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岩茶喝的量有讲究吗

找到约70条结果 (用时 0.015 秒)

【武夷茶知识频道】刘宝顺:武夷岩茶“陈化”有理,“存储”有法

 

陈年武夷岩茶的风味迷人,保健功效更是裨益人类健康,然而并非所有的陈年武夷岩茶都有如此功效。茶叶若存储不当,功效丧失,轻则茶叶口感不适,重则危害健康。该如何维护这功效,合理做好茶叶的存储工作?在这期的【武夷茶知识频道】,我们再次邀请到非遗传承人刘宝顺刘老师来为我们详细解答。

▲ 刘宝顺

高级农艺师,高级评茶师,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传承人。1989至1994年任武夷山市茶叶科学研究所所长,十分重视武夷岩茶传统技艺的传承。

 林晓东:

刘老师,根据茶叶存放的时间不同,武夷岩茶有新茶、隔年茶、陈茶等不同说法,说明岩茶在任何时候都可以饮用吗?武夷岩茶是否有保质期呢?

 

 刘宝顺:

茶叶属于食品,在《国家食品标签法》里,保质期是必要存在的,茶叶也不例外,一旦进包装进行出售的茶叶,一定要标明保质期的期限,否则都属于不规范不合格的食品。

 

而茶叶的保质期,根据2006年开始实施的“武夷岩茶新国家标准”的修订,由企业自行限定茶叶的保质期,若超过所标的保质期的小包装茶叶,如果保存得当,没有受潮发霉,是可以继续饮用的。

武夷茶人自古就有“家家卖弄隔年茶”的佳话,就因为陈茶对人体的肠胃有特殊的保健作用,确实是茶中之宝。当然茶叶的保质期时间长,企业承担的风险就越大,茶叶如果在保质期内出现变质问题,企业就必须负起相应的责任。

 

 林晓东:

所以如果存储得当,武夷岩茶是很适合拿来陈放的对吗?

 

 刘宝顺:

武夷岩茶是很适合拿来陈放的一种茶类,武夷岩茶早期就有“陈年武夷岩茶”之说,主要指武夷岩茶的“陈化

武夷岩茶经过长期陈放,其内含物质发生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变化(氧化、异构、缩合、聚合、生物反应等),直接表现在色、香、味的变化上。在陈放过程中,因茶叶产地、品种、工艺、容器不同、存放环境条件各异,陈变的品质特征也各有差别。同一种茶在存放过程中,不同阶段内含物质含量都在发生不同变化,在某一阶段的香气、口感经历一定转化期后变得更佳优越,经历长时间的陈放,陈茶的化学变化由活跃趋向稳定、缓慢,许多大分子化合物变成小分子,而溶于水,更加耐泡。

 

因此,陈茶的水浸出物随着年份的增加而增加,茶汤色更加深橙或带琥珀色,清澈明亮;香气更加细腻深沉,呈现出木质香、梅子香等的陈香气息;滋味更加润滑、醇厚、甘甜、爽口,令人舒适愉快。

 

 

 刘宝顺:

武夷岩茶适合拿来陈放不仅在于陈放之后带来的醇厚口感,更多的还是陈放之后的“药理作用”也就是我们要讲的武夷岩茶的“陈饮武夷山民间就有这样的习惯,如果有人胃胀腹泻,首先想到的不是去医院,而是找陈年武夷岩茶来饮用,以缓解病情。

 

因为陈茶中的内含物质稳定,冲泡后,物质浸出均衡,且多为小分子物质,渗透性好,更易被人体吸收;熟化、稳定的内含物质也具有促消化功能

 

陈茶的游离脂肪酸含量高,茶叶在陈放过程中,部分的脂质物质转化成游离脂肪酸(陈味),游离脂肪酸是一类可以直接作用的物质,通过影响血清中的游离脂肪酸的含量来促进着肠胃中对摄入的脂肪的消化

 

陈茶茶汤中更多丰富的芳香物质、有机酸等,是挥发性的,在它们挥发过程起着吸热作用,是重要的清凉剂

 

多酚类物质轻微刺激口腔粘膜,促进唾液分泌,渗透性强,生津明显持久,能止渴。咖啡碱在低剂量时对大脑皮层有选择兴奋作用,故在体温调节,解热止渴方面起根本性作用,是止渴解热消暑良药

 

 

茶叶中的儿茶素类对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黄色溶血性葡萄球菌、金黄色链球菌和痢疾等多种病原菌具有明显抑制作用

 

便秘是由于肠管松弛使肠的收缩蠕动力减弱,而茶多酚的收敛作用使得肠道蠕动能力增强,有显著的治疗便秘效果;另外微量的茶皂素也有促进小肠蠕动的作用和迟缓性便秘的治疗效果。

 

茶叶中的生物碱能兴奋神经,对人体的基础代谢、肌肉收缩、肺通气量、血液流出量、胃液分泌都能提高。生物碱中的茶叶碱利尿作用最大,但可可碱的利尿最持久。多喝陈茶后虽然也会利尿,但很多水分大部分通过人体的基础代谢,经过挥发从体表排泻,所以喝完同量的陈茶后排尿量比喝新茶少很多。

 

喝陈茶后出现的所谓“茶气”,即发热、出汗、打嗝等与这些因素有关。

 

 

 林晓东:

刘老师,武夷岩茶相对特殊,它的品种繁多,有没有说哪些品种更适合陈放呢?(这里指正常的存放条件)

 

 刘宝顺:

存储条件合理的话,基本所有的武夷岩茶都适合拿来陈放,主要是因为武夷岩茶独特的品质,以及传统的焙火工艺,经过时间沉淀的岩茶茶汤也更为醇和、浓厚,武夷岩茶本身“重味”,陈年岩茶的口感当然无可厚非。

因此如果选取水仙这个品种拿来陈放,最终口感也会更好。武夷岩茶有“醇不过水仙”之说,本身品种特征就表现为醇厚的水仙,经过时间的陈放、转化,滋味就更为饱满丰厚了,口感也就更佳了。

 

 

 林晓东:

刘老师,陈放武夷岩茶的时候,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刘宝顺:

如果是爱喝陈茶的茶友,想要陈放武夷岩茶,建议选定山场好、有一定品质的岩茶,这类岩茶耐储藏,进行陈放之后,口感会更佳。

 

另外就是要注意茶叶陈放的环境条件有目的的将新茶储藏,使其陈放,甚至成为二十年以上的陈年老茶,只有在常温干燥通风阴凉避光无异味的环境条件下可长期存放,并将容器排放在货架上,底部又不要接触地面,四周不靠墙,利于通风透气,避免容器底部及外壁凝聚水汽。

 

 

还有就是茶叶陈放的容器选择用于长期存放的,适合用锡罐铁箱铁桶,这类容器密封性、防潮性能佳,茶叶不易断碎,具有保护茶叶条索的完整性,减少损耗,效果最好。锡或铁壁的吸热和传热的性能强,对于讲究烘焙工艺达到“足火”程度的武夷岩茶,其退火的效果最佳,茶叶陈化自然、卫生。但是用锡罐成本高,而铁箱、铁桶相对经济实用。

 

 

 林晓东:

如果不是要陈放的,日常饮用的存储,是不是不用那么多讲究,随意存放就好呢?

 

 刘宝顺:

如果不是要用于陈放,茶叶的日常存储也是很讲究的特别是针对新茶的保鲜,茶叶变质的主要原因是受水分氧气温度光线等四大因素的影响,而我们在存储茶叶的时候要注意控制这些因素的影响:

茶叶必须避免阳光,特别是紫外线照射,少受氧气侵蚀,常温或低温下存放(10℃条件以下最佳,至-20℃条件中冷冻,几乎完全达到防止陈化变质),含水量在3%最佳,不能超6.5%。这样茶叶能有效保鲜,不易变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茶叶会陈化,失去新茶鲜爽的特点。

 

茶叶必须在无异味环境下存放,是因为茶叶本身具有极强的吸附性,环境温湿度高,茶叶的吸附性越强,所以茶叶极强的吸附性使之容易吸附空气中的水汽和杂味,影响茶叶品质,影响饮用口感,甚至危害身体健康。

 

 

 刘宝顺:

日常茶叶存储的容器选择也很重要:

一般使用木箱布袋,这类容器会透气,但密封性差,茶叶易吸湿返潮。用木箱、布袋装刚焙好的茶,退火最快,但要求仓库干燥卫生。优点是储藏茶叶,能充分有效接触空气,在氧气及微生物的作用下陈化快;在湿度较高的时候,容易吸湿返潮,在空气湿度降低时,受潮茶叶的水分又能散发出来,水分易吸易散,自然调节。

 

用于短期存放还有编织袋塑料袋,这类容器成本低,使用方便,密封性较好,但茶叶易造成断碎,不宜长期储藏茶叶。因材料是用塑料制成,会挥发一些塑料气味被茶叶吸附,而影响茶叶品质。在茶叶受潮时,水汽不容易散发,会造成茶叶干霉变质。

 

 

 林晓东:

刘老师,春季雨水多,像这样空气湿度大的天气,我们要如何做好茶叶的“防潮”储存呢?

 

 刘宝顺:

阴雨天气,空气湿度大,茶叶存放最好不要放在一层楼,能有一个单独的存茶房间,地板排放货架,且与墙面保持一定的距离(俗称“离地离墙”);在阴雨天气的时候关上门窗,减少室内外空气流通,保持室内干燥,在天气晴朗的时候打开存茶房间的窗门,让空气对流,保持环境通风、干燥。选择茶仓时,茶仓的窗门选择向东或向北。

 

 

 林晓东:

刘老师,储存不当的岩茶还可以喝吗?有什么方法可以挽救吗?

 

 刘宝顺:

存储不当的话,茶叶出现的问题不同:

轻微的可能只出现“返潮”,就是茶叶受潮,茶叶的含水率增加,干茶出现软化,冲泡饮用的时候能明显的喝到一股“潮气味”,表现为涩口,沉闷,口感不愉快。(刘宝顺老师这里还指出茶叶的“返青”不同于“返潮”,“返青”意指工艺缺陷,火功不到位所导致;“返潮”意指保存不当,茶叶受潮所致。)

 

存储不当的茶叶还会吸附空气中的杂味,致使茶叶变味,香气、滋味不纯,或者有怪味存在。

 

严重的可能出现“干霉”,这时的茶叶开始轻微质变,品质已经出现问题,而我们是不建议饮用这种茶叶的。

 

更加严重的是茶叶“发霉”,茶叶干茶出现“白霉点成片”,茶叶完成质变,这种茶叶已经是有问题的茶叶,是不能再饮用的。

 

 刘宝顺:

因为存储不当而出现的轻微问题是可以挽救的,可以通过,轻轻复焙去除杂味,去除水汽,茶叶还是可以正常饮用的;而已经霉变的茶叶就无法补救,含有有害物质如黄曲霉或黄曲霉素等,危害人体健康,就不能再饮用了。

 

这里,刘宝顺老师还为茶友们提供一个茶叶小常识:日常生活中,如果自己饮用的茶叶(少量)受潮或者吸附杂味,茶友可以购买一个小电焙笼,简易处理;也可用家用电饭煲打开保温功能进行简易处理(但前提是电饭煲不能有味道哦~)。

 

刘宝顺老师个人指出,对陈茶品饮的感受因人而异,见仁见智,只要喝出自己的真感受才是最重要的,但不可忽视的是陈茶那种神奇的保健功效价值裨益人类健康,更不可忽视的是,无论是茶叶陈放还是日常存储,你对每一泡茶叶的呵护与珍惜的那片心。

 

非常感谢此次刘宝顺老师为大家分享武夷岩茶的陈化与存储的知识,让茶友对武夷岩茶更进一步了解,也更懂得日常生活中茶叶存储的细节。欢迎更多茶友在文章下方留言关于武夷岩茶的问题,我们将筛选出最优质的以及提问人数最多的问题作为我们下期的专访问答,为茶友们分享更多武夷茶的知识。

调查:日常喝岩茶,你们会发出声音吗?


《1》

淅淅沥沥的春雨下着,又降温了。

天气一冷,午饭就想着吃碗牛肉热汤面,喝汤吃面,驱寒效果特别好。

在面馆等餐的麻花,百无聊赖,一旁几桌食客,都在安静的吃面。

突然间意识到,大伙儿吃面,好像都没有发出声音。

转念一想,也对,毕竟这又不是在日本吃拉面,发出哧溜哧溜的吸面声,是不太礼貌的。

从小,我们就被教育着,吃饭不能吧唧嘴,喝汤不能有声音,不然会显得没家教。

然,喝岩茶不同。品尝岩茶,啜饮法,是喝懂岩茶必须掌握的一门技能。



是以,在岩茶圈中,那些老江湖在喝岩茶时,常会啜出声音。

在斗茶赛、品茶会上,啜茶声更是此起彼伏,好不热闹。

本来,麻花觉着,喝岩茶啜出声音,是件稀松平常的事儿。直到前些天,和位斯文的姑娘一起喝茶。

在闲谈过程中,那位姑娘问了个有意思的问题,喝岩茶,一定要发出声音吗?感觉怪不好意思的。

不知,列位看官们,在喝岩茶过程中,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苦恼?喝茶声音一定要大吗?

在这作个小调查,在日常喝岩茶过程中,你们会发出声音吗?



《2》

什么是啜饮法喝岩茶?

在聊喝岩茶发出声音这个话题前,先来聊聊,什么是啜饮法?

啜饮法喝茶,其实很简单:

一、自然的吸入小口茶汤,用舌尖轻轻的抵住上颚。

(这一步的技术要领是,嘟起嘴唇,竖成O型,咻的一下,轻轻将茶汤吸入口中,速度不宜过快,容易呛到自己,茶汤量不宜多,留足茶汤在口腔内回旋的空间)

二、在茶汤吸入口腔同时,小口的吸气,用腹部呼吸,吸入适量空气。

三、用舌头推动茶汤,让茶汤在口腔内激荡回旋,充分利用味蕾,感受茶汤的香气和口感,再将茶汤咽下。

用啜饮法喝岩茶,更能感受到岩茶散发出来的香气。

细啜慢咽,是啜饮法喝茶的精髓。



清代的吃货文人袁枚,在《随园食单》里,亲自秀了番,啜饮法喝岩茶如何操作。

“僧道争以茶献,杯小如胡桃,壶小如香橼,每斟无一两,上口不忍遽咽,先嗅其香,再试其味,徐徐咀嚼而体贴之,果然清芬扑鼻,舌有余甘。

秀气得像核桃般大小的品茶杯,在品尝时,不适合一口闷,而是细细品。

在喝岩茶时,细啜慢咽,仔细咀嚼出香气和滋味。

品尝岩茶,若是用一口闷,大口牛饮的方式,茶汤穿喉而过,掀不起任何波澜,无法全面准确感受一款岩茶的好坏。

这时,哪怕喝山场再好的岩茶,色香味醇的美好韵味,都难以品出来。

大口喝酒,是豪情的大侠;

而大口喝茶,则是村姥姥。



《3》

岩茶斗茶赛上,为什么大伙儿都在大声啜茶?

上文提及到,啜饮法喝岩茶,精髓要诀,在于细啜慢咽。

至于啜饮岩茶过程中,声音是不是越大越好,要看情况定。

麻花以为,在岩茶斗茶赛等场合上,大声啜茶,是斗茶赛装逼必备的一门技能。

你想啊,在斗茶会的现场,啜茶声此起彼伏,场面特别壮观。现场的茶农、专家、或是资深茶友,没有一个人不大声啜茶的。

入乡要随俗,到日本吃拉面要吸溜出声,能表示对厨师的尊敬。

到了斗茶赛这样的场合,喝岩茶大声啜出声,更能表现出参与感。

在斗茶赛这样特定场合下,可不要觉得喝茶啜太大声,不好意思,大伙儿都这样干,没人会笑话你。

喝茶啜出声,更能融入一个氛围。



若是悄悄的小口喝茶,别人反倒觉得你喝茶不专业呢!

在岩茶的斗茶赛上,大伙儿都在大声啜茶,发出咻咻咻的喝茶声,除了特定场合的氛围需要,还和实际需求有关。

首先,这样大声啜茶,能使得茶水快速的在第一时间,打击整个口腔,惊涛拍岸般,让人更全面的品尝香气滋味。

其次,斗茶赛上,啜入茶汤后,茶水再口腔内充分激荡,反复咀嚼,确认多次后,很快就会被吐出来,不需要吞进肚子里。

斗茶赛上喝岩茶,是个特定的场合,一组岩茶在斗茶比赛过程中,规模大点的,同时间一字排开茶碗,能达到上百碗之多。

在一轮轮的尝茶过程中,若都将茶汤喝下肚,是让人承受不了的,不仅伤胃,还容易引起茶醉。

是以,将茶汤大声啜入口,大声咀嚼,再将茶汤吐出来,是斗茶赛特定场合的实际需要,如此方能“快狠准”的在众多岩茶中,评出优劣。

在日常喝茶过程中,喝岩茶,讲究的是个慢慢品味的过程。

在日常啜饮岩茶过程中,啜茶声音,不一定要越大越好,而是要细啜慢咽,准确品尝岩茶风味。



《4》

日常喝岩茶,啜吸要发出声音吗?

日常品茶时,喝岩茶,在啜吸过程中,该不该发出声音?看个人喜好来定的。

喝茶品尝,是个随意悠闲的事,不需要特意大声啜出声。

在岩茶冲泡时,茶汤倒入杯中后,先细细嗅闻茶香,观赏茶水的汤色。(为了方便闻香,可以选用开口小,便于聚香的品茗杯。)

闻香观色,赏玩过后,再将茶汤,小口小口的慢慢啜饮,将茶水含在嘴里,用舌尖舔尝。

将茶汤均匀的分布口腔,细细的感受岩茶的落水香,再将茶缓缓吞咽下肚,彻底的享用,一杯好岩茶,承载的魅力。

在这细细品味过程中,喝岩茶需不需要啜吸出声,就悉听尊便了。

讲究斯文点的,细啜慢咽的品茶,能避免喝茶发出声,带来尴尬。

遇上一款好的岩茶,在品尝过程中,除了要用对啜饮的方式,还可以用本子多记录。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在喝茶品茶过程中,及时记录,一款岩茶,不同冲泡次数下,香气和口感的变化,更为方便全面的了解一款茶的魅力!



《5》

日常生活中,喝岩茶,是件随心自在的事。

啜饮法品茶,在掌握好技巧后,可以兼顾优雅和全面品尝茶味。

在日常生活中,啜饮岩茶,是件赏心乐事。

啜出声音,是品茶过程中的小伴奏曲。

安静细啜慢咽,是悠闲雅致的过程。

列位看官们,日常生活喝岩茶,你们会发出声音吗?

王顺明:“手工制茶”或“机械制茶”,最终讲究的是制茶技艺的技术含量!

武夷岩茶传统的手工制作技艺,使岩茶的优异品质得以充分展示。这种传统技艺是武夷山历代茶农在长期的实践中摸索与总结出来的,是集体智慧的结晶。传统手工制作究竟有何魅力?它真的比机械制作更好吗?武夷岩茶中所有的茶都适合手工制作吗?在这期的【武夷茶知识频道】,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传承人王顺明王老师将为茶友们讲解武关于夷岩茶传统手工制作技艺的疑惑。


 王顺明


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传承人、琪明茶叶研究所创始人、韩国国际茶叶研究所名誉所长,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理事,武夷山市茶叶科学研究所原所长,武夷山市茶叶学会理事长。中国茶叶流通协会茶道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国际商会武夷山市商会副会长,福建省南平市古田商会副会长。



 林晓东:

武夷岩茶中真正意义上的“手工茶”是什么?


 王顺明:

“手工茶”,即“纯手工茶”,顾名思义就是制茶环节中的任何一个步骤都是手工制作,全程没有机械参与制作的茶叶称之为“手工茶”。如今还有“半手工”“半机械”的说法,这是指萎凋、摇青等做青环节是通过手工制作,而比较耗体力的工序交由机械来完成,有手工制作部分也有机械制作部分,不属于“纯手工”。两者的概念相近而不同,我们说的真正意义上的“手工茶”就是指纯手工制作的茶叶。

武夷岩茶传统的手工制作是岩茶制作技艺历史的开始,也是当今机械制茶的理论前身和精髓基础,武夷岩茶改用机械制作加工后,很多工序还是需要继承手工制作的原理。



 林晓东:

手工制茶的一般流程是怎样的,一般需要注意些什么呢?


 王顺明:

采摘

注意事项:以新梢芽叶生育全部完熟,即形成柱芽,俗称“开面采”(有小开面、中开面、大开面),一般掌握中开面采为宜。采一芽二叶到三叶,最多四叶。



倒青(即晒或烘)

注意事项:“到适度为宜。“倒青”原则“宁轻勿过”,这样才能有利于恢复青叶一部分弹性,有利后续倒青”程度以叶片呈半柔软,两侧下垂,失去固有的光泽,色由深绿变成暗绿色水分蒸发做青的进行。



做青(摇青、做手)

注意事项:做青的原则是“重倒(青)轻摇,轻倒(青)重摇,多摇少做”;摇动力度先轻后重、次数先少后多;等青时间先短后长,发酵程度逐步加重。同时要根据天气、品种、茶青长势等情况,采取相应的办法,做到“看天做青,看青做青”。



炒青与揉捻

注意事项:炒青也要看青而变。双炒双揉技术是武夷岩茶制作工艺中特有的方法,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复炒可弥补第一次炒青的不足,通过再加热促进岩茶香、味、韵的形成和持久;复揉可使毛茶条索更紧结美观。



初焙(“走水焙”)

初焙的为了抑制酵素,固定品质,因此要在高温下短时间内进行。科学而言,这样可最大程度减少茶叶中芬芳油等物质的损失,又可使酵素失去活力。



扬簸

即用簸箕扬去黄片、碎片、茶末和其他杂物。


晾索

晾索的目的,一是避免初焙后的未干的茶叶积压一堆,发热产生劣变,茶香丧失;二是可使茶叶转色,形成油润之感。



拣剔

尽量选择光线充足的地方,拣剔之后,还要进行归堆,即要同类茶、同级茶归堆于一起,以便复焙、装箱。


复焙

复焙的目的是为了使茶叶焙至所要求的足干的程度,以减少茶香丧失和茶素的减损。复焙时,温度应比初焙时低。



10 装箱

如今武夷山茶厂装茶大多用内衬薄膜的纸箱,有的用内衬锡膜的木箱,有的用铁箱。武夷岩茶多为熟香且用较高火功焙烤,不宜用真空包装,否则会成碎末,适宜用密封。



 林晓东:

武夷岩茶中什么样的茶会采用“手工制作”呢?


 王顺明:

武夷岩茶中会采用手工制作的一般有两种情况:

一是特殊品种,例如名丛白鸡冠不知春等这些品种的品种特征特殊,不易做“清楚”,采用手工制作的灵活度高,在一些细节上处理会优于继续制作;

二是产量稀少的茶叶,其青叶量不足,机械无法完成运作,而需要采用手工制作。一般情况下,摇青机的青桶可承载350-400斤的青叶,青叶不可太满也不可太少,太满则青叶无法转身,也就无法实现均匀发酵;太少则无法累积足够的发酵温度和湿度,自然也实现不了标准的发酵。



 林晓东:

王老师,“手工茶”的品质就比“机制茶”更好吗?


 王顺明:

手工制茶是机械制茶的基础,岩茶机械制作中不少程序需要应用到手工技艺的原理来掌握。但并不是一定就要通过手工来完成制茶,相反的更应该去尊重当今机械制茶给社会带来的效益,机械制茶适应了今天市场的需求,也是我们现在这个社会先进的生产力。

其实无论是“手工制茶”还是“机械制茶”,最终讲究的是制茶技艺的技术含量,如果制茶师的制茶技艺很高超,那么不管是“手工制茶”还是“机械制茶”,都能够把茶叶的品质很好的诠释而出。“手工”与“机械”只是制茶形式上的不同,技艺才是我们应该研究和传承的精髓。



王顺明老师还额外举例,这就跟炒菜煮饭一样,用液化气煮或用柴火烧,主要你会煮饭,技术熟练,最终煮出来的饭菜都是美味可口的,而不要一昧的去推崇哪种炒菜方式会更好。而消费者更多的是应该去了解武夷岩茶的个性和共性,岩茶的共性即耐泡、耐炭焙,喝起来盖杯有香、水中有香、挂杯有香,喝到嘴巴里能够让你齿颊留香,唇舌生津,润口回甘。无需去追究这是谁做的茶,是通过什么方式做出来的,这是只是概念的炒作,概念的炒作将永远形成不了一个健康的产业链,永远是“黄婆卖瓜,自卖自夸”,永远只会沉浸在传统的理念里。我们应该要重视科学,重视文化。



在现代工业社会里,随着机械化的普及和提升,已经很少有真正意义上的“纯手工茶”了。而“机制茶”,也并非是完全自动化流水线的“机制茶”。当今,普遍的制作工序,都是手工与机械相结合,在茶叶的精制过程中,互为补充,取长补短,从而促进茶业的长足发展。

非常感谢此次王顺明王老师为茶友们讲解武夷岩茶的手工制作技艺以及机械制茶的魅力之处。另外,欢迎茶友在文章下方留言更多关于武夷岩茶的问题。我们将筛选出最优质的以及提问人数最多的问题作为我们下期的专访问答,为茶友们分享更多武夷茶的知识。

找到约68条结果 (用时 0.006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2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