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沏一壶茶

找到约1,120条结果 (用时 0.014 秒)

沏一壶茶,捧一本书

苦中带有甘甜,涩中带有清香,品茶更多时候品的是那一份滋味,在甘醇与苦涩之中,回望逝去的岁月,感受人生的滋味。自古以来,国人好茶。茶文化之悠久,古人用一杯茶来概况文人哲人深爱的天、地、山、水,仁、智。“风扬茶烟浮竹榻,水流花瓣落青池。”此番意境,需静心于品茶中,渐入悠然澄明的心境。

茶是特别的,不同于酒。喝酒喝的是无奈与浮躁,品茶却是一种追忆与感怀,一个人的时候,一个人静静的看着书,抬头看看天空,慢悠悠喝上一口茶,那种感受是美好的。我们长期生活在城市的钢筋水泥之中,为更好的生活而奋斗,外面的世界喧嚣繁杂、灯红酒绿,让我们绷紧的神经难以松弛,休闲时光,来一杯芳香四溢的热茶,释放味觉的同时,也给自己的身心放个小假。

在一个人的世界里走走停停,看路边风景无数,恍惚间,许多东西都已不是当初的模样。时间推着我们一路前行,我们就像漂浮在江面上的一叶孤舟,随波逐流。


茶知冷暖,岁月清浅。沏一壶茶,捧一本书,让身心充分浸泡在幽幽的茶香之中吧,让疲惫不堪的灵魂安然浅放,那种宁静,身心十足的放松,充满着诗意,愉悦之感油然而生,这才是我们最初的模样。

品茶是快乐是享受,在喧嚣的都市中,能够坐下来喝一杯好茶,在平淡中品味生活的乐趣,保持一份淡然的心境,这才是最难得可贵的。

来源:普见,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深圳茶博会:沏一壶茶,在一方空间,品味美学生活

冬阳正暖,茶香氤氲。

第23届深圳秋季茶博会来到了人气火热的Day3,

每一条通道、每一座茶席,

都是数不清的爱茶人……

这里是茶人们的交流圣地。

这里也是茶友们的心灵栖息地。

香茗、雅器、花艺、美学与生活,

在100000㎡的展馆里,

有那么一个个充满艺术的茶空间,

感染着生活在快节奏城市里的年轻人,

走进一杯茶里的慢生活,感受茶与美学的碰撞。

日子在简朴中也悠闲自乐,一颗搭配得当的纽扣,一件适宜吃茶的杯盏,一株应时应心的花草,那些最贴近身边的细节,将精致变成了一种寻常意境。

——林语堂

杯盏香茗,与茶话心~

清浅时光,用杯盏香茗洗净铅华,

荡去云烟,化成一份宁静与清幽,

在这片美学空间里,与茶对话、交心,

感知与品味心中的“诗与远方”……

生机盎然,与自然对话~

“反璞归真”是是老子的“见素抱朴”,

是庄子的“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是大城市的高楼大厦里最缺乏的生机。

一桌茶席、一杯茶盏、一片绿叶、一簇花朵,

在这里,感受生命的气息,与美学相遇,

与慢生活说一句“你好!”

岁月静好,与自我独处~

一茶、一人、一世界。

在这喧嚣、快节奏的城市里,

找寻一席心中向往的宁静;

在传统文化的清韵中,消除心灵的浮躁;

在宁静恬淡的环境中,让心灵回归自我;

用一杯香茗的时间,在这方天地里,

整顿自我,从心开始,重新出发……

谈笑风生,与好友叙旧~

古人以天为盖地为庐,

席地而坐,煮水烹茶,

与志趣相投的友人静心品茗,

与志同道合的伙伴洽谈合作。

一个微笑、一个对视、

一盏恰到好处的暖茶,

人情味仿佛从遥远的过去蔓延回来……

尘世太过于嘈杂,总有一些倦怠感不期而至。

累了倦了,就来这里,静下心来,喝一杯茶,

让穿行在红尘陌上的灵魂得到休憩,

让生命注入一丝简宁、安静、禅意的芬芳。

【原标题】Day3 | 沏一壶茶,在一方空间,品味美学生活……

注:内容来源茶悦世界,作者喵,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一壶茶思杯中泻

(《吃茶去》杂志)了解茶和茶文化,不能仅仅出于一种民族自尊心,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将五四以来中国人抛弃的儒道禅等国粹、国学重新拾起,这样很容易成为文化沙文主义,应该视野开阔一点,或者毒辣一点,认清楚当下的社会生活现实和茶本身的现实。

一、社会生活现实

我们正处于一个不同于以往农业经济时代和工业经济时代的大审美经济时代,信息与知识已成为经济的核心驱动力,甚至有人对物质生产公然宣战,提出精神经济的概念。人们购买产品除看使用功能之外,还十分重视其审美功能。如果农业经济时代主要靠体力取胜,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项羽被视为偶像,工业经济时代的大机械化生产已经将这种个人英雄主义击得溃败,培根提出的知识就是力量将科技发展推向一个新的高潮,人的物质力量、体力已经异化为火车、挖掘机和生产流水线上永不停息的机械运动。人的耐力、毅力、体力、持续工作能力比不上机器。但是目前,知识已经不再是万人追捧的皇冠,人的知识已经异化为计算机、电脑,人的逻辑思维能力、计算速度、储存容量远远比不上电脑。大审美经济时代的人还剩下什么,人们面对那些永不停息的固定的物质性活动和刻板的逻辑思维活动,痛定思痛之后,才开始觉悟,才开始回到人的核心竞争力上,不再去和机器比力量,和电脑比速度,回到精神和情感本身,于是精神和情感成为人之所以为人的唯一标识。

海德格尔说,诗人的唯一目的就是还乡。还到何处?何处是乡?其实是精神之乡,目前世界人口流动迅速,人类已经没有传统农耕时代一般意义上的故乡。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小农经济社会已然不再,市场经济大潮将世界上的每一种存在都变成可交换的商品,人也是一种商品,商品需要流动才能实现价值,人类再也无法于同一个地方封闭起来,终老一生。海德格尔生活的时代面临着技术大爆炸,他将诗人的目的定义成还乡,其实是还精神之乡,灵魂之乡。尼采大呼“上帝死了”之后,诗人就承担起填补上帝空缺的重任,为人类寻找另一种寄托,另一种超越技术主义和欲望主义的精神归属。

服务业、休闲产业的崛起将精神消费、心理消费和情感消费提至前台。人们越来越注重生活的文化含量、注重自身的精神生活。这种优雅生活不是曾被建国初期人们所嘲讽的小资情调。小资情调建立在剥削劳苦大众血汗的基础上,大审美经济时代的到来,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使意识形态越来越趋同化,阶级对立的鸿沟逐渐抹平。公共政治比庙堂政治更有影响力。精神体验和情感体验越来越成为人们的追求。我曾经问一个朋友,你觉得什么是安逸的生活,她说,安逸就是幸福快乐的感觉。我又问,什么是幸福快乐,你又怎么能保证你的感觉不出问题。她说,幸福快乐就是真心地笑,笑过之后,觉得充实有能量,而不是空虚无着落,这就是一种安逸的,幸福快乐的生活。

我们的精神始终没有着落,灵魂依然四处游荡。真正的幸福生活是当你舍弃一切世俗烦扰,独自面对灵魂时,还能问心无愧地说,我尊崇了我的自由意志,我很幸福。我始终固执地相信茶是一个可以寄放灵魂的场所。我们需要这样一种纯精神的物质来平衡社会上大行其道的纯物质的精神,不止一人将精神比作灯的火焰,我也曾相信人死如灯灭,只要灭掉肉体,精神也随之消亡。但是物质不灭定律早已宣称,精神也有永存不朽的品格,这是一个从信仰精神向消费精神转换的时代,实在不该再对其大加鞭挞。从杯中一片片起落浮动的茶叶身上,可以看到时代的转型,这是茶的荣幸。

二、茶本身的现实

茶作为一个文化元素,是自然人化的一种表征,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完美展现,茶已经超越了完全客观的植物性,成为一个庞然大物,没人能撂倒它,没人能完全忽视它。当我们坐下来沏上一壶茶和三五知己谈天交心的时候,当日本茶道师毕恭毕敬、谨小慎微地点上一碗茶的时候,当滇桂地区土著居民在高耸入云的大茶树下焚香祭拜的时候,我们注意到,茶已非一片叶子这么简单,它是一个承负文明的载体,一种表达情感的语言,一个抵达智慧的通道,一个最草根,也最精英的文化元素,甚至可以连贯整个人类文明史,从茶叶这条线索出发,能够深入历史的腠理,探寻民族的兴旺与衰朽,追溯文明的起源和流向。从南方嘉木到灵魂之饮,茶叶经历了无数次蜕变,终于从一片叶子跃升为一片人的叶子,当茶进入人的审美视野,茶也就开始承负某种专属于人的意义。陆羽写下“南方有嘉木”的时候,茶第一次与山野间屈从于自然规律的其他植物相区别,获得了道德意义。千利休将冰冷的武士刀刺入腹部的那一刻,茶开始与信仰称兄道弟。目前,茶成为休闲产业的助推器之一,成为一种优雅生活的象征,当精神也成为商品的时候,道德和信仰也就扯下陆羽和千利休时代的神秘面纱,和生活本身一同起舞。

对于茶人来说,茶就是生活,是存在,是一切可见与不可见。茶是一个与我们生活密切关联的,无限延展,并继续膨胀的文化符号。可以明确地说,不了解茶,不知茶为何物,我们可以生活,并且能够生活得很好,但是如果深入了解茶之后,我们则可以更加容易抵达生活的幸福之域,智慧的澄明之境。在日益注重生活质量,幸福指数的今天,茶也许是一条捷径。茶是精神化最成功的物质符号,是一条通向优雅生活的可资选择之路。

无论是因为我们生活在中国,是中国人,要弘扬国粹,认祖归宗,还是因为我们生在21世纪,一个科技发达,物质财富空前膨胀,灵魂急需安顿的时代。我们都应该认识茶,了解茶,认识茶文化,了解茶文化。茶是什么?有人说它是一片叶子,叶落归根,腐烂成朽,有人说它一次修行,平凡的生活因茶而充满高蹈的意义,还有人将其当作神灵,视为祖先。茶究竟是什么?

三、茶成为茶本身

这种说法来源于一个朋友,我后来思忖良久,发现它已经完全超越质料之茶和精神之茶。我是在一场茶文化讲座之后向他抛去这个问题的。“你认为茶是什么?”

他当时有些迟疑,稍微酝酿一下说道,“茶就是茶本身”。

听了之后,我立马笑喷,好像他说了一句废话敷衍我。其实不是,仔细辨别就会发现,这句话非常有道理,并且有至理名言的潜质,茶应该成为茶本身。真正的至理名言通常是些无关痛痒的说辞,它们舍弃现实之中非此即彼的价值思维模式,进入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本体世界,本体可以诞生价值,价值却无法回到本体。一般意义上的名言都是某些二流知识分子站在本体世界对现实世界的一次划界,并很快受到追捧,比如《你不懂我,我不怪你》这篇享誉网络的文字,当年余秋雨大红大紫之时,其作者就是余秋雨,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后,名声大噪,于是网上又流传出几个署名莫言的版本。他们希望在灰暗的现实中画出一些线,让黑成为黑,让白坚守白,为大众也为自己指明道路,当然这种工作很重要,这样的文本语言确实具有蛊惑力和实践力,但是真正意义上的智慧之言是坚守概念本身,为事物本身划出界限,不是盲目去断言,将事物局限在某个范围之内。

《道德经》有言,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看来我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下士。几乎所有的作家对茶都十分热爱,觉得茶不应该是叶子这么简单。著名学者葛红兵的新书《上海地王》出版后,有一个篇访谈,他说到:

饮茶,是一种修炼。写官场、情场、钱场,我都用茶来做暗喻,有人习惯铁观音,救世度人的感觉,有人习惯大红袍,红袍加身的感觉,茶道里有真正的人生道理。我现在也到了这样的年龄,说话不愿意说满,读者能体会多少,是多少。所以,有的读者看了网上或者报上的连载版,就说,我看完了。我说,不对,小说是文字,是禅悟,真正的曼妙在这些被“情节”连载删掉的部分。越是写茶,我就越佩服庄子,他的行文方式,用树、鸟、水等为材料,构筑一个丰满的哲学世界,我写茶,写藏族少年等,都是这个意思。

意识繁盛的作家和文人是爱茶的物质性,精神领域工作的以臧否天下为己任的知识分子将茶当成一种语言。他们觉得茶应该是一种修炼,一种特殊的语言,能言人不能言,道人不能道。但是,茶毕竟不是神,也不是叶子,茶就是生活本身,存在本身,茶就是茶本身。李曙韵说,茶之谓道,无非生活。这里的生活并不是物质生活,也不是精神生活,而是一种超越精神与物质二元对立模式的一种更为本质的生活,就是存在本身。

茶具体是什么应该取决于当下的社会现实。你说茶是一种信仰,其实和当下的启蒙潮流相悖逆,你说茶只是一片叶子,也与目前社会上甚嚣尘上的国学热,茶文化热格格不入。总之,这是一个多元的时代,你既可以将茶当成一片叶子,也可以将其视为神灵,顶礼膜拜。自由、多元是时代的主题。无法为茶下一个确切的定义,只好用一种批判的姿态去姑且为其划定范围。茶是茶本身,这句话本身包含着批判思维,隐含着另外两句话,即茶不是神灵,茶也不只是叶子。茶就是生活本身。就像这么一句话一样,人不会上天堂,也不会下地狱,人只会在人间,因为人间本身已经包含地狱和天堂。

【摘自2015年第2期《吃茶去》杂志;作者:陈升毕(湖南长沙),系湖南农业大学园艺园林学院茶学系】

找到约1,087条结果 (用时 0.02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33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