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魏晋茶

找到约356条结果 (用时 0.011 秒)

茶之间

(《吃茶去》杂志)茶字拆开,就是人在草木中。人若能经常与草木为伍,朝夕相处,那该多好哇!我的名字里不仅有木,而且是一双,黄也可看成草字头,加上我这人,就与茶融为一体,与茶有了瓜葛,与茶相依为命,与茶扯上了葛麻藤亲戚。

从老屋的左边上坎,再左行几百米,就是一个不大的茶园。说茶园是里面有几十蔸茶树,余皆为杉树、腊梅、白杨、青檀、棕榈及荆棘藤蔓。正因为无人管理,就是共有,谁都可以是主人,先下手为强,后来者也可分一勺羹。一年秋天,供销社收购茶籽,我独自一人在茶树下待了半天。叶片已经老了,深绿如墨,只有顶端稍稍掐的动,不施粉黛,不着铅华,清雅脱俗,隔绝红尘,其身独善。茶籽黑如墨疙瘩,亮如童睛,不时掉下一滴露珠在嘴边,咂叭咂叭,隐隐有一丝半缕的茶味儿。有茶树相伴,那种静仿佛到了骨髓,入了心田,自己的脉搏和心跳都能听见。那种凉意,清清爽爽,所有的毛孔都喜悦,所有的皮肤都受活。现在想起来,我当时就该是茶字的一部分,离了我仅剩草木,茶就不成其为茶了。不能太上,也不要太下,茶之间最好。

在收获半篮茶籽的同时,还采摘了半斤水叶子秋茶,叫母亲当即炒熟焙干,在老屋的一棵柑子树下,一个人沏了一壶,真正的大脚片,像赤脚大仙,边喝边左顾右盼,胡思乱想。我一会儿看天,一会儿看地,就觉得这茶神通广大着呢,上接云天,下接地气,我只不过是中间的一个节点。这个时候就是醉汉,口出狂言:草鞋垭的草就是天,草鞋垭的木就是地,山水之中,天地之间,唯吾独尊!哈哈,自己终于了不起了一回,不仅要谢天谢地,还能谈天说地,更要顶天立地。人不能太狂,一狂准没有好事,在铺了稻草的木床上辗转反侧,一夜无眠。也就从这时起,我懂得人应向茶学习,知道敬畏一些植物。

后来读了一些书,长了一些见识,知道茶不仅能因人而异,还能因境而异,就像一句歌词唱的那样,“照到哪里哪里亮”。

友情三分,二分机缘,佐一个泥壶,撮上等好茶、净水,加上安详、雅乐、笑语、旧谊,茶之真味和盘托出,原形毕露。禅字左边是示,右边为单,表示一个人喝茶就能喝出禅意。所谓禅茶一味,就是一个人喝有味,两个人喝有劲,三个人喝有慧。这慧就是慧根,慧眼,慧心。还有,三人喝,我又可为“之间”也。

柴米油盐酱醋茶。茶虽然放在最末一位,但在我的老家,见了客人第一句话就是“进屋喝茶”。这就是说,茶是见面礼,茶是友情水,茶是第一要务,是上了档次拿得出手的雅货。

我的要求不高,只要每天有茶喝,俗念就会少一些。若能遇上故友新知,饭后沏上一壶茶,大家喝得尽情,谈得尽兴,悠悠茶香,绵绵往事,从人生聚散无常的感叹中得到某种慰藉,就是享了天福,得到了大自在。

壶水,一碗茶,看似简单,实际后味无穷。独坐窗前,静静思考,不知不觉间茶杯见了底,舌尖留香,味蕾绽开,似乎这茶没在胃里,而是被大脑吸收,转为灵性的升华,于是文思泉涌,梦笔生花。

在我看来,酒是热烈的,豪迈的,酒壮英雄胆,越喝越让人热血沸腾。咖啡是深沉的,理性的,越喝人越清醒,越喝人越彬彬有礼。而茶则是灵性的,清远的,淡泊的,内敛的,越喝人就越有魏晋之风、清峻之气。

粗茶淡饭,幸福无边,容易满足就是天堂。人生的滋味,如同饮茶,时间长了才能领悟个中真味。人会变老,心会变态,世界会变得难以捉摸,唯有这“茶”不变,正如欧阳修所言:“吾年向老世味薄,所好未衰惟饮茶。”

成大事不在于力量的大小,而在于能坚持多久。在茶之间,如同在山水之间,古人有千载儒释道、万古山水茶一说,可见只要居中,就能持久,就会有所修为。茶是有生命的液体,是有感情的饮品,是有故事的朋友。一匹茶叶藏世界,半壶香茗悟人生。

看山,要先察其势。观水,必先睹其气。品茶,得先闻其香。

茶事成旧谊,只有香如故。

清净能无为,雅量可齐观。

【摘自2015年第4期《吃茶去》杂志;作者:黄开林(陕西岚皋)】

承载中华文化五千年,关于茶的故事,你知道多少?

中国,是茶的故乡,是茶文化的发源地。

茶文化,贯穿中华上下五千年,也在茶的味道中,哺育着华夏民族...

“柴米油盐酱醋茶”,茶,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无论男女老少,无论贫富贵贱,茶早已经渗透在各个角落

在唐代“茶圣”陆羽的《茶经》问世之后,中国茶文化,正式出现在历史的舞台上,成为中华民族物质文化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承载中华文化五千年,关于茶的故事,你知道多少?

茶,不等于茶文化

茶文化的核心,是在于文化内涵,人文精神。我们经常看到有很多的茶艺表演,工艺流程等等,如种茶,采茶,制茶,泡茶,饮茶,等等,每一个步骤,每一个动作,其实都是为阐述茶文化而存在。

但是,却被很多茶商所曲解,过于刻意于表面形式,早已没有了茶的内涵

中国茶文化,从萌生到发展,从无到有,经过历史的演变与沉淀,成为中华文化重要财富,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深入了解

茶的起源

在(《神农本草经》)中有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十二毒,得荼(tu)而解之”

传说:神农氏为了给老百姓治病,以身犯险,亲身去感受各种草木的药性,后来发现了茶,至于传说是真是假,虽然说还有待商榷,但是,我们从这些传说和记载中,能够发现,在上古时期,人们已经发现茶的药理和茶的作用

承载中华文化五千年,关于茶的故事,你知道多少?

其实在这时候,茶是一种治病的药材,还不是一种饮品。

《竺国游记》当中就曾记载:“番民以茶为生,缺之必病。”

相传,在古代巴蜀地区,因为地理环境,常年弥漫很多的“烟瘴”,让人很容易患上热毒,后来巴蜀人发现喝茶可以清热解毒,除瘴气,慢慢的长期饮用,最终成为了一种习惯,茶也成了一种日常的饮品

秦人入蜀之后,茶被带出巴蜀,走向了全国,这时候,人们开始了对茶的重视,茶(cha)音,也在这个时期正式诞生

郭璞注《尔雅·释木》“槚”云:“树小如栀子,冬生叶,可煮作羹饮。今呼早采者为茶,晚取者为茗,一名荈,蜀人名之苦荼。”

承载中华文化五千年,关于茶的故事,你知道多少?

茶文化萌芽

有人问,茶文化最早是怎么形成的呢?

其实,自茶进入人们的生活中后,长期被用作药材,而后成为一种饮品,在长期的饮用中,才慢慢的积淀而成,茶文化,因日常饮茶而诞生

承载中华文化五千年,关于茶的故事,你知道多少?

东汉华佗《食经》中:“苦茶久食,益意思”记

“意思”二字,也表达出了人们对茶另外的理解,说不出,道不明,但就是有点儿意思,人们不再拘泥于茶的药理,而这,正是茶文化的萌芽。

茶文化的确立

发展至魏晋,茶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习惯,就像是三餐一样,很常见

这时候,有关茶的诗词不断出现,人们已经以茶为题,来抒发自己的情感,茶也不再只是一种饮品了,而是开始成为一种文化形式和精神载体

承载中华文化五千年,关于茶的故事,你知道多少?

在晋朝,茶被赋予了更加重要的精神和价值追求

因为当时,门阀世族形成,他们富可敌国,争相炫富,把持朝政。不管是官员还是普通士子,都已浮夸斗富为荣,一时间风气弥漫

桓温、陆纳等有识之士提出“养廉”、“朴素”的价值倡导,并以茶代酒,表明自己的心志。

承载中华文化五千年,关于茶的故事,你知道多少?

南齐武皇帝,非常痛恨这种铺张浪费的行为,最后留下遗诏,自己的葬礼,一切从简,不许浪费,不能用三牲为祭品,放些果饼,干饭,茶饭就可以了,还说:“天下贵贱,咸同此制”。

不管是武皇帝,还是陆纳、桓温等人,都以茶为一种载体,成为朴素,勤俭节约的一种象征,这时候,茶真正的进入了文化领域,寄托着人们的精神与思想。

随着道教兴盛,佛教的兴起,茶与宗教紧密的连接起来了

道家认为:茶可以帮助用来修炼“内丹”,升清降浊,从而长生不老

佛家认为:茶可以帮助禅定入静,修身养性

先不说茶真的有没有这些功效,但不可否认,佛道两家,对茶文化的发展起了非常大的作用,更丰富了茶文化的内涵和发展

承载中华文化五千年,关于茶的故事,你知道多少?

从隋朝开始,茶进入普通百姓家,不再是上层社会的事情了,普通老百姓也可以饮茶,社会上也形成了全民饮茶的习惯,同时也标注着,茶文化正式的确立

发扬至今

虽说在隋朝的时候,已经形成了全面饮茶的现象,但是大多数人,其实还是奔着茶对身体的益处去的,更多的是在于茶的药理作用

在780年,唐代陆羽著作《茶经》出世,这时候中国茶道文化终于发扬光大

《茶经》中,不仅概况了茶的自然和人文科学双重内容,而且还探讨了茶的艺术,并且将佛,道,儒三教的文化融入在饮茶之中。

在《茶经》出世之后,大量的茶书出世,比如《茶述》、《煎茶水记》、《采茶记》、《十六汤品》等,我们特别熟悉的白居易,杜甫,范仲淹等人,都是品茶的行家,茶文化这时候也开始兴盛起来。

承载中华文化五千年,关于茶的故事,你知道多少?

现在,茶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茶文化也走进了国际,对世界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无论是韩国茶文化,英国茶文化,还是日本的茶道,都源于中国

中国茶文化,发展了上下五千年,也承载了中华五千年的精神文化发展,蕴含了浓厚的历史人文结晶,这是中华茶文化最珍贵的地方。

关注我哦!

一个专注于真正茶文化的分享者~

乾隆皇帝的茶事

诸位茶虫可知道,乾隆皇帝作为这么一位喜欢在古代书画真迹留白上满满盖戳的鉴赏家,这么一位对瓷器品味独特以至于被现代的网友欢乐追捧的花式审美者,在喝茶品茗这件事儿上,却是出奇地云淡风轻。


他所创制的茶事格调超群,即使放在整个茶文化史上也不遑多让。



乾隆皇帝曾经自创了一款茶,名叫:三清茶,是用松子、梅花和佛手泡的茶。乾隆十一年(1746)秋巡五台山,回程时路过定兴,遇到一个雪天,乾隆皇帝雅兴很高,搜集雪水,在毡帐中烹煮这款他人生的最爱。


还作了一首《三清茶》诗:“梅花色不妖,佛手香且洁。松实味芳腴,三品殊清绝。烹以折脚铛,沃之承筐雪……”如此高古的品味,实在令人称奇,比《红楼梦》里那位用梅花上的雪水烹茶的妙玉也不逊色。


乾隆四十六年(1781),在《咏嘉靖雕漆茶盘》的诗注后,他这样写道:“尝以雪水烹茶,沃梅花、佛手、松实啜之,名曰三清茶。


纪之以诗,并命两江陶工作茶瓯,环系御制诗于瓯外,即以贮茶,致为精雅,不让宣德、成化旧瓷也。”


嗯,诸位茶虫们理解得没错,茶的故事又回到了乾隆皇帝对花式瓷器的热情中了。他下令让工匠制作了一些喝茶的瓷杯,杯子的外围环绕着自己的诗句。


更重要的是,他认为这杯子很精雅,比起宣德、成化的瓷器来一点也不输。看图说话:


定制了这么多瓷杯的乾隆皇帝要怎么使用这些杯子呢?他又有新发明:三清茶宴。


这不同于一般昭示皇恩浩荡的酒宴,而是邀请皇帝心中认定的最有文化品位的侍臣一起来品茶、作诗。

茶宴举办的日期在每年正月上旬,由皇帝亲自择吉日以定。与宴名单的确认也有既定流程,一般先由奏事处首领太监事先晋呈名单,由皇帝裁夺圈定,确认之后太监再奉旨将名单交给奏事官,宣召有关臣工按时入宫。


茶宴举行的当天,奉旨进宫的大臣提前两个时辰到达,由宫殿太监引入。席间所用果品虽然为了配合茶宴特地清淡,但是也会提前甄选准备,同时,也会为与宴者准备好笔墨纸砚。


宴时,诸臣朝服衣装,鱼贯而入,叩首皇帝,按序入座,清乐响起,三清茶方始奉上,之后便是乾隆皇帝品茶、赋诗,臣工传阅,依韵恭和。


如果皇帝心情特别好的话,就会把三清茶诗瓷杯赏赐给侍臣。比方说参加过三清茶宴的著名才子纪晓岚就曾经获赠过这样的杯子,为了表达自己的感激涕零之情,他连写了两首诗,其中一首是这么写的:


红沁丹沙白腻脂,越窑风露满花瓷。

凡茶不敢轻煎注,上有君王自制词。


——

《侍宴重华宫联句赋·蒙赐三清茶盏恭记二首》其二


看官没看错,纪晓岚对这个赏赐的杯子有点诚惶诚恐:花瓷上满满的自制词,在这样的神物面前,怎么能轻易使用普通茶叶呢?


这样的高端定制,在日常生活中似乎无从安置,除了“蒙赐”、“恭纪”之外,只能永远地供奉起来了。


其实茶宴这件事,无论从形式还是从内涵而言,在中国传统的饮茶文化中规格一直是很高的。茶宴源于魏晋,正式记载则见于中唐。

《茶事拾遗》记载“大历十才子”之一的钱起与友人一起举办茶宴,当时很多诗人的诗作中也明确出现了“茶宴”之说。宋代“以茶会友”逐渐成为文人之间相互酬唱的风雅之行。帝王家办茶宴,唐太宗、宋徽宗都很知名。论及席间风雅,清代康熙朝也已有召集文臣学士与宴赋诗之事。


然而,乾隆皇帝的三清茶宴自有超越前代的独到之处。他钦点文臣中能诗者十八人与宴,暗喻“十八学士登瀛洲”之意,后来增至二十八人,喻合二十八星宿。


茶宴中,更采用他个人创制的三清茶款待侍臣,只布果盒为席,不及其他肴馔,席间饮茶品茗,有清雅之意,亦寓清廉之意。可以说,正像赏鉴书画、督造花瓷那样,乾隆皇帝用自己的独特审美和文化情怀,又将传统文化中的茶事也发挥得淋漓尽致。


而事实上,乾隆朝的茶宴韵味独特,也的确蕴含着诸多传统文化的元素:“三清茶”既有文人逸士“雅”的一面,“三清茶宴”也有以帝王之尊亲贤礼人的一面。


十全的乾隆就是这么有个性有创意,一生作了四万首诗可不是盖的,他永远文思如喷泉。


文思从哪里来呢?一杯醇香普洱茶就有了!



《烹雪用前韻》

独有普洱号刚坚,清标来足夸雀舌。

点成一椀金筌露,品泉陆羽应惭拙。


这是乾隆皇帝对普洱茶的高度赞誉,他还创造了以普洱茶为中心的新茶道。此外,酷爱炫耀天朝大国风范的乾隆,给外国使臣的礼品也是普洱茶。


乾隆创造以普洱茶为中心的新茶道


这么说,大红大绿接地气的乾隆帝,品鉴能力也是很可以的嘛,至少在品茶鉴茶能力上,值得一个大大的点赞。


乾隆喜欢普洱茶的历史人尽皆知,但乾隆也是一位带货达人,这恐怕就很少有人知道。


这个故事发生在乾隆五十八年(1793),当时英国国王乔治三世为了加强与中国的贸易,便派遣外交使节马嘎尔尼率领一支庞大的使臣团前往清帝国拜会乾隆皇帝,这也成为中英外交史上一次重要的事件。


马戛尔尼带领天文数学家、艺术家、医生以及士兵组成的使团,携带最能代表英国文明的天文、地理仪器、车辆、船式等“贡品”出使中国。1793年7月1日,马戛尔尼一行在舟山登陆,短暂停留后,从外海入天津,然后进京。马嘎尔尼带来的西洋礼物,让乾隆皇帝龙颜大悦。


为了彰显清帝国的威严,乾隆也准备非常丰厚的礼品,在这些礼品当中,普洱茶(金瓜贡茶)赫然在列。不知是出于对普洱茶的偏爱,还是因为普洱茶的贵重,乾隆分批、多次加以赏赐英国使臣团。在这几份礼单中,多次出现了团茶、茶砖、女儿茶、茶膏、大普洱茶团(可能是饼茶)等与普洱茶相关物品,可谓是一次全方位的推广。


如今这段记载已经被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今日旧事重提,就是希望大家能够记得,两百多年前,有一位叫做爱新觉罗弘历的帝王亲自带货普洱茶。

 

文章最后,附上当时的礼单,供以大家参考:


  附录:

 

  赐该国王百花蟒缎二,袍缎、线缎各四,紫檀彩漆铜掐丝珐琅龙舟仙台一,玉器八,玛瑙盂盘一,瓷器二百有二十,漆器三十七,葫芦器十四,文竹挂格、棕竹漆心炕格各二,花卉册页二,画绢二十,洒金五色字绢笺纸、白露纸、高丽纸各二十,墨六匣,各样扇四十,普洱茶团八,六安茶八瓶,武彝茶四瓶,茶膏、柿霜四盒,哈密瓜乾、香瓜乾各四盒,藕粉、莲子各二盒,藏糖三盒。

 

  随敕书赐国王龙缎三,蟒缎二,妆缎七,百花妆缎六,倭缎三,片金缎二,闪缎、袍缎、蓝缎、彩缎、青花缎、衣素缎、线缎、帽缎各四,绫、纺丝各二十二,罗十三,杭绸七,画绢、白露纸各百,洒金五色绢五十,五角笺纸、高丽纸各二百,宫扇十三,十锦扇百,连三香袋四盒,十锦香袋八盒,锦香袋四盒,香饼四盒,普洱茶团四十,茶膏、柿霜各五盒,哈密瓜干、香瓜干二盒,武彝茶、六安茶各十瓶,藕粉、莲子各三盒,文竹炕桌二,雕漆炕桌二,挂灯十二,墨二十匣;


图片



  正使龙缎、帽缎各一,妆缎、倭缎各二,蓝缎、青花缎、彩缎、杭绸各三,绫、纺丝各六,茶叶二瓶,茶膏二盒,砖茶二块,大普洱茶团二,刮膘吉庆一架,青玉全枝葵花洗一,玛瑙葵花碗一,玛瑙葵花碟一,藏糖二匣;副使龙缎、帽缎各一,妆缎、蓝缎、倭缎、青花缎、彩缎、绉绸各二,绫、纺丝各四,茶叶四瓶,茶膏一盒,砖茶二块,女儿茶十,白玉全枝蔡花洗一,花玛瑙菊花瓣碗一,葫芦器藏糖二匣;

 

  副使之子龙缎、妆缎、倭缎、青缎、蓝缎、锦、漳绒、帽绒各一,绫、纺丝各三,绉绸二,茶叶二瓶,砖茶二块,茶膏一盒,女儿茶八,藏糖一匣;

 

  总兵官、副总兵官二员,每员龙缎、妆缎、倭缎、蓝缎、青缎、帽缎、锦各一,绫、纺丝各三,绉绸二,茶叶三瓶,砖茶二块,茶膏一盒,女儿茶八,藏糖一匣;


图片



  通事、管兵等官四员,每员龙缎、妆缎、漳绒、锦、蓝缎、彩缎各一,绫、纺丝各二,茶叶二瓶,砖茶二块;

 

  代笔、医生等官九员,每员龙缎、妆缎、锦、漳绒、蓝缎、彭缎、绫、纺丝各一,茶叶二瓶,砖茶二块;

 

  贡使从人七名,每名绫、绸各二,布四,银十两;


  吹乐、匠作、兵役等六十七名,每名绫、绸各二,布四,银十两;内地护送官二员,大缎各二;

 

  贡船留存管船官五名,每名回子布、高丽布、波罗麻、兼丝葛各二;

 

  留存贡船兵役水手共六百十五名,各高丽布、回子布、小增城葛、波罗麻各一。

找到约340条结果 (用时 0.007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16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相关搜索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