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安化黑茶专卖

找到约25条结果 (用时 0.001 秒)

数据:安化黑茶综合产值7年增长近百倍

因为保健养生功能的发现,安化黑茶一夜成名,在茶市迅速崛起。

 

记者翻看历史数据发现,在7年时间内,安化黑茶的综合产值增长了近百倍。在2007年的时候,安化黑茶的年产值还不足1亿元,到了2014年的时候,安化黑茶的年产值已经近80亿元。

 

安化黑茶的实体店在这7年时间内遍地开花,8月17日,记者在安桥茶叶城和神龙茶叶城看到,安化黑茶的门店众多,品牌众多,成为茶业市场的主角。

 

日前,“第三届中国湖南·安化黑茶文化节”新闻发布会召开,10月22日至25日将在安化举行,届时将有超过8000名境内外嘉宾参会。

 

湖南省茶业协会副秘书长黄德开表示,近年来,安化黑茶产业飞速发展,目前仍处于上升期,价格仍保持每年10%以上的增长速度。

 

安化黑茶综合产值

 

7年增长近百倍

 

说起黑茶,黄德开充满感情,来自安化本地,从小与黑茶打交道。

 

在2007年以前,安化黑茶主要作为边销茶生产,价格低廉,外界也嫌弃它带点土壤气息的味道。公开数据显示,2006年,安化黑茶的年总产值还不足5000万元,黑茶产业是一个老产业但是却毫无生气,年轻人都宁愿外出打工也不愿意在家种茶。

 

2007年安化县发布了《关于做大做强茶叶产业的意见》1号文件。2008年8月又出台了《关于做大做强茶叶产业的意见的实施细则》。安化黑茶从此开始走上正轨。2008年,安化全县黑茶产量9870吨、产值1.56亿元,实现大突破。

 

尤其是随着安化黑茶“金花菌”养生保健功效的发现,使得安化黑茶迅速起飞。来自安化县政府的数据显示,2014年,安化黑茶茶叶加工量4.95万吨,茶产业综合产值78亿元,获得“2014年度中国茶产业十大转型升级示范县”和“中华生态文明茶乡”称号,稳居全国重点产茶县十强,连续两年全国综合排名第三,黑茶产量位列全国第一。

 

从2007年的综合产值不足1亿元到年产值近80亿元,在7年时间内,安化黑茶的综合产值增长近百倍。

 

安化黑茶成为湘茶的名片

 

湖南提出打造千亿茶产业,安化黑茶是重要的力量。日前,安化黑茶已经成为湘茶的一张名片。

 

日前,深圳茶人夏先生前往安化县进行茶叶考察,夏先生告诉记者,在深圳,安化黑茶市场这几年发展迅速,在茶友圈,只要提到湖南茶叶,必然想到安化黑茶,安化黑茶的市场表现很不错。目前,安化黑茶已成功进入北京、广州、上海、武汉、深圳等46个大中城市,远销蒙古、日本、俄罗斯、韩国、德国及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据不完全统计,安化黑茶专卖实体店达3000家以上,网店达3万多家。

 

2008年,安化千两茶和茯砖茶的制作技艺列入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09年,安化黑茶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10年,安化黑茶入选上海世博十大名茶和湖南省十大茶品牌;2011年,安化黑茶被评为中国最具带动力的茶叶区域公用品牌。在2015米兰世博会名茶评选中,安化黑茶获得中国名茶称号。

 

日前,湖南省政府举行新闻发布会,“第三届中国湖南·安化黑茶文化节”将于10月22日至25日在安化举行,届时将有超过8000名境内外嘉宾参会。

黑茶越陈越香

 

据了解,黑茶属全发酵茶,因成品茶的外观呈黑色而得名,是六大茶类之一,湖南为主产区之一。

 

黑茶一大特点是对人体具有保健功效,其中的茶氨酸等具有良好的增强人体免疫力的功能,另外还有美容、治疗皮肤性疾病(能防止皮肤上黑色素的沉淀)、提神醒脑、促进消化、治痢疾、醒酒、提高免疫力、降血脂等作用,老少皆宜。说起黑茶的优点,不少业内人士都能罗列出一大串。据介绍,黑茶与普洱茶一样,对人体降脂降糖有显效,并具有越陈越香的特质,被称为“能喝的古董”。

 

石峰山茶业 | 2015年9月16日 | 

 

聚焦 当安化黑茶遇上贵州茅台酒!

  7月20日,欧盟理事会正式发布公告,授权签署中欧地理标志协定,首批受欧盟市场保护、来自中国的100个地理标志产品中贵州茅台酒和湖南安化黑茶双双入选。欧盟理事会发布公告后仅一周,湖南安化县政府就策划了一场“酒饮茅台·茶品安化”的贵州茅台酒对话湖南安化黑茶的主题活动。

  茅台酒与安化黑茶有着太多的相似:“甘甜透亮、醇厚绵长、历久弥香”的独特品质有异曲同工之妙,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一同荣获金奖,2020年又一同入选首批受欧盟保护的100个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还同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有一种时间发酵的味道,二者同荣共存,渊源深厚。

  中国的酒文化源远流长,几乎跟华夏文明史一样长,而在这部荡气回肠的酒文化史里,茅台酒可谓是最浓墨重彩的一笔,作为中国的国酒,茅台与苏格兰威士忌,法国科涅克白兰地齐名,是世界三大蒸馏名酒之一,茅台酒是酱香型白酒的鼻祖,茅台酒加工制作技艺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安化黑茶有着10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黑茶的发源地之一,早在唐代就被列入朝廷贡品。当今世界上单体重量最大的茶叶,享有“世界茶王”美誉的“安化千两茶”和拥有益生菌“冠突散囊菌”的茯砖茶就是产自这里,其加工制作工艺也已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7月27日,由贵州茅台酒销售有限公司湖南省区、贵州茅台酒湖南省经销商联谊会、安化县茶旅产业发展服务中心主办,安化县茶业协会、贵州茅台湖南省经销商联谊会传承人工作部承办的“酒饮茅台·茶品安化”文化沙龙活动在湖南省安化县举行。

安化县委副书记、县长肖义致辞

  安化县委副书记、县长肖义在致辞中说,举办“酒饮茅台·茶品安化”活动是致力于推动茶酒跨界发展和茶酒品牌融合发展,这是安化茶叶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又一重要举措。目前,安化县正对标千亿湘茶领头羊目标,坚持以更开放的心怀、更开阔的视野,积极寻求与更大的平台共建开放合作、开放创新、开放共享,推动安化黑茶共赢发展,目前安化黑茶专卖实体店遍布全国各地,多达3000多家,网店多达3万多家。

  今天,借助茅台酒的强大品牌影响力和知名度,开展茶酒对话和互鉴互赏,推动茶酒跨界融合发展,助力安化黑茶产业发展。安化县委、县政府将以此为契机,全面深化安化黑茶与茅台酒营销的交流与合作,按照渠道整合、宣传融合、营销联合、平台结合的工作思路,借助“茅台酒”品牌的营销大平台,带动安化黑茶的市场开发和品牌升级,实现安化黑茶高质量发展,实现茶酒共赢发展,打造产业跨界融合发展新典范。

贵州茅台销售公司湖南省区经理龚艺桂

湖南白沙溪茶厂总经理刘新安

湖南华莱茶业董事长陈社强

  贵州茅台销售公司湖南省区经理龚艺桂分享了茅台酒文化,安化县茶业协会会长、白沙溪茶厂总经理刘新安分享了安化黑茶文化,湖南华莱茶业董事长陈社强分享创新创业成功经验。

文化沙龙开场前的安化黑茶茶艺表演

  活动期间,还举行了以“酒饮茅台·茶品安化”为主题的《梅山情》演艺+茶文化交流,贵州茅台酒湖南省区领导一行参观了万隆产业园、安化黑茶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展示馆、茶乡花海、中茶安化第一茶厂,体验百年木仓、黑茶文化,赏中国最美茶园,体验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安化千两茶的制作,全面了解了安化黑茶良好的生态环境、生产加工工艺和文化底蕴。

安化县县长肖义与贵州茅台销售公司湖南省区经理互赠礼品

  贵州茅台酒湖南省区领导,贵州茅台酒湖南经销商联谊会理事单位负责人,贵州茅台酒湖南经销商联谊会传承人工作部全体人员亲临安化全面了解安化黑茶情况。安化县委书记刘勇会,县长肖义等四大班子领导以及安化县相关部门负责人、县茶业协会会员单位及部分茶叶龙头企业的负责人也出席了系列活动。

  注:内容来源茶周刊,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历史:历史长河中发酵陈化的安化黑茶

湖南安化黑茶,从梅山峒蛮的火堂中走来,从肩挑篓背到船仓马背,从丝绸之路到万里茶道,从飘洋过海到搏击长空,经历了数千年的时光与人文的酝酿,逐渐成为整个人类魂牵梦萦的“童年味道”。

药食一体的远古传奇

 

传说中的上古时期,九黎三苗首领蚩尤统领着以湘中梅山为中心的大片土地,他们熟练地掌握了冶炼技术,用于制造兵器,被世人称为“兵主”。“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成为最古老的茶叶传奇。

 

清代名臣、安化人陶澍及其父陶必铨,曾经专门撰文作诗考证,他们认为,《尚书·禹贡》“荆州之域,……三邦底贡厥名(三邦致贡其名)”,这里的“名”就是“茗”。并借以说明虞夏之时,安化境内就开始向中原王朝进贡茗茶。

万里茶路的漫漫征途

 

安化茶叶现存最早文字记载来自晚唐杨晔《膳夫经手录》。紧接着,五代毛文锡《茶谱》对渠江薄片有更细致的描述:“潭邵之间有渠江,中有茶而多毒蛇猛兽……其色如铁而芳香异常,烹之无滓也。”这说明安化茶叶已经实现外销,并有一定名气。也就是这个时期,渠江薄片、(潭州)安化铁色茶等茶品,开始走上向西北传播的征途。

 

自北宋至民国,大抵只有元代前期、清代后期,边茶可以相对自由贩卖并直接交易。在其他时期,封建王朝一方面实行茶叶专卖禁榷制度,一方面采取“以茶制边”的政策,垄断与边疆民族的茶马交易,茶叶成为中央政府重要的财税来源,同时也是制约边疆民族、获取战马的重要载体。但由于“茶之为利甚博,商贾转致西北,利尝致数倍”的缘故,不仅在边茶商卖的时期,安化茶叶大量销往西北。就是在朝廷的严格控制之下,安化茶叶也一度采取走私的形式进入西北市场。

 

有一种说法,认为仅仅是晋商因为太平天国运动、通往福建武夷山的茶道中断之后,才在安化采购黑茶。其实并非如此,从清代《湖南通志》、明清《安化县志》的记载,以及晋陕甘茶商留在安化茶乡的遗迹和文物中可以看到,在明代中后期,晋陕甘三省茶商就南下安化采购黑茶,再销往西北、中亚及俄罗斯的万里茶道已经形成,并由此绵延六百余年。

以茶易马的辉煌岁月

 

游牧民族与农耕地区的民族融合、经济交往和文化互动,一直是中国历史发展的重要力量。西北地区大都以牧业为主,以牛羊肉和奶酪为主食,“腥肉之食非茶不消,青稞之热非茶不解”。唐代之后,茶叶成为西北少数民族不可或缺的生命之饮,“宁可三日无粮,不可一日无茶”。安化黑茶压制的砖茶,曾经成为草原上可以充当货币使用的硬通货。

 

安化黑茶滋味醇厚,且量多价廉,深受西北各民族喜爱,很早就参与了国家以茶易马的历史进程。但直到明代中期一次历史性的转变,才使安化黑茶“储边易马”达到高潮。明嘉靖三年(1524年),曾经严密的“以茶制边”制度逐渐出现众多弊端,商人、官吏通同作弊,走私质好价廉的“湖茶(即安化黑茶)”进入西北,朝廷买马越来越困难。御使陈讲把这一切归因于商茶也即黑茶的冲击,认为:“商茶低伪,悉征黑茶。湖茶之行,无妨汉中。汉茶味甘而薄,湖茶味苦,于酥酪为宜,亦利番也。”结论是安化黑茶不宜作私茶禁止。

失抗战时期的佐国之用

 

1937年11月24日,日寇空袭长沙;1938年11月8日,日本陆军第11军第9师团占领湘北重镇羊楼司。“吃得苦、霸得蛮、耐得烦、不怕死”的湖南人,已经真切地意识到,湖南已经成为中国抗日的主战场之一。

 

此时,由于运输线路的阻断,安化黑茶在产地堆积如山,而西北边疆却出现了极为严重的茶荒,一片茶砖等值羊毛达到35公斤,牧区百姓苦不堪言。为了繁荣战时经济,稳定西北边疆,争取外汇支持,国民政府对茶叶实行统制管理,并与前苏联签订易物贸易协议,商定茶叶为偿还贷款的主要货物。安化茶人重燃“实业救国”梦想,留学日本的农学专家、安化小淹人彭先泽受湖南省茶叶管理处委派,在安化茶叶重镇江南创办了中国第一家黑砖茶厂。

 

为了探寻新的安化黑茶安全外运路线,彭先泽等人冒着炮火硝烟,穿越重重封锁,行程数千公里,最后找出了两条较为可靠的运销路线。安化黑茶运抵兰州后,一部分供西北分销,一部分再运新疆星星峡交前苏联换取物资。同时,安化茶乡人们不断改良茶园培管和产制方法,安化黑茶产量和质量不断提升,销量激增,为抗击外侮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名族团结的边销伟绩

 

1942年行政院颁发砖茶运销西北五条训令,对边销黑茶的价格、交通等做出明确规定,为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国家对砖茶从原料到产地实行“统筹统销”的政策。从此,安化黑茶及其所压制生产的砖茶、千两茶和其他篓装茶,有了“边销茶”这一新标签。

 

1950年-1985年的36年中,安化黑茶调运边区总量达到10万吨,占全国边销茶比例近四成。1991年,国家民委、商业部等确定全国16家边销茶定点生产企业,安化拥有白沙溪茶厂、安化茶厂等4家,年产边销茶50万担,支撑起全国边销茶的半壁江山。

近年来,古老的茶乡安化坚持绿色崛起战略,着眼于健康、休闲、养生、时尚的生活需求,通过推进茶旅一体化,举全县之力复兴安化黑茶,安化黑茶产业清洁化、标准化、国际化发展风头正劲,连续六年跻身全国重点产茶县十强,黑茶产量位列全国第一。安化黑茶,历经数千年的历史积淀与无数民众的亲身验证,已经成为21世纪人类健康的新希望。

 

找到约25条结果 (用时 0.001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