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有名的中国茶外观

找到约58条结果 (用时 0.011 秒)

探究国外茶叶品牌的现代化之路

在全球语境中,“茶”是一个很东方的词汇。在我国,可考证的茶饮制作历史在三千年以上。早在先秦时期,茶叶已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作为东方文明中一个醒目的符号,几千年来,我国的茶文化都是世界各国竞相仿效的对象。

然而,从当前产业发展的角度来看,国内的茶品牌大多局限于文化茶、礼品茶的定位,使得消费群体圈层小众、市场规模瓶颈凸显。与此同时,国外的一些茶品牌却突破了茶叶千篇一律的传统样貌,走出了姿态各异的品牌发展道路,使古老的茶叶焕发出了全新的时尚活力。


本文将通过盘点国外茶企的品牌发展道路,从产品、策略、理念、运营四个角度发掘其品牌现代化的启示。



 产品:精益求精的产品追求——以Whittard of Chelsea为例


Whittard of Chelsea(下面简称Whittard)创建于1886年,是英国百年的国民茶品牌。最初,Whittard从亚洲进口高质量的茶叶,精心挑选后再调配出最佳的味道。因茶叶原材料讲究,口味新奇独特,Whittard很快风靡了整个英伦,并迅速向外扩张。Whittard主要面向中高档消费者,目前在英国拥有55家店铺、线上电子商务和特许经营权,并且在全世界30个市场中都有批发业务,2011年的年销售额已达6亿英镑。


可以说,Whittard的茶叶是汇聚了世界各地名品中的名品。有一群专业的品茶师(Tea Buyers)为Whittard工作,他们每年穿梭于全世界各主要茶产区寻找、采购不同品种的优质茶叶,挖掘茶叶背后的故事、营养价值。Whittard茶更新的频率很快,更新前公司会引进一批从世界各地采购的茶叶原料,既会有各种单独的茶叶品种,也会有各种拼配的新口味。品茶师要评审很多不同的茶,来决定这款茶是否适应消费者的口味等。


目前,Whittard公司拥有独特口味的30多种家居茶、80多种特色茶、40多种无咖啡因水果茶,并且还从世界各地持续引进各种异国情调的茶,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家可以提供六百款不同口感的产品的茶叶制作公司。


 策略:以消费者为本的品牌策略—— 以立顿为例


立顿是中国茶叶消费者较为熟悉的一个国际茶品牌。放眼全球市场,立顿之所以能在100多年的时间里,把自己打造成仅次于可口可乐的全球第二大软饮料品牌,与其以消费者为导向的品牌策略密不可分。


以中国市场为例,1992年,立顿进入中国。短短5年之后,立顿就在中国百家商城系列调查中获得茶包销售额第一、市场占有率第一的成绩。这样优秀的成绩背后是立顿有的放矢的营销策略的功劳。

立顿着眼于现代都市年轻人群,突破传统的茶产品营销手法。抓住这一人群由于繁忙而缺少朋友之间的联系的特点,立顿先后开展了2008年的送茶活动、2009年10月的“玩味下午茶”活动、2009年的“连连抱”网络活动。立顿的这些活动先后和微博、人人网等合作,抓住了目标人群的网络习惯,把情感营销玩得风生水起。同时,立顿采用的代言人均是拥有健康、积极向上形象的受到白领们喜爱的年轻明星,譬如徐静蕾、彭于晏、阮经天、金城武、林依晨等。


为了满足消费者对于美好形体和健康的需求,立顿全球研发中心和立顿茶叶研究所经过4年研发,推出了富含儿茶素、能够健康减肥的立顿“立雅茶”。此外,立顿“丽颜茶”、“纤扬茶”等等,均是根植于中国消费者推出的产品。



立顿的成功背后有太多的因素,比如有名的“立顿黄”、锁味的透明立体三角茶包、大众化的价格、利用拼配茶实现标准化生产、进入现代零售链的渠道等等,数不胜数。透过立顿,我们可以看到的是一个对着市场有着无比深刻的认知、无论在产品开发上还是营销推广上都针对目标消费者市场下足了功夫的品牌。立顿的成功,就是抓住了消费者而成功。


 理念:以饮茶改变生活方式 ——以茶叶共和国、Teavana为例


茶叶共和国(The Republic of Tea)创办于美国加州,一开始,其产品线覆盖红茶、白茶和茶籽油等多种茶制品,价格也覆盖了各个档次。经国际知名策划公司咨询后,茶叶共和国聚焦于高档茶品类,将其品牌定位调整为——全球顶级茶品的领先供应商。


目前,在北美茶叶市场上,“茶叶共和国”茶品销量为第一。而且,“茶叶共和国”的美食级瓶装冰茶与新系列瓶装绿茶被美国白宫、加拿大国府特许为“国会茶”。



这家公司的经营目标是“透过好茶和‘细啜慢饮’(Sip bySip)的体验,丰富人们的生活——一种健康、和谐与幸福的生活”。


为了将“共和国”理念得以贯彻,他们把销售代表称为“大使”,客户称为“公民”,并把零售网点作为“大使馆”。


在“加州茶叶共和国”的创新产品中,该公司除了七种口味的美食级瓶装冰茶,还推出新系列的六种瓶装绿茶,继续重新定义人们对即饮瓶装冰茶的消费和思考方式。


此外,它针对白领们推出的“每天一种茶”的星期茶谱,这既是一种新品种,也是一种别出心裁的销售方法。该公司采用优质绿茶加工成7种不同香味的香味绿茶用不同的铁罐包装(每听50杯),可使消费者每天都喝上一种新口味的茶,一星期不重复。


同时,茶叶共和国试图教导孩子,尤其是小女孩,从小就懂得饮茶礼节。该公司和Build-A-Bear Workshop合作,限量发行搜藏家茶具组,以创意十足的方式包装在色彩鲜艳的纪念礼盒中,含饮茶礼节故事书在内的整组礼盒,对参加茶会的小女孩有寓教于乐的效果。

 

在美国,另一家茶叶零售品牌Teavana通过打造“品质茶生活”的概念达到了十亿美元的品牌估值。品牌名Teavana源自英文词汇Nirvana,表示涅槃、无尽的喜悦。在Teavana看来,生命的最大喜悦就是在茶香中获得无尽的放松和自由,从而达到精神上涅槃。

Logo像一个端茶盘坐的修行人,以扁平化的设计表现“禅”意。


Teavana的目标是以高品质茶叶创造现代茶文化,希望消费者能获得最具创新性的产品和消费体验。正如创始人所言:“我们不想做一个俗不可耐的茶室,或者街头深巷处的一个茶馆。我们想代表全世界所有文化,包括俄罗斯、中国、英国、日本以及中东。”“我们喜欢每一杯茶溢出的纯净、天然的善良。最重要的是我们分享茶的生活和我们的爱。”Teavana重新定义了茶。它不再仅仅是可以饮用的茶品,而是衍生成了一种品质茶生活。它也形成了以“最好的叶最好的茶”“纯净传统的茶”“享乐混合茶”“茶生活”“分享茶”这五个基本品牌概念。

Teavana本身不拥有或者运营任何茶园以及生产设施。公司建立了一个专业采购团队,负责从全球范围内的茶园和茶商进行采购茶叶,同时注重对多种茶叶的混合型配制,在混合茶叶的外观、气味和口味上进行不断改善,以保证Teavana出售的每一种茶叶在外观、气味、口味、咖啡因含量以及益于健康的特质等方面做到独一无二。


Teavana的茶品不止于茶,与茶有关的一切,甚至能影响消费者茶生活的一切,它都涉及,包括茶壶、茶杯、茶具、茶饰品、茶食品,这些商品产品大多以Teavana为品牌,并融合了东南亚(包括中国、日本、印度等国)的茶文化,让人们在品茶的同时也能享受茶文化的魅力。


运营:全球化视野的品牌运营——以塔塔全球饮料公司为例


塔塔全球饮料公司(原塔塔茶叶集团)是世界上第二大茶叶品牌供应商,业务涉及品牌茶、散装茶、咖啡和其他饮料,其销售市场遍布全球,在60多个国家有业务往来。


这家发源印度的企业占据印度茶市场的大半江山,旗下主要公司有塔塔茶叶、泰特莱(Tetley)集团和塔塔咖啡。其每年高达7.13亿美元的销售额在世界市场排名第二,这么庞大的销售额来源于塔塔全球化策略,其全球化视野的品牌运营方式十分值得关注。


1.  从茶到饮料一应俱全的产品线


塔塔全球饮料公司目前拥有五个主要品牌:TATA Tea,泰特莱(Tetley)、KananDevan、ChakraGold和Gemini,不同的品牌有不同定位和侧重,主要目的是为了满足全球不同市场和人群的需要。


塔塔茶叶在印度国内拥有50多个茶叶种植园,并在斯里兰卡持有多个种植园股份,为其品牌提供原料。在印度,塔塔茶叶的销售网络囊括了120多万个零售网点,在全球更是有为数众多的代理商和经销商。


从不同口味、不同品种的茶,到包括了咖啡、苏打水、能量饮料在内的各式各样的饮料,塔塔通过建立全面的产品线,满足世界各地不同饮用偏好和饮用习惯消费者的需求。


2.  收购和合资,从印度走向世界


为了实现塔塔品牌的全球化战略,公司通过不断收购和合资,延伸着自己的触角。


2000年,塔塔斥资4.35亿美元收购了比自身大三倍的英国泰特莱茶叶公司(Tetley Tea),这是印度公司历史上首次大规模跨国并购行为。此次收购使得塔塔能够向茶叶生产链的下游产业渗透,并且更大程度上扩大了塔塔的市场布局。


2007年,塔塔签署了收购波兰Vitax和Flosana商标协议。其中Vitax商标是波兰茶知名品牌,同时也是水果、草药、绿茶的商标。这两个商标将使其市场营业额位居波兰市场第二。


2010年,塔塔和百事可乐成立的Nourish Co Beverages将推出的高端苏打水,将目标锁定迪拜、阿布扎比和东南亚国家。


2012年,塔塔和星巴克成立合资企业,塔塔星巴克公司创新性地将茶和咖啡结合起来,推出了塔塔泰舒茶,并从星巴克借鉴更多零售领域经验并借此走向全球。


2013年,塔塔斥资1600万美元和全球最大绿茶供应商——浙江省茶叶进出口有限公司签约开展业务,该公司将生产速溶茶和茶饮料的原料,此举是其在中国及远东地区扩大业务的主要步骤。


2014年,塔塔全资收购了在澳大利亚的MAP公司,布局在澳大利亚包含咖啡在内的业务。



塔塔通过精准的收购、并购和合作,追求多元与极致同时又尊重独立,保持品牌的向心力和市场力,一步步实现着他的全球化战略。


中国有许多老字号品牌茶企,茶企众多,却缺少全球性的大企业。中国茶叶品牌的发展,应当立足于中国市场,但也应当放眼世界,集合外部资源、发挥原有优势,走出一条品牌现代化升级之路。本文希望通过对国外优秀茶叶品牌案例进行盘点,为试图走出国门、布局全球的中国茶企,提供些许借鉴经验。

来源:芒果品牌智库


【免责声明】我们重在分享,所有文字和图片均从网络转载,对文中陈述内容和观点均保持中立,不对其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因编辑需要文字和图片之间亦无必然联系,仅供读者参考。

张天福选址的茶场,诞生西湖龙井的贵州“私生子”

贵州是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空气质量非常好,或许你有所不知,它是茶叶种植的一个大省。如果你想好好了解贵州茶,那寻茶应该先从湄潭翠芽开始。

湄潭翠芽,不仅和西湖龙井颇有渊源,还和茶界泰斗张天福有着不解之缘,今天我们来了解湄潭翠芽的前世今生吧!

陆羽曾记载“湄潭翠芽”前身

素有“云贵小江南”之美称的湄潭县,位于贵州东北部,这里每年的春季基本都是晴天多云,只要连续三天晴天温度就会在30摄氏度以上,是典型的“高海拔、低纬度、寡日照、多云雾、富锌硒”的茶叶产区,为优质茶叶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所以,这里盛产的“湄潭翠芽”深受很多茶友们喜欢。

唐代茶圣陆羽所著《茶经》载:“黔中生思州、播州、费州、夷州……往往得之,其味极佳”,这古夷州就是湄潭;清《贵州通志》载:“湄潭云雾山茶有名,湄潭眉尖茶皆为贡品。”这“眉尖茶”即为“湄潭翠芽”前身。

追溯历史,湄潭茶可以算是老人了,而后来代代更新的年轻血液,为这里的茶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张天福选址湄潭
筹建中央实验茶场

1939年,江浙一带沦陷,作为出口的重要经济作物,茶叶也就断了根。当时的政府举国搬迁到贵州、云南等大西南地方,于是民国政府中央农业实验所在湄潭设立实验茶场,随后浙江大学也西迁到湄潭县。

谈起实验茶场的建立,不得不提一个至关重要的人物——被誉为“茶界泰斗”的张天福。

张天福

1939年4月,时任福建省福安茶业改良场场长、福安农校校长的张天福参加了由中央农业实验所和中国茶叶公司联合派遣的茶叶考察专家组,与王淘、李联标、朱源林等前往四川,云南,贵州等老茶区进行实地考察,以选址筹建实验茶场。经过反复考察调研,张天福等最终看中自然地理环境较为优越的贵州湄潭。

1939年5月,在重庆举行的全国生产会议上,张天福作为全国茶界唯一代表参加,并宣读了他撰写的《发展西南五省茶叶》考察报告。大会最后将此报告作为会议提案,受到国民政府高层的重视,遂决定在湄潭创建国民政府农林部中央农业实验所湄潭实验茶场(简称“中央实验茶场”)。此提案,也被后来茶史学者誉为“中国茶叶第一提案”。

民国中央实验茶场五年生茶园--象山茶园(1946年)

1939年9月,经济部中央农业实验所和中国茶叶公司联合派遣王淘、张天福等正式入住湄潭,筹建中央实验茶场。11月,张天福又被邀请回到福建省建设厅创办示范茶厂,中央农业实验所另选刘淦芝到湄潭接替工作,并出任中央实验茶场首任场长(主任)。

1940年4月,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第一个国家级茶叶科研生产机构——民国中央实验茶场在湄潭正式挂牌成立,在抗战最艰苦的环境下,茶场坚持茶叶科研生产,结出了累累硕果,相继完成《湄潭茶树害虫初步调查》等9篇研究著作,试制“湄红”、“湄绿”、“湄潭龙井”等8个名优茶品,收集制作务川大树茶、湄潭茶叶等标本,研制五眼名茶杀青灶、悬挂式多层萎凋帘等10多种茶叶初、精制加工设备。

湄潭翠芽:西湖龙井的贵州“私生子”

湄潭翠芽,就诞生在中央实验茶场,它与西湖龙井有着较深的渊源。

1943年,湄潭实验茶场科技人员糅合了西湖龙井茶的工艺,创制出具有名优绿茶品质的湄潭翠芽。这样看来,湄潭翠芽可算作西湖龙井的贵州“私生子”。湄潭翠芽的物质、精神文化也在这个时期得到更进一步升华。

虽然湄潭翠芽糅合了西湖龙井的制茶工艺,但喝起来有着不同的味道。

西湖龙井是一芽一叶、一芽两叶制作而成。外形扁平挺秀,色泽绿翠,苗锋尖削,芽长于叶,色泽嫩绿,体表无茸毛;汤色嫩绿(黄)明亮。内质清香味醇,泡在杯中,芽叶色绿。素以“色绿、香郁、味甘、形美”四绝称著。

湄潭翠芽仅是独芽制作而成。外形扁平光滑,形似葵花籽,隐毫稀见,色泽绿翠,香气清芬悦鼻,粟香浓并伴有新鲜花香,滋味醇厚爽口,回味甘甜,汤色黄绿明亮,叶底嫩绿匀整。

潭翠芽在其制作工序中既汲取了西湖龙井的炒制方法,而且也有它的独特之处。主要工艺分杀青、摊凉、二炒、摊凉、煇锅等五道工序。主要手法有抖、带、搭、扣、拓、抓、拉、推、磨、压十种。各种手法视鲜叶老嫩、含水量高低等情况灵活变换,因势呵成。所以湄潭翠芽不管是在外观上还是在内在品质上都有着独特的一面。

湄潭翠芽的冲泡与品鉴

说到湄潭翠芽的味道,可以说人人喝起来都有不同的感受。喝到湄潭翠芽的时候,总是感觉湄潭翠芽的口感有着淡淡的清香和茶香存在。如果茶叶放多了,会出现苦苦的味道,一般人肯定受不了这样的苦茶味。

不过泡出来的每一款湄潭翠芽都会有一种特色:泡的时候茶叶外形全部是独芽真是亭亭玉立。这里如果大家感觉茶叶太苦的话,可以减量继续泡,味道肯定会比第一泡好。这里建议大家可以适量而泡。

一般在第二泡的时候,湄潭翠芽中的茶多酚可能在第一泡全部释放出来了。几乎淡出来的没有太重的茶香味道。所以大家一定要在控制茶叶的分量上还的注意泡茶时的温度。

一般湄潭翠芽冲泡温度控制在85-95度数之间,不能太过于过高的温度。然后泡茶的时候最好不要盖着泡,而要敞开泡,此外在泡的时候量不要太多,如果是一般的普通杯子,放2-3克茶叶就足够了。

茶旅融合,茶叶变“金叶”

湄潭是贵州最大的茶区,在“全国重点产茶县”排位第二。2018年,全县已发展茶园60万亩,茶叶总产量6.77万吨,产值48.2亿元,茶业综合收入124.85亿元。茶园集中度高,主要分布在全县15个镇(街),涉及8.8万农户35.1万余人。茶产业有力带动了县域社会经济的发展,让脱贫致富的梦想照进现实。

全县有茶叶商标700余个,“湄潭翠芽”和“遵义红”被列为全省“三绿一红”重点品牌,是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湄潭翠芽”获得国家级金奖88次,“遵义红”获得国家级金奖28次。在2015意大利米兰世博会上,湄潭翠芽、遵义红均获得百年世博中国名茶金奖。

2011年,“湄潭翠芽”成为中国驰名商标。2017荣获“中国优秀茶叶区域公用品牌,品牌价值达102.17亿元”。中国驰名商标“兰馨”及一批企业品牌在省内外有了一定的知名度。“遵义红”成为党的十九大和2018年全国两会用茶。

茶区建有茶青交易市场35个,茶青可在30分钟内进入市场交易。建成国家农业部定点市场、国家商务部定点出口市场——中国茶城,目前入驻企业和商户400多家,2018年交易额18亿元,已成为茶产业营销的综合舞台。

摄影:王远平

在做大做强茶叶一产、二产的同时,湄潭也加快推进产业融合发展。有天下第一壶茶文化博览园、“翠芽27度”2个国家4A级景区,一个贵州十大魅力景区——中国茶海,还有中国茶工业遗址博物馆群、贵州茶文化生态博物馆、象山茶博园、茶博会展中心等茶文化标志性景点,吸引着国内外游客纷沓而至观光、体验。

茶产业是旅游发展的基础,茶旅游提升茶产业的翅膀,湄潭涉茶的农商旅投公司、文化创新公司、茶庄园经济、私人订制等新型经营主体、经营业态展呈多栖发展,并展现出蓬勃生机与活力。

翠芽27度景区

在湄潭,你感受最多的是绿色。在碧波荡漾的中国茶海,在樱花绽放的象山茶园,在如诗如画的翠芽27度,你看得见的地方是茶,你看不见的地方还是茶。湄潭茶人一生都在与茶相伴,一生的努力与耕耘,都是为了做一杯好茶,这茶是敬世界敬宾客的,也是抚慰茶人自己的。

来源:茶道传媒,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台湾茶,是中国的台湾茶!

打开中国地图,人们惊奇地发现:福建、台湾的地形像两片茶叶漂浮于海峡两岸。的确,闽台茶叶有着很深的渊源。

如今,台湾省2300多万人口中60%以上有饮茶习惯,且以乌龙茶为主,而乌龙茶源自福建。如台湾的香椽、皋卢茶源自福建的“绿芽佛手”和“红芽佛手”;台湾的水仙茶、铁观音茶亦源自福建;而台湾“青心乌龙”则源自闽北。

台湾茶,从哪来?


中国宝岛台湾由于气侯温暖、潮湿且雨量均匀,早在300余年前即产有茶树。

根据1717年《诸罗县志》记载:“台湾中南部地方,海拔八百到五千尺的山地,有野生茶树,附近居民采其幼芽,简单加工制造,而作自家饮用。”

如今,台湾是世界有名的茶叶产区,所产制的茶叶包括绿茶、包种茶、乌龙茶及红茶等,其中尤以包种茶及乌龙茶更是驰名世界。


闽台乌龙茶同根同祖


海峡两岸人民语言相通、血肉相连、习俗相似,品茗嗜好相同,台湾乌龙茶与闽北乌龙茶同根同祖。

清末连横在其《雅堂文集》中对台胞饮茶做了十分生动的描述:“台人品茶,与中土异,而与漳泉潮三州相同,盖台多三州人,故嗜好相似。茗必武夷、壶必孟臣、杯必若琛,三者为品茶之要,非此不足自豪,且不以待客。”

台湾人崇尚武夷茶,视之为豪华消费品。又说:“武夷之茗,厥种数十,各以岩名,上者每斤十至二十金,中亦五六金,他处茶不成饮也。”

台胞深悉武夷岩茶之佳,品评说:“新茶清而无骨,旧茶浓而少芬,必新旧合拌,色味得宜。嗅之而香,啜之而甘,虽数时,芳留齿颊,方为上品。”其深知武夷岩茶品具岩骨花香之胜,茶之芳香,出于自然,薰之花,便失本色。

台湾植茶的发源,据连横《台湾通史》记载:“清嘉庆年间(公元1796—1820年)时有柯朝者归自福建,始以武夷之茶植于桀鱼坑,发育甚佳;继以茶子二斗播之,收成甚丰,遂互相传植。”

台湾茶叶界认为,这是台湾乌龙茶的起源,也是台湾人工栽茶的开始。

而《武夷奇茗》载:清咸丰年间(公元1851—1861年)台湾南投县鹿谷乡林凤池赴闽乡试,闽省林氏宗亲邀请其到武夷山游览,林凤池从武夷山带回乌龙茶苗36株,繁殖成”冻顶乌龙。传说与史载所说闽台茶叶渊源,基本一致。

清光绪二十二年,即公元1896年,从小师从福建茶师的台湾茶人张乃妙返回家乡时,带着12颗纯种”铁观音“茶籽,种在台北附近的木栅地区。这便是后来著名的”木栅铁观音“的起源。

台湾台北县坪林茶业博物馆是一处洋溢着闽南古建筑风韵的美丽建筑群。在这里展出的详实资料,展示了台湾茶叶引种和产业开发的历史。

台湾茶中的“五朵金花”

冻顶乌龙

台湾最早闯出名号的茶。产于台湾省南投县凤凰山支脉冻顶山一带。冻顶山是凤凰山的支脉,居于海拔700米的高岗上,传说山上种茶,因雨多山高路滑,上山的茶农必须蹦紧脚尖(冻脚尖)才能上山顶,故称此山为“冻顶”。

冻顶山上栽种了青心乌龙茶等茶树良种,山高林密土质好,茶树生长茂盛。主要种植区鹿穀乡,年均气温22℃,年降水量2200毫米,空气湿度较大,终年云雾笼罩。

茶园为棕色高粘性土壤,杂有风化细软石,排、储水条件良好。每年采摘于4~5月和11~12月间。外观色泽新鲜墨绿,茶条半球型而紧结整齐,水色金黄澄清明丽,香气清香扑鼻,滋味圆滑醇厚入喉甘润韵味无穷。

红玉红茶

在鱼池乡最知名的台茶18号,又名“红玉”,是由台湾茶业改良场鱼池分场以野生的台湾山茶与缅甸大叶种茶树配种之后所孕育的新品种,这款红茶有一股特殊的香味,除了天然肉桂的气味之外,还带有一种淡淡的薄荷香,曾被红茶专家誉为台湾特有的“台湾香”,属于极为珍贵的红茶品种之一。

由于红玉红茶是利用台湾山茶与大叶种茶树所配种而成,因此从历史的角度来审视,它可以说是水沙连茶的一种延续,也是一种产业文化的传承。

东方美人

东方美人茶,又名膨风茶、椪风茶、福寿茶、旧称番庄乌龙,客家人亦称其为冰风茶、烟风茶或称为蜒仔茶,又因其茶芽白毫显著,又名为白毫乌龙茶。

东方美人是半发酵青茶中,发酵程度较重的茶品。经传统工艺制作而成:炒菁后,需多一道以布包裹,置入竹篓或铁桶内的“静置回润”或称“回软”的二度发酵程序,再进行揉捻、解块、烘干而制成毛茶。

接着再经分级、精製焙火、包装。茶叶白毫肥大,叶身呈白、绿、黄、红、褐五色相间,有浓浓的蜂蜜香、熟果味,西方饮茶人士誉之为东方美人。

金萱

即台茶12号。经43年的选育,才命名的新品种,由于所制作的包种茶具有独特的香味,因此广受消费者的亲睐。

金萱的口感比乌龙淡,而且最大的特点是带点牛奶香。金萱在市面上流传许多添加香料的金萱茶,最简单的辨别方法,开封后先闻未冲泡过的茶叶,只会有一般的茶香不会多出其它的特殊香味。

四季春

四季春也叫辉仔茶,它是乌龙茶,该茶是木栅茶农张文辉通过芽条变异发现的茶种,香味很足,在新年结束之后,茶香味道是最清香的,它的味道有点栀子花的香味,一年四季都可以饮用,因此取名四季春。

在台湾地区多产四季春茶,这是因为它种植起来相对容易,可以很好的适应周围环境,冬季休眠期较短,每年可以采收7~8次,产量很高。

四季春茶本身就有花香,在用水冲泡后,汤色明亮,香气也很持久、醇厚,不但有乌龙茶的韵味,也有绿茶的香气。

口感香气和金萱近似,有点像清香型铁观音,兰花香,香气较清新,茶汤较细腻,口感较淡雅,苦涩味不明显,在入口后会感觉到十分润滑。

多元、多样的台湾茶产业


早期台湾省主要输出品以茶叶、樟脑、蔗糖为大宗,当时称为台湾三宝,更是风光一时,所以茶叶牵动了民间产业的发展,也影响了台湾文化百年来的演变过程。

早期台湾主要制造红茶、绿茶供给外销为主,外销量占总量的75%—85%,产地多集中在桃竹苗等地区,造就有“北茶南糖”的产业形态。

台湾的民间饮茶一直依赖大陆的输入,江南与福建的茶最受富人和文人们的亲睐。这一现象到70年代才渐渐改观。

清代制作台湾外销茶的场景(张茂鸿供图)

如今的台湾,茶品质与加工工艺都大幅提升,并逐步形成了冻顶乌龙、文山包种、东方美人、松柏长青、木栅铁观音、阿里山珠露、台湾高山茶、日月潭红茶等十大名茶,其中包种茶和乌龙茶驰名世界。

据统计,台湾全境皆产茶,茶园总面积约24万亩,年产茶量约1.7万吨,其中南投县是台湾茶叶主产地。

台湾的茶园实行精细管理,产量高效益好。这里茶园多在山区,茶园建于山坡上,呈梯级分布。

茶园均安装有完备的喷灌设施,从茶园的中耕、灌溉、采摘、制作等基本为机械作业,茶园单产比较高。茶资源被利用充分,茶叶产量高、效益较好。

台湾的茶资源利用注重多元化,茶叶营销多样化。台湾在茶叶资源的利用上进行了多元化的研发,茶叶的产品及加工层次上形成了三类:

1、茶叶传统加工产品:即绿茶、包种茶、乌龙茶、红茶、花茶、袋泡茶、薰香茶等。

2、茶叶再加工产品:将传统茶叶为原料应用较高加工技术开发的茶产品,如粉茶、速溶茶、茶果冻、罐装茶水、饼茶、茶糖、茶酒、茶菜、茶枕等。

3、以茶叶副产品为原料提取物的深加工产品:即茶香皂、茶牙膏、茶沐浴、抗氧化剂、消臭剂等产品。

台湾原本对茶叶的市场营销就十分重视,又加之对茶叶资源开发利用的多元化,更加促进了茶叶的营销渠道、营销方式的多样化。

在上世纪90年代“厦茶”销售的台湾高山乌龙茶

除此之外,茶文化在台也广泛普及。台湾茶文化、茶艺与大陆一脉相承,又有其自身特点。

台湾由于茶产品的广泛开发、饮茶的广泛普及推广、茶叶类饮料一直位列非酒精类饮料首位,形成台湾独特的茶文化。岛内茶叶人均消费水平高、消费量大,近30年来逐步激增。

2035年,坐高铁去台湾,赏宝岛美景,品正宗台茶!

来源:茶道,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56条结果 (用时 0.008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2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