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安茶价格

找到约313条结果 (用时 0.01 秒)

鲜为人知的安茶消亡与复兴史

安徽祁门物华天宝,属于古徽州的一府六县之一。它不仅是景德镇高品位瓷土的供应地,而且有屯绿中最著名的凫绿、红茶中最香的祁门红茶,还有一度曾销声匿迹、少为人知的安茶。

祁门安茶,原产于祁门县的芦溪乡一带。它的起源和消失,与祁红的创始人余干臣的后半生一样神秘,没有留下任何的文字记载,竟然谜一样的消失了。

走进芦溪,我在做过充分的安茶调查,查阅过大量的有关史料以后,猛然醒悟,要想真正看穿安茶的真面目,一定要如实地把它还原到产生它的时代中去,有必要把它与同时期的同类茶细心比对,如此,便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要想明白安茶是怎样起源的,首先,必须探讨清楚它是怎样消失的。

关于安茶的凋敝消亡,共同认可的准确时间,应在 1940 年之前。如果把祁门安茶和梧州六堡茶做一对比,便会惊奇地发现,安茶的销运路线艰难而漫长,其运输行程,大约要历时 3~4 个月。安茶在祁门的芦溪制作,由阊河运至饶州,出鄱阳湖后,入赣江而达赣州。更换小船后,逆水在大庾(南安)登陆,穿越大庾岭(梅岭),入粤界南雄,而至广州、佛山一带销售。

从安茶的销运过程可以看出,祁门人只是完成了茶的制作,然后运输到广东佛山等地。这点与六堡茶的销售类似,原产地的茶农根据要求做完茶后,只是批发给了广东茶商,并没有解决成品茶的零售问题。而广东茶商买到批量的茶以后,经过存放陈化,又转手把茶零售到两广地区,但大部分的安茶,还是销售到了港澳和东南亚地区的华侨手里。

日本侵华战争爆发以后,战火纷飞,安茶的运输路线变得更加艰难,茶运之路充满着更大的凶险,这就意味着安茶的运输成本,必然会成倍地提高了。而此时的安茶,又同时面临着与六堡茶的同质化竞争问题。更令安茶雪上加霜的是,当安茶的批发价格不能提高到可以抵消巨大的运输成本与生命风险赔付的时候,远在祁门的安茶生产商只能被迫停产,这是最合乎情理的推断。此起彼伏,在安茶衰亡的同期,也就是 1935 年,我们还能查到一组重要的数据,梧州六堡茶的销量,就在这一年创了历史新高,达到了 80 万斤的产量。这个突然出现的产量,是否可以合理地解释为:当安茶停产以后所形成的产量缺口,是由相类似的六堡茶来弥补的?这个论断,显然是成立的。何况在安茶的身边,品质优异、馥郁高香的祁门红茶已经兴起,在红肥绿瘦的产业窘境中,当地的很多茶号纷纷开始绿改红,这也是符合历史的客观经济规律的。

枝上小虫,助茗瓯春色。

茶实嘉木英,其香乃天育。

通过安茶的消亡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安茶和六堡茶收购以后的销售路线与消费群体,是高度重合的,都是由广东人完成收购,然后再由广东茶商完成茶的仓储、陈化、拼配甚至是再包装,最后销售到同一个地方,即两广、港澳和东南亚地区。安茶的突然消亡,消亡得很绝情、很彻底,这也从侧面证明了,在当时,安茶是全部外销的,产茶之地的祁门人,并不习惯品饮安茶。假如在祁门或周边地区,存在着安茶的稳定消费群体,那么,一定会有一两家安茶的老字号,能够苟延残喘地活下来。然而,残酷的历史现状,也同时证明了这一结论的可靠。

明清俗话说「无徽不成镇」,早在东晋时期,徽人就已远赴异乡,其后,在盐、茶、木、典四业中,叱咤风云。尤其是明清时期,茶叶贸易已经成为徽商经营的巨业。从上文的历史事实可以推测,安茶的起源应该是模仿了六堡茶的制作工艺。当时,在广东经商的安徽茶人,从六堡茶的制作和经营中,管窥到了巨大的商机,他们联想到家乡芦溪有着与六堡镇相似的地理结构,都具备群山连绵、两河汇聚这样适宜茶树生长的良好条件,并且,芦溪特有的槠叶种洲茶叶厚味浓,枝粗叶大,价格低廉,尤其在春尾以后,茶梗依然持嫩、柔软,非常适合陈化。正是兼具了这些得天独厚的制茶条件,勤劳精明的徽州人,从粤商手里拿到订单之后,便开始模仿六堡茶了。

令人更为吃惊的是,《六堡志》里记载:「六堡镇的文记茶号,曾根据市场需求,生产过六安篮茶和普洱茶。」由于年代久远,资料匮乏,我目前无力再去做进一步的考证。如果能够证明,作为六堡茶中五大茶号之一的文记第一个生产了六安茶,那么,祁门安茶仿制六堡茶的历史疑问,马上会迎刃而解。如果暂时还没有确凿的证据去证明这一点,也至少说明广西梧州的六堡茶商在历史上是生产过一定数量的祁门安茶的。并且,二者之间的工艺、设备、技术、包装、成品茶的滋味等,都具备了一定的相似性。

六堡茶的初制情况,也是如此。茶农只是完成了毛茶的制作,在六堡茶的后期制作中,关键的渥堆、陈化、仓储、拼配等环节,基本是由不同的茶号自主完成的。因此,当时的六堡茶生产,并没有一个统一的产品标准。在祁红问世之前,以生产绿茶为主的祁门,是无法接受发酵茶的,之前,也不可能具备生产发酵茶的技术和条件。拿到了产品订单的芦溪人,为了做出汤色黄红的发酵茶,便开始了自己的探索。他们在春尾完成了毛茶的杀青、揉捻和干燥后,到了白露节气,把毛茶堆在室外,采取夜露的方法,以提高茶叶的含水率。为了使茶叶发生氧化红变,在白天,他们又把茶叶薄摊晒干。茶农们在反复的堆放、薄摊过程中,无意识完成了茶叶的渥堆过程。当堆温升高后,他们就会去翻堆降温,如此反复的夜露日晒,通过湿热作用,破坏了茶叶中的叶绿素,待茶坯变软,色泽呈黄褐色,便进入干燥环节。在包装上,也仿制了六堡茶的竹篓装。毛茶在装篓前,也像六堡茶一样,用木甑蒸软,压入箩筐,然后晾置、陈化,烘干后,运出祁门。因为安茶的运输路线漫长,需要多环节的船载、车运和人扛,所以,过去安茶的小竹篓,每篓重 3 斤,每大篓装 20 小篓,总重 60 斤。其重量,便于装卸,明显小于六堡茶 100 斤的大筐装。

老茶的醉人汤色。

按照以上工艺做出的茶,茶的汤色加深了,滋味浓厚醇和,苦涩味降低,其产品质量自然能够达到粤商提出的要求。当然,在那个时代,六堡茶和安茶的主要消费群体,还是中下层的劳苦人民,基本用于解渴祛暑之用,消费者对这类价廉耐泡的粗茶,也不可能提出更高的要求。

不仅如此,茶在渥堆的湿热条件下,产生了大量的微生物群,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茶汤由苦涩逐渐开始向醇滑甜厚转变,并有独特的槟榔香产生。独特的槟榔香,后来成为品质优异的安茶的审评标准之一。1988 年,安徽省名优茶评审委员会对安茶的鉴评标准为:「色黑褐尚润,香气高长,有槟榔香。「2015 年 11 月,在安茶的传承人汪镇响先生的办公室,我见到一个他珍藏的早年老安茶的竹篓,竹篾已红变,体积明显大于现在安茶的茶篓。其中的茶叶虽在近几年喝完了,但细嗅一下,竹篓里剩余的老箬叶上,还保留着淡淡的槟榔香气。

在 1949 年之前,还没有六大茶类的分类标准,所以,当地人习惯性地把安茶作为绿茶,这是可以理解的。当我们明白了安茶的制作原理,及其需要陈化的后发酵事实之后,把祁门安茶归类为黑茶,应该是顺理成章的。

六安和祁门虽然同属安徽,但在交通不甚发达的古徽州,山路弯弯,感觉还是相距甚远。因此,祁门产的安茶与六安茶,根本就是品质殊异的两种茶类,风牛马不相及。但是,为什么祁门安茶又能被刻意称为六安茶呢?

个人认为,是因为当时的六安贡茶名气太大了,茶商们售茶攀龙附凤,沾点名气,也在常理之中,古今亦然。六安茶,从唐代到明代名扬天下,妇孺皆知,清初又贵为贡茶。

明代屠隆《考槃余事》记载:六安茶「品亦精,入药最效」。农学家徐光启在《农政全书》里写道:「六安州之片茶,为茶之极品。」嘉庆九年,《六安州志》云:「天下产茶州县数十,惟六安茶为宫廷常进之品。」清代李光庭的《乡言解颐》里,也多次提到过六安茶,「金粉装修门面华,徽商竞货六安茶」,「古甃泉逾双井水,小楼酒带六安茶」,所以,身在祁门的茶商,为了提高安茶的身价,撒了一个弥天大谎,便称他们的安茶产自著名的六安贡茶之乡,故意把安茶和六安茶搅和在一起,鱼目混珠。因为当地人不喝安茶,也不会在意茶票上究竟印了什么。

当时的安茶,价格低廉,购买和消费安茶的人,大部分为流落南洋打工的下层劳苦华侨,他们更不会去深究茶的产地。我们现在能看到的安茶大号,如孙义顺、胡矩春、汪厚丰等,茶票上均明确标注了「六安采办雨前上上细嫩真春芽蕊」,「惟我六安茶独具一种天然特质」,「在六安拣选雨前上上芽蕊,不惜成本」,等等强调之语。另外,还有「六安贡品、六安名茶」等字样,这些类似的虚假夸大宣传,无非都在假借六安之名头,多赢一份利润而已。

当我们明白了安茶的出现是在两广茶商的商业需求以及安徽茶商的利益驱动下,共同催生的仿制茶品之后,对于安茶在包装和宣传上,自称为六安茶,就会更容易理解。他们普遍假托六安茶,是因为六安茶与六堡茶,都具备一个共同的「六」字,从读音上和功效上,更靠近与之相似的六堡茶。

一个冬日的清晨,我与合一园茶业的晓辉和旺鑫,从祁门县城驱车 40 公里,来到群山深处的芦溪乡。在孙义顺茶厂,就安茶的有关疑惑采访了对于安茶振兴功不可没的汪镇响先生。

汪老开明健谈,他说:「1918 年以后,黟县古筑乡孙家村的孙启明,带着茶叶和制茶技术来到芦溪,用谷雨以后的成熟茶青,与芦溪人合作生产安茶。孙启明看重的是芦溪有成片的原生槠叶种的洲茶,土地肥沃,不用施肥。」

当我问到「软枝茶」的时候,汪老的回答,印证了我的思考,他说:「软枝茶,不是一个品种,曾在孙义顺老茶号工作过的汪寿康告诉过我,所谓软枝茶,就是茶农完成鲜叶杀青后,把揉捻过的茶青摊晾在竹席上,晒至半干状态,然后卖给芦溪的茶号。很多茶农或背或挑,翻山越岭,一路上,那些半干柔软的茶青,在太阳下、在皖南湿热的天气里、在布袋里,在人体有温度的肩背上,自然会完成部分的湿热发酵,茶青的枝梗,便会变得更加柔软。当路人问起背的什么茶时,茶农们常常会说:『这是软枝茶』,天长日久,『软枝茶』的称谓,便约定俗成了。也就是说,杀青揉捻后晒至半干的茶青,才是各茶号的收购标准。若太干了,肩挑背扛,茶青容易挤碎;太湿了,茶青的含水率高低不一,茶号不好定价。类似的收购行规,在其他的红茶产区,也同样存在着。各茶号每天收完茶青之后,便立即在自己的作坊里,集中完成毛茶的干燥,以及后续的日晒夜露、蒸压、包装等关键工序。祁门的秋冬季,是深山里的枯水期,临近过冬才能制作完毕的安茶,要堆在山里,自然陈化半年,等春天来临,小溪里涨满春水时,安茶始可借着水流,用船运出芦溪和祁门。」

从汪老的谈话中,我们能够进一步印证,安茶的制作技术,确实是从外地传过来的,这也基本符合上文、我对安茶起源的考证。孙义顺老茶号的创始人,应该详细考察过,芦溪的茶园与六堡镇的相似性,当时,孙启明不只是引进了茶的制作技术,同时,也带来了六堡茶的成品茶、和竹制包装,以供参照。因此,传统的老安茶,从出生开始,身上总有抹不掉的六堡茶的历史印痕。

在孙义顺茶厂,我看到了一份珍贵的手稿资料,它是解放前负责运送最后一批安茶的程世瑞先生的口述笔记,程世瑞先生也是早期成批量安茶的最后见证人。他笔记中写道:「安茶,是一种半发酵的红青茶」,陈化了八年的王德春号安茶,「呈青黑色,没有发霉变质,尚有清香味」。

当他把茶运到佛山的兴业茶行,用开水冲泡这款茶的时候,程世瑞口述说:「味稍苦涩,茶汁乌红色,叶底呈青色,另具一种茶香味,不同于祁门的红茶和绿茶,与六安茶的差别更大。」这段话,是在安茶消失之前,前人留下的唯一的文字记录。从口述中可以读出,陈化八年的安茶,茶汤呈乌红色,而不是橙黄色或橙红色,它是黑红浓醇的典型的黑茶类汤色。这种汤色,是只有经过了前期渥堆,在湿热条件下才有可能出现的汤色。

现在的安茶工艺,存放八年后,是不可能出现乌红汤色的,这又说明了什么呢?叶底呈青色,这里的「青」,应该是深绿偏黑,说明这批茶的活性很足。一款良好的陈茶叶底,随着冲泡次数的增多,其色泽会黑中泛青,慢慢变得新鲜而明润,而非做旧茶的碳化与胶着不散。程世瑞描述的安茶,既不同于绿茶,也不同于红茶,另具的一种茶香应该是渥堆与后发酵产生的醇和陈香。如果当年的老安茶工艺与现在的安茶工艺近似,那么,陈化八年后的安茶,其汤色是不会醇厚黑红的。

这些珍贵的信息,反而证明了现在的安茶制作与 1940 年之前是不尽相同的。在老安茶的核心工艺断代以后,现在的大部分安茶厂家,尚停留在相互模仿阶段,还没有真正把握安茶的传统工艺。

程世瑞先生的口述笔记原稿。

在芦溪,我参观过几个安茶生产厂,也品过数款不同类型、不同年份的安茶,说实话,我找不到黑茶类所具备的醇、厚、甘、爽、滑、红、浓的特点,大部分的安茶,仍偏苦涩,青味重,还保留着绿茶的火香,以及陈年绿茶的绿豆汤味道。个别的茶,会有淡淡的箬叶香和竹青味,这与安茶的箬叶竹篓包装有关,并不是安茶陈化后真正的醇厚滋味。

现在的安茶工艺,基本选择谷雨至立夏前后的茶青,杀青、干燥后做成毛茶。等白露过后,白天在竹甑中,把毛茶烘干,等晚上把干燥后的毛茶摊匀到竹席上,承接秋夜的露水。露过一夜的毛茶,次日在太阳下晾晒一天,然后蒸软,压入衬有新鲜箬叶的竹篓,最后烘干和陈化。

安茶在历史上素有「圣茶」之名,茶性温凉,清热祛湿,可作药用。因此,安茶的复兴和传承,显得尤为必要。作为一个爱茶之人,我希望更多的祁门人能从旧时安茶兴盛的大背景里,结合黑茶的制茶原理,去追寻和探索安茶最初的制作技术。果真如斯,安茶的未来不可限量。


2022年六安瓜片明前茶价格多少钱

  六(lù)安瓜片简称瓜片、片茶,是中华传统历史名茶,也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其产自安徽省六安市大别山一带,在唐代被称为“庐州六安茶”;在明代被称为“六安瓜片”,为上品、极品茶;清为朝廷贡茶。六安瓜片每逢谷雨前后十天之内采摘,采摘时取二、三叶,求“壮”不求“嫩”。 

  六安瓜片采摘时间
  六安瓜片采摘的最佳时间是在每一年的4月份,每一年的谷雨前后就必须要开始采摘,也就是4月20的样子。
  2022六安瓜片春茶参考价格
  六安瓜片分为:极品、精品、特级、一级极品分为五星、三星、特级分为:特级五星、特级三星的,一般明前六安瓜片200元一斤。当然几千元上万的也有。
  正宗六安瓜片茶叶的价格,根据品级不同,一般从200元一斤到上万元一斤不等,具体得根据茶叶品种、采摘季节、制作工艺、品牌包装等因素来决定。像普通的一级雨前六安瓜片茶叶,一般一斤200元到400元之间;一级明前六安瓜片茶叶价格一斤就得400元到900元不等;而明前特级的六安瓜片基本上一斤都得上千元以上了,极品的六安瓜片价格甚至高达上万元一斤。

  六安瓜片品种分类
  六安瓜片的外形,似瓜子形的单片,自然平展,叶缘微翘,色泽宝绿,大小匀整,不含芽尖、茶梗,清香高爽,滋味鲜醇回甘,汤色清澈透亮,叶底绿嫩明亮。过去根据采制季节,分成三个品种:
  提片:谷雨前提采的称“提片”,品质最优;其后采制的大宗产品称“瓜片”;
  梅片:进入梅雨季节,茶叶稍微粗老,品质一般,这段时期采制的称为“梅片”。齐山瓜片分1~3等,内山瓜片和外山瓜片各分4级8等。

  以上的价格是2022年六安瓜片明前茶价格情况,以上的数据不一定都是准确,精准的,仅供大家参考,如果有不靠谱的地方,请看到的网友联系我们指正,如果您是茶农、茶商、茶厂或者是品牌方掌握2022年春茶的最新价格,可以通过关注【中国普洱茶网:puercn88】微信公众号或者添加个人微信号(zhencha100)联系我们,也可以在文章底部评论,同时也可以下载【茶友网APP】第一时间查看2022年春茶价格行情动态情况。我们会根据大家提供的价格信息及时更新,让大家第一时间了解今年的春茶的真实价格情况!


年度盘点:2020茶圈十大尴尬

2020就要过去了,这是一个注定会被拍成电影的年份,虽然这部电影到时候我应该也不会去电影院看,毕竟电影院不能倍数播放。

这一年的关键词就是告别。

你能听到最好的回答就是别来无恙,有些告别显得无奈和悲痛,而有些告别则略带一点点尴尬。

茶叶互联网告别web1.0时代

今年3月疫情最严重的时候,各种实体经济都在苦苦支撑,但是没想到熬不下去的却是一个老牌论坛,茶语清心正式关站,加上之前就已经悄无声息落幕的三醉斋,web1.0时代茶圈的互联网先驱们集体落幕。

这个事情对我来说最尴尬的可能是暴露了年龄。年纪轻一点的粉丝,可能都没听过这两个论坛,这其实也是很尴尬的事。

三醉斋最早创立可能是在上个世纪的事情了,很多人当时上网还要用电话线拨号连接,而在哪个互联网精英化的年代里,三醉和茶语清心充斥着各种知识干活和神仙打架,比现在的抖音互掐高级的多。

其实web1.0时代的英雄们现在大多混的不如当然类似天涯猫扑这样的论坛早就不复当年的荣光,但是也有一些垂直类的门户依然活得不错,比如从篮球门户变成直男大本营的虎扑。

如今百度页面上对于这两个网站只剩缅怀

本来类似茶业这样动不动就分个六大门派,每个门派里还分了好几个派系的行业应该是很适合互联网来怎么整她一下的,可是熬了这么多年也没见一个巨头诞生,还把先驱都熬成了先烈,尴尬。

顺便问一个尴尬的问题,你们觉得Y老师能熬成婆吗?

02

喝茶养生,吗?

2020年这个特别的年份,养生这件事的分量被单独的提升了一个档次,从全民信仰提升到全民绝对信仰。

2月份疫情如火如荼的时候,浙江疾控中心通过官方微信公众号发了一篇《茶水可杀灭并有效抑制细胞内新型冠状病毒复制》的文章,当时的情况你也知道吗,也出不了门,买个菜都搞得和地下组织接头一样,带上口罩和面具,把东西放在事先约定好的地点,你走了我才能去拿。

在这样一种恐慌的情绪下,我当时看到这篇文章做得第一件事就是把我小仓库里的天价茶都泡了,喝完,在放浴缸里准备泡个澡,水还没放满听说疾控中心就把文章给删了,你说我泡还是不泡?真尴尬!

关于养生一直都是没有最尴尬只有更尴尬,除了疾控中心以外,小学生也来凑热闹。

武汉的两个小学生一个三年级一个五年级合作发表了一篇《关于茶多酚抑制肿瘤的论文》,引起这个这个各界人民群众的广泛关注,我不得不说,武汉特产小学生。

其实我觉得他们的研究方向错了,养生嘛,说白了就是老人怕死,女人怕丑,男人怕老,小孩怕笨。

你们这些小学生写一写不喝茶会变笨多好,哎呦呦每天不喝两杯茶,作业都写不出来。多有说服力,写什么肿瘤,你见过肿瘤吧,你头上那个包是被老师打的吧。

茶艺照到底是什么鬼?

其实茶多酚抑制肿瘤的事情还要研究吗?

央视早就说过啦,当然这个研究是日本人整的,嗯,似乎好像很合理,吃100年伟哥长命百岁,我必须要说明下,这图片不是我P的,是央视2013年直播间的内容,这个内容似乎像一种不祥的寓言,把绿茶和伟哥硬扯到一起。

今年夏天的时候,“茶艺照”这个梗莫名其妙的就火了起来。

据说始作俑者是被王校长点赞的网红XX森林,和XX森林2.0,但是真正让她红起来的是全民模仿拍“茶艺照”的热潮,甚至有好事者总结出了茶艺照的攻略要点“裸妆、男友视角、穿最少的衣服,摆最无辜的表情”。这些我都能理解,你翘个脚丫是要干嘛?

脚底有乾坤吗?!

说起来最懂女人的还是张爱玲,100年前就说过,正经女人虽然痛恨荡妇,其实若有个机会扮个妖妇的角色的话,没有一个不跃跃欲试的。

说的y老师我也好想举起脚丫鼓掌鼓掌了,但是你们非要叫这样的照片茶艺照,我就问问茶艺师同意吗?

04

茶艺师评茶师退出

人社部评价类职业资格认定

说人话就是国家不给茶艺师和评茶师发证了。这真的就非常尴尬了,难道茶艺师以后真的只能从持证上岗变成持照上岗吗?

这两本证,Y老师我呢是一本都没有的,但是好像也不妨碍我到处蹭茶,也不妨碍我泡茶给朋友们喝。

其实从理论上来说标准越少,市场越好,这和岩茶是一样的道理,茶艺师取消了以后,泡茶好喝的妹子应该慢慢的会比泡茶好看的妹子多,从这一点上说,也不尴尬,让会泡茶的去泡茶,让爱拍照的去拍照吧。

割不完的韭菜

收不完的智商税

说起茶圈的大品牌,别的我不服,就服小罐茶和大益。

小罐茶去年年底推出的大红袍威士忌把杜总的烟酒茶理论发挥到了极致中的极致,我仔细的看了半天,充满了熟悉的套路,就像一场经典的营销课,充满了悬念营销、病毒营销、场景营销、饥饿营销的技巧,但是始终没看明白,这到底什么玩意,可能是智商太低不用交税,尴尬!

谁喝过,举个手,让大家笑话一下

年初,著名品牌大益的某经销商爆雷,据说是考炒做“孔雀”这个不知道什么味道的茶卷走了一个小目标。

著名的东莞电视台对此进行了深入连续的报道,但是好像也仅仅局限在东莞电视台了,我都不懂以前追着岩茶天价茶报道的宇宙第一大台去哪儿啦,有人骗钱啊,没人管吗?

这件事情最后据说被定性在经销商个人行为上,然后就没有然后了,而今年的双11,大益又推出了“沧海”据知乎著名网友的分析,这一片抢购价3880的茶,抢到一片就能赚5000+抢到一提就能赚60000+。

真的要感谢大益给我送钱吗?

这家小卖部,卷走了中茶2/3的年利润,不知道是夸他好还是夸大益厉害

而更多的炒家是明明白白的成了韭菜,社交媒体上都充斥着买大量大益不能拆箱验货,只能挖个洞看,两个月亏几万的,但是无奈,好像大部分的人还是更愿意看买到就是赚到的。

特别尴尬的是,总有朋友听说我现在卖茶为生,每每发来让我学习的案例都是小罐茶和大益,不是我不想学啊,智商实在跟不上,我就想问一句,真的没人管吗?

茶业第一股难产

一边是一个小小经销商动不动就能卷走一个目标,一边是一个号称茶业发源地,第一产茶国的泱泱大国,主板的股票市场居然没有一只“茶业股”,这大概就想美国没有汽车股,法国没有奢侈品股一样不可思议吧。

茶业第一股的争夺战叫了很多年。

12年的时候,安铁集团据说就已经在排队了,可惜后来破产了,前两年八马希望最大,后来主板排不上,去了鸡肋一样的新三板,退市了。

今年6月18日中茶集团向证监会报送材料,开启IPO之路。总算有个国家队的身影参加竞争了,就在大家都觉得这次稳了,总算有个茶业上市公司的时候,时隔半年,依然没有听到中茶过会的消息。

我们参照一下富士康当年的从提交材料到过会36天的速度,中茶会不会创下,最慢上市的中字头公司的记录,我们尴尬的拭目以待。

顺便说一下,在中茶的招股说明书中,中茶公司,2019年利率也只有1.6个小目标,比大益小卖部圈走的金额也多不了多少,而在募资方向上,中茶也会把圈来的钱全部投入到普洱的生产中去,我不知道是不是资本大佬们都爱喝普洱还是因为普洱有“金融属性”。

抖音卖茶的尴尬,你真的懂吗?

第一股难产,可是全抖音都在卖茶!

现在提起短视频这个领域,背后跟着的都是像风口、赛道、趋势这样的大词,可是我每次打开抖音,系统给我推荐的各种茶圈大号,却是满屏的尴尬,看到摆明的演戏吵架的尴尬,看到找群众演员摆拍的更尴尬;尤其是那种观众已经看破,而你却还在卖弄演技的时候,最尴尬。

演技差其实没关系,有时烂片票房也不错,但是视频带货这会是一个伪命题吗?

我们观察两个案例最近一个月和视频带货绝对头部薇娅合作的两个主流茶品牌,小罐茶和元正,12月5号小罐茶彩罐大红袍上薇娅直播间,销售4.9万件,销售额在216-289万,12月10号元正小青柑登录薇娅直播间,销售7.5万件,销售额195万。

看上去成绩尚可,但是背后的驱动力除了薇娅超高的人气(坑位费)以外,超低的折扣也是吸引成交的主要动力,一贯以不打折示人的小罐茶在薇娅直播间的销售折扣是5.6折,而元正的销售折扣更是低到只有3.9折。

厂家在赔本赚吆喝,但是在当下这个时段综合算账未必会亏。

对于喝茶的而言,当然是占到了便宜。但是对于那些交了几万十几万的加盟费一次进货就要进个几十万才能换来和薇娅直播间差不多,甚至更高折扣的线下门店的经销商而言,是不是觉得有那么一点点尴尬了呢。

换个角度,爱看像Y老师这样至今没搞明白短视频的自媒体已有一个光荣的称号叫古典自媒体,翻译成人话你也可以叫我老阿姨。

似乎也很尴尬。

凉茶加西药,茶叶装毒品

这两件事都发生在广东,一个爱喝茶的地方,有多爱?爱到变态。

广东人爱喝凉茶是有名的,虽然严格意义上来说凉茶和Y老师爱的茶不是同一个茶。而你在广东街头,看到的凉茶都是分门别类标好疗效的,只是没想到这个疗效是加料的。

6月30日,多家媒体发布报道:广州市番禺区11家经营凉茶的店铺,因凉茶中非法添加西药成分被查封。抽查的样品不同程度含有对乙酰氨基酚、氯苯那敏、布洛芬等西药成分……

这个真的很尴尬啊,有点尴尬的不知道说啥好的程度。

在正儿八经的茶叶领域,我也经常看到各路专家不听的发布一些关于茶叶疗效的报告,对于这些报告,我觉得更多的是学术上的价值,喝茶的就不要听了,有一句话很有名“离开剂量谈疗效就是耍流氓”,喝茶要喝到能治病的剂量,我估计先能把你自己撑死。

所以听Y老师一句劝,喝茶,挑好喝的喝,心情好了什么都好,有病就去吃药。

9月深圳警方缴获了用茶叶包装的毒品尼美西泮。

据统计,共缴获了172包毒品,涉案金额更是达到4万余元。看到这个我很生气,这TM的不是和茶艺照一个性质吗?没事干嘛给茶抹黑,你不能用牛奶盒装吗,不能用可乐罐装吗?那不是还多装点吗?

气完之后,又有那么一点尴尬,172包毒品价值4万。恩我就想问问这个毒贩,你为什么不去卖茶呢,那么多天价茶,172包随便也不止四万啊。

有时候Y老师真的觉得茶叶太贵了,贵的总是想起那个尴尬的表情包。

500块一杯的奶茶

香过我爱的牛肉吗?

今年最火的茶,还是奶茶。

像我这么养生的老阿姨一向是不喝奶茶的,但是今年12月的某一天,各大社交媒体突然就被一款叫做“茶颜悦色”的奶茶刷屏了。

茶颜悦色据说原本是在长沙霸屏的奶茶一哥,今年十二月到武汉开了首家门店,开店当天排队8小时,牢牢占据微博热搜第一,网传最高价格一杯炒到500块。

说实话第一眼看到这个的时候我的智商是不够用的,500块,8小时,武汉到长沙的高铁才多少钱啊,去一摊长沙才多长时间啊,500块,我买一泡牛肉,它不香吗?

据说武汉兼职群中传出40块三小时的排队价码,但是人家官方不同意,发微博说报警了,我就不明白了,报警不是打110吗?微博提供自动转接功能吗?再说了报警的理由是啥呢?敲诈勒索还是违反保密协议吗?

排队要不要钱我不知道,但是微博热搜第一,还是这种条目,你如果非要和我说是免费的,那就很尴尬了。

最尴尬的就是排队都卖不着的奶茶,在武汉本地的媒体上,一出手就是200杯免费送,当然最尴尬的可能就是那些中奖的盆友门了,排队8小时,去领吗?

这是一条硬凑的尴尬

我们尴尬的通知,因为收突发疫情影响,原定于今天(你没看错就是今天)举办的岩茶教室北京三泡茶会临时尴尬的决定延期举行。

具体举办日期待定,但是肯定要等到2020年结束了以后了。

找到约305条结果 (用时 0.006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8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