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安化县的历史

找到约466条结果 (用时 0.014 秒)

安化黑茶:无可复制的历史角色

历史文化底蕴做基础的茶,才能源远流长,如果只是纯口齿之感的茶,不会久远的。

——台湾茶文化学者  曾志


       诞生已有千年的安化黑茶,有着说不完的故事。在中华民族的历史进程中,安化黑茶始终扮演着自己独特的角色。




成吉思汗征战欧亚大陆“法宝”


       公元13世纪中叶,成吉思汗的大军从北方大草原经过连年征战来到了长江以南,却因为水土不服,不少北方籍战士腹泻不止,如此下去将影响部队的战斗力,随队医生四处寻觅,终于在安化深山里的一处农家,找到了一种可以用温汤泡服的黑色干枯植物,腹泻的士兵饮用后,症状即刻消退了,这就是后人所知道的安化黑茶。


       有军事学家分析,安化茶叶是成吉思汗能够征战欧亚大陆的法宝之一,这个茶叶能够解决肠胃的一些疾病,缓解成吉思汗大军辽远征战途中经常出现的水土不服的毛病。据传,成吉思汗的士兵回到北方的家乡后,也把这种喝茶的习俗带回去了。如今,在广袤的西部边陲地区还能看到他们用安化黑茶冲制奶茶,招待远方来的客人。




朱元璋依律斩女婿


       明朝初期,安化茶农开始大批量生产即使经过长期存放也能保存茶香的安化黑茶。它在长途运输后,可以维持品质的稳定,特别适合边销,很快就受到了茶马古道沿线少数名族的喜爱。可这些茶农万万没有想到,黑茶的出现却给当时的皇帝出了一道难题。


       原来,为了加强对茶叶市场的控制,明王朝把四川和陕西的茶叶定为专门在边疆地区销售的官茶,而其他地区出产的茶叶,是不允许边销的私茶。安化县生产出黑茶以后,因其茶质比四川的好,价格也比四川的好,十分畅销,所以很快就成了茶马古道上的抢手货,当时很多人冒着宁愿被砍头的危险,也要走私贩运安化黑茶,这其中甚至包括一些皇亲国戚。


       公元1379年,大明朝巡检司官员郑公炎上奏,朱元璋的女婿欧阳伦,在边疆地区私贩安化黑茶,现已被抓捕归案。这个奏折让年老的皇帝头痛不已,因为当时明朝的法律规定,私贩茶叶一万斤就要砍头,而欧阳伦一次就贩了10万斤安化黑茶。于是,朱元璋依照法律就把欧阳伦砍了,成就了一段“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的美谈。


       但就算欧阳伦的死,也不能阻止西北少数民族对安化黑茶的需求。公元1490年,来自江南的驿卒,带来了一个令人不安的消息,几个西藏的僧人,在朝贡以后回西藏时竟然婉拒了朝廷赏赐的茶叶,而绕道湖南安化来采购茶叶,这一举动再次引起了朝廷的震惊。终于,在万历23年,明王朝将安化黑茶也定为了官茶。




安化黑茶造就晋商的辉煌


       据粗略的统计,明末清初,安化县黑茶的年产量已经达到4000吨。清朝光绪年间,仅从安化茶叶运销过程中征收的白银就达到了每年400到500万两。当时安化茶叶边销的路线,一条是古丝绸之路的方向,一条是通过蒙古地区前往沙俄和欧洲的方向,而这两条路线带中转核心地地区,是山陕地区,因而吸引了不少当地的商人,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安化黑茶一定程度上,造就了在中国近代史上独领风骚的晋商的辉煌。


       清朝初期,一位山西商人来到安化县,发现这里茶叶生产搞得不错,于是他以丰厚的资金和诚意诚邀制茶家族跟他共同经营茶叶生意,一种新颖的家族联营的商业模式——茶行在安化黑茶悄然出现了。


        当时,沿茶马古道而来的商人们,带来了远方的供求讯息与经商的先进理念,改变了山里人求稳和闭锁的心态,使得他们的眼光看到了山外头更加广阔的世界。


       当时,在科学不发达,人们还没对金花有更深次研究的时候,商人们把湖南的茶拉到陕西泾阳,再做成那个砖,发上花,因为它是六月(伏天)里做的,所以叫茯砖。陕西晋阳,是茶马古镇上一个重要的茶叶集散地,散装的安化黑茶到了泾阳以后,要经过打包分装,再用骆驼运销到西北沙漠地区。合作的结果,使得当时的茶叶生意越做越大。




金花的意外发现与回归


       大约在三百多年前,一个潮湿多雨的夏季,一个老茶工在茶叶仓库里闻到浓重的异香,他掰开茶砖一看,里面的断层处开满了灿烂的金花,金花茯砖是安化黑茶是安化黑茶在茶马古道上演绎出来的又一个传奇,是散装的黑茶在西北的气候和水质条件下继续发生变异的结果。


       数百年来,神奇的金花已经成为了陕西泾阳的专利。在茶马古道上有这样的说法,只有安化的散黑茶,再加上泾阳的水,才能生产出神奇的金花茯砖。如果离开了泾阳的水,黑茶砖是发不出花的。


       如今,茯砖茶的技艺,在泾阳濒临失传,发花技术最后又回到了黑茶的原产地——湖南省安化县。新中国成立后,安化的能工巧匠们经过反复试验,终于让安化黑茶在泾阳之外的湖南也能够发出金花,他们还改进了工艺,把手工技术变成为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满足了各个地区对于茯砖茶的大量需求。


       千年历史赋予安化黑茶的文化底蕴,既是物质的,也是精神的。因此,安化黑茶所能发挥的社会功能和作用也必然是多方面的。茶与生活,向来都是关系密切的,无论是历史文人生活中阳春白雪的“琴棋书画洒诗茶”,还是平民百姓生活中下里巴人的“柴米油盐酱醋茶”,茶,都是不可缺少的。当人们在品味着色香味别具一格的安化黑茶时,有着更多的交流与感受,这大概也是现在越来越多人钟爱安化黑茶的原因之一吧?

钧泽源:想了解安化黑茶的历史,看这篇就够了

黑茶的起源一直是个迷。古时有神农尝百草,人们便开始利用茶,因而有茶专家推断,湖南长沙马王堆西汉古墓中出土的茶即为安化黑茶。若安化黑茶可追溯到汉代,则有二千多年的历史了。但据史料记载,安化黑茶的雏形则出现于唐朝。

公元856年唐代时,杨晔所记录的安化茶——“渠江薄片”,说明安化人早已开始了茶叶生产。五代(公元936年)毛文锡《茶谱》有“渠江薄片”、“其色如铁”、“芳香异常”的记载。渠江,就是现在安化县的渠江镇。“其色如铁”的“渠江薄片茶”就是勤劳智慧的安化人民制作出来的早期安化黑茶。

北宋战事多,战马紧缺,南方的茶叶是换取马匹的重要物资。朝廷专门派军队到安化收茶,再押运西北,换成战马,这种实施茶马政策的军队,被叫做“茶商军”。南宋取消了茶叶专卖,但茶叶征税特重,茶商因无利可取,就联合起来,也组织茶商军,武装贩茶抗税。

明末清初,逐渐形成以安化为起点的万里茶路,沿路商贾云集,人烟如稠,安化黑茶被正式定义为官茶。清朝时,安化黑茶中的天尖茶和贡尖茶在皇室贵族中奉为珍品,被皇帝嘉庆、道光看上,赞誉“安化天尖如雀舌”。从此天尖茶和贡尖茶被定为廷贡茶,成为皇家贡品。

从晚清到民国时期,安化黑茶都是政府经济的重要来源之一。抗战爆发后,茶叶西运路线阻塞,南方黑茶滞销,北方军民闹茶荒,人民难寻生计。由此迎来安化黑茶新的转折点。

1939年3月,为接济民生,盘活经济支持抗战,湖南省茶业管理处派副处长彭先泽至安化,筹设茶厂研制砖茶。他在总结前人压制砖茶的基础上,成功研制出“中国第一片黑砖茶”。8月,成立“湖南省茶叶管理处砖茶厂”,这便是白沙溪的前身。

1939年至1945年,白沙溪茶厂共压制黑砖茶7000多吨,一部分运往香港出口,一部分则销往宁夏、青海、新疆等地,有效地解决了当时西北的茶荒。还有一部分则由中国茶叶公司销往苏联,作为偿还贷款及购换物资之用。安化黑茶在抗战存亡的时刻,成为连接西北少数民族友谊的桥梁和纽带,实现了统购统销,保障供给的民族优先政策,起到了维系民族团结稳定和经济贸易的作用,为民族抗战的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52年,白沙溪茶厂为了使安化千两茶生产技术得以流传于世,并充实生产力量,特在安化边江村招收刘应斌、刘雨瑞二人(千两茶技艺传承者)入厂带徒传艺,千两茶踩制技艺遂为白沙溪部分工人所掌握,安化千两茶得以传世。

安化黑茶中的茯砖茶始产于陕西泾阳,古称“泾阳砖”,所用原料便取自湖南安化的黑毛茶。从1952年开始,白沙溪茶厂组建专门研制机构,还从陕西泾阳取水进行对比试验,通过严格的控温控湿,反复试验,终于在1953年生产出湖南第一片茯砖茶。从此,白沙溪茶厂打破了“离开了泾阳的技术、离开了泾阳的水、离开了泾阳的空气,就不可能制出茯砖茶”的技术瓶颈,结束了300余年相沿成习的湖南产毛茶、陕西发花的历史,实现了茯砖茶”移地筑制“的神话。

“大跃进”时期,由于花卷茶生产人力财力消耗大、产量低,不能满足市场需求,白沙溪茶厂开创制茶先河,采用千两茶生产的部分工艺,利用压制黑砖茶的机械设备,两者结合将花卷茶改压为花砖茶。由于采用烘房火温干燥,缩短了生产周期45天左右,减轻了劳动强度,便于运输和销售,并由季节生产变为常年生产,促进了生产发展。自此,白沙溪诞生了中国第一片花砖茶。

安化黑茶中的天尖茶、贡尖茶、生尖茶曾一度是皇家贡茶,“三尖茶”在文革期间被视为封建思想的产物。1967年,白沙溪茶厂巧妙地将天尖茶、贡尖茶、生尖茶分别更名为湘尖一号、湘尖二号、湘尖三号,从而得以保存。

1958年,由于千两茶的全部制作工序均由手工完成,劳动强度大且工效低,白沙溪茶厂始创了以机械生产花砖茶进而取代千两茶,至此停止了对千两茶的生产。此后二十余年间都没有再生产过千两茶。为了不使千两茶的制作工艺失传,白沙溪茶厂于1983年尝试恢复千两茶的生产。同年,“三尖茶”也恢复了原名。

2008年,国务院将“千两茶制作技艺”列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清单。至此,有“世界茶王”之称的千两茶真正成为了中国传统黑茶文化的瑰宝。

2013年,钧泽源原土移栽安化县茶叶试验场百年古茶树,打造千亩有机茶园,全程进行有机培管,填补了安化黑茶生态有机茶的空缺。

2017年,钧泽源完成了茶园和加工厂的双有机认证。加工厂里独立的发酵木箱、毛茶仓储室和标准化生产线,构成了一套完整的、独立的有机认证加工生产线,给产品提供了纯正、优质、健康、安全、卫生的强有力工艺保障,打造极富品牌特色的有机黑茶味道,开启了安化有机黑茶新时代。

渠江黑茶的前世今生

作为资氺的一条主要支流,两千三百年前的渠江流水,一定是直接见证过安化黑茶从农家土屋到皇室宫廷的全过程的。

1971年,长沙马王堆汉墓被发掘,众多的帛书、帛画、竹简、服装、漆器、乐器等汉代珍贵文物的出土固然令人惊喜和惊叹,那个已然沉睡了两千一百多年的西汉初期长沙国丞相轪侯利仓的妻子出土如新的惊世奇迹固然更加震撼全球。而紧随这种奇观出现在考古学家眼前的,却还有两个最不起眼也最让人费解的竹篓和装在竹篓里的黑色颗粒。

没有人想到,这黑色颗粒居然是来自渠江河畔的一种古茶。

更没有人想到,这种来自安化民间的农家茶叶,居然还是一种皇室贡品。

五代十国时期后蜀二年(935年)的《茶谱》就有如是记载:“潭邵之间有渠江,中有茶……其色如铁,芳香异常,烹之无滓也。”宋代《茶赋》也有如是记述:“夫其涤烦疗渴,换骨轻身,茶荈之利,其功若神,则渠江薄片,西山白露,云垂绿脚,香浮碧乳……”。明代医学巨著《本草纲目》也说到:“昔贤所称,大约谓唐人尚茶,茶品益众,有渠江之薄片,会稽之日铸,皆产茶有名者。”

这些文献中说到的渠江,就是现在的安化县的渠江茶镇,如果不是马王堆汉墓的出土,又有谁知道,看起来黑不溜秋的安化黑茶,竟然早在西汉时期就成了汉代朝廷的贡茶并被誉为唐代“渠江皇家薄片”呢?

从已知的史书文献记载来考证,安化黑茶历史可追溯到1400多年前唐代的 “渠江薄片”。可现在,马王堆汉墓里惊现的安化黑茶,却让现在已经成为市场抢手货的安化黑茶又向前推了900多年,也就有了2300多年的历史。

当然,对于安化黑茶的历史认定,无论是在中国茶界还是史界,都有过一段激烈的争论和分歧。最终认定马王堆出土的那两竹篓米状的黑色颗粒是安化黑茶,当然是缘于安化黑茶那诸多无懈可击的人文依据。

从地域位置来考证,汉唐时期,安化立县时就隶属长沙郡。而安化茶叶历来就有“山崖水傍,不种自生”的野性,放荡不羁的安化茶,自然也就有了一种原汁原味的野味,就像安化山野那些土生土长的乡村女子,甘冽而又醇厚,朴拙而又甜润。所以,这种茶固然会成为当时上层人士的首选佳茗。

从茶叶存放时间来考证,绿茶或其他茶类根本不具备长久的存放期,更何况两千多年居然还没碳化,还保持那么完整的颗粒,还散发着那么清雅的沉香。长时间存放都不变形不变质不变味的茶叶,只有黑茶,可黑茶又唯安化独有。

从历史背景来考证,汉末三国时期,吴、蜀两国都曾屯兵益阳。尤为重要的史实是,关羽曾经还用一包包以竹篾包裹的茶叶为他的将士们治过病。而竹篾竹篓又是安化黑茶特有的包装原料和包装工具,马王堆出土的黑茶正好也是装在竹篓里。而且,早期的安化黑茶几乎都是用松枝、松木火烘烤制作的,松枝或松木火烘干制作的安化黑茶具有气味芳香、杀菌防腐的功效,这种具有杀菌防腐作用的茶叶,无疑会成为当时那些死去的皇室贵族为保持棺椁干燥不可或缺的陪葬品。再说,马王堆出土的茶叶都是黑色小颗粒,这一外形特征也与历来的安化散装黑茶的外形特征如出一辙。

如果这些考证还不可以充分验证马王堆汉墓出土的那两竹篓黑茶源于安化,中央电视台记者先后数次在安化渠江考证得到的诸种实证,应该足可以得出一个有迹可循的结论了。央视记者在安化渠江镇神吉山张家冲,发现一个大型古屋基地,其周边不仅有水车房、古学堂、茶祖庙、制茶坊、茶祖塔、古茶亭等遗址,还有古代石制制茶工具。

而且,仅在安化渠江境内,记者们就发现了十处与黑茶起源有关的名胜古迹。其中有桃坪村神吉黑茶宗祖古庙,桃坪神吉茶马古廊,桃坪神吉古茶园,大仓村古杉茶马亭,连里茶马古亭,连塘茶马古亭,大安茶祖牌坊……

种种实物和遗址佐证,马王堆汉墓出土的两竹篓黑米状的小颗粒,就是古代安化渠江镇的黑茶无疑。

顺着这个结论,有关专家又根据相关文献记载推断,安化黑茶早在汉代就已开始生产,至少有2300年的制作加工历史,而汉代渠江皇家薄片,就是安化黑茶的宗祖。

安化黑茶在得到准确定论之后,还有一个历史人物也更应该顺理成章地成为这种黑茶的有功之臣。

这个人叫张良。

张良是刘邦钦定的“汉初三杰”之一,而且还排在韩信和萧何的前面,可想而知他有多高的智囊,可想而知他对刘邦建立大汉江山所立下的功勋有多大。

可这个张良还只有五十岁就主动辞官隐退了。退出大汉政坛后,张良就四处云游天下去了。当他看完了自己想看的每一处山山水水,他就带着几个徒子徒孙跑到位于雪峰山余脉的安化渠江神吉山张家冲,隐居在神仙屋场,开始潜心修道,并在这里兴修了一座庙宇和一座道家学堂。直到现在,渠江镇纸槽村神吉组还留有神仙屋场、道家学堂和修道庙宇遗址。

然而,不幸的是,就在张良修道期间,渠江一带突然瘟疫肆虐,当地百姓纷纷被瘟疫夺去性命。张良本来就是一个智慧过人的大汉名臣,曾经经常为刘邦出谋划策,现在这里的老百姓正在被瘟疫无情的吞噬,他又怎么能袖手旁观呢?

足智多谋的张良,于是就想到了渠江神吉山漫山遍野的茶叶。

一向喜欢品茶的张良,以他平时对茶叶功效的了解,他决定一试。

于是,他就带着自己的徒子徒孙们爬上了神吉山,采回来一篓篓的茶叶,将其提炼成多种形状的茶片,散发给疫区的乡民。这里的老百姓向来对张良就敬重有加,对张良的足智多谋更是深信不疑。他们本来祖祖辈辈就对喝茶情有独钟,现在听说这茶还能治疗瘟疫,虽然将信将疑,但凭着他们对张良的尊重和信赖,他们都愿意配合张良,哪怕不会发生奇迹,这也是张良的一份苦心和爱意。于是,渠江一带到处漂荡着一缕缕浓烈的茶香。奇迹还真的发生了,那些茶香就像渠江里的水,将一场恐慌冲走了,瘟疫逐渐得到控制。又过了一段时间,令人毛骨悚然的瘟疫就跑得无影无踪了。

渠江一带的瘟疫被张良赶跑之后,当地百姓从此开始上山采茶,并由张良亲手传授制茶技艺。制作出来的茶片,老百姓就自发地将其取名为“张良薄片”,把自己满腹的感恩之情全部溶于那一个个茶叶薄片里。

也因为这种“张良薄片”的问世,安化一带乡民从此形成了采茶制茶喝茶的习惯。既能保健祛病,又能解渴,而且这种茶叶薄片又方便携带和长时间存放收藏。

于是,“张良薄片”很快就名声大振,且越传越远,以致传到了大汉皇宫。

于是,涛涛渠江载着安化独有的黑茶薄片,过资江,入洞庭,进长江,从湖南楚地流

进中原城池,成了西汉皇室的珍稀贡品。

张良虽然早已远游仙境,早已在张家界的青岩山安然沉睡,可安化黑茶却从此被历代皇帝视为茶叶上品,尤其是到了唐代的皇室玉案上,还得了一个“皇室薄片”的至尊美誉。

安化黑茶,在沉寂了很长一段岁月之后,因为马王堆汉墓出土的那两竹篓黑茶的惊世复活,又重新带着它特有的皇室至尊,顺着时光的浊浪,踏着渠江的清波,再次散发出跨越时空的千年幽香。

我虽然不懂茶道,但我早已喝茶成瘾。长沙一个收藏书画的朋友,既收藏书画,又经营黑茶。每次来永州,她都给我带上一件喝茶。我有个好兄弟知道我有这种附庸风雅的爱好,居然还将他父亲藏了二十多年的一饼黑砖送给了我。这么珍贵的陈年黑茶我哪舍得喝呀,我知道安化黑茶是有灵魂的,就一直将这饼黑茶藏进了我书柜的抽屉里,珍藏着这份友情,也更想珍藏那一缕永久的茶魂。

【摘自2016年第4期《吃茶去》杂志;作者:凌鹰(湖南永州),系湖南省散文学会副会长、湖南永州市作协副主席,著有散文集《放牧流水》《巨轮的远影》《蔚蓝天空上十八朵云彩》《美丽潇湘.山水卷》《美丽潇湘.文物卷》等】

找到约463条结果 (用时 0.006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3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