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八宝茶用什么杯子好

找到约3条结果 (用时 0.004 秒)

茶器收集癖,是爱茶无可救药的表现!

二十多岁的时候,最喜欢收集口红色号。如今各式各样的口红早已过了使用期限,但茶桌上的茶器,却是时常有新面孔,随着岁月流转,越用越美。

热爱收集茶器,就像当年收集口红色号一样,有人说,这是步入中年的特征。还有人说,这说明“你真的离不开茶,爱上喝茶了”。

翻开小某书,会发现很多茶叶爱好者,虽不是商人,却喜欢每日分享自己的小茶桌。茶席上永远不缺新的茶器,从材质、到器形、到不同手艺人的作品,茶品也是每日一换,层出不穷。

甚至有人因为收集茶器,自己开了家器物买手店,这样就可以以进货的名义买买买,再不停换换换,上手了各式各样的器型材质,还能对比对于茶汤的表现,把自己的使用心得分享给同样对味的人,满心欢喜,其乐无穷。

陆羽在《茶经》中就曾提及适于烹茶、品饮的二十四器,一代茶圣对茶器的重视可见一斑。

论及茶席上的仪式感,一定离不开器物。明代许次纾于《茶疏》中言“茶滋于水,水藉乎器,汤成于火。四者相须,缺一则废。”

不管是大碗畅饮,还是小盏细品,从杯、盏、水方等器物,到冲茶分茶品茶,器物的存在让茶在手中亦成为一道风景。

茶喝得多了,茶壶、盖碗或杯子就喜欢经常换,我们用不同质地、颜色、形状、大小、高低、厚薄冲泡器来泡茶,用不同的杯子来品茶,茶汤会呈现出不同的气质,有时差距大的令人惊讶。

比如瓷质茶器不吸水、不吸味,能表现出茶的本质,既不夺其香,也不掩其瑕,原原本本地呈现茶的好与坏。各大茶类均适合冲泡。

陶器多孔隙质地,茶汤出入陶器内壁气孔,能使茶更加醇厚有韵味。老白茶、普洱茶可用其冲泡。

玻璃茶器透明晶莹,能清晰观察茶叶舒展的姿态之美,欣赏茶叶与茶汤的色泽。适宜冲泡绿茶、黄茶、花草茶。

还有紫砂的双重气孔结构,使得用紫砂壶泡茶,茶汤不失原味,香不涣散,用于冲泡高香的乌龙茶,最是绝配。而且保温效果好,潮汕工夫茶,用热水淋壶,保持壶内温度,闷出茶韵,是别的茶具难以代替的。

茶器的加持,会改变茶汤的风味。不论什么茶,若以好的杯子来品饮,茶汤的香气、汤色、滋味,都会更加细致、丰富而迷人。因茶而生的器,为的就是更好地表现茶滋味。

开始收集茶器,是对茶热爱升级的一种标志性表现。或许一开始,别人泡什么茶就喝什么,渐渐涉猎广泛后,知道了好茶配好器,不同的茶适合不同的器物,再到对器形、风格有所偏爱,对各种类型的茶器都能道出一些文化。懂茶的过程,也是对茶器认识加深的过程。

喝茶有一定时日的人,多少能品谈两句茶器。如何品鉴茶器,想来也是一大学问,能够完美的解读茶器之美,更见茶人的品味与涵养。

茶与茶器就如同对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了解,由浅入深,从表及里。茶有茶道,器亦当体其道。现在也不少年轻人是由器开始,从器入茶,再从茶领悟生活美学。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到过,读书有三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对于专业茶人而言,对茶器的品鉴同样也存在着三重境界之分。一懂其外形,二品其个性,三悟其精神。

我们日常常用的茶器有哪些呢?

煮水壶和火炉

一组得心应手的烧水器,可以带给茶人茶汤无限的灵感。所谓的“茶室四宝”中的玉书煨即是 煮水壶,潮汕炉则是烧开水用的火炉。

茶壶 茶壶是茶具的中心,壶的大小、泥料、形制等亦关系到茶汤的香气和韵味。明代对壶器主张 以小为贵,“壶小则味不涣散,香不躲搁”。

壶承

壶承本来的功用是为了保证席面的整洁干爽,承接淋壶的热水。淋壶的目的是为壶加温,以泡出茶的精美真味,需要高温冲泡的茶叶,才用得上淋壶,此时须选用深腹的茶船,以便承接淋壶的热水。

盖碗

盖碗有两种,一种亦称盖杯,是含盖、碗、托三件一式的茶器。饮绿茶、花茶、八宝茶这类茶时多以盖拨茶,可直接啜饮,还可以拿起杯盖,移至鼻端闻香。杯托则可以避免端茶烫手,托着杯托,使盖碗看起来雅致大方。

另一种为“冲泡器”,将盖碗作为“茶壶”使用,非常实用,看汤色,辨浓度,观叶底,简单、明了、真实,因而成为审评乌龙茶的专用器。

茶盅

茶盅,又名公道杯,为求能浓淡均匀地分配每一杯茶汤而名之。也有称其为“茶海”。

茶杯

不同质地、颜色、形状、大小、高低、厚薄的杯子都可以来品茶,茶汤会呈现出不同的气质,有时差距大得令人惊讶。但不论什么茶,若以好的杯子来品饮,茶汤的香气、汤色、滋味,都会更加细致、丰富而迷人。

杯托

杯托,古称盏托。杯托的用途主要在于防止烫手,同时也有卫生上的考量,为了避免直接触到杯缘,茶主人以杯托的方式奉茶给客人,较为妥当,也显得雅致。

茶则与茶匙

取用茶叶的时候,最好使用茶则。我们的手上有手汗、护手霜之类的气味,不要用手直接拿取茶叶,以免使茶叶吸附了杂味。

茶罐

茶罐,用以贮藏茶叶的容器。茶罐的材质丰富,常⻅的有陶瓷、紫砂、竹制、锡罐等。茶叶存放时要避免日照,所以最基本的要求是应置于不透光的罐子中,市面上的玻璃茶罐则多是为了美观或陈设而推出。

茶盘

茶盘是用来盛放茶壶、茶杯、茶宠乃至茶⻝的浅底器皿。其选材广泛,常⻅的有金属、竹木、陶土等材质,其中又以金属茶盘最为简便耐用,以竹制茶盘最为清雅相宜。此外还有用特殊石材如玉石、端砚石、紫砂制作的茶盘,古朴厚重,别有韵味。

水方

水方又称水盂,纳污,用于倾置温壶清杯后的水和冲泡完的渣叶。

洁方

洁方,即是茶巾。古为拭盏洁器之用,行茶时手边随时使用的洁方,一般不超过手帕大小,力求精致小巧。

选器布茶席其实跟装修很像,直接体现了主人的文化与审美。而这需要⻓期的学习与修炼,这个探索发现的过程,就是玩茶器的乐趣。

邂逅一赏心器具,忙里偷闲中,品上一两口清浅淡雅;于无数的陶职人之手,准确地接过心与灵的巧思;于触觉与视觉之间,清晰地体悟天地人的自然与匠心。

每一件器物,它不仅是物质化的呈现,还体现着创造力和对人生品质的追求。当我们将器物带入日常,当我们在使用它们的时候,它们其实也在塑造着我们的生活。也正是在这一过程中,人与器物、人与人之间互相吸引、相辅相成,生活则因此变得更美好。

邂逅一赏心器具,忙里偷闲中,品上一两口清浅淡雅;于无数的陶职人之手,准确地接过心与灵的巧思,于触觉与视觉之间,清晰地体悟天地人的自然与匠心。

希望大家都能在疾驰的生活中,以茶为媒,给自己一点仪式感,小口啜饮,品花落庭闲,感云淡风轻。愿每一位爱茶人都能找到与自己契合的茶器。

来源:茶道CN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茶文化】我国各民族饮茶文化与风俗④回族

俗话说,“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共有56个兄弟民族,由于所处地理环境和历史文化的不同,以及生活风俗的各异,使每个民族的饮茶风俗也各不相同。不过把饮茶看作是健身的饮料、纯洁的化身、友谊的桥梁、团结的纽带,在这一点上又是共同的。

下面,就带大家了解一下回族茶文化与相关饮茶风俗。

茶史源远流长

回族饮茶的历史悠久,相传回族先民在唐朝贞观年间就开始饮茶。“惟回教初传,曾有一部来自海路,盖居苏杭,产茶之区,回民或此时染有嗜好,移植内地后,仍不改其风。”

公元七世纪,部分回族先民从海路来到中国的广州、泉州。杭州、扬州等地居住经商。这些地方基本上都是中国的产茶区,且当时从唐代皇帝到民间,盛行饮茶,皇帝在召见大臣、商讨国事时,不仅用茶而且还“赐茶”。

元时,不少回族开始在长安等西北地区生活,饮茶习俗也随之传到西北、云南等地。

现在,如果您到回族聚居的村庄,就会发现家家户户都备有茶和茶盅子、茶杯、茶壶、茶桌等整套茶具。一些开茶馆、饭馆、做小生意的回民,或在市区、或在路旁、或在树荫下,更是器重茶具。他们在茶馆、饭馆、店铺门前挂一个牌子,上面画把茶壶。一些回民看见茶壶,就知道这是“清真”的标志。

回族茶文化中的茶品

由于回族大分散,小聚居的聚居格局,因而形成了风尚迥异的茶饮文化。对茶品的选择也因地域的不同而各不相同。东南沿海江浙地区由于地处产茶区,该区域回族的饮茶习俗及对茶品的选择已经融入当地的大环境。但在其它地方的回族各有着其独特的饮茶文化。

1、罐罐茶

住在宁夏南部和甘肃东部六盘山及云贵部分地区的回族有喝罐罐茶的习俗。罐罐茶主要用陕青茶或者是砖茶。在宁夏南部山区的一些回族还会采摘山上一种名为“刺目树”的叶子,回来蒸了,晒干后饮用。

在泡制时,回族同胞会先把柴火或炭火生旺,再将带提耳寸把长的瓦罐煨到小炉上,当瓦罐烧热时,冲进适量清水入罐,随着滋的一声冒出一缕青烟,即用三指捏进一撮茶叶,继续加旺火,最根本的要使罐罐茶熬三滚三沸时方才饮用。

2、烤茶

回族饮烤茶,茶叶多选用云南下关沱茶,流传在云南等回族聚居区。

制作烤茶的茶叶选用青茶或焙制的绿茶。用具选用陶釉或纯粹的土瓦茶罐,在火塘边或者是火炉上,用炭火(非明火)边烘边抖,直到茶叶呈赤黄色散发出喷鼻的香味,便恰到好处。

精细的方法俗称“百抖茶”,即是慢烤细抖,掌握好火色,烤好后,稍停片刻,便将滚开水徐徐倒入茶罐内,随着茶水沸腾慢慢加添。头道茶味甘而苦名叫“老苦茶”,喝后回甜甘纯,有心舒胸畅之感;二道茶是“甜茶”,也叫糖茶,味道香甜,有健胃润肺的作用;这第三道茶,茶味道淡而甜,香郁爽口。

“苦甜淡”三道茶蕴含回族人家千百年间根植于玉洱银苍间所品味出的一种人生哲理,做人一辈子的三步曲。

3、擂茶:

多流传在我国湖南常州等回族聚居区。擂茶的基本原料是茶叶、米、芝麻、黄豆、花生、盐及桔皮,有时也加些草药,在打随后冲服。

加用药草会随季节气候不同而有所变换,如春夏温热,常用艾叶、薄荷、细叶金钱、斑笋菜等鲜草;秋季风燥,多选金盏菊或白菊花;冬天寒冷,可用竹叶椒或肉桂。

4、奶茶:

多流行在我国青海等回族聚居区。回族饮奶茶除了在茶罐内加伏茶,还要加盐,待茶熬好后再加奶烧开,并放入花椒等佐料,待客时还要放两粒烧熟或煮熟的大红枣。

5、香茶:

主要为居住在新疆天山以南的回族饮用,香茶有养胃提神的作用,是一种营养价值极高的饮料。其使用的茶叶主要也是茯砖茶,与奶茶的茶叶基本相同。

6、酥油茶:

酥油茶是一种在茶汤中加入酥油等佐料经特殊方法加工而成的茶汤。居住在藏区、蒙区的回族也喜欢此茶。酥油茶以茶为主料,茶叶一般选用的是紧压茶中的普洱茶或金尖。

此种饮料用酥油浓茶加工而成。先将适量酥油放入特制的桶中,佐以食盐,再注入熬煮的浓茶汁,用木柄反复捣拌,使酥油与茶汁溶为一体,呈乳状即成。

7、盖碗茶:

回族饮茶,方式多样,其中极具代表性的是喝盖碗茶又称“三炮台”(因盛水的盖碗由托盘、喇叭口茶碗和茶盖三部分组成,故称盖碗或三炮台。)。

在配料上,一般有红糖砖茶、白糖清茶、冰糖窝窝茶。身体不好的人可根据病情选用不同的茶水,如清热泄火可用冰糖窝窝茶;胃塞的人可用红糖砖茶;欲促进消化可用白糖清茶日常保健的“八宝茶”,除了放茶叶以外,还要放红枣、枸杞、核桃仁桂圆、芝麻、葡萄干、果脯等。回族泡盖碗茶需用滚烫的开水冲下碗,然后放入茶叶和各种配料,冲入开水,加盖。泡茶时间一般为二至三分钟。

8、麦茶:

过去许多回族因买不起茶叶,不少家庭都喜欢饮麦茶,将麦子炒成半焦,捣碎倒人茶罐中,佐以食盐盛水熬煮。麦茶熬成后看似琥珀,其味如咖啡。现在饮此茶者已不多见。

回族传统茶具

喝茶自然要用茶具,从茶艺欣赏的角度来说,美的茶具比美的茶更为重要。茶具的产生和发展是和茶叶生产、饮茶习惯的发展和演变密切相关的。回族讲究茶具。过去煮茶和沏茶,壶一般都是用银和铜壶。现在一般用锡铁壶、紫砂壶等。回族根据其饮茶方式的不同对茶具的选择也形成不同特点。

    1、罐罐茶所使用的茶具:

最原始的用具确实是罐罐,罐罐是指煮茶的器具,有铁的、锡的、砂的,统称茶罐子。以砂罐为佳,因其在火“不旺”的情况下仍能维持“沸腾”。 砂罐是烧制出来的器具,青灰色,8-9厘米高,底座直径只有4-5厘米的锥体,看似粗糙,品起茶却很香浓,架在火盆上,可供一个人慢慢品用。煮茶的炉子明清以及民国初用火盆,后用“炉桶”,圆而小。或用黄泥杂碎毛发捏成圆柱状,或用铁皮卷成圆柱状。

    2、烤茶使用的茶具:

选用陶釉或纯粹的土瓦茶罐,云南下关一带的白族、彝族所有的茶罐十分相似,都是粗砂黑釉陶,高约3-4寸,直径不过半寸,底粗口细的陶瓷瓦罐。杯子不拘质地、样式,随取随用。

    3、擂茶使用的茶具:

擂茶的茶具主要是擂钵、擂捧。擂钵以陶土拉胚制成乃内壁布满辐射状沟纹而形成细牙的特制陶盆,有大有小,呈倒圆台状。擂捧,取一握粗的樟、楠、枫、茶等可食杂木,长短2-4尺不拘,上端刻环沟系绳悬挂,下端刨圆便于擂转。饮用擂茶的碗多数都是瓷碗。其制作与风味别具特色。

    4、奶茶使用的茶具:

煮奶茶使用的器具,通常用的是铝锅或铜壶,也使用铁锅。喝茶用的大茶碗。

    5、香茶使用的茶具:

南疆回族煮香茶时,使用的是长颈茶壶,其质地分为陶质、铜制的、搪瓷或铝制等,而喝茶用的是小茶碗。

    6、酥油茶使用的茶具:

打酥油茶用的铜质茶筒,甚至有用银制的。而盛酥油茶用的茶具,多为银质,甚至还有用黄金加工而成的。茶碗虽以木碗居多,但却镶嵌以金、银或铜为点缀。更为高级的用翡翠制成,这种华丽而又昂贵的茶具,常被看作是传家之宝。而这些不同等级的茶具,又是人们财富和身份的标志。

    7、盖碗茶使用的茶具:

回族同胞饮茶十分讲究,他们饮茶时用的茶具叫“盖碗子”,也叫“盅子”、“茶碗子”,“三泡台”有茶碗、茶盖和茶托(长方形的叫茶船)配套使用。茶具介于茶碗和茶杯间大小,装茶叶方便,饮茶时倾斜度小,方便实用。喝茶时用宝鼎底座似的掌盘托茶碗,不烫手,还能把洒出的茶汁留在盘里。盖子设计略小于碗口,又略大于碗身,既能浸入碗中,又不至掉入碗内。

大凡是回族家里,无论贫富如何,几乎都有“盖碗子”。可见对于茶具重视的程度,实在不同凡俗。

    8、麦茶使用的茶具:

麦茶的茶具,一般用瓦罐或是铁锅,饮用的器具也多是普通杯子或家用瓷碗。

茶中蕴含的文化礼仪

回族茶文化,不仅是一种生活的习俗,更是一种意蕴深长的文化礼仪。由于各地的饮茶风俗各异,形成了相应的饮茶礼仪,各代表着不同的文化意义。

 饮茶过程中的礼节

在宁夏六盘山地区的回族他们把罐罐茶看作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若二三知己,三四亲戚围坐炉前,主人把第一罐茶放在一边,把第二罐茶恭恭敬敬捧给客人,气氛和谐,亲情浓厚。这第一杯茶不敬客人是有讲究的。“头杯垢水二杯茶”,主人是怕罐罐、装水器皿、饮具及串入茶中的其他异味影响了第一杯茶,故而放置一边留作自己用。各人第一杯茶用过,就免了许多客套和俗礼,大家随便多,嫌淡嫌浓,各人往前挪挪,自己动手煮。但凡红白喜事罐罐茶必需是要有的,如果某家的红事办的不是很满意,就会有人说肯定是罐罐茶没招待好。

茶叶烤好后给客人斟茶也很讲究,当地俗话说:“酒满敬人,茶满欺人”、“头道槟榔二道茶”。饮茶的盅子跟酒盅的大小差不多。第一道,主人和客人分别倒上半盅,各自饮完。第二道以后则由客人独自饮用,以示对客人的尊重。据说,烤茶不但味道好,且经济实用,烤一次能反复沏多次,不像泡茶,泡一两次水就淡了。此外,烤茶还具有“头苦、二香、三甜、四回味”的特点,因此,当地群众至今都喜欢烤茶。

在新疆、内蒙、西藏、青海等地奶茶是待客的上品,奶茶不仅是待客的上品,而且是探亲访友、慰问病人的礼品;逢年过节、迎新娶亲,又是敬客的第一道饮料,称作喜茶、年茶。

回族人饮“擂茶”时,桌上一般要摆上几十盘茶点,并将盘子摆成字形,如“寿”字等。客人饮茶时,要将原来的字形拆开,自己再摆成一个新字,如“喜”字等,然后主人劝茶、敬茶,客人才开始饮茶。吃擂茶很讲究礼仪,主人会不断地劝茶,大家吃得越多,主人越高兴,说明擂茶煮得好。

饮用盖碗茶的过程中,也要有良好的敬茶礼节,即当着客人的面,将碗盖揭开,将碗里放入茶料,然后盛水加盖,双手捧送。这样做,一方面是表示这盅茶不是别人喝过的余茶,另一方面是表示对客人的尊敬。如果家里来的客人较多,主人根据客人的年龄辈分和身份,分出主次,把茶先捧给主客。回族喝盖碗茶的讲究很多,不能拿掉上面的盖子,也不能用嘴吹漂在上面的茶末,而是用盖子刮几下,一刮甜,二刮香,三刮茶卤变清汤。

每刮一次后,把盖子盖得有点倾斜度,用嘴吸着喝。不能端起茶盅接连吞饮,也不能对着杯盏喘气饮吮,要一口一口慢地饮。在喝茶中,如果喝完一盅还想喝,就不要把茶底喝净,要留点,这样主人会继续倒水。如果已经喝够了,就把茶盅的水全部喝干,用手把碗口捂一下,或从碗中捞出一颗大红枣放到嘴时,表示已喝够了,主人也就再不谦让倒茶了。

 茶文化承载的社会关系

在回族的日常生活中,饮茶不仅仅展演着一种生活习惯、一种礼节,在饮茶的背后包含着更深层次的一种社会关系。它作为一种纽带、载体与媒介在回族社会生活中被“注入”多种含义,起着符号与象征作用。

1、回族婚礼中茶的作用:

回族的婚礼中茶是不可少的,可以说是最为重要的一种礼物,陕甘宁青等地的回族婚礼中的“定茶”就犹为体现这一点。回族提亲时“裹包”(即给女方提亲所带的礼物)必须是要有茶的,表示“下茶”或“受茶”。青海民和、循化地区的回族俗称“拿手”、“拿手茶”(意为双方家长握手认定)。

定婚时要喝“定茶”。“定茶”一般要选择在主麻日。男方家要准备回族群众喜欢喝的花茶、绿茶、沱茶等各种高中档茶叶,还要准备一些红糖、白糖、元肉、核桃仁、葡萄干、红枣、花生米等等。女方以糖茶宴席热情款待。吃完宴席,双方当着众亲戚朋友的面,互道“色俩目”,表示这门婚姻大事已经定下和许诺,今后一般不再变更和许配他人。除订婚时要准备“定茶”外,结婚与婚后也各有饮茶传统,分别是结婚时喝“喜宴茶”,结婚后要与老人喝“阖家茶”。由此看来,回族的婚礼从相亲到结婚至始至终都是由茶贯穿其中的。回

族中如果有人决心很大的去做某事,也会用下茶来表示自己的坚决程度。这正应了明代许次纾在《茶疏考本》中讲道:茶不移本,植必生子,古人婚姻必以茶为礼,取其不移子之意也。

2、茶在回族的节日中所起的作用:

回族每逢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经节等重要节日中都要拿最好的茶来馈赠亲友,用盖碗茶招待客人。

3、对长者的尊重:

回族在看望长者或者一些认为比较重要的朋友时,茶是必带的礼物之一。同时即使在家居生活中,少小给尊长敬茶能够反应小辈对礼数是否熟知,在宁夏中部地区一般小辈给尊长敬茶,茶中要放些糖,才能表述敬重,否则老人会不高兴,认为孩子目无尊长。

 对回族茶文化符号编码的解读

从对回族茶文化中,我们能够发现每一个构成元素都有一定的意义,反映使用它的主人的选择性或偏好。

如盖碗茶的茶具,三件套的组合应该完整,既是简陋些可以减去底托,但盖碗不能缺少。盖碗不仅起到促进茶盅各种配料充分溶解混合作用,更为重要的是它的“刮碗子”的作用,泡茶后各种辅料可能浮现沫子,但不能用嘴吹用帵子刮掉茶沫而不是用嘴吹,既是文明典雅的象征,又符合经典倡导的“嘉仪”。

回族茶文化在社会联系中的礼仪安排,折射出社会地位、社会关系的现实状态及其实践,是一种“说明性”的符号。尤其在新建立的社会关系中,对待客人,用什么茶,怎么喝茶都有一些固有程式,被建构成“仪式化”。而最能体现新建社会联系的婚姻缔结中,茶不仅具有“说明性”,还注入了复杂含义,表示试探、询问、接受、允诺和契约关系达成的含义与象征。虽然回族茶文化与其他一些民族外表相似,但内含却有着明显差异,实质上是编码中隐含的意义存在差异。构成了回族与汉族等其他民族的微观文化“区隔”,或者说外形同质的茶文化整合进回族文化系统之中,生成回族独有的茶文化。


回族茶文化,属于回族整体文化的有机构成,在传承过程中,被赋予了意义不同的符号价值,而具有了独特的内涵,发掘这些内涵,对我国茶文化的丰富性有着拓宽眼界的意义。

内容参考自《回族的饮茶习俗与茶文化解读》及网络

由北京茶叶网编辑整理

各地的敬茶习俗和需要注意的事项


艺福堂

艺福堂,坚持用科学的方法健康喝茶。

我们不夸大茶叶的功效,不刻意美化喝茶的好处,不片面强调喝茶可以代替一切健康饮品,只客观、中立地分享健康喝茶的经验、知识,解答日常生活中与健康喝茶相关的问题。


过年花式喝茶,趣味纷呈,有从村头喝到村尾的表嫂茶、有寓意满满的元宝茶、还有新年不用早起的三道茶......这些春节喝茶方式,你见过几个呢?和小艺一起看看这些地方的敬茶习俗和需要注意的事项吧,涨姿势、不丢面儿呀~

 

北京:茉莉花茶


北京人爱喝茉莉花茶,我们都知道!春节招待当然也是茉莉花茶啦~北京春节喝茶有哪些习俗呢?

 

一是“闷”茶。把瓷杯里的茶叶用少许热水闷泡好,待客人来时用开水冲开,哎嘛,真香~

 

二是用盖碗上茶,首先茶水给你倒七分,注意啦!用盖碗喝茶时,要一只手捧着托碟和碗,另一只手把盖轻轻掀开一道缝儿,然后举到嘴前小啜。(啧啧额,这手法~讲究~)。

 

三是千万不能把碗盖拿起来,像用杯子喝水那样!如果把碗盖拿在手上,一仰脖把碗里的茶喝干,那可不是豪爽,那是对主人的不敬哦。主人也不能随意掀开碗盖续水!那什么时候续水呢?当客人把碗盖拿起来,靠在盖碗的托碟上,这个动作就是告诉主人碗里该续水啦。客人接受主人续水,要稍欠起身表示谢意哦。

 

四是别人给你倒茶,懂礼儿的人就会用食指和中指在桌子上轻轻敲击三下,以示谢意,这叫“金鸡三点头”。



福建:茶米

 

闽南人好乌龙茶,饮茶讲究“水、火、茶具”三要素。茶具中的壶、杯、盘,或方或圆或扁,多式多款,上镂山水人物及花鸟,玲珑精致。新年客人来临,主人必拿出“茶米”,泡出一小壶浓茶。热情地邀请你喝上几杯,然后再拉家常,俗称“喝上两杯再说”。客来无茶等于失礼。闽南人心目中甚至茶重于酒。(来啦老弟,喝两杯呗~)

 


浙江:元宝茶

 

元宝茶由杭白菊、金橘、橄榄组成,因寓意美好吉祥,成为江南各地春节敬客普遍选择。它所表达的意思是祝福客人在新的一年里吉祥如意,财运亨通.杭白菊象征吉利,金橘象征富贵,橄榄象征金元宝。橄榄,金橘,菊花在碗中起伏象征对客人的欢迎,好客和祝福。(还是浙江人会玩儿,一杯茶寓意满满的祝福呢~吉祥如意、财运亨通美滋滋~

 


台湾:新春茶会

 

多姿多彩的正月,在台湾也叫做“端月”。台湾人会举办“新春围炉茶会”,在茶桌下置一火盆,盆里生起炭火,四周置多枚钱围成一圈,茶人围炉团聚品茗,由司茶人熟练地用滚水温烫茶具,经赏茶、置茶入壶后,再把已经放有茶叶的茶壶、茶杯以滚水浇烫一遍;第二道滚水冲茶后,倒入匀杯中,并分汤到品杯饮用,在新春正月的喜气中边品边饮,见品茶的兴味。此时你不需言语,静心品茶,细细体会主人独具的用心。(酱紫应该是可以静心喝出新年新滋味吧~~

 


广东:叹茶与吃茶

 

广府地区的饮茶文化,粤语俗称“叹茶”。去茶楼招待吃茶,面前摆着众多小吃点心,大多数时候叹茶都是需要与茶水配合,不仅可以去油解腻还可以时时润口,与各位亲朋好友滔滔不绝地谈天说地,春节叹茶是十分接地气的、喜闻乐见。吃茶主要在潮汕文化区域风行,工夫茶几乎从早到晚都不停歇,(此处是大写的羡慕,如果你去到广东拜年,可以吃一整天~)吃茶的家人或是来拜年的亲朋好友等都统称“胶己人”,轮番饮茶,人声鼎沸,单丛飘香,欢乐无穷。(胶己人,吃茶呀~热情~~)

 


江苏:三道茶

 

三道茶的新年茶俗是每一个不想早起的人的福音。不像多数地方大年初一有早起的传统,而镇江的大年初一是可以晚起的——为了把被窝里的“财气”捂住,嗯,这个理由也太可爱了叭!(太符合我们年轻人的气质啦~~~),晚起的一家人洗漱完毕之后,开始上茶了。第一道圆子茶,象征合家团圆,生活圆满;第二道枣子茶,不能吃完,要剩下几枚枣子,象征有吃有剩,年年有余;第三道八宝茶,在绿茶中入金菊、葡萄干、枸杞等配料,象征新春大吉大利,吉祥如意。三道茶喝完,就打开门准备拜年了!(江苏晚起的茶俗真的大爱啊~~)



四川:过年摆茶

 

四川宜宾有“过年过节先摆茶”的风俗,每到过年时,家家户户都要请客吃饭,饭前都要先摆茶来吃。摆的茶食糖果是用饴糖(酒米熬的糖)做成。吃过茶后摆上碟子菜下酒,酒吃过了才上主菜,菜一般是九大碗。吃完饭后,还要给客人端水洗脸洗手,再递上一杯茶。(来到四川就是摆上茶吃吃喝喝啦~~)

 


江西:表嫂茶

 

江西安福有春节喝“表嫂茶”的说法。什么是表嫂茶呢?从农历正月十六日开始,妇女们以自然村为单位,每天早餐后,从村头第一家起,一天喝一家,一直喝到村尾的最后一家才收壶停杯。(这种拜年敬茶的方式好特别呀~),参与的都是已婚大姐姐哦,当地人习惯称大姐姐为“表嫂”,这就有了“表嫂茶”啦~喝茶时自带茶碗,还会在茶碗上系红带,象征着春暖花开。碗里装着自产的茶叶、姜、芝麻、橘皮等一起冲泡,茶汤香、甜、咸、辣,风味独特。(啊哈~江西表嫂茶,从村头喝到村尾~)

  


安徽:锡格子茶

 

在安徽黟县锡格子是传统茶点的锡制器具,是大多当地人的喝茶印记,而大年初一见“锡”即见“喜”,寓意皆大欢喜。(嘻嘻嘻~~)新年一早,大家前面摆了两杯茶,一糖茶一香茶,寓意生活甜美、活色生香。先喝香茶,再喝甜茶,寓意先苦后甜,好日子在后头。喝完茶后再来两个五香茶叶蛋,代表好事成双。(如果你去到安徽,喝两杯茶别觉得奇怪呦,先苦后甜呀~)

 


看完典型的9种春节花式喝茶,春节去哪里喝茶都不会出错啦,还能美滋滋~小伙伴,你们那里春节喝茶有哪些风俗呢?快来留言区分享下吧,也让去到哪里的小伙伴有点准备呀~下周三随机选出3位小伙伴的留言,每人送出艺福堂茉莉香珠一份。春节就是要喝好茶的呀~



END—

杭州艺福堂茶业有限公司是杭州市2008年首批大学生创业企业之一,诞生于风景秀丽的“中国茶都”——杭州,是互联网电商领域中一家集生产、销售、科研为一体、经营各种名优茗茶、花草养生茶及现代创新茶产品的互联网+茶业的新型企业,是中国茶行业年销售额过3亿的品牌之一,也是全球十佳网商、国家电子商务示范企业、2015国家高新技术企业、首届CCTV中国品牌榜入围品牌、中国茶业最佳电商营销品牌、中国茶叶行业综合实力百强企业、中国农产品企业品牌50强、浙江省农业龙头企业、浙江省名牌产品、杭州市农业龙头企业、杭州市准独角兽企业、杭州市著名商标。


图片来源:网络、艺福堂茗茶旗舰店

原创声明:本文由艺福堂独家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

找到约3条结果 (用时 0.001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