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茶抢光,春茶积压!茶叶市场倒挂!山头茶,宁愿积压也不降价?

茶行业有句老话:春茶好,春茶贵如油。

然而,这两年的市场却是:秋茶被抢光,春茶大积压,茶叶市场倒挂。

但更离谱的是:春茶虽已积压,但原料价格非但不降,还要涨一点。

-01-春茶积压,秋茶抢光

当前,山头茶市场,春茶和秋茶的表现是:

春茶,名山好卖,非名山积压;古树茶好卖,中小树茶积压。

原本不受待见的秋茶,由于价格便宜,反而更受茶商的欢迎。


中小树春茶积压

过去十年,山头茶站在风口上,中小树都飞起来了。

各个茶区,围绕着名山,一环带一环,古树带着中小树,价格一路上涨。

像勐库,不是名山的非古树春茶,居然都能达到1500一公斤的价格。这虚高的茶价,正是山头茶红利期,随风吹起来的泡沫。

在茶农眼里,都是一个镇,冰岛老寨中小树春茶卖4000一公斤,我们的中小树春茶卖1500,已经很便宜了。

但是,茶商并不傻。茶,要物有所值。只要茶山能找到比你的中小树更便宜、品质更好的茶,你的茶,就不叫物有所值。

当茶商找到更具性价比更高的山头。名山周围、价格虚高的中小树茶,就毫无悬念地被抛弃了。

这就造成了今天,市场上的现象:

一些以前没听说过的小山头渐渐冒出来了。而且,喝下来,品质也很不错。但名山周围的中小树春茶,大量积压在茶农手里。

然而,同样是这些山头,秋茶却很受欢迎。

秋茶,量少便宜,更好卖

这两年,消费降级,秋茶因为价格便宜,在山上,反而比中小树春茶更好卖。

大多数山头的秋茶,如果像春茶一样分开做,中小树根本喝不成。为了提高茶叶的整体品质,古树和中小树混在一起采摘。

但非名山秋茶的价格,几乎只有同一山头古树春茶的四分之一,有时,甚至更便宜。这样的性价比,让茶客和茶商根本按捺不住。

(秋茶黄叶多,损耗大,产量只有春茶的三分之一,有时候更少。如果产量突然增多了,当心夏茶当秋茶卖。)


总之,名山周围的中小树春茶积压,是因为:这些茶叶的价格虚高,茶客不买单,茶商就不会买单。

名山周围的秋茶被卖光,说明:虽然这几年行情不佳,消费降级。但茶仍然是要喝的,选择性价比高的秋茶,更务实。

-02-茶界倒牛奶现象

秋茶受欢迎,已经说明了:

只要茶品质不错,价格够便宜,市场是有需求的。

然而,中小树已经大量积压(积压并非完全卖不掉)在茶农手里,但山头茶的价格仍然不降。

背后是:古树茶撑起了茶农的收益,为了利润,中小树茶宁愿积压,也不降价。

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理解为茶行业的倒牛奶现象(经济不好时,为了维持利润,牛奶宁愿倒掉,也不降价)。

少数古树,养活茶农

古树稀缺,古树茶能卖高价,古树年年发芽。

古树是茶农的,一公斤茶叶,只有采茶和炒茶的人工成本。比如,古树春茶原料3000一公斤,2公斤茶叶,就是大多数打工人一个月的工资。一个春茶做下来,80公斤古树就是24万。

有的茶农家的古树能卖得更贵,有的更便宜。古树春茶产量也不一定是80公斤。但是,古树价格高,只要把家里的古树卖掉,就是一笔可观的收入,这是不争的事实。

只要古树能养活茶农,中小树哪怕价格虚高,维持原价,每卖掉一公斤,都有很高的利润。

比如,自家茶园,卖价1500一公斤的中小树,自己加工自己卖,能赚1300。但是,如果降价到500一公斤,要卖4公斤才能赚到1300。茶是慢销品,多卖几件茶,哪有那么容易。

只要卖古树的钱能养活茶农,为了维持利润,纵然中小树积压,也不降价。

茶商怎么也没想到,倒牛奶现象,被茶农玩在自己身上了。


-03-茶商,微弱的反击

茶农和茶商,互相依靠,互相拿捏。

茶商是卖茶的主力,茶农要依靠茶商,自己的茶才好卖。

同时,在茶农看来,表面上,茶商是老板,自己是茶农,我尊重你。但实际上,你就是给我打工的,谁叫你不掌握古茶树这个生产资料。

在茶商看来,你有新茶原料,我有库存。

新茶价格太贵,我直接不收新茶,卖库存。或者,重新开发便宜的山头。

然而,茶农一点不慌。只卖库存根本养不活茶企。养活茶企的,是每年的春茶。春茶一到,茶商还是要带着客户订单去山上做新茶。

茶商,被稳稳拿捏

做茶讲究天时,古茶树在4月后集中开采,茶商这段时间都集中在茶山,都眼巴巴地盯着那点古树。

茶农一看,人多茶少,我家古树茶,可以卖高价。你嫌贵不要,自然有人要。

于是,充分发挥拿捏技能,说:各位老板,今年古树量非常有限,要配额。拿5公斤中小树,配1公斤古树。

茶商虽然不爽,但茶农更不客气:有意见?回你昆明周边的山上找古茶树去。

相反的,秋茶,为什么那么便宜?

一方面,是秋茶品质不如春茶,一分钱一分货。

另一方面是:秋茶,没有散客和小茶商在山上,没有了庞大的客流,就没有了互相抬价。茶农自己卖不了多少茶,只能卖给毛料商。

做茶,没有多少技术含量。茶叶品质,拼的是山头,拼的是树龄。

古茶树这个生产资料,牢牢掌握在茶农手里。只有一种情况,茶农会担心:就是大多数茶商,不去茶山了。

就像2020年,茶商不去茶山,没有茶商互相抬价。茶农一看,这还了得,赶紧降价,降到2015年以来的最低价格。

但这种情况毕竟是少数。每年,茶商该做的茶,还是会做。一到春茶,茶农稳稳的拿捏着茶商。


所以,这些年,有个奇怪的现象:茶老板们,站在茶农面前,倒是很有自信。茶农对老板也是格外尊敬。

但做茶多年,但凡稍有名气的山头,茶农家的房子越建越高,车越换越新。

倒是茶商,顶着一个老板的名,做茶,越做越穷,只有一仓库的茶叶。到了年底,还要被茶农催债。做老板做到这份上,也就茶行业了。

终于,茶商也明白了:在山上收茶时脑子进的水,就是被催债时流下的泪。

写在最后:

市场,是多元的。茶叶,允许高价与低价并存。

但更重要的是:茶叶的价格,要与茶客的收入相匹配。

说白了就是,经济好的时候,可以卖高价。但经济不好的时候,该降就得降。

顶级名山古树,满足富豪身份和奢侈品的需求,这类茶,不会降价。

一般山头的古树,是茶客高兴时偶尔一泡的享受。品质好的古树茶,价格也会稳。

名山茶和古树茶,产量整体较少,玩这类茶的是少数人。然而,支撑起茶叶市场的,是大多数每天消费口粮茶的茶客。

如今,春茶积压,秋茶好卖。说明了:市场,不需要那么多高价茶。

除了名山和古树,大多数茶的价格,都应该茶客的收入相匹配。

那些在山头茶红利期吹起来的泡沫,一些人为了维持利润,宁愿积压也不降价。

可是,卖茶的觉得自己的茶叶很值钱,这只是自我感觉。茶客觉得物有所值,才会买单。


茶叶的最终选择权,在茶客。茶叶市场的走向,也是由茶客决定的。

如今,大家都比较难。喝不起贵茶,可以喝性价比更高的茶。喝不起新茶,还可以喝手里的存茶。

为利守高价,最终,熬死的,是卖茶人自己啊!

来源:普洱话江湖,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