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480一斤的茶叶

找到约177条结果 (用时 0.041 秒)

茶叶有多少种?在饮茶的方式上有什么区别?

茶叶有八大类,除了红茶、绿茶以外,还有乌龙茶,还有白茶、黑茶、黄茶。

这几种茶之间有交叉吗?乌龙茶和青茶是一种茶吗?黑茶和普洱是一种茶吗?

黄茶和白茶感觉很相似,区分的标准在哪里?

在饮茶的方式上有什么分别?

营养价值上呢?


绿茶


(上图是安吉白茶,叫做安吉白茶其实是绿茶,同理还有天目湖白茶)


绿茶未经发酵。根据杀青时候的工艺分成
1.炒青绿茶(根据不同形状又分成长炒青,扁炒青,圆炒青等)这种工艺的绿茶一般被人为是最好的,所以我们知道的名茶大多属于炒青绿茶。龙井,庐山云雾茶,碧螺春等
2.烘青绿茶(常见于安徽) 六(lu四声)安瓜片 太平猴魁
3.晒青绿茶    这个搞不好快失传了。。。
4.蒸青绿茶   事实上这种工艺在日本还是在流传的。比如玉露茶。
其实好的绿茶是很嫩的,我试过用泡完的绿茶煎荷包蛋是可以吃哒~比小葱香哦


黄茶


(图蒙顶黄芽,除了黄一些还是很像绿茶)


黄茶是绿茶工序加多一道闷黄实现一点点的发酵
按照叶片大小嫩度分成黄芽,黄小茶和黄大茶
比较有名的就是蒙顶黄芽  君山银针了


白茶



(这是寿眉,完全不一样了吧,一般白茶有白色的毫毛)


传统白茶只产于福建。跟绿茶工艺就差很多了,有一道非常重要的工序叫做萎凋。通常来说发酵程度会大于黄茶。所以我感觉会酸酸的。
(其实白茶和黄茶区别很容易分。黄茶特别是黄芽茶是嫩嫩黄黄的很像绿茶,白茶就不一样了)
比较常见的白茶有三类吧?
1.白毫银针 身披白毫,模样似针
2.白牡丹
3.寿眉 也就是贡眉了  长得非常粗犷,像落叶一样。据说70年代香港茶楼里都是这个。


青茶

    

(上图是条索明显的凤凰单丛)

(上图是团成小球的铁观音)


青茶就是乌龙茶了。半发酵,发酵程度高于前三者,低于红茶。乌龙茶是以香气著称的。青茶多按照产地划分:

闽北乌龙     著名的岩茶就是闽北乌龙了,大红袍是岩茶的其中一种,由于是按照树种分类,所以岩茶有非常多非常多的种类呢。说到大红袍,其实几千上万块的都是假的,知道贡品是什么么?

闽南乌龙      铁观音 其中按照工艺又分成清香,酸香,浓香。但如果你问我广东茶楼里那种是什么型,我只能呵呵了。大概是酱香吧~笑~

广东乌龙      凤凰单丛 这种茶又是乌龙茶里最香的,所以它的分类也以香味命名。比如说芝兰香,姜花香,还有姜花香里出名的通天香。

台湾乌龙      冻顶乌龙 东方美人(就是香槟乌龙了)我是很喜欢东方美人的,因为发酵程度大很像红茶。对的那我还不如喝红茶好了。


红茶


(写了高级两字就真的会变高级,我是相信的)


红茶是全发酵茶,发酵程度大于以上所有茶叶。按照制作工艺分成功夫红茶和小种红茶。此外还能加一个红碎茶。

1.小种红茶     小种又分成正山小种和外山小种,区别就是是否产在武夷山桐木关。正山小种是非常古老的茶,传说中所有红茶的都源自它,包括现在很火的金骏眉。
2.工夫红茶     除了小种都是工夫红茶了。包括云南的滇红,安徽的祁红,广东的英红等。
3.红碎茶         很多红茶传到国外,就成为切碎了放在茶包里那种了。比如著名的立顿啊车仔。


黑茶


(在公道杯里可以看到普洱的颜色是酒红的哦,生茶时间久了是会这样)


黑茶,所谓后发酵茶,是制作完放在那儿待他自己发酵。所以这个发酵程度很难讲了,取决于你存放多久不是吗。黑茶也是按照产地划分的,藏茶,云南黑茶(普洱),广西黑茶(六堡)等。

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普洱了。这个也分成两种

生茶       这是传统工艺了,普洱进行杀青之后放在通风干燥的地方储存,是干仓生茶了,放个20年,就能成为老生茶,这个时候茶叶已经发酵差不多了,是很贵的。如果不幸受潮,就会成为湿仓货,价值就会大打打折扣。一般说投资就是指生茶了。

熟茶        由于生茶发酵需要很长时间,现代人就发明了熟茶。就是一般生茶做好了,多了一道工序渥堆。原理就跟沼气池差不多吧。放在一起温度升高发酵。熟茶发酵程度大于新的生茶,口感柔和。但由于这是一门时间的艺术,所以很多人会推崇生茶。


花茶

    

(碧潭飘雪)


花茶即香片,这个的分类法则就和以上完全不一样了。很多人觉得花茶就是菊花茶啊玫瑰花茶。其实不是的。真正的花茶是选取茶胚,然后用花朵的气息去沾染茶叶,最后去花留叶。好的花茶不太会让你看到花朵的。


比如茉莉花茶,取烘青绿茶,用好多层茉莉花去芯,层层垒起来窨(xun四声)制,绝对不是混在一起那么简单。


——————————————————————————————————

至于泡制方法。


现在中国所谓的茶艺我看到大多是功夫茶的方法。就是美丽的大姐姐着穿旗袍用修长的手指为你服务的那种。

总的来说~比较嫩的茶叶,像绿茶黄茶,要用低一点的水温,80来度就好了。可以选择中投上投法(叶片沉的话)放在玻璃杯里冲就行了。

发酵大一点的茶叶呢,乌龙红茶一类的,就需要用热一点的水在盖碗或者紫砂壶里冲泡出汤了。

至于普洱一类很粗犷的茶叶,甚至还可以用小壶在炉子上慢慢煮。冬天很有意思的。



品茶方式     这个我想讲多两句了


就是拿小杯子喝啊。喝高香型的乌龙茶会用闻香杯。
我觉得这个心态很是要端正的。
一般的同学呢,能喝出来个正山小种的松烟香已经很厉害了。但有时候会听到有人喝了一口茶就说,嗯,这个茶树龄大概多少,放了多久多久。我会有点无语,也许个别茶叶比如普洱生茶是可以喝出来储存时间,那也是极其厉害的人才能做到。何况每棵树,每批茶叶,每种储存方法都不一样,怎么可能做到一品就能说出来呢。
遇到这种人我心里是会呵呵的。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好多人都喜欢贵的不得了的茶叶。其实无论是大红袍,金骏眉,还是狮峰龙井。真正产量就只有一点点的一点点,哪里够全国的土豪消费。你真的以为那些就这个名字漫天要价,上万块一斤的就是真的了吗?
一两千一斤的价位,金骏眉是绝对买不到真的,但运气好的话却可以买到不错的正山小种,滇红你快能买到极品了。你会选哪个呢?
还有,真的时间越久越好吗?熟茶low了吗,超市就没有春天了吗。我觉得都不一定的,我曾经喝完自带的各种茶叶,然后在国外超市买7刀一大盒的荔枝红茶。对的就是所有人都不齿的超市罐装茶。但是居然煮出来一屋子荔枝的香甜味道,还是很振奋人心的。
跟钱没有关系,找到自己喜欢的最重要吧。

说高深一点还有茶道。
茶经里有写的,点茶煮个开水还分腾云驾雾啊鱼珠蟹目之类的。这个我觉得太悬了有点装神弄鬼不喜欢。
不过比较有兴趣的书里描写古人的斗茶,用茶在纸上写东西。
至于禅茶一味。
这个更厉害了,我觉得在这个年龄还是别想这个了吧,好好学习以后突然想明白再说。对于僧人,茶道还会和香道结合在一起。对香道虽说很有兴趣,但因为完全没有接触只是听喝茶时候人家聊起,东南亚地名一大堆根本记不住,一块木头也好多说法。对于不清楚的东西,我通常会默认水很深,然后作远观仰视状。希望有一天也可以泛泛地接触。
我听一个长辈说在日本,茶道有时会焚极品的香,那个香灰之后是要喝掉的,不知道是不是真的。但生物或者化学都学过的啊,碳化的东西怎么会有益健康呢?总觉得大家很喜欢把一个东西追求到极致,但你到底是追求这个东西呢,还是追求这种极致带来的快感呢?
就像你喝很贵很贵的茶,或者弄很高端的茶道,累都累死了,真的会有享受吗?
貌似跑题了。这只是我自己的想法了。


比较实际一点的话,如果你自己喜欢做小茶点,中式的西式的其实完全不用讲究搭配。无论是烤饼干还是蒸点心,比追求狂拽酷霸屌要有趣多了。


营养价值


理论上来说,发酵程度越轻,那营养保留越好。
但我想说这个茶叶放在杯子里就那么一点点,你就算全部吃到肚子里也不会大补吧,何况是冲出来水喝呢?
如果想要补充氨基酸,你可以喝饮料多吃蔬菜
想补充维生素C,你可以吃维生素片或者大橙子大菠萝
如果像补充矿物质  喝矿泉水都是可以的。

哪种方式都比喝茶效率高。

原作者:王诺诺

1月17日,小罐茶官方微博发表声明,回应称,“大师作”指的是代表大师技艺的作品,并非大师手工去炒茶

近日,一张调侃“小罐茶大师”的图片在网络广为流传。在图片被媒体转发小罐茶官方微博回应之后,舆论进一步发酵。部分网友质疑小罐茶虚假宣传、误导消费者。

图片内容显示,根据小罐茶年初公布的2018年20亿元的销售额,及小罐茶的“大师作”的广告宣传语,推算出在2018年全年无休的情况下“一个大师炒了2.5亿的茶”,调侃“每位大师一天要炒1466斤的鲜茶叶,大师不愧是大师。”图片制作者的重点在于质疑小罐茶的宣传点“大师手工制作”。

该图片经多家媒体传发之后,在网络上引发大量关注和讨论。部分网友认为,自己被小罐茶忽悠了。

1月17日,小罐茶官方微博发表声明,回应称,“大师作”指的是代表大师技艺的作品,并非大师手工去炒茶。

北京罗斯律师事务所殷清利律师表示,小罐茶的解释,说(制作)是在大师的指导下进行的,这明显与小罐茶的广告词和广告视频内容不符。在广告语上应该标注“八位大师指导或者监督”。小罐茶广告存在明显的误导消费者的行为,违反了《广告法》第四条的规定,“广告不得含有虚假以及引人误解的内容。”

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表示,小罐茶最近几年在销售上获得了较大的成功,但定位单一,目前消费者基础并不是特别深厚和广泛。有消息称小罐茶不久将推出低价位的茶叶。

小罐茶创始人杜国楹在1月初的在一次公开演讲中称,2018年小罐茶卖了20亿元,在3600亿空间的茶行业,成为了中国茶叶品牌零售额的第一名。1月8日,小罐茶市场中心总经理梅江公开表示,小罐茶2018年基本达到了盈亏平衡,2019年将实现盈利。

20亿元是什么概念?中国茶业市场高度分散,据《中国茶叶市场》数据,中国有约7万家茶企。而截至2018年12月,杜国楹进入茶业市场不过6年时间,北京小罐茶有限公司成立仅4年,小罐茶仅上市售卖了1年零5个月。

根据杜国楹2018年5月的公开演讲,他认为小罐茶与传统茶相比的改进是,“主要从物质、文化、商业三个视角对茶做了标准化、生活化、品牌化的策略设计。”在产品层面,小罐茶由最顶级的制茶大师主导;采用独立、方便、美观的小罐包装,用铝制封盖充氮。

按照小罐茶公布的数据,小罐茶在2016年7月上市后的5个月时,销售额突破1亿元。不过,主要的增长还是出现在小罐茶广告登陆央视之后。2017年7月,央视播出了小罐茶长达三分钟专题广告,“小罐茶,大师作”的广告语和茶文化大师们竞相出镜。随后,小罐茶茶具广告也登陆央视。此前,中国的茶企很少在央视这样的平台做宣传,小罐茶一经宣传,很快引起大量关注。

这些广告清晰地向大众传达了小罐茶的高端定位,而另一个体现其高端定位的维度无疑是价格。小罐茶每罐4g,在天猫上的最低售价是10罐(40克)售价480元,也就是每斤小罐茶茶叶售价高达约6000元。有茶行业媒体曾在2018年初发文质疑小罐茶的售价合理性,称“以普洱为例,普洱算是高端茶,其等级也不一样,拿最高层级孤品讲,平均市价也就3000元每斤。”

小罐茶过高售价一直遭到媒体及消费者等多方质疑。但朱丹蓬认为,小罐茶的定位本来就不是茶叶,是礼品,茶叶只是一个载体而已。中国茶文化普及,但如果拿传统的茶叶来送礼,有一个问题--黄金有价茶无价,即使你送的是3000元一斤的高端普洱,对方也可能看不出来值多少钱。送小罐茶就很清楚,上过央视广告有名气,价格在网上一查就能查到。中国的礼品市场较大,对这种定价清晰的产品有广泛的需求。这是创始人杜国楹做小罐茶的主要原因。

其实,茶叶是一种健康饮品,更是一种平民饮品,我们并不排斥在饮品当中有高中低档,但是小罐茶这种以营销取胜的方式,是不是适合茶叶大家是不是应该理性消费真的需要我们深思。

来源:北京时间财经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中国茶商》客户端自媒体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100年前六堡茶卖多少钱一斤?

最近我在图书馆翻查资料的时候,无意间从一本古书上看到,原来日本人早在100年前就已经开始关注六堡茶,而且还记载了当时的价格。

这真是个惊喜的发现,今天我给大家分享一下~

01 日本人写的中国地方志

俗话说“国有史,方有志”,与国史并称的地方志,是全面记述某一地域的自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风俗等信息的文献。我国古代就编纂和留存了大量的方志,例如我们平时学习六堡茶时常接触到的《广西通志》、《梧州府志》和《苍梧县志》。

▲《苍梧县志》

▲文献中的古苍梧(今梧州)

100年前,清末民初,日本在明治维新后,进入资本主义发展轨道,为了扩大在华利益,同时受到西方实证主义的影响,曾派遣许多专业人员深入中国内地进行广泛实地调查和研究,并且有组织、有计划地编纂了大量有关中国的地方志,《中国省别全志》就是其中很重要的一部。

▲《中国省别全志》(第二卷 广西省)

《中国省别全志》共18卷,出版于1918年左右,由日本东亚同文会编纂。

东亚同文会是由日本的一些高度重视中国在市场和原料产地方面对日本将来发展具有价值,而主张强化日中经济提携的人群,在西洋列强分割中国的危机日甚的背景下组成的非政府对华活动团体。

▲1901年东亚同文会在上海

成立了东亚同文书院

1900~1945年期间,东亚同文会让其学生对中国进行了实地调查,涉及中国各省的经济状况、经商习惯、地理形势、民情风俗、多样方言、农村实态、地方行政组织等。

该调查的范围广,统计数据精确,我们刚提到的《中国省别全志》就是基于这些调查报告编纂而成。

02 100年前六堡茶卖多少钱一斤?

在《中国省别全志》第2卷(广西省)里,有专门的章节介绍梧州当时的主要物产,六堡茶作为名茶被记载其中。

▲《中国省别全志》中记载六堡茶1

▲《中国省别全志》中记载六堡茶2

因为书中多为古日语,翻译软件变得不太好使,最后在一位日本朋友的帮助下,我尝试翻译了其中部分内容,书上写道:

“广西以茶叶产地而闻名的有梧州府、平乐府、桂林府和柳州府,以出口闻名的是平乐府的贺县还有梧州府的多贤乡所产的茶叶。”

“多贤乡所产的六堡茶,味道浓郁,隔夜不变,用清明节前采摘的茶芽制作的六堡茶品质更佳......”

“梧州本地多需要六堡茶,价格为:顶旧六堡茶,每斤2两;地道六堡茶,每斤1.5两。”

“梧州本地值得去看一下的茶叶铺并不多,大多数商家都是兼卖茶叶。专门卖茶叶的就只有九坊街的大成茶叶铺和其他少数几家。”

可以看到,书中除了记录六堡茶产地信息和品质特点,日本人还详细的记录了六堡茶当时的价格及销售地点,看得出他们对中国的调查真的相当细致、深入。

以前,我们从清朝同治版的《苍梧县志》中也能看到六堡茶的记载:“茶产多贤乡六堡,味厚,隔夜不变”。想不到后来,日本人在此基础上作了更详细的记录,让我们今天可以了解到清末民初时期六堡茶更具体的情况。

03 观 点

在当时交通不发达的情况下,日本人要到中国南方作调查,需要耗费非常大的成本,所以在时间、人力、资金有限的情况下,他们一定是重点考察那些对日本未来发展有价值的东西。换言之,六堡茶当时能引起他们的关注,并最终记载于书中,其价值可见一斑。

虽然当初日本人编纂《中国省别全志》背后的动机并非出于单纯的学术研究,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些资料的确为我们现在研究近代中国的经济文化方面提供了珍贵史料!

来源:六堡茶微刊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176条结果 (用时 0.005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1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