。他声情并茂地将他的事茶经历和有关88青的故事向我们娓娓道来。

图片

初遇“88青饼”

1992年的一天,有一个叫陈强的人造访茶艺乐园,他自称是勐海茶厂的驻海外的推销员。他拿了两片7542来推销,上面写着“云南七子饼”,说是普洱茶。

陈国义很疑惑地说:“不会吧,怎么我们香港几十年都没有见过这种发绿的普洱茶啊?普洱茶不都是咖啡色的吗?”陈强说,这个茶是没进过仓的。当时陈国义连“进仓”是什么意思都不懂。

他把那款7542按自己的方式泡来喝,当时整个口腔都是芬芳、爽甜、生津,茶汤的滋味久久地挂在唇齿间。直到泡到第七泡,仍有余香。继续泡下去,尽管茶味越来越淡,但是茶汤仍然是甜爽的,像汩汩直流的泉水一样有活性,他觉得这是天赐的好茶。他问价格,陈强说,零售的话10块一片,如果全要的话,处理价7.8块一片。

问他全部有多少,答曰:大约20吨。陈国义完全没想到会有那么大的量,他对20吨究竟有多少也完全没有概念。陈强说:“目前的存货一共是350支(每支12提=84片)左右。”随即目测了一下陈国义的店铺说:“20吨可以把你的房间全部填满。”

陈国义算了一下账,这款茶7.8块一片(357g),一斤(500g)的价钱也才10来块港币,要知道那时候市场上好的龙井每斤都是400块港币一斤。相比之下实在是太便宜了,关键是七泡有余香,龙井两三泡就没味道了。20多吨算下来要30多万港币,他有意将这批茶全部拿下,但是眼下现金不够,仓储也是问题,于是他就和陈强谈判,分三批购入这批茶,前两年每年发10吨茶,第三年剩下的全部发过来,货款也是分三批支付。他想着每年卖掉一点,就有空间存放之后的茶了。

“88青饼”之命名

第一批茶10吨,1993年到了香港,但是让他意想不到的是,几年下来,他连10吨的1/10都没有卖掉。因为这种青青绿绿的茶,没有人承认它是“普洱茶”。于是他想办法,把这个茶编入到茶艺课程中,并且研究了最适合的冲泡法:减少一半的投茶量,用90℃~95℃的水冲泡,5秒出汤,泡出来又芬芳、又清甜、又生津,规避了云南大叶种茶苦涩味种的特点。慢慢就有人接受这款茶了,开始有了销路。

但是问题又来了,那时候出口到香港的“云南七子饼茶”不论生熟,包装都一样。陈国义陆续收到了学员的投诉:说在外面买的“云南七子饼茶”和他的茶味道不一样。因为学员们按照那个包装纸去别的店买茶,但是其他店的茶基本上都是入过仓的,有些则是熟茶。

所以,陈国义想到必须赋予这款茶一个身份,因为全香港只有他的茶是这种味道的。“茶艺乐园”开业那年是1988年,而且陈强告诉他,这批茶是勐海茶厂1988年生产的,他灵机一闪,就有了“八八青饼”之名。

他亲笔把“八八青饼”四个字写在了茶饼上,并签上了自己的名字,后来还贴上了“干仓之味”的LOGO。作为一个独一无二的标识。“八八青饼”这个名字风行茶界,那是后来的事情了。88青从1993年的80块一片,每年涨点价,85、95、120块,到2003年已经卖到580块一片,10年涨了七八倍,这是以前他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在过去的杂志中,我们提道过,香港的茶叶市场是泾渭分明的,分头盘商、二盘商及各个茶行、茶庄,他们只能逐级向上拿货,不能僭越,而且在香港茶叶协会的统一领导下,结成一个团体。但是陈国义和陈强都不属于这个团体,所以,很难占领传统市场中的一席之位。

之前的文章中,我们说到陈强1988年就通过云南省茶叶进出口公司拿到了库存里的这一批7542,但是到了1992年,仍然卖不掉。而陈国义在当时也不是传统的茶商,属于新派茶庄,他上面没有二盘商、头盘商。所以,他们的相遇,既是偶然,更是必然。

88青的干仓之味

88青之所以能够缔造传奇,根本原因在于,这是一批“不走寻常路”的7542,它不是通过传统渠道到的香港,到了香港,也没有被传统茶商采用惯常的处理方法:入“湿仓”。

当21世纪初,普洱茶在中国内地复兴之后,新兴的消费者对传统港仓茶的风味接受度不高,反而没有入过湿仓的88青,成为一股清流,广受市场追捧。于是普洱茶市场有了之后关于“湿仓”与“干仓”的争论和探讨。总体而言,市场发展至今,“干仓”普洱茶已成了主流。

说起88青饼的仓储问题,陈国义说,1993年,第一批10吨茶到货,还是比他预想的多得多,店里只放得下一部分,留一个过路的通道,剩下的他全部放在家里,一楼、二楼把能放的空间都堆满了。第二年10吨茶又来了,但是之前的茶根本就卖不出去,怎么办,一点存茶的空间都没有了,真是让人头疼。后来,他想到去租个公仓,就是在大型仓库里租一部分空间来存茶。

5年之后,会计告诉他,这几年下来这个茶放在仓库的费用,比买茶的费用还要高。这让他大吃一惊,怎么会呢?会计算给他看,仓库的租金加上搬运工的劳务费(每件茶搬进去20块,提出来卖又是20块),5年总共花掉60多万。陈国义看着账单,非常郁闷,这批茶买进来30多万,几年都没卖掉多少,竟然已经让他亏损了几十万了,究竟什么时候才能卖掉它们?今后到底要怎么处置它们?

刚好那一年遇到香港97回归前的移民潮,很多要移民的人都在结束生意,把自己的工厂和楼房卖掉,所以房价也比较便宜,陈国义就选了一栋靠近山边的工厂大厦8楼一间300多平方米的房子,花了30来万买下来作为仓库,安置这批茶。

为什么选择大厦8楼的房子作为仓库呢?其实这不是偶然。自从陈国义接手了这批7542以后,就开始了对普洱茶的研究。普洱茶究竟有什么魅力,让那么多香港人每天都要喝,所以他想仔细调研一番。有一次他打电话给一个茶叶批发商,称自己是台湾人,想买一点好的普洱茶。对方就带他去自己的茶仓,他的仓库在一个离岛上,需要坐船过去。

上岛一看,是一个用红砖盖起来的一层楼的房子,他打开仓库门自己先走了进去,陈国义在外面看到里面黑乎乎的什么都看不见,就很好奇,跟着走了进去,结果他一踏进大门,一股臭味扑鼻而来,他吓得退了回来,在门口深深呼吸新鲜空气。他没想到香港人每天喝的普洱茶,就是放在这样发臭的地方。他告诉自己,我的茶一定不能放在这样臭的地方。

所以他选择了工业大厦8楼相对干燥、清洁的房间作为仓库。而“干仓”的概念也开始在他的心里根植。故此他后来到内地注册的公司品牌名称就叫“干仓之味”。

在黑暗时期救命的88青

2003年非典暴发,香港经济受到重创,尤其是餐饮行业,每天有十几家酒楼关门,包括茶行业也无法幸免,所有入口的东西都很难做,生意一落千丈。

当时陈国义在香港有7家店铺,租金压力非常大。他把自己所有的物业包括仓库都抵押给了银行,贷款给员工发薪水,员工每个月只发一半的薪水,差不多大半年时间,一直都没生意,很困难,他自己半年没拿一分钱的薪水。

那段时间简直是他人生中最黑暗的时期。支撑到了2004年底,实在是难以维系了,他甚至劝员工自谋生路。

那段时间,他几乎走到了崩溃的边缘,他自问:我那么努力做茶,这么环保、健康的产业,为什么老天要把我从天堂一下子带到地狱呢?他回忆起那个黑暗时期,他说,当时想死的心都有了。

2005年2月,他接到一个电话,问:“陈先生,听说你仓库里有一批生普,你卖不卖啊?”在此之前,陈国义从来没有大批量卖过茶,只是在教学过程中少量零售。他接到这个电话,激动不已,对着电话大声说:“卖,卖啊!你快来看!”挂上电话,他还以为自己是在做梦,这简直是救命啊!

当时店里的88青售价588元一片,因为急需现金,陈国义以200元每片的价格批发给了这位送上门的救命恩人。后来陆续有很多人来到他的仓库买茶,有台湾人、广州人、福建人、香港人来买,甚至当年卖他茶的陈强也来买。他从200元一片起卖,最高卖到250元,一个月内,卖掉了仓库90%的茶,拿到了300多万的现金,刚好抵消了之前所有的债务。哇,那一瞬间,天空都晴朗了,无债一身轻的感觉太爽了!

如果那个时候,陈国义知道这批茶在20多年后卖到10多万一片,不知当时会如何抉择。但是在人生最黑暗的时期,解救他的竟然是这一批滞销多年的普洱茶。

人生的际遇总是那么无常且处处充满惊喜。多年以后,陈强再次遇见陈国义的时候,谈起当年买卖88青的事儿时,陈强还忍不住哈哈大笑说:“你当年买下那批茶的时候,我真的觉得你就是‘傻子’,所有人都不要的茶,只有你要了。”可是,时光荏苒,物换星移,今天再让陈强来说,到底谁才是“傻子”呢?

也许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如果那20多吨7542不是被陈国义这个新派茶商悉数收购,而是和其他7542一样,进入了传统的港仓,那么后人就体验不到干仓普洱老茶的迷人魅力;如果不是因为陈国义遇到困境,那批茶被那么多人买下,靠着大家的共同传播,这批茶的名气也不会像今天这样炙手可热,达到今天的市场地位。这是一段充满偶然与必然的不可复制的普洱传奇。

今天“88青”的概念已经不断被市场放大,1989年、90、91、92年的7542都被市场称为“88青”,但陈国义从来不承认,他只认可自己曾经那20多吨7542是88青。

尽管88青的生产年份不在“标号级”时代的时间范畴内,但是这款茶,从走进陈国义的生命,到完成逆袭之路的过程却是在标号级时代里完成的,它的传奇故事也是普洱茶复兴历程的缩影。

节选自《普洱》杂志

《亲历者说 88青的香港故事》

来源:普洱杂志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

一代传奇“88青饼”经典演绎“慢就是快”

干仓存储的普洱茶更好喝,在我们今天看来已经是一个常识。但这个发现,却是1992年偶然间由一位香港茶商误打误撞造就的。一次本以为是失败的投资,却在十多年后让他赚到了一生花不完的财富,并被称为干仓教父,他所命名的“88青”,更成为普洱茶投资的一代传奇……

遭积压

目前被视为行业标杆的普洱茶,无疑是7542。“7542”其实是指勐海茶厂用1975年的配方、选用4级茶青为原料大量生产出来的普洱茶。主要生产时段其实是在80年代。

我们知道,在大益改制前,勐海茶厂是国营企业。过去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国营企业在经营上往往比较盲目,不能随着市场行情而调整生产。所以在经历了70-80年代茶叶出口的辉煌后,虽然有7542等明星产品,但仍然在80年代出现了大量的普洱茶积压。

1993年,香港茶商陈国义,在店铺中遇到一位名叫陈强的客人。他自称是勐海茶厂驻香港的营业代表,还带着两片普洱茶,那两片茶是20世纪80年代末生产的7542饼茶,陈强向陈国义坦承,这款茶不被香港同行所看好,无人愿意购买。

▲“88”青饼

为什么卖不出去呢?因为当时香港市场上主流的口感是香港传统仓储的普洱茶。从民国时期开始,从云南跋山涉水到达香港的普洱茶历时很长,路上经过自然的发酵后,口感已经比较柔顺。加上香港的地缘和气候条件加速了普洱茶的高速陈化,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让普洱茶口感柔和顺滑,长期以来受到市场欢迎。

而陈强手中的普洱茶,却是从云南直接生产出来的“条索肥厚、绿油发光”的茶品,未进入香港仓储,也不符合当时港人的观感,茶商进货后有风险。

遇伯乐

陈国义当时对普洱茶还不是很熟悉,主要是经营乌龙茶、绿茶和茶具。因此他也没有先入为主。

陈国义先生在台湾《茶艺》杂志采访中回忆当时的情景:

“1993年香港联合公司云南普洱茶前辈陈强先生到访九龙荔枝角店,打开两片从未见过的茶给我,并说在云南藏了好几年没人要,如果你要可以平一些。当时我轻嗅了一阵子,感到有一股大自然的芬芳、一点蜂蜜的甜香,特别怡人,一下子就迷住了。

商量了价格,900港币每支(12提7饼)。我说那要10支,对方奇怪地看着我问,为什么要那么少?我反问到,那你有多少货?他说:大概有三百多支吧。

当时我心想,什么话?三百多支都得卖给我吗?十支已经是我入行最大的订单了。但又割舍不下这个茶,只好说,明天再送两筒过来我看下吧。陈强前辈答应了厂里再寄两筒,十天后再验这个茶,饼面草绿色泛银光。真正头痛的问题来了,我只是一个新派小茶铺,何处存放这么多茶?将几十万港币压在一个有限的货种上能行得通吗?”

▲陈国义购买7542的合同

当时西湖龙井卖到400元一斤,而这批7542的价格却是10元一片。陈国义认为,就茶叶味道而言,这个市场价格肯定是偏低了,不妨下步闲棋做下投资。于是就提出想全部买下。

依据陈国义提供的购货合同中显示,茶号为“7542”,茶货为“云南七子饼”,数量是“350枝/4200筒/10500kg”,当年普洱茶的计量单位“一枝为12筒”,“1筒为7饼”,那么这批货总共是29400饼,单价是“港币75元/筒”,总金额是港币315000元,单价约是10.71元/饼,总共分四批交清。

始出货

为什么要分四批交清呢?因为这批货足有10多吨,把陈国义的商铺全部塞满都是装不下的,于是约定是先把大部分货存在云南。目前我们知道的,其他普洱茶都是制成即送到香港,像这样大规模存放在云南的茶叶仓库中的仅此一例。

这个决定,最终造就了一代传奇“88青饼”。

▲“88”青饼

陈国义的“茶艺乐园”是1988年开的,而92年陈国义看到此茶饼是“条索肥厚,绿油发光”已在仓库放置3~5年,遂命名为八八青饼,为了纪念茶艺乐园1988年开张,也取以广东人喜欢的【八】字的好兆头为意,但茶叶并不一定是1988年出厂的。

彼时,台湾的普洱茶市场遭遇滑铁卢,香港也受到波及。陈国义的这笔投资,一度完全看不到收回原本的希望,在云南的仓库放了很长时间。

幸好,此茶凭借优异的品质,在香港的藏家很快将其介绍到大陆市场。当时国内普洱茶基本经由广州芳村南方茶叶市场进行流通。经过几位大茶商的认可和推广,88青的名气很快打响,单片的价格也迅速破百,这在当时已经是属于比较名贵的茶品了。

▲“88”青

多人询价的情况,在讯息不算发达的世纪初引起了整个市场的关注。八八青在芳村南方茶叶市场的流行,让批发价再度走高。几番过手交易后,价格涨到了188每片,有茶商直接去香港找陈国义调货。这次,陈国义则以200元/饼的价格批发出去一部分(当时市场售价大概是500元/饼),这批货收回了300多万货款。

10元进货,200元卖出。这20倍的利润已经很让人惊叹了。

一路暴涨

而后“88青”价格仍然不断上升,影响力从广州一路向北,走向全国。从500元/饼的价格一路上涨到2000元/饼,所有藏家都默契地开始闭仓“惜售”,以期未来的变化。此番举动更是“88青”展开了暴涨模式。

2005年,一片“88青”卖到2500元。

2007年普洱价格崩盘前,“88青”的价格居然达到了12000元一片!

中国嘉德2020秋季拍卖会上,两筒(共14片)的“88青”青饼的拍卖成交价达到了172.5万元。

▲中国嘉德拍卖上拍的“88青”

这可谓是普洱茶历史上最成功的一笔投资。自从“88青”获得市场认可以后,“干仓储藏”这种方式得到了茶友的追捧,“88青”被称为干仓鼻祖。

我们现在看来,虽然后来的过度暴涨由多方促成,不排除其中的投机因素。但不可否认的是,“88青”的口感确实独到,在存放了30多年后,“88青”茶饼乌润油亮,回甘连绵,经久耐泡,确实能征服品鉴过的茶友。比起传统港仓存放的茶品滋味更加突出,层次更加丰富。88青稳坐中期茶的头把交椅,是市场无形的手在推动,也是实至名归的。

▲“88”青饼

广东省茶文化促进会副会长、茗六福创始人王蓝女士在采访中说到:“88青是80年代纯干仓的标杆,也因为这款茶引发了2000年后珠江三角洲对于干仓的重新定义。”

从八八青开始,富有层次的滋味变化、浓郁持久的蜜香甜水带来的后期转化的体验打开了干仓茶新世界的大门,而后“纯干仓”普洱茶的市场越来越壮大,越来越被市场接受。

慢就是快

虽然我们不鼓励投机。但是理性来说,“88青”生于云南,在香港被发现,由广州芳村茶叶市场作为重要的推手,沉淀数十年的干仓滋味惊艳整个普洱茶圈子,整个过程是相当有启发的。

王蓝女士一直认为:普洱茶是需要时间去等的,这个道理叫“慢就是快”。

以“88青”为例,在刚开始面市时,由于储存状态和市面上其他普洱不同,大家对它是不看好的,因为当时市场的讲求就是“快”,而“88”青是“慢”。但“88青”的“慢”终于熬过了时间,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88青”

对经营者来说,赚快钱固然会一时很爽,但以长期来看,缓慢而坚定地成长所得到的回报并不一定就少,反而有可能有更大的惊喜。

“我觉得我愿意更慢一点,花时间把普洱茶的爱好者培养出来。喜欢茶,了解茶,有财力的情况下,再去做投资或者收藏。这样的方式不仅能体会到收藏增值的乐趣,也能体会茶汤之美,是一种健康的发展方式。”王蓝认为,“88青”或许就是“慢就是快”“慢胜于快”的经典演绎。

品鉴88青

干仓存放的八八青饼,经历三十余年的陈化,茶饼乌润油亮,从饼面上可以看到岁月的痕迹。茶汤红浓明亮,香气沉郁深邃,入口醇厚饱满,梅子香显;数泡之后仍觉刚劲有力,浓郁润滑,回甘连绵,满口是茶。尾水带有明显的陈韵,甜度突出。不愧为中期茶的标杆之品。

来源:抱朴艺文工作室,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万万没想到:这种茶饼居然用法律规定重量

数字茶开启

70年代对云南茶叶出口来说,可谓是“芝麻开花节节高”。

1973年昆明茶厂开始自营出口普洱茶,当时主要是通过每年的广交会来进行。1973年出口了茶叶10.2吨,金额1.63万美元,可谓小试牛刀。

1974年卖出去12.37吨,金额达到2.53万美元。

1975年出口了104吨,金额23.43万美元。

▲70年代的广交会

到1985年,昆明茶厂普洱茶出口到港澳等地竟达1560吨,金额达到250万美元!之后几年普洱茶出口港澳一直保持在1000多吨的规模上,占到全省普洱茶出口总量的8成以上。

而随着出口量的增大和品种的增加。在装箱、海关、储运等环节容易混淆,因而需要一套行之有效的辨别和管理方式,所以唛号茶(数字茶)便应运而生。

▲70年代7572大票 (竖式大票,85年以后大票为横式)

▲八八青饼的大票

这就跟我们使用的身份证一样,为了管理公民信息,我们身份证中的数字同样具有含义:有经验的人可以简单地从身份证号识别出一个人的年龄,居住地等信息。

1976年,云南茶叶进出口公司(当时还叫中国土产畜产进出口总公司云南茶叶分公司)下发了一个普洱茶编号的文档,档案全名为《云外茶业第84/85号— 关于加工生产普洱茶的样价及有关问题的暂行规定》。所以在1976年前后出口的一些茶叶,就这样被编号了。

▲70年代的7572(熟茶)

以著名的7572为例,前两位为该款茶最早开始生产的年份(即配方的创始年份),第三位为此产品的茶叶综合等级,第四位为茶厂编号。(昆明茶厂为1,勐海茶厂为2,下关茶厂为3,普洱茶厂为4)。

7572的意思就是75年的配方,综合茶箐等级7级,勐海茶厂生产。

七子饼茶

普洱收藏市场上,生产于那个年代的7572、7542、7262、7582、7592、8582、8592、7692等。到今天都成了经典,市场上通常称这些普洱茶为“七子饼茶”。

“七子饼茶”这个称呼从何而来呢?

▲70年代明星茶品: 七子大蓝印

首先把茶叶做成饼状,方便运输和销售,是很古老的事。目前已知最早的记录在三国时代,当时魏国的张揖在著作《广雅》中记载了“饼茶”这一名称。

以前茶叶生产分布在各个茶号中,所出的茶饼有大有小,形制并不统一。但在清代,普洱成为宫廷贡品,献给皇帝用的茶饼当然不能前后不一,于是就由国家命令规定好茶叶的装运方式,以及重量。

《大清会典事例》载:“雍正十三年(1735 年)提准,云南商贩茶, 系每七圆为一筒,重四十九两(合今 1800 克),征税银一分,每百斤给一引,应以茶三十二筒为一引,每引收税银三钱二分。于十三年始,颁给茶引三千。”

一个冷知识是,虽然名字上叫“马帮”,但实际上在民国时期使用的其实除了马,还有骡子和牛。骡子是马与驴的杂交,体型比马小且灵活,行走敏捷,更适应云南的山路。而且负重比马更强,一般骡可以载重80-120公斤,日行30公里。所以一匹骡子可以驮运一引或者两引茶饼。

牛主要使用于普洱、顺宁、永昌、腾越等地方。报酬比马稍微低廉。装货量及行程与马没有多大 的差 别 。这些马较少的地方。一般都使用牛来运输货物。

牛早上5点钟就可以动身,午后稍微休息一会。然后一直可以走到晚上很晚。因此在行程上和马相比没有多大的区别。装货量每一头约为150斤,一天行程约为50华里。

1917年东亚同文学院调查报告

所以,不少七子茶其实是从牛背上运出大山的。

在中国人的传统概念中,“七”这个数字是很被推崇的,“七”隐喻着多子多福。把七饼圆茶捆为一筒, 始为清朝的定制。

▲《清人画胤禛行乐图轴》细节。右侧石台上有一套茶具箱,摆放好了茶碗、茶壶等物。

为什么要这么做?猜想可能因为当时运输时,是将茶饼堆成筒状,挂在马身两侧的。一引为32筒,大约是57.6公斤。

当时的马帮,每一头牛或者每匹马,驮的重量差不多正好是一引或者两引茶饼,茶叶运输的包装形制定确定了,无论对于北京宫廷,还是对云南马帮来说都是好事。

越陈越香

七子饼茶,是中外历史上,用国家法律来规定外形、重量、包装规格的唯一茶品。可谓“农业时代的工业标准操作”。

在云南少数民族中,七子饼茶常作为儿女结婚时的彩礼和逢年过节的礼品,表示“七子”同贺,祝贺家和万事兴。而事实证明,不仅仅对云南人民,对港澳人民乃至东南亚侨胞来说,七子茶饼都很受欢迎。

而到了70年代,云南茶人们发现,“七子茶饼”这种包装规格,经过二百多年的传承和凝练,已经在海内外积累出很高的声誉。于是自然而然地采取了这种历史悠久,又有很高市场认可度的包装形式来销售普洱茶。

▲七十年代黄印“认真配方”(生茶)

“黄印”系列茶品从五十年代末至七十年代中,完全能体现印级茶向七子饼茶过渡的产品。印级版面的黄印,称为”中国黄印“;七子饼黄印中有【绿字黄印】与【黄字黄印】之分,其中【绿字黄印】出现的时间更早,内票有三个版本,分别为:“认真配方”、“适度发酵”及“加重萌芽”;此款为:70年代【绿字黄印】“认真配方”,是最早期的绿字黄印圆茶。

此茶经历四十余年陈化,苦涩尽褪,陈香正统,茶汤内劲深厚显樟香,质地轻盈饱满,厚润无穷;不愧为普洱茶收藏界的里程碑茶品。

试想下,逢年过节,远在他乡回来过节的子孙辈们,提“七子茶饼”来祝贺。寓意“合家团圆”,确实非常应景。因此,七子饼茶又称“侨销圆茶”、“侨销七子饼”。

到今天,最有名的七子茶——7542系列,已经成为一个传奇,作为被市场誉为“评判普洱生茶品质的标准产品”,7542这种经典七子茶价格动辄几万甚至几十万,普通人似乎难以问津。

▲70年代七子小黄印

是不是说老茶只有7542、7572这些经典才适合新手接触呢?

广东省茶文化促进会副会长、茗六福创始人王蓝女士从20多年前就开始接触普洱。她认为,数字茶代表的是国营时代这几十年的一个经典制作,因为是拼配茶,水平比较综合,时间的链条够长,随着普洱茶行业的发展,收藏和品饮市场为大众所认知,数字茶,也成为了评判普洱茶的一个标准。

上世纪90年代末,勐海茶厂开放“加工定制”模式,常驻一线的经营者们纷纷上山做茶,开启了百花齐放的普洱茶定制时代,一直延续至2004年勐海茶厂改制。数年之后,以山头划分原料的茶品、古树茶、小微产区的茶如雨后春笋般兴起,在2010年已经形成了新的局面。纵览普洱茶的发展,可以看见,每一次的转变都使产品品质得到提升,可以投资和品鉴的茶品也越来越丰富。认知普洱茶,从数字茶开始入门,是一个比较好的基础。

时间可以让一个茶品陈化,但能否“越陈越香”,还需要茶本身内质优秀,得到市场的广泛认可,实现更高的收藏价值。收藏普洱茶与所有藏品所不同的地方就在于此——普洱茶作为“可以喝的古董”,在收藏过程当中乐趣多多,包括反复品味细细琢磨一款好茶的乐趣,与好友分享优质茶品的乐趣,通过长期持有优质的茶品收获增值的乐趣。

7572,是熟茶经典唛号,是现代普洱历史上规范生产和推动工业化进程的产品,被誉为“评判普洱熟茶(普饼)品质的标准产品”。

101-7572,是2011年第一批的7572,经过10年陈化,纯润回甘,香甜可口。

来源: 抱朴财经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73条结果 (用时 0.005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2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