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人生“种”在祖国的大地上,四十年普洱家国梦 九十岁耕耘茶兴邦

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扎实的基础科学研究,而如果想要在基础科学研究领域做出成就,往往就意味着选择了长期的埋首科研、不图回报的付出和漫长的寂寞人生。

肖时英老先生来到云南,选择了茶树育种的那一刻起,他就将自己与云茶的命运紧紧绑在一起。他持续钻研、反复实验论证,并且毫无保留的将自己的成果分享给更多人,让整个产业从中受益。

正如无数此刻正在从事相关科学研究的一线科研工作者一样,来自华南农业大学茶业科学系的系主任陈文品博士在接受《普洱》杂志采访时,对于肖老涌起了深深的崇敬之情,也有科研工作者之间的惺惺相惜。

为此他在深夜,写下了这样的诗行:

滇茶振兴云岭工匠

大叶良种培育芬芳

木兰作伴田园诗意

时英浪漫著茶文章

四十年普洱家国梦

九十岁耕耘茶兴邦

人生无悔情献嘉木

百年爱茶地久天长

任何事业的成功都离不开一代又一代人不计回报的奉献,在云茶产业发展的道路上,茶科技工作者们如同一盏盏闪烁的明灯,他们照亮了后来者的步伐。

肖时英老先生正是其中的优秀代表,他乐观坚韧,不求回报,以热爱为源,以责任为径,以严谨为度,肖时英先生早已成为云茶人心中一座丰碑,成为我们为云茶产业长期健康可持续发展奋斗的榜样和动力。

2022年8月16日,在云南事茶近七十载的肖时英先生在普洱市逝世,享年91岁,受《普洱》杂志采访,心有所动,深夜拙笔拼句以表悼念之情!

我在云南茶叶研究所工作时,与茶界前辈肖时英和张木兰伉俪有过几次面见缘分,他们朴实、乐观与对茶的执着溢于言表,可惜没有更多交流!倒是常听人说起两位 “茶界大茶树” 。

1953年,武汉大学茶树学专业毕业的湖南小伙肖时英先生,携同学张木兰女士自告奋勇来到偏远落后的云南边陲西双版纳勐海茶叶实验站工作(我曾经工作过的云南省茶叶研究所前身),开启了他们的“茶味人生”。

后来他们先后到普文农场,云南思茅茶树良种场工作,1993年退休后事茶不辍,研茶不断,从意气风发的少年,到白发苍苍的老者,肖时英先生深耕边疆茶业69载,从茶籽育苗、茶树扦插、茶树嫁接、茶树高位压条等繁殖试验到茶树新品种选育,从高标准现代新茶园开创建设到生态立体茶园技术推广授徒,表现出了对茶叶事业深深的热爱与责任担当,正如他所说:“回顾我这一辈子学茶、研茶、种茶、制茶、教茶、评茶、写茶的实践与收获,深感自己的茶人生是探索、开创、丰富和幸福的。”他把整个生命都献给了云南茶叶事业。在云南良种“云抗10号”“雪芽100号”“矮丰”“云梅”“云瑰”“木兰一号”选育与推广中做出了重要贡献,为云南茶业事业的进步与发展付出了毕生的热忱!

我相信:肖时英先生的茶味人生是艰辛的、也是浪漫的,更是幸福的!前辈已去留风范,后辈开来辟新章,让我们为振兴中国茶叶事业,让茶叶更好服务人民幸福生活而努力。

华南农业大学茶业科学系主任 陈文品博士

撰于2022年8月23日凌晨5:54

来源:普洱杂志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