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安化花卷茶

找到约371条结果 (用时 0.005 秒)

安化花卷茶产品

2023年千两茶、百两茶上新,一文讲透安化花卷茶

壹、千两茶——上贡朝廷的传奇黑茶

千两茶是安化黑茶品类中的一个经典类别,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历史上曾是上贡朝廷的贡茶之一。

其花格篾篓的外包装由安化当地捕鱼的地笼演变而来,竹篾内还有蓼叶层层包裹,有效防潮、防虫,透气性佳,利于茶品后期转化,天然、绿色的包材也是其鲜明的特色。

贰、千两茶名称由来——折合老秤一千两


千两茶,净重36.25kg,高约1.5米,粗壮如树干,雄浑大气。因重量折合老秤一千两而得名。

千两茶真的有一千两吗?点击了解详情

因净含量不同,安化花卷茶有千两茶、百两茶、十六两茶、万两茶等多种规格。其中千两茶、百两茶较为经典,深受消费者、藏家青睐。

叁、千两茶的干燥——日晒夜露自然干燥

踩制成柱状的千两、百两茶,需要在晾晒棚内历经七七四十九天自然干燥后,方可出厂。

晾晒棚通风透气、昼夜温差大,根根排列的茶柱经日晒夜露自然干燥,茶叶内含物质反复流转,水分缓慢流失,成就茶香纯正、高扬,滋味醇厚的出众品质。

自然干燥后,千两茶进入长期陈放期,在适宜环境下陈放越久,其内质转化升级,滋味愈发陈醇饱满、顺滑,是很多藏家代代珍藏的传家之宝。

肆、千两茶踩制——国家非遗工艺

千两茶的制作工艺特色鲜明,复杂、繁琐,难度大,且具很强的科学性,是中国古代茶人的智慧结晶,也是力量与技艺巧妙融合的劳动艺术。


一支千两茶需要数名身强力壮的“杠爷”通力合作,踩制时喊着“千两茶号子”;绞杠压制刚气十足,气势恢宏;抽篾紧篓,犹如黄龙翻滚;生产号子,气壮山河,粗犷有力;整个过程依靠“杠爷”的默契配合,没有机械参与,场面十分壮观震撼。

这项耗时费力的古老技艺在2008年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而今在安化得以良性活态传承。

伍、千两茶的摆放、保存


千两茶成茶结构紧密坚实,大气雄浑,挺拔高耸,有着“步步高”的美好寓意。

为商场、企业、酒店入户大堂的常客;也是藏家、茶友办公室、家庭陈设优选,常摆放于客厅、书房、茶室东南角,寓意紫气东来、节节高升。

千两、百两茶宜放置于通风、避光、无异味的干燥处,忌油烟等异味。

陆、千两茶开茶及冲泡技巧

开茶技巧:

建议先用剪刀剪开竹篾等外包装,再用专用茶锯切分为茶饼,最后使用茶针垂直于横切面撬取,将茶饼分解为7-8g左右小颗粒,以便冲泡。

冲泡技巧:

1、建议使用焖泡法,投茶量约7g;

2、先用沸水润茶1次,以便充分激发茶香;

3、将千两茶放入焖泡壶的滤芯内,注入沸水焖泡;

4、静待5-10分钟,即可出汤分杯品饮;

2023年千两茶、百两茶浓情上市

趁当下时机正好,

给未来的自己储存一份惊喜吧~

产品名称:中茶千两茶

净含量:36.25kg/支

箱规:1支/箱

产品名称:中茶百两茶

净含量:3.63kg/支

箱规:6支/箱

故宫贡茶(花卷茶)首次“回家探亲”啦!

10月21日,故宫博物院馆藏二级文物——故宫贡茶(花卷茶),在诞生200多年后,首次回到诞生地湖南安化。

故宫贡茶(花卷茶)这次故乡之行,为第五届中国(湖南)安化黑茶茶文化节增添了独特的光彩!

故宫贡茶(花卷茶)。

据安化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茶旅产业领导小组副组长肖伟群介绍,有着200多年历史的故宫贡茶(花卷茶)是安化黑茶的骄傲,它记录着安化黑茶的历史,彰显着安化千两茶的王者地位。为传播安化黑茶文化历史,让更多的爱茶人一睹故宫文物安化花卷茶的芳容,在第五届中国(湖南)安化黑茶茶文化节筹备阶段,安化县与故宫博物院经过多次协商和精心准备,终于实现了故宫贡茶(花卷茶)的回故乡之旅。

据悉,安化县政府借用故宫贡茶(花卷茶)回乡展出,展出将延续到2022年2月10日。

中华合作时报·茶周刊全媒体记者注意到,为迎接故宫贡茶(花卷茶)返回安化,10月20日下午,安化县在安化千两茶制作技艺传承单位——白沙溪茶厂举行了隆重的“故宫花卷茶回故里巡展暨茶人敬茶王仪式”。

故宫博物院宫廷部专家刘宝建老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说,1983年,故宫博物院工作人员在整理清代嘉庆皇帝生活用品时发现该遗物,共有2块。那是近40年前,当时的安化千两茶知名度不高,工作人员就按照自己的理解标注了“树形普洱”。后来才知道应该是安化千两茶。如今,这两块被错标了名字的安化千两贡茶在故宫博物院已经属于二级文物。

在活动现场,湖南省文物考古所主任刘颂华做了更详尽的解说。据他介绍,此次回到安化的故宫花卷茶生产时间大约在1796年至1820年之间,已经有200余年的历史,是万里茶道上年代最悠久的文物之一。2010年,据安化黑茶文化研究所专家伍湘安老师鉴定,这樽树形花卷茶为现存最早的安化千两茶实物,也是非常珍贵的皇宫贡品之一。

故宫花卷茶回故里巡展暨茶人敬茶王仪式。

在“故宫花卷茶回故里巡展暨茶人敬茶王仪式”上,当故宫花卷茶神秘面纱被揭开的那一刻,期待已久的茶人们纷纷上前一睹茶王风采,并拍照留念。大家感叹安化花卷茶制作技艺的神奇魅力,钦佩安化制茶人的勤劳智慧与创新。

安化花卷茶的包装为独特的花格蔑篓,原始、古朴、大气,独具魅力,既有浓重的历史感和地域特色,又具有粗犷、阳刚之美,是中华民族文化性格与奋发精神的象征。安化花卷茶可制作为千两、百两、十两。2008年,安化千两茶制作技艺已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安化千两茶属于黑茶类中品种,又被称为“千两茶王”“世界茶王”,因为每卷千两茶的净含量合老秤一千两(36.25kg)而得名。安化千两茶是古丝绸之路上的产物,是茶叶历史的浓缩、茶文化的经典。

原创:安明霞

来源:茶周刊,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惊现安化的嘉庆花卷茶,这本书说得很清楚

第五届安化黑茶文化节现场,由故宫博物院馆藏的嘉庆花卷茶(千两茶)被迎回安化。在安化,围绕这一截茶,举办了非常丰富的活动。

在过去,安化黑茶给人留下的印象就是“边销茶”,粗枝大叶。何曾想,安化黑茶也有贡茶历史,并且故宫里还有实物。

2021年10月21日下午,安化县迎回故宫嘉庆花卷茶,中国工程院院士刘仲华教授与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会长王庆先生为贡茶揭幕

1983年,故宫工作人员在整理嘉庆皇帝的生活用品时,发现了两截树形茶,一开始他们以为这是普洱茶,后来伴随着安化黑茶产业的发展,安化千两茶的认知度不断提升。2010年年底的时候,经过专家比对研究,最终确定,故宫那两截树形茶为安化花卷茶,也就是千两茶。

由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在2019年出版的安化黑茶图书

但是,迄今为止,不管是文化学术上还是市场上,关于嘉庆千两的关注依然很少。2019年,我们出版了一本关于安化黑茶的图书——《安化黑茶:一部在水与火之间沸腾的中国故事》。在这本书中,第一次较为系统地关注到了嘉庆花卷茶。在书中,我们可以看到:

原来,大清嘉庆十九年,时任江南道监察御史的陶澍在北京开了一场安化花卷茶的专题茶会。茶会结束之后,陶澍留下了5首诗,而参与茶会的其它6个人,也都留下了诗篇。作者洪漠如,通过对诗歌的深度解读,为我们解释了清朝中后期湖南人才群体走上历史舞台的一些内因。他们主张“经世致用”,以陶澍为代表的先贤,通过歌颂安化花卷茶的简单、朴素来隐喻自己高洁的道德追求。

书影,绪论第二篇《200年前帝国精英的那一场茶会》

茶会结束之后,陶澍的履历几乎是平步青云,最后从御史官至两江总督。作者洪漠如在书中这样评价:

200多年前,北京城里那场由清朝精英阶层举办的安化黑茶专题品鉴会,品鉴的不仅仅是茶本身。纵观历史,文人因茶雅集的事并不罕见,但还没有人把茶摆在如此醒目的位置上。唐朝的茶事,过于清雅,谈佛论道,属于抽象思维层面的游戏;宋朝的茶事,过于嘈杂,挑逗撩拨,属于油腻男茶余饭后的小趣味;明朝的茶事,有那么点与民同乐的气氛了,但关注的格局始终过于狭窄;200多年前的这场茶会,参与者并没有刻意地去附和什么,他们站在了国家的宏观视角上,谈人,谈茶,谈功效与功勋,谈“人茶一味”里所隐喻的山河国运。

故宫“嘉庆千两茶”实物,洪漠如2021年10月摄于湖南安化中国黑茶博物馆

这就是这本书的价值所在,在众多茶书中,这本书更注重的是对史料的解读分析,最终获得具有当代性的思维素材与启发。为了完成这一目标,作者耗费巨资收集相关文献资料。与此同时,还发起了逾20000公里的田野调查。所有的付出,终有回报,这本书的出版得到了很不错的反响。

名家推荐

刘仲华

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农业大学教授

由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安化黑茶:一部在水与火之间沸腾的中国故事》一书在出版前夕,作者洪漠如就曾带着样书到我办公室,就书中部分内容向我征求意见。洪漠如从多年前就致力于黑茶产业的研究,并自学了茶学系的专业教材,时常虚心地向茶学系的师生们请教问题。

《安化黑茶:一部在水与火之间沸腾的中国故事》一书的创作,洪漠如倾注了大量心血。不仅沿着万里茶道行程2万公里,从产区到销区进行实地考察,整理文献资料,提出了诸多新见,还以非常严谨的态度将安化黑茶微生物近20余年的研究成果在书中进行了综述呈现,理论联系实际,十分难能可贵。

这本书是目前非常全面的介绍安化黑茶的茶文化图书。作者以黑茶为眼,在历史文献和当代生活中切换自如,展现了茶作为一种物质的强大力量,从古至今,茶一直深深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作者说,我是这本书的第一个读者。图书出版后在黑茶界反响强烈。读这本书,我们能看到多个学科的内容融合在一起的表达,给安化黑茶提供了一些新的文化认知视角,也给安化黑茶产业的发展和升级提供了更多的启发。

王岳飞

浙江大学茶叶研究所所长,浙江大学茶学系教授、博导,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

洪漠如创作的《安化黑茶:一部在水与火之间沸腾的中国故事》一书一经出版,就受到行业内外的广泛好评。我也是在第一时间就收到了这本书,翻阅之后,发现内容不俗。

这本书图文并茂,内容穿越古今。大量的田野一手资料以及在文献中最新发现的安化黑茶内容让这本书光彩四射。这本书属于茶文化图书,但是内容跨越了茶学本身。为了创作好这本书,作者亲赴西北黑茶的传统销区考察调研,行程逾20000公里,那种求真务实的精神,难能可贵。也正因为如此,书中跨越地理界限,从产区到销区,从茶乡故里到西北万里茶道,融合多个民族的历史视角,将安化黑茶的前世今生娓娓道来。

这本书全景式呈现了安化黑茶的本来面貌,实事求是,新见迭出,成为认识、学习安化黑茶的最佳入口。中国是茶的故乡,六大茶类,百花齐放,茶与中国人的精神生活紧密联系,《安化黑茶》的出版,不仅是展现了黑茶的人文历史,更是将历史赋予黑茶的人文精神融入到当代人的茶生活中去,这是本书更大的意义所在。

陈灿平

西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时任安化县常委、副县长

这本书在安化反响很强,因为其诞生过程就已经备受瞩目,从产区考察到销区调研,大量一手的田野资料汇集在作者的创作素材中,最后精炼选取了五个章节,也相当于安化黑茶的五个视角。内容丰富新颖,叙述方式优美流畅,是安化黑茶产业发展至今难得的好书。

书中,开创式的将茶与湖湘文化结合在一起做深度解读,品茶、品文化、品历史,延展了安化黑茶产品的叙事背景,透过文字,就已经给人带来了非常美妙的体验与感受。作为在安化挂职的干部,我十分赞赏作者洪漠如对于创作的态度与敬业的精神。作为西南民族大学的研究员,我十分认同作者在书中提出的观点。

跨学科的融合,能够给读者提供更加全面的认知素材。读《安化黑茶:一部在水与火之间沸腾的中国故事》,我们能读到茶学、历史学、政治经济学、民族学、社会学、植物学、微生物学等等多个学科的专业内容。创作这样的图书,需要作者有博学的知识体系,有对专业的敬畏之心。也只有这样的书,让人读起来有启发,有获得感。因此,我强烈推荐!

来源:修业茶百科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368条结果 (用时 0.003 秒)
找到约3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