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景德镇茶具

找到约469条结果 (用时 0.007 秒)

【警惕】成都200多家销售景德镇茶具门店被告了!

  近日,成都200多家销售景德镇茶具的门店陆续都收到了法院传票。销售茶具竟然会遭到起诉,商家们纷纷表示百思不得其解,到底其中有着怎样的缘由?

  据了解,此次诉讼是由景德镇陶瓷协会所提起,诉讼理由为:景德镇陶瓷协会是第1299950号注册商标的权利人,”景德镇“是经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核准注册的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景德镇“相关标志,是原告自行设计的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而成都200多家茶店商户销售的产品上有“景德镇制”或“景德镇彩”等字样,与原告注册商标相同、近似的字样和标志,构成商标侵权,据此要求向被告方索赔经济损失3-6万元不等。

  商家收到法院传票

  200多家茶店,每家赔偿3-6万元,这样的索赔已不是一笔小数目!!!着实让人瞠目结舌!

  2021年7月,盛夏已至,位于成都多地的200多家茶店商家却陆续收到了法院传票,这不免让人“心里凉凉”,与成都盛夏炎热的天气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涉案侵权商品标识

  走访了解这起案件情况的过程中,一位被告商家坦言:“这次我们门店被起诉,原因竟然是我们卖了2个单价为22元的花瓶,景德镇陶瓷协会起诉我们商标侵权,要求索赔3-6万元,并声称我们赚取了高额利润,扰乱了市场行情,试问,单价才22元的东西,高额在哪里?怎么就扰乱了市场行情?”随后,另一位被告商家补充道:“2020年的疫情,已经让成都荷花池大半茶店在经营上举步维艰,尽管现下疫情管控得当,茶店生意也是着实冷清,这次被告的200多家茶叶门店都是成都当地商家,况且这些茶具也是瓷器厂生产后经过推销的方式销售给我们商户的,像我们这样购买茶具并销售的茶店全国千千万万,因此,我觉得这并不是个别现象,而应该归于群体事件,景德镇陶瓷协会既然知道小店在销售侵权商标商品,那为何不从源头“连根”拔除,不得不质疑他们是否还在等待收割更多的“韭菜”,希望广大茶店经营者提高警惕!”此事一出也在川渝茶圈内引起了高度的热议,此次案件的恶略程度不可小觑。

  在走访之后,通过互联网进行查询,在输入“景德镇陶瓷协会起诉”后跳出了较多与这次诉讼案件类似的相关结果,而起诉方均为景德镇陶瓷协会!

  从搜索的数据不难看出,景德镇陶瓷协会,从2018年开始就已先后在广东、济南、福建、山东等多地,采用相同的取证方法,起诉了各地茶店,在提起诉讼后,经过私下协商赔偿后,均于每次开庭前撤诉。

  这次的案件在一定程度上也在提醒着广大茶店经营者,应增强法律意识,在进货时要尽到审慎审查义务。对于所销售的茶类、茶具商品应从正规途径进货,并有能力辨别货源的商标是否合法,商标是否侵权,如果不能辨别,一定保留好进货证据(如出货单、入库单、发票、销售合同等)以证明自己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取得货物,而不是恶意侵权。一旦遇到类似的案件,应该积极应对,并及时停止售卖涉案茶类、茶具,并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最后,不得不说,随着国家对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视越来越高,市场上不乏个别打着保护知识产权的名义,却以此来牟利的现象,常规“手法”便是打一家赚一家,给经营者造成了损害,也给市场带来了负面影响,此事件也应该引起广大茶店经营者的警惕。

  来源:亚太茶业

  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话瓷·在读景德镇人文对话:千年瓷都载茶道,匠心探索续未来

一场茶与器的对话

章星、饶晓晴、伍一洵、邹俊、李云

五位陶瓷大师

叶汉钟、周重林、肖思学、陈佩兰、谭秋泓

五位知名茶人

聚焦瓷都人文历史、传承发展

共探茶与器的融合发展之道

12月12日,由深圳市茶文化促进会、深圳市华巨臣实业有限公司、洵堂、莲语学堂、北京西海茶事文化传播中心、澳门茶艺专业人员协会共同发起的「话瓷·在读景德镇」人文对话活动,在深圳会展中心6号馆茶文化活动区盛大召开。

活动分为主题演讲、沙龙对话、观众互动三个环节,邀请到清华大学美术学传统陶艺与创新研究所所长章星,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饶晓晴,洵堂主人伍一洵,春风祥玉邹俊窑创建人邹俊,陶瓷装饰类国家一级技师、传统仿古瓷匠人李云五位陶瓷大师,和国家非遗项目“潮州工夫茶艺”省级代表传承人叶汉钟,著名茶文化学者周重林,莲语学堂创始人肖思学,澳门茶艺专业人员协会会长陈佩兰,北京西海四十八文创园副总、西海茶事创始人谭秋泓五位茶人,以“不止于瓷,不拘于器”为主题,深挖瓷都的人文历史,探讨新时代宏大语境下,瓷器具传承发展的新路径。

1、主题演讲

大师代表:伍一洵

分享主题:美就是力量

在这个互联网、5G、AI的时代,知识已经变得没有那么重要,情感、美学以及设计将成为未来竞争的重点。美可以拓宽人的内心边界、深挖人的潜能。我认为,美与视觉传达在未来将会越来越重要,大家应该重视起来。

庄子说器和道是阴阳的两面,融入了制器人的思想,器皿才有了“精神”。美学不是坐而论道、不着边际的空谈,而是融入在我们生活的点点滴滴。美学是不会原地踏步的,所以瓷器的发展,需要我们用开放的心不断的实践和尝试。

继承传统文化并不是简单的重复过去。景德镇有很多做复刻做的非常好,技艺非常高超的大师,他们见证了景德镇陶瓷发展的历史,了解工艺背后的由来与发展,他们既保留传统,又在先辈的基础上不断精进,非常值得学习。

▲伍一洵▲

茶人代表:肖思学

分享主题:茶器的场域

茶器有时候是有界的,有时候又是无边的。通过对中国文化和文脉源头的梳理,我认为,复刻形状、复原材料、剖析工艺,是不足以称之为当代中国茶和茶器文创的。

我非常认同伍老师所说的道家开启了美的篇章。茶器是茶席的视觉重点和语言,而茶席、茶空间的美感和意境也赋能了茶器,让茶器变得更有力量。我认为,茶器是需要场域、空间、物境、心境和意境来共同呈现的,当代的茶器应该更多的用作品的设计、创意去表达,而不是用产品和生产线去表达。

“莲语学堂”结合道家禅宗的美学思想,用大多数东方人都熟悉的“莲”创意元素,来呈现中国茶器的场域空间、心境表达。我们把日本茶挂对标中国茶简,希望能在在我自己的探索当中,在莲语的教育体系,在莲语的茶美术馆里,用这样一种既古老又有传承的创意形式,做一些新的探索。

▲肖思学▲

2、沙龙对话

对话主题:集大成者,为器发声

对话嘉宾:章星、周重林、邹俊、陈佩兰

特邀主持:伍一洵

伍一洵:复刻让我们见证了历史,展望未来。了解到邹俊老师是做茶器的先驱,您能否为我们介绍一下茶器的发展?

邹俊:1993年我送货来深圳,交给香港的港商,当时是最早做茶具的。2006年,我当时也没有商标概念,工坊被人抢注了,我就自己改名叫春风祥玉,改名之后生意就不好了。没生意怎么办?因为我自己比较喜欢看景德镇官窑瓷片,觉得非常好,也受到了启发,我就把一些景德镇的传统的手艺人集中起来,专门做点重工东西,比如白芷、十八罗汉、清明上河图这些东西,一直到现在为止市场上还是蛮抢手的。

▲邹俊▲

伍一洵:周重林老师,对于这个话题有什么要发言的?

周重林:我比较注重一个词叫“完整表达”。茶与瓷器、丝绸并列为中国三大外销商品,其中,茶是植物的语言,瓷器是泥土的语言,丝绸是虫子的语言。植物、泥巴、虫子,它就是一个完整的体系。中国人讲究完整表达,我们今天讲空间、艺术,包括在茶博会上,我们也可以感受到整体表达的重要性。此外,我认为没有艺术,只有艺术家。我认为学习需要学习艺术的鉴赏能力,老师的责任是把学生培养成艺术家。就像我们学茶道不是为了把茶泡好,而是努力让自己变成一个优秀的艺术家,使自己泡出的每一杯茶都是艺术品。因为你的作品是艺术品,才值钱,才会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周重林▲

伍一洵:你怎样看待茶文化与瓷文化的融合?

章星:我就延续邹老师的话,其实我觉得不管是茶文化或者陶瓷文化,未来的文化是一个融合的文化。一般来说,陶瓷器具更多解决的是功能性问题,可能做茶汤,放茶汤的容量、体量,包括造型。我想陶瓷的器皿、质感和茶文化,到了一定高度以后,它就会融合。每一个茶人或者陶人,都可以以自己的方式,来呈现我们的生活品质,以茶为主用器,以陶为主用茶,以空间为主享受环境给我们带来的文化气质,所以茶陶实际上是一个大文化。

▲章星▲

伍一洵:茶文化与陶瓷文化在澳门的发展现状?

陈佩兰:虽然澳门不生产陶瓷、丝绸和茶叶,但景德镇瓷器深受澳门人喜爱。未来,我希望澳门可以成为大家推广瓷器文化的平台。政府的五年计划也是希望以中华文化为主流,融合更多元的文化,把博彩企业的赌文化稀释,让中国文化更多地推广、传播。未来,希望老师们可以多做这方面的考虑,跟旅游局、文化局、广播局等部门多沟通,带队来澳门展览。

▲陈佩兰▲

伍一洵:请您分析现在的茶具市场现状及大家对传统茶具的认识?

邹俊:我认为是个性化的,景德镇的瓷器符合亚洲人的审美,不装饰情况下也是符合文人情怀的。其次,景德镇瓷器可以做到很薄,物理性能和各方面需求都能符合现代人的需求。最后,景德镇在釉上彩绘跟青花这方面具有很大优势,没有一个地方可以与之媲美。

伍一洵:章星老师,以您的眼光怎么看景德镇的现在和未来?

章星:目前景德镇茶具市场是多元化的。未来,茶瓷文化或者茶陶文化是融合的,茶人要懂器,器人要多喝茶,把我们的生活品质、把我们的美融入生活,并推向世界。

伍一洵:从茶人的角度,对景德镇有什么期待和要求?

周重林:从“饭碗”到茶碗,从食到饮,我认可景德镇茶器的发展成就。一方面,茶行业高度发展,对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茶器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另一方面,茶器匠人也在不断探索,寻找好的器皿来发挥茶性。

伍一洵:作为茶人,茶器对茶汤有何影响?

周重林:精美的茶器可以推动茶行业的发展。我觉得很多人喜欢茶,是因为喜欢茶而喜欢器,但是有些人是因为喜欢器而喜欢茶的。

对话主题:茶器交融,相得益彰

对话嘉宾:饶晓晴、叶汉钟、李云、谭秋泓

特邀主持:肖思学

肖思学:您这么多年专门沿袭和实践仿古瓷,能否给我们讲讲传统仿古瓷的发展?

李云:我是专业做仿古瓷的,很早以前是因为市场需求,我们才从事仿古行业,但其实做仿古是非常难的。很多原材料都已经找不到了,包括大家所知的景德镇原矿,很多工艺也已失传,比如颜色釉恢复等,可以讲仿古要比当时的官窑还要难的。我们需要了解更多的材料和装饰工艺,用现在的原材料复刻原来的东西,于仿古瓷过程中尽可能的恢复古代技巧。

肖思学:假如您可以穿越,您觉得中国这么多时代瓷器,您愿意穿越到哪个时代,去做那个时代的瓷器,为什么?

李云:如果我做仿古瓷的话,我选的项目就是做明清时代的颜色釉,因为景德镇在明代、清代有集全国窑口大成的官窑,每个历史的东西我们都可以学习。景德镇的东西在别的窑口是做不了的,只有景德镇可以复制别的窑口的东西,别的窑口不能复制景德镇的东西。

▲李云▲

肖思学:景德镇生态、景德镇战略布局以及规划是怎样的?

饶晓晴:景德镇这几年紧跟国家战略,努力恢复景德镇跟一带一路的联系,力图建立一个新的国际新秩序。

我认为今天谈茶,最重要是茶满足了中国人对生活的欲望,对健康的强烈要求,这是当今茶文化,我们要抓住这个文化、符合这个文化、抓住人性特点去生产制造。为什么茶具在当今历史有这么大的量?因为茶具占据空间小,家里很容易就放个一百把、两百把,这就是茶具的魅力。景德镇的茶具城、茶具基地等每个协会、每个地方,都在创造自己的地方价值,让大家感觉,今天买这个东西,有可能买了一个将来的希望在里面。

肖思学:饶老师,景德镇我们看到很多新生代的制作人、手艺人在发展,您在在整个战略布局上有没有一些可以跟我们分享的?怎么发展?

饶晓晴:因为国务院授予景德镇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这是一个历史的起点,是我们建立一个新秩序的起点。另外文化部给了景德镇一个智能生态文化圈,我相信将来景德镇潜力很大,我也参加过很多地方的评比,我觉得全国各个地方都在挖掘别的地方人才,都在把人才吸引到我们那个地方,景德镇名坊园也在吸纳人才。

▲饶晓晴▲

肖思学:无论是在瓷器或者陶器设计研发和创作过程当中,还是在茶空间里面,无论是茶水器意境,最终是回到人的角色上和主体上,叶汉钟老师能否给大家分享一下你认为的茶汤与器的观点?

叶汉钟:我是潮州工夫茶艺的传承人,我的责任就是怎么把茶汤泡好的理念传播出去。茶和器都是有灵魂的,一杯没有灵魂的茶汤,那就是汤,一杯茶汤泡好,这杯茶汤才叫做茶汤。如果一个器如果装上没灵魂的汤,我认为是没人敢喝的。

对于器,我认为,茶器的材料,茶器的造型,对茶汤影响很大。不同造型的杯,包括陶、瓷、玻璃、金属等材料的不同,厚薄的不同,茶汤也就不同。我认为,泡茶的过程,就是一个艺术的过程,我们的作品就是这杯茶汤,因为这杯茶汤的好坏,是水、火、器、技综合出来的,是人给它的综合表达。所以器的材料跟造型,对茶汤有很大关系,我们在饮用这杯茶汤是有直接身体感受的,美器是秀色可餐可以让我们愉悦,茶汤可以让我们舒服,是这种关系。

肖思学:在生活中泡茶时,我们经常会和一些茶人朋友探讨。叶老师您本人泡茶,你会追求每一泡茶汤的稳定性?还是会呈现每一泡自然衰减或者达到峰值?哪一种是您的泡茶习惯?

叶汉钟:我个人认为泡茶过程就是欣赏生命的过程。像凤凰单丛是高香型的,泡茶的时候,我想让它从一朵花含苞待放,到它慢慢的绽放,到它最亮丽的时候,这时候我是欣赏它生命的过程。可能这泡茶泡15泡或者8泡就停了,因为我不想欣赏它后面越来越感觉不舒服的过程。同时我们泡茶还要看场景,也就是对方喜欢什么茶叶。刚才我说到茶汤是艺术品,你要让人家感受它的美,对方需要什么,我就泡什么,而不是被茶泡。茶好你泡起来就好,要通过水、火、器改变茶汤的风格,让对方觉得这就是我要的茶汤。所以有两种,一种是我喜欢的,展现生命的过程,另一种是让对方舒服,所以我泡茶可能比较多样性。

▲叶汉钟▲

肖思学:谭总,请问您是如何看待生活中茶器和应用方式的关联的?

谭秋泓:我们是做文创园区的,在北京是西海四十八文创园,文创园是一个古建,在古建基础上有一些自己的艺术中心。我们这几年一直在做关于茶文化、茶美学的研究探讨和传播的工作。我们第一年做的就是茶之器,有一句话水为茶之母,器为茶之父,希望通过器和茶的联系吸引更多的大众。

一个器形的产生、器形的变化、器形的推广,甚至成为网红款,都与这个时代、人的生活方式和整个民族文化有非常大的关系,就像刚刚肖老师说我们的茶从唐代开始,陆羽茶经列举了24个器,这24个器传到今天可能只有茶辅、风炉保存下来,其他很多已经失传了,它失传的原因是跟人们生活方式和饮茶方式关联性越来越淡有关。唐代人是煎茶,宋代是点茶,才会出现不同的注水的方式。

到了明代,茶文化和饮茶文化产生了非常大的改变,因为朱元璋颁布了一个政令,不允许明代人再沿用宋代的点茶法,所有茶器都被废掉。之后到明代才出现当代人的泡茶方法,把茶叶放在茶杯中然后注水。这样一个饮茶方式变化,无疑改变了整个茶器的发展,到了明代才出现了小杯、小壶,不需再用以前宋代盏,盏以蓝黑为贵,这种都跟当时点茶审美和追求有关。

我们希望当代茶人也应该是陶艺家、艺术家,他应该对茶和器的关系有非常深刻的了解,一个杯子拿着舒不舒服,底足怎么样?可能不影响视觉,但是影响使用感。所以器更多要为使用做服务。

▲谭秋泓▲

3、观众提问

听完大师、茶人的分享后,观众也纷纷抒发自己的感想,并向老师们提出内心的疑惑,现场互动活跃。

观众1:大家好,中国到底走茶道路还是走茶艺路?为什么日本、韩国人要申遗茶道,我们在做什么?我想请问饶老师,我们在复兴茶文化的路上,器具跟茶在走向世界的时候,应该进行怎样的对接?

饶晓晴:我觉得当代人都在努力建立,与这个时代的智能环境、政治、文化相适应的文化,当代文化不同于其他国家,正是我们这个时代所融合的,既有古又有新。我们现在思维方式和古人方式不一样,现在人的思维方式、综合力很强,寻找的生活价值也很丰厚,大家在这里共振、共同体验生命的快乐,是在弥补心情的空缺,这是我想回答你的。

叶汉钟:我补充下,你刚才好像在纠结茶艺和茶道这个问题,其实茶具、茶艺、茶道,是三位一体的。我从理科男的角度来说,茶具增加一个维度就是茶艺,茶通六艺,二维、三维、四维,茶道是你通过不同艺术融会贯通,这杯茶可以超越时间、空间,你自己感受和别人感受到的不一样,叫茶汤一味。所以不要纠结什么是茶艺,什么是茶道,茶道是你自己的道。你如果茶艺通了,六艺通了,道自然成。

肖思学:通过叶老师的分享,我理解茶道世界是个立体的结构,不是孤立和割裂的。丰子恺先生说过一句话,人生分为三层楼,第一层楼是生活,第二层楼是艺术,第三层楼是哲学。刚才叶老师所表达的也是把茶技、茶艺跟茶道放在一个立体结构里。我想每一位茶人在进入茶的世界的时候,他切入的点可能是不同的,所以才会产生这样纠结的思考。但是即便是我们着眼于某一点,也应该立体地放到一个茶的宏观范围里去学习和研究,我们才可以把自己那一点做到比较好、比较理想,就像茶世界里,器、茶、水、意、境都不是孤立的,是立体的结构。

观众2:我想提的问题是,陈皮这个行业,到目前来说还没有很好的储藏的器具,甚至是冲泡的器具,我们能不能牵手,或者企业能够做一些?能不能提供一些好的建议?

饶晓晴:我也有一些陈皮,但是混杂着很多东西,我把新疆的枣子、枸杞,甚至还有其他东西混合起来煮,甚至连无花果我也放在一起煮,我觉得那个口感特别好,酸酸的。我的意思是说,做陈皮一定要用延伸,不要单一走一条路,我觉得你应该从某种程度上有一种混合的东西,你们也加强研究,把其他的混合东西放在一起,最后你创造一个你自己企业的产品专利,别人要仿制就要向你交钱的产品。陈皮大家都在生产,你不能说专利,但是如果你创造一个专利,有可能有新的价值。我对陈皮是有希望的,我认为陈皮是一个好东西,口感很好,但是要有时间煮,不煮口感上不来。在这种基础上,我认为陈皮应该混合更多的东西,根据文化、年龄以及男人和女人要求,你们可以加强研究,建立一个新的茶道文化,这是我的想法。

肖思学:最后请每位老师用一句话讲一下我们自己对于中国当代茶器的寄语或者愿景。

李云:中国人觉得古的东西是雅的,结合现代生活包括茶器,可以融入很多古代元素,包括有些器物的形体、大小,还有一些文创、装饰,可以融入到现代的器物里,我觉得这是应该古为今用的方向。

饶晓晴:我们能体会到茶在身体里健康的感觉,这就是生命,也是生命的一种价值。

叶汉钟:我认为一个生命的美器,装上有生命的茶汤,这是最舒服的,而且是未来人所需要的一种艺术品。

谭秋泓:我希望每一位景德镇陶艺家,能成为最好的茶人。

肖思学:在我们莲语做文创过程当中,我总结了一句话,成古不离旧、入世不媚俗。

触摸千年瓷都的匠心历史,绘制瓷都的伟大蓝图。至此,本次「话瓷·在读景德镇」人文对话活动圆满结束!

组织机构

发起单位:

深圳市茶文化促进会

深圳市华巨臣实业有限公司

联合发起单位:

洵堂、莲语学堂

北京西海四十八文创园

澳门茶艺专业人员协会

原标题:千年瓷都载茶道,匠心探索续未来|「话瓷·在读景德镇」人文对话活动圆满结束!

注:内容来源茶悦世界,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中国著名茶具的十大产地

我国有着悠久的茶具制造历史,从秦汉时期的宜兴窑开始,各朝各代均有特定的地点制造茶具。越窑的青瓷、邢窑的白瓷在海内外都久负盛名。另外,建窑、钧窑等地出产的瓷质茶具也各具特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

1、宜兴窑

宜兴窑位于江苏宜兴,以生产紫砂壶而享誉世界。宜兴窑的制瓷历史十分久远,长达两千余年。早在秦汉时期,宜兴当地就出现了陶窑。直到今天,宜兴窑仍然是我国陶瓷产区之一, 其中生产的陶瓷器皿品质一直较高。

2、景德镇窑

提到瓷器产地,不得不提到景德镇。景德镇瓷器,这个名字不仅在古代备受人们青睐,而在现代也令许多人闻之点头称赞。

景德镇窑坐落于江西省景德镇,也因此而得名。早在东晋末年,景德镇窑就开始进行瓷器的烧制。而到了宋代,景德镇的瓷业习俗开始初具规模。真可谓“村村窑火,户户陶埏”,用这句话形容景德镇的制瓷业十分贴切。

自元代之后,景德镇窑已经成为我国最大的瓷器产地。青花瑞兽纹盘、世称“甜白”的永乐白瓷、宣德年间的青花瓷、成化年间的斗彩以及明代晚期空前绝后的青花五彩都是由景德镇烧制而成。众多的瓷器中,茶具产量也不可小觑。直到今天,我们在茶具市场上仍然可以看到大批产自景德镇的器具,不仅样式美观,还经久耐用,堪称精品。

3、邢窑:以生产白瓷为主

邢窑位于河北邢台,主要以出产白瓷为主。其中生产的白瓷釉质细腻,洁白无瑕,古代经常被作为御用瓷器。在诗人皮日休曾专门作了一首诗来称赞邢窑:“邢窑与越人,皆能造瓷器。圆似月魂坠,轻如云魄起。”从诗中可以看出,邢窑生产的白瓷极为精致美观。

4、越窑:以生产青瓷为主

越窑位于浙江绍兴,早在唐代时就开始了烧瓷历史。越窑以烧制青瓷著称,色泽晶莹温润,明澈似水,青中带绿,十分美观。茶具制成之后,工艺师还会在器具上绘制山水、花卉以及虫鱼走兽等,既实用又美观。

5、建窑

建窑位于福建省建阳区,因此而得名。早在唐代时期,建窑就已经建成,那时,建窑主要烧制一些青瓷茶具。直到北宋开始,建窑又凭借所生产的黑釉茶盏而闻名遐迩。

宋代著名茶学家蔡襄在《茶录》中这样评价道:“茶色白,宜黑盏,建安所造者绀黑,纹如兔毫,其坯微厚,埔之,久热难冷,最为要用。出他处者,或薄或色紫,皆不及也。其青白盏,斗试家白不用。”有次我们可以看出,建窑所产的茶具的确品质上乘,制作精良。

6、钧窑:以烧制铜红釉为主

钧窑也称均窑,均州窑是宋代初河南禹州市神垕镇钧台建立的瓷窑。钧窑古瓷窑址现在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原址处建有“禹州钧官窑址博物馆”。

7、汝窑:釉色以天青为主

汝窑从北宋年间开始烧制瓷器。因为烧制的土质比较特殊,所以烧成的瓷器上常带

带有一种特殊的光泽。并且这里的瓷器色彩多种多十分难得。其中生产的茶具也极为漂亮,直到今日人们仍争相购买。

8、定窑

定窑在宋代属定州境内,故名“定窑”,定窑创烧于唐代,以出产白瓷闻名,定窑窑址的规模很大,遗址分晚唐、五代和北宋三个时期,1986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9、南宋官窑

南宋官窑是“袭故京遗制”移地于南方继续生产,开始于绍兴十三年,却连续生产了一百三四十年的优质瓷,前后映辉,为中国奠下了制瓷王国的美名,千多年以来,被举世认为宋瓷是艺术性最高的时代。

10、哥窑

哥窑为宋代浙江处州人章生一在龙泉琉田创建的瓷窑,是中华民族用“天工开物”的方式创造出的艺术形式。

千百年来,每一个制瓷产地都为人们贡献出无数精品茶具。这些茶具各具特色,形态美观。让人们不仅在品啜美茶时赏心悦目,同时也体现了人们对艺术的追求。

来源: 茶驼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453条结果 (用时 0.001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16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